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盛承志:京西古道,寻访马致远故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44:2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您知道这首被称为古今小令第一的作品写的是哪儿吗?这里的小桥流水写的可不是江南水乡,而是马致远的故居——北京西山门头沟王平镇韭园地区的西落坡村。

  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山西的商旅道路。现在的京西古道,早已没有当年的喧嚣,到处都是破败不堪,而从圈门进去的,那些原本依靠京西古道的村落,除了个别的尚有些人家之外,大部分的村落都已经人烟稀少,难怪大部分京郊旅行的文章或者书籍都说去京西古道,就是感受“枯滕老树昏鸦”的感觉。

  京西古道,只有在山上仅存的一些清朝年间的碑文(在峰口庵已经散落一地,庵早已不是庵了)还有地上那些圆滚滚的石头,可以看出岁月的沧桑,这些石头如果不经过数十上百年的足履打磨,不可能有那么圆滑的表面。大部分的古道景点,已经荡然无存,数百年间,一条熙熙攘攘的商旅古道就此成为千古历史。古道北路的韭园村有东落坡、西落坡、桥耳涧等小村,街道整洁,清泉绕村。门头沟地区早年有个顺口溜有姑娘嫁岭北,哗啦啦的清泉水;小葱拌豆腐,你说嘚不嘚。山村田园气息浓厚,村风淳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您知道这首被称为古今小令第一的作品写的是哪儿吗?这里的小桥流水写的可不是江南水乡,而是马致远的故居——北京西山门头沟王平镇韭园地区的西落坡村。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等三人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其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之为“秋思之祖”,甚至成为“一代之文学”——整个元曲的代表作。有研究说,马致远的散曲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及格调,缘于他中年过后,仕途不得志,归隐山林,也有研究说由于他在官场深感社会腐败、世态炎凉,于是辞职退隐。史实是否如此,不得而知。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小山村溪流环绕,在一个只有三十多户的小村子里竟然有十几座小桥,而且是就地取用当地石材修建的小石桥。马致远当年居住过的四合院位于门头沟王平镇。为石板房建筑。如果此传说可信,石板房至少有700多年历史了。门头沟区王平镇镇长奚秀月介绍,修缮前,故居破败不堪。目前村里在不破坏原有结构与形貌的基础上,对故居院内的15间房屋进行修缮。修缮后的马致远故居占地面积720余平方米,他们仿照元代家具对屋内进行装饰,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增添了仿古雕塑、古琴、古灯和马致远书画作品等仿古物品等,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在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所描绘的诗意画面,如今——重现。

  马致远故居,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元代大戏剧家故居。马致远故居四合院内分为西、北、南三个陈列馆室。西房为正房,内设元曲四大家雕像:北房为仿古家具陈列馆,游客可在此小憩品茗;南房为字画陈列馆。马致远的故居门前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院子坐西朝东,是一座挺大的四合院。影壁在院门外,一进院,正房、厢房、倒座房都有。坐西朝东的格局是秉承了辽代习俗还是因地势关系不得不如此,不得而知。“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象。应该只有在深秋初冬才会有的吧,常在北方山里玩的人都知道,这正是北方山区最为典型的景致,而村前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也让我们想象出“古道西风瘦马”的经典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