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是严重的病吗:书法与绘画欣赏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0:28:06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
册 纸本 水墨画 32.2x53.4cm
赵孟坚(1191-约1264年),宋宗室,字子固,居海盐。工诗书,善水墨白描梅、兰、竹、石及水仙、山矾。本幅以插花构景的方式,组合成三合一的画面。其中梅枝挺拔,梅花以淡墨圈瓣,再点以浓墨提醒;竹叶斩截如削成;松针交互,整齐中见变化。全以水墨画成,用笔皆劲健有力,显得十分清雅宜人。

元 吴镇 篔筜清影
轴 纸本 水墨画 106.2x32.7cm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自署梅沙弥。工诗文书画,画山水宗巨然(活动于十世纪后),墨竹法文同(公元一0一八-一0七九年)。
画名中的「篔筜」二字是竹名,作者的款识中又有「篔筜一谷老烟霏」之句,篔筜谷位在陜西洋县,谷中多竹,宋代画竹名家文同曾在此建筑披云亭。此处画风中竹梢一枝,构图十分简练,全以浓墨画成,笔劲墨饱,显得神采焕发。
宋 惠崇秋浦双鸳
作者以提顿明显的线条,画出芦叶转折的轮廓;以直接点画的方式,画出小水鸭,细致的笔墨符合了宋代绘画写生的精神。

元 陈琳(约1260~1302)溪凫图
作者画的则是水岸芙蓉旁,一只头上泛着绿色色彩,神态憨厚的绿头鸭。在笔墨上,特别表现出元代书画家赵孟俯(1254~1322)所提倡的「书法用笔入画」观念,显示出笔的运转、墨的深浅变化所带来的另一种风味。

宋梅雀
象征吉祥的喜鹊是黑、白色,但出现在宋人「梅雀」中的灰喜鹊却又添加了蓝灰的色彩。而画家不但以双钩填彩法画出牠们的温润,还为了显示瑞雪纷飞的景象,以“点”的方式画出飘落的白雪,足见其细腻之处!
宋 马麟暮雪寒禽
这幅画的笔墨和「梅雀」不同,黄尾鸲不像灰喜鹊那般精钩细描;且不论竹叶、荆棘和山石的轮廓线又皆属于较苍劲的用笔。而荆棘更有著作者马麟承袭父亲马远「拖枝」笔法的意味。
宋人 折槛图
轴 绢本 设色画
纵 173.9 公分 横 101.8 公分
这是一幅故事画,描画朱云折槛的故事。在《汉书?朱云传》中有详细记载。西汉成帝时(公元前三三至七年在位),宰相张禹恃宠而骄,朝中大臣多因张禹曾为皇上的老师,而不敢加以纠举弹劾。一日,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当着公卿大臣面前,请赐上方斩马剑斩佞臣,皇上怒斥朱云以下犯上,竟然当廷污辱其师,于是下令要将朱云处死。朱云攀着殿槛抵抗,以至槛折。此时左将军辛庆忌(?至公元前十二年),卸下冠帽印绶,叩头力保,朱云才得以免其罪。事后当要修缮殿槛时,成帝却要保留原状,藉以表彰忠臣,并作为日后的警诫。画家将此史实,安排在御花园中,藉由乔松、湖石构置出的庭园景,省略多余的人物,虽与史实略有差距,但突出了主题,并且强化了画面的美感,这是画者布局巧妙之处。由于此画未署名款,很难据画风推测为南宋那位名家所作,又这类圣贤故事画,附有政教宣传的功用,所以主供宫中悬挂。
宋人 画秋塘双雁
轴 绢本 设色画
纵 170公分 横 167 公分
鹅与雁同科,古人有时雁鹅不分而通称。本幅画浅滩洲岸上的双鹅,在微微风意中,一只仰天引颈而望;一只蹲伏在红蓼下理翎。与二只或掠空飞过;或伫足莲杆上栖息的翡翠,交相呼应。本幅在构图上,将洲岸、水草、残荷搭配在画幅两侧,约略呈一个圆弧状,而画中主题双鹅,则分置在画幅的左右,为这个约略的圆弧所包围,形成幅面整体圆融的气氛。虽然北宋后半期,在崇尚淡雅的文人画风引导下,搭配双鹅的背景,为萧瑟衰败的秋荷,但仍隐喻着萧瑟苦寒中亦不改其情意的祥瑞之意。画中羽禽水草皆描画精准,强调画面中央空旷平远的构图意念,皆可将本幅画作定为北宋徽宗朝画院之作。通幅画面由两幅绢并接而成,或因分合改装,致使接合处略有损伤。
宋/马和之/古木流泉
册/纸本/纵30公分 横48.7公分
马和之(活动于公元十二世纪),浙江钱塘人。善画山水、人物、佛像,笔法飘逸,自成一家。本幅所画的内容是出自《诗经》,画幅图像为诗中所描述之一鹰隼栖止枯枝回顾,另一振翅翱翔,以及汤汤流水的景况。画树石皆用马和之擅长的马蝗描法,笔法生动,而别具一格。
传宋/李公麟/画丽人行
卷/绢本/纵33.4公分 横112.6公分
这幅画,是根据杜甫(公元七一二~七七○年)所写的乐府古诗「丽人行」而订名。内容描写杨贵妃的姊姊虢国夫人等一行共九人,在初春时节骑马出游的情景。北宋末年,画院曾有「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与本画的构图十分近似,后人可能因为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擅长人马题材,就认定「丽人行」是他的仿古作品。实际上,此画完成的时间,应当在南宋以后。
传宋/李唐/文姬归汉图
册/绢本/纵50.7公分 横39.7公分
本册共计十八幅,形式属于「上文、下图」的连环故事画。内容叙述东汉才女蔡文姬在董卓作乱时,被胡人俘虏,并且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直到十二年后,才由曹操派遣使臣,将她赎回汉地。
每段画面,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车马、配景,都有非常细腻的描绘。作者原先被订为李唐(约公元一○四九~一一三○年后),但成作时间应稍晚。画中并有多处破损,曾经过明代画家的补缀。
传宋/马远/举杯玩月
轴/绢本/纵205.6公分 横104.1公分
马远,字钦山。光、宁宗朝(公元一一八九~一二二四年)画院待诏,画山石用斧劈,笔力方硬。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本幅画李白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士人对着迷蒙烟岚,皎洁明月独饮,气氛浪漫。画石用水份多的大斧劈,墨色分明,技法纯熟,是明人学马夏流派作品。幅右下角「钦礼」二字,学者认为是明代浙派后期名家锺钦礼款。锺礼,字钦礼,学戴进,善画峰峦云气变化。
宋/无款/赤壁图
册/绢本/纵24公分 横23.2公分
本幅是一叶扁舟为主景的局部山水,画面中置石壁于右上角,仅画出赤壁之山脚与山石部分,可以说是把赤壁予以浓缩成近景特写。扁舟上回身仰望的苏东坡,暗示出它看到的赤壁在画外的高耸着,赤壁的特色,并不因其只画山角而失去,反因取材精简,景致更能突出。波浪起伏回转,表现一叶扁舟之摇摇荡荡,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可说极为生动地将〈赤壁赋〉最为浪漫的憧憬画出了。

金/武元直/赤壁图
卷/纸本/纵50.8公分 横136.4公分
江水湍急,一侧有嶙峋巨壁,石壁下一舟逐波荡样,舟上坐四人:东坡头戴「高装巾子」,另二客及一船夫。山水雄壮辽阔,隐现北宋山水之气势。此手卷为本院收藏最早之赤壁图,且为山水图式中最为重要者。
宋 梁楷 山阴书箑图
册 纸本 纵31.3公分 横58.9公分
梁楷,山东东平人。他是南宋宁宗嘉泰年间(一二○一-一二○四)的画院待诏,最擅长画人物,因为笔墨疏放、形象简洁,而被形容为「减笔」。本幅描绘老妇人手拿纸扇,正在向书圣王羲之(三二一-三七九年)乞求题字,身后还有一名侍从,捧着砚台伺候。画中每个人物均表情生动,衣纹线条潇洒流畅,虽然不见得是梁楷亲笔所作,却能充分掌握住写意人物的简率趣味。
宋人 画子母鸡
轴 纸本 纵41.9公分 横33公分
本幅画一只母鸡,引领着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目光充满着慈爱,小鸡则稚嫩怯弱,依偎在母亲的羽翼保护下。由于背景全部用墨涂黑,使得主题格外突出。
画中,并没有作者的签名或印记,虽然不能肯定是宋代作品,但画家对于物象的观察细腻入微,无疑是一帧写生意味浓厚的院画杰作。
元 吴镇 洞庭渔隐
轴 纸本 纵146.4公分 横58.6公分
吴镇(公元一二八○-一三五四年),浙江嘉兴人。善画山水与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被合称为元代的四大画家。
本幅是吴镇六十二岁的作品,采用「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画双松挺立,枯树横斜,隔岸则是迤逦的山坡,与水边荡桨的渔舟,十分忠实地呈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象。虽然布局简略,但添加边角的签名,以及上方的题词之后,别具一番宁静典雅的情调。
传 宋 龚开 锺进士移居图
卷 绢本 纵11.1公分 横332.6公分
龚开(公元一二二二-一三○七年),江苏淮阴人。他最喜爱画鬼怪和钟馗,风格奇特,可惜存世作品很少。
本幅虽然旧传是龚开的作品,但是风格并不相同,很可能是明代以后画家假扥他的名字所画的。画中情节,非常热闹有趣,还描写了很多具有吉祥意义的物品,比方元宝、魁星、蝙蝠、风灯等等,所以这幅手卷,应该是为了因应过年或者端午节才制作的一幅应景作品。
传/宋人/子孙和合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162.2公分 横82.2公分
此图绘三名孩童在宫廷花园中戏水船,五爪龙纹蓝彩瓷缸种植的粉红荷花、嫩绿荷叶正盛开着。主题撷取童「子」、「荷」花的谐音而成「子孙和合」之寓意,白胖活泼的婴戏图透露出追求福多子多的吉祥意义。画面中的长方凳座面是棕藤编织物,腿之间饰壸门券口,下为如意形脚。画中除柳树,另有月季、嫩竹傍石而生,亦有四季平安的吉祥涵义。
宋 易元吉 猴猫图 卷
绢本 纵31.9公分 横57.2公分
易元吉(约活动于十一世纪后半叶),湖南长沙人。字庆之。天资颖异,善画得名。初工花鸟专门,但当他看到赵昌(北宋花鸟画大家)画作后,乃大为折服,认为要能成为名家,唯有摆脱前人旧习,于是他在湖南、湖北一带搜奇访古,深入万守山区,观察猿猴等物,经年累月,终有所得。他又曾经在长沙住所后,开凿园圃、水池,蓄养水禽山兽,观察它们的动静作息,所以他的画作极富有生趣,并且以画猿为名。
本图画孙猴儿一只,脖子上围绑着粗绳,圈系在地,两只小花猫,大概路经此地,不经意中,一为猴儿挟抱,另一则惊避回顾。画中二小猫,全身毫毛皆用纤细的笔线,笔笔丝出,再加色晕染。黄花猫斑纹处是以淡赭墨染绘,毛色层次井然分明。盘坐在地的猴儿也是采同样手法处理,然而毛发更见丰盈毛绒,多而不乱。画家除了在此展现出精巧的画技外,捕捉动物生态,更有其独到之处。无论是调皮捣蛋的顽猴;或是它怀中畏怯无奈的小猫;或是一旁怒目嘶叫、张牙舞爪的幸免者,这三者间生动的神情,及合于本性、出于自然的瞬间互动,都藉由画家敏睿的观察,和传神的画笔,铺陈出如此富有戏剧效果的画面。作者传神体物的绘画表现,足能成为北宋人写生写实的艺事风格代表。
宋 钱选 桃枝松鼠 卷
纸本 纵26.3公分 横44.3公分
钱选(约公元一二三五~一三0三年尚在),又据学者之论,其卒年不晚于一三0七年。浙江吴兴人,字舜举,别号玉潭、巽峰。因家有习懒斋,又号习懒翁,后为仿他人作伪,又改号霅溪翁。一二六一年宋景定时乡贡进士,元初,与赵孟俯等人并称「吴兴八俊」。入元,赵孟俯等人士皆入朝为官,唯钱选隐而不仕,游居于山水间,流连诗画,以终其身。工诗,善书画,喜作折枝花木。创作力求摆脱南宋画院习尚,其人品和画品皆称誉当时。
本幅设色描画长着肥美果实的桃枝上,一只松鼠栖伏其间,正欲窃食桃果之景。全图的重心─松鼠,画家将其置于枝叶稍疏的枝条上,与叶果摇曳充实的左半画面,取得视觉上的平衡。松鼠造型朴拙,通身以细劲的笔墨,笔笔丝出,并加以晕染,皮毛的丰茸质感,表露无遗。而浓墨点画出的脚爪和眼珠,更强调了松鼠专注的神态及动势。通幅布局简约,清丽雅致,其工笔细劲的笔致,实与宋人花鸟画是一脉相承的。而画家以净匀圆劲的笔墨钩画叶片轮廓,再以色彩平涂其上;以及雅淡清简的用色,再再彰显了钱选带有写意笔调的个人风格,使其成为元代文人画的先驱者之一。
宋 高宗 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卷
绢本 纵26.4公分 横70.3公分
《女孝经》为唐朝侯莫陈(复姓)邈(名)之妻郑氏因侄女策封为永王妃,恐其未熟悉诗礼,作此经计十八章以献之,藉以诫告其为妇之道。全文仿《孝经》形制所写,是封建时代执政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所作教化女姓的礼教经典。全文借着曹大家的名义,阐述孝道的意义和各种女性礼仪规范。
本幅即依《女孝经》的文意所绘,然仅余九章。全卷依一文一图形式装裱而成,每一段皆文前图后。构图上以庭院景为主,庭园中的树石、回廊、敞轩成为每一段画面的边框,中央部份人物穿插其间,构组成文意情节。图中树木线条挺健,树根显露虬曲,树枝坚挺拖曳;园石采大斧劈皴兼用淡墨染擦,皆取法自马远、夏圭。画中人物形体钩勒细谨,面容清雅秀致,衣纹线条多采「钉头鼠尾描」,全卷用笔细谨、敷彩雅淡。
此图标名为南宋高宗、孝宗时人马和之所作。马和之是高宗绍兴年间(一一三一─一一六二)进士,浙江人。善画人物佛像,高宗深重其画,每书《毛诗》三百篇,令其图写。然而细观此卷,画风更趋近于南宋末的院画家马远、马麟的风格;而本卷楷书定名为高宗所写,书体实亦接近宋理宗,故此卷或可订名为<宋人书画女孝经>为当。
宋 夏圭 溪山清远 卷
纸本/水墨画 纵46.5公分 横889.1公分
夏圭(活动于1180~1230前后)字禹玉,浙江钱塘人。宁宗时(1195~1224),为画院中职等之最高的待诏,并赐金带,可见夏圭画艺高妙。善画山水、人物,与马远(活动于1190~1224)齐名,时称马夏。 这件手卷很长,画中景物变化非常多,有时山峰突起,有时候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迭迭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这件画作的笔墨变化非常多,除了中松树林木外,画家还以大斧劈皴法(好似刀斧砍劈的笔触),来表现山石刚硬的质感,又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产生水墨交融的画面效果,真是淋漓畅快。
传  宋李嵩画罗汉  轴  绢本  设色画
纵 104公分 横 49.5公分
罗汉又称阿罗汉,是指佛教修行的一个境界,达到这一个境界的修行人,将永远不会再轮回转世。这幅作品画一位罗汉,两手拄握着一根竹杖,坐在一张禅床上。身侧有两位随侍,一位正在捻香,另一位在整理花蓝。这位罗汉的头发、眉毛和胡髭都已变白,两眼望着前方,嘴角下抑,神情生动。人物衣纹流畅,用笔又苍劲有力。无论是罗汉身后垂杨的繁密树叶,或是罗汉所坐的禅床和身前的六足莲瓣座香几上的装饰,都画得极为精谨细致。是本院所藏道释人物画中的一件佳作。
这件画轴没有作者的款印,根据题签,过去称它为李嵩(1190-1230)的作品。李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南宋光、宁、理宗三朝的画院待诏,工画道释人物和界画。可是,从画风看来,这幅罗汉可能出自元代画家之手。

《鹊华秋色图》宋/赵孟俯
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宋代皇室后裔,浙江吴兴人。他十四岁就荫补了父亲的官职,亲于诗文书画,到南宋灭亡,原准备退隐乡间,但是文名太盛,被元世祖征召,出任重要的官职,官至翰林学士,追赠魏国公。赵孟俯的诗文非常有名,绘画也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对整个元代的艺术有极大的影响。赵孟俯的书法更是元代最重要的一人,不拘一格,篆、隶、楷、行、草,皆能运笔自如,潇洒秀逸,有「松雪体」之称。他的绘画,凡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皆墨韵高古,或以书法入画,博采晋、唐、北宋诸家之长,以气韵生动取胜,所画《鹊华秋色图》,有唐画之精致致而去其繁杂,有宋画之雄伟而去取其狠意。
《鹊华秋色图》中,于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地平在线,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此幅向为画史上认定为文人画风式青绿设色山水。两座主峰以花青杂以石青,呈深蓝色。这与州渚的浅淡、树叶的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成同色调的变化;斜坡、近水边处,染赭,屋顶、树干、树叶又以红、黄、赭。这些暖色系的颜色,与花青正形成色彩学上补色作用法。运用得非常恰当。
宋 崔悫 杞实鹌鹑
册 浅设色画 25.7 x 25.5公分
崔悫(十一世纪)是安徽凤阳人。北宋神宗时(一○六七~一○八五在位),在宫廷画院任职。他和哥哥崔白(十一世纪),两人都擅长画花鸟,也享有极高的名声。
本幅选自「唐宋元画集锦」册第五开。画上并没有作者的签名或印章,是否真是崔悫的作品,仍有待研究。不过由于左上角,钤有元代的收藏印「都省书画之印」,所以本件作品的时代,应不晚于宋。而且画中的鹌鹑与蝼蛄,均不先勾勒轮廓,直接以水墨点染,感觉十分质朴典雅。这种「落墨画法」,在宋画中尤其罕见而难得。
宋 吴炳 嘉禾草虫
册 设色画 27.3 x 45.7公分
吴炳(十二世纪),江苏常洲人。南宋绍熙年间(一一九○~一一九四),曾经在宫廷画院里,担任待诏的职位。
本幅选自「名绘集珍」册。画水稻两株,在田间婷婷伫立,成串的稻穗,已经俯首低垂。蝴蝶、花虻和蜻蜓,有的兀自在空中飞舞,有的则栖息在叶梢。由于右上方的叶子,和上方的稻穗,均溢出了画幅的边界,推测可能是表面曾经遭到污损,才由大裁小,改装成现在所看到的形式。
宋 韩佑 螽斯绵瓞
册 设色画 25.3 x 26公分
韩佑(十二世纪)是江西石城人。南宋绍兴年间(一一三一~一一六二),曾担任画院祇候的职位。他最擅长画小景和花卉,草虫则是以林椿为师法的对象。本幅选自「宋元集绘」册第十三开。描写田间一角,花叶生长茂盛,瓜果也已熟透,引来了两只觅食的螽斯。瓞是指小型的瓜,由于瓜曼能够绵延生长,且不断结实,螽斯亦生产力旺盛,因此古人画此,常蕴含有祝愿子孙众多的吉祥寓意。
Copyright © 2004 libray of HeChi normal college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