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芳身高多少:信访“告知单”令我心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06:27
看了某大部的信访“告知单”令我心寒1860 次点击2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剑门碧玉 于 2011/12/25 16:38:4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看了某大部的信访“告知单”令我心寒  

博主:麓山居士  发表时间:2011-12-25 13:26:1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踏进湖南日报社门槛的我,在群工部处理过大约一年时间的来信来访。记得当时我处理读者来信,用的是一张“催办函”,即每封投诉信都贴上催办函,其内容是要求对方限期回复调查处理结果。但自那以后,我就再没和信访打过交道了。近日偶尔看到一位网民的投诉材料,内中有一张盖有京城某部“信访专用章”的接访“告知单”,这张官僚味十足的“告知单”,让人看了首先是觉得它好笑,但本博主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且看京城某部这张接访“告知单”的具体内容吧:

  某某同志(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你向我部反映的问题,根据《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请按下列第(某)条处理:

  1、 向当地劳动保护监察部门反映。

  2、 向当地劳动保障信访部门反映。

  3、 向当地人事信访部门反映。

  4、 向当地政府信访部门反映。

  5、 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

  6、 向当地公务员管理部门提出。

  7、 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

  8、 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

  9、 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反映。

  10、 向有关部门反映。

  特此告知。

  我想,每一位收到这张“告知单”的上访人员,都会有一种茫然感、失落感乃至被耍戏的愤怒感!背冤受屈的上访人员,为了到公平正义的最后堡垒——京城讨回公道和追回正义,放下所有的事情,有的弱势群体上访人员连路费都是东借西讨凑来的,他们无一不是抱着满腔的希望,千里迢迢、一路颠簸来到京城,祈望自己的问题在京城权威部门的督促、过问之下最终获得解决,但面对一张“向”这“向”那的“通知单”,他们晕头转向之余又能知“向”何方呢?我在设想:哪天我们的信访接待人员因某种原因,一夜之间由处境优越、“旱涝保收”的体制内人士,沦为体制外的“草根”平民、沦为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弱势者、沦为受了冤屈却求告无门的上访者时,你们是否也会指望到京城寻求问题的解决?当你们拖着沉重的步履来到京城,也接到这种一连串的“向……反映”的“告知单”时,你们将作何感想?

  不用说,大凡到京城告状的人,都是跑遍了当地的大小“衙门”而四处碰壁的情况下,才舍近求远,跑到我国权力体系的最顶端求告的。那么,作为京城的职能部门,理应给予一个合情合理合规合法、且让信访人员的心窝感到温暖的答复才是。像某部这个“告知单”上说的“向”下面某个部门某个机构某个单位反映、提出,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这些当地的部门说不定他们都跑遍了,有的或许没跑,那是因为“跑不起”。以法院为例吧,想必哪个上访人员都想过上法院打官司讨回公道;哪个上访人员都并非不知道去法院的路径,但法院的门可不是好进的,大大小小的法院,哪家法院都不会管你有没有钱或者有没有理,只要你进去就得交诉讼费不说,还得和法官打私人交道,少不了请吃请喝、送钱送物之类。作为中间人的律师,少有不贪不黑的,他们借口“要打点法官”,自己吞下“鱼头”、“鱼身”,留个“鱼尾巴”给法官。当然,也有的案子是当事人直接和法官打交道,“肥水”悉数直接落进了法官的口袋。不给律师和法官一点分外的甜头,当事人心里总不会踏实的,结果往往也是不妙的。况且法院还有一些案子是不受理的,诸如集资纠纷、职工下岗安置纠纷、拆迁纠纷、村民土地补偿安置纠纷、非法传销纠纷等等。至于“当地”的其他部门,也许上访人员不止去过一次,结果可想而知,每每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上访人员进京城上访,正是下级有关部门相互“踢皮球”的结果。假如京城的受访机关也像下级有关部门那样,抬起脚就将上访人员“踢”回去,这就由“踢皮球”变成了“踢足球”。

  信访,是群众来信来访的简称,指人民群众致函或走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要求解决某些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或部门在处理本地的来信来访时,很多情况下是玩“踢皮球”的游戏。如最近湖南郴州烟草局的300余名被“买断”职工,因感到自己被“买断”太过不公而到“郴烟”和湖南省烟草局上访,接访人员给予他们的回复是“建议通过劳动仲裁和法律途径反映你们的诉求”,但让被“买断”员工不解的是:他们当初被“买断”时,却无需通过任何一个部门或机构,如今他们要求恢复和单位的劳动关系,却遭遇了如此这般的推诿。

  一般地说,权威机构提倡的是逐级上访。但在上访者看来,最没有“官官相护”嫌疑的是中央政府。所以,上访的最终目的往往是“千方百计进京城”。这就造成了一个以北京为圆心的上访高发地域。距京城较近的北京周围的几个省份,无一例外地成为上访大省。其他省份的上访人员,在遭遇了当地的“踢皮球”后,也“对天盟誓”、“破釜沉舟”地越级进京上访。由于全国范围越级上访的数量过于庞大,给首都的信访和政府机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2005年版《上访条例》中对越级上访予以禁止。但是,越级上访现象非但禁而不止,而且仍然是大量出现。究其原因,是基层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为了制止越级上访行为,各地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一般都会派人对越级上访者进行截访,而截访只能是维持社会表面的和谐安定,但其实也是一个积累矛盾的过程,终究非治本之策。社会腐败现象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遏制,越级上访的数量不可能真正地降低。

  京城的信访和政府机关,承载着上访人员最后的希望。在基层信访部门和基层政府,对信访案件普遍存在着“踢皮球”现象的情况下,京城的信访部门和政府机关就再不应“踢皮球”了,而应限期答复、限期处理,并对刻意推诿信访案件的地方官员予以问责。在这方面,温家宝总理为各级信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官员做出了表率:2011年1月24日下午,温总理前往国家信访局,亲自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并就政府工作听取意见。这是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温家宝强调,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那些喜欢“踢皮球”的信访接待人员,在温总理的表率面前是否该感到内疚和脸红呢?

  那么,京城信访部门对信访人员的“告知单”该怎样写呢?本博主不揣冒昧,试写一个范本供有关部门参考:

  某某同志(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您向我部(或我办、我委等)反映的问题,我们已转给当地某部门办理,并限期要求他们调查处理或答复。只要您反映的情况属实,我们会督促当地某部门主动联系您并尽快为你解决问题的,请您放心。

  若能将接访“告知单”改成这个样子,估计重复上访、轮回上访的情况至少能减少一半,谓予不信,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