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金怀表在哪合:墙门寻访周记--高庄、思鑫坊:从大宅到寻常巷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55:13
本期寻访的两处墙门,无论是居住群体特点还是建筑形制都有较大区别,一处是隐逸在水边,曾迎来康熙御驾的临水大宅——高庄;一处是地处市井,当年百姓聚居的坊巷墙门——思鑫坊。这两处风格差异较大的墙门,让寻访小组充满期待。本期我们邀请的专家是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唐葆亨教授和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洁行教授。

  大宅美景相得益彰的高庄

  西溪湿地一、二期的开园以及三期的建设,那些曾经消逝的墙门大宅和人文故事如今随着淙淙流水,在西溪里重新被传颂,在芦花间隐现。本次寻访的“高庄”便是其中尤为出挑的一处。

  隐逸西溪的高庄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虽临喧闹的天目山路,却十分静谧,为西溪景观平添了几分雅致。高庄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主人便是康熙宠臣、官至礼部侍郎的高士奇。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高士奇随侍左右。在巡游西湖与灵竺之后,康熙皇帝来到西溪游憩,并驾临西溪山庄,见这里风景特别好,就手书“竹窗”二字赠给高士奇。

高宅

  康熙皇帝还“登楼延赏,临沼清吟”,写下一首五言诗:“花源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后来,高士奇把康熙歇息过的亭命名为驻跸亭,把康熙看过的池命名为御临池,把康熙的诗铭刻在石头上,把康熙写的“竹窗”二字做成匾额,悬挂于正堂上,在彰显自己的同时,也为西溪留下了诸多胜迹。

  作为西溪二期最为重要的一个人文景点,重建后的高庄现有竹窗、竺西草堂、蕉园诗社等主要景点,占地十余亩,建筑十余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门楼处精致雕花和梅兰竹菊凸现巧匠雕工,再现了西溪墙门“华贵雍容”、“恬淡闲适”的情调,是一座真正的江南大宅,与西溪“雅、趣、逸”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高庄河渚街

  “高庄总体布局得体,建筑安排得当,呈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采风韵,做到了‘神似’。加之高庄地处西溪湿地,周边环境优美,给人以清幽旷远、雅致平和的感觉。”于廊内小憩,唐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西溪真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当时高庄选址在这里,也是与西溪的‘隐逸文化’分不开的。作为建筑设计人士,我很关注建筑与地缘文化的契合,希望能以建筑的形式迎合现代人对文化和居住形态的回归。坤和?西溪里所倡导的现代中式墙门大宅,是吻合西溪整体气质的,在建筑中融入了西溪的人居文化与精神内涵。”

  寻常巷陌里的思鑫坊

  从高庄到思鑫坊,仿佛是两个世界,一个弥漫着私家园林“华贵雍容”、“恬淡闲适”的情调,一个喧闹着寻常巷陌的“家长里短”、“和谐市井”的气息。寻访小组穿过人潮涌动的龙翔服饰城,就看到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的映衬下,那爬满了青苔的青砖墙和圆拱门楼上“思鑫坊”三个黑体的大字。那幽深悠长的弄堂,那静观世事的过街楼,那位于房屋中轴线上的石料门框和门头浮雕,那装有铁环的黑漆实木大门,那门内的小天井、客堂间、厢房、前楼卧室,还有晒台、灶间、后门……这些空间形态,给了我们极大的视觉冲击。

  一群人随着陈洁行教授穿堂过巷,看着斑驳的黑漆门、触摸着有些风化的青砖,一时间似乎回到那久远的历史中。陈教授介绍,思鑫坊属后期石库门弄堂建筑,在杭州的弄堂坊巷中算是比较纯正和高档的石库门房子。20世纪30年代,一位叫陈鑫公的投资商,在学士路置地筑屋,便有了这几排石库门弄堂房子,有人念其功德,就起名为思鑫坊。

思鑫坊

  思鑫坊属于坊巷墙门,坊内不论单元大小,都是一个式样,用材相同,规格一致,因而加强了这种接连式民居的韵律感。

  陈教授对这些墙门非常熟悉,“这些墙门老宅的居住形式和现在的公寓相似,只是近100年前造的房子,功能和结构上还不完善,特别是卫生设施不健全,如果把这样形式的房子,都按照现代建造工艺和居住需求来改造,那可是相当完美了。”

  随行的坤和房产设计人员接着陈教授的话题说:“坤和?西溪里的高层公寓在邻里风格上与这种墙门相似,但采用的设计风格和材料完全是现代主义的,既体现了外观美和文化回归,又注重住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我们也设计了类似单元入户墙院的邻居交流空间,为增进邻里感情提供了方便。”陈教授听了连连点头。

  思鑫坊的弄堂墙门有着强烈的空间艺术特征,首先表现在不同层次的空间序列上,即从街面到总弄、再到支巷、最后入户这样一种空间组织方式。临街的弄堂住宅好似一堵厚墙,它与后面的弄堂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城市嘈杂的街道与弄内安静的居住环境截然分开。弄堂成为一种闹中取静的理想居住区。它的底层多为小商铺,这些店铺又将弄堂与外部的城市公共生活联系起来,使弄堂具有了一种“外向型”的空间特征。间或出现的底层店铺、形式各异的二层阳台、带有各种图案装饰的顶部马头墙、开有老虎窗的青瓦屋顶,错落有致,这种古城小巷,形成了杭州城市空间中颇具特色的墙门街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