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拖延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49:11
【我的大学】  拖延心理学---认识拖延&认识自己
【我的大学】 拖延心理学---认识拖延&认识自己
作者:余俊宣
试想一下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一项学习或工作的任务早已安排下来,但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动手,浪费时间在一些小事上,直到最后期限马上要来才赶工完成;制定好的计划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搁浅,总觉得时间太短,要做的事太多;常常下定决心甚至发誓不再拖延,但它却像一个幽灵难以摆脱……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拖延问题,但我们只是把它归咎为时间管理的问题,认为自己不擅长支配好自己的时间,或者自己太懒惰,造成了拖延的习惯。但事实上拖延是一个心理学命题,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和障碍。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是全球首个拖延工作坊的创始人,她们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拖延心理,写书、做演讲、做培训、做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拖延心理学》是两位心理学家多年临床经验和研究的结晶。
拖延从根本上讲,并非是由惰性导致的恶习,也非品行或道德问题,而是由恐惧引起的心理综合症,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但拖延者往往不能识别所有这些活跃于表面现象之下的情绪波动,他们无意识地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来掩蔽心理弱项,从而进行自我保护。
但他们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呢?一类拖延者是由于追求完美,他们认为平庸是可耻的,自己必须做到完美,对自我的期望不切实际得高。由于现实的原因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追求完美转为惧怕失败,并且夸大了失败的后果,认为什么也不做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重结果胜于重过程导致一种全或无的心态:如果一件事不能做到最好那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这样对自己的高标准成了阻碍付出努力的不可能达成的要求。他们心中有这样的公式: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他们不能够容忍自己付出很多努力却表现得不完美的现实,但如果有拖延的存在,即使失败,表现不再等同于能力,而可以归结为期间缺少充分的努力,即用不努力来维持自我价值感。另一类人的拖延来自于对成功的恐惧,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这些拖延者害怕成功会暴露自己的野心,使自己和亲密的家人、同伴疏远,使自己受人们的嫉妒和孤立,相信自己需要在拥有成功和拥有爱之间做出抉择,并且认为成功会加大人们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失去生活的控制权和选择权,强迫性地工作或学习而成为工作狂,以追求更高的成就。成功的压力使得他们用拖延来逃避成功。还有一种拖延来自于对他人控制的抵抗,通过拒绝别人的要求,来维护自我独立感和掌控感。一项任务是他人分配的,按时地完成就是对权力的屈服,而拖延是一种无言的抵抗,是弱势者的权力。这类拖延者以个体独立感来衡量自我价值,认为世界是一个战场,他人是有潜在控制欲的对手。
拖延另一个根源是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拖延者常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来看待时间,主观时间跟客观时间处于冲突之中,很难对最后的期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往往低估一项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或者轻视未来,时间感知失去平衡,未来折扣就是指急于做眼前的小事,却不去做未来的重要的大事。或者处于时间迷失的状态,生活在不受客观时间限制的世界,感觉自由和独立,但不能使生活真正向着未来。
关于拖延成因:如果我们的大脑对某些事情感到恐惧,想要排斥它,也许这只是一种感觉而没有任何意识层面的原因,但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反应。原始刺激与恐惧之间的联系已处于无意识中,潜伏的早期记忆让我们对这些刺激产生自然的恐惧反应,想要逃避。明白我们对什么恐惧和为什么,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用拖延来作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恐惧失败而拖延,可能是因为童年时生长的环境对人要求太高太苛刻,而且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值得爱,如果失败不但受不到安慰,反而会带来让人难以承受的责罚,让人形成对失败后果的过度恐惧,简直像一场灾难,只好用拖延来逃避失败,但同时也阻挡了自己的前进。如果用一种成长的心态面对失败,把它当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衡量自己能力的标准,就会更享受努力的过程,提高自己获得成长的收获。恐惧成功可能来自文化的压力和早期经历。一个从小表现优秀的孩子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但往往也易受到同伴、兄弟姐妹的有意无意的孤立,有更多的孤独感。成功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压力,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高处不胜寒。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获得成功就要忍受另一些不快,但拖延者往往把后果想象的过分不堪,实际是没有必要的。至于对被控制的恐惧,可能生长在一个控制、约束多的环境中,孩子需要不断地为独立而斗争。但在长大以后,已经形成的恐惧泛化到把一切其他人的安排都看作是控制的表现,因为自我掌控感的匮乏,所以固执地、不合时宜地用拖延来抵抗,但实际上可能损失的是自己进步的机会,全身心专注于击败他人,往往不知道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关于如何管理、安排时间使得生活学习更有效,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提供了大量的技巧与方法,但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拖延的深层原因和背后的心理机制,就等于不了解自己,也没有办法用一些强制的机械的手段让自己摆脱拖延。拖延心理学让我们思考自己的问题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一味地厌恶拖延,认为它是一个驱之不散的恶魔,但其实我们任何不良的习惯、缺点正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讨厌自己的缺点其实也是在讨厌自己。接受拖延的存在,理解它作为抵御恐惧保护自我的人类特有的反应;面对内心的恐惧,不管它曾经来自哪里,让我们如何痛苦。当我们知道这些恐惧是在早期经历中形成的,而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前行的阻碍,我们会用理性的、成长的力量化解这些恐惧。当恐惧不在了,拖延也再无存在的必要。
参考并推荐书目:《拖延心理学》,[美]简·博克,莱诺拉·袁著,蒋永强,陆正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