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尺寸 国家标准:叫人焉得不伤悲——浅析黛玉并试解赠帕一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34:17
我认为那句“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代表了宝黛爱情的魅力独具之处。宝黛爱情,既是特立独行的追求者的宿命,也是命运多舛的守望者的孤独,更是宝黛二人尤其林黛玉内心深处的写照。至于帕子的含义或者说宝玉的意思,各种看法都可以囊括在内,但是注意赠帕的章节,已经是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之后,经过前期的大吵大闹,宝黛爱情在赠帕之时,已经开始向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那么,为什么爱情信号帕子带给林黛玉的却是伤悲呢?

这恐怕联系林黛玉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深度了。

葬花吟,且不论是不是谶言或者伏线,起码黛玉对于未来的看法都在那里,对于她来说,花开只能导致花落的悲剧,哪里有什么未来可言。她自身的经历早就了独特的超越世人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感触与体味(我不喜欢人生观世界观之类的词儿)。比如对于宝黛爱情的未来,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这样的思考深度,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得太清楚了——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将归于毁灭,永恒的只有无情的时间——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为什么黛玉喜散不爱聚,就是因为小小年龄的她就看透了人生的悲剧归宿,这也是作者笔下她在群钗中脱颖而出卓然不群的根本,所谓繁华财富,美貌才华,品德智慧,无论人如何挣扎,无不不可避免地被命运的车轮碾碎。通书林黛玉都暗暗地以曹雪芹宿命观代言人先知的身份出现,而就连宝玉之所以撒手悬崖,也不过是步步为营地走完了林黛玉预见的道路——看看宝玉听完葬花吟的感受就知道了

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通篇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的精神境界思想深度远远高于他人,这才是她的魅力之源,只有林黛玉看清了未来,也看对了未来,未来就是没有未来可言。

这里就出现另一个问题,林黛玉为什么会有这种可以被我们格式化地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思想呢,这个可以向深处想一想,林黛玉在贾府漫长的岁月究竟是如何度过的:

从生下来懂得吃饭就开始吃药,初进贾府一照面大家就都能看出来她有不足之症,小小年纪就靠人参养荣丸来维系体质,即便在贾府的呵护之下,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随着从儿童成长为少女,林黛玉也是药不离身,弱不禁风,恰如兴儿所言“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里叫他‘多病西施’。……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林黛玉本来虽天真灿烂的花季,形影不离的竟然是病魔的阴影和服药的痛苦——“一日药吊子不离火,竟是药培着呢”。

以致于偷听宝玉的话被感动,林黛玉竟然想到的是——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一个被爱人感动的少女,闪电般的感触不是爱情的甜蜜美好而是自己体弱多病即将夭亡,空有爱情不能长久的凄凉。

而且,自己爱人最贴切最肺腑的言语也是面对病魔的紧逼却无能为力空劳牵挂——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本来是“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却不得不一步一步无可挽回地“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就算宝玉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和林黛玉再无大吵大闹,就算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消除嫌疑倾心照顾,一切都为宝黛爱情扫清障碍时,奈何病魔却不肯让读者有任何侥幸的希望,扼杀一切美好的祈愿——79回,黛玉道:“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一面说话,一面咳嗽起来。宝玉忙道:“这里风冷,咱们只顾呆站在这里,快回去罢。”黛玉道:“我也家去歇息了,明儿再见罢。”说着,便自取路去了。——连说话都要咳嗽,林黛玉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而且几乎整夜整夜失眠的痛苦更加快消耗绛珠仙子的体力和精神——76回,黛玉又是个心血不足常常失眠的,今日又错过困头,自然也是睡不着。二人在枕上翻来复去。黛玉因问道:“怎么你还没睡着?”湘云微笑道:“我有择席的病,况且走了困,只好躺躺罢。你怎么也睡不着?”黛玉叹道:【庚辰双行夹批:一“笑”一“叹”,只二字便写出平日之形景。】“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如此妙龄,虽有宝玉之爱,贾母之宠,自个儿竟备受如此摧残折磨,怎么不让读者泪下。
一个早慧的冰雪聪明的姑娘,在生命尚未完全绽放的时候,死亡就萦绕不去,即便世俗的繁华,祖辈的宠爱,即便是贾宝玉千古不易的爱情,也挽救不了一个事实——自己必然早早夭亡——以林黛玉的聪明,不会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不治之症肺痨,不会不明白自己在爱人爱莫能助的悲伤中走完短短的一生。所以,只有林黛玉才会吟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不是夸张,而是身心的感触,才会吟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对爱情的留恋和对命运的无奈。得不到爱虽然可悲,但得到了爱却来不及享受爱更加痛苦。如果没有命中难逃的致命病魔,林黛玉的一生本当……

说到这里,设身处地地从林黛玉的角度感受一番,你还会不会说她就是天生抑郁质呢?林黛玉多愁善感不错,但也有顽皮娇俏的另一面,看看黛玉半含酸,听听俏语谑娇音,还有著名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都展现的是一个活泼灵动的鲜活生命。很难想象,一个心理阴暗压抑死板的人,会是“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吗,会热情细致用心点拨呆香菱写出“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这样的诗句吗?先天DNA的排列固然重要,自身的宿命同样塑造林黛玉的个性与心境。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为什么林黛玉最具有诗人气质?诗人的气质就是一个词儿——敏感,才气灵感也只有来自敏感,而敏感来自于对生命对大自然对命运更深沉的感悟。敏感必然导致相对的脆弱,脆弱必然导致悲剧,但凡伟大的诗人也必然是悲剧的一生,林黛玉的敏感就来自于自身多病而注定夭亡的宿命,来自一颗早慧却也早逝注定矛盾的心灵,来自“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对宿命弄人的无奈,林黛玉以菊花自居,孤傲清高,因为她比别人更有资格——幼年便饱受病魔的折磨,妙龄就面对死亡的紧逼,这一切都让她更透彻地看待自身和感情,宿命的残酷身体的消弱却带来心灵的精华和提升,也就无怪乎能写出“碾冰为土玉为盆”,配得上冰清玉洁,心灵如同水晶一般晶莹透彻。

所有这一切,都是曹雪芹精心安排的,对命运无常更无情无奈也无可挽回这一主题的精彩阐述。人,总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甚至在命运面前永远是无力反抗的。

总之,红楼梦是一出悲剧,一出也许连作者都不愿意写完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