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风的文章:[转载][转载]上山下乡运动的跫音——小议知青歌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5:57:22

楼主不是简单的人,歌能反映心声,收藏了!原文地址:[转载]上山下乡运动的跫音——小议知青歌曲作者:自由兄弟

    作者:蓝桂英     (注:主标题为自由兄弟所加)

 

    知青歌曲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推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创作,公开发表的歌曲,以歌颂艰苦劳动、理想抱负为主题,带有极浓重的“左”的色彩;另一种是知青自己改编或创作的“地下歌曲”,在知青中以手抄的形式传唱,它是知青心理的真实反映,是人性情感的自然流露。

 

一、点燃激情的豪迈歌曲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于1955年。当时,为了鼓励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合作社的技术、管理、财务等工作,毛泽东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作了号召。

 

   196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一时间,千百万正在全国各地“砸烂旧世界”的红卫兵小将,像滚滚洪流奔向农村和边疆。而在此后的近10年时间里,上山下乡几乎成了每个中小学毕业生惟一的人生选择。

 

   歌曲,这一青年人最喜爱最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就成了鼓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具。

 

  对农村和边疆的美化和对艰苦劳动的理想化描写,是公开出版的知青歌曲的一个主题。一首名为《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就有这样的歌词:“稻田翻金浪,棉桃吐银花,甘蔗如林芒果大,牛羊成群满山爬,香蕉串串枝头挂。河边建电站,坡上竖井架,新盖厂房迎朝霞,公路弯弯入云端,汽车日夜把货拉。”俨然是一派田园风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像这类美丽的谎言对天真的青年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对于艰苦劳动,公开歌曲以夸张和超现实的手法,进行理想化的描写,如“天寒心里暖,三伏汗洗衣,我为革命来种田,越是艰苦越欢喜……”“扛起锄头上山岗,两眼要把北京望……”在这里,劳动似乎已不是生存的需要,而仅仅是锻炼的手段。

 

  为了鼓动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煽起他们的激情是必须的,翻开“文革”时期出版的歌曲集,许多歌曲左上角的曲调要求上都注有“豪迈”、“激情”、“雄壮”、“有力”等字眼。而歌词往往也都是这类豪言壮语式的。“我们年青人有颗火热心,革命时代当尖兵……”“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响应伟大时代的召唤,在革命的大风浪中锻炼成长……”

 

  激昂的歌词谱上高亢的旋律,使歌唱者油然而生激昂之气。富有激情的年轻人更是极易感染,而年轻人一旦激动,就会勇于跳进时代的风浪中去“当尖兵”。公开出版的知青歌曲使人们确信,只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把自己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才能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首歌就反映了知青的这种思想感情:“晴朗的蓝天,小鹰展翅飞翔;祖国的大地,春花四处开放。一身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欢乐;两手的老茧,磨炼出火红的思想。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五·七’道路,多么宽广。我们革命青年四海为家,在火热的斗争中百炼成钢!”

 

   而下面这首歌,更直白地道出了这个意义:“我们生活在广阔的天地,毛泽东思想把我们哺育;贫下中农是我们的好老师,烈日风雨冲洗我们身上的浊水污泥。我们有决心,我们有勇气,彻底改变旧思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有决心我们有勇气,彻底改变旧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

 

   像这类豪言壮语式、语录式的知青歌曲大约有六七百首,它们大多被编印成册,公开出版。当年的知青正是唱着这些歌,怀着一腔热情,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

 

 二、忧伤悲戚的思乡歌曲

 

   荒芜的边疆,破败的农村,想像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知青们从幻想、兴奋中坠入沮丧和失望;日复一日的简单劳作,贫瘠的文化生活,使他们在孤寂中启动了最为朴素的情感闸门,远离家乡的知青们的思乡之情犹如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

 

   起先,他们唱着流行的公开歌曲,借以唤起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和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唱腻了,便传抄《外国歌曲200首》聊以自慰,他们冲破当时的高压政策,冒着被游街批斗的危险,一首一首地唱着《红河谷》、《深深的海洋》、《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条小路》……在知青聚集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和知青点,经常有这样的情景:知青们聚首一处,有人弹吉他或吹口琴,其余人唱着歌,不管是五音不全者,还是唱着走调者,没有人计较,一起大声唱着,宣泄心中的烦闷,直唱到声音嘶哑,泪水涟涟……

 

   这些现成的歌曲尽管旋律优美,但总有词不达意的遗憾,于是知青们便开始借用这些曲谱填上反映自己生活和心境的词,“知青地下歌曲”就这样诞生了。

 

  知青地下歌曲绝大部分是这类借曲填词的。在福建沿海地区,知青们收听到台湾电台播放的,在20世纪80年代才在大陆流行的《绿岛小夜曲》后,即填上这样的词:“回到家中看到了憔悴的老妈妈,心中好像那茅屋的风雨夜,几个月的离别并不长久,妈妈你怎么思念?莫不是你的女儿脸庞清瘦,异地的山峰夺去了她的青春,女儿的心无比凄凉,妈妈哟,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身边?”忧伤的旋律,悲戚的歌词,催人泪下。这首歌在知青中传唱后,尽管某些地方曲谱有所变化,但忧伤的基调不变。

 

   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歌曲,在知青地下歌曲中占很大的比例。许多大城市的知青都有他们自己的思乡歌曲,如北京知青有《山西知青离乡歌》,南京知青有《南京知青之歌》,重庆知青有《重庆呀我的故乡》,广东知青有《广州知青歌》。这些歌曲曲调委婉优美,歌词凄凉无助。

 

  《山西知青离乡歌》是由北京女十二中两名红卫兵作曲作词的,此歌仿山西民歌风格,极具悲怆凄楚的韵味:“我要到那遥远的山西去把农民当,离别了我可爱的北京和家长。亲友含泪来相送,声声嘱咐我记心上。父母啊,您别难过,莫悲伤,等待明年春节时,重返家乡来探望。我要到那遥远的山西去把锄头扛,离别了我亲爱的战友痛断肠,紧紧拥抱心潮涌,泪水相流就落在肩上。战友啊,你别流泪,莫失望,广阔天地你我就向前闯。等待明年秋过后,重返家乡来探望。”

 

   在众多的知青歌曲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南京知青之歌》,词曲作者任毅是1968年下乡到江苏省江浦县插队的南京五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随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入了解,知青们普遍有一种失落感,一种难以排遣的郁闷和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于是在1969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任毅怀抱吉他,完成了《我的家乡》:“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我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长虹般的大桥直插云霄,横跨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漫长,多么曲折,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我光荣而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啊,用我们的双手绣红地球,赤遍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来到。”

 

  这首歌很快在知青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被广为传唱。正因为是知青自己创作的歌曲,自然就没有更多的讲究和规矩,传唱过程往往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歌词常常有些小变化,为了更能唱出自己的心声,知青们往往把“扬子江畔”、“钟山脚下”、“南京古城”改为自己家乡的山河名和城市名。段落被任意添加,最长的达7段。

 

由于这首歌是以一种忧郁的调子表达知青的真实情绪和处境,因而在传唱过程中被冠名为《知青之歌》。任毅的一些朋友曾学着列宁评价《国际歌》的口气说:“凭着这首《知青之歌》,你可以到处找到朋友,找到吃,找到住。”当《知青之歌》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时候,词曲作者任毅却因这首歌,被扣上了“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现行反革命的罪名,被判处10年徒刑。

 

   平心而论,当时在全国各地秘密流传的,由知青创作或改编的知青歌曲都没有反对上山下乡运动的意思,它只是表达了一种忧伤、思念和无望的情绪。事实上,部分这类歌曲依然有政治口号在其间跳动。“再见吧,可爱的故乡,再见吧,亲爱的爹娘。明天我就要走了,去建设祖国的边疆。妈妈的笑眼里迸出了泪花,妹妹也倚在怀里直嚷嚷:‘哥哥,长大我也要去,做一个青海姑娘’”。

 

用电影《英雄儿女》插曲曲调重填的这首知青歌曲:“最新指示下达后,马上就要别故乡,别故乡。告别亲爱的朋友们,知青就要去远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炼红心。”既有知青响应党的号召的决心,又有离开亲人和朋友的伤感,反映了知青复杂的心态。

 

三、美丽凄婉的爱情歌曲

 

  青春与爱情如影随形。虽然在极左的年代,爱情与黄色划上了等号,被声讨、被围剿,但是人性的情爱之火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浇灭的。在文化贫瘠的乡村和边疆,正处青春年少的知青们,尽管爱情受到更为严厉的扼制,但他们用自己的歌曲唱出了对爱情的渴望:“当我听到马嘶声,我就知道谁来了,我静静地等待……”“长长的辫儿红红的脸,小妹的秋波zhang过来(zhang:四川话“抛”、“送”之意),可惜阿哥是近视眼,小妹的秋波没看见。”

 

   这首由藏族民歌《献给亲人金珠玛》曲谱改词的知青情歌,唱出了爱情带给他们的欢乐:“不捡烟锅巴呀,不喝加班茶呀,也不去打群架,扇上一个漂亮的盒盒儿(即姑娘),带到农村去安家,嗦呀啦嗦,带到农村去安家。”

 

  知青情歌往往是与家乡连在一起的,当他们歌唱家乡时,是多么希望在温暖的故乡有一个朝思暮想倾心相爱的恋人。《重庆呀我的故乡》和《广州知青之歌》正是围绕着对家乡姑娘的思念而展开的。“美丽的姑娘你在何方?年轻的知哥把你盼望,歌乐山你弯腰,嘉陵江你闪开道,让我飞到她身旁,倾吐心中的思念。让我飞到她身边,细细看上姑娘她几眼。美丽的姑娘坐在我的身旁,两眼望着我你为何不欢笑?别了吧姑娘,姑娘哟你莫悲伤,但愿姑娘学孟姜,一片忠心永不变。幸福花儿开满山,祝你我永远不分离。紫色的丁香花盖满了山,梦里的长虹达两岸。乌云呀你归去吧,月儿你也快出吧。朝思暮想望穿眼,幸福的金桥何时才出现?朝思暮想望穿眼,幸福的金桥啊你何时才出现?”(《重庆呀我的故乡》)

 

“低头无言是那岸边的榕树,奔腾鸣响是那咆哮的珠江,我俩穿行在铁路上,多少话儿留在心上没有讲。再见吧广州,再见吧,可爱的姑娘,明天就像江水一样,奔向远方,还要回来还要回来,回到故乡。”(《广州知青之歌》)

 

   知青恋情往往是不稳定的,因为他们的未来不确定。一旦一方因招工、参军、升学而离开农村,城乡差别也只能使他们劳燕分飞。因此,在知青情歌中反映失恋的俯拾皆是:“挂着两颗伤心的泪,我独自徘徊,你可知道我为谁在流泪?”“雨啊雨啊你告诉我,为什么她心儿容易变?”“请你忘记我,分别不是我的错。请你不要恨我,恨我我会难过。”“你我鸳鸯两相离,相隔千万里。不是我呀没良心,不是我不爱你,我的小妹呀。”

 

   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喜欢用对歌来表达彼此爱慕。在少数民族地区插队的知识青年,就把这样通俗活泼的歌唱形式引进了知青情歌中。在内蒙草原就有这样一首知青情歌对唱:女:“天上的绵羊呵请你慢些走,我要宰一头,献给我亲爱的人啖个够。”男:“天上的牛群呵,请你慢些走,我要杀一头,献给我的岳父我的好丈母!”

 

  在贵州省斑竹河公社,来自重庆的知青把藏族歌曲《献给亲人解放军》改成了情歌对唱:男:“哎,是谁帮我们洗衣裳哟?女同学!”女:“是谁帮我们挣工分哟?男同学!”合:“斑竹河来斑竹河,斑竹河水清幽幽,我们从重庆来斑竹河,斑竹河的知妹爱知哥。”

 

四、玩世不恭的愤世歌曲

 

   有人说过:“世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圣徒受骗。”广大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怀着炼一颗红心,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农村。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劳作中,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坠入了社会底层,成为非农、非工、非学、非军、非商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不欢迎他们,城里人鄙视他们,曾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知青们,有不少人坠入了自己编织的“心牢”里难以自拔。

 

在此心态下创作的知青歌曲,就带有玩世不恭的愤世情绪。曾经美丽的异地风光失去了魅力:“牛车啊马车啊板板车,King ling kuang lang往前走,这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远看啊绿水啊青山,近看是牛屎成堆,这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

 

   昔日的师友、恋人此时也成了谩骂的对象:“……二唱我老师,老师是屁眼痒哟,天天上门来动员哟,骗我去边疆罗哟。哎嗨唷,骗我去边疆罗哟。三唱我的同学,同学是不落交哟,明知边疆是凭格苦哟,来信还说好罗哟。哎嗨唷,来信还说好罗哟……六唱我的朋友,朋友是不好耍哟,长江水啊倒起流,朋友又耍脱(耍脱即失恋)罗哟,哎嗨唷,朋友又耍脱罗哟。七唱我的床哟,床上是空荡荡,只见枕头不见郎,想想哭一场罗哟。哎嗨唷,想想哭一场哟。八唱我的命运,命运是凭格苦哟,找根麻绳来上吊哟,早死早投生哟。哎嗨唷,早死早投生罗哟。”

 

   这是知青用血泪写成的歌曲,受骗后的屈辱和对未来的绝望,最终积淀成了怨愤和诅咒。“世上人,讥笑我,精神病患者;我有青春被埋没,有谁同情我!”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在经历青春炼狱的苦难后知青被扭曲的心理,体味到他们成为社会弃儿时无处诉说的悲苦。

 

   知青歌曲宛若一条跌宕起伏的河流,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悲凉,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最具感情色彩的颤音。它真实记录了知青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悲,反映了知青从豪情万丈到徘徊迷惑再到反思觉醒的心路历程,曾在整整一代人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李春波《小芳》那似曾相识的歌曲,之所以能从20世纪90年代流行至今,正说明人们对那段历史并没有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

(作者系福建省委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