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南路有国珍店?: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09:38

生态农业的一些典型模式

(2011-10-08 04:46:31) 转载分类: 自然农耕

现代农业最时髦的是生态农业。到底什么是生态农业?有人说“退耕还林”是生态农业,又有人说“立体栽培”是生态农业,还有人说“农牧结合”是生态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时,也说成是生态农业。总之,其说不一,各有道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凡符合生态学原理从事农业活动的统称为生态农业。生态学原理属于自然科学,完全符合自然规律,所以又属于自然农法的范畴,因为自然农法特别讲究生态效益。

要弄清生态农业,首先要分析农业生态环境的大框架,如北方高寒区还是南方温暖区;沿海盐碱区还是内陆盐碱区;东北黑钙土还是华南红壤区;高山区还是平原区;沙漠干旱区还是热带雨林区等等,然后根据不同农业生态环境分析其生态因子(条件),包括生物因子的许多方面如有益动物(家禽、家畜、益虫等),有害植物(杂草、寄生植物等),有益微生物(酵母菌、固氮菌等),有害微生物(病菌等)。在非生物因子中也有许多方面,如阳光、肥料、土壤、温度、降水、刮风、酸、碱、盐分、尘埃、毒气、声音等等,在所有的因子中,人是主导因子,既是建设者,又是破坏者,能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生态因子转化成有利的生态因子如培肥土壤、改良品种、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等行为。又能将有利生态因子破坏,产生不良后果,如乱伐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气候干燥,土质沙化,使生态因子不利于农业生产,灾害频繁,农作物减产。围湖造田,减少了库容量,造成洪水泛滥,淹没田园,倒塌房屋,使人无家可归,生活无着落。人类若捕食鸟类,使得虫害大量发生为害作物。捕捉蛇类、猫头鹰,使得老鼠大量发生为害作物。吃掉了青蛙,使得害虫大量为害水稻等等。

俗话说“一方土地养一方人”,这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要用不同的农业方法才能养活人类,所以生产不应该是一个模式,正如前面所讲的“退耕还林”、“立体栽培”、“农牧结合”等方法,都属于生态农业方面,因为那里的人已经找到了农业生产的不利生态因子,并加以克服,才总结出以上的方法来。

在这里我可以举水稻为例,加以说明。如水稻需要种在水田,那么水田就是水稻的生态环境,在人为的耕种下形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水稻土,能使水稻生长发育,获得丰收。水稻是沼泽植物,所以水是水稻的命根子。如果长期泡水,土壤中的有机物形成嫌气分解,产生沼气、硫化氢、亚铁、亚锰等有毒还原物质,使水稻烂根,所以水又是水稻的病根子。因此,在水稻生产中要经常通气,进行短期的晒田。如果利用换水的方法,带来的问题一是浪费,二是将溶于水中的养分排掉了,在水田低产田的类型中,还有烂泥田、深脚田、冷浸田,在山村约占 1/4的面积,这类田水冷、泥深、不便耕作,种稻产量低。对于这种田,科学家们试验成功了半旱式栽稻法,此法既解决了水稻喜水又怕水的矛盾,又解决了水冷泥深田的低产问题。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半旱式起垄栽稻法的诞生,又给稻田立体栽培打开了大门,现在的门路越来越宽,如稻田养鱼、养萍、养蛙、养草虾、养河蟹、养鳖、养泥鳅、养黄鳝,还可在垄背上种蔬菜、种蘑菇、种药材。

水田的自然免耕法也被全国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教授总结出来了,这样省去了每年耕翻后耙碎土壤,然后还要起垄开沟等作业,他采取的是一次性起垄开沟后,多年受益,主张常年起垄不进行旱作,起垄后不但能种稻,而且还能在垄背上种小麦、油菜、绿肥等作物。水田自然免耕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模式,这种生产模式适合水稻这种沼泽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所以也称自然农法的一种模式。

但这种模式不适合新疆内陆盐碱地,因为新疆农业主要的不利因子是土壤的盐渍化,一切农业措施都应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经过多年的摸索认定了“种稻脱盐”是关键,种 2~3年的水稻回旱后,可种两年旱作物,如果不进行土壤覆盖,包括冬季的冰层覆盖、压沙覆盖、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就容易返盐,只好再种稻脱盐,形成水旱轮作。如果不种稻,盐斑面积逐年扩大,就不能种旱作物了。所以新疆种稻既是脱盐手段,又生产了粮食。要脱好盐就要平整好地块,“高差不过寸,寸水不露泥”,这是平整稻田的准则,如果一旦起垄,含有盐碱的水分沿垄埂爬上来,水分蒸发后,便剩下盐分,铺上一层白色的盐霜,稻田起垄不利脱盐。新疆的稻田经常要排水,将含有盐分的水,经排水沟排走换上淡水,所以新疆种稻十分费水。淡水靠天山融化的雪水,雪水的多少限制了水稻的面积多少,一般每亩地用淡水 1000~1500m3,也可以说有多少水种多少地,如果能解决淡水问题,就能把江南搬到新疆来。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教授生前来新疆考察,认为新疆的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量大,稻田病虫害极少,晴天天数占80% 以上,没有超高温(38°C)破坏性的天气,所以光合作用旺盛,加之雪水灌溉含有天然激素,能促进水稻生长。丁颖专家预言:“全国单季水稻最高单产在新疆,新疆的单产最高在阿克苏,只要解决好淡水问题,可成为我国北方稻区”。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歌词中就有“阿克苏的大米亚克西”,唱遍天南海北。新疆一般是播种粳稻,矮秆小穗型,收获穗每亩 80 万,一年生产一季,所以不需要育秧,插秧,采用机力撒播或人工撒播,国营农场采用飞机作业,包括撒播、喷除草剂、施化肥,人工作为辅助劳力,即灌水、移密补稀,成熟后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用人工割田边水稻,一个劳动力管理 100 多亩地,最多可以管理 300 亩。湖南种稻,一年三季,双季是水稻,冬季种小麦或油菜,一个劳力只能种 3 亩,全部用人力操作,包括耕田、耙田、育秧、插秧、除草、施肥、灌水、晒田、治虫(三次)、收割、脱粒、晒谷、入库。一般播种籼稻大穗高秆型,亩收获穗 20万~25万,一季亩收 400~500 kg,而新疆一季亩收 500~600 kg,已有小面积达到吨粮的,湖南要有两季才能达到吨粮,两地相比,新疆经过努力,很可能成为优质稻基地。

据湖南电视台报道:湖南南县的再生稻突破 500 kg,加上头季稻,亩产吨粮,省去了二季稻的翻地、耙地、育秧、插秧等人工,也可说是“自然免耕”的另一种形式。据测定,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因子(条件)的作用下对其水稻反应不一样,如头季稻扬花灌浆时进入 6 月高温期,水稻表现灌浆快成熟快,米质含淀粉多,虽然米发饭,但吃起来饭硬,适口性差。但是它的再生稻恰好灌浆期处于 9 月中旬低温期,早上晚上温度低不灌浆,到中午下午温度高时灌浆,这样时断时续的灌浆,米质含脂肪、蛋白质较多,米质较好,虽然不太发饭,但吃起来柔软而带油性。

由于生态因子的差异,形成了地方名优土特产,如天津小站的大米、陕西的黑米、云南的紫米、江苏常熟的血糯米,河北丰南县的胭脂米等,一般与当地的土壤所含矿物质成分、气候风生态因子有关。对不利农业生产的生态因子,其克服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如对待冷浸深泥脚田,用半旱式起垄栽培水稻,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单产,也可以采用育种的方法。1994 年湖南省农科院经过多年的选育,已培育成在冷浸深泥脚田亩产 500 kg 的水稻品种,现正在大力推广。这是利用生物体能改良生态环境,并能适应生态环境的特性结果。

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山土多,水田少,要提高人民生活,多产细粮,只有采用水稻旱种技术,通过四川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的多年努力试验,基本上是成功的,在一般年份单产可达到 400 kg 以上,在大旱年份的 1994 年,虽然大部分试验遭到旱灾的为害而减产,但是仍然有成功的实例,如四川长宁县古河镇柑橘园里的水稻旱种获得成功,亩单产 425 kg。分析起来可以看出,柑橘园内的生态条件与露地有差异,因为柑橘的根能摄取土壤下层的水分,通过叶面蒸腾,如果没有大风的干预,园内的湿度比露地要高,在天大旱时空气干燥,自然没有露水了。柑橘园内如果有露水,就证明园内空气中含水分较高,园内加之有树冠遮荫,阳光直射地面的时间短,自然温度也会比露地低。“禾怕苞里旱,人怕老来穷”,因为水稻的打苞、抽穗、灌浆期是需水临界期,水稻体内物质需经过水解作用后,输送到籽粒中贮存起来,作为将来种子发芽时的养料。水分除了输送养分外,还有降低水稻体温的功能,这要通过蒸腾作用来实现。如果缺水,体温不能下降,养分不能运输,结果抽出来的是白穗。柑橘园的保湿、降温的生态条件,使得水稻渡过了难关,同时也找到了水稻上山旱种的方法。这也是生态农业。

洪水是不利水稻生长的生态因子。有一年湖南涨大水,低处的稻子给淹死了,剩下地势高正在拔节的禾苗,看来育苗移栽已经来不及了。根据水稻的节能产生不定芽与不定根的生理现象,将高处的禾苗割了扦插到低处,一苗一窝,高处的禾蔸重新发苗,低处扦插的禾苗也发芽长根,经过洪水带来的淤泥,将杂草埋掉,本身又肥,结果那年还得到了丰收。这种能克服不利生态因子的方法,难道不属于生态农业吗?

风也是生态因子,它能使空气流通,将存在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带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帮助水稻开花时授粉,因为水稻是风媒花,没有风只好人工拉绳授粉了。但是风的危害性也很可怕,大风能将幼苗期的稻苗刮干,正在灌浆的稻苗刮倒,使它灌浆受阻产生空壳。农谚有: “麦倒一看,稻倒收半”,稻倒只能收一半谷子,麦子倒了什么也收不到,只能看上一眼。新疆经常产生“黑风暴”,被风刮起来的沙子能将作物幼苗打死,所以在农田周围,营造了防风林,扼制风害。据笔者调查,没有防风林的农田水稻,比有防风林的水稻苗易遭风的袭击,摇来摇去的处于动乱状态,生理上受到阻碍,生育期延长。在湖南种水稻最怕“寒露风”,农谚有:“ 寒露不出头(齐穗),割了喂老牛”。对待寒露风我们只能采用回避手段,选育出能在 9 月 10 日前齐穗的品种,到寒露时它已灌浆,就不怕寒露风了。这些能克服不利生态因子的方法都是生态农业。

温度这个生态因子对水稻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前面讲过南方的冷浸田用半旱式垄作可以克服,冷浸田一般在山区,两山之间有泉水,从泉眼中冒出来的水温度较低,但泉水又是水稻需要的灌溉水,如果找到泉眼,将泉水用塑料管导出来,通过渠道增温后再灌溉就理想了。在新疆是引用天山的雪水,除用渠道增温外,还设有晒水池,将水晒热后灌溉,还可夜晚灌水,白天晒田,这样能使水稻生育期提早半个月。从天山下来的雪水经过白天一天的加温,夜晚恰好来到农田,所以要夜灌,白天将水灌入晒水池里加温后灌其他旱作物。在新疆高寒区,提早水稻生育期等于增产,延迟生育期等于减产,到 10 月份天气就要下雪了。

还有病虫害、品种等生态因子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之,要努力找出不利农业生产的生态因子,设法加以解决。这就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方式。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介绍

里介绍一组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及自然资源的生态农业。

我国古老的生态系统的生产模式,是从养蚕开始的,此法虽然古老些,当今有条件的地方仍可参考实施。其模式如下:养蚕用的桑树种植在养鱼池旁,蚕沙入池养鱼,蚕蛹养鸡,鸡粪又可喂猪,猪粪入池养鱼,池中污泥,施入桑树作肥,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使得蚕、鱼、猪、鸡均可发展。

“人要富,地里开个杂货铺”,这是我国的一句农谚,也可说明我国素有生态农业的经验,只要我们能认真地挖掘出来,是很好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有称“立体农业”的。

在我国南方,现在推行的水田立体种植模式,即将水田起垄,垄侧种稻,垄顶种平菇,垄沟养鱼、养红萍,亩创“ 万斤萍、千斤稻、百斤鱼、二茬菇”的好收成。水稻收后又可在垄顶种麦,一年四季,土地上都有植被。这种模式推广后,出现了推陈出新的局面,垄侧除了种稻外还有种茭白的,垄顶还有种蔬菜、中草药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在垄沟内还有养泥鳅、黄鳝、沙鳅、美国青蛙、甲鱼、虾、蟹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种养殖动物。

在我国北方,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行了粮、棉、菜、瓜间作,即在播种小麦以后,于麦行中间种菠菜,来年春天在麦行未封垄前将菠菜收获上市,谷雨前在原菠菜行里点播棉花,小麦收后,在麦行内种西瓜,瓜收后又可种小麦。还有其他种植模式,如玉米内间作大豆或绿豆,豆子收后种大白菜。在河南省已大面积推广棉麦套种,粮棉均能丰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本溪市思山岭乡的一位农民叫王忠仁,在一亩一分地上创造了价值2 万元以上的奇迹。他只有初中文化,50多岁,养过鱼,种过果树、药材。他听说齐齐哈尔园艺室在日光温室栽种葡萄,一年收三茬果,他自费学习后,将责任田的北面砌起了 2 m高的挡风墙,并搭起了塑料大棚,冬天棚内温度保持在 15~25°C,共种葡萄藤 1000棵,比通常密度大 1 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他在葡萄藤中间的空地上,种上了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又在靠挡风墙的旁边地里,立上一排段木,种上木耳。第二年他看到下层土壤没有利用上,便接种了天麻,这样一来地里、地面、空间全利用上了。充分利用空间还充分利用了时间,他的葡萄不仅上市早,而且产量高,一般葡萄还见不到时,他的头茬葡萄 5 月份就上市,一般葡萄落市了,他的第三茬葡萄 12 月份上市,一早一晚葡萄都是淡季,自然卖上了好价钱。此法在北方推广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在葡萄棚下栽种人参、草莓,价格高的中草药和水果;在土里养殖蚯蚓,利用它改良土壤。

摘自《论中国特色自然农法:汪明论文书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