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液化有危险吗:关于东北地区种植结构与作物布局的调整意见-中国植保植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57:43
关于东北地区种植结构与作物布局的调整意见

【  作者:     来源:    时间:2001-12-30  】
分类:综合
年度:2001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东北农业生产随着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灾害频繁发生,旱灾百年不遇,水资源日益短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农产品供大于求、积压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之,加入WTO以后将直接面对贸易自由化的挑战。适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作物布局,对提高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农业生产和种植业结构现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耕地面积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41%,且有一定数量的后备耕地资源可供开发。长期以来,大量商品玉米和大豆等从这里调出南下,对缓解国家粮食供需矛盾、促进加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0年全区耕地面积为29727.2千公顷,占全国的22.8%;粮食总产量6565.4万吨,占全国的14.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990千公顷,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产量4730万吨,占全国的近40%;省际间商品率达58%;玉米产量、出口量、外调量曾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玉米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玉米的生产与流通对全国粮食市场供求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大豆总产量70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油料、糖料生产在全国也占重要位置。同时,积极开展粮食转化,养殖业发展迅速,肉蛋奶产量在全国比重稳步提高,尤其是奶类总产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均占有粮、油、肉奶量均居全国前列。
种植结构与作物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种植业以增加粮食总量为目标进行了三次较大的结构调整。从1999年开始进入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以后,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了玉米、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面积,扩大了蔬菜、杂粮、饲料等作物生产面积,种植结构与作物布局进一步优化。200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403.9千公顷,粮食作物面积18980.6千公顷,经济作物2230.7千公顷,其他作物2196.6千公顷,三者种植结构比例由1998年的85.1∶7.4∶7.5调整为81.1∶9.5∶9.4。
同时,粮食作物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两年,小麦和玉米的比重有所缩小,大豆、稻谷、薯类的比重有所提高。作物的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高产优质品种有所增加。
受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布局也在不断演变。一是喜凉耐寒作物春小麦,适于本区种植,但由于近年比较效益不好,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0年东北四省区种植面积为1400千公顷,85%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两省区;二是东北地区的主导粮食作物玉米,各省区的种植面积分别在1500-2500千公顷以上,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集中在松嫩平原和辽河流域;三是东北地区传统的作物大豆,种植比重占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年均种植3667千公顷以上,占全国的40%。黑龙江省多年的种植面积保持在2300千公顷以上,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25%以上,近两年达2800多千公顷;四是东北地区的水稻,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主要粳稻产区和出口基地。2000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为2899千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其中黑龙江的种植面积最大,达1600千公顷;五是高梁、谷子、绿豆、红小豆等杂粮杂豆,近年有恢复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辽吉黑西部和内蒙东部的干旱丘陵地区,其中内蒙东部种植面积较大;六是甜菜、亚麻、向日葵等东北重要的经济作物,分布逐步向辽吉黑西部和内蒙东部干旱丘陵地区集中。蔬菜、饲草和青贮玉米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增加。
二、制约种植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种植结构与作物布局也有了比较大的调整。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也逐步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主要农产品商品品质较差,市场竞争能力弱
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差的问题。就玉米、大豆、小麦而言,优质专用品种少,上市商品品质差,与国外产品相比,含水量高,营养成分低、千粒重低、容重低,多品种混收混用,质地不一,色泽灰暗,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不断加剧
东北地区地表水、地下水相对贫乏,降水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而且变率大。水资源先天不足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少地多;二是水资源开采利用率已达到相对较高的程度;三是由于连年少雨干旱,导致江河来水偏少,水利工程蓄水量严重不足,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农田灌水保证率不断降低。干旱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农业最重要的减产因子,发生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重。据统计,1999—2001年,东北地区年均耕地受灾面积4000千公倾以上,其中旱灾面积占85%,粮食减产的影响占50%以上。2000年因干旱减产粮食在700万吨以上。2001年春旱、秋吊同时发生,灾区粮食减产严重。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东北地区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体,农田排灌设施不足,且不配套。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不足30%,各类型水库多是七十年代前修建,蓄水能力已经逐渐下降。近年来旱涝灾害连续发生,粮食大幅度减产,进一步暴露出农业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的问题。与此同时,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率不高,有限的水资源浪费严重,有效利用率低。如旱田仍多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用水量是喷灌的2—3倍,而且灌溉效果不好,也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水田水耙整地和全生育期建立水层管理的传统生产方式还大量存在。
(四)耐旱作物及品种不足,高耗水作物发展过快
根据最近几年干旱逐年加剧的趋势及气象部门预测,东北地区已进入新一轮的干旱期,缺水将成为未来5—7年农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然而,近年来,受市场供求和比较利益的驱动,水稻等高耗水量作物发展迅速,耐旱作物发展不足,出现了违背旱作节水规律的逆向调整,加剧了东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水田开发失控,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及开垦沼泽湿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井水种稻的地方,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生态条件恶化;由于无计划开垦水田,造成原有蓄水设施超负荷供水,一遇干旱年份部分水田无法保证供水。近两年,因水田缺水,每年水稻“插后干”面积都在66千公顷以上,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增加了生产的风险。
(五)作物结构和品种布局不尽合理,区域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东北各省区都有土壤肥沃的粮食主产区和野生资源丰富、适于林果发展的山区以及生态脆弱的干旱、风沙、盐碱地区,这些地区在气候、资源、科技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互不相同,应根据各自的独特条件发展优势作物和产品。然而,目前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趋同问题突出,形成“小而全”的生产格局,不仅抑制了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而且容易造成地区间过度竞争,不利于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发展“订单农业”。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越区种植问题仍然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还有一些本应退耕还草、还牧、还湿地或种植谷子、大豆、高粱、牧草等耐旱作物的干旱缺水地方,却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大面积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耗水量较大的作物,破坏了生态平衡。
(六)销售、储藏、深加工比例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东北粮食主产区在粮食转化增值、产业化经营方面虽然出现了一些先进典型,但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形态直接进入市场,储藏能力弱,加工程度低,销售渠道窄,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力不强,致使农产品“年末卖难”,重复发生“卖不出、储不下”,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如吉林省玉米的加工转化量只有总产量的20%左右,水果、蔬菜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转化增值率仅为4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达80%。
三、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调整意见
东北地区今后种植结构与作物布局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生产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提高科技含量、强化体系建设和改善生产条件为保证,以调优、提质、节支、增效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突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尽快提升东北地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采取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作物布局不合理、农产品质量低下和农产品“卖难”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意见如下:
(一)调整方向
──要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基本稳定现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适于作加工原料和饲料的专用型玉米品种。要从降低玉米含水量、提高容重和加工品质入手,选用优质品种,提高商品品质,增强东北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要积极发展与饲料及工业加工配套的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及糯玉米等专用和特用品种。
──严格控制水稻面积持续增加,调减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稻米品质。要大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在湿地适当增加水稻旱种面积。在水资源短缺地区,要因地制宜适度调减水稻面积。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优质稻米开发力度,加快优质粳米产业化发展步伐,努力扩大出口优质稻米的生产。
──稳定小麦面积,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东北地区的冬麦北移要稳步发展,春小麦生产应转向以发展中强面筋、适合加工的专用小麦为主,加强优质专用品种的基地化生产,提高其种植效益。
──恢复增加大豆面积,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增加总量。要根据市场需要,恢复发展大豆生产。要以推广高油分品种为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要改进栽培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玉米大豆轮作,配套推广窄行密植、“垄三”栽培等先进技术,力争在近期内使大豆生产水平、总产量及加工品质有一个显著提高。
──积极发展优质杂粮生产。小豆、绿豆、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属于东北地区的特色作物,不仅抗旱性强,品质优,而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应适当发展规模种植。
──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要依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如甜菜、向日葵、亚麻、蓖麻、中药材、蔬菜和特色水果等。
──大力发展饲料作物,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要努力扩大饲料作物比重,发展饲料专用粮、饲草作物,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草,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二)区域布局
要遵循作物生态区域性规律,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在认真分析市场潜力和流通状况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作物区域布局。
──大小兴安岭等无霜期短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喜凉抗寒适应性强的春小麦、大豆、油菜和马铃薯等早熟作物。
──三江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过度开垦水田,湿地破坏比较严重,播种早或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容易遭受低温冷害、秋涝和春旱的危害。调整的重点是严格控制水稻面积,适当增加适应性较强的大豆等作物。
──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较长,生产条件好,要在稳定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外向型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
──长白山丘陵盆地,要在稳定水稻、玉米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豆及林果、中药材、山野菜等山区特色经济作物。
──黑吉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地多人少、草原面积大,是农牧交错带。调整的重点要发展节水、耐盐碱作物,减少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增加高粱、谷子、小豆、绿豆、向日葵、甜菜和蓖麻等,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技术。
──辽宁平原丘陵区虽然无霜期较长,但水资源比较紧张,要因地制宜地调减水稻和玉米,发展大豆、高粱、谷子、花生、薯类和保护地蔬菜等,稳定水果面积,重点提高果品质量。
──内蒙古西部和辽宁的西部地区降水量少,在干旱地区要实行退耕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和耐旱作物。内蒙的引黄灌区,是内蒙的重要商品粮基地,要在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春小麦、玉米、向日葵等。
(三)主要措施
1、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努力增加节水灌溉面积。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推广综合节水措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沃土工程”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恢复和提高地力。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有机肥的积造数量和施用面积,推广秸秆还田、高留根茬等技术,不断培肥地力,通过建立土壤水库,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第四,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治理和防止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东北干旱地区,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结合小流域治理,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强生物埂、生态草场和生态林建设,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为农业生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2、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速结构调整步伐。
我国农业从整体上已进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新阶段,要解决农业和农产品存在的“结构、品种、质量、效益”问题,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对此,一是要大力发展节水耐旱作物及品种,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作物的稳产性。干旱常发区要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加强耐旱作物及耐旱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并因地制宜地组织推广,通过调整作物和品种结构来提高稳产性;二是要大力发展旱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综合增效技术,进一步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在认真总结传统旱作节水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旱作节水技术研究,尽快建立适合东北地区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有效地提高旱地作物产量。要认真总结、研究和推广先进实用高效栽培技术,全面提高生产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速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要围绕种植结构和生产布局调整,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国内和国际市场信息,强化生产指导和信息服务。要加强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网络。要加快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质化发展步伐,加强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建立健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推行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要加强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牌产品,进一步提高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4、积极发展畜牧业和粮油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水平。畜牧业发展能够有效拉动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增强粮食的转化能力,对于粮食主产区的稳定发展作用重大。因此,粮食主产区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实现农牧结合,把粮食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减少原粮直接上市。与此同时,要大力扶持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要利用充足的原料优势和工业基础雄厚的基础条件,培育和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抓好农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通过加工转化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5、制定和落实相应扶持政策,保障粮油主产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粮油主产区的农业发展应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护。要抓紧制定加入WTO的应对措施,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对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要给予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吸引加工企业向粮食主产区发展的政策。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扶持农业政策和保护粮食生产政策,切实按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要积极探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建立欠能补、丰能出的调控体系。要在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作物生产布局的内容有哪些?如何调整作物生产布局和结构? 玉米的种植方法与结构 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什么 水路运输运力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十六大报告为何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将三种作物种植在并列的五块试验田里,每块种植一种作物且相邻试验田不能种植同一作物,不同的种植方法? 宝鸡的种植结构? 药用作物规范化种植 将三种作物种植在并列的五块试验田里,每块种植一种作物且相邻试验田不能种同一作物,不同种植方法有几种 野生榛子种植 东北地区~~~~~~~~~ 地瓜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物,怎样种植 谁来评价一下海南大学校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深圳主要种植什么作物 江西省的农药销售以及作物结构状况如何? 关于dreamweaver的布局 野生榛子种植 东北地区~~~~~~~~~3 野生榛子种植 东北地区~~~~~~~~~2 安徽省各市县的种植结构是什么 请教一下,哪里可以免费下载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技术的视频,谢谢 将3种作物种植在5块试验田里(连成一排)每块种一种作物,且相邻的试验田不能种同一种作物,不同的种植方法有? 我家里就有我母亲了 各位有什么种植的作物适合我母亲种吗 二、三月份适宜种植什么蔬菜作物? 沿海滩涂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沈阳现在适合种植什么作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