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2英文版百度云:从孩子兴趣倾向中推测孩子的潜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0:26:50
 

从孩子兴趣倾向中推测孩子的潜能

你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兴趣,也就表现出他在哪些方面的求知欲望。不同的兴趣,迷恋的内容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潜能和未来成材的可能性。成功的家长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善于从兴趣迷恋中推测出孩子的潜能及其价值,从而为培养孩子成材提供依据。

例如,你的孩子如果喜欢编故事,讲故事,在小朋友面前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喜欢在熟悉的故事中改换一个人名,变换一下情节,那么,你的孩子有可能有语言方面的才能,有可能成为作家。

你的孩子如果喜欢涂涂画画,画得既简单又生动,并且乐此不疲,那么,你的孩子,有可能成为画家、建筑师等。

如果你的孩子非常注意家长的情绪、行为的变化,喜欢模仿人物、动物的动作,喜欢扮演各种角色,那么,你的孩子在观察认知能力方面很优秀,有可能成为表演方面的人才。

如果你的孩子会轻而易举地学会骑车子、玩滑板,动作协调,那么,你的孩子的运动知觉能力很强,再加上其他身体素质,就可能是体育方面的人才。

如果你的孩子常常连续追问一些自然界的问题,喜欢小制作,那么,你的孩子可能数理逻辑才能突出,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机械师等。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喜欢昆虫和动物,那么,你的孩子有可能成为生物学家、医学家等。

如果你的孩子从电视、收音机里听到的歌曲一听就会,过耳不忘,且热衷于歌唱和演奏,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具有良好的音乐才能,再加上嗓音的天赋,就可能成为歌唱演奏方面的人才。

大多数孩子会在多方面表现出创造性和特殊才能。有的孩子特别害怕背诵、记忆,但理解能力却不同凡响;有的不爱读书,行为顽皮,但运动反应机能却相当突出;有的孩子害怕数理化,但对画画却情有独钟。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劣势,要知道,扬长其实就是补短。例如,在社交上你有些不善言谈、表情木讷;在学习上你做不到出类拔萃;在身高上你不挺拔,在姿容上你是丑小鸭……于是,你苦闷、消沉:为什么我就不如别人?为什么别人轻易能做到的我却不能?我是不是很笨?其实你并不笨!只是“笨”在将自己的优势掩藏了起来。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成了废物。”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被看作是科学家。他们接触大自然,观察世间万物时,总是会提出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问题。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为什么海水是蓝色的,而我们喝的水、洗脸的水却没有颜色?

为什么人不吃饭会觉得饿?

为什么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

肥皂泡为什么会在空中飞?

电视机为什么能收到图象?

歌声为什么会从收音机里跑出来?

金鱼能生活在水里,人为什么不能?

燕子落在高压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

一年为什么会分四个季节?

月亮为什么会有圆有缺?

家长对于回答这样的问题,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有能力给予解答,家长便在孩子面前表现一番,于是从来龙去脉,到前因后果,条分缕析,头头是道,解答惟恐不详细,表述惟恐不严密。这种解答也确实能使孩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由于你的解答过于详细,不需要孩子去思考,不需要孩子去尝试,不需要孩子去探究,那么,孩子也就失去了思考、尝试、探索、发现的兴趣,抑制了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这不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种情况是,家长因没有能力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而自惭自愧,面对孩子没完没了的发问而手足无措。

第三种情况是,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不屑一顾,要么说:别烦人,一边去!要么说:真笨!连这都理解不了!曾经有一个孩子问爸爸:为什么夏天天长,冬天天短?爸爸说:真笨,连这都不知道!热胀冷缩呗!

当然,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因为这种回答都抑制或打击了孩子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那么采取何种方法才算正确呢?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并给予表扬,同时创造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去想:到什么地方,通过什么途径,寻找哪些文献资料,寻找哪些专家学者,寻找哪些实验室,需要通过哪些手段,去寻找答案。当孩子问得没完没了时,可以这样答复他:“你问的问题我不知道,也许目前这世界上没人知道,也许你长大后会知道,那么,你将会成为第一个发现这个答案的人。”

许多最终成为著名人物的人,在学校时并不总是很出色的。有人对400名杰出人物做了调查,发现他们虽然都很爱学习,但是其中有3/5的人在学校时成绩平平。然而他们一旦被求知欲激发起来,就会不顾一切地去潜心钻研,从而取得令人惊讶的成绩。

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求知欲是推动人们自己去探求知识的一种内心要求,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求知欲强烈的人,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新知识。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起始于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大家知道,瓦特曾经对壶盖的跳动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对罗盘老是指着一个固定的方向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强烈的人,思维活跃,爱提问题。孩子正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促使了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大脑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对孩子求知欲望的激发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当今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呈加速增长的趋势,无论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孩子的重点,应是激发孩子永不衰竭的求知欲,而不是不停地灌输知识。

法国作家法郎士认为: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莫尔夫认为:科学始于好奇。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也说过,要搞科学研究,就离不开好奇,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是激发人进行研究探索的重要动力。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在少年时代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爱迪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就抓住大人的衣角问个不停。一次,他看到孵蛋的母鸡后想:人为什么不能孵出小鸡呢?于是就蹲在鸡窝里,在屁股下面放了好多鸡蛋,自己孵起小鸡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积极的期望,孩子的求知欲望需要家长给予恰如其分的赞美与鼓励。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情,他昼思暮想雕像能够活起来。他的期望最终使这座少女雕像“活”了起来,与他结为夫妻。

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他告诉我们,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期望会促使事物向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瑞典一位教育家,名叫罗森塔尔,他由这个故事产生了灵感。有一次,他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学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他从中挑出了18个学生,并对学生和老师们公开说,根据我的科学预测,这18个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年以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调查,发现这18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果然进步非常明显。老师和学生都佩服他预测得准确。这时,皮格马利翁才说,我当初的所谓“科学预测”只是随意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人名,并没有丝毫科学根据。其实,这里的原因就是:他公开预测结果以后,老师、家长对这18个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在老师和家长的热情期望中,这批孩子也更加自尊自信,内心充满了积极性,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他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同样的原理。

做父母的,应该学会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当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时,应该引导他去制定目标,然后以殷切的期待之心,热情的赞美,让孩子的求知欲旺盛地燃烧起来。

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这就是激励的作用。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帮助孩子获得第一次成功,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将来就可能是一个成功者!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这种成功感。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孩子饱尝了失败感,这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获得第一次成功,当孩子获得了成功以后,家长要郑重其事地为他鼓掌。孩子的成长,的确像运动员一样,需要别人为他加油喝彩。

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那些淘气的、不守纪律的、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把他们视为坏孩子、差孩子,没有人爱管他们,没有人去疼他们。其实,这样的孩子才更需要激励。

学习,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不能过度担心和干涉,父母最应该做的,是用赞美激发孩子,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如果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就算父母劝他去睡觉,他也会自己偷偷起来读书,强迫孩子用功实在不是高明的办法。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主动性,不用家长唠叨,他自己完全能够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