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 054a:中国美术馆藏品欣赏—油画( 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04:52
 作者: 姚钟华    创作年代: 1979    规格:54×78.8cm    材质:蔴布 挽回失去的青春    作者: 曾正明;潘家俊    创作年代: 1979    规格:95×98cm    材质:蔴布 高原的歌    作者: 詹建俊    创作年代: 1979    规格:172×198cm    材质:布面油画詹建俊,满族,1931年生,辽宁盖县人。1948年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学习,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参加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油画系教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 詹建俊在50年代以《起家》、《狼牙山五壮士》名世,在现实生活和革命历史题材的表现上展现出才华。80年代以来,他又以象征性的思维和富有诗情的语言创作了《高原的歌》、《潮》及风景画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美展上获奖。他在创作中注重对总体形式感的探求,形成了有豪壮爽健,笔法洒脱,色彩浓烈的“写意”画风。这幅作品是其进入新时期的代表作,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作品取材于四川阿坝,是作者两次深入藏区后激情迸发的迹化。整幅画面笼罩在浓重的暖红色调中,阳光从人物背后投射过来,产生了一种佛光般的虚化景象,宛如一首被纯化的诗或歌,给人以视觉与情绪上的感染。作品以牧歌般的抒情调子为粉碎“四人帮”后的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也契合了当时人们对轻松与抒情作品的渴求,但在他的作品里也显然在抒情中葆有某种崇高的热情。 希望    作者: 张法根    创作年代: 1979    规格:134×176cm    材质:布面油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者: 张京生,王元珍    创作年代: 1979    规格:164.5×186.3cm    材质:布面油画张京生,1940年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73年至今在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代表作品有《家乡喜讯》、《美丽的女神》等。王元珍,1943年生于上海,福建福州人。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73年起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代表作品有《大学生》、《初春》等。 这是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近十幅大型历史题材油画作品中的一幅,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作品所描绘的情节与内容完全出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在刚刚迎来解放的北京街头,一群孩子正在跟一位军管会的女同志学习唱歌。朦胧的城楼上悬挂着毛泽东画像、春绿的树丛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蓝天映衬着飞翔的风筝,营造出了北京刚解放时那欢快与祥和的气氛。从孩子们极其投入的神情与满面的笑容里,看到了他们对新中国的憧憬与希望。作者以写实的油画语言和温厚的色调,着力刻画了人物那充满喜悦与朝气的神情。真实的环境、亲切的场面、朦胧的气氛使这一重大主题以轻松的抒情效果出现在你的面前,把你带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著名的革命历史歌曲的旋律之中。 插队落户第一夜作者: 张希华    创作年代: 1979    规格:139×109cm    材质:蔴布 野花    作者: 周玉玮    创作年代: 1979    规格:59×79.2cm    材质:蔴布 黎家女 作者: 曹达立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99×97cm    材质:蔴布 寒凝大地作者: 陈逸飞;蔡江白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208×158cm    材质:布面油彩  苇塘小景    作者: 江平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39.5×54.5cm    材质:蔴布  医生    作者: 靳尚谊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118.5×109 cm    材质:布面油画 肖像    作者: 靳尚谊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42.5×56 cm    材质:布面油画 舍得一身剐作者: 李斌;陈宜明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181×122cm    材质:布面油彩 牧羊女    作者: 李化吉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80×80cm    材质:布面油彩  滋育作者: 刘世国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86.5×158.7cm    材质:布面油画 父亲作者: 罗中立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215×150cm    材质:布面油画许多人都会记得,一幅如同巨幅领袖像般尺寸的农民头像,曾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力量打动了中国人的心。这就是罗中立创作的《父亲》。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1968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去大巴山工作达十年之久。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父亲》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他借鉴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尽精刻微地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农民形象。老人枯黑的脸上满是皱纹,鼻旁长着“苦命痣”,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了一颗牙,已经破伤的双手捧着一个旧瓷碗。这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的父亲!这幅破天荒地展现一个农民形象的作品,以其创造性的思维和深刻的内涵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波及于社会,并引起了一场关于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形式与审美的讨论。此作原名《我的父亲》,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并被评委改为今名。罗中立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毕业后仍在四川美术学院任教,现任该院院长。
 帕蒂古丽    作者: 倪芳华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98.5×78.5cm    材质:蔴布 阿佤妈妈    作者: 孙景波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108×84cm    材质:布面油画孙景波,又名阿波,1945年生于山东牟平。曾在云南从事美术创作。1980 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现为中央美院壁画系教授。1986年曾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两年,他的作品多以表现现时社会生活的题材为主,艺术上追求线条、色彩与笔触的结合,形成了既严谨又粗放的艺术风格。 1980年,为准备研究生毕业创作,作者到云南西盟佤山地区深入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佤族人民,1949年以前尚处在奴隶社会晚期。这个历尽沧桑的民族激发起了作者的创造激情,于是描写一组不同年龄的佤族人形象的《阿佤山人》诞生了,而《阿佤妈妈》是为塑造其中一位母亲形象而创作的。画家作画时挥洒的酣畅,只用两个多小时完成此作。作品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强悍、纯真、朴厚的原始生命力的母亲形象。粗犷有力的圆转线型加强了画面的旋律与节奏感,而黄色的背景不仅衬托了人物,也是投向这母爱的一束温馨的光。 家乡作者: 特卡切夫兄弟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70×49cm 月色作者: 妥木斯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80×65cm    材质:布面油画  伯乐像作者: 王怀庆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200×154.5cm    材质:布面油画现任职于北京画院的王怀庆是一位兼善油画与中国画的画家。1944年生于北京,1964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舞台美术设计。1979年又考入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生班,其间于1980年与同学筹办策划了“同代人画会”,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同代人油画展”,此画作为参展作品受到美术界的好评。 《伯乐像》借用中国画的造型观念,试图离开传统油画的“光影”手段,寻找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独特的油画语言,并以借古喻今的手法,传达了他对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关注。他说:“当时,我国知识分子从'人’的概念上,刚刚得到一点表层的'价值肯定’,作为其中的一员,回首走过的历程与心路,艰辛、险恶、悲壮与愤恨!”画面在具有冷抽象意味平面构成中,以装饰性的线与色塑造了伯乐与马的造像。其中黑色块中的中国古文字与斑驳的金箔般的色块,不仅烘托出画面的悲壮气氛,更强化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肯定”所经历的沧桑历史。矫健的千里马已经瘦骨嶙峋仿佛在叹息,伯乐倒像一位历史老人在抚马“天问”,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更是冲破禁锢的渴求,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水乡作者: 吴冠中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61×46cm    材质:油彩,木板 水上人家作者: 吴冠中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46×61cm    材质:油彩,木板 喀什农民作者: 阎文喜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36×27cm    材质:布面油画 重泊枫桥作者: 颜文樑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24×49cm    材质:布面油彩 女大学生作者: 袁雷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110×132cm    材质:蔴布 皮山粮食巴札作者: 赵以雄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52×52cm    材质:蔴布 玉门春风作者: 赵以雄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100×100cm    材质:布面油画 青海长云作者: 朱乃正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160×140cm    材质:布面油画 晚归作者: 朱士杰    创作年代: 1980    规格:39×54cm    材质:蔴布 喜遇作者: 陈一峰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03×105cm    材质:蔴布 钢水·汗水作者: 广廷渤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260×168cm    材质:布面油画广廷渤,满族,1938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任职于辽宁省美术馆,现居美国。他的人物作品大都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与技巧,此为其代表作。作者从创意、体验生活、写生到完成作品经过了大约三年的时间。他摆脱了此前直接描写炉前工紧张劳动的套式,而通过对四位炼钢工人汗流浃背、解衣透凉、举杯痛饮等情境的细致描写,间接传达了他要表达的主题:优质的钢铁是由工人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画家从纯正面的视角着意刻画了一个端坐的炉前工长的形象,炉光映照出他宽厚的体魄以及微至眉宇、血脉的每一个细部,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以及仍在流淌的汗水。这些精细的刻画不仅强化了人物的刚毅性格和拼博精神,也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以静为主,动静呼应,以暖光统一,又有冷暖对比,均见画家之匠心。为了深入刻画细部的逼真感,作者使用了丙烯颜料。此作在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陈列中,时常与《父亲》相邻,亦相映成趣,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体现着主流美术形态的新趋向。 春天已经苏醒作者: 何多苓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96×130cm    材质:布面油画80年代初,四川涌现了一批追求现实主义精神的青年油画家,何多苓是其中之—。他1948 年生于四川成都,青少年时代是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与“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度过,1977年考入四川美院油画专业,1979年又考取了本院油画研究生班。艰苦的知青生活和人生体验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曾先后完成了几幅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幅作品是他研究生班的毕业创作,在当时颇有影响。他借鉴了美国画家怀斯的感伤写实主义风格,刻画了一位孤独的农村少女的形象。少女神情专注,若有所思。她正处于充满幻想的豆蔻年华,她渴望春风带来新的希望。仰天而视的狗,直观前方的牛,以及画家不厌其烦精细描写的草地和衣褶,更加映衬出人物细腻而复杂的情绪变化。研究生毕业后,他在成都画院开始了专业画家的生活。  帕米尔牧场作者: 靳尚谊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26.2×39.5 cm    材质:纸板油画 维族老人作者: 靳尚谊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40×40 cm    材质:纸板油画 田喜嫂作者: 秦大虎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19×81cm    材质:布面油画 雪山之子作者: 尚德周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08×171cm    材质:布面油画  苏尼夜作者: 吴小昌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58×58cm    材质:布面油彩 金沙江畔作者: 尹戎生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34×320cm    材质:布面油彩  村头作者: 张洪祥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98×138cm    材质:布面油画 村头作者: 张洪祥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98×138cm    材质:蔴布 塬上作者: 张祖英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06×147cm    材质:布面油画 黄昏作者: 朱维民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15×70.5cm    材质:布面油画 黄昏作者: 朱维民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15×70.5cm    材质:蔴布  山村小店作者: 朱毅勇    创作年代: 1981    规格:132×160cm    材质:布面油彩 选种作者: 常勇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109×80cm    材质:布面油画 路漫漫——组画之一作者: 李天祥;赵友萍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178×400cm    材质:布面油画李天祥、赵友萍是生活中的伉俪,也是事业上的一对好搭档。李天祥偏爱于装饰美的追求,讲究理性组合;赵友萍则更表现出了写生的生动性,感情色彩极为丰富。进入新时期以后,他们曾合作《山花烂漫时》、《苏醒》。《路漫漫》是由一幅大型人物画和四小幅风景画组成。它以新颖的形式表现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它经过了许多艰难曲折的斗争,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幅大型人物画是组画的中心,作者以坚凝有力的写实手法,以高墙大狱中获放风的一瞬,刻画了一组与真人等同大小的革命者形象,观者似有身临其境之感。画中人物以相仿的姿态,等距离的排列,给人以沉重的节奏感与行进感。冷重的色调、简括的笔法,大量黑色粗线的交织,使整幅画面笼罩在一种深沉、庄严、悲壮的气氛中。 李天祥,1928年生,河北景县人。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六年,回国后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画室主任教授。“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先后被关押四年。1985年任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任《美术》主编。赵友萍,1932年生,黑龙江依兰人。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究考察两年,归国后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画室主任。  草滩上作者: 李鹰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61×88cm    材质:蔴布 好日子作者: 李自刚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140×176cm   材质:布面油画 水乡作者: 马常利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74×84cm    材质:蔴布 阳台作者: 吴正斌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77×88cm    材质:蔴布 正月作者: 武德袓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95.5×69.8cm    材质:蔴布 渤海湾之晨作者: 张英伟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30×51cm    材质:蔴布 山雨欲来作者: 钟涵    创作年代: 1982    规格:115×106㎝    材质:布面油画  归途作者: 葛鹏仁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114×125cm    材质:布面油彩 拾穗作者: 侯珊瑚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80×90cm    材质:布面油画 织梦作者: 黄大来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80×80cm    材质:蔴布 鲁迅作者: 靳尚谊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86×88    材质:布面油画 小店作者: 李露薇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135×128.3cm    材质:蔴布 朝阳沟作者: 林凯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39×54cm    材质:蔴布 集市作者: 刘南生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54.2×79cm    材质:蔴布 夏至作者: 刘仁杰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43.5×54.5cm    材质:蔴布 初春作者: 买买提·艾依提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127×132㎝    材质:布面油画 晌饭作者: 王克举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150×50cm    材质:布面油画 古老的山村作者: 王沂东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75×70㎝     新线作者: 韦启美    创作年代: 1983    规格:82×110cm    材质:布面油画韦启美是油画与漫画兼长的画家。生于1923年,安徽安庆人。少时曾学习过传统中国画,中国画重视“意”与“境”的观念,对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42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等人学习油画。1947年大学毕后,应聘赴北平艺专任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贴近生活,用画笔表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五六十年代曾致力于风俗画的创作,代表作有《模范饲养员》、《初春》等。80年代以后,在许多画家沉浸在表现现代人的精神苦闷与孤独时,他却以敏锐的目光和乐观的态度,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幅表现现代化城市景观的画面。他不仅拓展了中国油画风景的题材,也探索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油画语言,具有平易简约、追求象外之象,形外之韵的特点。《新线》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明朗的蓝天下,新修的公路上,一正一侧两个圆形的电缆线滚子,不仅巧妙地映现了现代化的进程,也成为颇有情趣的构成。单纯的大面积平涂的色块,表现了他对纯化色彩、纯化语言的追求。  八九雁来作者: 藏尔康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26×160cm    材质:布面油画 粉笔生涯作者: 曹新林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90×182cm    材质:布面油彩 露作者: 陈滕光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41×106cm    材质:蔴布  我们这一代作者: 陈宜明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69×196cm    材质:布面油彩 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作者: 戴恒扬;马勇民;刘国才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93×168cm    材质:布面油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产党的富民政策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激起了艺术家表现这种变化的创作热情。此画没有直接地表现这种变化,而是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描绘一个农民铜管乐队表演的侧面表现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喜洋洋、乐悠悠的精神状态,别具艺术魅力。土生土长的农民拿起了金光闪闪的洋乐器,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红、黄、蓝原色的灯光效果强化了热闹的气氛,仿佛正与这农民铜管乐队的音色相谐。画题源自彼时颇为流行的同名歌曲。此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 作品的主要作者戴恒扬,1946年生于上海,196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69至1998年在该院绘画教研室工作,现为中国纺织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春的脚步作者: 鄂圭俊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60×130cm    材质:布面油画鄂圭俊是一位土族画家。他1942年生于青海西宁。自学起家,1980年于中国美协青海分会从事创作,1987年调入上海油画雕塑院。擅油画,兼长版画。作为一位少数民族画家,他十分衷情于那浓郁的民族风情,创作了多幅表现青藏高原风土人情的作品。代表作品有《迎新娘》和这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作者以青海土族“六月六”花儿会为创作题材,表现了土族青年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为了加强作品的形式美感,作者将歌会中的静态人物,变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在构图上吸收了早期立体派的手法。前景一组整体感极强的人物之间生成几何形,与长方形的地面造成对比,从而增强了人物内在的力量;人物服饰浓重古老的民族色彩与明快的背景色形成对比。作品既有现代形式感,又洋溢着传统的民族神韵,充满了清新隽永的意趣。 木卡姆作者: 哈孜·艾买提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20×190cm    材质:布面油彩  青春者: 何多苓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50×186cm    材质:布面油彩 杨靖宇将军作者: 胡悌麟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80×164cm    材质:布面油画杨靖宇将军是一位在东北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1940年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作者突破了惯用的通过战斗场景正面表现英雄事迹的手法,而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描写英雄的悲壮结局对观者的震撼,突出了英雄虽死,精神永存这一主题。作者也没有整容般地美化英雄的外表,而用粗犷犀利的笔法,通过狼籍的雪地、凄寒的色调、如麻似刀的线条真实地营造出悲壮的气氛,使观者产生忧伤、激愤的情绪。作品对英雄人物的突破性表现得到了当时美术界认同,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评为铜奖。 胡悌麟,1935年生,江苏镇江人。195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后分配至吉林艺术学院任教。现为该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有《万水千山》、《孤儿》等。贾涤非,1957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代表作品有《收获季节》、《阳光·温泉》等。 搓麻绳作者: 贾向国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00×80cm   材质:蔴布 塔吉克新娘作者: 靳尚谊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60×50cm    材质:布面油彩  瞿秋白作者: 靳尚谊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20×137cm    材质:布面油画1981年,靳尚谊利用在美国探亲的机会,饱览了大都会及其它著名博物馆的藏画,对欧洲油画的强明暗手法感触颇深。大师们用阴影营造气氛、通过主观加工表现画家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个人情趣的创作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牌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作者将审美理想强烈地注入作品中的追求。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位重要领导人,活跃于30年代初的革命文艺家,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并杀害,年仅36岁。这幅瞿氏肖像被设置在遭捕入狱的特定情境之中,人物被安排在画面偏右下方,略显倾斜的身体与支撑的手臂构成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单纯而空旷的背景仿佛在狭笼中为画中人物留下了唯独可思维的空间。顶侧光处理,造成了视觉上的深度感,也便于利用光影刻画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没有象征革命的红色,也没有将人物处理为就义时顶天立地的英雄,却以灰黑色调衬托出这位白面书生似的革命者平静思维中的刚毅,这也是新时期以来肖像画家创作思维解放的表现。作者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塔吉克新娘》、《医生》等。 凉山春天作者: 刘遂海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80×60cm    材质:蔴布 上梯坎作者: 罗中立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93×65cm    材质:布面油彩 嘉陵水作者: 马一平刘虹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90×120cm    材质:布面油画 乌珠穆沁草原的新牧民作者: 荣苏和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20×176cm    材质:蔴布 爷爷的河作者: 尚扬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75×115cm    材质:布面油画尚扬,1942年生,四川开县人。1965年毕业于湖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后在湖北人民出版社作美术编辑。1981年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该院美术系主任、副院长,美协湖北分会副主席。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80年代初,尚扬的画作反复展现黄河和黄土高原苍老的面孔,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交错为母题,追朔民族文化生成的基因,探索它们在我们心灵的位置和影响。他的画具有强烈的文化历史感。这是他此间的代表作,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在这幅作品中,作者以有力的笔触,冼练而简括的造型,通过对黄河、爷孙二人及一条小木船的刻画,传达了他对黄河、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思考。饱经忧患的褐色,不仅增加了作品的量感,也衬托出了那大河的金辉,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孩子佩带的长命锁亦会呼唤起观者的共鸣,让这条古老的“爷爷的河”保持不息的生命。 曹雪芹作者: 宋惠民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90×180cm    材质:布面油画宋惠民,1937年生于吉林长春。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历任该院油画系主任、院长。教授。 他是一位在肖像画和风景画创作领域中很有建树的画家。他的画多以自然、历史、人生为主题,且以将人物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加以表现为特色。此画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为其代表作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人类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自身却是一位历尽坎坷的悲剧人物。作品描写了丧子后的曹雪芹在西山的茫茫树丛中,作凝视沉思之状。满地的落叶与干枯的树枝营造了深秋悲凉萧条的气氛,烘托出了曹雪芹那哀伤与不平的神情。那磊磊巨石,会使人想到《石头记》,也是曹雪芹人格力量的象征。作者较为成功地运用了景语,刻画了曹雪芹这位穷困潦倒而才华横溢的文人形象。 腊月作者: 孙为民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20×120cm    材质:布面油画孙为民是一位以农村题材见长的画家。他生于1946年,黑龙江人。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把他带入河北一个偏僻的山村。北方农民那朴实、憨厚、率真的性格,农民的生活、泥土的气息和那里所固有的朴实无华的景物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农村生活及农民身上那贴近自然返朴归真的原味契合了他顺应自然从容处世的人生态度。这也许就是他能在80年代的“乡土潮”中出现,并且在这股潮流退去之后依然痴迷于农村题材的原因。1972年回城后,他先后创作了《山里人》、《树阴下》等乡土题材的作品。1982年,他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届进修班学习。这幅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铜牌奖的作品是他的毕业创作,也是他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在浑然一色的画面上,他仿佛用未经雕琢的画笔和淡淡的色彩向我们讲述那生活在黄土高坡上一个普通农家的平凡而温馨的生活。人物保持了瞬间的宁静,然而那祖孙三代的关系却浸透着浓浓的人情味,耐得住细细品味。进入九十年代,在赴欧洲各国进行艺术考察之后,他的画笔转向了身边的生活。通过对斑驳阳光下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人们在辛勤劳动之后渴望愉快、轻松、平静、自然的心境。作者现任中央美院副院长。 中山先生作者: 汤小铭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48.5×132cm    材质:布面油彩 垛草的妇女作者: 妥木斯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75×175cm    材质:布面油画蒙古族画家妥木斯,以表现内蒙风情见长。他1932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3年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毕业后一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任教,现为教授。兼任内蒙美协主席。 他在艺术创作中注意广泛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色彩单纯,笔法简括,清新优美的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在这幅的作品中,作者采用了“大写意”的手法,通过简练的线条与单纯的色彩,勾画出了一位垛草间息的蒙族妇女的健美英姿。面部仅着数笔,更施一点浅红,便生动地表现了蒙族妇女微妙的神采。色彩上强调了黑与白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黑白灰的节奏,以及笔法的运用,显然更使之具有中国风。此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其它代表作有《九月》、《蒙族姑娘》等。  塞摩塞姆千佛洞前流沙河作者: 汪志杰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78×120cm    材质:布面油画 未来世界作者: 王晓明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54×178cm    材质:布面油彩 春风吹来的时候作者: 王岩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26×160cm    材质:布面油画 田野作者: 王玉琦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82×112㎝ 色草作者: 吴大羽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37×51.5cm    材质:布面油画吴大羽(1903--1988)是二、三十年代即在中国油画界以色彩著称的新画派的代表人物,曾被林风眠称为“非凡的色彩画家”,“具有宏伟的创造力”。他出生于江苏宜兴,1922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和雕塑。回国后与林风眠共同创办国立艺术院,并任西画系主任。早期作品有《岳飞》等历史画。他学贯中西,是一位在文艺理论,教育上造诣颇高的美术教育家和画家。1949年以后,曾在上海美术学院任教,后任上海画院副院长。由于苏联式的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独占鳌头,吴大羽所追求的倾向于准抽象的表现主义风格受到了压抑。“文革”中他更是被挂上“形式主义祖师爷”的帽子,迟暮之年才得以平反。1984年他在耄耋之年创作了《色草》,并以此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荣誉奖。画面上跳动的色彩,粗犷的笔触,虚与实的穿插,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尤其是湛蓝的色调及其映衬的暖色的花,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清新活跃的印象。当时,在造型的抽象性和原色的运用上,在主观情感的发抒上,连青年画家也未曾解放到这个程度,倒是这位老画翁扮演了前卫的角色。 乌金滚滚作者: 吴云华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95×34cm    材质:布面油画辽宁为工业区,省会沈阳也聚集了一批以工矿题材为视角的画家。但他们也各有自己的生活基地和艺术风神。吴云华是经常深入到工矿企业,以激情的油画语言表现矿工劳动生活的画家,《乌金滚滚》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用浑厚、浓重的色彩,奔放生动的笔法调动了整个画面的秩序。矿工下井行列与“乌金”在传送带上流泻的动势巧妙呼应,生动地表现了一群普通工人的团结、乐观、强悍、坚毅的群体形象,也体现了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画家突破“红、光、亮”的战天斗地的模式,开拓艺术思维,强化油画本体语言的进程。 吴云华,1944年生,辽宁辽阳人。1968年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于辽宁画院从事油画创作至今。现为一级美术师。198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学习两年。其作品具有笔法粗犷、色彩丰富、强调写意的特点。作品《青铜子孙》、《粮官奶奶》分获第六和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金舟作者: 徐东林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05.5×135.5cm    材质:蔴布 秋忙时节作者: 徐彦洲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54×76cm    材质:蔴布  潮      作者: 詹建俊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96×177cm    材质:布面油画 高塬    作者: 张国龙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27×120cm    材质:布面油画 古老的土地作者: 张雷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30×150cm    材质:布面油画 古老的土地作者: 张雷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30×150cm    材质:蔴布  国魂·屈原颂作者: 朱乃正    创作年代: 1984     规格:189×189cm    材质:布面油彩 诺尔盖冻土带作者: 艾轩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65×52.5cm    材质:布面油画艾轩是一位在80年代“怀斯风”中凸现出来且持之以恒的画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品性、不凡的格调引起了画坛的关注。他生于1947年,浙江金华人。1967年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在部队农场工作四年。此间,他经常深入到四川藏族地区,粗犷的藏族人民的风俗与形象强烈地感染着他,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开始拿起油画笔,描绘藏族的风土人情,创作了《山花》等明显的带有苏联风格的作品。1982年以后,除了延续写实风格外,他的画风开始发生变化。怀斯式的伤感写实主义风格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摆脱了纯风情的描写,并努力探求一种新的构图与表达方式。这幅作品已明显地表现出了他所追求的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单纯化,这也是他这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在白茫茫的世界中,刻画了一个孤独的男人和一片孤独的云,男人似乎在倾听着什么,紫中带灰的冷调子加深了人物的感伤情绪。男人以坚实的侧面出现在朝向画外的右下角,在他的背后是几乎平涂的大面积的天,或许在这“有”和“无”的对照中,存在着作者欲说而无言的某种哲思。 又一春作者: 陈可之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140×116cm    材质:蔴布 山果作者: 刘自鸣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65×50cm    材质:蔴布 六月作者: 买买提·艾依提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110×100cm    材质:布面油画 辽阔的天空作者: 王宏剑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67×74cm    材质:布面油画 渴望和平作者: 王向明;金莉莉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122×91.5cm    材质:布面油画1985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美术作品展览”上,青年们以思想上的锐气与艺术上的多样化为美术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当时还是在校生的王向明、金丽丽以这幅共同创作获得了该展览会的金奖。他们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表现手法,以超现实的思维和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青年一代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愿。作者巧妙地将毕加索、戈雅等大师反对战争描绘和平的众多画幅穿插分割,融合成一幅画中之画,浓缩了人类争取和平走过的艰难历程,也浓缩了历代艺术家关注和平事业的心路里程。一位中国女青年在一棵象征生命的绿树的陪衬下,将现实的土地与那画中之画联系在一起,这恐怕正是他们思考的中界点。树桩之侧,一株植物以难以置信的生命力,在坚硬的土地上冒出了嫩芽,象征着人类生命的永存。这类作品的出现,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画家打破传统绘画的时空概念,追求观念自由与形式解放的探索精神。王向明,1956年生,金莉莉,女,1959年生,均为上海人。 我的太阳作者: 杨军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110×158cm    材质:蔴布 我的太阳作者: 杨军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110×158cm    材质:布面油画 自由市场作者: 张隆基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69.5×96.5cm    材质:蔴布 自由市场作者: 张隆基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69.5×96.5cm    材质:布面油画张隆基,1929年生,浙江嵊县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曾在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多年。现为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代表作品有《女配电工》、《自由市场》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也使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丰富起来。一时间,丰富而活跃的农贸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作为一位油画家,思想同时获得了解放,“文革”以前在中国发生过争议的印象主义也如农贸市场一样被得到了正视。在这幅作品中,作者用源自印象派的点彩手法,激情地表现了城市中自由市场热闹非凡的氛围。在这一件普通的油画作品里,映照着80年代的中国从经济生活到文化艺术发生的深刻变化。  绣新衣作者: 张文新    创作年代: 1985    规格:75×60 cm    材质:蔴布 火山国作者: 曹达立    创作年代: 1986    规格:150×180cm    材质:布面油画曹达立是一位风格特立的油画家,这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他1934年生于山西汾城,六岁随父母去印度尼西亚,13岁开始学画油画。1957年回国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在北京市美术公司创作室工作。1980年调入北京画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因海外关系而遭受迫害,并被剥夺了创作权利。恢复油画创作以后,他将幻想因素引入作品中,或将人体与环境错位,创作了一批梦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昙花儿女》、《小舟》等。这幅作品是由《风车和蘑菇云》变化而来。画面左半部是交叉扭曲在一起的人体,表现了生命的压抑,而画面右半部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母子,则表现人类对幸福生活的渴求。这种压抑与渴望的矛盾,以火山和泉流为纽带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绪,暗寓了火山爆发般的生命的再造与蒸腾。写实造型的奇异分割,光怪陆离的色彩布局,既是他的艺术特点,也是他表现梦中现实的恰好的语汇。 牧童作者: 曹力    创作年代: 1986    规格:33×36.6cm    材质:布面油彩 伴作者: 尚丁    创作年代: 1986    规格:90×100cm    材质:蔴布 侧面作者: 杨飞云    创作年代: 1986    规格:83×75cm    材质:布面油画杨飞云,生于1954年,内蒙古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校学习期间他就把古典绘画的理想美作为自己在艺术上追求与探索的目标。他的创作题材比较单纯,有人体和肖像两大类。80年代的作品受早期古典主义风格影响,《侧面》是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人物形象在画中呈金字塔形,姿态安祥,整体简括,背景是一个衬托主体的深色色域,平光的处理将人物与背景清晰地分开,整个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幽雅端庄,内心宁静的青年女子形象。也许,侧面的角度是表现画中人的美最理想的选择。其它代表作有《小演员》,获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铜奖;《唤起记忆的歌》,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沙风作者: 丁坤;毛本华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30×160cm    材质:布面油画 包饺子作者: 费正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50×150cm    材质:布面油彩 老乡作者: 高天雄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40×192cm    材质:布面油画 发亮的眼睛作者: 路璋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45×181.1cm    材质:布面油画路璋,1939年生,山东临淄人。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8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学习。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擅长画、水彩画,尤以历史画见长,兼作风景。油画代表作《醒狮》、《家乡的二丑子》和《发亮的眼睛》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一幅表现日军侵华战争失败的作品。一群举手投降的日本军人背对着我们狼狈地向远处拥去。在画面左上方一个抱孩子的男人和他身边的女孩是作者别巨匠心的设计。在几近黑色的画面上,只有女孩子那双愤怒与困惑的眼睛放出咄咄逼人的亮光。正是这孩子“发亮的眼睛”烛照着历史,成为耐人寻味、耐人深思的“画眼”。在技法上,作者采用几近素描的暗绿色调,深沉的色彩与主题十分相合;刮刀的运用使之具有大刀阔斧的力度,体现了他融化苏联油画写实技巧的创造性发挥。其独到的构思、深刻的内涵、颇具力度的艺术语言,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1989年9月该作曾被日本友好人士邀请,随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一道赴日参加中国现代美术大展。 建设者作者: 朴学成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28×94cm    材质:蔴布 枫作者: 王春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20×120cm    材质:布面油画 七嫂作者: 徐彦州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65.7×49.8cm    材质:布面油画 那一年作者: 苑秀芳;孙冀林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52.5×98.5cm    材质:布面油画 密云作者: 钟涵    创作年代: 1987    规格:148×150cm    材质:布面油画钟涵,生于1929年,江西萍乡人。1946年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0年于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又毕业于本院油画研究生班。代表作品有《延河边上》、《密云》等。 从50年代起,作者多次深入黄土高原地区,致力于表现黄土高原劳动人民的战斗与生活。这是一幅表现黄河船夫与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英勇抗争的生动画面。乌云滚滚、浑然一体气势的表现,浓黑中少许亮色的运用,不仅突出了画眼和铁铸般的脊梁,也强化了作品雄浑之力。 黄河·成亲作者: 刘宇廉    创作年代: 1988    规格:112.4×162.1cm    材质:蔴布 任弼时作者: 邵增虎    创作年代: 1988    规格:146×177cm    材质:布面油画邵增虎是一位风格自定的部队油画家。1937年出生,安徽绩溪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军事画家。1990年以前,他的作品以主题性绘画为主,代表作品有《农机专家之死》、《螺号响了》等。90年代以后,作者的画笔转向了对大自然的描绘,创作了一批感情深沉、风格独特的风景画。这幅作品是他90年代以前的代表作之一,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描写了长征途中的红军将领任弼时的形象。整个画面笼罩在一个金色的暖调子之中,透射出一种闪烁着辉煌的光芒。表现了革命者乐观坚毅的精神。其笔法生涩凝重,产生了一种镌刻的效果,给人以版画般刚劲有力的感觉。在人物刻画上,作者突破了格式化的领袖形象,使领袖人物以普普通通的姿态出现。在工农红军转战边寨地区的和谐背景之前,他那静态站立的动作,紧闭的双唇,微皱的眉头,开阔的额头,潇洒的头发,抱胸的双臂,点燃的香烟,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生动细节。 早春作者: 苏天赐    创作年代: 1988    规格:85×135cm    材质:布面油画苏天赐,1922年生于广东阳江。1943年考入国立艺专,林风眠先生对东西文化交融的探索与研究以及那“以童心观自然,以至情入画”的艺术思维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46年毕业后先后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山东大学艺术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等校任教。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黑衣女青年像》、《江南秋熟》等,《早春》获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他说:“我每一幅的立意,都有东方和西方的成分,有时是东方的情趣,西方的实感;有时是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从这幅风景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那中国画似的写意画风以及着力于意境营造的心态,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正如评者沈行工所说:“色块和线条不再为自然景象所束缚,仿佛是在画上自由地飘落、起伏,吐露着作者内心的感情波动。……初看寥寥数笔,似漫不经心,细心观赏却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吉祥蒙古作者: 韦尔申    创作年代: 1988    规格:157.2×138cm    材质:布面油画韦尔申,1956年出生,哈尔滨人。197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这时期的代表作《我的冬天》,以清新的笔调描述了生活的一隅。1988年本院研究生毕业,此间对古典油画的深入研究,使他趋向对画面语言风格的完善和制作技巧的精到的追求。蒙古题材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他的画面。 从这时期的代表作《赵老师》、《蒙古、蒙古》及这幅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中,我们感到了他对那种虚拟的空间、冷峻的表情和持恒状态的倾心。在这幅作品中,以蒙族的一种传统习俗为线索通过对三位不同年龄的蒙古妇女的刻画,表达了他对这个富有沧桑感的民族的关注与思考,也显示出了他对欧洲传统油画技法的领悟,更表现了他对古典油画中那种神圣而崇高的精神力量的追求。画面简洁硬朗,色彩单纯,具有浮雕感,给人以庄重、静穆、神秘的感觉。在制作上作者采用了多层覆盖,砂纸打磨的方法,露出了丰富的色层变化。自制的蛋胶乳液,使画面简洁而有力度。 小景作者: 洪凌    创作年代: 1989    规格:23.5×32.5cm    材质:蔴布 雀巢作者: 王力克    创作年代: 1989    规格:144×138.5cm    材质:布面油画王力克,1960年生,河北巨鹿人。1983年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曾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深造二年。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 80年代中晚期,随着法国画家宾卡斯先生的来华授教,我国油画界掀起了一股对油画本体的研究热潮。王力克也参与其中,并创作了这幅《雀巢》。在这幅作品中,他用照相写实手法,着力刻画了一位仿佛自祝生日的青年女子及窗外的枯树与雀巢。画面以单纯的紫灰色调子衬托出女子娇好的容颜。纷繁而有序的树枝映衬出青年女子那如麻的思绪,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也暗寓了现代人在寻求精神归宿中企望宁静与孤独的心态。作者说:“愿画中那点燃的蜡烛也能点燃我们那永恒的精神世界。”并自谦地认为,在技法上略显生硬。此作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牌奖。
此文刊登于(www.zhmy.com),获取更多同类文章请访问以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