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海报:2008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8:21:05

文言文之写人散文类

(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1.①称赞,赞许  ②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细柳营(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   被:              

②天子且至     且:              

③将军约       约:              

④按辔徐行     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1.①被:同“披” ②且:将要  ③约:规定  ④徐:缓慢  2.①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  ②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3.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  军纪严明(治军严整) 刚正不阿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2.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3.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1.①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②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  2.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3.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

③咨其风土                   咨: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3.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1.①放下  ②到    ③询问  2.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3.勤奋、严谨、专注

 

(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

 

 

3.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

 

 

 

 

(   1.告诉  2.提示:围绕“屋漏,

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  3.提示: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1.诸葛亮  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  2.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  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4.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5.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①简    拔:                       

②裨补阙漏:                       

③优劣得所:                         

④意气扬扬:                       

⑤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2

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1.①选拔; ②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③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④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⑤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①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  ②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释]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②敌国不敢谋

③百姓不信

④方是之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4.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 (   1.①率领 ②国家 ③信任 ④正当,在  2.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3.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4.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

    )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所之

②皆以为得实

③上下皆怪之

④微使君之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②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3.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

 

 

   1.①到……去;  ②认为;  ③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④非,(如果)没有  2.①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没有决断。  ②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  3.能注重调查,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谦虚,不居功。(意思符合即可)

 

 

(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芳容泣而志之                

②药之可以即愈               

③且吾有大事未了              

④闻言色动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②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    )1.①记:记住  ②给……吃药;吃药;用药治  ③结束;完;了结   ④脸色;神色;面色  2.①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  ②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  3.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 宋濂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       黄生借书说(节选)

清•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推积)大满,素灰(书中蠡虫)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②撰长书以为贽

③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④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故?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4.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

不到书“形诸梦”,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5.假如你是马君则或黄允修,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1. ①朝廷  ②长信  ③平和(平)  ④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 ①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②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4.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倩,劝勉后辈珍借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5.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

(节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①侯:指辛弃疾。 ②隽:才智出众。  ③南邦:指南宋。 ④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  ⑤毚(chán)兔:狡兔。  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  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  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  ⑨潭:指潭州。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诵节奏。

懦 士 为 之 兴 起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   谓:           

②顷赖士祸作           顷:           

③自潭薄于江西         薄:           

3.请写出你对“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一句的理解。

 

 

4.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5.选文刻画了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豪侠形象,其中描写辛弃疾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急行军的句子是“                               ;表现辛弃疾面对暴乱的严峻形势却能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采的句子是“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

 

   1.懦士/为之/兴起  2.①称(或认为) ②不久 ③逼近(或靠近、迫近)3.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4.①勇擒叛徒张安国;②平定赖文政武装暴动。(答到大意即可) 5.至通昼夜不粒食  谈笑扫空之  6.提示: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民怪之,莫敢徙。

 

 

3.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2.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  3.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战:        

②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 1.①作战  ②满一年 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  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宋 

(宋濂①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③,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 明史· 宋滚传))

[注释]①宋濂:字景海,明初文学家。 ②馔:饭莱。 ③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④茄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 ⑤恶:同“勿”

1.翻译下面的句子。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简述短文所记述的宋濂做的几件小事情。

 

 

3.从短文中你看出宋濂具有怎样的品格?

 

 

 

   1.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了。  2.①如实回答与客人饮酒。 ②向皇帝举荐贤能之人。 ③劝皇帝广开言路。  3.忠诚老实,善于进谏尔(诚实、善谏)

 

   )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会天大雨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援谓之曰                   

④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3[]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

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4[]文段中的陈胜和[]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1.①会:适逢,恰巧遇到。 ②唱:同“倡”,倡导。  ③谓:告诉;对……说。  ④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2(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3.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   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4.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以语使

②讶其文

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刘宣:

卫使:

刘铉:

 

   1. ①告诉  ②感到惊奇  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3.刘宣:苦读成才。  卫使:爱惜人才。  刘铉:慧眼识才。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

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恶不可食 

②徐谓黄门曰

③秦少游闻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    )1.①吃  ②告诉、对……说  ③听说、听见  2.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3.豁达(乐观、洒脱)

 

[复习指导]

阅读文言文时如何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呢?

⑴略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中考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较为短小,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通过略读我们完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

⑵精读全文,落实词句含义。猜测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落实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进一步落实开始获得的整体印象。

⑶研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在研读阶段,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语境”,凭空猜想;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拔高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