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插曲纯音乐:坚持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46:18
坚持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http://www.ctlzw.gov.cn  发布时间:2009年3月12日 11:14  来源:楚天风纪  点击量: 2239次 【字体显示:  小】        【纠错】

京山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京山县始终坚持把政务公开融入到政府的政务活动中,融入到部门的业务工作中,融入到公共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中,政务公开覆盖面逐步拓展,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公开内容与形式不断深化,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了以县级为龙头、县直部门单位为纽带、镇(区)为基础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公开面达到100%。

       一、服务中心,坚持把政务公开与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县委、县政府将全面公开政务信息作为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有效途径,行政效能得到不断提高。

       (一)打造两个“中心”,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县行政服务中心于2002年6月正式挂牌运行,是全省较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县级“政务超市”。目前,中心共设办事窗口27个、进中心审批事项367项。通过公开部门办事程序、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实行一次告知、并联审批,设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改善了投资环境,做到了便民利商。二是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在试点基础上,于2007年底在全县14个镇逐步成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驻社会事务办、计生办、工商分局、国土所、税务分局等单位,开展行政审批、收费、办证“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针对一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执法收费不规范的问题,全县注意政务公开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长期以来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问题,促进部门依法、高效、廉洁行政。经过3次清理规范,县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将全县确认保留的578个项目向社会公开,对不符合要求的14个职能部门的47个项目的审批时限进行了规范,共缩短1233个工作日,实现了行政提速。

       (二)开展“两网”建设,推进办事公开。一是建立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作为全省试点,于2005年8月率先建立了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将政府职能、人员编制、财政性资金收支、政府预算等情况在网上公开。3年多来,已公开各类财政专项资金160余项,涉及金额13.73亿元;公开全县345个机构人员编制13120人;录入各类可查信息155余万条、9500余万字;答复意见459条,并在全县设立29个免费查询点方便群众查询,实现政务公开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二是完善政府门户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整合政府及各部门原有网站,建立完善了“今日京山网”,在全面推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办事公开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更新设施,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为群众及客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严格两项测评,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开展行风公开测评。每年根据上级安排,结合实际选取单位开展社会评议,接受群众监督,促进部门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实行定岗定人定向测评。2008年,着重对县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单位进行定岗定人定向测评,选择部分重点股室、重点部位工作人员、重点服务事项集中1至2次面向社会公开接受评议,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确保评议的公正性,坚持做到“三公开”,即公开被评人员,将其姓名、单位、职务等基本情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公开;公开测评内容和方式,方便群众参与;公开测评结果的运用情况,将干部的奖励惩处、升降去留交给群众,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测评进一步树立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中心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有效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

  二、民生为本,坚持把政务公开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

       一是通过政务公开促进行政决策透明。为了扩大政府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参与度,提高公共治理能力,我县着手构建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透明机制。对政府长短期规划、重大改革决策出台、重大项目建设的决策,采取事先公开预案、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后再作决策的办法。县政府每年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做出承诺,坚持为人民群众办一定数量的实事。围绕这些实事,定期向社会通报实事进展情况,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监督。

       二是通过政务公开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对上级每年下拨的粮食补贴、水利、防汛、扶贫、救灾等专项款物,均采取农户申报、镇村公示公开、县审核的办法,实行“一折通”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做到公开透明。去年,京山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对于灾情损失,采取了村统计张榜公布、镇审核把关、县组织专班逐一核实的形式摸清情况,并利用媒体、网络、公开栏、会议等渠道公开,便于监督。对民政下拨和社会各界捐赠的821万元救灾资金及1850件物品,一律实行户报、村公示、镇核查、县审批的程序,将救灾款物的救助对象、数量、用途通过村、镇公开栏逐一公开,也可上“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查询,保证了有限的救灾款物用在刀刃上,帮助灾民克服生活困难,恢复生产自救。

       三是通过政务公开化解改革中的矛盾。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先后实施了农村税费、乡镇综合配套、集体林权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它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为使各项改革既符合发展要求,又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我们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用公开的“阳光”破解坚冰。坚持决策公开,在决策前将改革的有关政策、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意见,出台改革方案;坚持过程公开,实施中严格操作程序,严格工作纪律,做到每个环节公开,严把每个关口;坚持结果公开,改革结束后将结果及时在媒体和政务公开栏上公开。通过有效公开,进一步了解民意,凝聚民智,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2003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实行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共精减财政供养人员4000余人,通过重新整合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社会利益、重新调整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社会运行机制,彻底打破了旧的运行体制,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新的运行模式,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按照“县级统费、镇级统防、防治分离”原则实行农村畜禽防疫体制改革,畜禽免疫率达100%,促进了全县养殖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被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称赞为“京山模式”。

       三、注重预防,坚持把政务公开与开展源头治腐有机结合

       为有效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围绕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及国有资产处置等容易诱发腐败的领域,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坚持用公开确保监督,规范运作。

       一是用公开规范招标,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结合我县最初建立的“七规范”制,即规范报建管理、规范审查程序、规范标底编制、规范标书编制、规范评委管理、规范定标方法、规范合同签订等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三延伸”和“四个转变”。同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公开。在招标前向社会公开招标信息、要求、条件等;在招标过程中公开评标定标办法,重大工程项目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监督评标;在招标结束后,公开结果及合同签订情况,接受监督。对国家、地方政府重点投资的项目,后期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问题严重的,一查到底,严肃处理。3年来,全县共公开招标各类建设工程项目107个,总造价2.61亿元,通过加强监管,规范运作,节约资金7000多万元。

       二是用公开规范经营性土地出让,完善“招拍挂”制度。坚持“六公开”,即公开出让计划、公开宗地信息、公开集体决策、公开程序、公开竞价、公开出让结果。同时,严把“两关”,即入口关,对凡是规避招拍挂经营性用地规定的坚决不受理、不审核、不审批;出口关,凡进行招拍挂用地的,严格按程序进行操作。通过规范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土地出让价格由以前的每亩不到10万元增加到每亩100多万元,极大地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3年来,全县共出让经营性用地48宗,面积1451亩,成交金额1.12亿元,创土地收入9905万元。

       三是用公开规范政府采购,推行“阳光采购”。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组织对政府定点采购单位就服务、产品质量、价格等进行一次公开评议,对得分靠后的单位予以淘汰。对重大采购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杜绝人为因素。同时,为确保招标公平、公正,在招标工程中坚持公开招标信息、公开招标程序、公开招标文书、公开定标原则、公开评估过程、现场公开中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3年来,全县共采购大宗办公物品21次,均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节约资金684万元,节资率达10%。

       四是用公开规范国有资产处置,完善国资监管制度。针对当前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隐瞒不报、私自处置等问题。对全县近600多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并按照各类资产的性质分科目逐项登记汇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县国有资产台帐,并在“京山县财政与政务公开网”上建立了国资局网页,向社会公开。同时,为防止国有资产通过处置环节隐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坚持把公开拍卖作为处置国有资产的首选方式,制定了申报、审批、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财产评估、发布拍卖信息、公开拍卖、资金进财政专户等“八步走”的拍卖操作流程,每个环节都坚持“阳光”操作。同时,在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的支出使用上,严格执行财政专项资金收支两条线规定,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变现所得必须全额纳入财政国资专户,由政府对专户资金依法审批和分流,并将处置情况和安置补偿情况全程公开、公示。3年来,全县处置国有资产收入1亿多元,比资产评估价增值5500多万元,比公开拍卖底价增值4200多万元。特别是县酒厂、县塑料厂在公开拍卖后,资产分别在保底价的基础上净增550万元、160万元,增幅分别达1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