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鸢一折纸: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教师专区-马承英语教育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8:11
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

“学校文化力”的内涵

 

     文化是有力量的,而且在当今形势下,这种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来看,如果说19世纪主要靠生产力,20世纪主要靠制度的话,那么21世纪将主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竞争正逐渐取代生产竞争、管理竞争,继第三次浪潮之后,形成第四次浪潮,成为明天的经济动力。

    同样,在教育领域中,“文化”一词也已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词语之一,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诉求,可见“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的确,学校文化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和供应,决定着教育质量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检验着这种提高与发展的合理性,决定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协调着学校与外部生态的互动,塑造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因而学校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说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学校还有可能较多地借助历史的惯性、政策的倾斜、地域的优势来谋求发展的话,那么可以断定,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三个文明”的不断发展,今后校际竞争将主要取决于文化的较量,学校的发展与成就最终将用文化术语来界定。

    学校文化是有力量的,而“力”是有能量大小的区别的。正因为如此,在文化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之下,不同学校的文化实态必然会对校内外公众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事实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学校文化建设都必然能产生预期的、理想的“力量”。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都存在着趋同流俗现象,缺乏个性,难以识别和认同,更难以令人向往,自然也就无法在浩瀚的信息流量和激烈的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许多学校一谈到办学宗旨就必称“以人为本”,论及办学目标则免不了“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说到培养目标要么是四个“学会××”,要么是“做××××的中国人”,提起校风更是离不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雷同现象也随处可见,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校门设计往往都是枣红色人造大理石砖面配以金色校名,甚至还要将大大小小的铜牌都悬挂在门口以显示办学实绩。虽说这些提法和做法本身并无不好,但试想,在这种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文化表象下,学校的个性特征如何体现,如何使文化起到感染、震撼和激励师生的效应,又如何使社会大众对你这所学校产生鲜明的印象乃至向往?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力量”(即“学校文化力”)并非同等概念,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也不在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长足发展的巨大能源。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而学校文化力则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的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相对于学校文化来说,学校文化力更具有动态性,它往往通过对学校文化的策划、执行、管理、调控、传播等行为而体现。从内部功能看,学校文化力可表现为学校文化对校内成员所产生的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等;从外部功能看,学校文化力又可表现为其文化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识别力、辐射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等。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是优秀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成功体现。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文化元素,并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文化力,也不会必然导致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这些目标只有在学校成员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亦即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达成。

 

   学校文化力的结构

 

    在内容结构上,学校文化力主要包括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

    1、精神力

    精神力是指学校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其内容构成大致有:

    核心价值观  这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

    学校战略定位  是对学校总体形象的框架性勾勒,是在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宗旨和特征所作的高度概括。它界定学校在何种范围内规划、实施办学活动。

    发展愿景  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

    学校精神  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它在反映学校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又是学校传统习惯和作风的综合体现,对成员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学校使命  主要指学校的社会责任,一般包括经营使命和育人使命。它回答下述问题:学校以自己的事业为社会的繁荣、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承担何种具体义务。

    校训  指学校提出的对全校成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写照。

    教育理念  是学校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行为持有的基本态度和主张,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信念。可包括德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等。

    管理哲学  是对学校所遵循的管理理念与所追求的管理理想的概括性阐述,是一切治校行为的基本原则。它还可以包括发展规划理念、人才理念、教师行为准则、服务理念、质量理念等。

    学校口号  指充分体现学校核心意志与办学特色、用以鞭策全校师生和展现学校形象的短句。它可以作为宣传语使用。

    学校宣言  是学校就办学理念与教育理想而对外发布的公告。它是学校理性形象的集中展现,是学校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办学要略  是指从学校的实践中高度概括出来的、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而需在现阶段内着重实施的策略。

    此外,学校精神力的内容要素还可包括“三风”(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师生誓词等。

    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的精神力建设,不仅仅是对上述项目的填充,即不仅仅是回答学校文化“说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只有“说”得准、“说”得精、“说”得美、“说”得富有个性,才易于让人识别并建立印象,才有可能感染人、鼓舞人,使其效力充分体现。其中更要指出的是,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魂”,只要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具有高度的哲学性、适切性、差异性、统领性与前瞻性,并真正将其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使办学理念系统形成“价值链”,再辅以执行系统的跟进与完善,那么从理论上说学校文化就必定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就必然会建立起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

   2、执行力

    执行力是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能力。它的组成要素可包括:

    校名使用规范  即分别确认学校的标准全称、标志性名称和简称,并对各自名称的使用范畴加以框定,以保证其使用的准确性、一致性、严肃性。

    行政机构建设  即依据有利于本校各部门职能发挥、纵横向协调、政令畅通、开拓创新等原则,增设、精简或调整学校的行政设置。

    品牌策略  即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本校的品牌主题,并相应地进行品牌塑造、品牌定位、品牌培训、品牌化运营、品牌传播、品牌诊断的策划与执行。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指激发教师智慧活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化培训计划及人尽其才的用人举措等。

    公共关系策略  即甄定学校的公众对象,并根据他们对学校的需求以及学校的战略发展需求做出因应筹划。

    编制教工手册  教工手册是学校教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大全与指南,其中可包括学校简介、学校章程、教师誓词、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基本要素、教工行为规范、入职指引、合同与档案、权利与义务、培训制度、考核管理办法、薪酬与福利、奖惩制度、假期制度、日常行政与办公等内容。

    校本仪式  指具有本校鲜明个性特征的典礼形式。如果能将升旗仪式、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宣誓仪式、新教师上岗仪式等“常规化”的仪式性活动校本化、独特化,那么它的实效将会不言而喻。

    此外,学校的执行力系统还可包括学校制度建设、教科研策略、教学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传播系统的健全等。

    学校的执行力建设是解决学校文化“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直接践行和展示学校的精神理念,也是社会公众认识学校、评价学校的主要对象,因而健全、优化执行力系统对学校文化整体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形象力

    形象力是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对学校感性认识的程度。其内容构成大致有:

    物质环境 包括学校布局、校园绿化、景观小品、建筑物外形与风格及内部装潢、教学设施设备等。

    人文环境 包括学校的宣传橱窗、网站、张贴画、标语、建筑物与道路的命名等。

    组织化视觉形象  包括学校的标志、校名标准字、标准色等基础视觉要素,及其这些要素在教学系统、导示系统、办公系统、传播系统中的具体运用。

    听觉形象  包括学校主题音乐、学校标志音乐、学校行为识别音乐规范、掌声规范、校内电子媒体音乐使用规范等。

    学校的形象力建设,就是要解决“看(听)什么”和“怎么看(听)”的问题,就是要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健全和完善上述要素,并使它们能够充分传达学校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成就和团队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通过这种建设使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感知程度有大幅提升,进而建立起对学校良好的感性印象。

    在学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及其功能中,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虽各有指向,但又相互联系和制约:如果学校文化建设的精神力薄弱,那么学校文化的执行力和形象力将会没有“根”,没有“魂”,没有内在统整性,其力度自然也会大大降低;而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与形象力作载体,学校办学理念的精神力也无以转化为现实的效益。例如,在进行学校文化的个案调研时,我们发现不少学校虽也有自己的视觉标志,虽也将校标应用于学校实物,但在进行标志设计时并没有意识到要将学校独具魅力的精神个性借助视觉塑造充分彰显,因而这个标志的内涵就有点游离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之外,很难形象地解读和传播办学理念,则其形象力自然就会大受影响。所以说,学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应是“一体两翼”,即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为两翼,三者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