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石吃什么食物最好:丰城的名胜古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27:53

丰城地大物博,山川秀丽。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很多。全县著名的山峰有玉华山、升华山、罗山,株山、枫岭等,雄峰罗山有三叠飞瀑、仙人洞、九曲涧,株山有桃花岩、徐孺子读书台,剑光镇有沙湖公园、剑匣亭、万寿宫、孔子庙,河东有紫
水库,河西有药湖、罗李林场等风景名胜,都是游览的好地方。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丰城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学宫书院、祠堂庙宇,桥亭第宅等建筑精巧雅致,造型奇异,具有古代民族风格

。1950年以前,全县共建有私塾书院39所,较大的祠庙第宅110余幢,古桥亭阐180余座,巳挖掘发现的古窑、商周时期的古人类集居遗址30余

处,还有较大的古墓群等。孔子庙、龙光书院、万寿宫、邓子龙墓、黄仕林将军第、揭俱斯学士第、徐孺子家祠、李遂家祠、洪洲窑址等,已

列为省、县的文物保护单位。

                              奇 峰


紫脑顶  玉华山主峰,又名著棋峰,位于县城南部90华里。海拔1169.1米,独冠群山,飘然在九霄云间,称之‘丰城屋脊'。周围有12个奇峰


环绕,千姿百态,峭立碧空,远眺似九叠荚蓉。人立峰顶,可鸟瞰丰城、新干、消江三县之貌。

升华山  即孤山,又名澄山。位于县境南部希望乡境内,是全县名山之一。主峰海拔1011.7米,顶峰尖如玉笋,巍峨挺拔,高耸云空。远眺

山峰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登上顶峰,西望赣江如带,北观抚河似盆,青霭弥漫,天地一色。周围有40多座大小山峰环立,层峦叠嶂,千姿

百态,气势雄伟。虽与玉华山峰相距咫尺,而‘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壮丽景观,令人神往。

老仙峰  罗山主峰,海拔962米。位于县境南部40公里。不与诸峰相连。举目远眺,形似青螺直矗日边。青峰秀峦,俊伟奇特,崖壁陡峭,怪


石嶙峋,造型奇妙,云海飞瀑,蔚为壮观。攀立峰顶,丰城,祟仁、乐安三县图景一览尽收。朝观日出,暮看晚霞,夜视星灯,美不胜收。

株山  位于县境东部60华里的白土乡境内,主峰三角山海拔556.2米,独冠诸峰。山间奇峰嵯峨,峥嵘竞秀。怪石造化,形状万千,似人似物

,栩栩如生。岩洞奇特,桃花岩、虎骨岩、粽子岩、流水石、徐孺子读书台、胡国安洗墨池、仙人洞等风景名胜,分布山间。每年春秋来此游

览者络绎不绝。
 

                             怪 石

公宴台   位于罗山中部北面山谷中,有三块四方巨石紧贴排列,巍然屹立,峭出山间,高10余丈。登高远眺,上顶似三张桌面,各有1米


方,呈三角形,维妙维肖,峻伟壮观。传为雷神摆设佳肴美酒之席,与仙人开怀痛饮之台,故名。秀谷飞崖 在罗山中部北面到殿上村路途边,

有一奇崖怪石,从山间挺出,悬空数丈,下临绝壑,高峭凌空,雄伟奇观。观景台 又称“摄秀台'。在罗山中部北面,有一巨石从谷中腾空而

起,高20余米,石顶台形,面积20平方米,能立数十人。登顶环望,三面秀谷全景,历历在目。

五丈石屋   位于石江鸡龙山东部西侧。由四块巨石累叠而屹立,高5丈余。它东西各直立一块2丈见方的巨石,间隔6尺,似为边墙。另立一

块5尺高的方石作后墙,顶盖一块厚3丈巨石,形似平房,屋内可容四五十人憩息。石屋前1丈之地,矗立一块高4丈、宽5丈的挡风石为屏墙。其

石天造地设,神工造化,独具奇景,巍峨壮观。

莲花石 位于县境东南部石江乡东面的杯山主峰之巅偏北面。有一巨石拔地屹立,高2丈余,周围形似莲花盛开而得名。石顶有一穴池,似簸箕

,盛满清水,终年不涸。

                           瀑 泉

三叠飞瀑 原名跌水槽。位于罗山中部北面,系一天工造化之瀑。全景分为三叠:上叠悬崖直泻清潭,中叠下跌水池,下叠流落深涧不见底。举


目远眺,三叠飞流一千尺,恰似抛珠溅玉,宛如银河倒挂,气势澎湃,为罗山第一奇观。

九曲洞  位于罗山中部北面山谷中,有一泉水辗转曲折下泄,分成九段小瀑布。延至1000米,曲间有灌木丛掩映,使之时隐时现,纵目远望,


多姿多彩。

水帘譬炉在罗山中北面陡壁间,有一形似香炉的石池,悬于壁中。炉长2米,宽0.7米,池深0.3米。上有数百条清水下滴,似银线串珠,流入

炉中,长年不竭,组成一幅洁白玉帘,耀眼可观,别具一景。

                           岩 洞


枕花岩 位于株山东北部山间,系一天然石洞。洞深5米,宽14米,最高4米,最低1米,其形似船。洞内可容百余人。岩顶有一线清泉下滴,长


年不绝,水质清凉。每年阳春三月,奇花异草,争妍斗艳,景色迷人,是游览憩息佳地。民国至60年代初期,有一和尚长住于此。

仙人洞  在罗山中部西南面陡峭岩壁下,系一悬崖绝壁之天然岩洞。洞呈圆形,深12米,宽10余米,高6米,地面子坦,可容百余人。洞内有

一多姿巨石。洞口左、右侧各有一小洞组成一幅“岩里有云岩外月,洞上青石洞下房'的壮景。传有一神仙曾静坐于洞中,因而得名,是丰城

罕见的自然奇观。

十八间  位于希望大窝村路旁,系一天热岩洞。洞口有一巨石,刻着‘南无阿弥陀佛'6个大字,洞间迂回曲绕,连串贯缀,形成大小不等形态

各异的石室,共有18间,长年可听叮咚水声,是少见的天然奇观之一。

                           园 林

河滨公曰   位于县城西北部的赣江河畔。民国21~(1932年)建成,面积达1万平方米。公园四周用铁丝编成围墙。园内弯曲小径,纵横交错,


假山叠缀,千姿百态,造型奇特,小溪碧水潺潺,木桥凉亭相对。还有石桌,石凳,秋千架等游乐设施,四季花卉竞开,景色秀丽。民国32年

(1943午),将此园改建成公共体育场,后渐遭破坏。至解放前夕,已成为一片空旷地。1953年后,这块场地上已建有仓库和宿舍。

丰城县革命瓢士陵园   建于1963午11月,位于县城解放南路右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四周砌有青右围墙。园内青松翠柏矗立,鲜花翠竹

交织,显得庄严肃穆,典雅幽静。屹立在园陵中心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8米,雄伟庄重,耸立凌空。四面镌刻两尺见方的大宇,东边“革命

烈士纪念碑”,南边“革命烈士万古长青';西边“向革命烈士致敬”;北面‘革命烈土永垂不朽1'碑座有两米高,四面九级磨面台阶,镶着一

块长方形的青石,刻有碑文。纪念碑后,是革命烈士墓,安葬着在丰城抗洪抢险中光荣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土张石祥烈士和解放丰塘

时英勇牺牲的别名烈士,每年清明时节,有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到烈士园陵敬献花圈,花束,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

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沙湖公圆   原名丁家洲,又名瀛洲。位于县城东部丁家村后,有一‘沙湖”,湖光闪烁,烟波浩渺,湖中心有一小洲。水陆面积达10.33万

平方米。沙湖古为游览胜地。洲中建有“五花阁'、“草亭',‘云绮阁'(霞绮馆),“敕书阁'(湖光书院),‘石亭'、“登瀛桥”等,风景秀丽

,宋代杰士盛温如,曾隐居洲上。著名学者朱熹曾到此讲学咏诗.至民国时期,园林建筑殆尽,面貌凋零,遂成荒洲.1982年开始,县人民政府

先后拨款56万元,兴建沙湖公园。由县城建局、剑光镇,河洲乡丁家村三方联合营建管理。四周垂柳成萌,围墙环绕,碧水红墙,波光流彩,

在入园处,建有一座宽4米,长30米的钢筋水泥结构曲径桥,桥两侧装有镂花空心银白色栏杆,直接园内,园中心耸立剑光亭,黄琉璃瓦,大红

柱,两层八角飞檐,造型精巧雅致。亭柱上雕刻一副木质镀金对联,“剑指百万大军勇拼搏',“光照五千村镇齐振兴”,入园右侧,建有一座

哈哈镜室”,酉边是儿童乐园和早冰场,东边是假山嶙峋,曲径相连,百花竞艳,绿草如茵。在环园石岸垂柳荫下,设置石桌石凳,供游览

顾客憩息。碧水湖中,有18艘小游船,供游客荡桨游玩。“丰城物华天宝地,沙湖独占一支春'。公园自开放以来,每月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每

逢星期天、节假日,前往公园游玩的人更多。

                           古 树


双柏塔 在董家罗岭林场,相传宋初所植。两棵千年柏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生机盎然。纵目远望,似一对宝塔,平地挺立。一棵高35米


围径6.15米,另一棵高33米,围径5.5米。两棵树并肩屹立,俗称“公母柏'。千年杉 在梅林洪石村后,两棵古树对峙直立,均高22米,胸围

分别为3.4米3米,系宋代所植,至今生长茂盛。三银杏 在蕉坑曲源明溪丁家村旁,俗称‘曲源银杏'。共有3棵,紧靠屏立,均高25米,大

者围径1米,系明初所栽。迄今有300年历史,为全县稀有树种之一。十股桂 在罗山中部东侧下东安村后,系明末一天然生物,称“桂花大王

。树高14米,枝宽26.5米,呈雨伞形,树蔸围径3.3米。树分3层枝,蔸分两株,腰分4枝,上分10股,其中老枝4股,新枝6股,最大围径

L7米,最小o7米。根枝健壮,叶茎浓密青翠,生长茂盛,每逢9月,桂花盛开,香飘山间。古楠 在罗山中部周家村边,系一数百年稀有古木

。共有两棵,大株身围3.4米,高30米,小株身围2.3米,高25米。皮呈灰褐色,叶似梭状,浓茂苍翠。每年6月开花,9月结实,系黑色,木

质优良美观,籽可药用。

 

                           历史古迹
革命遗址 长乐乡苏维填政府会址 在石江乡上舍村祠堂。民国22年(1933年
)4月18日晚,新干县根据地派邹治望、邹编仔等人到本县长乐乡上舍

村,组织万也女等10多个农民代表在上舍村祠堂内秘密集会,成立长乐乡苏维埃政府。


中共丰城前方工作委员会办公地址 在县城东门戴家巷1号,后改为3号,是一栋全木质结构的三间板壁小屋,原为邱家学屋。占地面积50平方米


。 1939年,中共丰城前方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吴建业同志,携带家眷在此屋安家、办公、集会,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56年,因建立宜春地区血防站,此房全被拆除


                            学 舍


考棚 在县城东部盛家洲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李海瞬捐买基地,县令杨道南派盛姓捐建。棚院有墙垣,长54米,宽42米,占地面积2268平


方米。院内建筑为学士应试之昕,前分头门、二门,中为大堂、暖阁,后为阅卷内署,分东西考棚,各16架,15间,有试案坐板1800号。朱熹

曾到此讲学,院内前建一碑亭,上额题‘朱夫子坊盛杰士讲学处'横匾。咸丰八年(1858年)修理棚墙。民国时先后有教育局、建设局及第一、十

一行政专员公署设于此,至解放前夕,办过丰城简易师范。1950年后,为丰城中学学生宿舍。1972年改建为水利局仓库,部分棚舍被拆毁,现

仍存三进,为丰钢职工宿舍。

龙光书院 在距县城南部15公里的荣塘乡境内,传说晋时县令雷焕在此掘狱基获得宝剑。南宋绍兴元午门131年)陈自傀创建,初为义学。宋高宗


赵构赐名“龙光书院”,当时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齐名。元至正年间(1341--1568年)重修,欧阳元篆额。书院门前有丰水环绕,池水荡漾,四周

林木青翠,环境幽静。书院正中设大圣殿、六经楼,仰止堂。左为更衣亭,讲堂、客馆、左庑,右为规戒堂、右庑,左右两侧各有读书室、会

膳堂12间,后面读书室10间,均属砖水结构。四周围墙环抱。院外附属建筑有塔埠云涛、山寺晨钟、望光亭、剑光祠等。整个建筑占地面积

2000多平方米。南宋朱熹曾留居月余讲学,四方慕名求学者多时达300余人。朱熹有诗云:·一道荣光带碧山,天风吹雨度云关。树浮空翠名村

坞,泉落飞虹泻石湾。赤岭豹栖朝气隐,剑潭龙起夜光寒。伊唔何处经年韵,多在湖东乔木间。”明末时,书院被战火烧毁,后复修。1972年

为荣塘二中校舍,原有古建筑逐渐拆毁,仅保留大殿和书院厦额,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书院 位于县城西北部同田乡镇坊村东。明正统元年(1436年)夏于哲创建,为古楼阁宫院建筑风格。主楼重檐歇山式宫顶,共两层,上层为

阁楼,下层是正堂,全木质构成。外披檐回廊,前廊和左、右廊有16根石楹柱斗拱而上,建筑面积174.12平方米。院外竖石牌坊门楼和砌围墙

,门横匾额刻有‘桂林书院”四字,门联写着“桂蕊飘香书声吟破山中月,林。峦耸翠诗思敲残槛外花'。院前有峙虎岭,后有倚象山,左有苏

堤,右涵锦水。院旁盛树芳桂,苍翠四时,飘香秋日。书院原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明代阁臣姜曰广、清朝进士万有严幼年就读于此。大革

命时期,夏征农、夏日晖同志在此成立过农民协会。现为镇坊初中校舍,附属建筑已毁,阀楼尚存。

龙山书院 在曲江镇龙头山坡上。唐代此地建有曲江亭。宋代朱熹、姚勉、李义山讲学于此后,明正德五年(15lO年)扩建为‘三贤祠'。清康熙

三年(1664年)知县何仕锦拆旧更新,改为龙山书院。建为三进连通的楼阁,前门牌坊镌有“龙山书院'四字,中为三贤祠,后为文吕阁,占地面

积千余平方米。雍正十年(1732氏),正式招收童生,聘请名师讲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知县于崇敕迁书院于县城孔庙旁,仍名龙山书院

1958年大炼钢铁后,旧建筑全拆毁.

                          京都馆园

东馆 在京城(北京)前门东长巷下头条胡同。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年间范谦等重建,清顺治年间黄叔铱等重新修复。馆前为大门,中为厅,后


为堂,左右各有小厅房和厢廊、厨,舍,堂后为园地,有巷有门。四周有围墙环抱。同治年间,仍保存有头门3间、二门,右3间为神堂,左3间

为客厅,左右厨房、小院各1所。进二门建筑已废,周围墙垣尚存,后门面额嵌篆‘丰城会馆”4字。

南馆 在北京宜武门外米市胡同保安寺街东口路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严州知州金世麟捐买,五十二年(1787年)县人丁猷骏等重修,道光

四年(1824年)拨款重建。馆的头门有3间,二门内分东西厢4间,中为正厅3间,厅后西厨房1间,后为住房3间,房后小院1所。周围有墙垣环抱

,中层东有小巷等。

新馆 在北京保安寺街。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当时“宾兴会”购买基地和官房改建而成。会馆坐北向南,共有27间,大小墙棚五所。

丰城义园 在北京南城沙窝门内火神庙街细米巷南口处。明代以前为进京经商者旅宿所。清乾隆五十八(1793~)由吕新、袁矩、杨筠等捐建为园


。同治九年(1870年)万文琛等捐修。整个园东西长198米,南北宽132米,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园内建筑简朴,东为丰城会馆,西为看坟长

班住房2间。坐北向南,有门有围墙,内有大树数棵.


                           祠 庙


糠孺子家祠 在白土乡隐溪徐村,汉代所建,后多次修复。属民间建筑形式,砖木结构,硬山顶,青瓦盖,两进一披三间,中有四方天井。祠

宇粱柱均为粗大楠木构成,前有双砥柱,围径1.3米。建筑占地面积750平方米。祠宇后堂上悬挂汉代高士徐孺子画像,祠旁原有旌御亭,碑悬

一榻千古'四宇匾额,已毁,现祠宇完好,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李遂家祠 在段潭乡湖茫李村内。明代时李遂任兵部尚书,经奏请明世宗批准,于嘉靖年间所建。共二进三间,外竖跨墙木牌楼,攒木斗拱,


为十字架木质结构,名·尚书斗'。建筑占地面积700余乎方米。柯庙门横石匾嵌刻‘李氏家庙'4字。门前两侧竖有双石座狮,高1,3米。祠前

有一池塘,砖石砌阶。周围竖有旗杆石,置双石雕兽。祠房有石阶铺砌三眼竖井。整个建筑现完好无损,列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 在剑光镇大井头,清雍正十年(1732~)为祀奉晋代道士许旌阳而建。由当时县尹刘象贤将原蔡公讲堂改建而成,共1院2殿,正殿8架

84楹,彩枋藻井。门前竖彩雕牌坊,嵌石上有浮雕蟠龙和人物宫廷故事,典雅庄严,宫顶黄色碧琉瓦飞檐,前有院庭巧布环廊,外围大红宫墙

,具有民族宫殿建筑特色。宫院占地面积780平方米。历代均有修复。1950年后,一度为县文化馆,‘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建筑遭受毁坏。

1983年5月按原貌修复,列为县文物古建单位,现为丰城县博物馆。

孔子庙 原为学宫,在县城东门丰城中学院内,始建于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元,明、清各朝均有兴废修复。民国23年(1934年)修建后改名


孔于庙”。庙宇建筑规模宏伟,主体大成殿,高13.5米,纵深16.6米,横宽22,.5米,基高1.6--2米,共8架26楹。外磨砖石柱26楹,南

面为正殿牌坊,上为大成殿匾基。宫顶黄琉璃瓦,脊用连珠,飞整插空。殿右侧名宦祠,左为乡贤祠。殿前为露台,三面扶栏,旁2道,中3道

,凡9级,高1米,直s米,横17米。台前竖棂星门,两侧列两庑。再是泮池,均有石桥扶栏。前为戟门,高3米。戟门前是宫墙。周围建筑,后

有明伦堂,尊经阁,秀杰楼,右为魁星阉,文昌宫,副斋署,剑厘亭,左为正斋署,龙山书院等,共计建筑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民国34年

(1945年)丰城县立中学(丰城中学)设此后,由于兴建校舍,孔庙建筑群逐渐拆毁,现仅存大成殿,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海赏寺 在县城东北部同田乡赣江江心龙雾洲东面。始建于汉代,原名‘海觉院”。寺院建筑砖木构成,中有正殿3进,东为睢阳庙,西为文昌

阁。附眉建筑有住房、厨房、厢房等,建筑面积761平方米。寺前院内有一棵白果树,高30余米(已吹毁)。院墙门楼牌坊上嵌瓤“海觉寺”三字

。对面建有古戏台,中间有个大空场,供朝会时使用。此院历朝均有修复。1950年后,龙洲小学置此,因建校舍,附属古建筑多被拆毁,现存

正殿和戏台。

                            石 桥

鲁般桥 又称“大明桥”,在湖塘乡东荆村黄家巷口,跨芦荻溪水。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采用木埠、支架构成,石桥面为平铺麻石板,


由5条相衔并列,宽1.5米。桥墩架末用木衔架结构,共7个桥墩柱,9孔,桥柱每根为5面棱形,架梁和直柱采用榫卯契合结构,每架距离2米

共长18米,桥高2--3米,造型特异。现保存完好。

洛璃桥 在湖塘乡洛溪村头。原为木桥,高2米,宽1米,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由吕氏倡修,改为石桥。单穹卷拱,青石铺砌桥面,桥墩两端各


码八字形护岸石块。桥长8米,宽2.4米,高4--5米,仍保存无损。

田南桥 又称南溪桥,在圳头乡田南村中。清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建。砌麻石构成,2墩3孔拱桥。两旁有石栏杆,长16米,宽2.7米,高5米


。桥孔跨径5.5米。桥上部属料石重力墩,可承重汽车8吨。1971年坎松线建成通车过此桥,今公路改线停用,桥尚存。

石滩桥 在石滩街西北一公里秀水上.元末僧严约所建,原为长条大麻石架设的人行桥,长78米,宽2.7米,高8米。上部麻条石平铺,下部松

木柱为底,木柱上砌块石桥墩,上尖下平,有利分水。1954年丰乐公路通车过此桥,可承重汽车8吨。1973年公路改道,桥停用,今桥面残缺。

故县桥 石拱桥,在石滩乡故县村清丰山溪上,建于元至元年间,长180米,宽3米,现保存完好

                           亭 阁


剑匣亭 在县城东门孔子庙大成殿右侧,藏晋时县令雷焕在荣塘掘狱基所获剑石匣。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韩弼兴建,并将剑匣从荣塘剑池

移置于此。道光四年(1824年)由县丞姚敏德重建。亭为六角形,六立柱,攒尖顶。亭中放置的“石匣”,长1.7米,宽o.5米,高o.7米,中

开凹槽形。亭前有一青石镌刻横额“剑匣亭”3字,并立一对石柱,镌刻一副对联,左联“遗匣犹存怀故土',右联“化龙今且伏何方'。在“文

化大革命'中,剑匣亭被毁,石匣尚存、碑刻尚存残块。

画松亭 在圳头乡大屋村内。建于东晋,亭为全木质结构,四立柱,三披檐,内连院宅,亭枋上有横木匾额,上书‘画松亭'3宇,拄联上为‘画

由神笔著仙井”,下为“松自名湖记古亭”.另一柱联云:“神笔绘苍松此地曾经元鹤舞,仙丹酿绿醑至今犹羡晋泉香”。亭前有一水井,常

年不涸,水清甘甜。相传许逊访察,常息于朱氏家,主人家贫而礼节甚恭,许逊感其诚,剑劈一井,投丹其中,泉水清甜。又画松鹤于壁间,

栩栩如生,客人闻之来欣赏者络绎不绝,朱氏因此致富,建亭以示纪念。此亭历朝均有修复,现仍保存完好。

观音阁 在荣塘乡黄木街北口,清乾隆年间建。此阁分上下两层,共高15米,上楼设有观音座位,殿前供案上放有香炉和签筒,左边挂有金钟皮

鼓。楼下置有云梯,供人们登楼朝拜用,整个建筑面积40平方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曾以此阁为将台,驱兵前进。现仍保存原貌。

                           第 宅


李裕世恩第 在剑光镇卫东街后巷29号,明代所建。门墙砌石雕牌坊上额篆有“世恩第”3宇。院内有3进,前为厅,中为堂,后有园。院中阁楼


,双台梁,柱粗大,下承石墩座,两进相接,间有露天井。两侧置有1小厢房,前后披连,门窗装设透光木格棂,窗扇雕饰雅致大方。整个宅院

13米,深30米,高o.5米,建筑面积390乎方米。相传此房是当时尚书李裕会客官角。

黄仕林将军第 在桥东乡朱桥村内,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向。第宅建筑高大宏伟,共分前院、正堂、后院3大部分,前庭为青石铺砌小院,两

侧设花厅客厢,深“米,宽16米,总面积224平方米。入正堂有高大门楼,青石雕琢,横枋上书“将军第”8字。过门楼为厅堂,门窗雕刻透明

窗格,内粱柱粗大。正厅深22.5米,宽8米,面积170平方米。厅后为庭院,原有亭.台、假山、溪水、花径。后侧附属建筑有仓库3幢,马房

2幢,书房1幢3进,右侧有柯堂、厨房、住舍等,四周高墙环绕,具有民族建筑风格。整个园庭共占地面积42,94平方米。现后院多巳拆毁,第

宅尚存,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揭奚斯学士第 在杜市朱乡揭村大屋场内,建于元代。牌楼上为木质结构。中部为块石绪构,衔接院墙,院内通巷道、宅居。木牌楼为4柱3门,

1飞檐,两侧披檐,高7.5米,宽8米,额有米斗枋楞拱顶,青瓦覆盖。正门高3米,宽4米,两侧各隔o.65米木板门,上嵌横条匾篆有‘学士第

'3字。两侧门呈八字形,下为7级石梯。再是石牌坊,有4柱3门,2檐架,高8漱,宽7米,正门高3.5米,枋额正中横嵌青石匾上书有“世学士

第',两端各有一组浮雕人物像。现保存完好,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范瑛司马第坊 在县境东淘沙乡后坊村内,建于明代,牌坊与庭院宅第相连,高7.2米,宽5.68米,青石雕琢,嵌砌青砖门墙,4柱3门,1正


檐。上坊直额篆“圣旨'2字,中坊宜额篆“恩荣”2字,下坊横额刻“司马第'3宇。坊梁直屏横额,均属青石质浮雕。有直幅条赃宫廷人物、帐

篷、马队、市集、肆坊等图案,人马交杂,栩栩如生。

来良翰牌坊 在县城西董家乡后塘村内,明万历年间建。牌坊有3层6柱,全为青石砌成。正面为4柱3门,成八字形排列。两侧各立1柱。构成三

角状支架和三向翼门。正门双柱,前竖有双座石狮。坊上层顶部立1飞凤,下为石雕人物,高5米,宽8米,中层竖立“恩荣'石匾额1块,两旁石

雕龙凤图案,下层正门6石柱,高4米,宽3米,侧门高3米,宽1.5米。上额横刻“明万历进土宋良翰牌坊”石匾1块,篆有凹形花边,整个建筑

具有古代风格。‘文化大革命'中,石雕图案遭摧残。

古遗址

金盆架; 在洛市镇红卫村东北面100米处,有一斜坡台状土城,面积约1万平方米。四周有宽阔的护城河围绕,状似“金盆'。地面有古代人类活动使用的各种石斧、石锄、石脐、石铲、石凿等磨制石器,还有陶拍和尊、罐、鬲、豆、杯等残片遗存,并有绳纹、网纹、云雷纹等纹饰。系丰城地域内晚商至西周时期的一大古老村落,后因时代纷更和自然变化而迁毁。


谭上寨; 在淘沙乡宋家村地,现存有土寨城围,内部面积为3432平方米。土城内地面遗存少量软、硬质陶片,并有绳纹、格纹、斜方格纹、云雷纹等纹饰。.在西面丘陵的聂家鼓形山顶,地表散存有单耳绳纹把罐和细绳纹折肩罐各一件等,经鉴定为晚商至春秋时期的村落。


庶口城;   在曲江镇郭桥村附近。临赣江边有城门豁口,西有土筑城垣,南北为自然岗陵,状如仰盆,城内面积1200平方米。地表遗存青兵器,有戈、箭镞,弩机、枵等百余件。在残垣断壁中有大量泥质粗绳纹平板瓦和叶脉纹方块组合纹陶片等。经考古鉴定为战国中晚期遗址,现面目尚见。

丽城;  在拖船乡丽城村内,总面积有2万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筑有土城垣,呈椭圆形,蜿蜒3公里。土墙高3--6米,南有城门堡,东有一城堡,内有村落和园地。城垣外有古护城礞,城垣下压有一层粗纹圆筒瓦。地面散布有汉方格纹陶片和古人使用的石睹、高足豆把,鬲腿及大量火烧土层等。据遗物鉴定,为战国至汉代时古村落。


             古窑址


港塘寺背窑;   在石滩乡港塘和寺背村所在地,烧于东汉中晚期。此地是丰水入赣江主要干渠要道,又是槎水、秀水的汇集地带,水源丰富。土质多黄白色胶质泥,适宜烧制陶瓷的场地。从遗址发现,港塘窑地面保留窑包土墩和残基6处,寺背地面堆积大量青褐釉和青黄釉两类陶器。器类有罐、壶、缸、盆、釜、钵、碗,杯、盅等,窑具有斜筒状、平钵、匣状具等。为丰城最早创烧的两座古窑。


龙洲青瓷窑;    在同田乡龙雾洲赣江西渡口,建于南北朝时期。窑场广袤,南起李氏岗,中延松树山,北至竹山岗一带,面积达1.5万平方米。地面散布和出土陶瓷器物,有青绿釉瓷,釉色青绿莹亮,多开小冰裂纹,胎质灰白。器类有罐,钵、壶, 瓶、盘、碗、盏、盂、盅、杯等,其中鸡首壶、盏钵、唾壶、分格果盘、莲瓣碗、莲盏托、茶盏等独有创格,制造精细。窑具有匣钵和圈饼形、锯齿形瓷泥垫具等。为丰城当时规模较大的瓷窑之一。



蛇头山青瓷窑;   在同田乡钞塘村西北2公里的万家桥边,建于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窑包沿湖岸山丘构筑,顶部隆陷,面积300平方米。台地中心有填筑作坊基地,地表层散布有青绿釉和深黄釉两类瓷。器形有盘口圆组四系罐,圈饼底圆碗钵,矮足豆盘、盅、杯等。


罗湖洪州窑;   在曲江镇罗湖村一带丘陵地区,是南北朝至唐朝时闻名全国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创建于南朝,停产于唐代晚期。是一处规模很大、历史很长的瓷窑区,主要分布在罗湖寺前斜坡山、象山,管家、狮山、文龙包、南坪、下坊、对门山、鹅公包、尚山,北沿至尤风洲一带,面积3万余平方米,地面堆积瓷片达4--5米厚。1979年已挖掘两座龙窑基址,揭露面积439平方米,出土青瓷器和窑具2917件。其中产品有青釉和褐融两大类。器类有罐、壶、钵、盆、盘、碗、盏、碟、杯、砚等多种,图案有莲花、牡丹、蔷薇、柏树、宝相花等,水波纹居多。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之“洪州瓷褐'。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窑子岗窑;   在曲江镇街西面,建于晚唐时期。地面有完整的窑包两座,出土器物有褐釉、青绿釉两类,胎灰白色,质粗糙厚重。器类有碗、罐、杯、高足盅等。罗坊窑 在河洲乡罗坊,窑里村后,建于晚唐至五代时期。出土器物有青黄,青绿釉两类。器物多为瓜枝壶,颈腹部有数圈弦纹,短流,扁条执耳。此外有钵、碗、碟、矮足盅等生活用品。现可见窑包残基。


黄金城窑;    在县城西赣江岸边的尚庄镇石上陵地。建于晚唐时期,现有大小窑土陵窑包可见。地面散存青黄绿釉瓷,有瓜棱壶、假圈足浅腹碗等。


碗泥岭窑;    在县城东南部铁路乡和石江乡邻界地的高岭山陵地区。属宋元时期窑址,在下窑坑和钳石村枫树下一带仍有数座窑包残基。地面瓷片堆积层4—5米厚,有青白釉和黑釉瓷两类。器物有缸、钵、碗、碟,杯等残件,并有压印莲瓣、花草纹、双鱼水浪纹等图饰。窑具有圆柱状垫烧具、碗坯模、研料钵、芒口覆烧器等。在钳石村碗泥岭附近还有一块瓷土场,土质黄色和灰白色,面积广阔,是当时烧瓷原料规模较大名窑场地之一。

麻岩钻料场;   在洛市镇彭坊村和麻岩村境内。此地钻土、结核土状块,带蓝黑色,是含钻超基性岩经风化后形成的表生矿物,是制造蓝色颜料、绘画青花着色剂最好原料。宋代在呲生产过青花钻料,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丰城产钻料”的记载。


         古 墓 葬


邓子龙墓;   在杜市乡茂溪狮子邓家村境内。邓子龙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官至云南副总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在率兵抗倭援朝战争中阵亡,享年67岁。次年从朝鲜移柩归葬。墓堆为砖石垒砌而成,高2米,长3米,周围绿树成荫,芳草馥郁,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揭奚斯墓; 在秀市乡红洲村委会水洲村对面山坡上。揭俣斯,元代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卒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享年70岁。墓堆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垦山时被掘,现露基坑残迹。

雷札墓; 在淘沙乡柏树下后山陈家村的凤凰岭山脉,雷礼,官至明代工部尚书,晚年归家,卒时77岁,朝廷加封为‘太子太保'。墓葬周围有石墓圈,前竖有石人,石马等。1968年墓被毁,遗存残块墓砖上铭有‘太保墓砖”四宇。

傅汉墓; 在梅林乡汉墓村后山。傅汉,宋代著名武功大夫,宋太祖时,佐曹彬伐江南有功,赠安抚使,封武功大夫,晚年入仕。病故时,由甘棠(曲江甘家村)卜葬于此。墓堆稍见隆起。四周有块石田砌,前麻石墓碑尚存。

扶山汉墓群; 在老圩乡扶山村右侧的丘陵地带。墓地可见墓堆五六处,从掘露的墓葬可见,墓室均为二式花纹砖石结构,共二进,正室长4.5米,宽21.45米,深2.3米,前室长2米,宽L7米,深1.9米。据出土遗物鉴定为东汉墓葬群。

荣塘墓群; 分布在荣塘乡的岗下,芳田、弓塘、马口、夏阳岗、汕田一带的丘陵地区,每一墓群成对排列十余座。从掘露墓葬看,墓室为花纹砖叠砌而成。1981年开荒时,挖掘出岗下墓群,发现墓室为网线纹长形花砖垒砌,前为供室,置放六系盘口桥耳壶一件,四系小罐三件,为油盏用,三足炉盘一件。并出土大量陶瓷器物,制作精美,造型生动。经鉴定属东晋至南朝时期古墓群。1968年后,墓群多被挖毁,现存汕田村南民坑水库旁一带墓包30余座。

淘沙葛群; 分布在淘沙乡邓圩,鄙坑、埠下、范坊等10余个自然村丘陵地。1983i[16J17月间,发生盗墓事件,先后被挖掘古墓790余座。从掘露发现,墓室均砖石垒砌,出土器物以瓶、碗类为多,还有壶,罐、钵、盏、碟和镜,砚等。经鉴定为宋代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