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非事业编:寻“根”蹈“据”话精神(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8:18

寻“根”蹈“据”话精神(金台随感)

李旭光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6日   24 版)

  在一些公共管理的决策和组织实施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仅仅从文件和会议中查找根据。根,在这里当指事物的根源、缘由;据,依据、凭据。办一件事情,做出一项决策,听讲话、看文件,这固然不错。但是上面的意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凡事只照本宣科,就不妥当了。

  我党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照抄经典作家书本和照搬别国经验的做法,都失败了。为什么会出现失败?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和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来看,误在脱离国情、违背民意。

  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共产党人的智慧力量的源泉在人民,所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公民的利益。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又出自基层,完成于实践。所以,我们所追寻的“根”,就是立党和执政之基础的民生、民意、民智;而所要蹈袭的“据”,则应是那些由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所探索、创造的解决问题的新鲜经验。如果我们的各级组织和干部确实出于贯彻上级部署,而不是为了诿过于上司,推卸自己的责任,或是取悦某些上峰等别的什么目的,就应该眼睛向下,把功夫用在调查研究,关注民生,体察社情民意上。反之,你也等靠上级文件,我也摹效脱离实际的花拳绣腿,共产党人的主动性、责任感就无从体现,民族的创新发展就会失去原始动力,而贯彻上级部署的选题主项也会步入歧途。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古代政治家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远情怀,重温陈云同志“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重要警示,重温邓小平同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谆谆教诲。

  南方诸多地方,遍长使人的心灵为之震撼的榕树。榕树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全赖于它独特的根。榕树的根不仅有钻破顽石的坚韧、有根植于厚土的沉实、有勇于挺身撑起树冠的担当,更有丝须挂在空中、在空气中汲取养分的智慧,有蜿蜒逶迤、远涉洞穴,求诸于外的探索追寻精神。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熔天地于一炉,不负为根的使命!由此我联想到,当我们的一些基层官员在寻“根”蹈“据”时,应该学习南方的榕树,特别是榕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