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天职3:《红楼梦》中的八幅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17:43
                                           《红楼梦》中的八幅画 《红楼梦》中的八幅画
文/天地间一怪人

曹雪芹“工诗善画”,《红楼梦》中不乏画的身影、画的论述。读文赏画,陡增雅逸之趣,兹列举如下。

1、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黛玉进荣府,在荣禧堂看到,“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题解:
漏,当为铜壶滴漏,这是古代的计时器,代指时间。待漏,指大臣等待上朝,在封建时代,大臣要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苏东坡曾写过“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的诗句,可见这也是件难受事。随朝,按照大臣的班列朝见皇帝。墨龙大画,这个墨产上黑墨,而是金墨,可以想像,一条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多么地气势磅礴。我国古代以龙象征皇帝,海潮的“潮”和百官上朝的“朝”同音,整幅图隐寓上朝陛见皇帝的意思。贾家室内陈设“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显示了对皇帝的忠诚与尊敬,同时也显示了贾家的显赫地位。
那个时代,家中陈设,反映审美情趣,也反映政治倾向。

2、燃藜图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想睡午觉,贾蓉之妻秦可卿引他到上房内间歇息,“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

题解:
要知道,世上本无《燃藜图》,此图乃曹雪芹杜撰出来的。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中国人喜欢神秘化的东西,很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高人指点或授书的故事,像张良等。刘向故事的核心大意是神授经文、人成大器,就是说,太乙之精如果不给刘向“五行洪范”,刘向走向成功可能会慢些,也可能不会成功。刘向“专精覃思”、“独坐诵书”,说明是很勤学的,点燃藜杖只是一个小细节,不值得称颂,不知怎么后来被片面理解成劝人勤学苦读的意思。此之为误解,当然错得习以为常也就变成正确的了。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上下都遵循的价值取向。可惜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这一套。有人说,曹雪芹写《燃藜图》,是表示贾府中人对宝玉寄予厚望,希望他勤读诗书,以后能飞黄腾达。这种说法有点牵强了,要知道这幅画是挂在贾珍和尤氏那个正房里的,如果是勉励,首先是勉励贾珍的。                                                     

3、海棠春睡图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写到秦可卿的卧室,“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题解:
“海棠春睡”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据宋代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唐明皇确实是高人,把醉态的杨贵妃比喻成未睡足的海棠花,让后人无端增加了许多对杨贵妃之美的无限遐想。
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因为与杨贵妃挂上钩,艳名远播,可代指美人。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词充满生活气息。苏东坡曾写《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狠狠地表达了自己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陆游有《海棠歌》:“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花比人更美,这是陆游的感受。
经查,关于唐伯虎的史料,未见提及《海棠春睡图》,《红楼梦》中出现此图可能是作者的虚构。不过,唐伯虎根据杨贵妃的典故,曾画过一幅《海棠美人图》,并写过《花月吟效连珠体》,其中有一首,“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很像化用了苏东坡的诗句。《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题海棠美人》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不管是赏花,还是赏人,对风流才子唐伯虎来说,都是美事。
无疑,秦可卿是美艳的,具有“擅风情,禀月貌”的风流个性。曹雪芹用此图点染,堪称妙笔。        

4、春宫图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薛蟠提到自己“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等他写出来,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

题解:
春宫图又称秘戏图,是封建社会对性画的泛称,是中国古代性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通过春宫图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人的性风俗、性观念、性知识、常用服饰和性生活的环境,还可以了解一些历史背后的历史。
唐寅是画春宫图的杰出代表。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画,传世的有《孟宫蜀妓图》(又名《王蜀宫妓图》)、《班姬团扇图》、《嫦娥奔月图》等,但其大幅绢本的春宫图至今已不复见,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几首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诗作。
明末是中国历史上春宫图空前繁荣的时期。呆霸王薛蟠喜爱春宫图,主要是隐喻他的低俗品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社会的一个侧面。

5、烟雨图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凤姐儿等人来到探春房中,看到“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题解:
米襄阳就是米芾,本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因他世居太原,其父徙家襄阳,所以人称“米襄阳”。米芾是个全才,以书法名世,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在北宋四大家(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中首屈一指,特别是他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米芾的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他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可惜,他的画迹未传于世,我们只能从他作著的《画史》中学习他收藏、品鉴古画的知识,以及他对绘画的创作心得。
米氏云山,是米芾绘画的突出特点。《红楼梦》中的《烟雨图》并无特指,可能是曹雪芹根据米芾绘画特点随意拟名的。米芾不喜欢北方山水,让人稍微有点遗憾。

6、双艳图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题解:
仇十洲就是明朝画家仇英。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此人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为明代工笔之杰。仇英一生短命,只活了40多岁。
据查,《双艳图》是不存在的,《红楼梦》提及此画,实乃托名。根据小说的叙述,“双艳”是指梅花和宝琴。因为背景有有雪,有人提出《双艳图》应改为《艳雪图》更为恰当,可当一家之言。我倾向于前者。

7、一乘寺壁画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不可胜举。”
   
题解:
张僧繇是梁武帝萧衍时期的著名画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此人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梁武帝好佛,常命他为佛寺画壁画,因所画“天女宫女面短而艳”,具有创新性,人称“张家样”。可惜,张僧繇的绘画无真迹流传于世,我们只能从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看到一些丰神。
林黛玉所说的《画记》当为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该书将张僧繇的佛像绘画及雕刻列为“上品”,并记载了“画龙点睛”的传说,但该书并没有记载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唐代许嵩的《建康实录》:“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视角由二维到三维,是创新发展,张僧繇功绩很大。
  
8、斗寒图

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中,贾宝玉在林黛玉房中看到一幅新挂的画,“上面画着一个嫦娥,带着一个侍者;又一个女仙,也有一个侍者,捧着一个长长儿的衣囊似的,二人身边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李龙眠白描笔意,上有“斗寒图”三字,用八分书写着。”

题解:
李龙眠即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舒县(今安徽桐城)人,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擅长画鞍马、佛像、人物和山水,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史称其“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他画的人物,据说能从外貌上区别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等社会各阶层人的特点。
贾宝玉看到这幅画,问道:“是什么出处?”黛玉笑道:“岂不闻‘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由此可知,《斗寒图》应该是一幅双仕女图。 本主题由 liuchang 于 2011-11-21 13:31 审核通过 收藏 分享 回复 引用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