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日的古诗:昆明--金殿传说-神话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38:24

昆明--金殿传说

金殿简介 铜殿 钟楼 吴三桂和陈圆圆 二十四孝图故事

● 金殿简介

金殿,又名铜瓦寺,太和宫,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坐落在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上,鸣凤山又名鹦鹉山,距昆明饭店10公里。

鸣凤山,山虽不高,却布满苍松翠柏,景色秀丽。“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这里遍山云南油杉古林挺拔苍翠,空气清新,被誉为“一半青山一半云”。传说凤凰曾在此山树林中栖过,周围村子里的人都能听到凤凰的鸣叫声,所以称为“鸣凤胜境”。

 

在这座山上,曾经先后建铸过两个金殿,据地方文献和寺内《碑记》记载,第一个金殿建造于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因云南东川等地产铜,每年都要按规定数量外运,从四川转水路运至湖北的城陵矶铸钱。后因战火兵燹无法将铜运进中原。当时鸣凤山道观的道长徐正元,便呈请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七十二峰的中峰太和宫金殿,冶铜铸成殿宇,供奉“北极玄天真武大帝”,取名为“太和宫”。明崇帧十年(1637年)云南巡抚张凤翮把金殿移至大理宾川鸡足山天柱峰。张凤翮之所以要迁走金殿,是因为统治云南的沐氏作恶多端,屡被朝廷惩治,家运日衰,但他不从自身上找原因,而从迷信中寻求解脱。认为鸣凤山在城东,山上立有金殿,“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故由巡抚张凤翮出面将铜殿拆运至鸡足山。

关于陈用宾建金殿有两个传说故事:

1. 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崇信道教,一日梦见仙人吕洞宾约翌日在鸣凤山麓相会。第二天,陈用宾很早便在山麓等候。只见一个放羊老头,用绳子牵着羊,在山边用一口沙锅偎芋,另一口锅作锅盖,待他走近一看,老头忽然不见了,带绳的羊也没有了。陈用宾恍然大悟:两“口”锅垒在一起就是“吕”字,带绳的羊意味着是“纯阳”,是吕洞宾的道号,这个老头就是吕洞宾。吕真人指示他鸣风山是洞天福地啊!所以在遇吕洞宾处,跨羊清河上,陈用宾修了“迎仙桥”,并在山上建了金殿。

2. 陈用宾年青时很穷,到处流浪,他信奉道教,对那些云游四方,来去无踪,变化莫测,长生不老的仙人羡慕不已。他听说鸣凤山上有座道观,是块风水宝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住在那儿,于是他每天除了到道观求神拜仙之外,都呆在山洞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修道,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见到吕洞宾。几年过去,连吕洞宾的影子都还没见到,他变得有点不耐烦,动不动就想发脾气。道观的道长见他这番情形就提醒他说:“火气大的人是遇不到仙人的,即使遇到了也认不出来。”他听了道长的话,觉得有道理,便回到山洞,在洞门口两边写下了几个大字:“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在洞门口遇到一位老头。只见那老头大约八九十岁的模样,可长得鹤发童颜,身体硬朗。这么大年纪还一个人来到这深山老林,看他那具有仙风道骨的模样,莫非他是仙人?陈用宾盛情邀请老头到他的山洞里休息休息。

到了洞里,陈用宾拿出他存放了多年一直舍不得喝的老陈酒,用精心收藏的传家宝玉龙酒杯斟上一杯,恭恭敬敬地递到老人手中。只听“当”的一声,老头不小心失手将杯子掉在地上,玉龙酒杯摔碎了。陈用宾一下子气坏了,愤怒地冲着老头叫到:“这是我的传家宝,你要赔我!”老头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连赔不是,并说到:“我会赔你的,我要加倍赔偿你,请跟我来。”

陈用宾以为老人要去买个玉龙酒杯还他,便跟着来到洞口,突然老人化为一道清烟消失了。陈用宾这才意识到这位老头是仙人。待他回头一看,只见洞门口上的对联变成了:“了却心头火,要见吕洞宾。见了吕洞宾,心头火又生。”

陈用宾看后真悔恨交加。他回到洞里把所有的酒喝得一干二净。他喝得酪叮大醉,倒头就昏睡着了。朦胧之中,他梦见自己升官发财当上了云南的巡抚。酒醒之后,他受到梦境的激励,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用功读书。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状元及第后做了云南的巡抚。为了纪念在鸣凤山上和吕洞宾的奇遇,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金殿。

关于“迎仙桥”的传说故事:

每年正月初九金殿赶庙会,陈用宾都要坐轿子带着文武要员到金殿祭拜玄天帝。一次,他的轿子来到山脚下一座石桥上时,一行人却被堵住了。只听桥头一阵吵嚷叫骂声。他问怎么回事,手下的人忙说前面有一叫花子挡在路上,拒不避道,开道的赶他不走。陈用宾听后说:“何人如此大胆,我倒要见识见识。”说完,陈用宾乘轿来到桥头,只见一个衣着破烂,蓬头垢面的老头在用两口锅煮着东西,一口土锅煮,一口土锅倒扣着做盖子。陈用宾间道:“你好大胆,巡抚来了竟敢不回避,却在此煮东西,该当何罪?”老头回答说:“我在此煮石头,石头还未煮熟,我怎么能离开呢?”陈用宾一听火冒三丈,骂了一句“疯老头”,并下令手下的人强行将老头抓起来。老头不得已站起来,转身就走,抓他的人赶都赶不上,抓也抓不着他,他边走口里边唱到:“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土锅煮石煮不烂,海枯石烂谁见了?”说完老头就不见了。陈用宾这下才反应过来,那两“口”扣在一起的土锅不就是个“吕”字吗?他禁不住大声叫道)“他是吕洞宾,他就是吕洞宾!”可是已经晚了,吕洞宾早走得元影无踪。陈用宾慌忙下轿,朝着吕洞宾去的方向跪下连连磕头。事后,他命令重修此桥,并命名为“迎仙桥”。现在,鸣凤山脚下的那座桥还在,桥头上刻在石上的三个红色大字“迎仙桥”仍然清晰可见。

在遇吕洞宾处,跨羊清河修建的迎仙桥,传说是当时两个石匠 同时造的。他们各造一半互相比高低,赌输赢,看谁建得快。最后分不出高低。你们看桥下,这座桥是分为两半的。过“迎仙桥”到达鸣凤胜境石碑坊,这也是明朝的建筑。民国初年,牌坊上的石匾坏了,由当时的昆明市市长庚恩锡重题了这块匾。背面“玉虚孔衢”匾,“玉虚”是圣境的意思,“孔衢” 是道路,我们登的这条道是上天宫圣境的路。路边立着的是“吕祖碑”。这块大砂石碑上写着“磨高风正节吕真人洞”,这是吕洞宾煮芋放羊的地方。所以陈用宾立了这块石碑。

沿石阶从这里上天,大家数一下,到一天门有七十二级石阶,这是象征着七十二位“地煞星”守护在第一天门前面。

“第一天门”,始建于明朝,清朝以后几次修葺过。看,在苍松掩映中,天门雕梁画栋,朱丹彩绘,巍峨轩昂,充分体现了道教幽奇险峻的建筑风格。尤其是明朝留下的“第一天门”四个大字,写得飘洒俊逸,称得上是书法中的上品。

过一天门,这个陡直的石阶有三十六级,代表三十六“天罡星”护卫在一天门后面。走完三十六级台阶,我们到了二天门。二天门的建筑同一天门又不一样。这座天门建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大地震中曾部分震坍,后又重修。层层斗拱装饰,是典型的清朝建筑风格。你们看那块“重修二天门碑记”,就是记载天门修葺的历史。天门北面写着“北镇玄都”,就是说这里是威镇北方的神栖息的地方。

三天门的建筑同二天门差不多。过了三天门,拾阶而上,就到达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眼前展现的是一座古堡式建筑--太和宫。“太和宫”门外的八字墙上有明代留下的“鹦鹉春深”四个大字,写得饱满有力。这座山叫鸣凤山,又叫鹦鹉山。这里一年四季春意盎然,这就是“鹦鹉春深”。 “太和宫”建筑群分三个部分,居中是太和宫,右边有个环翠宫,左边有个三元宫。三元宫在清朝咸丰七年(1858年)毁于兵燹,现在还剩两个宫。

这座宏伟的牌坊叫“棂星门”。最初写作“灵”。灵星指天田星,大田有九星,是龙星左角,所以古人认为天田星“主畿内田苗之职”(《星经》)。汉代建“灵星祠”(见《史记·封禅书》),象征农业祥兆。从汉高祖起就命名各郡县祭天时要先祭耙灵星,以祈五谷丰登。到了宋代。筑郊台,台周围有围墙,正前面建灵星门。后来移用于孔庙。金殿是座道观,在这里,它袭用了儒家的“榻星门”。门两旁悬挂着一副隶字联:“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元双玉字尤双地。”这副对联,书法圆润刚键,既赞美了这里的风光,又颂扬了道家的“道行”无边。门两边的青狮白象,在佛教里有“青狮献瑞,白象呈祥”的说法,故象征这里是祥瑞之地。

明末清初,昆明的许多寺庙建筑都具有“三教合一”(佛、儒、道)的特点,道观里建儒家的棂星门,根星房塑佛教的青狮白象,这一特点可见一斑。

这两边的厢房,原来是雷神殿,供奉雷神电母,风伯雨师等神像,文化大革命中殿坍神毁。1979年重建厢房时,各后退6米,中式房顶下配大面积玻璃窗,现在辟为金殿的文物陈列馆。东北边陈列着太和宫保存的明清以来的珍贵文物,里面有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的画像,有字画、铜器、瓷器以及真武“伏魔制怪”重20多公斤的七星剑,还有吴三桂用过的重12公斤的木柄大刀等等。西南边是泥塑展览,用泥塑的形象反映太和宫建造的历史和神话传说,有十二部雷神的形象,有八仙过海的塑像等等。

前面看见的这座青砖城墙叫紫禁城,是明朝万历年间陈用宾建,迄今已有390多年历史。城上面这座小楼叫魁星楼,是供魁星的。这座城墙在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地震中受到损坏,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过。城上面的大城砖是明朗的砖,小城砖就是清朝道光十六年修建时的砖。

城门口的这株茶花,据记载,是明朝建太和宫时种的,现在已经树老心空,虽然树心用白水泥填了起来,但这棵茶树仍然活着。树用铁架支撑着,铁架上盘旋着两条龙,这是后人加上去的。这株茶花的品种叫“玛瑙茶花”,花开出来九芯十八瓣,大红中夹白色,直径七寸,红似火,白如玉,灿似霞,每年春节前后,花团锦簇,把树枝都压弯了。

●铜殿

现在我们在紫禁城内见到的铜殿,是清朝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重建的。吴三桂为使自己留名于世,铸殿时就在正梁上镌刻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上吴三桂敬筑”楷体字一行。这座铜殿高6.7米,宽7.8米,深7.8米,两层重檐歇山屋顶,斗拱飞檐,结构端庄。铜殿的梁、柱、斗拱、屋顶、门窗、神像、帏幔、匾联等,全部用铜铸造而成,总重量达250余吨。殿四壁为三十六扇格子门组成,前后各十扇,两壁各八扇,正门铸有云龙。龙凤吉祥等各种浮雕,后壁及左右壁,每扇门上段均铸“寿”字,几何图案浮雕及连接的“干”字符号(这也说明金殿“三教合一”的独特风格)。中段为花草鱼虫纹,下段多作圆形的云龙图,一部份作方形麒麟图,这些花纹雕饰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布局和谐,铸造精美。殿身立圆柱十六根,四角柱上端有旋转八卦铜球,风檐上的铃铎,屋脊上的人、马、鱼和其他飞禽走兽,无一不充分反映了300多年前我省冶金浇铸工艺的精湛水平。

铜殿全国有四个:昆明铜殿铸造工艺精湛,重量首屈一指(250余吨),使它成为我国的一件国宝,被列为二十八处古建筑之一,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纯金属殿字建筑。湖北武当山中峰的铜殿,重80多吨,明朝永乐年间铸造(公元1403年至公元1425年),重量居第二位。北京颐和园的铜亭只有56吨,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慈禧太后建造,位居第三位。山西五台山有个铜殿,明朝万历三十九年铸造(公元1611年),重量不到40吨,位居第四位。

铜殿内,正中间供奉的铜像是“真武祖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故又称“北极玄天”;两旁待立的是“金童玉女”,再两旁的是龟蛇二将,亦称水火二将。

真武祖师:明朝朱棣称帝后,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并在武当山大柱顶铸造了以铜为主饰以黄金的“金殿”,殿内真武铜铸銮金像重达万斤!朱棣还宣扬自己是真武帝化身,据说武当金殿真武金像,即按朱棣相貌塑成。吴三桂在昆明鸣凤山上建金殿铸真武,据说他效仿朱棣,把金殿里的真武像铸塑成他的模样。

真武的原名叫玄武,玄就是龟,武就是蛇。玄武源于原始星辰崇拜与动物崇拜。玄武为“四象”之一。“四象”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我国古人早在殷代前后,就把春天黄昏时出现在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鸟形,同时把东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西方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虎,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龟蛇形象。

龟蛇是古代有名的神灵。龟为“四灵”(龙、凤、麟、龟)之一,早在殷商时代,就有神龟知人情,知吉凶和可充当神人之间媒介的迷信。龟之所以被神化而具有上述神性,大概在于它身体很小但生命力却极强这一点上。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古人可能根据龟能长寿这一特点,而引伸出其阅历长、见识多,有预知未来的灵性。由于认为龟有神性,故早在殷代,即用龟甲为占具来占卜吉凶。龟在唐代之前,一直走着红运,名声很好。不料自唐代后,龟的声价一落千丈,“乌龟王八蛋”成了骂人之词。

古人对于蛇的崇拜,也是由来已久。玄武,也叫龟蛇。因其位于北方,所以称为玄。龟蛇身上有鳞甲,就象武士身上穿的铠甲,所以称为武,故名玄武。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镇守北方,主管风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真武神是由天地神变化而来。男女拥抱像,象征大地精灵,又化为龟蛇拥抱像。由原来的恋爱之神变为战斗之神。最后,龟蛇复合为一个人像,即真武神;龟蛇分开为二将。真武神的原形,不过是一条长蛇拥抱着一只乌龟而已。

至于“龟与蛇交”也着实让人奇怪。根据现代生物学理论,龟与蛇是不能交配的,犹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其中必有奥妙。古人认为雄龟不能性交,因而只好听任雌龟找来蛇与之交配,这大概也是人们称“纵妻女与人淫的男人”为“乌龟”的由来。

有的人认为,这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外婚制。龟与蛇(龙)是两个近亲氏族,蛇氏族的男人女子应与龟氏族的男女通婚,于是便成了“龟蛇相交”。禹父鲧(音滚)为鳖氏族酋长,死后化为鳖。鳖为其氏族图腾,其通婚的氏族为蛇氏族。传说其妻名“修已”,“修已”即“修蛇”,“已”字亦象蛇形。鲧为龟或鳖。其妻为蛇,龟蛇相交,正是真武殿门前青蛇缠龟交尾之象。

“玄武”为什么又称为“真武”呢?这还得从宋真宗赵恒说起。宋真宗为了抬高自己的门弟,也想模仿唐王朝的李皇帝那样把太上老君奉为始祖。宋王朝的皇帝姓赵,自然不能跟李唐抢祖宗,便另立一位道教大神为始祖。这位“圣祖”是谁呢?他就是赵玄朗。这位赵玄朗是真宗赵恒自己编造出来的,道教里本没有这个“圣祖”。一天宋真宗煞有介事地对大臣们说道:“朕梦见神降天书,传玉皇大帝之命。这个神就是赵宋始祖--赵玄朗。”为避讳赵玄良中的“玄”字,“玄武”即改称“真武”,并为后世 所沿用。

真武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呢?玄武七宿之首宿“斗宿”,即南斗,谷话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说明真武具有主管命运的神性。金殿前竖立着的“日月七星旗”,上面的北方玄武七宿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是“天下太平”的象征,“日月七星旗”上就搂刻“天下太平”几个大字。而且从“真武”的名字来看,“武”即“武力”也就是战争。可见真武又是主宰战争与和平的神灵。而影响最大的还是真武水神的职能。明代和清代都流传着真武在皇宫里“救火”的故事;明清时紫禁城中许多宫室内皆供奉真武像,而内府各地监、局、司、厂、库等诸衙门中,百分之百设真武庙。其原因是真武“神威显赫,祛邪卫正,善降水火之类”,故普天之下,“莫不建庙而把之”,过去许多商贾也供奉真武,亦是以水避火,防止火灾之意。

传说,正月初九是真武祖师的诞辰日。昔日每逢这天,“祈晴祷雨,禳灾迎福”,烧香拜神的人如潮水般涌来。直到现在,每年正月初九耍金殿赶庙会,昆明周围各区县10多万人,涌上鸣风山,调子声此起彼伏,山歌声响彻鸣凤山,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这已是昆明人民的风俗。

金童、玉女:真武大帝左右两旁,塑有金童、玉女,二人捧册端宝。他俩的身份是听差加秘书,是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神,权力还不小,在南方又俗称周公、桃花女。

至于金童玉女又是周公、桃花女的说法,源于元朝戏曲和小说。桃花女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传说周公善卜,桃花女善解灾。算命人周公开业三十年,从无差错,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说她儿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横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桃花女教她消灾之法,救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到周公退卦钱,说他的卦不灵。周公又给仆人彭祖算命,断定他必死。彭祖路遇桃花女,桃花女亦教她消灾之法,彭祖便依祭拜北斗七星,得以延长寿命。彭祖见周公,周公知其不死原因,顿生妒意,请彭祖为媒,娶桃花女为儿媳。

桃花女进门后,周公费尽心思要害死她,但都被她破掉,反而差点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周公再次害桃花,又被她破了法。而且在一次大难中桃花女救了周公一家。周公得救后,真武大帝在场,说明周公与桃花女是金童玉女转世,业缘已满,应复归天 位。于是周公和桃花女便成了伴随真武左右的金童玉女。

还有另外一则故事说,真武祖师在雪山修道时,用戒刀剖腹洗肠,昏迷过去,把戒刀弃了。后戒刀修炼成一个阳体,刀鞘修炼成一个阴体。数百年后,王母诏刀鞘上天,管理桃花,即成桃花仙子。戒刀做了太上老君的童子,后私自下凡,投胎商朝周姓诸侯,名周乾,后袭父职,人称周公,此时桃花仙子奉玉帝命下凡,做了任太公的女儿,叫桃花女。周公和桃花女斗法,最后被真武祖师收为周、桃二元帅。

龟蛇二将:金童玉女两侧是龟蛇二将。龟蛇本为真武之形象。真武大帝在明初大抖威风以后,一跃而为道教大神。一些经书甚至说真武是玉皇大帝的化身,认为龟蛇是真武的形象不能再成立,进而把龟蛇说成是真武帝君的二部将。

传说龟蛇二将是由真武的肚肠变化而成的(请参见“龙门三清阁真武殿”部分)。龟蛇二怪在武当山为非作歹,真武前去降服,将剑指出丙丁火,龟属水,最怕真火;又用剑指壬癸水,蛇属火,最怕真水。火烧水淹,二怪只得归顺。真武押着二怪上天廷,奏明此事,玉帝大悦,即封龟、蛇二怪为水、火二将,常随真武行法。至今,这个有趣的“真武肚肠变龟蛇”的传说,在武当山地区还十分流行。

金殿就是模仿武当山金殿建造的。里面的龟蛇(水火)二将侍立在真武两侧,为铜铸鎏金,戴盔贯甲,衣带飘垂,执旗捧剑,威武庄严。铜殿门柱上有几副对联,其中一副铜铸隶书对联“金殿凤凰鸣晓日,玉阶鹦鹉醉春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白玉般的大理石平台上迄立着的金殿在晓日的辉映下丰姿绰绰,鸣凤山一派鸟语花香的美妙景色。

铜殿建筑在大理石砌的平台上。平台上层,栏杆、云龙阶石、地坪等全部用云南特产的大理石镶砌而成,色泽湿润清新。下层平台栏杆、基石、云龙浮雕都是用墨石、砂石组合而成。栏杆上雕着花纹和二十四孝图;现在石栏上的浮雕,虽多已磨损,图案模糊不清,但在铜殿背后的基座柱石栏上(正对着“净乐天宫”的大门),我们可清晰的看到二十四孝图中的第十二图--“卧冰求鲤”或称“王祥卧冰”。基石上浮雕着飞禽走兽,花卉图案。传说金殿建成后,朝山烧香的人络绎不绝,雕刻基石的匠人也怀着自信、喜悦的心情来听众人对他雕刻的品评。但是一连三天,听到的都是称赞铜殿如何金碧辉煌,神像如何何金光闪闪,没有人夸奖基石的雕刻。这个石匠一气之下,跑到环翠宫投“舍身崖”身亡。

下层平台两侧,有铜铸水、火二将,供奉在檀木精制的六角重檐小阁门,阁顶是铜板制作,阁下为石砌六角须弥座。水、火二将是真武殿的门神。铜殿前西侧,有一对石雕大狮子,象征吉祥和威严。金殿正前方有一个香炉和石水缸,在过去它们是用来呼风唤雨的法器。法术师施展魔法之前要先点香于炉、注水于缸。现在水缸里有一条石鱼,人们都说如果能把硬币漂落进鱼嘴里,就可以给你带来好运。

铜殿前竖有日月七星铜旗、旗杆,旗子都是陈用宾在公元1602年建铜殿的同时铸造的。在中国的神话中,七星铜旗耸立,象征北极玄天“普护”、“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十二个字是雕刻在旗子上的。铜旗为三角形,犬牙边。旗周围有二十八宿,旗上端有日、月,旗中有北斗七星,整个铜旗为镂空镶嵌。

铜殿两侧的厢房,称为“云馆”。山墙上有民国年间昆明书法家吴锡忠当年用稻草捆起来写的“游仙旧馆”四个大字。就是说,这是旧时仙人游过的地方,“云馆”山墙下,每边各有一株紫蔽花树。这两棵紫微树是明朝陈用宾种的,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当年吴三桂同陈圆圆游金殿,寒冬腊月有时就呆在金殿内,殿外烧火炭,通过铜壁传热取暖;三伏天则常坐在南边这棵紫蔽树下乘凉。紫薇树是一种“敏感”的树,其“敏感性”和含羞草差不多,如果你抓摸树干,树上的小枝就会抖动起来。故当地人又称紫蔽树为“痒痒树”。紫蔽每年夏初开花,持续到7至8月才会凋谢,花繁而艳红,灿若朝霞。因而又称为“百日红”、“满日红”。这棵紫薇树旁边有两块大碑,南面一块是重修鸣凤山太和宫碑记,北方一块是太和记铭。

铜殿下层平台基石两侧,一边是一株高大的银杏(白果),一边是一株粗壮的中国梧桐,这两株树也是明朝的古树。

铜殿后面的花坛里,原有一株明朝的茶花,品种叫“蝶翅”,1983年已经枯死,现在重新移植了一株茶花,这株移植的茶花也有一百多年树龄了。后面这个院落称为“净乐天宫”,院落里的这个殿叫“老君殿”。原来这个殿是供太上老君的。因为原来的殿宇坍塌,重建了这个殿作接待室。这个回廊小院里种的桂花很茂盛。每逢夏天,满院桂花飘香,这里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绕过这个回廊,我们见到的这个殿叫“三丰殿”,以前是供张三丰的,也是因为殿宇倾圮(音劈),重建了两重殿宇,小卖部、工艺品门市和茶馆都设在这里。茶馆的右边是一棵古老的柏树,树冠亭亭如华盖,按中国传统说法,如果居家庭院里有树冠如伞状的树木,那这家就会出富贵之人。大家在这棵树下站一会,就一定会交华盖运。传说当年吴三桂和陈圆圆常在这棵柏树下纳凉下棋。

三丰殿的后面,我们见到的这个小游园区,就是三元宫的旧址。清朝咸丰七年(1858年)毁掉以后,成为一片瓦砾废墟。民国初年,参加过蔡锷、唐继尧护国起义的护国军军长庾恩锡死了以后就葬在这里。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地被毁,碑文被凿,又成了一片废墟。现在这里已辟为秋园,修建了水池、亭阁,种植了银杏、枫树、漆木等秋景林木,碧池倒影,景色幽雅。

● 钟楼

出秋园南门,登鸣凤山最高峰,即到达钟楼,秋园与钟楼之间有3万多平方米的山顶平地。满山的云南油杉树,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树,苍翠挺拔,郁郁葱葱。草坪西面,建有双六角鸳鸯亭,倚亭休息,可观赏鸣凤山景。

草坪南面,就是巍峨的钟楼。这是1983年新建的三层钟楼,这里的地面海拔为2056米。钟楼呈“十”字形,每层十二个飞檐翘角,三层共三十六个角,犹如一群展翅欲飞的“鸣凤”。这座钟楼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高29米。登上钟楼,凭栏远眺,昆明四周山势,滇池景色,春城风貌,尽收眼底,使人顿觉心旷神怡。

挂在三楼上的这口铜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钟上铸的字是“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吉日仲春造”。永乐二十一年是公元1423年,距今已有570多年。这口钟原来是挂在近日楼西南面的城楼--丽正门宣化楼上的,1953年拆宣化楼时,被移至状元楼外古幢公园,随后又被移至金殿。

昆明民间传说:明永乐年间铸大钟的时候,有个神奇的人相助。钟铸好以后,由于太重,挂不上城楼,这个神人把锯木屑搓成绳子,轻易地把钟悬挂在城楼的大梁上。钟挂好以后,神人对撞钟的说:“等我走了百里之后才能撞钟。”神人才走了两个钟头,撞钟的人等得不耐烦了,就撞起钟来。这时,神人才走出40里,这样,该钟的钟声只能传40里远。这个神话,是赞扬铸造永乐大钟的高超技艺。据《昆明县志》记载,这口钟最初是用以向昆明全城报时辰的,以后打起仗来,又用来报警。四十年代,这口钟还用来报时辰。

我国最大的铜钟是北京大钟寺保存的那口明朝永乐大钟,高6.7米,直径3.5米,重46吨,号称钟王。南京有一口铜钟重25吨,这口铜钟重14吨,可以算全国第三大钟了。

金殿茶花园里有两千多盆茶花。茶花又名山茶,冬未春初开放,其栽培历史己有500多年。山茶为云南八大名花之首。云南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该属有150多种,云南有一半以上,云南被称为山茶的故乡。著名植物学家秦仁昌教授盛赞云南茶花说:“世界山茶之王在中国,中国山茶之王在云南……”郭沫若赋诗赞道:人人都说牡丹好,我看牡丹不及山茶。

茶花是昆明市市花。据说,茶花漂洋过海, 1673年到达日本,1812年到达英国,1948到达美国。日本人引种茶花,几乎都保留了它原有的名字。英国人和美国人想把花名翻译过去,但有一些难以硬译,只好改了洋名。

● 吴三桂和陈圆圆

吴三桂 陈圆圆

吴三桂

吴三桂(1603---1678年),明末清初人,字长白,他以引清军入关,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李定国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颠覆北京农民政权,又以把云南作为据点搞“三藩割据”,发动“三藩之乱”而臭名昭著。

吴三桂出生于辽宁锦州一个军官家庭,其父吴襄,舅父祖大寿都是明末的将军。吴三桂青年时也是明朝军官。吴三桂在战争中晋升为宁远总兵,成为指挥数万大军的年轻将军。 1644年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3月23日,即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城的前两天,崇祯皇帝自知大势已去,泣退群臣,亲手砍死了袁妃,逼死了周后,又砍死了自己的女儿坤仪公主,自己则吊死煤山(现名为景山)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的那棵树已枯死,现在所见到的树是后人在原处补种的,此时吴三桂镇守山海关。

义军入京后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抄吴府,押吴襄,强占陈圆圆,要吴襄写书劝子投降。开始吴三桂持观望态度。后来探马来报:“吴府被抄了!”吴三桂说:“无关紧要。”又报:“老太爷被关押。”吴三桂还是回答:“无关紧要。”再报:“邢夫人(陈圆圆)被刘宗敏强占。”吴三桂一听,拔剑斩案,怒发冲冠,吼叫道:大丈夫不能保全家室,为人可辱!”遂拒绝李自成的招降。吴通过已投降清军的舅父祖大寿向多尔衮借兵。多尔衮趁机迫降吴。吴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清初诗人吴梅村写诗云:“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痛哭六师皆槁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亲自率军前往山海关,以逼迫吴三桂投降。但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遭到了吴三桂和清兵的联合进攻。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败退北京,一气之下,下令杀了吴襄一家38口,砍吴襄首级悬挂在城楼示众。1644年4月28日,李自成做帝心切,匆忙举行了登基大典。翌日,李自成被迫撤离北京,退守陕西。

1644年5月,清军进入北京,8月清顺治帝在北京即位。吴三桂受清帝之命,充当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率军在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等地镇压农民军。1645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偷袭而牺牲。吴三桂因此而受到嘉奖,清顺治帝封他为平西王。

1646年11月,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大西农民军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领导下,转战于云、贵等地。

南明王(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年号为永历,史称永历皇帝。在清兵的进攻下,永历帝转战云南,在昆明五华山建立了永历小朝庭。李定国“扶明抗清”,永历帝势单力薄,不得不惜助于农民军的支持与清廷相抗。

为了平息南明王永历皇帝在西南的残余势力和镇压农民运动,吴三桂率部于清顺治16年(1659年)进入昆明。永历帝被迫带臣僚经腾冲逃往缅甸。李定国在中缅边境病死,吴三桂穷追不舍。永历帝认为吴是明朝旧臣,抱有一线希望,致书吴,“责之以大义,动之以感情”。不料吴三桂依然大兵压境,逼缅王交出朱由榔。缅王设计擒永历帝及臣僚,把他们押解至清营,献交给吴。吴逼迫永历帝及太子用黄绫自缢于昆明五华山侧金蝉寺(现昆明华山西路逼死坡)。

清帝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贵、川三省,和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合称为“三藩”。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

吴三桂统治云南22年。他以“功高”而获得许多特权。他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向全国委派文武官员,云贵财政由他支配,包括发行货币和税收、江淮湖广调拔经费给他。他把明朝沐氏庄田八千余顷占为己有,还大规模圈占人民土地,残酷剥削人民。他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扩建五华山永历帝皇宫为平西王府,填菜海子之畔(翠湖)作新府。专门为陈圆圆在莲花池畔修建别墅,搜罗民间名花异草,奇树怪石,珍禽异兽,珠宝古玩供自己受用。在莲花池北滨建了一幢雕梁画栋的“陈圆圆梳妆台”,并下令从五华山筑专用栈道通莲花池。

吴三桂在大造新府亭台楼阁的同时,又从苏州购买歌女40名,仅制作舞衫道具就花了几十万两白银。吴三桂还主持了金殿、建圆通寺胜境牌坊和方池中的八角亭,挖通草海的运粮河(今大观河)。所需钱财,皆剥民脂民膏所得。 吴三桂并不满足已有的权势和荒淫的生活,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他在不断暗自扩军,屯积军需物资,伺机而动。

l662年康熙帝即位,他认为“三藩分布天下”,“非久安计”,应采取“削藩”。1663年康熙收缴了吴三桂的“大将军印”,1668年又罢了吴“总管贵州”和“陈史之权”。吴三桂心怀不满,于1673年11月发动了武装叛乱。战乱延续了8年。开始由于尚可喜、耿精忠及各地党羽响应,一度取得优势,占领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两广、福建、陕西,甘肃。在这种形势下,吴三桂向康熙提出“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康熙帝为之震怒,杀了吴三桂在京的儿子吴应熊,以示削藩之决心。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匆忙在湖南衡州(今衡阳)登位称帝,立国号为“周”,年号“昭武”。 康熙调兵遣将,讨伐吴三桂,逐步夺回了战争主动权。吴三桂当了六个月的皇帝便于1678年8月得暴病死于衡阳,其孙吴世藩继位,改元“洪化”勉强维持了3年,就节节败退,退入云南。1681年清军攻下昆明,吴世藩自杀,吴三桂势力彻底灭亡。吴世藩在进入云南时,曾将吴三桂灵枢运回昆明安葬。清军破城后,掘墓起棺,吴三桂尸体被剁成肉泥焚毁。

陈圆圆

陈圆圆,原藉江苏常州奔牛镇四亩田人,本姓邢,其父邢之是贫苦农民,圆圆出生后不久,母死家贫,由姨父母领去抚养。姨父姓陈,称陈货郎,圆圆改而姓陈。姨父为老有所靠,送圆圆入私塾读书,又请人教她诗词绘画、戏曲歌舞。圆圆聪明秀丽,能书会画,嗓子又好,十六七岁便被常州戏院请去唱戏曲,不久已是色艺双绝。

明崇祯末年,李自成、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势如破竹;关外满清又想侵入中原,崇祯皇帝终日忧心忡忡。宫中受宠的田妃和周后争风吃醋,矛盾重重。国丈田畹受女儿田贵妃之托,专程到江南选美,为的是:一方面讨好主子的欢心,选来美女为皇上消愁解闷;二方面是为了巩固田妃在宫内的地位,缓和正宫娘娘和西宫娘娘之间的矛盾。田畹来到苏州,正逢陈圆圆歌舞名燥江南之时,虽然陈圆圆早已许配给昌襄,田碗不顾一切,软硬兼施,强抢陈圆圆,将其载回北京。田碗将陈圆圆献给崇祯皇帝,崇祯在内外交困的危急关头,无心贪恋女色,只叫田畹领回府去。从此,陈圆圆成了田府的歌妓。深受田碗赏识,但陈圆圆深感自己“明眸皓齿无人惜”,十分委曲。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近逼北京,京中豪门惊恐万分,田畹也慌了手脚。他趁崇祯召吴三桂进京之机,想与吴三桂拉拉关系。于是,他请吴三桂到田府赴宴,席间,让陈圆圆出来敬酒,并怀抱琵琶唱一首《飘零怨》。

吴三桂在田府一见陈圆圆,立即为之倾倒,以保田氏胜于保国家的誓言,将陈圆圆弄到手。新婚之后,吴三桂在京城中沉缅于醇酒美人,山海关频频告急,崇祯帝连下手谕催促吴三桂回关驻守。吴三桂欲带陈圆圆同往山海关,其父吴襄认为不可,惟恐他贻误军机,把陈圆圆留在府中。

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帝缢死煤山,李之大将刘宗敏,抄吴府、押吴襄、占圆圆,吴三桂拒降义军,投靠清军,引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击败李自成起义军,刘宗敏在阵上受创,吴三桂部将把劫在刘营的陈圆圆夺回,吴三桂喜出望外。清军进入北京,顺治帝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川、黔、滇三省。吴三桂携陈圆圆,率部辗转征战,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进入昆明。

吴三桂进入云南后曾扶陈圆圆为正夫人,陈圆圆劝说吴三桂,说她出身卑贱,劝吴三桂明媒正娶富家闺秀。吴三桂娶了个有钱人家的小姐为夫人。据说这位夫人心狠手毒,只要见吴三桂喜欢哪个歌女,就指使手下人将其毒死。但她不敢加害于陈圆圆,因陈仍是吴的爱妾。

到了康熙6年(1662年),陈圆圆已有三十五六岁,当时姿色已退。吴三桂又有了姿色美艳的“八面观音”“四面观音”等等。陈圆圆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吴三桂特为她在瓦仓庄建了三圣庵,陈圆圆的法名叫寂静。

康熙二十年(1681)深秋,清军破城,陈圆圆遥望莲花池秋水,双手合十,在自己默默的念经声中,安详地投身莲花池。投水时50多岁。莲花池有其墓。有的材料又说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陈圆圆墓,说她当时逃往别处尼庵躲藏,后死于他乡。

●二十四孝图故事

孝感动天 亲尝汤药 啮指痛心 单衣顺母 负米养亲 卖身葬父

鹿乳奉亲 行拥供母 怀橘遗亲 乳姑不怠 恣蚊饱血 卧冰求鲤

为母埋儿 扼虎救亲 弃官寻母 尝粪忧心 戏彩娱亲 拾桑供亲

扇枕温衾 涌泉跃鲤 闻雷泣墓 刻木事亲 哭竹生笋 涤亲溺器

孝感动天

从前虞朝时代,有一位皇帝,姓姚名舜,乃是瞽搜的儿子。他生来的天性,很讲孝顺。但他的父亲,是个全然不懂得礼义的人,母亲又是全然不说忠信言语的妇人;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象,更是傲慢不敬爱兄长的少年。他虽然生在这种不好的家庭里,却没有丝毫怨恨之心,仍然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当他还没做皇帝的时候,常在骊山下耕田;就有象,用它的长鼻子来帮助舜耕地;还有鸟,用它的尖锐脚爪,来帮助舜除草,他的孝心连禽兽都受感动了。那时正做皇帝的唐尧,听着有一个这样大孝的舜,就派九个男子去服待他;又把自己的娥皇、女英,两个女儿,嫁给舜做妻子。后来,唐尧年纪老了,就把天下让给舜,舜就做了虞朝的皇帝,以一个平民,居然一跃而为皇帝,这都是他的孝心所致的啊!

亲尝汤药

西汉时候,有一个汉文帝,名叫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当他尚未做皇帝以前,父亲已封他为代州之王,所以人称他为代王。他原是庶母所生,他的母亲,名为薄姬;后来因为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才改为薄太后,文帝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他母亲得了病,足足病了三年之久;他总是殷勤看护侍候,非常周到。他不但日间是如此,就是夜间也是如此,他夜夜侍奉母病,眼睛也没有闭过,衣带也没有解过;他这样不愿休息,便是因侍奉母病的原故。每逢煎好了的汤药,不是自己尝过了的绝不敢拿去给母亲吃,故所有的汤药,总是他先尝了。他因为这样孝顺母亲,所以他的仁孝名声,便传遍于天下,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也没有一个人不赞颂他了。

啮指痛心

在周朝的时候,有一个道德极好的人,姓曾,名参,字子舆,他是孔子门下的学生,他奉养父母,也是极其孝顺。有一次他到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有客到了。他的母亲因为他不在家里,而且家里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心里自然是异常的着急;她只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那知等了好久,她的儿子还是没有看见回来。最后她的母亲想出一个法子,知道母与子的血脉,是相通的。于是用牙齿将自己的手指咬破;这时曾参在山里,陡的心痛起来,料着家中必然出了什么事情,就急忙挑柴回家,跪在母亲膝前,请母亲告诉他所以心痛的原故。母亲便对他说道:“刚才忽然家中有客来了,我因你尚未归,故咬破手指,知道你必定要受感觉,能早点回来,然后好商量如何招待客人呀!”

单衣顺母

再说周朝一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也是孔子的学生。他的亲生母亲,不幸早就死了;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便是损的后母。后母来了也生了两个儿子。那后母因为这两个小儿子,是自己所生的,便非常宠爱;给他们所穿的衣服,都是棉和絮一类很温暖的东西。因为损不是自己所生的,就非常嫌恨他;把极不温暖的芦花,用来做衣服给损穿。有一天,父亲叫损推车外出。损因衣单体寒,遍身都战战兢兢的冷起来,不觉把牵车的索子失手了,父亲见他这样畏寒,料着必有原故。于是把损的衣服,细细察看了一下,方才恍然明白损穿的乃是芦衣;心中大怒,便想撵走后母。闵损即向父亲说道:“母亲若在,不过一个儿子受点单冷;若是把母亲撵走了,可怜三个儿子都要受寒冻了!”后母听见这话非常感动,立刻就愧悔以前的过失,改变闵损的待遇了。

负米养亲

话说周朝的时候,又有一个道德极好的人,姓仲名由,字子路,也是孔子的学生。他家里非常贫穷。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藿一类不好的野菜。因为奉养父母的原故,每每出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负米回来。等到父母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去游历;到楚国时,楚王因为敬慕他的学问人品,就聘请他在楚国做了官,做官以后,便就富贵起来,他出外跟随的车马,有一百多乘;他官俸积存的米量,有一万多锤。他坐时,便有许多层毯子,垫在底下;他吃时,便有许多个食鼎,摆在面前。这时他虽富贵已极,然而他的心里,还是时时刻刻想念着父母。他常常这样慨叹着说道:“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还想如从前一样,吃藜、藜、野菜,仍旧到百里外背米回来养亲;可惜这世己不能再有这种日子了。

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很穷,父亲死了之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他不忍眼见父亲死了还这样抛尸露骨,于是便把自己的身体,卖给一个人家做工,将卖自己身体所得的钱,便来掩葬亡父的遗体。葬亲事既办完,便要到买主家去做工了。走在半路之上,忽然遇着一个女子,她说自愿和董永结婚,配成夫妇;董永也答应了她的要求,就双双一路到买主家来做工。买主吩咐他:“须要织绵三百匹,织满,抵过卖身的钱,方才可以准许他回家。”哪知永得了他妻子的帮助,只有一个月,便把百匹缣,都织成功了,卖身债已还完,就动身回家里去;到了槐树下从前两人相会的地方,那个女子向他告辞,迳自去了。 相传这是一个仙女,因永的孝心所感,来帮助他做工的啊!

鹿乳奉亲

从前周朝时,有一个人姓郯,他的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所以后人只称他名郯子。他生来的天性便是很孝顺的。他的父母年纪已老,但都害有眼病,常常想吃鹿的奶。郯子知道人去弄鹿的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除非自己假装鹿一样,才可以有得着的希望。于是,他就将鹿皮披在身上,到那深山中去,混夹在鹿群里面;鹿也不疑他是一个人,果然把鹿奶给他弄到手了。他拿着鹿奶回来的时候,不料被几个打猎的人看见,反以为郯子也是一只鹿,便预备放箭来射他。他便急忙站起来说道:“我不是鹿,我乃是个人呀!因为我的父母害瞎眼病,想吃鹿的奶,所以我假装成鹿,去在鹿群里面找寻鹿奶的;请你们不要误把我当作鹿,来用箭射我呀!”打猎的人这才知道他不是鹿,乃是一个孝子;自然不会射他,而且还敬重称赞他的孝心哩!

行拥供母

后汉时,有一个姓江名革的孝子;在幼年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只有他同母亲住在一块儿,那时天下正不太平,有许多盗贼要来,而母亲年老,又是不能受惊吓的,非得到别处躲避不可。他于是背着母亲向外去逃难,不料在半路上,时时遇着了盗贼,有一些盗贼,竟要把江革捉了去。要挟他在一起做盗贼。江革就向盗贼哭泣哀告道:“可怜我还有一个母亲在这里,我若同你们一起,我母亲便没人奉养了!”盗贼见这样孝顺,也发生了慈悲念头,不忍杀他,便放他母子逃生而去,他逃到下邳地方,穷苦已到了极点,没有衣服穿,就光着身体;没有鞋子穿,就赤着双脚。大天替人家做工,将所赚得的工钱,都拿来供养母亲。他自己虽然是没有衣服和鞋子穿,但是他母亲天天身边要用一些东西,却样样都办了。

怀橘遗亲

后汉时候,有一个很孝顺的小孩子,姓陆名绩,字公纪。6岁时,到九江地方去,刚好袁术也在这里;因为袁术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人物,所以陆绩便去拜见他。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他吃;他乘着众人没有防备,暗地偷了两个橘子,藏在袖子里面。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不料刚一举手作揖,那偷来的两个橘子,便从袖子里滚出来,落在地上去了。袁术一见此状,便对他笑说:“陆郎呀!你是来做客人的,为什么偷藏主人的橘子呢?”陆绩便跪在地上回答道:“因为我母亲最喜欢吃橘子,所以拿两个带回家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见他小小的年纪,就已知道这样的孝敬母亲,不觉称为奇事,你想:他不过一个6岁的小孩子,便知尽孝道;真是古今少有,怎么不说是奇事呢?

乳姑不怠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崔南山的曾祖母,姓长孙,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长孙夫人,她的年纪已经是很老了,牙齿全掉光了。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每天早晨起来以后,便走进堂上,把自己的奶,来喂给姑长孙太夫人吃。她姑天天因为有她喂好吃的缘故,虽然是没有吃过一顿饭,然而就这样过了好几年,长孙太夫人身体还是非常的健康,没有一点疾病。有一天,长孙夫人忽然生起病来,便把家里所有的人都叫来聚拢在面前;太夫人于是就向大家宣布道:“我受了媳妇的恩,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她;但愿子子孙孙的媳妇,一个个都像她来孝敬我的样子去一样孝敬她,那么便算满足我唯一的愿望了。”

恣蚊饱血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小孝子,姓吴,他的单名叫做猛,年纪虽然只有8岁,而服侍父母,却是极其孝顺的。因为他的家里非常穷,所以床上也没有帐子可挂。每逢到了夏天,许多蚊虫便都一齐飞了来,齐叮在吴猛的身上,尽量地来吸吴猛身上的膏血;但吴猛却任凭蚊虫吸他的膏血,虽然叮他的蚊虫很多很多,他也从来不用手去赶走一蚊虫。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他知道父母睡的床,是没有帐子可以避蚊虫的,若是自己不让蚊虫吸饱自己身体上的膏血,那么,蚊虫必定都要飞到他父母亲的身上去,叮吸他父母的血膏了。唉!吴猛只有这么小小的年纪就有这么样的爱亲之心,真是孝顺到了极点啊!

卧冰求鲤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姓王名祥,他自己的生身之母已经早就亡故了。父亲后来娶了一个姓朱的,这就是王祥的继母,继母最不喜欢王祥,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坏话讲得太多,父亲也不由得不相信;因为这个原故,从此以后,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但是王祥还是和往常一样孝顺父母。他的继母那时最喜欢吃新鲜鱼,但正值天气寒冷的时候,河面都已冻成坚冰,怎么可能得到新鲜的活鱼呢?王祥别无他法,只有自己脱下衣服,赤着身体,睡在冰层上面,向冰祷求;忽然之间,冰裂开了一缺口,有两条活鲤鱼从冰裂破的缺口跳出来落到了冰层上面。于是,他喜得不得了,连忙拿着这两条活鲤鱼,带回家里,煮给他的继母吃。

为母埋儿

汉朝有个郭巨,家里很穷,生下一个儿子,年纪刚只有3岁,郭巨的母亲,非常喜爱这个小孩子,常常把自己所吃的东西,减省一些下来,分给孙子吃。郭巨看见母亲这样,便暗暗地同他的妻子商量说:“我们的家里本是很穷,供养母亲所吃的东西,已经是很缺少的;现在,因为有了这个小儿子,又把母亲所吃的东西分了一半,我们何不把这个孩子活埋了?免得分吃母亲的东西,岂不好吗?”他妻子虽然爱子情深,但为孝母起见,自然也答应了。他们夫妻两人商量好了以后,便抱着儿子,拿着锄头,向着地下用力挖掘下去,不料挖了三尺多深的时候,忽然看见地下埋着许多黄金。黄金的数目足有六斗四升。再把黄金仔细看了一遍,上面还刻有几个字说:“官不能够拿得去,百姓不能夺得去!”这明明是赏给为母亲而埋儿的孝子呀!

扼虎救亲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孝子,姓杨名香,年纪还只有14岁。有一天,跟随他父亲,同到田里割稻子,不料忽然之间,由山里出来了一只老虎,转眼间就把他的父亲衔了去。这个时候,杨香的手里,连寸把长的铁器都没有,眼睁睁地望着老虎将父亲衔在嘴里;若再迟疑一会,父亲的性命就恐怕难保了。在这最危急的当儿,他只晓得父亲的性命要紧;至于自己的身体和性命,他都全然不顾惜了。于是就急忙赶上前去,用两只小手,拼命地把老虎的颈子揪住,用尽力气,不肯有稍微放松。老虎因为被他揪往了颈子,又没有办法可以逃走,只好把口里衔的人放下,垂头丧气地逃走了。杨香的父亲这才没有被老虎吃掉,然而是极危险的啊!

弃官寻母

宋朝时代,有一个人,姓朱名寿昌,在他7岁的时候,因为他的母亲是父亲的偏房,常常受嫡母的妒忌,所以被出嫁到别处去了。从此他们母子俩就被隔开了。50年之久没有相见,等到神宗皇帝在位的时候,寿昌已经做了官;因为心中想念母亲,连官也辞掉不做,准备到陕西地方去找寻,当他临走的时候,就召集家里的许多人,向他们大家说道:“我现在要去寻找我的母亲,无论怎样吃苦,我也要去寻找,倘若寻找不着,我发誓永远不再回家里来了。”说完之后,便出了门,到了同州地方,果然机会凑巧。竟会找到了50年没有相见的生身母亲,满足了朱寿昌平生之愿。在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已经有70多岁了。

尝粪忧心

在南齐的时代,有一个姓庚名叫黔娄的人,刚刚做了孱陵县的县官,上任接印还不到10天,忽然心头像小鹿一样,扑扑地惊跳起来;身体上的汗珠也流了出来。他知道这心惊汗流,不是无缘无故的现象,必定是家中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便马上辞掉官不做,连忙往家中赶,回到家一看,他父亲果然生了病,发病已有两天了,请来看病的医生对他说道:“若要想知道病情的好坏,就得尝尝病人的粪,若粪的味道是苦的,便很容易医治;如若粪的味道是甜的,那就不太容易医治了。”黔娄听了医生所说的话之后,便把父亲的粪,拿来尝了一尝,不料味道很甜;因此他的心里非常耽忧着急。到了晚上,他就叩头祷告天上的北斗星,请求把自己的身体,以代替父亲的死,这种孝心,真是难得呀!

戏彩娱亲

周朝时候,有一个姓莱的人,因为上了年纪,所以别人就称他为老莱子。他的天性,极为孝顺。他供给父母所吃的东西,都是选择最甘甜的、最爽脆的食品。原来他知道父母年老没有牙齿,如果不是甘甜爽脆的食物,他们是吃不下的。他本人的年纪也有70岁了,但他自己从不称老,这是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健在,自称老就越发表示出父母的衰迈。他恐怕伤了父母的心,所以总不自称老。他常常穿着有五种颜色而且很好看的衣服。扮作一个小孩子样,在父母的身旁戏耍。他还常常挑两桶水到客堂上来,故意失脚跌倒躺在地上,两桶水也打翻了,他就装出小孩的声音大哭起来,父母看着,自然会大笑不止。他原来是故意想让父母开心哩!

拾桑供亲

汉朝有一个孝子,姓蔡名顺,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候母亲,非常孝顺。当时刚好遇着王莽篡权自做皇帝,天下四方都反乱起来;又加上年成不好,只好去捡些桑子来当作食粮。但是蔡顺捡桑子的时候,一定要带两个装桑子的篮子。捡着黑的桑子,就放在一个篮子里,捡着红色的桑子,就放在另一个篮子里。不料一天遇上了许多强盗,他们见蔡顺用两个篮子放桑子,不知是什么原因,就间他道:“你把这些桑子分装在两个篮子里,究竟有什么意思呢?”蔡顺告诉他们说:“黑的桑子,味是甜的,预备奉给母亲吃;红的桑子,味是酸的,预备自己吃;所以用两个篮子分开装。”强盗听了这话,很同情他这样穷苦,还有这样好的孝心,就把三斗白米,一只牛腿,送给他供养母亲。

扇枕温衾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小孝子,姓黄名香,9岁那年,他母亲就死了。他无论白天黑夜都在思念着他的母亲,乡里的人见他如此思念亡母,没有一个不称赞他是孝子的。他做事勤劳不辞辛苦,一心一意服侍父亲,克尽他的为子之道。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他就拿一把扇子预先扇凉父亲所睡的枕头和席子;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就用自己的身体预先去睡暖父亲所睡的被窝褥子;他有了这样孝顺父亲的事情,孝子的名声,就更加传扬出去了,“称赞他的人也就越发的多了。那时有个江夏的太守,姓刘名护,听说一个9岁的小孩,便知道这样孝亲,真是最为难得的,于是便为他向朝廷请褒奖,宣扬他的孝行。大家看,他是多么光荣啊!

涌泉跃鲤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姓姜的孝子,名字叫做诗,他侍奉母亲,也是竭尽其孝顺之心的,而且他的妻子庞氏,孝敬她的阿姑,比姜诗还要尽孝。他母亲最喜喝那江水,庞氏不怕劳苦,常常去那江边挑水供给母亲喝。他母亲最喜欢吃鱼,去了骨切细做成的“鱼脍”,她特别喜欢。他们夫妇就天天做好许多鱼脍,并且还邀请邻舍的许多老年妇女来陪母亲同吃。因为有许多邻舍的老年妇女来陪着母亲吃鱼脍,就可以避免母亲独自一人吃得没有什么兴味。后来有一天, 他住的屋子旁边忽然涌出许多泉水来,虽然涌出的是泉水,可是那水的滋味,竟同江水一样,而且从泉水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从此,他们夫妻俩便可以天大就近取水和鱼给母亲吃了。

闻雷泣墓

三国时魏国有个孝子姓王名裒字伟元的,侍奉他的父母非常孝顺,他母亲在世时胆子极小,尤其惧怕天上轰轰打雷的声音。王裒知道母亲怕雷声,所以一遇天空打雷,他就连忙到母亲身边与母亲作伴,免得母亲一人容易害怕。母亲死后所葬的地方很冷清,一遇大风大雨的天气,又有隆隆雷声的时候,王裒不避风雨,急忙跑到母亲坟前,泪涔涔地哭告道:“儿裒在这里伴母亲,请母亲不要害怕那雷的声音呀!”他爱母亲的一片孝心,母亲死后仍丝毫未减,那么,他母亲在世时,他的孝顺之心更可想而知了。象王裒这样爱护母亲,真是值得后世人们钦敬赞颂呀!

刻木事亲

汉朝时代,有一个姓丁名兰,极为有名的孝子。他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去世了。因为父母死得早,没有稍尽奉养父母的孝心,所以他常常思念父母生他的一番劳苦恩德。不能稍微报答父母使他心里十分不安,于是便想出了一个主意,用木头雕刻成父母的容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好像父母仍旧活着没有死一样。不料他的妻子,因为供养得久了,渐渐有些怠慢起来;并且有一天,他的妻子手拿一根针,顽皮地故意在木像的手指上刺了一下,哪晓得真的有血流了出来。等丁兰回来,木像看见了丁兰;眼睛好象泪汪汪的。丁兰忽然看见木像在流泪,心里大为惊疑,便问其妻究竟是什么原故,结果才知道是妻子刺了木像的手指,于是便和妻子离了婚。

哭竹生笋

在三国的时候,有一孝子,姓孟名宗,表字恭武。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虽然在世,可年纪已经很老,又在生病,并且病得快不行了。那时正值冬月,天气非常寒冷,母亲心里极想吃点鲜笋子羹;但是在风雪交加的冬月里,哪里会有鲜笋子呢?孟宗实在急得没有法子可想,只好独自跑到竹林里面去,抱着竹子放声大哭起来。那知他这样的真孝心,竟把天地都感动了;一会儿地忽然裂开来,陡地生长出几枝新笋子。他看见林子里陡然生长出许多新笋子。心里非常感谢上天。于是便把这几枝新笋子拿回家去煮羹奉给母亲吃,吃完之后,母亲的重病,居然完全好了。

涤亲溺器

宋朝时,有一个孝子,姓黄名庭坚,表字叫做山谷。他是一个文学家,无论做诗、填词、写字,都很有名气,所以他的大名几乎是家喻户晓,宋哲宗元年间,他已做到了太史的官。他的天性,极其孝顺。自己虽然做了大官,名已传扬天下,然而他服侍母亲,还是极尽其诚孝之心,每逢遇着母亲的事,总是自己去做的,决不愿意去差唤一般奴婢佣妇的。每天晚上,母亲用的马桶,一定要亲自洗刷一番,从不呼人代洗的。他既做了这样的大官,难道家里连丫环女仆都没有吗?他为什么不叫他们去洗刷马桶,而定要自己来洗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替父母做事,乃是做儿子所应该的,不应该叫别人去做的。所以他虽然做了大官,却仍旧没有一天不尽儿子的孝心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