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柯碱和可卡因: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 共建和谐城市共享宜居生活 - 生态环保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6:23
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 共建和谐城市共享宜居生活 【出  处】 经济日报
【日  期】 2010.10.15
【作  者】 牛瑾 李治国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学 城市生态 和谐城市
【正  文】
"宜居"侧重环境,"生活"有赖保障。环境好,有保障,是对和谐城市的基本要求。
然而,城市发展并非总是符合人们的期望。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发展机会,人们正向
城市集聚,享受着城市的诸多好处,也承受着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减少、废弃
物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的困扰。
如何才能惬意地宜居在城市?在杭州召开的上海世博会"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
坛上,众多嘉宾、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支撑系统保障和谐理念
作为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支撑系统,包括诸如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危机处理、
环境保护以及水、电、暖、气和能源循环等系统,任何方面的缺失都将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
"短板"。因此,在和谐城市的理念下,探讨如何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减少环境污染和
能源消耗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和谐生活的根本,在于出行方便、工作愉快、心情良好。其中,与交通有关的出行问题
被列在了首要位置。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城市交通成为论坛上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语。
但是,只有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是否就是宜居城市呢?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设计与规划
系教授沈青看来,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在任何一个现代城市里,人们的群体本身就是多
样化的,他们来自于不同的教育环境,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
式,他们需要不同交通行为的支撑和支持。"沈青说,"如果城市中只有一种主要交通模式,
其他的交通模式都没有办法得以辅助而支撑起城市的交通体系,这样的城市就不是一个宜居
城市,因为不再能够提供满足不同居民群体、不同经济需求的交通模式。宜居城市应该是具
有多元交通体系的城市。"
那么,实现了交通出行体系的多样化,是否意味着宜居城市建设的完成呢?世行东亚与
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部部长约翰?鲁姆认为,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加强不同交通模式出
行之间的互联性。大多数的城市目前都在大力推广轨道交通,但是不要忘了,轨道交通和公
共汽车交通、小车交通或者是自行车交通之间的互联,轨道交通本身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通出
行问题,这点对于中国城市的建设具有极大意义。"
社区参与助力城市治理
城市管治已成为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个体共同参与的领域。城市和社区由于市民的积
极参与而呈现富有活力与和谐有序的发展,与市民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在和谐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社区居民如何积极参与到城市管治的实践当中?这是和谐城
市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上,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系的教授张庭
伟谈到了一个颇具意义的数字---中国的志愿参与率在年轻人中达到了85%。他们主要
是帮助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也为社区发展做了相当多的事情,用具体行动改变了很多社区
中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绿化等。"目前,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提出了一定要有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正在修编的新一版《中国城市规划法》中,甚至提出要把公众听证会作
为城市规划必定要经过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张庭伟说。
城市治理的关键在于确保管理制度可行,并且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承担起应该承担
的责任。"这对越来越多的特大城市的治理尤为重要。"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司司长、上海世博
会联合国馆馆长拉尔斯?雷乌特斯韦德指出,"特大城市或者说特大城市区域,不能仅仅靠政
府机构或者公共机构来治理,超大城市当中的社区会对城市规划或者城市治理发挥更大的作
用。"如今,社区参与或者说公众参与,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形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香
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任叶嘉安说:"城市规划会更多地使用网络,很多的公共参与也
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于规划而言,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要非常好地传播给公众,公
众也要更好地获得信息。我们可以24小时从网络上获得信息,这是网络为公众参与城市治
理带来的新契机。"
建成环境影响宜居生活
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通过的《人居议程》指出,城市的宜居性意味着建成环境的各种
属性能够满足市民越来越迫切和多样化的需求。在和谐城市的理念下,必须通过高质量的设
计和有力的政府行动提升建成环境的质量,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城市空间、有归属感的社区
和满意的住区环境。
杭州近年来在国内外多项评比中被列为"宜居城市"的代表,或许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上海世博会"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才会选择在杭州召开。
在谈及"宜居城市"建设的杭州经验时,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表示,一座城市的人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