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 dungeon ons 完整:废除院士制度的四大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12:33

理由一:名不正,言不顺

  现在所说的“院士”,源于英文单词“Academician”。1946年10月,中研院设立的评议会投票决定,将“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1]译为“院士”。事实上,“Academician”并非专有名词,在1962年修订的《英华大辞典》中,该词可译为 “学会会员、学士院会员、院士、协会会员”。

  然而,“Academician”译为“院士”恰当与否,却很值得商榷。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中科院前身),并于1993年将中科院“学部委员”改称“中科院院士”。但在国外所谓的“研究院”中,却找不到与中文“院士”对应的称号。比如在最早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学会,实力最强的美国科学学会,以及日本学士院,英国不列颠学会,苏格兰的爱丁堡皇家学会,德国的巴伐利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学会中,其成员均称为“会员(member)”,而非“院士” 。【详细】

理由二:入选门槛过低 “两院”沦为养老院

  院士当选后,鲜有研究成果。由于诸多因素,大部分院士当选后,必须应付各种考察、颁奖、座谈等,担任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名誉顾问、兼职教授,此外,还有一部分由此晋升官员,担任行政职务。无论是哪种形式,大量活动、应酬都使得院士变为社会活动家,使得可利用的科研时间不断压缩。缺乏有保障的科研时间和科研环境,科技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最高学术水平”也就成了一张纸。

  2011年中科院官方网站数据进行统计,该院院士中,年龄分布最大的三个层次分别为70-79岁(296人),80-89岁(157人), 60-69岁(99人),即60岁以上的院士占比高达92.33%。2011年中科院与工程院增选名单中,50-60岁候选院士分别占比35.17%和43.09%岁。60岁以上候选人分别占比22.07%和27.63%。如此年龄层次,即使当选前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当选后还能继续吗?院士不是元老,科学院工程院并非元老院、养老院。然而,我国的院士制度却反其道而行之。【详细】

理由三:缺少学术交流 创新陷入泥潭

  “最高荣誉”的危害,首要一点,就是对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的破坏。在已制定和实施了三大创新激励制度(奖励制度、职称制度、专利版权制度)的条件下,再设立院士制度,不仅多余,而且有害。因为创新天生排斥这种排座次的所谓最高水平。

  在市场机制下,三大制度的本质是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论功行赏”,如“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制度、“教授”职称制度、“发明专利权”制度,这些制度都是肯定过去的成就,同时鼓励未来进一步的创新。而院士制度恰与之相反,其本质是对人不对事,类似于选劳模,人为规定“最高称号”,且为“终身荣誉”。科学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是一个打破陈规、挑战权威的过程。赋予一个创新者“最高”头衔,不仅减弱本身的创新动力(已是最高,无法“更高”),还阻碍其他创新者的超越(至多只能并列“最高”)。由于“最高”的存在,一个普通教授无法和院士展开平等的学术竞争,一个一般学者也很难质疑或推翻院士提出的言论或假说。缺乏了学术的自由交流、思维的摩擦碰撞,创新就此陷入泥淖。 【详细】

理由四:学术权力勾结 早已官学不分

  院士待遇的“官员化”也促使行政权力在学术界的进一步扩散。河北宣布,院士医疗保健按副省级对待,配备相对固定的专用车辆。湖南省政府曾提出,给在湖南工作的院士配发“湘O”牌照(警务用车专属)。沈阳市曾规定飞机场和火车站对院士出行要给予贵宾待遇。重庆人才网发布信息,院士除国家规定的待遇外,享受省部级干部医疗待遇。河南省也明确提出院士享受相当于副省级医疗待遇(当然,所谓省部级待遇本身就是一个必须改革的问题)。

  学术与权力沾染,必将严重损害其纯洁性、严谨性、权威性。一方面,两院作为学术咨询部门,为政府科技决策部门提供建议。另一方面,我国院士又直接参与各种国家决策活动,如重点科技项目立项审批、基金项目的评审、各种科研成果评奖。身兼“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角色,行为上受到行政领导干预,经济上依赖于财政支持,院士团体本应具有的公正客观的立场、创新的积极性,以及建议的可信度,都会大打折扣。“官学不分”,轻则不利于院士群体的健康发展,重则严重阻碍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详细】

    作者博客

    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院士丑闻一览

    • ·五十余中国院士集体出丑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委托媒体发表声明,自2004年4月以来,50多位两院院士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中国管理科学院”聘为“资深院士”,其中部分院士未曾同意受聘。鉴于该组织的情况,且在聘请院士活动中有不当行为,这些院士委托两院学部向媒体说明情况,并声明退出该组织。[详细]

    • ·烟草专家当院士是商业骗局

        烟草企业当然不会放弃他们的做法,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工程院以给研究“降焦减害”专家授予院士的方式,来肯定烟草公司每年以10亿元人民币之巨的资金来研究“降焦减害”这一误导消费者的策略。这种做法和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精神背道而驰,也使中国科学界蒙羞。[详细]

    • ·资深院士说中国不存在大量地沟油

        此前,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孙宝国曾站出来,公开否认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地沟油的传闻。这位院士称:如果地沟油要处理到没有异味,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上是不可能的”,孙宝国还认为“一些引起热议的食品安全话题都有杜撰成分”。 [详细]

    • ·两院新增院士官员占有绝大多数

        据中国新闻周刊12月17日的消息,今年两院新增院士官员占有绝大多数。在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中国已变成“官而优则院士”了 。[详细]

    • ·院士论文被指抄袭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院士涉嫌抄袭事件,日前有了一个初步的说法。云南中医学院组成的独立调查委员会4月10日宣布,李庆生院士所著论文引用周济教授一文共2800余字,属于过度引用,确有不妥,且两篇文章属于引导性综述文章。 [详细]

    • ·院士呼吁征收“呼吸税”

        蒋有绪认为,居民生活在地球上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者,应该为节能减排付出代价,“可以考虑让市民每个月买20块钱的生态基金”。
        蒋有绪院士称政府应让企业和市民付出代价 [详细]

    结束语

    必须淘汰所有类似于院士、大学士、导师、大师、首席科学家之类的带有封建残余的身份认定,摘掉所有“最高学术称号”等一切扼杀创新、妨碍竞争、危害平等的“爵位”头衔,割裂学术与一切行政、官位、特权等利益相关的联系。让院士回归为普通的会员,才是全社会真正尊重科学、尊重真正的科学家之时,才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真正“与时俱进”之时。改革并最终废除现有“院士制度”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唯一出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