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7日恋人有声小说:福报是修得的 苦空无常 苦苦坏苦行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57:42

福报是修得的 苦空无常 苦苦坏苦行苦

1 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吝财得贫穷的果报。

2 我们的福报是修得的,经上常跟我们说:“修财布施得财富。”

3 你过去世修得多,这一生得的财富多,发大财。

4 你前生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物质生活一定贫乏。

5 你过去生中修的布施多,你今天就发大财;你修的少就发的小财,是这么回事情。

6 没有布施,那要受贫穷之苦!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报。

7 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人,像大学教授这些学者们,他真正有智慧,可是没有福报。

8 他两袖清风,靠薪水过日子,年老退休之后是穷困不堪,这什么原因?他过去世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

9 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大文学家,像李太白,杜甫,他们在晚年穷困,喜欢喝酒,没有钱到酒店去赊帐,贫困到这种程度!

10 很明显地,他过去生中,他是专修法布施,所以有这么样的聪明智慧;没有修财布施,所以生活就成问题。

11 再看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智慧,你看那个人笨头笨脑的,他发大财。他那个财富一生怎么样享受都享受不尽,他没有智慧。这个也很多很多。

12 有很多大企业家,有亿万财产的,你去打听打听,可能他中学都没有毕业,他做学徒出身的,做小买卖出身的,送报纸出身的。

13 他发大财了,他底下用的人都是博士,他自己甚至于小学都没有毕业。他发大财,这是前生修财布施修得多,法布施没修。

14 佛法里面讲三世果报!我这一世得富贵,前生修的,我这一生应当得到。

15 我这一生贫贱,我过去生中没修,我今天贫贱是应当的。所以对富贵人,也就不会羡慕、不会嫉妒、不会怨恨了。

16 我们常讲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所以读书在明理!

17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对于读书人非常尊重,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古代,这教学是义务,这是师道。中国的师道,是多么值得尊敬!

18 孔老夫子教学,有教无类,对学生决定没有分别,学生对老师的供养是随意的。

19 你家里富有,多供养一点,老师也收;你家里贫穷的,你一点供养也没有,老师也不怪你。

20 老师不能说:“我教你一年了,你都没有一点供养,下一年你不要来!”没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老师的。

21 老师都很清贫,生活都很清苦,但是他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清高!他在社会上受到大众普遍的尊敬。

22 老师看到学生将来在社会上个个有成就,他也很安慰,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23 所以要讲求义务,人人都够对社会、对大众愿意尽义务,不讲求报酬,这个社会才真正有进步。

24 报酬里头有偷工减料的,有偷懒、有欺骗的;义务里头没有,那是尽义务的。

25 出家人称贫僧,因为他清贫,他的心就在道上;他要是富有,心就不在道上,心就在五欲六尘享受上去了。

26 世间念书人也是如此,他要一富有,他学问一定退转;清贫,他的学问道德一定清高。“清贫浊富”,很有道理的。

27 世间虽然有富贵,富而不乐,贵也不乐,所以古人讲“不如贫而乐”。活得快乐,活得自在,这个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28 过一生虽然富贵,一生都不快乐,这人很可怜,佛法里面讲“可怜悯者”;更可怜就是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那是真正可怜!

29 虽然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是一天比一天丰富,确实我们的烦恼是一天比一天增长。

30 从前人没这么多烦恼,现在人这个烦恼太多太多了!

31 烦恼从哪来的?从贪嗔痴慢来的,从患得患失来的。

32 晚上睡觉睡不着,要吃安眠药,全世界的人都一样!富贵人有富贵人的烦恼,贫穷人有贫穷人的烦恼,

33 今天世界这样混乱,用什么方法能挽救这个世界?跟诸位说,没有办法。

34 这个世界上不管他是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想解决当前的问题,没法子!

35 唯独佛有方法,现在大家不相信,那有什么办法!佛用什么方法?把六道轮回事实真相告诉你,你心自然定了。

36 我贫穷,我前世没有修布施,没种因,我这一生贫穷,活该!知道了这个事实真相,我心定了。富贵人能安于富贵,贫贱人能安于贫贱,天下太平。

37 贫穷人晓得,他富贵,过去世他种福,我贫穷,前生没种福。

38 我要想富贵,我现在种福,我来生享福;他富贵,他知道因果,他不胡作妄为!

39 人人知道因果报应,就不会怨天尤人,所谓“富贵安于富贵,贫贱安于贫贱”。

40 大家都知道修福、都知道积德,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达到安和乐利的目标;否则的话,想什么方法都是枉然!

41 俗话常说“富而不乐”,他很富有,不快乐;“贵而不乐”,贵是在社会上有地位,很高的地位,作皇帝、作总统,一生不快乐,这是没有智慧。

42 人,说穿了没意思,从生下来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条路,往哪里走?往坟墓里面走,一分钟都不肯停,真叫精进!

43 干别的事情他会停下来不干,这个事情他永远不停的。“人没意思”,你要是真正看穿了,这个就是觉悟,这个就是智慧!

44 果然有智慧,即使贫贱,你贫而乐,你还是非常快乐。由此可知,智慧在一切德用里面非常地重要。

45 清净是福,快乐是福,不见得要富有!富而苦不如贫而乐,要懂这个道理。

46 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想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没有清净心,这些统统得不到。

47 唯有清净心,才能觉察得出人生的价值。

48 佛说“人身可贵,人身难得”,心地清净才能体会佛这句话的意义;不是清净心,你读这个句子你不懂。


南无阿弥陀佛



~ K 苦空无常 ~

 

1 这个世界是什么?佛把这个真相为我们说出,“苦空无常”。这是真的。

2 如果你不觉悟的话,你这个“苦空无常”就没完没了。

3 你不能够脱离,你不但这一生要受,生生世世你都要受,而且一世比一世苦。这是你第一个真正觉悟。

4 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完全不一样。不觉悟的人迷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他搞生死轮回。

5 觉悟的人,他会想办法超越。“苦空无常”我如何能够把它摆脱掉,那就是真正觉悟的人。

6 觉悟的人叫修道,道是道路,脱离“苦空无常”的道路,去找这个道路。这个道路有没有?有。

7 实际上,这个世间学术是求这个道路的,乃至于今天的科技也是在求这个道路,宗教也是求这个道路。但是是不是真的能解决问题?如果真能解决,释迦牟尼佛不会多事。

8 我们中国古德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释迦牟尼佛何必多事?而是释迦牟尼佛看到许多人都在寻找这个路,纵然找的很像很相似,也很不错,但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9 他是不得不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帮助我们离开苦空无常,他这才来找我们。

10 我们必须警觉到,人生一场空,人生一场梦。不要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还没死,等到死的时候你再觉悟,来不及了,迟了!现在就要觉悟。

11 所以有远见的人,不是为我这一生来打算,要为我来生打算,这是个聪明人,这是个觉悟的人。

12 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机缘成熟了,佛一定也要度他。

13 什么叫“机缘成熟”?第一,把人生看透彻了,真的明白了,人生是苦空无常,决定没有留恋,这个缘熟了一半。另外一半是决心想求离开六道轮回,这一个意念真实,缘就成熟了。

14 一切诸佛菩萨都见到,都看到这个人缘成熟了。哪一尊佛跟他过去生中有缘,这一尊佛一定示现在他面前去帮助他,他这一生确实能得到他如愿的果报,佛会来度他。

15 觉悟这个世间苦空无常,对于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贪恋的心了,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像个旅馆一样,住在这里时间很短,好,很好;不好,也很好,就可以了,不必去计较!

16 世间是无常的,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些话都是世尊无尽的慈悲,提醒我们要有出离心,不要贪恋这个世间。

17 如果我们细心冷静地观察,这个世间确实如佛所说,苦空无常!

18 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情,一定是认真努力念佛,心是定的,不会随外面境界转的。

19 觉悟的人是老实人,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决定遵从佛的教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

20 我们学佛,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怎么样教我们,我们老老实实去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背。

21 具体来说,要认真去学习“净业三福”,决定不能疏忽。从净业三福上奠定无上菩提道的根基,然后依净土五经一论任选一种,尽形寿奉持而不改变,这一生绝不空过,你就成功了。

22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道理,学佛有名无实,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一生当中想求往生就难了。

23 许许多多学佛人死后都落在三途,什么原因不难懂,我们细心想一想,跟佛经对照对照,自然就明白了。

24 佛家常常讲时节因缘,一定要掌握住。什么样的年岁学什么样的东西。四十岁以上不搞经教了,可以听经,多听、多了解;进念佛堂,真修真干。

25 经听多了,觉悟、明了了。既然明了世间“苦空无常”,这四个字是现前社会的真相,人生的写实,我们要早早地回头,要办自己的大事。

26 大事是什么?死生事大。你们要注意听我讲,“死生”事大,我不是讲“生死”。生死怎么样?一个阶段,从生到死。死生是活的,死了以后又生,永远循环不息。

27 觉悟的人不怕死,真正觉悟的人常常把“死”字挂在头顶上,警惕自己:死了之后我到哪里去生?这是大事。

28 真正想往生,要记住: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淡,断我们是断不掉,要减少。

29 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轻,逐渐淡薄了,净土的气分一年比一年浓,往生就有把握了。

30 这个世间要彻底放下,不能有丝毫留恋,假的,“苦空无常无我”,你怎么会贪这个东西?这是一场梦!

31 一定要看破,不再搞这些东西。真的东西,提升自己,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什么?帮助别人认识佛法,认识净土,帮助别人修净土,这个功德不得了!

32 大慈菩萨讲,你能真正帮助两个人真往生,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德还大。你这一生要帮助十几个人,那个福报就不得了,你求往生就不会困难。

33 对世间人,世间人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福报,他还不想出离三界六道,他还贪恋人天福报,我们不能舍弃,我们也要随缘随分帮助他,要把佛法介绍给他。

34 对于这个世间的凡情还是放不下的,我们就要教他断恶修善。为什么?恶不断,三恶道的缘就不断。

35 要知道,阿赖耶识里头恶的因多,那个因要遇到缘就起现行,这个事情太麻烦!现前还不断恶业,恶缘天天在增长,所以恶是一定要断,善不能不修。

36 佛给我们讲苦空无常,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常起念三宝之心。念三宝,就是念觉正净,这个要知道!

37 世尊你看看从十九岁到三十岁,十二年求学,难!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是放下,原来放下就是。

38 能够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学问,千经万论所说的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39 他虽然没有说明白,这是暗示,我们学的人要能去体会得到,他不说穿。在中国,又有了第二次的暗示,那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所示现的。

40 所不同的地方,释迦牟尼佛有十二年的求学,有这个经历。怎么开悟的?放下才开悟。放不下,决定不能开悟。

41 而六祖惠能他老人家的示现,他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没有参学,也就是一下放下,所以说妄想分别执着同时放下,佛家叫顿悟。

42 相对的是逐渐地放下,那叫渐悟,那要很长的时间,一年放一点,一年放一点,慢慢地烦恼轻、智慧长。顿悟的他是一下放下,智慧就圆满现前。这两个示现我们合起来看就明白了。

43 然后再想想,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六道凡夫的习气的确是很深。世尊当年可以用惠能大师那种顿悟的方法来示现,但是如果用顿悟方法示现,恐怕他度不了众生。

44 在印度当时的环境里面,我们能想像得到的,为什么?人家看他不是凡人,是天上的天神,要不然怎么可能一下就智慧开了?

45 顿悟,凡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他必须要示现跟凡人一样,一样的习气,一样的烦恼,一样看破。

46 那个看破就是生老病死,从这里觉悟,看破人生苦空无常,出家修道。这是我们世间人走的这条路,他也走这条路!

47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舍弃了王位,舍掉了权力,舍掉了财富,舍掉了家庭,样样都舍掉了。他选择出家做苦行僧,过那样的生活。

48 释迦牟尼佛过的那种生活,是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的,那真正是离苦得乐的生活!


南无阿弥陀佛



~ K 苦苦、坏苦、行苦~

 

1 苦集灭道四谛,在佛法里面是根本法。

2 我们今天受的“苦”,是从集来的,“集”就是迷惑造业。

3 迷惑造业才有这个苦果,六道轮回的苦果。

4 四谛里面解释苦集灭道,先说“三苦”,所谓“苦苦、坏苦、行苦”。

5 世尊将三界之内的苦报归纳为三大类。在欲界里面,这三类苦统统具足。

6 苦苦细说是八大类: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八大类在欲界的众生可以说是每个人都要受的,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

7 佛在经上说我们来投胎的时候,在母亲胎胞里面十个月,这十个月的感受就像在地狱一样,真是度日如年!

8 母亲喝一杯热水,胎儿就像在八热地狱,喝一杯凉水他就像在八寒地狱。佛在经里形容那个苦就跟地狱一样,叫胎狱之苦。

9 我们看起来十个月不算长,他的感受不得了,他感受时间太长了。

10 这一出生,他这身体接触外面境界,那种感受,佛经形容“冷风触身与地狱无异,好像利刀割肉一样”,所以他一出来就哭,那个哭是他太痛苦了,他没办法忍受。 11 如果出生要是很乐的话,不苦的话,那小孩生下来不应该哭,他快乐的时候他会笑!你们有没有看到小孩生下来笑咪咪的?这就证明佛讲的话没错,生确确实实是苦。

12 我们在这个世间免不了老苦,就要替老的时候做打算,尽量减低我们的老苦。方法是我们今天能尊敬老人、帮助老人,能多多地去修福,不要享福。

13 老的时候有福,才是真正有福报;年轻人有福,不算是有福报。

14 今天的社会,奇奇怪怪的病特别多,我们要小心谨慎。古人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因此我们饮食起居要有规律,要讲求卫生,非不得已,不要到外面去吃东西。

15 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死,死是什么味道没尝到,可是看看许多死去的人,你看他的样子,他死的时候那个相貌不好看,才晓得他的确有痛苦。死苦!

16 你喜欢的人不能常常跟你在一起,你喜欢的物也不能常常在一起,爱别离苦!

17 冤家债主,有些我们不想跟他一起,偏偏遇在一块,怨憎会苦!

18 冤从哪里来的?有的冤是跟人结怨而来的。有的冤是从爱来的,爱过头就变成冤家对头,所以爱是假的,冤是真的。

19 佛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跟任何人结怨,不但大的怨不能结,小怨也不可以有,为什么?有小怨就慢慢结成大怨,这是要警惕的。

20 求,决定是求不到的,人发财,纵然是发横财,说老实话,发横财也是你命里头有的,你命里头没有,横财也发不到。求不得苦!

21 然而,如果我们努力断恶修善,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一切,那真是佛教里面所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22 你要如理求、要如法求;你所求的不合理、不合法,那是不会有感应的。如理如法的求,决定是有感应的,连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连求成佛成菩萨都能做得到,何况其余?

23 前面七条是讲苦果,最后这条五阴炽盛是苦因。

24 “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是讲我们身体。我们的身体,物质的部分是色,属于色法;精神的部分是受想行识。

25 “受”是感受,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想”是分别,是思考。

26 “行”,这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在《百法》里面五十一个心所法,除“受、想”这两法之外,其于四十九法都包括在“行”里面。“识”就是八识。

27 五阴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展开来就是百法,再扩展就是整个宇宙人生,我们身心的状况就是这么组成的。

28 人间苦,天界也苦!欲界里面虽然也有六层天,天福也很大,寿命也相当长,可是只要在欲界,这八苦就不能避免。

29 生到色界要靠禅定,四禅八定,这四种禅定,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禅定修成功还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修这四无量心才能生色界十八层天。这十八层也就看个人的功夫,看你禅定的功夫。

30 四无量心的浅深所生的天不一样,色界天人没有八苦,他是化生,所以他没有生老病死,他也没有求不得,也没有怨憎会、爱别离,他没有这些,所以很自在。

31 色界天人的寿命还是有限,平常他不感觉得苦,寿命到的时候,他定功将要失去,将要往下堕落的时候,这时候开始受到苦了,这叫“坏苦”。

32 行苦,即不苦不乐,这是对三苦、三种受来说的;苦苦对苦受,坏苦是对乐受而产生的,“行苦”是对不苦不乐。

33 不苦不乐好,这个心平静非常之好,那为什么他觉得苦?就是这个境界不能永远保留,慢慢会失掉,于是他感觉到痛苦。

34 无色界天人寿命最长是八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虽然相当长,总有尽头,到时候还是要堕落。他不能常住在不苦不乐的境界里面,这叫“行苦”。

35 “欲界”三种苦都有。

36 “色界”有坏苦、行苦。

37 “无色界”只有行苦,他连坏苦都没有。

38 无色界天人没有身体,所以他没有色相;拿现在的话来讲,所谓灵界,这是三界之内高级的凡夫,还是凡夫!

39 无色界天人是聪明智慧最高的,他没有身体,真正自在,但他有行苦。

40 苦苦,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冤家对头不想跟他在一起,没办法,搞到一家来了,离也离不开,怨憎会!

41 坏苦,我们举个比喻,好比现在做官的,这一升迁喜事临门,快乐!到哪天下台就苦了,一下台是门可罗雀,什么亲戚朋友都不来了,可见得人情之薄,他立刻就感觉到在台上跟下台完全不一样,坏苦!

42 行苦,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我们青春不能永驻,每个人都想年年十八,做不到!这个老不是十年十年地老,不是的,也不是一年一年地老,而是一天比一天老。

43 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往那里去?往坟墓里去,天天精进,一分一秒都不肯停一下,你想想看有什么意思?

44 世间人虽然讲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在佛法里面讲都是虚妄的,为什么?世界有成住坏空,什么都留不住。

45 经论上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造罪业?你能得带去的,就是你造的业,你造的善业有善报,你造的恶业则有恶报,这个决定不能避免的。

46 佛在经上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最可贵的就是闻佛法,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遇到净土法门!

47 西方极乐世界,大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超过一切诸佛的世界,一切诸佛世界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叫做极乐。就是因为它没有这三苦,这才称它为极乐世界。

48 佛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我们就要晓得随缘度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