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故居门票多少:《非洲风云》之21:变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01:26
        1960年代新独立的非洲,还算得上是充满希望,新独立的政权们的确也显示了增长潜力。到了1970年代,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就很罕见了。一个接一个的非洲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问题,已经破产或者濒于破产的政府们已经无力维护基本的公用设施,道路、水、电力、电信都缺乏维护,故障频频;学校,医院缺乏资金。到1980年代中期,非洲大陆上的大部分人口都比二十年前新独立的时候还要贫穷。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大幅度缩水,在坦桑尼亚,1985年一个官员的薪水的购买力,仅仅是1969年时一个同级官员工资购买力的十分之一。这导致大规模的人才流失。从1960年到1987年,非洲大陆上至少十万受过培训的政府官员到其他国家谋求位置,而1980年代后期,1986年到1989年,就至少有五万中高级政府官员离开非洲。留下的官员,大多数也早就放弃了道德要求,受贿严重,严重影响政府的运行。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均GDP变化。1960~2006

        经济衰退首先影响的就是依靠工资收入的中产阶级。非洲刚刚兴起来的中产阶级迅速衰退,城市人口完全不能指望工资收入来养活自己,被迫自己多少做一点生意糊口。在一些国家,黑市经济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官方的经济规模,虽然非法,但是国家也没有能力进行约束。在扎伊尔,国家通过非法渠道出口的钻石、铜、黄金的总量甚至超过了正常渠道;在加纳,为了避免国家规定的超低收购价格,大量的可可被偷运到邻居科特迪瓦;在塞内加尔,三分之二的花生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冈比亚;在坦桑尼亚,粮食几乎只能在黑市里面找到,黑市在这里成了每个人都需要打交道的地方,官方索性完全放任。非洲国家对自己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少。自然,能收到的税,也越来越少。
 

加纳的市场

        于是,国际救援就成了非洲国家的救命稻草。1979年,塞内加尔成了第一个尝试应世界银行要求进行结构改革的非洲国家,随后,向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寻求帮助的国家越来越多。在1980年代早期,西方国家还认为这只是暂时的问题,这些非洲国家的可以通过经济专家的指导度过危机,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非洲的问题,要比看起来严重很多,而西方国家开出的药方,很多时候加重了非洲的问题。
 

塞内加尔

        西方在1960年代的时候,曾经认为政府应该成为发展的动力,忽视市场的作用,这样的指导思想,就导致了大量的国有企业。非洲在独立之后建立的大量的国有企业,很多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不过到了1980年代,西方开始特别强调市场的作用,认为应该尽可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来自己调节。于是,鼓励私人企业,建立市场经济,就成了西方国家认定的良方。在这样的理论下,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要求接受援助的政府们把货币贬值、降低补贴、降低关税、提高农产品价格、精简政府结构、出售或者关闭国有企业、取消价格控制、减少政府赤字,放松对国外资本投资限制等等要求作为进行援助的条件,同意了这样变革的政府,西方才提供援助。这两个组织坚持,经济效率是得到其资助的必要条件。
 

        这样的变革立刻动摇了很多非洲领导人的既得利益。非洲国家庞大的官僚机构,管理混乱的国有企业,是政治家们赖以生存的资本,是安抚自己支持者和家族的工具。实际上,非洲的政治家们很少真正关心自己国家的实际问题,关心的只是如何满足自己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如何满足自己支持者的胃口,如何保住自己的政权。此外,很多非洲官员眼里,保持国有企业,无论其业绩如何糟糕,都是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涉及到国家荣誉,要将这些企业私有化,甚至卖给外国企业,那是无法接受的卖国行为。在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就直接反对这些条件,一直到自己1985年下台。但是面临即将破产的政府,非洲国家也没有其他选择。在1980年代,撒哈拉以南有三十六个政府开始在国际基金组织或者世界银行的指导下进行改革,一共导致了两百多项贷款协议。外国援助在非洲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方的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在非洲活动,一些国家的教育和健康领域几乎完全依靠非政府组织。援助本身成了很大的产业,在非洲,各种援助雇佣的人口,仅次于政府雇用的人口,成了很重要的就业渠道。1980年代和1990年代,非洲大陆得到的外国援助,总金额高达两千亿美元。不过接受援助,签署了变革协议,不等于政府官员就放弃了自己的利益。真正大规模变革的,不多。


非洲人均受援金额,2004

        非洲变革的明星是加纳的军事独裁者罗林斯Jerry Rawlings。罗林斯1982年上台,一开始以卡扎菲和卡斯特罗为榜样,要成为反帝国主义的先锋。不过经过了一些尝试之后,到1983年,加纳的经济已经维持不下去了: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历史最低;政府没有资金提供给教育和医疗,婴儿死亡率在七年内增加了百分之五十,超过了百分之一;通货膨胀率超过百分之百。1983年,拥有十三万劳动力的加纳可可产业提供的产量,仅仅是二十年前五万劳动力提供的产量的一半。与此同时,上百万加纳人被尼日利亚政府驱逐回国,大旱也加剧了社会危机。于是,罗林斯只能接受西方援助,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放弃了政府限价之后,可可的收购价格立刻上升,1988年的时候比1983年的时候增加了四倍,终于停止了三十年来加纳牺牲可可业发展工业的趋势。加纳的货币迅速贬值,1983年一美元可以购买三个赛地(Cedis),到1992年,贬值了150倍,一美元购买450赛地。进口许可制度完全废除。政府开始大规模裁员。加纳政府的人员臃肿也的确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台打字机有三个打字员使用,一辆车配了十个司机,大多数人无所事事。这些多余的人,自然成了政府改革的牺牲品。1980年代后期,加纳政府解雇了六万人。加纳也开始私有化,包括金矿。改革的结果看起来还不错。可可产量到1986年的时候就增加到了二十二万吨,比1983年的时候多了三分之一,人均粮食产量也同时上升,制造业也有所增加。通货膨胀率,1983年的时候是百分之一百二十三,到1990年下降到百分之四十。从1984年到1989年间,加纳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百分之六。不过代价也不小。从1983年到1988年,加纳的外债水平翻了一番,达到三十三亿美元。改革也没有完全解决加纳的问题。到1998年,改革十五年之后,加纳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比1970年的时候低百分之十六。
         1985年尼雷尔退休后,继任的姆维尼Ali Hassan Mwinyi开始接受国际基金组织的援助,进行改革。1985年的坦桑尼亚,粮食不能自给,医疗和教育系统已经完全瘫痪,小学入学率从1981年的百分之九十八下降到不足百分之八十,政府用于偿还外债的金额,已经占到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二。坦桑尼亚国内对于改革的呼声极高,也成了国际基金组织的好学生。

        不过大多数国家对于改革就没这么积极了。实际上,很多国家很快就发现,不进行所许诺的改革,也没什么大问题。肯尼亚承诺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但是实际上,政府机构仍然臃肿,经济的自由化也仍然见不到踪影,而外援却一直在增加,从1986年时候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上升到1990年时候的百分之三。虽然偶尔也有一些资金因为肯尼亚政府不合作表示有可能撤出,但是这些资金总是给肯尼亚政府很大的余地,什么事情都可以再商量。为了削减政府赤字,肯尼亚政府采取了短期做法,减少投资,减少维护,而不是去精简机构。最终的结果,政府的开支仍然庞大,债务越来越高。肯尼亚政府所做的,在非洲更加常见。这些政府的统治精英们,在外来援助的帮助下,日子越来越好;国家经济,却没有任何起色。政府也很快开始利用改革为自己谋利。一开始遭到普遍反对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迅速成了大家都眼红的肥肉。既然世界银行提供资金来进行私有化,何不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捞钱呢?从1989年到1991年,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提供的资金有三分之二用于企业私有化,但是却几乎没有监管。于是,非洲国家领导人们很高兴地利用这个机会把企业卖给自己的利益集团,更快地掠夺财富。科特迪瓦的伍弗耶布尼利用私有化的机会扩大自己的企业帝国,喀麦隆的私有化的受益者几乎全都来自己总统比亚Biya的贝悌Beti部族。在尼日利亚,军事独裁领导人得到了一百家私有化企业股份的五分之四。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乌干达,扎伊尔,几内亚,塞内加尔,刚果布,等等。

        到1980年代末期,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改革,非洲的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尽管开始鼓励外国投资,但是除了原油和矿业,外资很少愿意在非洲投资实业。曾经认为非洲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地区的投资人,现在认为这里是高风险低回报。到1989年,这个已经拥有四点五亿人口的大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960年的水平。实际上,在1980年代,非洲大陆的人均GDP每年减少百分之二点二。外债在十年内增加了两倍,达到一千六百亿美元,超过了一年的国民总产值。外债负担如此严重,哪怕仅偿还一半的外债,所偿还的外债也超过了新的外援。世界市场基础物资价格下跌也加剧了非洲经济的恶化,到1990年,非洲出口的价值仅仅达到1982年的百分之七十七,可可的出口总额,1986年到1989年间下跌了百分之四十八,咖啡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五。1986~1988年间,由于农产品价格暴跌,非洲至少损失了五百亿美元的收入。
 

IMF/世界银行援助的国家GDP变化

        1989年,世界银行终于承认,在非洲进行的经济改革失败。1989年十一月公布的报告中,世界银行承认,仅仅在非洲进行经济改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非洲需要的,不是小政府,而是有效的政府。现在,世界银行把解决非洲问题,寄托在了政治自由化上了。于是,西方对非洲政府援助的门槛,除了经济要求,又多了政治要求。也在1980年代末期,随着第一代非洲领导人逐渐离开政治舞台,非洲的政治变革,也开始了。

        1980年代末期的非洲政坛,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到1980年代末,非洲还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是在选举中和平下台的。到这个时候,已经独立了快三十年的非洲一共出现了一百五十多个领导人。这里面,只有六个主动交权让位,大都是出于年龄健康原因。这里面有塞内加尔的桑格尔,执政二十年之后,1980年退位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四岁高龄;喀麦隆的阿希乔Ahmadou Ahidjo,1982年辞职的时候虽然才五十八岁,但是健康已经很是问题(很可能是法国医生做的局),此时已经执政二十二年;1985年坦桑尼亚六十三岁的尼雷尔算是主动退休的,统治长达二十三年。

 

桑格尔


尼雷尔

        有一些建国时候的领导人在这个时候仍然活跃。科特迪瓦的伍弗耶布尼,这个时候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仍然牢牢控制着国家,1988年他自己公开宣称,在他的统治下,只有第一号人物,没有第二号第三号人物。伍弗耶布尼经过的六次总统大选中,得票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七。1896年或者1898年出生的马拉维的班达,从1971年就把自己弄成了终身总统,连大选都省去了,九十高龄的班达已经无法主持日常事务,国家政权就到了跟随了班达三十年之久的护士手上,这个护士已经被称为国母,这个护士,以及这个护士的叔叔,成了班达打压政敌控制国家机器的重要工具。在赞比亚,1964年上台的卡翁达也没有任何退休的计划,还时不时地在世界舞台上出没,试图解决中东问题,朝鲜问题,两德问题等等。加蓬的班哥Bango,1967年开始成为加蓬的总统,到1989年的时候已经统治了二十二年。班哥现在还在台上,是现代非洲统治时间最长的政治人物,在世界舞台上,除掉不能退位的国王女王们,也仅次于1959年上台的古巴的卡斯特罗。几十年的石油财产积累,使得班哥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法国媒体在1980年代揭露,1970年代和1980年代,加蓬国家政府四分之一的开支,都到了权贵的手里面,加蓬八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的人口里面。
 

伍弗耶布尼


班哥

        政变上台的,也有不少统治很久的。扎伊尔的蒙博托,1965年正式上台,到1989年的时候已经统治了二十四年;马里的特拉奥雷Moussa Traore,1968年政变上台,连续在1979,1984和1989年的大选中获胜,连挑战的人都没有;多哥的埃亚德马Eyadema,在1963年和1967年两次发动政变,1967年开始统治,到1989年也已经统治了二十二年。在贝宁(达荷美),克雷库Mathieu Kerekou,1972年政变上台,打着马列主义旗号进行自己的独裁统治;埃塞俄比亚的门格斯图统治了十五年,仍然忙着应付厄立特里亚,提格雷和沃洛的内战,军队数量超过五十万。
 

蒙博托


特拉奥雷
         比较起来,尼日利亚的巴班吉达算是个新领袖了。1985年巴班吉达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军事独裁者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一开始承诺要让位给文官政府,但是很快就开始享受权利的乐趣,把尼日利亚的独裁推向了新的高度,被称为尼日利亚历史上最贪婪最腐败的统治者,仅在1990年和1991年两年,可能就侵吞了高达二十一亿美元的石油收入。有报告称从1983年到1993年,巴班吉达家族侵吞的财产高达一百二十二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尼日利亚这个西非的石油大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第二代领导人里面,要独裁的也不新鲜。1978年,统治了肯尼亚十四年的肯雅塔去世,给他当了十一年副总统的莫伊Daniel rap Moi继承了政权。四年时间,莫伊就把肯尼亚打造成了一党制国家,动用法律手段压制反对派,成为新一代的独裁者。什么干预司法,控制媒体,压制工会,滥用暴力等等层出不穷,政府官员对于酒吧,旅店,饭店都要进行监控,一丝一毫的反对迹象也不放过。莫伊还简化了投票制度,让选民们在警察的监视下,到候选人的照片后面排队表示支持,投错了票的,自己要小心后果。莫伊大力提拔自己族人,这个叫做卡伦金Kalenjin族的少数民族,忽然就出现了很多高官,替代了肯雅塔时期基库由Kikuyu人控制的位置。莫伊当然还有自己的商业帝国,控制了运输,油品输送,银行,工程和土地领域。上行下效,肯尼亚的司法也非常腐败,到1990年代初,肯尼亚的官司都开始明码标价,地方法院法官一般一次收取两千美元,高等法院就要收到两万美元,上诉法庭呢,价码最高,将近二十万美元。小的刑事案子值不到这么多钱,谋杀案,五百美元就可以洗罪,强奸呢,两百二十五美元就差不过够了。这样的形势下,律师的作用,也就是确保把钱送到位就好了。
 

莫伊

        1989年,五十个非洲国家里面,基本上都是独裁国家。有二十九个国家,从1960年到1989年举行的一百五十次选举,反对派没有得到一个席位。到这个时候非洲实行多党制的,仅有三个国家,塞内加尔,冈比亚,还有博茨瓦纳,特别是博茨瓦纳,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腐败罕见,成为非洲罕见的政治稳定的典范。总的说来,在1980年代末期,非洲的政治家们,独裁,压制反对派,没有选举或者操纵选举,妨碍司法或者替代司法,控制媒体,等等等等,已经非常普遍。其实这些事情,在非洲独立后的二十多年里面几乎一直如此,只不过由于处在冷战时期,西方装作看不见,批评很少,甚至把独裁者还分成了好的,不好的。不过到了1980年代末期,冷战的氛围渐渐淡化,非洲那些利用东西方对抗的机会来谋取自己政治利益的政客们,就发现日子不好过了。

       1988年,门格斯图到苏联,找戈尔巴乔夫要援助,好继续自己在厄立特里亚、提格雷的内战,就被回绝,于是,门格斯图就立刻放弃了马列主义,开始讨西方人的欢心推行多党制。这只是开头。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崩解,到柏林墙倒塌,给那些反抗独裁的非洲人演示了“人民的力量”,也给独裁者们提了个醒,连一直支持一党制的尼雷尔都开始改口,把在坦桑尼亚推行一党制的必要性,限定了一个历史条件。更重要的,随着冷战结束,西方对待非洲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非洲在西方眼里的战略地位迅速下降,再也不需要防备苏联在非洲的渗透,终于可以对非洲的政治体制指手画脚了,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自然也跟上了潮流,把政治改革当成了提供援助的必要条件。
         1990年,英国宣布了自己的援助条件,把多元化,尊重司法、人权、市场规律,是为了必要条件。法国也跟进,1990年六月召开的法非峰会上,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有二十二个国家元首,一共三十三个非洲国家出席的会议上,把民主列成了援助的必要条件。于是,非洲终于有人来进行真正的民主尝试了。

        开头的,是西非的小国贝宁。1980年代末的贝宁已经被军事独裁者克雷库劫掠一空,由于给克雷库的亲信们的贷款的收不回来,贝宁的三家国家银行在1988年的时候都已经垮台,1988年一年,克雷库的高级助手西塞Mohammed Cisse就从中央银行向自己在欧洲和美国的账户赚走了将近四亿美元。到1988年底,贝宁的经济已经完全无法运行,人们终于忍无可忍了。1989年一月,贝宁的学生们开始上街,很快,教师,公务员,普通工人,教会团体也加入了抗议的队伍,随后,很久没有发薪的军队也加入了示威行列,当然也有直接去抢运钞的船只的。骚乱迅速遍及全国,仅有克雷库的亲卫队控制的在贝宁北部克雷库的家乡还能保持平静。


克雷库

        骚乱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拖欠的工资,克雷库转向西方寻求帮助,被拒绝。为了讨好西方,1989年十二月,克雷库宣布放弃马列主义,开始改革。为了表示改革的决心,克雷库建立了国民大会,吸纳了商业,专家,宗教,劳工,政治团体等等的社会名人,和政府一起来起草新宪法。克雷库甚至还打算和示威者们一起游行,不过遭到了示威者的嘲讽,被推了出来。不过克雷库的这个动作也是有意义的,导致了贝宁的国家电视台开始播放示威者的画面。
 



贝宁

        1990年二月,国民大会开会,会议被电台,电视台全程直播。很快,这个国民大会就成了控诉克雷库政权贪污腐败的诉苦大会。很快,在大主教德苏扎Isodore de Souza领导下的488名国民大会代表宣布自己成为国家权力机构,废除了原来的宪法,解散议会,任命前世界银行官员索格洛Nicephore Soglo为过渡政府总理,开始为大选作准备。克雷库保留了临时政府总统的位置。
 

德苏扎
         1991年,贝宁终于举行了独立后的第一次相对公平的大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大选中,索格洛挑战克雷库,以二比一的优势取得了胜利。承认竞选失败后,克雷库向全国人民为独裁统治道歉,最终被免于任何起诉。于是,贝宁成了非洲独立后第一个以选举的形势进行权力交接的国家,克雷库也成了第一个在大选中失败的现任总统。克雷库后来在1996年大选中翻盘,又统治了贝宁十年。但是无论如何,非洲1990年代的民主化进程,总算是开始了。
 

索格洛

        从贝宁的民主革命开始,在差不多四年的时间内,非洲很多国家的政权都发生了变化,那些原本完全控制着政权的巨人们,开始受到种种挑战,很多政权更迭。不过,非要把这个过程成为非洲的民主革命,还是非常牵强。就说贝宁,克雷库虽然在大选中败北,但是在北方地区,取得了高达百分之九十四的选票,当选总统索格洛的票仓自然就在南方,包揽了南方选票的百分之八十。这是非洲九十年代初期所谓民主变革的代表,在非洲的大选中,部族区别往往超越了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选民甚至根本不管也无从了解候选人的政治观点,治国方针,部族几乎成了选票的唯一原因。此外,站出来挑战那些政治巨头的人们,大多数也出自原来政府的部长,或者是精英阶层,更多的是利用机会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所谓的民主,不过是夺取权力的借口。指望这样的民主能够给非洲带来什么变化,就实在太天真了。在贝宁,到了1993年,南方人就开始对当选总统索格洛厌倦,民主除了养出了更多的精英,加深了部族矛盾,还带来了什么呢? 

非洲大陆

        1990年二月,伍弗耶布尼也见到了针对自己的游行,示威。伍弗耶布尼对此毫不手软,警察出动,催泪瓦斯发送。但是,这次的示威持续时间很长,开放党禁,呼吁多党制的声音越来越响,四月,伍弗耶布尼终于宣布承认反对党,并迅速安排大选。为了避免反对党形成气候,大选在1990年十一月举行,八十五岁高龄的伍弗耶布尼轻松取得百分之八十二的选票,开始了第七个总统任期,不过无论如何,科特迪瓦的议会里面终于出现了反对党议员的身影,虽然在一百七十五个席位中仅占了十二个。1993年,伍弗耶布尼在任内去世,统治科特迪瓦长达三十三年。
 

伍弗耶布尼

         1990年,蒙博托统治下的扎伊尔也出现了反对一党制统治的呼声。四月,蒙博托表现出了罕见的善意,宣布要组建国民大会,开创扎伊尔的新纪元,看起来,这个非洲中部的大国,要开始民主改革了。不过蒙博托克不愿意别人来分享自己的权利,继续着自己对中央银行,军队和情报机构的控制,五月,还动用军队镇压了卢本巴希大学的学生运动。国民大会也迟迟定不下召开的日期。与此同时,蒙博托找自己的支持者开始成立各种各样的政党,以至于扎伊尔的多党制被称为了多种蒙博托主义。
 

蒙博托

        拖到了1991年,扎伊尔出现了两百多个政党,绝大多数都是蒙博托的支持者。不过有影响力的反对力量还是出现了,反对党组成了民主进步社会联盟,领袖是蒙博托的前部长西塞凯蒂Etienne Tshisekedi,以及多次在蒙博托政府任职有被捕的卡尔伊邦德Nguza Karl-i-Bond。八月,国民大会终于召开,不过还没讨论什么东西,蒙博托的士兵抗议低工资的暴乱就开始了。暴乱席卷了扎伊尔境内包括首都金沙萨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士兵们四处抢掠,军营成了赃物交易中心,整个扎伊尔一片混乱,大约把扎伊尔残存的现代经济毁掉了百分之九十,法国和比利时不得不出兵撤侨。不过在西方压力下,蒙博托还是同意了与反对派分享权力。十月,西塞凯蒂就进入了蒙博托政府,成为扎伊尔的总理。不过蒙博托根本没把西塞凯地看在眼里,西塞凯地就职后第六天,蒙博托试图动用中央银行的款项遭到拒绝,就直接开掉了西塞凯蒂,把卡尔伊邦德扶到了前台。在蒙博托的指示下,卡尔伊邦德试图停掉国民大会,但是遭到了群众的大规模反抗。

        蒙博托已经把国民大会和西塞凯地看成了敌人。西塞凯蒂是开赛Kasai省的鲁巴Luba人,1992年,蒙博托宣布从加汤加省Katanga和北基辅North Kivu驱逐所有的鲁巴人,十多万鲁巴人不得不离开家园。八月,国民大会通过新宪法,把国家名称改为刚果,成立了新的立法机构,并推选西塞凯地位新的总理,蒙博托索性对此忽视。

 

卡尔·伊·邦德

        混乱中,扎伊尔的经济继续滑坡。1991年,扎伊尔的通货膨胀率达到百分之三千,1992年,百分之五千,1993年,百分之九千。1992年十二月,蒙博托要求中央银行发行新版的大额钞票,面值五百万扎伊尔,发行之时价值大约三美元。西塞凯蒂却宣布新钞票非法,于是引起了混乱。士兵们已经得到了用新钞票发的薪水,一下子哗变,混乱中,金沙萨数百市民被杀,连法国大使都没有逃脱。

        经过了长达三年的混乱尝试,蒙博托终于厌倦了这个游戏,1993年三月,蒙博托宣布放弃改革,恢复旧的宪法,恢复旧的议会。这个做法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反对。已经离任的蒙博托的老朋友老布什总统写来亲笔信,呼吁改革,蒙博托置之不理。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就直接采取了强硬态度,召回了美国驻扎伊尔大使,终于结束了美国与蒙博托长达三十年的亲密关系。

        也有不需要暴力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独裁统治的。加纳的罗林斯,在1990年八月的时候开始遭到反对派,罗林斯很快就开放媒体限制,释放政治犯,开始在自己严密控制下进行政治改革。罗林斯组织的宪法修订委员会,有很多自己的支持者。1992年,罗林斯认为时机成熟,正式开放党禁,给了反对党六个月的时间准备大选,随后就发动整个国家机器开始自己的竞选活动。大选前几天,罗林斯宣布给公务员涨薪水,宣布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新计划,收买人心。1992年十一月,罗林斯以百分之五十八的比例赢得大选,大选被国际社会承认。反对党却认定大选不公平,宣布拒绝参加议会,于是,1993年一月,罗林斯宣誓成为总统,议会却仍然是实际上的一党制。

        尼日利亚的巴班吉达也开始准备大选,把政权交给文官政府。1989年,巴班吉达公布了自己的政治方案,要组成两个政党,一个是社会民主党SDP,一个是民族共和大会NRC。两个政党都得到政府的支持,一个政策偏左,一个偏右。两个政党的人选,都是巴班吉达信得过的。那些观点极端的人物们,是不会得到巴班极达支持的。很快,这两个政党就地区化了。NRC很快就被北方人控制,被称为北方人共和大会,SDP,也就成了南方人民主党。两个原本要一个偏左,一个偏右的政党,现在一个偏北,一个偏南。1990年地方政府选举,南北分歧正式开始,1991年地方立法机构选举,南北分裂正式确立,1992年国家议会选举,更加深了南北分歧。1992年总统大选之前,两个政党内部纷争不断,政客们互相争权夺利,贿选盛行,巴班吉达索性禁止了所有参选人的选举资格,重新提名。

 

巴班吉达

        这一次,只有两名候选人参加1993年六月的大选。最受欢迎的人物,是阿比奥拉Moshood Abiola酋长。阿比奥拉是一个约鲁巴人,南方人,是尼日利亚最富有的人之一,生意涉及船运,金融,传媒,农业,航空,油田开采,通讯等等领域。这个穆斯林利用自己在军队里面的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在巴班吉达执政的八年里面,获取了将近九亿美元。另一个候选人是托法Bashir Tofa,来自北方的豪萨部族,也是商人,不过名声就小很多了。虽然这两个人都是巴班吉达挑选的,但是巴班吉达更加倾向于托法。阿比奥拉市南方人,这就使得巴班吉大不大喜欢,此外阿比奥拉太有钱了,在掌握了政权,肯定就不会再受军队控制。
 

阿比奥拉

        随着竞选的推进,阿比奥拉显然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于是,巴班吉达又开始动脑筋,很快,开始出现了要求巴班吉达留任的呼声,要求再来四年巴班吉达统治下的过渡时期。这些人还从高等法院得到了要求停止大选的法庭令,不过被选举委员会忽视。不过总的来说,尼日利亚1993年六月份的大选还算是平静,有秩序。非官方数字很快就出来了,不出人意料,阿比奥拉得到了百分之五十八的选票,在三十个州中的十九个获胜,在二十九个州中取得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选票,可以说的绝对优势。这也是尼日利亚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南方人赢得大选。此外,阿比奥拉的支持者来源广泛,南方北方,基督教穆斯林里面,都有阿比奥拉的支持者。但是,六月十五日,选票刚刚统计了一半,巴班吉达的支持者得到了北方的法庭令,要求选举委员会停止计票,第二天,选举委员会宣布无法公布统计结果。二十三日,政府宣布不能公布大选结果,三天后,巴班吉达宣布由于程序问题,大选无效。于是,尼日利亚又陷入混乱。混乱期间,自然又需要军管,但是这次混乱超出了巴班吉达的控制。八月来自北方的阿巴查将军Sani Abacha发动了宫廷政变,停止了宪法,解散了所有的政党,停止议会。尼日利亚,还是摆脱不了军管的命运。
 

阿巴查

        西非小国多哥也在1990年开始了民主风潮。埃亚德玛将军尽量控制局面,拖到了1991年四月,才解除了对反对党的限制,六月开始组建国民大会。面对突来而来的言论自由,反对派们利用七八月召开的国民大会尽情倾诉埃亚德玛统治下的种种问题,要求法办埃亚德玛,关于埃亚德玛政权各种残暴统治手段的事迹都被揭露出来。随后,国民大会自称取得了治权,开始起草新宪法,推举了人权律师科菲戈Kokou Koffigoh当总理,定下来在1992年六月大选。
 

多哥

        埃亚德玛自然就不干了,直接拒绝了这次和平政变,拒绝承认新政府。见到埃亚德玛不合作,科菲戈就开始夺权,兼任了国防部长,要求控制军队。这可不大容易。多哥的军队有四分之三都来自埃亚德玛的家乡,很多来自埃亚德玛的卡布利族Kabre,特别是大多数军官,都是埃亚德玛亲手提拔的。军队里面的关键位置,自然更加都是埃亚德玛的亲信,甚至是家人,都忠于埃亚德玛。此外,国民大会里面,南方人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埃亚德玛的支持者是北方人,现在开始担心南方人的新政府要开始欺负北方人,于是,南北对立越来越显著,北方人自然也就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埃亚德玛周围。1991年十二月,军队终于开始干预政治,轰炸了科菲戈的官邸,把科菲戈关了起来,取消了国民大会的种种新政策。随后两派开始协调,科菲戈保住了总理的位置,但是没什么实权。1993年,总统大选终于举行,埃亚德玛剥夺了主要竞选对手的竞选资格,作为唯一的一个合格的候选人获得了百分之九十八的选票,继续执政。
 

科菲戈

        加蓬的民主运动,是从1990年一月开始的。大学生们开始了持续数周的示威,抗议,最终使得班戈Bongo低头。班戈在执政党内部建立了特别民主委员会,提议了为期五年的过渡计划,目的是建立最终建立多党体制。学生们仍然不满意,班戈就同意设立国民大会,承认了七十多个政治团体,并邀请他们参加国民大会。这个国民大会最终决定在1993年底举行大选。不过班戈可没有就此罢休。六月,一个反对党领袖忽然在一家国营的旅店里面离奇死亡,立刻引发了遍及全国的抗议风潮,指责班戈是幕后杀手。混乱中,法国军队介入,恢复秩序,班戈就趁机恢复政治影响力,限制反对派的活动。九月,大选举行,班戈赢得了一百二十个席位中的六十三个,继续执政。
 

加蓬。河里有人去过

        喀麦隆的总统比亚Paul Biya对于1990年开始的民主运动,一开始也是采取镇压态度。二月,喀麦隆律师协会的注意布莱克Yondo Black试图成立反对党,就被逮捕。这就引发了大规模抗议。到十二月,比亚终于同意允许反对党存在,但是仍然动用武力镇压各种示威,大肆逮捕反对人士,在基本上失控的地区实行军管。压迫终于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抗。1991年五月,反对派们开始了鬼城运动,参与者不去工作,把账户里面所有钱都提出来,拒绝缴税,这几乎导致整个国家的商业停摆。这个运动一开始还不错,成功了几天,但是却很难持续。这次斗争同样也有部族背景。比亚来自喀麦隆南方的贝迪Beti族,是比亚的坚定支持者,比亚周围,也大都是南方人。面临众多的反对派,比亚开始更加强调部族团结。1992年十月,喀麦隆大选终于举行,比亚仅仅得到了百分之四十的选票。但是比亚的两个主要对手虽然加在一起得到了百分之五十五的选票,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票超过比亚,比亚艰险过关。
 

喀麦隆

        在肯尼亚,敢对总统莫伊提出批评的,只有教会的人士。1990年新年,内罗毕的一个牧师在布道中开始引述东欧发生的种种变化,开始指责肯尼亚内部的种种政治压制。这个布道开始了肯尼亚的民主呼声。莫伊的政府公开谴责这个布道,不过随后却有更多的布道有着同样的呼声。五月,两个著名的基库尤商人马提巴Kenneth Matiba和卢比阿Charles Rubia联合召开记者发布会,呼吁多党体制。这两个人都是前政府部长,1988年的时候竞选的失败者。作为基库尤人,两个人对于莫伊对基库尤人的压制感触很深。莫伊直接宣布这两个人是叛徒,指责两个人试图重建基库尤人当年的优势地位,坚称多党体制会加剧肯尼亚的部族分裂。不久,马提巴和卢比阿都被捕,触发了内罗毕持续三天的暴乱,还扩展到周围地区。
 

肯尼亚政区

        1990年的时候还有另外两件事引发暴乱。二月,肯尼亚的外交部长,罗奥Luo族的奥考Robert Ouko提供了列有高级官员腐败的详单,轰动肯尼亚,没多久,却死在了家里,尸体被严重烧毁。奥考被杀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内罗毕的暴乱,政府立刻宣布奥考是自杀身亡,但是民众们把目标指向了莫伊的两个负责保密机构的重要助手。压力下,莫伊逮捕了这两名官员,不过又在两周后释放,理由是证据不足。八月,一个公开谴责政府腐败的主教死于交通事故。在此之前这位主教接到过莫伊的一个部长的死亡威胁,民众自然就把这个主教的死和莫伊联系起来。这一次,又引起了暴乱。压力下,莫伊也开始改革,废除了记名投票的制度等等,但是仍然拒绝多党制。1991年三月,罗奥族的老兵奥丁加Oginga Odinga试图注册新党,被拒绝。七月,一群律师组成了恢复民主论坛Ford,也被莫伊禁止,十一月,恢复民主论坛的成员在公开集会时被捕。
 

莫伊

        首都内罗毕之外,大峡谷地区也热闹了起来。大峡谷省的居民主要是莫伊的部族卡伦金Kalenjin人,马赛伊Maasai人和卡伦金人的关系也一直不错,算是同盟。此外,这里还有图卡纳Turkana族,萨布鲁Samburu族,以及大量的基库尤族“移民”。在这里,执政的卡伦金人部长们开始挑动民众,要把大峡谷省变成卡伦金人的省,至少是执政党肯尼亚非洲人民族联盟Kanu的支持者的地方。对于那些既不是卡伦金人,也不是Kanu支持者的人,应该让他们滚出去。这里,主要针对的,就是这里的基库尤人,自然也包括那些支持多党制的支持者。十月,卡伦金人和非卡伦金人之间的冲突爆发,暴力事件席卷全省,断断续续持续到了1992年,导致八百多人死亡,数万人逃离家园。教会开始介入进行调查,指责莫伊政府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不久,议会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结果,一些高级国家政府官员和执政党官员起到了很坏的作用。西方对此也开始表态,十一月二十五日,西方国家决定暂停对肯尼亚的援助六个月,这可就影响巨大了,肯尼亚政府开支的百分之三十依靠外援,早已经离不开西方的援助了,莫伊只得低头。十二月二日,莫伊召集了三千六百人参加的党内大会。大会上,代表们纷纷发现谴责多党制,对莫伊唱赞歌。几个小时后,莫伊突然宣布,要开放党禁,震惊了整个会场。不过莫伊也不隐瞒自己对多党制的憎恶,公开宣布,西方的压力,才是开放党禁的原因。
 

大峡谷省

        总统和议会大选定在了1992年十二月,反对党们几乎有一整年的时间进行准备。这个时候,莫伊的政府困难重重,应该是反对党们的好机会。不过原本团结反对莫伊的反对党们,立刻开始了分裂。Ford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以基库尤人为基础,叫Ford-Asili,领袖是马提巴,另一派,是罗奥人为主的Ford-Kenya,领袖是奥丁加。很快,第三个影响大的反对党也出现了,叫做民主党,领袖是基巴吉Mwai Kibaki,是在肯尼亚塔和莫伊政府都当过部长的老牌政客,主要支持者也是基库尤人。莫伊则开始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政治资源全力进行选举,打击反对派,影响结果。在选举制度上,就开始偏向Kanu的支持地区,在Kanu的大本营,每一个议会席位所代表的人口数,竟然是其他一些选区所需要人口的四分之一。Kanu支持者集中的东北省,不到百分之一点八的选民就分配了十个席位,而反对莫伊最严重的内罗毕,百分之八点五的选民竟然仅有八个席位;支持Kanu的海岸省,百分之八点四的选民分配了二十个席位,而反对Kanu的中央省,百分之十五点五的选民仅有二十五个席位。综合下来,Kanu的大本营里面,平均两万八千张选票就可以推举一个议员,而在反对Kanu的地区,一个席位需要的选票平均是五万两千。打击反对派的做法毫不掩饰。与此同时,政府还缩短反对者区域的选民注册时间,延缓给大多数反对现政府的年轻选民发放身份证,使他们无法登记,导致Kanu支持区域的选民登记率要高出很多。政府还规范所有的政治集会,自然反对派的集会批准的几率大降,减少了宣传机会。
 

肯尼亚国家公园。旅游国家最怕的就是社会动荡

        总统大选中,莫伊得到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五的选票,其他三个主要口选人,基巴吉,奥丁加,马提巴一共得到了百分之六十三。议会大选中,总数一百七十一个席位,Kanu以不到百分之三十的选票数量,取得了八十三席,而三个主要反对党以总数百分是六十七的选票,仅取得八十五席。无论如何,莫伊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神秘的肯尼亚
         乌干达的穆萨文尼在1986年政变成功,开始了无党政治。穆萨文尼认为政党应该代表不同的阶级,而乌干达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的农民所面临的经济状况相似,这样,不同的政党为了取得支持,就只能去强调民族的不同或者强调宗教的作用,加剧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真正的问题却无法得以解决。听起来也有道理,整个非洲的政治,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部族纷争,宗教冲突进行的,的确很少有人关心真正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理论依据,穆萨文尼上台伊始,就直接拒绝西方的多党政治体制。不过穆萨文尼没有禁止政党,但是对政党的活动给了很大的限制,比如不能机会,不能组织大规模活动,不能提名候选人,进行竞选。对于政党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穆萨文尼还是支持的。不过穆萨文尼的无党政府,和一党政府也没多少本质区别,宣称支持穆萨文尼的政客们,就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宣称支持多党制的政客们,就会遭到政府的打压。不过总的来说,1990年代初期的乌干达,政府还算不错,1996年,乌干达终于举行了历史上首次总统直选,穆萨文尼取得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大多数,基本上反映了穆萨文尼的受欢迎程度。不过在此之后,穆萨文尼开始越来越独裁,开始加速自己的家族对国家的控制,加大了对反对派的打击力度,成为新一代非洲的政治巨头。

        穆萨文尼反对多党制的观点,实际上在很多非洲领导人的讲话里面都能听到。在赞比亚,卡翁达一直拒绝多党体制,认为多党制的实行会把赞比亚带回到石器时代的政治。不过1980年代后期,民众对于卡翁达政府的怨言越来越大,特别是食品涨价,经济衰退,给卡翁达政府带来了很大压力。1989年十二月,赞比亚的工会开始号召举行关于多党问题的全民公决,1990年六月,卢萨卡开始爆发大规模示威,矛头直指卡翁达。示威导致暴乱,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商业被抢。七月,一群反对者组建了多党民主运动MMD,打出口号:“是时候了”。压力下,卡翁达终于同意多党体制。

 

卡翁达与撒切尔夫人

        1991年一月,MMD正式成为政党,领袖是齐鲁巴Frederick Chiluba。齐鲁巴迅速取得了很多民众支持,风头很盛。卡翁达则仍然试图打压反对派,使用政府资源影响辅助自己选举。卡翁达加大了对粮食的补贴,每天政府补贴超过一百五十万美元,仍然拒绝涨价,卡翁达还不解除长达二十七年的国家紧急状态,以此为由限制反对党的机会。卡翁达还拒绝更新选民登记册,使得很多年轻的反对卡翁达的选民无法注册。尽管如此,1991年十月的大选,MMD仍然取得了胜利,齐鲁巴在总统选举中得到了百分之七十六的选票,在议会中也控制了一百五十个席位中的一百二十五席。作为第二位竞选下台的非洲领导人,卡翁达的表现还算不错。选举结果公布后,卡翁达带着齐鲁巴参观了总统官邸,在电视上做了很友好的讲话,离开电视台后,自己把自己的豪华轿车上的总统记号摘下,乘车离去,结束了自己长达二十七年的统治。齐鲁巴上台后,开始阻止卡翁达返回政坛。虽然卡翁达出生在赞比亚,但是他的父亲是马拉维人,所以齐鲁巴就把卡翁达视为外国人,剥夺了卡翁达参与赞比亚政治活动的资格。1999年初,赞比亚的高等法院索性宣布卡翁达是无国籍的人,卡翁达在最高法院上诉成功,才恢复了赞比亚公民权。不过这个时候卡翁达已经从政治上退休,主要从事慈善事业。


齐鲁巴

        在马拉维挑战班达的统治的,一开始来自天主教会。1992年三月,马拉维八个主教发表了公开信,谴责班达的独裁统治。这封引用了圣经和非洲寓言的作品,揭露了马拉维贫穷的现状,各项公共设施的失败,揭露了班达政府腐败,独裁的现实。班达对此毫不客气,签名的主教们立刻被软禁,所有拥有这封信的人也都被关押,印刷这封信的印刷厂被烧。马拉维议会立刻通过决议,谴责主教们的做法。11日,一份执政党秘密会议的录音带开始在马拉维流传,会议中,一些高级官员直接建议,杀死这些主教们。


哈斯汀班达

        但是其他教会也开始了对这些主教的声援活动。连班达当长老的苏格兰教会也开始号召为这些主教们祈祷。学生们则更加直接地打出了政治口号:我们要多党制。人权分子们自然也不甘落后,开始对民众进行民主扫盲。学校的罢工开始了,迅速扩展到工厂,农村,银行,铁路,航空。大街上,和班达家族的生意有关系的商店被砸被抢。混乱中,警察开枪,杀死了至少二十人。杀人只导致了暴乱升级,也给了西方政府干涉的借口。1992年五月,为班达政府提供援助的西方国家一致决定,暂停对马拉维的非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左边这个小朋友也姓班达

        压力下,班达终于屈服。1992年十月,班达宣布将举办全民公投,由民众决定是坚持一党制,还是实行多党制。这位已经九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开始开动国家机器宣传一党制的好处,不过效果寥寥。虽然班达自己的家乡以三分之二多数坚持一党制,但是全国范围内,反对一党制的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三。见到这样的结果,班达终于宣布开放党禁。大选在1994年举行,马拉维的前部长穆卢齐Bakili Muluzi当选为新的总统。班达直接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宣布自己将率领反对党协助建设更加民主的马拉维。班达对于非洲政治的失败,也有自己的看法:非洲的灾难在于,有太多没有愚昧无知的人,在负责任的领导岗位上。不知道班达下结论的时候,如何评价自己的政府。1996年,班达被控参与1983年政治任务的谋杀,审判期间,班达被软禁在家里。1997年,班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医院去世,享年九十九岁。


穆卢齐

        1979年,刚果布的萨苏Denis Sassou Nguesso在刚果军事委员会的一次内部政变中上台,成为刚果布的新总统。上台后,萨苏开始推行马列主义,另很多小看他的人大跌眼镜。萨苏的外交手腕也表现得高于预期,1981年与苏联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友好协议,与此同时,竟然取得了国际基金组织的援助,吸引法国和美国的资本开采刚果布的矿产和原油资源。到1980年代后期,共产主义似乎不大流行了,萨苏也开始放宽限制,这一态度使得法国成了萨苏稳定的盟友。1987年,刚果布北部暴乱,就由法军出面平息。1989年,萨苏开始了第三个总统任期,在法国的压力下,萨苏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1989年十二月,萨苏宣布放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释放政治犯,竟然还开始主动打击腐败,到1990年九月,开放党禁。利用这个时机,萨苏访美,为刚果得到了更多的国际援助。



萨苏

        1991年,国民大会召开,不出意外,萨苏的反对派立刻控制了大会,并宣布大会取得了国家的治权。萨苏默许了这次和平政变。1991年六月,国民大会选出了自己的总理和看守内阁,把总统萨苏完全架空。1992年议会大选,萨苏的政党在一百二十五个席位的议会中仅仅得到了十九席,随后的总统大选,萨苏在第一轮中仅得到了百分之十七的选票,名列第三,失去了下一轮竞选资格。不过萨苏并没有就此罢休。1997年,由于萨苏而导致的一系列混乱使得刚果布处于内战边缘,十月,在安哥拉的军队的协助下,萨苏控制了国家,再次成为总统,统治至今。


萨苏访华。2006

        中非的科林巴将军Andre Kolingba在1981年上台,面临1990年代初期的民主呼声,科林巴同意多党制,但是却拒绝国民大会的召开,利用手里面掌握的政治资源,控制媒体,试图操纵选举。不过1992年的大选结果却很令科林巴失望,初步结果公开的时候,科林巴仅仅获得不到百分之二的支持率。科林巴毫不犹豫的停止了选举过程。1993年二月,科林巴组织了国民政治大会探讨政治改革,不久就失去了对这个大会的控制,三周后,大会宣布科林巴已经不是总统。科林巴拒绝交权,但是法国却撤出了军事和经济援助,科林巴只好下台。


科林巴

        当然不是所有的军事独裁者都愿意在选举中试一试运气。1979年上台的马里的特拉奥雷Moussa Traore面对民主的呼声就拒绝改变,但是却被军队推翻。1993年,特拉奥雷因为政治屠杀被判死刑,后被赦免。1999年,特拉奥雷再次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死刑,又被赦免。乍得的哈布雷同样拒绝变革。1990年,在法国军队的支持下,一年前与哈布雷闹翻的德比Idris Deby从苏丹的大本营里面进军恩贾梅纳,推翻了哈布雷政权,1991年成为总统,1996年成为民选总统。在埃塞俄比亚,失去了苏联支持的门格斯图在1991年被提格雷和厄立特里亚的叛军击败,流亡津巴布韦。在联合国的监督下,1993年,厄立特里亚举行公投,导致厄立特里亚独立,终于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内战。


特拉奥雷

        1990年代初期历时大约五六年非洲民主变革,虽然非洲的巨头里面真正下台的不算多,不过至少在大多数地方,一党制算是被打破了,特别是一些军事独裁者在竞选中失利,对于非洲,也算是一个进步。但是,新上台的领导人们,与原来的独裁者,实在没有太多的区别。这些变革,受益的基本上还是原来的精英阶层,很多都是原来的政府高官,或者是利用政府关系发财的人。这些通过所谓的民主斗争上台的新的领袖,本身也并不真正是西方民主的支持者。利用这个口号上台后,很快就开始施行前独裁者的种种政策,为自己的利益集团牟利,为自己的家族敛财,实际上,是从从巨头独裁,换成了巨头“民主”,对于老百姓来讲,没什么实质变化。非洲的这个民主变革,也没有如一些西方国家所预言的,带来多少经济的起色。在很多地方,由于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被破坏,实际上非洲普通人的日子更加难过。新的领导人,面对非洲的问题,仍然和他们之前的独裁者一样,束手无策,拿不出一个稳妥可行的解决办法。二三十年前,第一代非洲领导人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非洲还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地方,现在,连这丝希望,似乎都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