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ofsudden是什么意思:四川、重庆发展开发型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38:23
发展开放型经济,我省与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经验有些东西我们学不到。但我省和四川、重庆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他们有很多好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基于这样的想法,2月13日至15日,春节刚过,我就和省委政研室、省商务厅合作处、信息中心相关同志,赴四川、重庆就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与川渝两省市政策研究部门和商务部门相关处室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重庆市开发区建设。时间虽短,但感受很深,有一种被推动,坐不住的感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四川、重庆开发型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特点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下,经济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省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8690 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6898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3.72%;重庆市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全市生产总值5年翻了一番,由2006年的3907 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7894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96%。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进一步加快趋势,2009年、2010年两地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4.5%、15.1%及14.9%、17.1%,均超越了同期我省的经济增长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迅猛。2006年到2010年,四川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607.6亿元增加到1561亿元,超过我省近500亿元;重庆市人口不到我省一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7.7亿元增加到1018亿元,从不足我省三分之一到与我省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基本相当。
四川、重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开放型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年均增长32.9%、46.5%、46.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37和1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排位由“十五”末的第15位提升到11位,有进出口业绩的外贸企业从不到2000家发展到3350家。2010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实际利用外资61.2亿美元,增长69.6%,实际到位外资居全国第9位;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40.2亿美元,增长19.3%,对外合作业务在全国排第5位。重庆市“十一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145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8.21倍;进出口总额421.7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2010年重庆市进出口总值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61.1%,其中出口74.9亿美元,同比增长75.0%,创下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同比增长50%,增速为全国第三。
与我省相比较,四川、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主体强,规模大。四川省和重庆市和我省一样都属于内陆地区,而且他们还属于西部,地理位置更加偏远,特别是重庆市是新成立的直辖市,人口不到我省一半,但他们开放型经济的规模都比我省大(某些方面基本相当)。如对外贸易总额我省去年只有146亿美元,而四川达到327亿美元,重庆也达到1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四川为61.2亿美元,重庆为63亿美元,而我省只有51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四川达200多家,重庆为160多家,而我省只有55家。二是来势猛,发展快。2006年到2010年,四川省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重庆市进出口增长227%,而同期我省进出口只实现翻一番的目标。2006年到2010年,四川省和重庆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43.88%及69.52%,大大领先于我省20.25%的速度。四川省“十一五”期间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增长了近6倍,累计达到117亿美元,在全国的排名由第8位上升到第5位,而我省“十一五”期间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累计只有--,年均只增长23.6%。三是产业新,结构优。“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坚持不懈推进贸易结构调整,引进了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外贸企业、服务业企业,服务贸易成为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2010年进出口突破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重庆市创立集研发、制造、结算与一体的内陆加工贸易“重庆模式”,引进笔记本电脑等信息产业项目,推动加工贸易发展。2010年,四川省机电产品及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分别为60.2%和33.2%,重庆市机电产品及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分别为70.7%和16.02%,均高于我省机电产品及加工贸易出口占比。我省出口产品结构老化,主要还是一些传统产品。四是贡献大,带动性强。四川省和重庆市直接利用外资在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的占比不断升高,2006年到2010年,分别由2.56%提高到2.96%和由1.21%提高到6.03%,而同期,我省直接利用外资在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的比重则由6.31%下降到3.47%。四川、重庆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3%和10.3%,均大大高于我省6.24%的水平。四川省2010年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带动出口19.6亿美元。两省市已经形成了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对外贸易,同时又通过招商引资和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两地开放型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四川、重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
重庆市和四川省的领导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把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重庆市专门成立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市长经常开会研究政策,明确责任。四川省主要领导在研究经济工作时逢会必讲对外开放,省长多次主持召开开放型经济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措施,省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外经贸工作协调会,对市州、省直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提出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自2008年以来,两省市分别相继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重庆市促进开放条例》、《重庆市“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各相关部门也不断推出举措推动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二)考核督办过硬
重庆和四川都建立了开放型经济目标考核机制。重庆市考核办对区县党政一把手年度考核总分为150分,其中100分是考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三外”指标的完成占11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指标仅占9分。对年度考核名列前茅的区县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笔签名发贺信表彰,对年度考核排名落后的区县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谈话,把考核结果与提拔任用挂钩。因此,各部门和区县主要领导十分关注“三外”指标完成进度,对重大“三外”项目成立专门班子跟踪服务,保障项目进度。四川省建立了三个层面的目标考核办法:一是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的目标考核,制订绩效考核办法,把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和国内招商引资纳入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的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二是省商务厅对市州商务局的目标考核,“三外”分值占了55分,年底实行综合评比;三是省商务厅党组对厅机关各处室的目标考核。有的市州把“三外”指标考核实施“一票否决”。省委书记每年两次率经贸代表团赴境外举办大型经贸活动,不带项目的市州领导不能陪同出访;而在出访中签订的项目合同,省委省政府成立专门督办小组每月督办一次,年底考核项目进展,并纳入到年度综合指标考核中。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四川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三)思想大胆解放
调查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四川、重庆两省市虽处西部,但思想特别解放,他们都不把自己局限于西部,而是放眼世界,把开放型经济提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注重发挥开放型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两省市你追我赶,互相促进。重庆市提出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地方战略,把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省提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全球”、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在我们调研中了解到,重庆2011年的发展指标为: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增长33%;对外贸易200亿美元,增长70%;对外投资合同额60亿美元,力争达到80亿美元。四川省2011年对外贸易要达到5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为50亿美元。在“十二五”规划中,两地更是雄心勃勃。重庆市在“十二五”发展思路中提出,要营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推进内陆开放高地的快速崛起。“十二五”三外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外商投资突破120亿美元,五年累计超过5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额100亿美元;境外投资协议额达80亿美元,五年累计超过300亿美元。四川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三外”制订了“三个高于”的目标,即“三外”主要指标增速要确保高于“十一五”水平、高于全省GDP水平、高于中西部平均水平,力争到2015年进出口额达1200亿美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5年达400亿美元,外经合作营业额5年超过300亿美元。
(四)创新开放模式
重庆虽然是一个内陆城市,但是,市委市政府瞄准新兴产业,注重集群配套,创新开放模式。提出要在现代电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电脑、通讯、网站”上创造中国之最,正在建设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通讯方面,重庆将抢抓云计算时代跨国公司数据处理外包业务全球布局的机遇,打造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网站方面,重庆的目标是努力打造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的高。近几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未来将与实体经济、加工贸易三分天下。正是看到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重庆去年与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支付提供商美国贝宝公司开展合作,2011年2月19日又与阿里巴巴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重庆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中心的建设,进而带动各类电子商务在重庆更好地发展,吸引相关领域的人才齐聚重庆,使重庆成为服务贸易的高地。四川省虽然在经济发展上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上却毫不惜力,很多资源都已在四川落地,阿里巴巴斥资一亿美元,在成都建立了设备中心。中国制造、环球资源、EDI、敦煌等也陆续落户成都。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领头羊,成都市率先提出“对外开放模式创新”,通过人才、科技、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源与能源等多方面进行的开放合作,把开放的重心放在借助无形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上,招商引资注重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注重产业链和集群聚集效应等等。例如,成都将新培育和引进境内外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50家以上,新增境内外知名的金融业配套中介服务机构20家以上,初步形成金融业集群发展态势。在市、区县和部门的机构设置上,重庆和四川首要考虑对外开放发展需要。重庆市各区县和四川省各市州都成立了专业招商机构。重庆市外经贸委专门设立了五个商务处,分行业从事招商活动,把招商引资工作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热情招商向理性招商转变”、“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
(五)宣传发动给力
重庆、四川两地在提出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同时,在全省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发动、统一认识的活动。四川省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对省情再认识”的活动。在此基础上,2008年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确立了以“三向拓展、四层推进”为核心内容的充分开放合作战略。2007年,针对出口退税需要地方财政承担,有些市县政府官员不支持出口的问题,四川省政府举办了“出口退税算帐”活动,对所有的市州县主要领导进行培训,通过算账从根本上转变了地方官员对外贸出口的认识,从不支持转变成大力鼓励和促进。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提出《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意见》之前,面对理论界和部分政府部门对中西部地区能否发展加工贸易心存疑虑的状况,从“为什么发展加工贸易?能否发展加工贸易?发展什么样的加工贸易和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在全省开展讨论统一认识,突破了按“地域梯度”承接转移的羁绊,确立了“大力发展以航空运输作为物流方式的加工贸易,错位发展比沿海更具优势的重装产品的加工贸易,择优发展内地经营、沿海工厂加工模式下的机电整机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重庆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主办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指导刊物《开放》,每周实时报道对外开放领域各部门、各区县的工作动态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布国家政策,提供经验交流和信息服务。重庆市外经贸委编制的《重庆市外经贸统计资料》,每月发布各区县、相关部门的“三外”数据,上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下至区县和部门领导,人手一本,做到随时掌握工作进度,时刻关注重大项目进展。
(六)“三外”联动强劲
重庆市和四川省坚持以外资、外经带外贸,用外贸发展促外经,真正实现了三外联动,滚动发展。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规划》,组建重庆外经贸集团,发挥外经贸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引进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近年来,重庆先后引入惠普、富士康、宏基等信息业巨头和百余家配套企业,大大改善了出口产品结构。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占70.7%,高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四川省突出招大引强,坚持以带动型项目的突破支撑到位外资的快速增长。富士康、戴尔、仁宝、德州仪器等一大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大众、丰田、现代、沃尔沃等汽车制造企业先后入川,使进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外贸依存度由8.8%提高到13%,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由不足2000家发展到3350家。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外贸出口效果明显,占出口总额的20%以上。四川商务厅为进一步加强“三外”联动,专门成立了国际经贸关系处,统筹 “三外”搭平台,建机制,现已与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机制。
(七)部门协作得力
四川省建立了对外开放的“信息共享、问题共商、工作共推”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将海关、商检、国税等部门的激励机制与省政府的重大项目定期协调会议机制、为企业提供个性服务的长效机制相结合。四川省商检局局长为解决一个出口企业的商检问题,深夜11点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开会研究,连夜为该企业出口制订8条便利措施。在富士康发生“9连跳”后,四川省民政、劳动、教育、卫生部门为解决沿海务工人员的心理问题,专门组织20多位心理医生到深圳为四川籍劳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因此,在深圳富士康发生“13”跳的人员中,没有1名是四川籍工人。四川省的做法令郭台铭先生十分感动。这些工作为后来引进富士康落户四川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充分利用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平台,避免恶性竞争,四川省提出“八大产业带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确定50多个省级园区按主业划分,“一区一主业”。成都市还专门建立了“重大项目流转机制”,四川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重庆市把招商引资的任务分解到市直各个部门,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又各负其责,有力地促进了外资工作的进展。
(八)倾力打造平台
为拓宽对外开放的途径,提升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重庆市和四川省尤其注重开放平台建设。重庆市正在建设“124”工程,即一个两江新区,两个保税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另外还有43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同时,重庆每年举办一次“渝洽会”、“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和国际会议,加强和拓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四川省实施“1525”工程,集中资源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其尽快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规模的园区,推动全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此外,四川每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已经成为四川迈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平台。“西博会”见证着四川大开放的历程,也与西进的产业巨头们一起成长。它与“东博会”一样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开放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主题,在这个平台上交流、碰撞、融合,促进了世界认识西部、了解西部、投资西部;也促进了西部地区以更大的步伐、更宽广的胸襟拥抱世界。
三、对我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我省地理位置虽然不如沿海地区,但比四川、重庆总的说来要好。近年来我省的经济社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实现了后发赶超的目标,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10名,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增长14.5%。“十一五”期间,我省开放型经济也获得了较大发展。进出口累计突破500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倍。实际利用外资从2005年的20.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1.8亿元,年均增长20.1%。但是,与四川、重庆比(更不用与沿海地区比),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大,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根据四川、重庆的调查,我有如下的思考和建议。
(一)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不动摇。开放是发展的基本条件。不开放,就是封闭,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国近代史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30年来更是有力地证明了开放的重大意义。我省很早就提出了开放带动战略,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很少提开放带动战略了,给人的感觉似乎我省开放得差不多了。通过我们这一次调查了解到,四川、重庆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停步,而是提出了“充分开放”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大解放,进而进一步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向外部源源不断地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劳务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一个省来说,向省外提供产品和劳务都会带动经济的发展,而出口是其中的一部份。从经济发展理论来看,出口、消费、投资都会拉动经济增长,而开放型经济包括出口、投资和消费,其中出口更具引导性和动力性。从我国家的实践来看,一开始是和外国做生意,这只是被动的开放,往往很难维护本国的利益,难以促进本国的发展。后来,为了在贸易中获得利益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就必须尽可能地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而靠本国的资本难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扩大生产规模,就只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因此,在主动对外开放的初期往往把招商引资看得尤为重要。到后来会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还必须进一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还必须走出去去锻炼,去发展、去提高。这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而且这种开放是永无止境的。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对外贸易,抑或是走出去发展,都还远远不够,有的还刚刚起步。因此,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仍然是我省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不动摇,努力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把湖南打造为中国中部开放的高地。既然要对外开放,就要把门开大一点,开高一点,才有竞争力。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扩大对外开放,四川提出“要打造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重庆提出“要打造中国内地开放高地”。我想我省完全可以提出“打造中国中部的开放高地”。提出这样的口号不是没有道理的。我省位于中国中部,且在中部六省中,我们的区位优势是最好的。过去有句话,叫做“湖南是沿海的内地,又是内地的前沿”。实现这样的口号也不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长株潭成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以后,长株潭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在交通、通讯、科技、教育、人才、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当然,要打造中部地区开放高地,难度也是很大的,竞争是很激烈的。现在,江西、湖北、安徽等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且都提出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口号。湖南不努力将很可能被他们甩在后头。因此,我们要加快提出这样的口号,并尽快努力去实施。要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园区建设等各方面去努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要倾力打造一个有影响的开放平台。目前最现实的是争办“中博会”或“绿博会”的永久举办权,并将其打造成湖南对外开放的一个大品牌。对于这件事,一开始肯定是没有效益的,但办成了其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现在的“夏交会”、“东博会”就是这样。就连“西博会”也渐渐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光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地方的力量是很困难的,需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和部门密切合作,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去实现。但这件事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尽快决策下来。
(三)调整我省“十二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要打造“中部开放高地”,就必须确定一个较高的发展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去实现。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从去年开始在制定,关于发展指标已初步确定。但是,现在看来,原来确定的发展指标,思想太保守,远远不能符合打造开放高地的需要,与四川、重庆的规划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必须大胆解放思想,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包括发展指标。据我所知,去年我们初步确定的指标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到100亿美元;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8%,到2015年达到350亿美元;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新增50亿美元。这些指标与四川、重庆比相差太远,完全不能体现打造中部开放高地的要求。从我省面临的发展机遇出发,从我省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出发,从我们面临的周边形势来看,我们都必须作比较大的调整,要按照高于中部地区增长的速度来确定。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我省的实际利用外资至少也应该按4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应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对外贸易应该按5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8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也应该有雄心壮志,虽然2010年只有16亿多美元,但到2015年也应争取达到50亿美元的规模;对外投资更应该解放思想,到2015年合同额要争取达到200亿美元以上。确定这样的发展速度还要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去比较,如果不能调整到超过他们的速度和规模,说明我们还要在下一个五年中继续去努力。
(四)理顺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开放型经济是一个整体,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开放度的一个定性。从商务部门所管理的四大块业务来看,其实都属于开放型经济的内容,但主要是外资、外贸和外经,内贸是外贸的根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是衡量其开放度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因而,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的规模是反映其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外贸的发展不仅决定于其国内贸易发展的程度,而且决定于其国内经济的结构及其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规模。因此,招商引资对于外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尽快地改善国内经济结构,而且可以尽快地壮大国内企业和产业的规模,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既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同时又可以带动产品出口。由此,我们应该确定这样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即:以外贸为中心,以外资为基础,以外经为突破,以内贸为根本。主要通过引进外资来改善国内经济结构,促进外贸发展,通过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外贸发展。中心是为了发展对外贸易,目的是为了扩大外贸规模。确定这样的思路,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不能就外贸来抓外贸,而且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放在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上。另外,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现在外资在我国沿海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正在寻找我国内地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今天引进外资不仅要注重直接从国外引进,更要注重从省外间接引进。要把内资和外资捆绑起来一起去抓,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成效。当然,外贸本身也有一个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大力度推进的问题。相信通过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一定能更快地推动我省外贸的发展,改变我省近年来在中部地区不断落后的局面,提高我省经济的开放度。四川、重庆以及江西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五)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这就是,充分利用沿海的地理优势和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通过招商引资主要发展加工贸易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对于沿海地区来说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的问题对于地处内地的中部和西部来说就很难说了。好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内地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四川省提出了产业“跨梯度转移”的理论,确立了“大力发展以航空运输作为物流方式的加工贸易,错位发展比沿海更具优势的重装产品的加工贸易,择优发展内地经营、沿海工厂加工模式下的机电整机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重庆市更是推出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公租房建设和大力引进新兴信息产业”三大举措,形成了目前在全国声名远扬的“重庆发展模式”。二省市无一例外地同时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措施。初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我省长株潭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更应该探索新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应该向四川、重庆学习,研究产业转移的规律,创造产业转移的条件,综合运用我省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在长株潭等重点地区,发展以适合内地发展的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开放型经济,走出一条有别于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六)创新内地招商引资的模式。与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应,我们还应该创新内地招商引资的模式。在招商对象上,要注重集群配套的,带动力强的、引导性好的知名企业,最好是世界500强企业。不在乎其资金多少,而在乎其品牌、技术、管理,在乎其带动性、引导性。在产业性质上要注意引进高端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高端。如信息产业,要注意引进其先进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从而可以带动引进其他为之配套的初级产品生产企业。这样,在招商方式上,应更多地发挥“以商招商”的作用。通过引进带动性强的企业,最后引来一大批为之配套的企业,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样还可以大大降低配套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重庆市引进笔记本电脑惠普,并同时引进富士康就是这样进行的。“以商招商”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充分发挥已入住外资企业的作用,为他们服好务,争取通过他们引进更多的外资企业。在招商方式中,还要特别重视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特殊作用。地方主要领导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人,更是地方招商引资的一张十分重要的名片,同时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资源。因此在招商引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四川、重庆的发展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省应该充分调动地方主要领导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为了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但是,对于湖南省来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第一,不能就外贸抓外贸,就外贸抓外贸是不可能大幅度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必须调整我省经济结构,通过培育和壮大开放型生产企业,从生产经营开始抓起来促进产品出口。没有一批骨干外贸生产企业,就不可能有大规模的进出口业绩。第二,必须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新兴产业生产企业,发展机电科技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信息产品,改变我省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产品出口的现状。第三,要根据我省优势出口产业和区位优势地区,建立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培育我省有竞争力的外贸出口产业。第四,要抓住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我省相对有利的地理条件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改变主要依靠一般贸易发展的现状。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长沙市是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优势,把长沙打造成中国的“硅谷”,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争取在第三轮发展竞争中占住主动。第五,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带动产品出口;通过发展对外投资,在第三国发展生产经营,利用第三国的贸易便利促进我省产品出口。第六,要加快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提高对外贸易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来促进我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八)加强开放型经济的考核督办。借鉴四川重庆的经验,加强考核督办仍然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它不仅有利于狠抓落实,而且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推动来达到宣传引导的效果,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开放型经济的局面和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的氛围。建议我省建立三个层次的考核:一是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区县和省直各部门的考核,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都要纳入省委省政府的全面考核之中,并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标的分值;在招商引资中尤其要加强对引进带动性强的企业的考核。建议省委省政府对考核的项目每月公布一次,在各种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并在年底的时候根据考核结果对市州、区县主要领导进行嘉奖和谈话。二是要建立商务部门对市州、区县商务部门的考核制度,把商务工作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市州和区县,根据完成情况年底进行奖惩和表彰。三是建立商务部门内部的绩效考核评比办法,调动各处室的积极性,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晋级和奖惩。除此以外,还要建议省委省政府建立专门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考核评比办法,下大力气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使我省成为外资流动的“洼地”,从而促进我省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这样,通过全省上下各方面的努力,争取三到五年使我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实现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真正实现“中部崛起”和富民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