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prairie化妆品:[转载]汉玉雕舞人鉴赏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09:49

玉雕舞人源于战国,盛于汉代。汉以后逐少见,宋以后有一些仿品。战汉时期玉器文明和玉文化非常发达,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中不少属于承前启后的绝世之品。这个时期,玉器的神韵、工艺、材质均达到空前的水平,其造型之古朴、琢工之精细、艺术造诣之高深连后期的乾隆年代也无法企及,难怪乾隆皇帝曾嗟叹:竟是后人让先人。因此,作为战汉时期玉器文明的典型代表,玉雕舞人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物价值。由于历史和鉴赏水平的原因,内在的文化内涵未被充分发掘,历史价值未被充分认可,艺术价值也未得到充分展现。本文以战汉时期玉雕舞人为题,从文化背景和价值内涵、器物特征和鉴别、鉴赏秘籍和收藏文化等方面做一个综述,以期与广大收藏爱好者共同分享玉雕舞人的特有魅力。


 


一、玉雕舞人的产生背景和价值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玉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其自然属性,并成为上古服饰的一道亮丽美景。战国和汉代乐舞十分发达,官方大都设有专门的音乐管理机构,作为一种艺术活动的歌舞也相当流行。特别在女乐兴起以后,宫廷歌舞历代不衰,连皇帝的宠妃爱姬也都能歌善舞。汉高祖戚夫人“善楚舞”,汉武帝李夫人“妙丽善舞”,最为著名西汉舞蹈皇后赵赵飞燕能“掌上舞”,北齐后主宠姬冯小怜“工歌舞”,南齐潘淑妃能舞“步步生莲花”。宫廷如此,民间也如此。屈原的《九歌》,反映沅湘一带民间祀神的歌舞。楚国民间的祀神歌舞,宗教和世俗,娱神和自娱,已经分不大清了。


 


这个时期的玉制人物,有作佩饰用的玉舞人、玉翁仲,还有凭几而坐的玉人,着拖地长裙式玉仕女、玉仙人等,但玉舞人是战汉时期最典型的器型。玉舞人器型较丰富,有圆雕,有片状,有双人,有单人,有镂空,有线刻,不一而足,但其形制相似。舞者多是长袖善舞,腰身轻盈,作“翘袖折腰”之舞,其造型就是当时舞蹈的传神写照。


 


玉雕舞人公开发表的很少。从出土的情况看,1958年11月于汉代棠邑古城遗址(今属移风店乡)出土,墨县博物馆收藏的玉舞人共4个,每个高4.5厘米,白色,各呈舞姿。舞人皆着短领长袖衫,其中3个左袖上搭头顶,右袖飘于左前;一个左袖上搭头顶,右袖直飘前下,均以白玉雕琢而成,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南越王墓出土的五种玉舞人从服饰、造型及舞蹈动作上看他们既有中原折腰长袖又有越人翻腾跳跃的舞姿特点,反映了多文化融合的情景。1977年江苏省扬州市妾莫书木墩墓葬出土、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藏的玉舞人佩是西汉晚期作品。因历代失于盗,位于洛阳金村的王陵所出玉器多流落国外。现收藏在美国弗里亚博物馆出于金村的一对战国舞女短发覆额,两鬓有盛,衣长曳地,相对扬袂而舞。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几种战国玉舞人,以及流至国外的战国对舞玉人佩饰(美国费里亚博物馆)和玉雕舞人(瑞典博物馆),都是长袖纤腰的形象,故宫和瑞典所藏玉雕舞人袖长都约为整个臂长的两倍。


   


     玉雕舞人内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首先是历史价值,是对当下社会最直观地描述。历史要依据人类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来考证。战汉文化有着相隔两千年悠远历史,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也只有靠新发掘出来的文物去证实,而玉舞人是最直观、生动、形象的物证,而且稀缺珍贵 。我们通过研究古玉舞人文物,形象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得出当时古人有了兴盛的乐舞的结论,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


其次是艺术价值,是材质美、造型美、工艺美的统一。也和其他时代文物艺术价值一样,都是反映当时那个时代人类祖先文化艺术水平的结晶。战汉时代的玉雕人物主流玉材来自新疆和田。而且正处在两个制度转换时期,除了能用比玉石硬的石器工具刮削磨制各种玉器,保留着古朴大气的的艺术气质外,还发明了铁器工具,制玉工艺有了较大的突破。从形制和美学角度分析,玉雕人物开始出现全身的、动态的造型,最大的特征,重神韵又重写实,形神兼备。每件玉器都凝聚着造型、纹饰、磨制等艺术智慧结晶。特别是有些造型雍容典雅,富有神韵,雕琢线条精细安详,婉转流畅,变化多姿多彩,又融入天然沁色,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再就是文化价值,其文化内涵深遂,全貌展示人物形态,还透出服饰、舞蹈、音乐等当时流行时尚元素。战汉时期的玉雕人物在造型、服装、纹饰等方面对周边和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今演出的有46名演员参与的《长袖舞》里,男人头上也梳着高高的发髻,脚上鞋子还缀着5颗算盘珠子,据编导们介绍,《长袖舞》就是根据两千多年前的广东南越墓出土的玉舞人编排出来的汉代宫廷舞。


 


二、战国与汉代玉雕舞人的特征和鉴别


    战国时期的玉舞人佩数量不多,脸形接近西周风格,但发型截然不同。身上的纹饰精美细致,似小蛇在相互盘绕,多呈“S”形,这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典型的纹饰腰带,也着意刻划得很细致,腰上的纹饰可称为席纹,是这时期出现的新图案。人物的发型是用细阴刻线表示的,刀法纤细密集,但丝丝不乱,其发式有扇形的,也有长发披肩的,还有从顶部再往两边勾卷的,但更多的是牛角形式样,这是中山国流行的发型。脸部五官比前几代清秀,线条若隐若现,简单而舒展,浅浮雕刻画滴水眼、凸鼻、小嘴。人物服饰雕琢华美,以减地的刀法给人以绸缎质地的感觉,多见勾云纹、斜方格纹,有些近似干西藏的长袍,人物雕刻得气质高雅怡然,好似贵族。


 


    战国玉器,刀工精细,器物边角垂直锋利,磨工精良。器物表面,尤其是阴线槽内光泽强烈,孔洞内壁匀称光滑。服饰华丽,宽松,秀发精细,面部五官细腻,通体纹饰雕琢精致细密、圈曲相连,尤其袖口、裙边、腰部飘带精刻弯勾纹,上手往往有锐刺感。汉代玉器,善于运用阴刻线,线条豪放,但没有战国时代的做工精细。器物棱角琢磨圆滑,穿孔器物的孔洞内壁往往不够光滑,常留有拉丝痕迹,上手感觉温润、圆滑。饰纹简洁奔放、生动传神、朴实无华。总之,战国主精细锋锐,汉朝主朴粗圆润;战国主华丽富贵,汉朝主简约神韵;战国主静态装饰,汉朝主动态写意。但都精彩绝伦,妙趣自然,饱含王玉气质,非计较工时和造价的赝制者所能追仿。


 


三、玉雕舞人鉴赏秘籍和收藏文化


 


    玉雕舞人的鉴赏秘籍,通俗讲起来就是四句话:“造型脱俗神韵足,饰纹曼妙工法静,材质上乘金音悦,年色古朴自然沁。”一看神韵。如果把史前玉器称为“神玉阶段”,战汉前后玉器称为“王玉阶段”,唐宋以后玉器称为“民玉阶段”,那么,战汉时期的王玉气质所内含的超凡脱俗之气即是其神韵所在,也是最难仿制的。所以,高手鉴赏,一眼望去,便知真假,就是先重“神似”,再看“形似”,市面上的仿品多过不了这一关。二看功力。由于这个时期的制玉工艺和流程非常严格,玉工不仅要做到熟练精细,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静自然,每一条纹饰无论是精细的还是粗犷的,都透出玉工的清静心态,这就是功力。就像鉴赏书画作品,通过笔墨洞察作者功底一样。三听声音。无论器型大小、厚薄,轻轻的敲击发出的应是悦耳的金属音,而市面上材质粗劣或经化学腐蚀和烧、烤、染的伪赝品敲击起来,常常音色不亮,甚至还有沙哑不纯的音色混杂在一起。四看沁色。玉舞人的器型小,便于观察,其两千年历史形成的各种沁色和蚀斑,斑斓而自然。


 


    高古玉舞人属稀缺资源,历史文化信息含量丰富,概念独特,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我国的玉器收藏爱好者队伍非常庞大,但由于我国内地拍卖高古玉市场还没完全放开,加上鉴赏能力的原因,少敢问津,交投不活。可是,无数事实证明,玉器收藏爱好者一旦踏进高古玉的门槛,便如醉如痴,被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折服。况且,高古玉市场已逐渐复苏,一些年代可靠、文化特征明显的高古玉颇受市场欢迎。从最近的形势看,高古玉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估价的影响已大大高于材质和器型大小对估价的影响了,但离国际市场的拍卖行情相比,升值潜力还相当大。上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曾拍卖著名收藏家赛克勒(Arthur M.Sackler)的玉器,其中一件20年代就到了美国的战国玉舞人卖到29.9万美元的高价。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赝品泛滥、藏家投资谨慎、市场难以形成较热局面的时候,恰恰是收藏良机。传承有序、年代可靠的包括玉雕舞人在内的古玉将越来越受到追捧。我们既要多学、多看、多摸真品,提高鉴赏水平,从而避免走弯路,还要善于提升鉴藏境界,以收藏文化内涵、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作为着眼点,获得超值乐趣和感悟。(摘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