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南京分公司:大学新生面临十大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7:06:05

大学新生面临十大问题及对策... 1

问题一. 新环境文化的冲击... 2

问题二. 对学业人生发展迷茫... 3

问题三.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6

问题四.生活习惯差异... 7

问题五.学习自觉性不强... 8

问题六. 不会利用学校资源... 10

问题七. 心情郁闷... 11

问题八. 人际交往困难... 13

问题九:缺乏自我约束力... 14

问题十:过多参加各种活动... 14

 

 

大学新生面临十大问题及对策

“天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换一个角度讲,学生不是一走进大学校门就是合格的大学生,其间有一个适应过程。从中学时代走来,每一个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从生活、学习、规范有序的高中跨入各个方面都需要自立自理的大学,在心理、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难免会有不适应的现象。初来乍到,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心理和思想将发生急剧变化。迅速适应这一转变,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是每一个大学新生独立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为了避免大学新生受一些问题的捆扰而影响学业,这里对大学新生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希望对大学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起到帮助作用。

l     问题一.  新环境文化的冲击                对策尽快适应新环境

l     问题二.  对学业人生发展迷茫              对策树立明确目标

l     问题三.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对策学会独立

l     问题四.  生活习惯差异                    对策求同存异

l     问题五.  学习自觉性不强                  对策培养自学能力

l     问题六.  不会利用学校资源                对策有效利用资源

l     问题七.  心理压抑                        对策调整心态

l     问题八.  人际交往困难                    对策培养沟通能力

l     问题九.  缺乏自我约束力                  对策严格要求自己

l     问题十.  盲目地参加各种活动              对策有选择地锻炼能力

问题一. 新环境文化的冲击

产生问题的原因:

   1、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时,或从一个地方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迷茫、不知所措和情绪波动,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文化冲击。

   2、当迁移到的地方与原来的地方比较相似时,适应新环境的难度可能是最小的;而当个体迁移到一个与他的旧环境十分不相象的新文化中,文化冲击表现得最为明显。

问题分析:人们对新环境生活的适应遵循着U型曲线模式,  其中包括了4个明显的阶段

阶段1(1个月内):新奇阶段,愉快体验,心境最好;

阶段2(2-3月左右):幻想破灭,学语言,为沟通而斗争,心境下降;

阶段3(4-6个月):进入低谷,受挫、混乱,心境最差;

阶段4(6个月后):认识新文化,逐渐适应新环境;心境回升。

具体表现:

阶段1

新奇、兴奋、愉快:一个多月时间一晃而过,甚至忘了学习;打电话、上网、访友、上街,报告新奇发现和心情。

主要倾诉对象:家人、亲朋、老同学,总之主要是过去认识的人。

阶段2

新奇过去,回到现实,发现还没有真正开始,连语言都成问题,乡音难改,有时还被当地人或同学笑话;“传统”习惯和观念在新环境中变得无用;开始考虑是否学习当地语言及习惯;希望与新环境中的人沟通,甚至要为此而斗争。

阶段3

几个月后,新来者进入最低谷。所有的文化差异都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他受到自己来自视听及各种线索的、自己无法解释的信息的围攻。受挫感和混乱感在第3阶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此时个体的心境也最差。

对于新同学来说,这是适应期最艰难的阶段,如果不能平安度过,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大学时期。

同学们要坚持下去,并积极寻求帮助。

阶段4

最后,新来者逐渐开始适应,与文化冲击有关的消极反应也逐渐消失,在阶段4,新来者认识到在新文化下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绝大多数新同学经过第一学期四个阶段,都能平安、顺利地适应新环境,建设性地展开自己的大学生活,从学生时代逐渐转入职业生涯发展时代。

对策:尽快适应新环境

第一、如果你是异国(地)他乡的新来者,应该预期到文化冲击的现实。不要心慌,这可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过程。

第二、文化冲击相对来说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模式。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这个新环境与自己原来所处的环境有哪些不同?是比较相似还是差异较大?

第三、多跟老师、同学沟通,不要拒绝而要以积极态度融入当地主流文化,主动适应新的生活。

问题二. 对学业人生发展迷茫

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考中发挥失常

2、对自己不能准确评价

3、人生目标暂时缺乏

4、求知欲望不强烈

现实表现

1、闹情绪,发牢骚,对学校、专业不满意;

2、过于自傲,或过于自卑;

3、低迷,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思考来大学学什么,大学毕业能做什么;

4、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需要老师、辅导员看着学。

对策

1、要回到现实中来

做事的三原则: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

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2、要重新给自己定位

(1)、正确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完善自我,这是生命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大学期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完善的阶段,有什么样的“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大学阶段,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正确地认识和发展自我,解决自我认同、自我确立的危机,是每个大学生不容回避的主要课题。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要自信不要自傲,要自强不要自卑

许多同学考进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失落”首先是因为竞争的对手变了,大家都很厉害,自己不能再保持高中时的优势地位;另外,在大学里,竞争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弱点。不过,有些人会因为看到自己的弱点而自卑,长时间情绪低落,甚至为了避免挫败感而封闭自己;但也有些人看到弱点却不会对自己整体否定,他们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但仍有自己长处和价值。因此,对自己弱点的“发现”,既可能成为成长的阻力,也可能成为成长的助力,关键在于你如何看自己。

3、重新建立人生目标

(1)、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目光?将来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有目标的人,会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生命。而失去目标的“茫然感”长期延续,就会损耗生命。

很多人在上高中时,曾把考上大学作为生活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实现了,新的目标却不知在哪里。不过,一时的茫然并不要紧。进了大学,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完全可以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目标越来越具体,实现起来也越来越具有操作性

大学生应该有理想、有志向。小时候我们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那时候实现这样的理想就是按老师的要求一点点掌握知识。在大学里的理想和志向如果还是“长大了当科学家”,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大学生已经长大了,为了实现当科学家的理想和志向,应该按科学家的标准设计出自己“达标”的时间表和具体行动措施。大学生的理想和志向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应唾手可得,而应该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适宜的目标,应该符合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同时,这种目标又应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不可背其道而行之。一些同学因不满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或因挫折失去信心,便幻想过一种超凡脱俗的隐居生活,不愿面对现实。也有的同学为自己设计的是一条不择手段达到荣华富贵的不归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干不法勾当,最终自毁前程。所以,一个人给自己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很重要,应善于选择目标,并将长远目标具体化,由近至远、由低到高地逐步接近有限的终极目标。

4、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1)、有了目标,还要落实到行动上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一旦错失良机,就悔之晚矣。所以大学新生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把握好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激励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样才会不断有成就感,才会对生活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

 拥有目标,就会拥有了美好明天,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这世界会因我们的飞翔/而变得更加美好。大学新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吧,小到英语四、六级,大到明天的“留学梦”,一切都有可能,关键看你今天的付出!

 2)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人生目标:

 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3)在人生目标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牢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始于易”

经常让自己思考和回答 :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

来到大学想学些什么?大学毕业后我能干什么?

问题三.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以前很多事都是家长做主。 

2、第一次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钱,没有理财经验。

3、从小生活上依赖性太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

4、对自己要求不高,对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现实表现:

1、遇事没有主见,原则性不强

2、消费上存在着无计划、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现象 (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

3、生活中不拘小节

4、自我为中心

对 策:

1、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一些事物

2、生活上不要过分攀比,花钱的时候想一想父母、家庭,要量入为出,学会理财。

3、家境困难的学生面对生活的磨难应该选择坚强,相信苦难是一种财富。

4、自己舒服的时候,想一想他人的感受。

5、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独立的两层含义:

一是意识上的独立

大学新生应该追求独立的成人意识,要正确理解独立的含义:要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独立意识增强使大学新生从上大学那天起就表现出心理“断乳”的强烈愿望,不愿随波逐流、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这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提示:要注意避免个人独立意识的无限度地增强,形成扭曲的独立意识,可能导致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妄自尊大,以“成人”自居,不乐意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批评教育,甚至表现出情绪上的对抗。一旦这种缺乏基础的、盲目的自信受到挫折或其“独立性”受到挑战时,就易于感到沮丧、自卑,或对人、对事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或退缩到依赖他人的状态。

二是生活上的独立:

因为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他们仍需要依赖家庭供养,身上表现出的依赖性也十分明显,有些学生少年时期形成的依赖习惯不可能随着上大学而完全消除。

父母在家省吃俭用,把几乎全部收入交给学生,有些人心理坦然地接受家里的钱物。有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经济开支没有计划,月初大手大脚,月末捉襟见肘,钱夹时常“唱空城计”。有些学生还把父母的血汗钱用来吃喝、玩游戏等。

提示:还有一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要独立则更需要勇气和毅力。周围的人不应鄙视和嘲讽,应该给予同情和关怀,更要对他们的自我奋斗给予支持。我们提倡大学生要靠自己努力去赚钱,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智慧赚来钱的时候,才能体会出‘开心’的真正魅力。”

问题四. 生活习惯差异

产生问题的原因:

1、性格习惯差异: 有人喜静、有人好动,有人缄默不语、 有人爱说爱笑,有人早起、有人晚睡。

2、背景差异:各自的家境不同,成长的背景不同,养成的个性、习惯和处世方式自然会有差异。

3、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

现实表现:

1、有人早起、有人晚睡

2、有人邋遢、有人干净

3、有人大大咧咧,有人斤斤计较

4、有人拖拖拉拉,有人脾气急噪

5、有人做事认真,有人马马乎乎

对策:

1、学会合作与协商

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既然有缘来到一起,就要珍惜彼此的友谊,遇事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处处展示集体的力量。

2、学会宽容与忍让

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生活中可能有磕磕碰碰,可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要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既要主动改掉自身一些不良习惯,又要对别人一些难以改变的习惯报以宽容与忍让。

3、学会欣赏与分享

集体中重要的是互相欣赏,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与特长,主动维护集体生活的和谐。

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问题五. 学习自觉性不强

问题的产生原因  

1、应试教育体制长期教育结果        

2、一直由父母督促老师看管学习

3、对所学专业或一些课程不感性趣

现实表现

1、对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

2、逃课、旷课,上课睡觉;

3、上课之前不预习,课后不完成作业,考前突击,考试大面积不及格,多人次作弊;

3、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

4、对学习成绩记载,学籍处理不了解。

对策

1、“记住” → “理解” → “运用”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2、由被动变主动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大学生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

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大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提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3、相信老师

能在大学讲台上授课的教师必有他(她)优秀可取的方面,他们的学历、经历、知识含量为大学生教学应该绰绰有余,况且每位老师都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认真备课准备,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如果学生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解、消化、吸收,我相信考出优良成绩没有问题。

提示: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学习,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辩解,到最后吃亏受害的还是自己。

4、在大一时打好基础

大一是整个大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大学生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大学新生不要过分放任自己,尽快把玩散的心收回来,新的大学生活使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在起跑时落后,将来会形成连锁反应,轻者使整个大学背上沉重的包袱,使本应愉快的年华在补考、重修中艰难度过,重者使大学梦想成为泡影,更使全家人陷入伤心痛苦的境地。

5、基础知识最重要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提示: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6、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一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一些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

问题六. 不会利用学校资源

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小没有受过这方面教育,没有培养这方面意识;

  2、没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所以主观上没有这方面需求;

  3、平时学习抓的不紧,连教材、作业都完不成,没有精力学习其它知识。

现实表现:

  1、很少去图书馆,有些同学即使去了,也是自习或翻看一些杂志之类。

  2、课堂很少主动提问,很少提出一些教材之外的问题,跟老师交流较少。

  3、对实验课不重视,有些同学不预习,还有的以不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沾沾自喜。(其

不知既浪费了难得的动手实践机会,也浪费了学费)

对策

1.交一些好朋友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2.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长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

3.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

很多同学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提示:最糟糕的是很多同学只会玩游戏,连最基本的电脑软件都不会操作。

4.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锻炼动手能力

理工类专业的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的一项素质, 而实验室正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场所。

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用心去做,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小组,培养积极的探索精神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

要培养科研意识,学写科研论文。

问题七. 心情郁闷

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1、对高考成绩或考试过程不满意,对所读学校或专业不 满意;

2、入学后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有效帮助或拒绝帮助;

3、性格孤僻或清高,与大家格格不入;

4、因家庭困难或自身条件较差而自卑、多疑;

5、因特殊事件刺激,如亲人病故、家庭变故、伤痛、失败挫折等。

6、性心理趋向不成熟。

7、因交友不当,受到不良势力威胁。

现实表现

1、喜欢追思过去,与现实疏离,学习没有目标、没有热情,进入不了状态。

2、孤单寂寞,独来独往,孤身只影。很少甚至没有朋友,休闲时无处可去,导致吸烟酗酒、逃学上网。

3、畏难退缩,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困难即停止努力

4、面临无法解决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陷入生存困境,丧失自信心,出现全面退缩状态。

5、因恋爱烦恼无心学习。

对策

1、尝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转换角度重新了解和评估就读的学校和专业;积极、认真地分阶段逐步适应新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2、分析困难的本质并寻找变通解决办法

全面评估自己的生活条件、学习能力以及其他可利用资源;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保证计划的可行性;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可能的帮助。

3、向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寻求帮助

找班导师、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帮助分析面对的问题。调整学习、生活、交往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4、提高学习、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

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和其他社交活动,增强责任意识。

5、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让自身保持精力充沛,增加内涵,增强自信。

6、保持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的联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一旦出现无助状态,打电话告诉自己信赖的人;提高警觉性和判断力,避免与不良人士交往。

7、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健康的生活方   式,善于自我接纳、自我认知;有自信心和自制力;勇敢坚毅,胜不骄,败不馁,进退有度;关爱他人,热爱生命。

问题八. 人际交往困难

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性心理特征不同

2、缺乏交往技能

3、情绪或人格障碍

常见表现:

1、与室友、同学交谈少;与老师交往少;认识班外同学少。

2、与人谈话时紧张、不自在;坐立不安、不知手脚怎么放、不知眼睛看哪里好。

3、与人相处时距离不当、视区不当,话不投机。

对策

1、正确认识自身性格特征。

2、学习交往技能:空间技术、凝视技术、握手技术、暗示技术。

3、增强吸引力:提高学习成绩,行善,改良形象,趋同。

4、改善谈话技能:真诚、倾听、接纳、共感、赞扬他人。

5、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提示:以诚待人,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第一,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与人交往时,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大学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

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问题九:缺乏自我约束力

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大学的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2、过度放松,精力一时难以集中。

3、心理上存在“四无”现象,即 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

4、散漫性、习惯性、惰性、依赖性较强。

现实表现

1、对学校的要求,对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管理有抵触情绪等。

2、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  各项规章制度。

3、课堂上、早晚自习时睡觉、说话穿拖鞋等行为,校园内不文明恋爱等行为,对老师不礼貌不尊重等行为。

4、缺课、逃课,夜不归宿,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5、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义务劳动等。

对策

1、搞清大学虽是学子理想的殿堂,但不是世外桃源,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高校各种管理制度、行为规范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上课出勤、遵守考试纪律、上好早晚自习、参加集体活动是每个学生应该自觉做到的。

 2、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文明修养,提高基础文明素质,提倡浪漫而非散漫,自由而非自私

 3、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及法规常识,在法律、法规、规章范围内做事。

 4、克服自身懒散、惰性等不良习惯,远离网吧,交一些上进朋友,必要时请他们监督自己的行动。

 5、真心听从老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劝解,俗话说良言苦口利于病。

问题十:过多参加各种活动

 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中、小学时代的生活领域较窄,中心任务是好好学习考大学,课余活动被压缩得很少,几近于没有。

 2、很多学生学了一些特长,长期积压在心中,激情无法释放。

 3、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学校都有各级学生会组织、种类繁多学生社团,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场所,也满足了一些学生的表现展示欲望。

现实表现

1、一些学生(包括家长)刚进大学校门,就打听有没有各种社团,能不能担任学生干部锻炼锻炼等。

2、社团招新门庭若市,有些学生报名参加了多个社团活动,甚至占用了学习时间。

3、有些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精力充沛,在上课时却睡觉、溜号。

对策

1、参加活动可以,但不能丢掉自己的主业—学习,要牢记学习是第一要务。

2、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社团,有选择地参与一些活动,各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举办有特色的活动,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你拿不准参加哪个,你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问问学哥学姐以前组织的活动,再作决定吧!毕竟,大学里的社团太多,选择一个足够自己锻炼能力的足已。

3、建议大家多参与志愿者活动,毕竟大学生对社会了解的较少,贡献也少,应该为社会分担一些困难,尽一些义务。如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回家乡、去贫困山区考察和义务扶贫等,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从中提高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4、建议大家多参与各级学生会组织工作,如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分团委、团支部、班委会等,确实对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思想觉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

5、参加学生组织态度要端正,工作要务实。

参加学生组织,不要功利心太强。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注重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少计较个人得失,多讲奉献,对集体、对大家有益的事应该多做。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