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毅 三墩地块:第5节:第一章 禅修的基本方法(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38:22

第5节:第一章 禅修的基本方法(3)

 

  ①小参:禅修期间,禅师针对每个禅修者的身心状况,分别给予指导的时刻

  当你开始思虑未来,并开始想:“还要过几分钟才摇铃?”你就无法安住于当下——这是在自找麻烦,而非修禅。

  在禅修的第一阶段,你对当下的专注,要达到全然不在意时间流逝的程度。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不知道!你甚至不记得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而只知道“当下”。

  我当初在泰国出家时,真的忘了那是哪一年!那种没有时间观念的感觉极为美妙,在没有时间的空间中,你将了悟当下的实相。

  当下的实相是宏大而庄严的。当你放下过去与未来的一切时,也就相当于活在当下,心中只有当下的念想,此即禅修的第一阶段,达到此阶段,说明你已摆脱进入禅那的初步障碍。

  接下来,你需要积极努力地精进,稳固并安住于这一初级阶段,这点相当重要。

  第二阶段:静默地觉知当下

  我已在“导论”中勾勒出禅修的目标:获得内心的美好静默、安定和清明。如今,你已摆脱阻碍深入禅那的某些负担,现在应进一步体验内心更为美丽与真诚的静默境界。

  静默意味着不评论

  开始第二阶段的讨论之前,我们先理清“静默地觉知当下”与“评价当下”之间的差别。以观赏网球比赛的电视转播为例,你会同时看到两场比赛:显现在荧幕上的比赛,以及你听评论员描述的比赛。评论经常是带有个人偏见的,例如澳洲人与美国人比赛,澳洲主播与美国主播的评论一定大不相同。在这个譬喻中,只看电视画面不听评论,代表禅修中的静默觉知,而听取评论则表明你也在评论它。你需要明白的是:不带偏见、不作评论地观察当下(静默地感受当下),你会更接近当下的实相。

  我们有时会带着内心固有的认知看待这个世界,事实上,内心的认知完全无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内心只会编织造成痛苦的妄想,使我们怨恨敌人或疯狂地依恋所爱的人,由此产生人生中的诸般困惑。内心会制造种种假象,如同技巧娴熟的演员自如操纵观众的情绪一样,让你感到恐惧与罪恶、焦虑与沮丧。因此,你若想追求当下实相,应珍视静默,在禅修时将它看得比任何想法都重要。

  过于珍视自己的思想是保持静默的主要障碍,我们该如何抛开内在的思想?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精炼“觉知当下”,非常仔细地觉知当下的每个时刻。这样,你就根本无暇去评价过去发生的事。当你在注意或评论已发生的事时,就无法专注于当下,这犹如因沉湎于回忆旧访客而忽略了新来者。

  延伸这个比喻,想象你的心是宴会的主人,正在门口招呼客人。若客人进门后主人便开始和他攀谈,此时主人就无法尽到招呼每一位来客的责任。

  由于每时每刻都有客人来访,主人必须不停地招呼,与其中某位访客交谈就意味着错过下一位来客。禅修也一样,你若专注于回忆依次进入内心世界的一桩桩往事,就会错过随之而来的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