百度云4.6.1不限速apk:美国正在社会再造的起点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47:28

美国正在社会再造的起点上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米德

文汇报2011-12-26 


  •   “美国是否开始衰落?”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有关这一话题的热烈讨论一直没有消停过。进入2011年,人们似乎为“美国的衰落”找到了更多的证据。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米德日前在沪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尽管他并不承认美国已经衰落了,但他确实也意识到了,美国今后需要做得更多。 

      

      “美国是否开始衰落?”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有关这一话题的热烈讨论一直没有消停过。进入2011年,人们似乎为“美国的衰落”找到了更多的证据:

      经济方面,美国仍旧没能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经济持续低迷,增长缺乏动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今年夏天,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更是从3A级被下调到AA+,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首次。

      在经济形势没有好转的情形下,美国爆发了自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抗议运动,即“占领华尔街”运动,这场运动后来席卷到美国100多个主要城市,表达了美国民众对当下社会的强烈不满。

      而在文化方面,美国曾经引以为豪的“软实力”也被这一概念的发明者约瑟夫·奈看做是江河日下风光不再……

      这一切正如英国《卫报》所评论的那样,似乎昭示着“美国已经与历史上那些衰落大国面临相同的局势”。

      但是,与“美国衰落”论的赞同者相比,对此论持反对意见的人同样不在少数。有论者甚至指出,“美国衰落”这一话题每隔10年似乎就会被拿出来炒作一次,早已谈不上什么新意了,这一次也不例外,“美国虽然表现出一些衰相,然而其和真正的衰落还相去甚远”。

      “美国衰落”论常常是被放在与“中国崛起”两相对照的背景下讨论的,因此中国学界对此论的看法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今年发布了首部“美国蓝皮书”——《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传递了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立场:“美国实力将维持下去仍然是学界的主流看法”。

      客观而言,与二战刚刚结束时占全球经济近一半份额的地位相比,美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早已不能相提并论了,同时,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同样也为美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尽管如此,美国的经济规模仍旧占据全球第一,其总体研发费用、大学排名、诺贝尔奖得主数量、创业指标等等仍然居于世界首位。

      正是这些非常不一样的指标,让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维度的美国,“美国是否衰落”的讨论也就变得众说纷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米德(Walter Russel l Mead)日前在沪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尽管他并不承认美国已经衰落了,但他确实也意识到了,美国今后需要做得更多。“美国社会正在一个伟大的再造过程的起点上,这并不代表我们会忽视世界的其他部分,只是意味着我们将做一些真正变革性的事情。”

      历史周期论并不能用来预测未来

      文汇报:2011年即将结束,今年全球各地有很多事情值得玩味,有关“美国是否衰落”的讨论无疑是其中一大热点。您同意把这个讨论列入2011年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序列吗?

      米德:我并没有看到很多证据能够证明美国正在衰落。最近也有文章对这一论题持相反观点。

      文汇报:那些同意“美国衰落”的人很大程度上将观点建立在文明周期理论或者是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论的基础之上。在您看来,历史是否真的有它自己的周期和路径?

      米德:人们谈论历史周期,看上去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他们基本上不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你可以说美国的经济有泡沫,但是你不能指出泡沫什么时候会破灭;同样,你可以说我们有历史周期,也许历史周期的确存在,但是,谁知道这个周期的跨度究竟是5年、50年还是500年?所以,在我看来,历史周期论只是人们表达看法的方式,但并不能用来预测未来。

      文汇报:我们知道,您并不同意“美国衰落论”,并提出美国在19世纪一直扮演着债务人的角色,但其地位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在100年后的今天变得更强大、更富有。但是,美国的主权债务评级今年被下调,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况,它能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美国的确在衰落吗?

      米德:主权债务评级本身并不是很古老的事物。事实上,私人评级机构并不能够改写历史。美国国债的利率目前仍旧很低,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主权债务的评级仍旧是3A;如果美国国债的利率非常高,才表明人们不再信任美国的债权了。

      文汇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2025年全球趋势》中认为,美元将丧失其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您对此怎么看?

      米德:我觉得全世界只有一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并不正常;不同的储备货币可以有不同功能。美国历史上一直采取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德国则采取非常紧缩的政策,所以美元相对于欧元而言长期趋势是贬值的。德国货币在带来低风险的同时是伴随着低收益的,而美国货币则是高收益、高风险。大多数投资者都希望把一部分钱放在美元上,另一部分钱放在欧元或其他货币上,把它们混合起来投资。这是符合逻辑的。

      美元作为全球唯一储备货币,对美国自身也不是好事。美元成为3到4种全球储备货币之一,并不会削弱美国地位。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欧洲,那里经济增长非常缓慢,人口也几乎没有增长,除了希腊和西班牙,风险不是很大,但收益也很小。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如坦桑尼亚、赞比亚那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许它们未来的增长非常迅猛,但是那里还是有不小的风险。美国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可以提供比欧洲更多的收益,同时风险也比其他国家更少。所以,投资在美国的人会持有美元,这里面有着非常大的利益相关度。

      美国需要做其他国家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文汇报:今年还是“911”十周年。美国有民意调查显示,人们希望美国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国内事务上。这会影响整个美国的外交政策吗?

      米德:我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变化。的确,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处于恐怖主义中了,我们在打击塔利班的行动中取得了胜利,本·拉登以为自己的行动会唤起全世界穆斯林来对抗西方,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尽管恐怖主义还没有终结,但我们不再需要花费那么多精力、金钱、时间来对付恐怖主义了。我们可以有能力来处理其他问题。

      同中国经济一样,美国经济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我们一直延续着上世纪“大萧条”以及二战后所采取的增长模式,即大生产、大消费的所谓“福特主义”。这一体系建立在过度消费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出口导向型增长。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美国消费,中国生产。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再消费那么多了,而你们希望生产更多的想法也遇到瓶颈。因此,中美都需要再平衡。这对于两者而言都很复杂。美国人意识到现在需要做一些新的事情,但新的模式是什么依然不明确。某种程度上,中国更容易有所作为,可以向欧美学习。而美国却需要做其他国家都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后工业化时代实现大繁荣。这是美国面临的挑战。我们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找到答案。

      文汇报:也就是说,在找到新模式之前,美国将始终处于经济低迷的状态中?

      米德:全球金融危机后,一个经济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增长。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做出很多变革。学校体系需要改变;很多州和地方政府的运转并不好,运行成本高,官员的灵活性不够。我们需要从上而下再造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还生活在过去那个时代,毕业后就想立刻找到工作,按部就班。但今天,人们不得不经常变换工作,必须更加富有创业精神,而非官僚之风盛行。这就需要教师文化相应做出改变。很多基础性机制都需要加以改造。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资源。我们的医疗也要做出变革。我们无法支撑目前的医疗体系,尤其是我们有更多的人群在变老,人们变得更加长寿,使原有的医疗体系不堪重负。我们需要引入电脑信息技术,使医疗更加高效。美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再造过程的起点之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忽视世界的其他地方,只是意味着我们将做一些真正变革性的事情。

      文汇报:在您的另一本书《神和黄金:英国、美国和现代世界的结构》中,您认为集海洋性、全球化、商业化和军事力量于一体的英美法系主宰了整个世界。从地缘上来看,世界其他地区的命运只能是跟着这个体系亦步亦趋吗?

      米德:这个体系能够存在那么长时间,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服务于美国。美国希望有一个贸易和金融的全球体系,在主要大国之间达成共识,以防止战争;很巧,其他人也希望如此。美国人说:全球体系的目标是使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富裕起来,国家变得受人尊敬,和邻国和平相处。又有谁会说我们不要这个体系呢?关键就在于,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目标和其他人的目标匹配起来。

      文汇报:“软实力”曾经是美国权力超强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推行单边主义,连“软实力”概念的发明者约瑟夫·奈也在批评美国“软实力”出现了下降。您怎么看美国当今的“软实力”?

      米德:我认为“软实力”和受欢迎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在大多数中东国家都不受欢迎。你和这些国家的官员、媒体一起开会,他们整场会上都在告诉你,美国做错了,我们不喜欢美国的做法。但是最后,他们会说,我儿子在申请哈佛大学,你能否给我写份推荐信?所以,在世界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口号:“美国大兵回家去,带我一起走!”这个世界有时候是非常让人困惑的。

      在我看来,“软实力”和美国政府的政策关联度并不高,“软实力”其实是美国文化的吸引力。在美国,普通人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没有人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普通人也享有平等的经济机会。这些是美国“软实力”的真正来源。

      在经济衰退中,人们会变得更有创造力

      文汇报:早在1992年,您就曾预测,如果全球经济停滞或收缩,将会出现南北冲突以及贫富冲突。今天回想起来,您如何评价当时的这一预测?“占领华尔街”运动作为2011年美国社会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被看做贫富冲突的缩影吗?

      米德:我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并不重要,只是几百个人,即一些年轻学生,还有一些对任何事情都会抗议、但永远不会改变任何事的人。他们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但他们代表不了人们的行为趋势。它要变成一场严肃运动,就必须从大街走向政治生活之中去,必须选择代言人来参加选举。美国的政治不是由大街上的抗议来创造的。上百万人在华盛顿的大街上游行,只是意味着另外2.99亿美国人选择不参加游行。只有通过投票选举出不同的候选人,才能改变事态。所以,我关注民意调查,或者左右翼在选举中所获得的席位。“占领华尔街”运动和这些政治活动没有任何关联。

      文汇报:不过,“占领”运动中的这些人所表达的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吗?

      米德:很多人不喜欢华尔街的富翁们赚很多钱、却把银行管得很差、还要政府来救他们。我也不喜欢这些富翁。但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甚至没有具体诉求,不同利益群体的议程也不一致,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浪费时间。当然,我也同意他们所提出的批评,但我不会从那里获取信息或者思想。

      在金融泡沫出现和破灭的过程中,人们会有很多不满情绪。历史上一直如此。人们对华尔街、伦敦的银行家们很生气,但是生气并不会带来激烈的政治变革。世界经济缓慢增长所带来的冲突中,有些更值得关注,比如“阿拉伯之春”,因为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埃及的抗议活动。普通人并不会就民主发起抗议,他们只会因为买不起足够的食品而抗议,这些抗议更危险,与此相比,因为比尔·盖茨太有钱而发起抗议其实并不危险。

      现在,美国、中国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找更好的政策,可喜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因为经济下滑导致主要国家之间出现贸易战。这会带来真正的进步。

      文汇报: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也是2011年的一大关注重点。他被认为是美国冒险和创新的代表,他的去世是否“隐喻”着伴随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的创新精神正在逐渐消失?

      米德:人们喜欢使用隐喻。我认为,在经济衰退过程中,人们反而会变得更有创造力。如果一切情况都很好,人们为什么要更加努力地去工作?一切都很完美的话,就不需要做出改变了。但是突然之间,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新产品或降低成本,人们就要失业,那时,就要开始思考怎样创新变革才能保住工作了;或者在失去工作以后,思考依靠什么来生活,最好是想出一些新花样来。所以,恰恰是艰难的时刻会带来创造和革新。如果成百上千万的人都这样想,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出现创新和变革。

      文汇报:比之创新精神本身,您似乎更担忧美国的精英阶层,尽管他们身处非常好的位置,但却并未能够帮助美国实现社会转型,尤其是美国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再能够扮演他们应该扮演的角色了。您为此还专门写了“知识分子的危机”一文。这是否也是所谓“美国衰落”的一个潜在因素?

      米德: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知识分子要提出好的观点,比过去更加艰难了,因为知识分子基本上生活在非常保守的机构和体制之下。大学非常保守,距离大多数人的生活太遥远。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工作一直在变,生活没有保障。知识分子应该反映自己所处时代的特征,才能真正提出真知灼见;一旦远离这个时代的奋斗与挣扎,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知识分子首先想到的是维护对自己有利的机制,但是这类机制对学生和其他人可能并不利。我们不应该一直向后看,而应该向前看。甚至“发达”(developed)国家一词,也仅仅意味着发展过程已经结束了。根本而言,每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人知道发展的终点是怎样的。未来是不可知的,而大多数知识分子认为未来是已知的,它能够同今天一样,只有10%的增长。它只是增长而没有变革。事实上,我们所处的世纪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变革发生。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想到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非常重要。

      【话题背景】 《2025年全球趋势》唱响“美国衰落”论

      有关“美国衰落”的讨论由来已久;近年来,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08年发布的《2025年全球趋势》最受关注,该报告首次承认美国全球大国地位确实呈现下滑态势。报告提出,“全球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转移正在进行当中,可以粗略地概括为从西方转向东方”以及“在现代历史中没有先例”,以此作为“美国的相对优势--甚至是在军事领域”方面衰落的主要因素。这份报告的相关观点后来被广泛引用。

      美国丧失3A评级被看做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1年8月5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是1917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穆迪授予AAA级后的首次下调。标普主权评级董事总经理约翰·钱伯斯预计,美国净政府债务在GDP总额中所占比例将在2011年达到72%,到2015年将上升至80%。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3A评级,被看做一个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不少人把它视为美国国家发展转向衰落的一个重大拐点。

      美国主流媒体探讨热烈

      美国究竟是否在走向衰落,这一话题在今年也成为美国主流媒体的探讨热点。美国著名智库“外交关系协会”杂志《外交事务》2011年年中以“美国如何去竞争”为题做了专辑讨论;该刊2011年最后一期又以“美国是否完了”为题再次做专辑讨论。美国《外交政策》最新一期更以“美国衰落”为题发表相关评论文章。当然,美国国内不少学者对此也不以为然。美国巴德学院教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米德2011年7月2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美国衰落”论错得离谱,“未来依然属于美国”。而“软实力”理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更是认为,美国衰落只是一种幻象。

      中国学者《美国蓝皮书》分析客观

      中国社科院2011年6月9日发布的《美国蓝皮书》表示,未来20到30年内,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不会动摇。就其国家的自然禀赋和发展潜力而言,美国的国力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蓝皮书回顾了过去50多年间多次出现的美国衰落论。从上世纪的朝鲜战争挫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撤出南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日本和西德经济崛起,到本世纪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直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曾多次出现“美国衰落”的论调,但至今美国仍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