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附魔宝珠火抗性:“历史终结论”下的中国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09:05
“历史终结论”下的中国道路 周峰 2010年05月12日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历史终结论”下的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福山,这个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自由主义学者,在1989年苏东剧变后,提出“历史的终结”观点,并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从哲学和政治(科)学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论证。他认为,“历史的终结”并不是指实际“历史事件”的终结,而是在历史哲学(普遍历史)的意义上,主张“历史方向的进程”——意识形态的演进到达了其终点,即在自由主义民主之外,没有其他系统的意识形态具有真正的竞争可能。这个把黑格尔与马克思嫁接起来的哲学论题被福山用来支持他的政治学论题,那就是西方的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方向,它是一切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普遍方向。

  但福山所言的西方政治经济制度——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制度,却在新近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遭遇到了极大的讽刺。这种西方普遍主义的发展方式在世界愈普遍,带来的结果并不是福山所称的“价值追求”,却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价值世界的失序和颠倒。当西方普遍兴起召唤“现代马克思”出场的呼声时,“历史的终结”所指谓的也许不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而是“资本主义的终结”。

  同时,在此次并未见底的经济危机中却真正崛起了一种中国现象。中国社会依赖过去30年来的市场经济的摸索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起与人民民主专政结构基本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结构。这种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不仅使得中国摆脱了羸弱的面貌,而且为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中国现象,使得西方众多的学者高呼其已经成为一种“中国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西方普遍主义发展路径的垄断地位,表现出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异质性的现代化实践道路。

  2004年5月11日,英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撰文“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物理学,这就是“北京共识”——“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贸易这样的传统思想。它有足够的灵活性,它几乎不能成为一种理论。它不相信对每一个问题都采取统一的解决办法。它的定义是锐意创新和试验,积极地捍卫国家边界和利益,越来越深思熟虑地积累不对称投放力量的手段。它既讲求实际,又是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几乎不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古代哲学观。‘北京共识’从结构上说无疑是邓小平之后的思想,但是它与他的务实思想密切相关,即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试图采取休克疗法,实现大跃进”。

  在雷默看来,“北京共识”打破了新自由主义的霸权世界的幻想,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取代。同样,美国学者罗伯特等人也认为,“中国后改革时代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进步主义者视中国为一种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经验表明,在现存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一种可行的、可资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则直接点出,中国“是作为一个成功地融入全球市场而拒绝华盛顿共识传统理论的国家的榜样”。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范式的判断已经完全成为一种“中国模式”。

  甚至在此次危机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2009年6月底推出新书《当中国统治世界时》(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在书中他明确反对西方的普遍主义(universalism)。他指出,欧美一些国家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于是他们一相情愿地以为,中国无论是自然进展或必然发展,最终会遵从西方的范例。但是,雅克认为,中国不会沿袭西方的现代化规划,“中国的传统思想,是求同存异”。中国非主流的发展模式,将会接替西方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此论一出,引起世界哗然。但显然,中国一贯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主张,使其绝不会统治世界。


【1】 【2】 

 
(责任编辑:秦华)
相关专题 · 聚焦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