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bus百度云种子:博物馆助推当代盗墓之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0:37

日前,济南日报记者记者赵晓林先生,就中国盗墓现状对我进行了采访。这个采访的报道今天见报了。我这里转发一下。原标题是《盗墓暴利驱动下的畸形“产业”》,我觉得太正了(毕竟是党报嘛,呵呵),没有充分表达我的观点,现在因故宫被盗话题而引起的博物馆,与中国盗墓有非常复杂的关系,所以我将此文标题易名为《博物馆助推中国当代盗墓》,以此提醒圈内人士“要小心点”。


 


图:济南日报报道


    5月8日晚,故宫博物院诚肃殿展出的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部分文物被盗。5月11日,专案组在丰台区友联时代网吧将嫌疑人石柏魁抓获归案,经初步审查,该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5月11日,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在陕西省西安市联合召开“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会议宣布,从即日起,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7个重点省份,部署开展“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为期八个月。

    两件与文物保护有关的重要新闻,发生的时间相距只有3天似乎不是偶然。其实,“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针对的是田野文物犯罪,也就是平时人们说的盗墓犯罪。但是,这两个新闻的前后出现,不能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报记者通过电话和邮件采访了考古与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先生。


    盗墓是个沉重的话题,“也许用不了30年,盗墓贼会陷入无墓可盗的尴尬”

 


图:盗墓后留下的盗洞


    先来看看近年来的一些案例:


    2009年初,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市姜村古墓被盗,山东河南等地犯罪分子相勾结,盗得玉器、金银器、漆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倒卖后获赃款近千万元。多件珍贵文物未追回。


    2010年5月31日,山东邹城市破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最大的一起盗墓案,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盗墓贼张大军等人先后三次在该市峄山镇纪王村东“东周时期邾国古城纪王城遗址”盗得青铜鼎、青铜剑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2010年11月2日,洛阳龙门石窟核心保护区被盗,一块精美的唐代石刻被挖出。


    2011年2月,山东莒南县刑警大队破获一盗墓案,抓获18名犯罪嫌疑人。据介绍,这伙贼在古墓里挖出了鼎、贝币、石磬、青铜碎片等国家保护文物并倒卖至临沂、潍坊等地,非法牟利20余万元。


    2011年5月,河南洛阳警方宣布近日成功破获一起龙门西山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回国家一级文物唐代“辅首衔环”石刻,同时,连带破获其他文物盗窃案件数10起,共计追回各类文物109件 ……
    盗墓所带来的不仅是文物的流失和损坏,更多的是历史信息的毁灭性消失。


    随着盗墓话题的持续升温,继2009年登上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后,考古与盗墓史研究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倪方六近日再次走上电视讲坛,成为中国数字电视文物宝库频道《文物大讲堂》的主讲人。倪方六向记者透露,这是国内第一档盗墓全系列电视讲座,第一期15讲已录制完成,计划今年暑期档面向全国播出。


    长期从事盗墓史研究,倪方六对于我国的盗墓情况比较熟悉。他说,目前中国内地的盗墓犯罪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十分猖獗”。各地网友都会及时给我提供很多当地的盗墓信息。以保守的数字来说,现在每年被盗的大小古墓达数万座。如果加上城市建设和房产开发中被毁古墓,数量是十分惊人的。可以说目前古墓被盗和消失的数量与速度,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高最快的。也许用不了30年,连盗墓贼都会陷入无墓可盗的‘尴尬’。”


    此话并非危言耸听。据“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的数据发布,去年在全国9个重点省份共破获各类文物案件541起,打掉犯罪团伙7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87名,追缴各类文物2366件;2010年全国共立案文物犯罪案件973起,其中盗窃文物案件387起、盗掘古墓葬案件451起,由此可见,近年来涉及文物的犯罪何等猖獗。


    这些还只是公开报道的已破获的盗墓案,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透露:“近几十年,我国被盗古墓达20余万座。”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王侯级墓葬的被盗率达90%以上。目前有10万盗墓者游走于我国各地。而未能破获、甚至尚不被更多人知晓的盗墓案件无以统计。


 

    盗墓犯罪为何越来越猖獗?主要是“收藏热”、“投资热”不断升温以及“公家收购”等原因下的暴利驱动

 


图:国外一家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这些多是盗墓走私品,目前国内一些博物馆也成了盗墓脏品的收藏处

 


    盗墓犯罪越来越猖獗,其原因是什么呢?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说,主要是受暴利驱动。当前中国古代艺术品在国内外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国内文物收藏热、投资热不断升温,这些都是盗墓犯罪猖獗的重要诱因。张新枫认为,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取消了对盗掘古墓葬犯罪的死刑规定,加之暴利因素的驱使,可以预见,盗掘古墓葬、盗窃、走私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将会更加突出。


    倪方六还有更为惊人的发现。他认为,民间盗墓贼盗墓,最终目标是文物走私,这是诱发盗墓的“外因”。而更为严重的是“内需”原因往往被忽视,这就是各地博物馆对藏品的强劲需求,让盗墓者看到发财的机会。现在政府鼓励开办各种形式的博物馆,藏品缺口很大,而文物的数量是有限的,藏品哪来?大多是墓里流出来的。

 

古墓里出来的东西,除了合法考古所获,就是盗墓。包括国家级博物馆在内,政府每年都要拨出大量资金用于博物馆文物收购。由于在藏品收购上的不规范,各家博物馆争相收藏。即便知道有文物来路不正,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一位文博专家对倪方六说,地下的东西都是国家所有,按说盗出的赃物都要没收的。但如果你报案了,那人家再不会把“藏品”送到你这来。

 

即便你不收,也会有别的博物馆收。如江浙沪一带的博物馆,特别是私立的,钱多,与其让宝物从自己的眼前溜掉,不如收进来。“现在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盗墓贼挖出来的。当然这些宝物并不一定是当下盗墓出土。与此同时,文物保护与管理没有随文物市场的兴起而加强。以前,各地有自上而下的文物保护网络,重要文物保护区域,都在当地都招聘文管员,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近几十年,行政机构调整,不少地方压缩开支,让文管员下岗。县、乡、村三级保护系统散板了。虽然有的地方仍有‘责任人’,但早已形同虚设。有的曾经的文管员甚至为了利益沦为盗墓团伙的线人。”很多基层考古人员对此痛心疾首,呼吁再不赶快抓一抓,田野间的古墓就要被盗掘空了!


    “盗墓产业链”已然形成;只要文物顺利出关,就再难被追回;文物将到达大古董商之手,“危险信息”将被洗去,盗墓者更可逍遥法外

 


图:盗墓工具之一的洛阳铲之探铲,柄子可拆,携带方便。


    既然有盗墓犯罪,就必然有销赃。倪方六称,盗墓这一“行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然产业化,形成了一 套 产 业链。


    据有关人士介绍,根据分工不同,盗墓圈内的人员分别有着不同的称谓:“掌眼”、“支锅”、“腿子”和“下苦”。盗掘、运输、窝藏、销赃等一条龙作业,就是由这些角色完成的。通常,盗墓活动的全班人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 做“ 一 锅儿 ” 。“锅”里级别最高的被称 为 “ 掌眼”,是这“锅”人中的 核 心 人物 。 “ 掌眼”不仅有寻找古墓的本领,也有鉴别文物的能力。他们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线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打算购买墓内文物的初级收购商。

“支锅”是每一次盗掘活动的负责人,类似承包工程的包工头,负责筹措盗墓行动所需的资金、设备等。“支锅”的投入是有风险的,一旦挖出的文物没人买断,他只能自行处理。“腿子”指的是盗墓活动中的技术工人,他们在盗墓过程中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探寻墓地的具体位置,以及确定里面是否还有文物等。


    倪方六告诉记者,形成产业是现代盗墓最为明显的特征。从近些年破获的大案要案来看,一般情况下,通过专门负责运输的犯罪分子,从古墓中盗出的文物,一小时左右就能出手,三天的时间即能通过二次倒手让文物出境。只要文物顺利出关,就极难被追回,盗墓者便可逍遥法外。通常,支锅手中的文物通常会进入二级文物市场,价格不会很高;掌眼往往可以把手中的文物直接推向北京等三级文物市场,价格常会飙升数十倍,二级市场的文物有的直接被买主偷运出境,有的则流向三级文物市场;三级市场的文物有的直接被个人藏家收藏或转卖,有的通过香港流向境外。在境外商人的多次倒手之后,文物将最终到达大古董商手中,到达这一级的文物基本已被洗去全部危险信息,堂而皇之地被炒作、拍卖,最终被顶级藏家收藏,而盗墓者也将永远逍遥法外。


    据报道,当前,全球文物收藏量达万件以上的文物商有3000人左右。这些不同国籍的大老板,控制着一个复杂而严密的文物交易网络。


    盗墓在很多地方已半公开化;如何解决盗墓问题?专家呼吁除了“文物保护问责制”应落到实处,还应恢复盗墓犯罪死刑的量刑

 


图:考古发掘现场


    “事先说明,主墓已经被做过了,是朱元璋的一个孙子还是什么,墓碑刻得是德王墓,四周全是用石头,米汤灰砌的高墙,旁边的陪葬墓绝对没动过,背后是高山,做活方便,现在没照片,过几天传照片……有兴趣的进,求高手……”这是百度“盗墓吧”中一个题目为《明朝墓群,在山东,有兴趣的进》的帖子,明目张胆地寻求盗墓同伙,下面跟帖有23条,询问具体情况和想合作的。而整个盗墓吧共有主题5343个,帖子36164篇。还有“洛阳铲吧”,其中关于出售、求购盗墓工具洛阳铲的帖子也有1300余条。还有出售全套工具的,只要1200元,就可买到包括泥铲、套铲、十米的杆子、缩铲、大铲、10米的探针、6个探头等在内的圈套盗墓工具。可见盗墓这种原本见不得人的勾当,现在竟然半公开化了。


    事实上,除了这些“原始”的工具,如今很多盗墓分子装备了先进工具,有的甚至是考古人员所不具备的。如进口的金属探测器、防毒面具、膨胀炸药、氧气瓶、通气软管、鼓风机、对讲机、制氧机等等。


    还有有一种被考古人员称为“与考古人员赛跑”的严重现象。这种盗墓贼不去探察墓葬,而是看到考古人员发掘,就在离发掘地几百米的区域晚上挖掘。盗墓贼知道,这种地方肯定不止一座古墓,一个晚上能连挖几座古墓,“收成”可谓事半功倍。


    对于如何解决盗墓问题,倪方六直言“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或许哪一天墓挖光了,就没有问题了。”


    另外,倪方六认为,盗墓活动的猖獗与一些文物部门“不作为”有直接关系。“如果他们能把每一座古墓当成他自家的祖坟,我想盗墓现象一定不会这么严重的。如2008年湖南长沙发生的‘12·29’望城县风篷岭二号墓盗墓案。在这之前,当地曾对风篷岭一号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珍贵文物 200多件,墓主人被证明为西汉长沙国某代长沙王后,轰动了整个中国考古界。旁边的二号墓保存完好,未被盗掘过,被推测为长沙王的墓。

 

在风篷岭一号墓发掘结束之后,长沙市文物局曾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对风篷岭二号墓进行发掘。但未获批准。然而,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保护措施没有到位,这给盗墓者带来了机会,终于发生了‘12·29’望城县风篷岭二号墓盗墓案。如果有关文物部门能够负起责任,此墓便不会被盗。”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对记者说,近年来日渐猖獗盗墓案再次为田野文物的保护工作敲响了警  钟,建立行之有效的田野文物保护机制刻不容缓。以山东为例,全省有文物发掘资格的人员在100人左右,而全省文物点却有3万多处。他说,虽然山东为一些遗址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并组建文物保护员队伍,但对
于多数远离村庄、遍布田野的遗址而言,要达到实时全面监管仍有困难。


    对犯罪分子来说,他们的目标是经济利益,而对文物考古专家来说,文物失窃,影响的是历史和文化,价值难以估量,损失绝对惨重。


    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罪”被列为取消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死刑罪名之一。对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认为“十分不妥”。他表示,在界定盗掘古代墓葬罪名问题上,将其作为“非经济性暴力”犯罪是与事实不符的。一是盗掘古墓葬不能仅仅视为“经济性”犯罪,不是为了“资源” (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性”)的犯罪都只是限于“经济”问题,若如此,则“战争”也是为了“资源”,但能把战争罪说成“经济性”犯罪吗?

 

至于盗掘古代墓葬属于“非暴力”犯罪,这与客观事实也严重不符。现在盗墓贼用炸药开盗洞,不少盗墓贼是“武装”盗掘,这怎么是“非暴力”?刘庆柱认为,把盗掘古代墓葬确认为“非暴力”、“经济性”犯罪很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