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的尽头片尾mv:老手艺皂角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0:09:49
每日凌晨5时许,38岁的胡家文都会骑着三轮摩托车出门,车上拉着他养家糊口的“家什”——一口装满皂角水的大锅。10年来,胡家文在成都各个场镇赶场,靠着卖皂角水养活一家三口。如今,靠着这门手艺,他每月的收入有三四千元,一家人过得颇为滋润。

  打工之余学到老手艺

  胡家文是资阳人,19岁时初中毕业,出外打工,在工地上做了一名建筑工人。26岁时,他跟随老乡到了都江堰,一天出外玩耍时,在一家农户的门口,他看见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架着大锅,正在煮东西。“那个婆婆在做啥子?”胡家文走近一看,柴火在锅底烧得旺旺的,老婆婆坐在小凳子上,右手拿着大勺子,左手不停地向锅内加着皂角、何首乌和油浣子。“这是在熬皂角水。”老婆婆解释。

  皂角水越熬越浓,老婆婆从锅里舀出几勺,冲入桶内的冷水,开始洗头。“用皂角水洗头?”胡家文感觉好奇。“用皂角水洗头后,头发黑,不长头屑。”老婆婆笑着说,皂角水还可以用来洗毛衣、棉织品等,保证不会褪色。胡家文临走时,老婆婆给他装上了一瓶皂角水。回到工地后,胡家文和工友们使用了皂角水,“效果真的好。”

  胡家文想要跟老婆婆学如何熬皂角水,老婆婆同意了。之后的1个月,一有空胡家文就会到老婆婆家去,帮她提水、劈柴,跟她学习熬皂角水。很快,他就掌握了熬制技术。

  接下来的两年,胡家文断断续续在工地打工,每月最多收入七八百元,有时不能按时拿到手,一家大小都等着开支,生活有些紧张。胡家文决定:“去卖皂角水算了!”
10年老生意有了老买主

  1999年的秋天,正是皂角收获的季节,胡家文开始收集原材料。他一个人到简阳、金堂、崇州、都江堰等地的山区,挨家挨户地收集皂角、油浣子。由于地形不熟悉,没有固定货源,一个月下来,他仅收到2000多斤皂角。

  准备好了原料,胡家文买了口大锅和勺子,熬了一大锅的皂角水。他还特意买了一辆小型摩托车,穿梭在成都市区的各个菜市。最开始,每斤皂角水售价3.5元1斤,生意一般,“问的比买的多。”偶尔会碰到“识货”的买主,买上一两斤回去。

  慢慢地,随着买主的口口相传,胡家文的生意有了起色,并越来越好。3个月后,熬制的皂角水就卖完了。由于没有原料,胡家文休息了大半年,第二年秋天,才又继续做起了生意。

  10年来,胡家文跑遍了成都周边的30多个城镇。每天清早,天还没亮,他就骑着摩托车出门赶场,车上放着熬皂角水的大锅和晒干的皂角。如今生意上了轨道,有了一批固定的买主,每斤皂角水也卖到了5元,胡家文的收入从最开始的每月1000多元,涨到了三四千元。前几年,胡家文将妻子和儿子都接到了成都一起生活,儿子还在城里上了学。

  年轻人也来买“老土货”

  13日一早,记者跟随胡家文来到双流文兴镇市场赶场。摊位摆出半个小时后,不少市民前来围观。“现在这个东西很少见。”70岁的张婆婆说,她小的时候,家里都是用皂角洗头、洗衣服。现在,皂角树越来越少见,加上熬制皂角水的工序也很麻烦,她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皂角水了。“这个皂角水确实好用,我的头皮少了很多。”41岁的张文英说,上个月,她买了一斤皂角水。由于效果好,她准备再买几斤。“我会定期给几个买主送,一送就是二三十斤。”胡家文说,买主以中年人为主,大多是居家主妇,“还有几个固定买主是年轻人,住在高档小区里的。” 早报记者胡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