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光的衍射:现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应如何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0:17:06
交通政研会   2010-05-19
李国庆 全尚水
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机制、利益关系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党组织如何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经过五年的实践,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应如何转型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研究,试图对这一课题提出看法,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五管五建”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
集团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在中央政企、政事、政资、政社“四分开”的大背景下建立的现代国有全资企业,主要承担杭州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交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两大任务。目前,全系统通过资产和党组织关系管理的一级单位共18家,其中:国有全资企业6家,国有控(参)股企业6家,改制企业6家,共有从业人员5900人。全系统设党委l0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94个,共有党员1393名。
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了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新变化。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适应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产权结构、不同产业、不同经营方式、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转变党建工作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创新履行职能方式成为集团公司党委亟需研究探索和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五年来,集团公司党委根掘系统企业实际,基本形成了“五管五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管方向,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领导体制。体现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首先要解决国有企业的内部领导体制问题。集团公司党委按《公司法》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积极探索和建立既接轨现代企业制度,又衔接历史和现实、充分体现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
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领导人进入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党组织的意图可以通过进入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党员予以贯彻执行,较好地解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问题,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从领导体制上保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管大事,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参与决策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对不同性质的重大问题,党组织具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决策职能,即:对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党组织行使直接决策职能:对于重大经营问题,党组织则行使参与决策职能。
一是参与决策的步骤。一种是在董事会决策前,党组织对重大问题议案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必要时在党委会或扩大会上进行讨论,形成党委意见后,在决策主体中任职的党委成员将党组织的意见带入决策层,以影响决策层的决策。另一种是在决策过程中,进入董事会的党委成员,在决策表决投票时直接体现党组织的意志,力争使党组织的意见在决策中得以实现。
二是参与决策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问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的选人用人问题:企业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三是参与决策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类;职工福利类;干部人事类;应提请职代会、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审议决定的事项。
三是参决策的制度。主要建立了《党委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会重大问题决策议案向党组织提前通报制度》、《党委会向董事会提交重大问题议案建议制度》、《党政负责人重大问题决策前碰头蹉商制度》等。
(三)管队伍,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基本的是要解决选人用人机制问题。现代国有企业在选人用人上要严格按照公司制要求运作,但同时又要体现“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
一是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出资者选择经营管理者”有机结合起来。市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国有企业的出资者,以国有资产授权主体的身份,行使出资者权力,依法选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经资产授权后,成为国有资产的营运机构,是集生产经营、资本经营于一身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集团公司作为市政府代表,对直属企业实行直接领导,对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则派出产权代表,并通过内部程序和法定程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出资者选择经营管理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总经理依法行使用人权有机结合起来。一般而言,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包括党群领导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三大类。“党管干部”不能替代“企业用人”,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党群领导人员,从培养到聘任五个基本环节,都由党组织直接去完成;对行政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党组织则只管培养、选拔、考察、推荐四个环节,最后的聘任环节交给董事会和总经理去完成。党组织在这里关键是要把握好推荐这一环节,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推荐给董事会和总经理。
三是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引入人才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中,其选人用人要体现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因此,企业党组织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从经理层到一般管理岗位,都采取公开竞聘、社会招聘等方式竞争择优上岗;对党群领导人员在坚持组织法的原则下,也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公开考核力度;在届满改选时,则以考核政绩确定候选人;在届中出现职务空缺或通过考核发现有不称职人员需要调整时,采取公开择优的形式产生拟任人选,再行使组织权力予以任命。
四是把党管干部原则与下放组织管理权限有机结合起来。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在选人用人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在这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主要是加强对子公司领导人员的管理,管好标准、职数、程序、结构、培训和考核。对其他人员的使用,则放权给基层。
(四)管监督,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保证监督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重要的是党组织要能代表各方利益,特别是要代表政府保证国有资产的运营安全和保值增值。现代国有企业内部有监事会、职代会和党的纪检组织三个监督主体,这三个监督主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监事会代表的是投资者的利益;职代会代表的是集体和职工的利益;党的纪检组织则要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共同利益。在这种监督主体多元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党委在建立保证监督机制上,较好地处理了三个关系。
一是纪检监督与监事会监督的关系。监事会的监督不能替代党的纪检组织的监督,后者的监督更宽泛。从监督的对象看,监事会主要是企业的董事、经理和财务人员,而纪检组织要监督各层次的干部和全体党员;从监督的内容看,监事会主要是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重点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纪检组织还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企业的政治、经济、生活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督;从监督的过程看,监事会更多的是事后监督,而纪检组织则是全过程的监督;从监督的途径看,监事会主要通过审查、评价、提议等方式进行监督,更多体现的是强制性,而纪检组织的监督则是思想教育与组织惩处相结合,自觉性与强制性并用。
二是纪检监督与职代会监督的关系。职代会主要是监督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不能侵害职工的政治权力、合法经济利益和企业集体利益,其监督的对象、内容和目的,也是纪检组织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纪检组织在这方面的监督,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领导和依靠职代会的工作来实现。因此,党组织(纪检组织)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对职代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第二,推荐工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按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第三,支持职代会的民主监督工作,落实好职代会正确的民主监督建议。
三是处理好纪检监督与“权益监督”的关系。现代国有企业内部有出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个利益主体。出资者以资本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为目标;经营者追求的是扩大经营范围和所控制的资产,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劳动者考虑的则是就业岗位的稳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追求的目标利益不同,进入监事会的三个利益主体的代表,在监督过程中很容易突出各自所代表的主体利益,以致形成“权益监督”的纪检组织代表的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共同利益,因此,在监督中重点是做好协调,保证三者利益均衡实现。
(五)管稳定,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调整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发动群众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五年来,集团公司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建立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职党务政工人员为骨干,各级行政管理干部为主体,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机制。
二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在方法上,重点是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在内容上,重点是经常性开展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把企业一定时期的工作目标、任务、条件和影响完成任务的各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跟职工讲深讲透,帮助职工群众克服思 想障碍,树立信心和勇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积极解决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友爱的氛围。
二、“四难四不”,困扰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五年来,集团公司虽然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基本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党建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横向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深层矛盾,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四难四不”。
(一)部分企业党组织定位难,职能不明晰。随着非国有资本的进入,企业产权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情况下,党组织在部分企业的定位、职能和作用变得模糊起来,特别是在国有资本相对控股企业,其经营者普遍认为,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企业党组织没有必要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致使企业党建工作难以开展,加上经费无来源,党建活动较为被动。
(二)部分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难,效果不明显。从体制上看,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领导,行政领导对生产经营和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从参与机制上看,企业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大多从行政程序来落实,党组织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董事会成员在决策中要表决签字,表决了就要负责任,如果党员董事按党组织的意图表决,决策失误了,责任由谁来负?从考核机制上看,上一级党组织在检查考核工作时,只注重下级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程序和办法,对参与质量和效果重视不够。从自身情况看,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不想参与;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本身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知半解,对企业经营管理又不甚了解,提不出对决策有影响的意见,不会参与。总而言之,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上,很大程度依赖于党政主要领导的政治素质和党性观念。
(三)部分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难,成效不突出。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党的工作部门虽然还在,但已不再单设,情况好的设一个政治工作部,一般多挂在办公室、工会或人力资源部门,“一人多职,一职多事”的现象较为普遍,企业党的工作部门处于“庙小僧少粥稀事多”状态,因此往往是“上级的热情越高,基层的难度越大。”再者,就是工作思维和方法老化,工作途经和手段缺乏。就以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一些企业党组织在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支持改革、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上办法不多,对职工群众中存在的一些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能正确引导和妥善解决。有的企业党组织仍然只会用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说教方式对党员和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种种原因导致这部分企业党的工作难以收到应有效果,筑牢“基础”已显得力不从心。
(四)部分企业党务干部处境难,待遇不留人。“十年经理路路通,十年供销成富翁,十年技术成高工,十年政工一场空”,反映出企业党务干部处境不好,缺乏应有的地位,没有相应的待遇。当前,在党务干部队伍中,有的没有时间和机会系统地学习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长期工作在党务工作岗位,在专业技术上缺乏竞争优势,难以交流使用;有的企业对党务干部重使用、轻培养:重输入、轻输出,长期一地一岗使用的问题较为普遍。种种原因,使党务干部普遍有一种失落感,从而导致企业党务干部流失,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力量在削弱,甚至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三、“三把握三转变”,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不可否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定位,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是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政治核心,努力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依照《公司法》规定,公司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以投资者(股东)与经营者分离、分立和整合为基础,连接并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相互之间权力、利益、责任关系的制度安排,他们分别行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的职能,这些机构是法定的。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包括公司党组织,公司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角色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处于政治核心地位,是渗透、融合在决策、监督、执行各个层次运转之中的政治核心。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是同心、同向、同力。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与传统国有企业相比,现代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存在方式、活动方式、履职方式确实发生了变化,它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企业运行方式。就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能而言,它从占有、支配资源,到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直接组织、领导发展,到引领、服务发展;从分配利益,到维护、整合、协调利益。企业党组织不再是权力的中心,不再领导和管理企业,但却仍然负有责任。因此,企业党组织在思想上要从“权力意识”转到“责任意识”上来,在定位上要从“权力主体”转到“责任主体”上来。特别是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企业党组织既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重要政治职责,议大事、谋全局、把方向,按照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与企业带有根本性、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决策。但同时又必须认识到,党组织对企业重大问题只是“参与”,决策,而不是“进行”决策,应当侧重于政治角度的参与。
(二)准确把握“政治优势”,努力从“占有资源”向“调控资源”转变。不可否认,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党组织过去那种直接占有、直接支配经济资源的权力逐渐呈现弱化趋势,但企业党组织仍然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这种资源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资源。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将党的主张、意志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这是党组织最重要的政治资源,是党组织工作的支持保障条件。
二是组织资源。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基层党组织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发挥着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是党组织最重要的组织资源和优势。
三是群众资源。工会、共青团组织是党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载体。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制度保障。
企业党建工作关键不在党组织是否占有经济资源,而是政治资源能不能最大化发挥,能不能有效地调控经济资源和其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化、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准确把握“服务发展”,努力从“围绕中心”向“融入中心”转变。现代企业制度下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创新观念,要从“围绕中心”向“融入中心”转变。核心就是要把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有机地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结合起来,依法进入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成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本推动力量。
一是要从体制和制度上融入。要把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公司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
二是要从工作内容和方法上融入。企业党组织在研究、布置、开展工作时,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同布置、同推动、同落实,形成同频共振、联动互补的效应。
三是要从考核评价上融入。企业党建工作也要讲效率,讲效益,要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使企业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要把企业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重点放在促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加快发展上来,包括:对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监督效果、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促进效果、对企业完成生产建设任务的支持效果、对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推动效果、对干部人才和职工队伍的建设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