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 gtx960m:毛泽东感人的照片和家书(外一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3:32:59

毛泽东感人的照片和家书(外一则)  

 

 

今天(2011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8周年的日子,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特将他的8幅感人照片和28封感人家书收集于下,供朋友们瞻仰:

 

毛泽东和李纳一同看照片(1951年,摄影:吕厚民)

 

1949年5月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在香山

 

毛泽东与女儿李敏

 

1954年毛泽东和孩子们在风浪很大的北戴河里游泳

 

1952年8月9日毛泽东同李敏、李讷、毛远新在香山听李讷讲故事 这张照片拍于1951年。那时,李敏、李讷和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还在上小学。这三个年纪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遇到毛泽东闲暇的时候,他们最爱和他一块儿玩。这个炎炎夏日中,工作了许久的毛泽东终于休息了。他坐在躺椅上,靠着椅背,手里拿着把扇子,肥肥的裤腿挽得高高的,一派惬意自得。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坐在他旁边,七嘴八舌地同他聊天。很显然,毛泽东很喜爱孩子们的陪伴,显得十分愉快。孩子们在他面前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毛泽东平时忙于国事,难得有暇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是难得一见的。
1949年4月,和毛岸英、刘松林、李讷在香山 1946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延安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最后一张合影照

据孔东梅在《毛泽东与贺子珍》一书中所述:“我在延安期间,去了凤凰山麓吴家窑外公外婆故居,这个毛贺最后的家。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延安。外公外婆和妈妈到延安后把家安在凤凰山下。这里就是外公和外婆一立一坐两张合影的拍摄地……我走到外公与外婆坐下合影的石凳旁,请人给我拍照。我要带回去,给去苏联后就再没回延安的妈妈看看。当年的两口大缸还在石凳上放着。”从这张照片可看出,窑洞没有门。吴家窑院外左侧窑洞也没有门,照片上的两口大缸,也印证了这张照片拍摄于吴家窑院。


 

一、给文正兴、文正莹〔1〕的信(一九一八年八月)

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

前在府上拜别,到省忽又数日。定于初七日开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2〕。此行专以游历为目的,非有他意。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议。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连〔3〕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甥叩

注释

〔1〕文正兴,毛泽东的七舅父。文正莹,毛泽东的八舅父。

〔2〕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五日(农历七月初九),毛泽东同罗学瓒、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萧子升等二十四人离长沙赴北京。

〔3〕润连,即毛泽民,毛泽东的弟弟。

二、给文正兴、文正莹〔1〕等的信(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七、八两位舅父大人暨舅母大人尊鉴:

甥自去夏拜别,匆忽经年,中间曾有一信问安,知蒙洞鉴。辰维兴居万福,履瞩多亨,为颂为慰。家母久寓尊府,备蒙照拂,至深感激。病状现已有转机,喉蛾十愈七八,疡子尚未见效,来源本甚深远,固非多日不能奏效也。甥在京中北京大学担任职员一席〔2〕,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于阳三月十二号动身,十四号到上海,因事勾留二十天,四月六号始由沪到省。亲侍汤药,未尝废离,足纾廑念。肃颂

福安!

各位表兄表嫂同此问候。

四、五、十舅父大人同此问安,未另。

愚甥毛泽东禀

四月二十八

注释

〔1〕文正兴,毛泽东的七舅父。文正莹,毛泽东的八舅父。

〔2〕毛泽东当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

三、给文运昌〔1〕的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运昌吾兄:

莫立本〔2〕到,接获手书,本日又接十一月十六日详示,快慰莫名。八舅父母仙逝,至深痛惜。诸表兄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道路甚远,我亦不能寄旅费。在湘开办军校,计划甚善,亦暂难实行,私心虽想助兄,事实难于做到。前由公家寄了二十元旅费给周润芳,因她系泽覃〔3〕死难烈士(泽覃前年被杀于江西)之妻,故公家出此,亦非我私人的原故,敬祈谅之。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但我只能用这种方法帮助你们,大概你们也是已经了解了的。

虽然如此,但我想和兄及诸表兄弟子侄们常通书信,我得你们片纸只字都是欢喜的。

不知你知道韶山情形否?有便请通知我乡下亲友,如他们愿意和我通信,我是很欢喜的。但请转知他们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

刘霖生〔4〕先生还健在吗?请搭信慰问他老先生。

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进攻,我们的工作是很紧张的,但我们都很快乐健康,我的身体比前两年更好了些,请告慰唐家托诸位兄嫂侄子儿女们。并告他们八路军的胜利就是他们大家的胜利,用以安慰大家的困苦与艰难。

谨祝兄及表嫂的健康!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七日

注释

〔1〕文运昌,毛泽东的表兄。

〔2〕莫立本,即方克。当时是从湖南长沙去延安的一位青年。

〔3〕泽覃,即毛泽覃,毛泽东的弟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中央苏区独立师师长。一九三五年牺牲。

〔4〕刘霖生,毛泽东和文运昌的表兄。

四、给毛岸英、毛岸青〔1〕的信(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岸英岸青二儿: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

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

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2〕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

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注释

〔1〕毛岸英、毛岸青,当时在苏联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生活和受教育。

〔2〕林伯渠,当时是中国共产党驻西安的代表。

五、给毛岸英、毛岸青〔1〕的信(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岸英、岸清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清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2〕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3〕,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4〕,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注释

〔1〕毛岸英、毛岸青,当时在苏联伊凡诺沃市上中学。

〔2〕林伯渠,一九三九年是中国共产党驻西安的代表。

〔3〕指由中共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的中国少年儿童。他们当中有许多是革命烈士的子女。

〔4〕毛泽东随信附了一张书单:“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嵋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六、给毛岸青〔1〕的信(一九四六年一月七日)

岸青,我的亲爱的儿:

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见你哥哥,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你妹妹(李讷〔2〕)问候你,她现已五岁半。她的剪纸,寄你两张。

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毛泽东

一九四六年一月七日

注释

〔1〕毛岸青,当时在苏联学习。

〔2〕李讷,毛泽东的女儿。

七、给毛岸英的信(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二日)

岸英儿:

别后〔1〕,晋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看你的信,你在进步中,甚为喜慰。永寿〔2〕这孩子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得很好。复他一信,请你译成外国语,连同原文,托便带去。我们在此很好,我的身体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脑子休息了。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可托周扬〔3〕同志设法,或能找到一些。我们这里打了胜仗,打得敌人很怕我们。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二日

注释

〔1〕毛岸英一九四七年四月在陕北离开父亲,东渡黄河,先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参加土地改革。

〔2〕永寿,即毛岸青,毛泽东的儿子。

〔3〕周扬,当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部长。

八、给毛岸英〔1〕的信(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岸英:

告诉你,永寿〔2〕回来了,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中文,我已同意。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见他。你现在怎么样?工作,还是学习?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你给李讷〔3〕写信没有?她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时常有信有她画的画寄的,身体好。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写信时更好些。这里气候已颇凉,要穿棉衣了。再谈。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注释

〔1〕毛岸英,毛泽东的儿子。

〔2〕永寿,即毛岸青,毛泽东的儿子。

〔3〕李讷,毛泽东的女儿。一九四七年三月随中央机关家属子女撤出延安,当时在山西兴县。

九、给杨开智〔1〕的信(一九四九年八月十日)

杨开智先生:

来函已悉。老夫人〔2〕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3〕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4〕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

敬颂大安。

毛泽东

八月十日

注释

〔1〕杨开智,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之兄。

〔2〕指杨开智和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

〔3〕岸英,即毛岸英,毛泽东的儿子。岸青,即毛岸青,毛泽东的儿子。

〔4〕展儿,即杨展,杨开智的女儿。一九四一年牺牲。  

十、给杨开智的信(一九四九年十月九日)

杨开智先生:

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毛泽东

十月九日

十一、给杨开智、李崇德〔1〕的信(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

子珍、崇德同志:

来信收到。你们在省府工作,甚好,望积极努力,表现成绩。小儿岸英回湘为老太太〔2〕上寿,并为他母亲〔3〕扫墓,同时看望你们,请你们给他以指教为荷。此问近佳!

 

毛泽东

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

注释

〔1〕杨开智,字子珍,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之兄。李崇德,杨开智的夫人。

〔2〕指杨开智和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

〔3〕指杨开慧。一九三○年在长沙牺牲。

十二、给文运昌〔1〕的信(一九五○年四月十九日)

运昌仁兄如晤:

接到了你的许多信,感谢你的好意,因忙迟复为歉。吾兄健存,儿孙众多,可为庆贺。地方工作缺点甚多,应当纠正。如有所见,尚望随时见告。泽民泽覃〔2〕均已殉难,知注并闻。顺颂

安吉

毛泽东

一九五○年四月十九日

注释

〔1〕文运昌,毛泽东的表兄。

〔2〕泽民,即毛泽民,毛泽东的弟弟。一九四三年在新疆牺牲。泽覃,即毛泽覃,毛泽东的弟弟。一九三五年在江西牺牲。

十三、给文南松的信(一九五○年五月十二日)

南松表兄:

正月来信收到了,感谢你的好意。运昌〔1〕兄给我多次信,我回了一信,寄南县白蚌,不知他收到没有?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十哥、十七哥〔2〕还在否?十一哥〔3〕健在甚慰,他有信来,我已回了一信,不知他收到否?你说乡里缺粮,政府不发,不知现在怎么样?还是缺粮吗?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想吗?来信时请详为告我。此复,即问

近安

毛泽东

一九五○年五月十二日

注释

〔1〕运昌,即文运昌,毛泽东的表兄。

〔2〕十哥,毛泽东的表兄,名文泮香。十七哥,毛泽东的表兄,名文枚清。

〔3〕十一哥,毛泽东的表兄,名文涧泉。

十四、给毛泽连、毛远悌〔1〕的信(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泽连、远悌:

来信收到。

慰生六婶〔2〕及泽连均不要来京,也不宜在长沙住得太久,诊病完了即回韶山为好。现在人民政府决定精简节约,强调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也不要在长沙住得太久。

泽连家境困难,待将来再设法略作帮助,目前不要靠望。

远悌在印厂工作,可在工作余暇进行学习。

请你们代我问六婶好!

祝你们都好!

毛泽东

十二月十一日

注释

〔1〕毛泽连,毛泽东的堂弟。毛远悌,毛泽东的远房侄子。

〔2〕慰生六婶,毛泽连的母亲。

十五、给毛宇居〔1〕的信(一九五二年七月十一日)

宇居兄:

归去后来信均收到,甚慰。有复邹普勋〔2〕一信,请代转交。接毛泽连〔3〕的信,六婶病故,他自己又跌断了脚,不知实际情形如何,脚尚有诊好的希望否?他未提到要钱的话,不知他的生活尚过得去否?暇请查明见告。接张有成〔4〕兄的信,乡里粮缺猪贱,不知现在好些否?风便望将乡情赐告。为了了解乡间情况,拟待秋收以后,邀李漱清〔5〕、邹普勋二位来京一游,请你征求他们二人意见告我为盼!

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七月十一日

注释

〔1〕毛宇居,毛泽东的堂兄和少年时的私塾老师。

〔2〕邹普勋,毛泽东少年时的私塾同学和邻居。

〔3〕毛泽连,毛泽东的堂弟。

〔4〕张有成,毛泽东少年时的朋友。

〔5〕李漱清,辛亥革命前韶山的进步教员,建国后曾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十六、给文九明〔1〕的信(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九明同志:

十月二日的信收到。你有关于乡间的意见告我,可以来京一行。自备路费,由我补发。毛泽荣,小名宋五,是我的兄弟,住在限门前,他多次来信想来京一行,请你找他一路同来。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你们来时如可以不找省委统战部则不找,如无路费,可以持此信找统战部同志帮忙。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棉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五日

能于十一月上旬到京为好。

注释

〔1〕文九明,毛泽东的表侄。

十七、给李敏、李讷的信(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李敏、李讷,我的亲爱的女儿:

你们的信都收到了,很欢喜。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1〕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我好,勿念。

亲你们!

爸爸

一九五四年七月廿三日

注释

〔1〕碣石诗,指《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全诗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十八、给刘松林〔1〕的信(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

亲爱的思齐儿:

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国内社会主义高涨,你那里有国内报纸否?应当找到报纸,看些国内消息,不要和国内情况太隔绝了。

祝好!

得胜〔2〕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

注释

〔1〕刘松林,原名刘思齐,一九四九年十月同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结婚。一九五○年十一月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一九五五年九月至一九五七年九月,刘松林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力系读书。

〔2〕得胜,即李得胜,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使用过的名字。

十九、给杨开英〔1〕的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开英同志:

很久以前接你一信,甚为高兴。拖延未复,以后查不到你的地址了。近日毛世美〔2〕他们来看我,知道你在大连的育英中学做教务长,又说你仍患肺病,甚为系念。寄上一点钱以供医药之用。如有所需,尚望告我。我的情况尚好。杨老太太〔3〕及杨子珍夫妇〔4〕和我仍有联系。便时望以你的情况见告。

祝好

毛泽东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注释

〔1〕杨开英,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堂妹。当时在大连第三中学任副教导主任。

〔2〕毛世美,现名毛臻,毛泽东的远房侄孙。

〔3〕指杨开智和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

〔4〕即杨开慧之兄杨开智(字子珍)和其夫人李崇德。

二十、给刘松林〔1〕的信(一九五七年八月四日)

思齐儿:

信收到。回来了,很高兴。

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苏联,改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不论怎样,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

祝你进步

父亲

八月四日

注释

〔1〕刘松林,原名刘思齐,一九四九年十月同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结婚。一九五○年十一月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一九五五年刘松林去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数力系读书。一九五七年暑假回国办理转学手续。同年十月转入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读书。

二十一、给刘松林的信(一九五七年八月九日)

思齐儿:

信收到。我在此间有事,又病,不要来。你应当遵照医生、党支部、大使馆的意见,下决心在国内转学文科。一切浮言讥笑,不要管它。全部精力,应当集中在转学后几年的功课上,学成为国服务。此嘱。

父亲

八月九日

 

二十二、给李讷〔1〕的信(一九五八年二月三日)

李讷:

念你。害病〔2〕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尝尝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妈妈很着急,我也有些。找了小员、院长计苏华、主治大夫王历耕、内科大夫吴洁诸同志今天上午开了一会,一致认为大有好转。你昨夜睡了九小时,你跑出房门在小廊上看画报。白血球降下来了,特别是中性血球,已恢复正常。他们说不成问题,确有把握,你可以放心。这点发烧,应当有的,完全正常。妈妈很不放心,打了电话给她,她放心了。李讷,再熬几天,就可完全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3〕这里有意志。知道吗?你大概十天后准备去广东,过春节。愿意吧。到那里休养十几天,又陪伴妈妈。亲你,祝贺你胜利,我的娃!

 

爸爸

二月三日上午十二时

半睡状态执笔,字迹草率,不要见怪。有话叫小员来告我。

注释

〔1〕李讷,毛泽东的女儿。

〔2〕李讷当时住院连续做了两个外科手术,手术后伤口感染,引起发烧。

〔3〕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第四句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十三、给刘松林〔1〕的信(一九五九年八月六日)

娃:

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2〕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久不见甚念。

 

爸爸

八月六日

注释

〔1〕刘松林,当时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读书。

〔2〕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中的四句。

二十四、给刘松林〔1〕的信(一九六○年一月十五日)

思齐儿:

不知道你的情形如何,身体有更大的起色没有,极为挂念。要立雄心壮志,注意政治、理论。要争一口气,为死者〔2〕,为父亲,为人民,也为那些轻视、仇视的人们争这一口气〔3〕。我好,只是念你。

祝你

平安

 

父字

一月十五日

注释

〔1〕刘松林,原名刘思齐。当时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读书。

〔2〕指毛岸英。

〔3〕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你受到一些人的轻视和仇视,你要争这一口气。

二十五、给杨开英〔1〕的信(一九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开英同志:

杨老太太(岸英〔2〕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二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二百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

 

毛泽东

一九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注释

〔1〕杨开英,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堂妹。

〔2〕岸英,即毛岸英,毛泽东的儿子。

二十六、给毛岸青〔1〕的信(一九六○年)

岸青我儿:

前复一封信,谅收到了。甚念。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全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2〕和她的妹妹少华〔3〕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少华带回。以后时时如此,不要别人转。此外娇娇〔4〕也可以转。对于帮助你的大连市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诚的谢意。

祝愉快!

.

父亲

注释

〔1〕毛岸青,当时在大连治病。

〔2〕思齐,即刘思齐,现名刘松林。

〔3〕少华,即张少华,现名邵华。一九六○年与毛岸青结婚。

〔4〕娇娇,即李敏,毛泽东的女儿。

二十七、给刘松林〔1〕的信(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三日)

女儿:

你好!哪有忘记的道理?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2〕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问好。

父亲

六月十三日

注释

〔1〕刘松林,原名刘思齐。一九四九年十月同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结婚。一九五○年十一月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一九五七年十月至一九六一年八月,刘松林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读书。

〔2〕一九六二年二月刘松林同杨茂之结婚。

二十八、给李讷〔1〕的信(一九六二年一月九日)

李讷:

贺片收到,高兴。你为什么不写封信给我呢?为什么那样吝啬呢?你不爱爸爸了,是不是呢?我希望不是,你是爱我的,只因我对你帮助太少,缺乏长谈,互不交心,所以如此。你给我来封信吧。

祝你上进!

父亲

一九六二年一月九日

注释

〔1〕李讷,毛泽东的女儿。当时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苏联
 

  记得有人讲过:艺术家是用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政论家则借助逻辑的推论,来证明自己的思想,毛泽东则是将这两种方法兼用的。

  毛泽东在哲学方面的成就,是他奉献给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之一,他的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世人皆知。他那哲学思想极具特点的思维方式更多地贯穿于他大量的著作中,以及人际间的交流之中。所以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会体会到他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及和语言的含蓄与多层次的含义。从笔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接触,也常会遇到他那深奥的思维活动,他不是语言上的深奥,而是含义上的深奥。在他的语言中你会遇到双重的、或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让你去思考,去琢磨,去咀嚼,去品味,有的则是永远不会确切地体会出来。

  接触过毛泽东的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佩服他的洞察力、辩才和难以捕捉的他所表述的语言内涵。

  在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音的眼睛里,毛泽东是一位完美的人。在她的记述文章中,充满了对毛泽东的赞美之词,她认为:“到了1935年,毛的生活和中国革命已经交融在一起了,无法分开了。毛已经和他的事业结成一体,他的思想和行动就是革命,如果要把毛和革命分割开来,就会使历史失去原有的雄伟壮观。革命就是他的骨肉、心血,就是他生活的意志、力量和前提。”因此韩素音认为:“革命造就了毛,毛也造就了革命。毛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生,而且也是中国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

 

                                        
毛泽东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艾尔费雷德·基辛格的回忆:“……接见并无任何仪式,房间内的陈设就和房子的外观一样简单朴素,毛泽东就站在那里边,周围都是书……他微笑着注视来客,眼光锐利而微带嘲讽,他的整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识透人的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未免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

 

                                     
毛泽东与施密特会面

 

  德前总理施密特眼中的毛泽东:他见我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您是康德学派的人,而我则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谈了3个小时。当时他周围有3位女性,她们都是英语翻译。毛泽东讲中文,翻译把他的话译成英语,有时她们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就彼此商量,有时她们会把他的话写在纸条上,问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毛泽东点头或亲自修改纸条上的文字。

  施密特:在驱除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方面,他的确功不可没。说到他当年的对外关系,有一点值得称赞,那就是他没有发动战争。毛泽东曾认为,苏联和中国之间会爆发战争。但他没有挑起这场战争,战争也没爆发。在朝鲜战争期间,他的态度一直比较审慎,直到美军北上直逼中国边境,他才决定出手。在外交政策上,他的立场令人惊讶的非常克制和温和,包括对台湾。

 

                                          
毛泽东1960年5月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
 

  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杰出指挥官,1958年退役后,反省他的战争生涯时,希望找到一种结束纷乱状态,使世界和睦相处的方法。他预测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可能在中国。因此他想到中国,想了解毛泽东。1960年5月他第一次访问中国,5月27日,毛主席在上海接见了他,和他进行了长谈,他向毛主席提出:“五十年以后中国的命运会怎么样?那时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毛主席敏锐的看出他的心思,对他说:“你的看法是那个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五十年以后,中国的命运还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实际上我们是被侵略者,美国还占着我们的台湾。我们只要求别的国家不要干涉中国的事情。”

  蒙哥马利回国后,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发表一篇访华观感。题为《我同毛的会晤》,他说:“他三十年前到过中国, 那时的旧中国正受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革命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他的领导人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人,非常有才智,处理问题很讲实际,对西方世界了解是惊人的,对一些政界领袖评论非常准确。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求干部每年下基层一个月,保持和人民的联系,赢得人民的信任。中国需要和平,从事长期而艰巨的建设。因此,不会对外侵略,也不试图迫使其他国家接受他的共产主义思想。毛泽东建设了一个统一的,人人献身的和有目的感的国家。”

                                              
毛泽东与美国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及他目击的毛泽东:

  他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我进去时,他要秘书扶他起来。他抱歉地对我说,他已不能很好地讲话。周(引者注:指周恩来)后来把这一点说成患了支气管炎的缘故,不过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中风造成的后果。他的皮肤没有皱纹,不过灰黄的肤色看上去却几乎像蜡黄色的。他的面部是慈祥的,不过缺乏表情。他的双目是冷漠的,不过还可以发出锐利的目光。他的双手好像不曾衰老,也不僵硬,而且很柔软。不过,年岁影响了他的精力。中国人只安排我们会晤十五分钟。毛完全被讨论吸引住了,因而延长到一个小时。

 


1937年,毛泽东、朱德和美国进步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延安。
 

  美作家史沫特莱评价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