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兔八哥 疯狂城堡:实拍:看看明清时期的妓院是什么样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1:18
皤滩,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商埠古镇

从上海乘动车到台州临海,辗转到客运中心乘车至仙居,再换去横溪的县内区间车近一个小时下来,终于到达那个叫皤滩的浙东南小镇时,天色已经是黄昏了。天边的火烧云预示着次日的好天气,口罩的镜头也居然把浙江的秀丽山水定格成了非洲草原的模样。

应该是旅游淡季的原因,镇内沿街的红灯笼并没有点亮,黑灯瞎火穿过古街到另一边的公路,镇上仅有的两家客栈都没什么生意,很干净的标准间才六十元,一个继续讲价都不好意思的价格。夜间的小镇时静谧的,不似那些商业气氛浓厚的古镇,这里没有酒吧、没有网吧更没有按摩房,甚至连狗都没几条,除了窝在房间看电视实在找不到其他活动,不过正好能早些休息并舒缓下奔波了七个小时的筋骨。


上千年来,水路一直是物资流转的主要运输方式,皤滩是万竹溪、朱姆溪、黄榆坑、九都港与永安溪的五溪交汇处,而永安溪蜿蜒流经仙居县城,再汇入灵江于台州入海,如此重要的位置使皤滩自然就成为水运上的繁华重镇。盐运是皤滩得以繁荣的基础,北宋时期,州府已在这里兴建埠头,到明朝已经形成以皤滩为起点经横溪苍岭古道、过缙云至金华的“食盐之路”,据说明清每年由安徽等地经过皤滩的食盐就达到五千吨以上。

 

此外,布匹、陶瓷、药材等周边地区货物都在皤滩埠头由陆运改为更经济的水运,商业及水埠的活跃磁石般吸引了众多商人,相应的客栈、酒楼、茶肆、赌场、妓院等配套服务行业也随之繁荣起来,皤滩成为浙东南山区的商埠重镇。随着近代汽车和铁路运输的崛起,如今的皤滩镇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青色卵石铺就的古街在阳光下偶尔会折射出淡淡的粉色,有人说,那是几百年的老盐洒落而形成的。

 

清晨的皤滩是静谧的,并不宽阔的鹅卵石街面在深秋柔和的晨光中透着一丝神秘,偶尔走过的村民也成了镇上的一道风景。

 

从两间老药铺前的长街走到转角,是间不很大的赌场,一个“三尺桌面天地小,四方城内玄机深”的所在,不知多少腰缠万贯的人在这里倾家荡产,也不知几个穷小子于此地一夜暴富。

 


赌博算是种古老的游戏,血脉贲张的刺激和两眼放光的贪婪在数千年里循环演绎,到今天还是“欣欣向荣”的一种行当。


 
另一种古老的职业算是娼妓了,皤滩曾经的风月场所“春花院”就在“赌艺坊”左侧横街的不远处,当真是嫖赌不分家。如果不看门匾,此楼就是个普通民宅的样子,但挂上“春花院”的牌子、点上数盏红灯笼,气氛就马上暧昧起来。

 

这是间明清时期就存在的青楼,至今建筑整体和细节均保存完好。南来北往的官员、客商、船家等曾在此花天酒地、风流快活,如今青楼犹存、然美人不再,作为游人却得以大大方方地逛逛窑子。

 


春在楼正面天井里据说是表演歌舞诗乐的地方,地上有鹅卵石做成一颗心和九个铜钱的图案,寓意为“脚踩九连环,方得美人心”。中院的厢房相当今天的包厢,其中有一间挂着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柳如是等历代名妓画像,还有一间复原旧时的陈设,算是美人待客的所在。

 

正堂八扇门上的漏窗交条中心都有一组雄雌配对的动物,是古代青楼的建筑装饰特色,门扇腰部的木雕饰品为八幅《三国演义》故事,有空城计、三顾茅庐等,雕工不算细致却也惟妙惟肖。

 

正厅正面墙上有幅现代仿制的美人歌舞图,侧墙上挂着众多姑娘们的艺名木牌,来者看中某位直接摘牌即可。旁边有条破旧的窄巷,据说是为当年不敢走正门的偷腥男人预备的。

 

春在楼前的古街优雅地转了个很平缓的弯,两侧的老宅曾经应该都是店铺,侧面防火墙的突出部分依稀能分辨出当年经营的东西。


随着卵石路向右转过去,在当铺和茶馆的前方,有个稍大的广场,右侧为“何氏里学士府”,为一个大天井套几个小天井、厢房连闺房、后花园通船埠的典型的江南民居。


何氏里建于南宋,明清两代的不断修缮,看门前耸立的旗杆就知道为什么被称为学士府了,捷报厅内四壁的十七张捷报依然依稀可辨,都是何氏家族的荣耀。捷报厅外立柱的雀替装饰雕刻的均为女性图案,以至于在进入前会误以为那里是女眷居住的地方。

 

学士府中最有影响的人是清代的著名学者何焯,也是皤滩迄今最有声望的人。他的书法颇有名气,被康熙皇帝所推崇,他所写的《楷书桃花园诗轴》现在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内。

 

 

后花园的西南边,有一座何氏读书堂,过厅的两道木方镶嵌的圆门颇有特色,正门上方的木雕相当精美,分别为凤凰和仙鹤。读书堂边上保存着一口宋代古井,属于罕见的台阶式屋下井,内有硕大鲤鱼,应该是为检验水质而有意放养的。

 

何氏里对面为“针刺无骨花灯”的展厅,是皤滩所在的仙居县特有的一种很复杂的手工制品。无骨花灯周身无骨架,由特制宣纸制成,宣纸上由绣花针刺出的各种图案将灯光溢射出来,接缝处为胶粘却处理得很严密,整体感觉饱满轻盈,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在中国和国际的艺术博览会屡获金奖,为仙居争得“花灯之乡”的美誉。但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因工艺复杂而耗时颇多,所以价格在五百元以上,几乎不可能作为旅游纪念品被大规模购买;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这门叫好却不叫座的手艺,很可能后继无人。

 

而旁边老宅中的老阿妈,正在用简单的工具和娴熟的手艺加工蜡烛芯,每天大约可以做上千条,仅赚取十块钱的加工费,虽不失为农闲时候或者老人家的一种贴补家用的方式,但人工之低廉还是让笔者感叹,同时那艺术价值很高但市场潜力极低的无骨花灯的前途就更是令人堪忧了。


继续沿古街前行,有民国时期的仙居邮电局皤滩营业处遗址,里面除了一部老式的电话交换总机并无其他邮电物件,但墙上的介绍说此处自宋以来就是官方驿站所在。

 

前方不远是胡公殿,乃为纪念北宋名臣胡则而建。胡则曾以整治钱荒,政绩显著而名重当朝,更以奏免丁钱,为百姓所爱戴。为官清廉、政绩显著的胡则,曾被毛泽东赞扬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

 

 

胡则其实是永康人,但发妻陈思兰是皤滩人,好官总是让后人铭记于心的,所以当地人自豪地说胡公是皤滩的女婿,在皤滩建胡公殿也就顺理成章了。现在的胡公殿由三间正殿对着古戏台,两侧厢房对峙,组成四面合围的建筑格局。

 

 
正殿和古戏台上装饰着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正殿上的木雕均为夫妻合雕,虽不知所雕“模范夫妻”为何人,但推测应该与胡公殿兼祀胡妻有关

 

 

戏台上并无传统的藻井,装饰石雕都是武将装扮,或许是皤滩人更喜欢武戏的缘故吧。

 

胡公殿前方是陈氏宗祠,仙居陈氏均为河南颍川派始祖太邱公之第十九世祖陈霸先之兄陈谈先之后,在晚唐时迁居本地。祠堂正门前有两座青石雕刻的狮子,造型生动逼真,弓背昂首双双微作互相窥视之态。祠堂朱漆正门足有寻常三四户人家的宽度,绘着几乎与门齐高的两座高大彩绘门神。

 

 

 

两侧厢房最出彩的是每侧四个木雕雀替,各雕着精美的一对飞禽,从普通的喜鹊、燕子、鹦鹉、家鸡,到高贵的孔雀、仙鹤、凤凰等。

 

 



祠堂大殿由五开间组成,天井为长方形两侧为厢,门厅左右为房,雕梁斗拱,自上而下供奉着陈氏先祖的牌位,显得肃穆而庄严。正厅的十二根石柱在麒麟花灯式的图案映衬下,凿刻着廿二条楹联,向人们讲述着陈氏家族的历史和荣耀。这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家族,单在宋朝就有文进士十七人。

 

皤滩古街之外两公里处,有座桐江书院,被冠以“江南第一书院”,更是皤滩自古文风昌盛的写照。桐江书院系宋乾道方斫建,以其祖先方英先生是桐庐人因名桐江。

 

大名鼎鼎的朱熹曾数次莅临,为书院题名并遣子就学;乐清王十朋慕明来此求学,后得中状元,奉书“东南道学世家”。中午抵达书院,仅得以拍摄外景,因工作人员午休而无法入内,亦无法得见朱熹、王十朋的题字匾额,是件遗憾的事情。

 

看过前辈游人所写的话,有说“皤滩是个让人心疼的古镇”,也有说“在皤滩古街上走,一不小心便会踢翻唐宋的石子,碰落明清的匾额”。皤滩的古屋傍街而建,屋后就是船埠头,屋前为临街店铺,街道随着河水蜿蜒有了几个明显的拐弯,所以亦被称为九曲古街。

 

当地人说,那是龙的形态,卵石街面仿佛是龙鳞,所以此地建筑风水颇佳,带来商业之兴旺。古街上曾经繁华的成排店铺,被风雨吹剥得满目疮痍,那些曾经叱咤一时的招牌已被世人遗忘。

 

 

然而,皤滩的古街、埠头、店铺、老宅、祠堂、赌场、春楼等建筑,包括诸多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物,大多被保存下来了,给后人留下一个几乎完整的古代商埠的样本,这或许是上天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