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已从高处掉下来:孩子性格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02:04

孩子性格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人的心理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组成,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性格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和能力、气质一样都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存在差别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集体、个人的态度都会有所区别,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性格的人。所谓“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我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而文学家经常抓住这一心理形象来塑造人物形象,《水浒传》中林冲、李逵、武松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人物、经典性格。

    性格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一般情况下,性格一旦习得,往往很难改变。比如,林冲这样一个人物,他的性格的最基本态度是逆来顺受,能忍则忍,因此,在误入白虎堂后,被陷害充军发配沧州,一路上他都忍了,听到陆虞侯一伙密谋害他,他提了刀找了几次,没找到又忍了,最终火烧草料场,才忍无可忍,动手杀人,逼上梁山。

    性格是一种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人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往往是习惯了,不是朝三暮四的,而且从一而终的。比如,面对街头的乞丐,有的人表现出同情,有的则表现出冷漠,这种行为态度或方式则是一种习惯化了的,与他积习的性格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性格与教育历来就被教育者所重视,早在2500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清醒认识,《论语》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其实,这就是孔子按性格来施教的例子。文中,由就是子路,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血气方刚、最有性格的一个,孔子是这样评价他的,“野哉由也!”就是说由是一个好勇斗狠的角色。孔子很了解他的性格,于是要他克制,故说,要他做事多与父兄商量。求,即冉有,性格比较内向,胆小怕事,因此,孔子鼓励他做事应当机立断,敢作敢为。

    中国有句古语说:“三岁看大”,儿童的性格大约在五岁就形成了。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认识性格和孩子教育的关系?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群体和基本单位,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最早的老师是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育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孩子许多的习惯、许多的性格、许多的品质都是从父母那儿习得的。这一点,许多家长都没有深刻地认识清楚,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是一套,而在自身行为上又是一套,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把在社会上习得的“人格面具”带到孩子的教育之中,这些都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不同的性格。

    1、如父母对子女过分照顾,不放手让孩子独立活动,怕孩子遇到危险或被小朋友欺辱,儿童就会形成胆小、依赖、缺乏主见、遇事优柔寡断、孤僻、适应集体生活困难等。

    2、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孩子则被养成任性、撒娇、骄傲、放肆、不分好坏、不懂礼貌、神经质、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和耐心的性格。

    3、若父母对孩子冷漠、漠不关心,儿童多愿从他人处求爱护,想方设法吸引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表现为“人来疯”,有的喜欢惹事生非或攻击他人,有的也会表现情感淡漠,或内向性格。

    4、当父母对孩子管教过分严厉、粗暴时,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则会使孩子形成胆法、软弱自卑或粗暴、反抗、不诚实、以及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的性格特点。

    

    5、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儿童常常表现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主见或判断力。

    6、如父母对多子女之间有不公平的态度,往往是使孩子忌妒心理个性形成的起因。

    以上所罗列的家庭教育问题,并非家长有意所致,而是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不知不觉或一时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必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直接导致孩子性格的形成。

    有的家长肯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中的缺陷,因此教育中许多问题都是在无意中造成的。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先要充分认清自己性格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这样在教育过程中就可以尽量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带给孩子,减少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的阴影。做到这一点很难,我们一直在提倡,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成为孩子的朋友,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在生活中的、工作中的、社会中的、情感中的负担和压力确实也很大,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家长很难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情绪,有的家长则把这些情绪带给孩子,拿孩子出气,给孩子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认为孩子无药可救了,于是不管不问,“有教无类”又成了一句空话。

    良好的性格应该怎么界定呢?其标准应是:活泼开朗、热情直率、稳重端庄、勇敢坚强、认真细致、有自信心、独立性强、有协作精神、有活动能力、热爱学习、善于与别人相处、社会适应良好等。

    我认为,并不是要求家长都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类型的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社会就会千篇一律,毫无色彩了。不同的性格可能会适合不同的职业,中外许多文学家都是性格上有缺陷的,因为这样缺陷可能更容易发挥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才华。但是,我觉得,每个家长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让孩子在性格上更加健康,更加健全。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呢?我觉得,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气氛

    让孩子在一个和谐,充满爱心的家庭中成长,这对陶冶孩子的心境和情感十分重要。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心情自然会感到愉悦,没有太大的压力和不快乐的体验,很容易养成他们活泼开朗、热情直率、稳重端庄的性格。而充满争吵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对孩子性格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家庭教育,父母应先受教育

    父母必须首先树立良好性格的典范,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父母是孩子的师范,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因此为人父母应努力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坚强毅力、乐观开朗,这样的话,孩子也会模仿父母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人。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保持情绪稳定。不能喜怒无常,情绪多变,从而造成孩子无所适从,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我们常听到不少年青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任性、自私、娇气、神经质等,并常为此责难甚至打骂、惩罚孩子。其实是完全冤枉了孩子,因为孩子性格的好坏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往往是只重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性格及品质的培养。能力培养固然很重要,但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更为重要,因为性格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并影响终生,而能力许多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我们的家长切不可抱着“树大自然直”、“性格是天生遗传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思想,对孩子的不良性格采取听之任之,放纵不管的态度,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育方式应正面教育。孩子初涉人世,对人世间的很多问题都是初次认识、初次体验,家长应尽可能地排除负面干扰,让他们受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并且要尽量用孩子容易接受的语言,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切忌空洞的说教和大道理。例如,如果家长带着孩子在街头遇到乞讨者,许多家长可能都已司空见惯,但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家长切不可说这是假的,不要去帮助他们,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基本的同情心,从而产生一种冷漠的社会情绪,家长应尽量给孩子施舍的机会,并正面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自立自强。

    教育的内容应是形式这样的,有针对性的。比如,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和他们一起读书,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和他们一起讲故事,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知子女者莫若父母”,家长应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改变他们性格中一些缺陷,如对一些不合群,性格比较内心的,胆子比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参加夏令营,让他们走入孩子们之中,培养他合作、合群的性格,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时期是良好个性塑造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培养,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