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初期能吃山楂吗:收益虽涨但会断档 1个月期理财产品不划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00:47

收益虽涨但会断档 1个月期理财产品不划算

2011-12-23 08:08:25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有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

    IC供图

进入12月最后两周,一些喜欢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市民要注意了,尽管近期银行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跳升至5%以上,但却不值得购买 因为这些产品到期时正好是明年春节假期前后,到时候这笔钱很可能“断档”而留存在银行。

南都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各家银行了解到,本周1个月左右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跳升至5%以上。尽管如此,有第三方机构银行产品研究人士提醒市民,现在购买31天左右理财产品会遭遇产品“断档”并不划算,建议购买两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可能更有保障。

同时,与往年12月末银行借理财产品数量暴增不同,今年在监管严令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出现“反季节”萎靡,本月以来每周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连续下滑。

理财产品发行“反季节”萎靡

对于各家商业银行来说,能否打赢揽存营销这一仗,关系到银行明年全年的业绩表现。因此每年12月末都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大战”最激烈的时期,今年却有些反常。

根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12月以来每周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数量分别为138、117和138只,这与去年12月每周200只以上的发行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来自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监会多次强调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等措施“今年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十分严苛,因此银行对理财产品发行有所收敛。”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则透露,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反季节”萎靡与银信发行萎缩有关。“往年银信产品占据银行理财产品绝大多数比例,今年监管部门也对四季度银信规模做了限制。”

他表示,银行为缓解存贷比压力,在今年的前三季度,每逢季末银行存贷比“中考”之时,银信理财产品,尤其是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都呈突飞猛涨之势。而监管部门曾召集几家发行量居前的大行开会,已明确要求各行银信理财产品四季度的发行规模不能超过三季度。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在本月过去的两周中,平均每周仅发行100款银信理财产品,预计周平均发行规模为300亿元,这一数字对比三季度末时的周平均水平已缩水过半。

1个月理财产品收益普超5%

“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不算银行存款,但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一般会在到期日后的几个工作日内将理财资金划到客户账户上。因此,如果理财产品月底到期,客户资金留存账户几日不转出就变成了银行存款。”一位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主管对记者解释,今年出现的31日到40日的理财产品都或多或少出于留住存款的考虑。

“有些理财产品实际上是投向期限为7天的资产,到期后资产就会被划作存款,过了考核日后,资金再投向其他期限的资产,这类被打包称为组合类产品,期限在一个月左右,目的也是为了揽存。”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解释称。

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银行亦发现此类产品相当普遍,包括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深发展银行等银行均推出了31天至40天内的理财产品,受益期均是从12月末跨度到1月,预计最高年收益率在5%以上。

    这类产品现在值得购买吗?有第三方机构银行产品研究人士提醒,如果市民近日购买1个月左右理财产品,到期日大约在1月中下旬附近,那个时候正好是春节假期前后,银行的理财产品供给较少,市民很难找到对接的理财产品,整体摊下来并不划算,而买两个月期限的产品可以跨过春节,收益可能更有保障。

链接

银行打“擦边球”规避监管

由于监管已经叫停了一个月以下理财产品,在监管压力下,银行理财产品频现32天、34天产品等“擦边球”产品。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唤起投资者的购买冲动,无论是中短期产品也好还是长期产品,年末的预期收益都全线超过5%,收益率在5%以下的产品已寥寥无几。

而另一类银行热衷发行则是滚动型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虽然存续期较长,但投资周期通常较短,以1周、2周、1个月居多,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短期理财产品满足短期投资资金的需求。”一位银行理财业务经理向记者介绍,工行、中行、招行都发行了期限在一周左右的滚动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2.5%-2.7%左右。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