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划痕险怎么处理:惶论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8:50:30

惶论命运  

 

每次吸气都是“得到”,每次呼出都是“失去”。 能留下什么?

每次吸气都是“靠近”,每次呼出都是“远去”。 能抓住什么?

每次吸气都是“活着”,每次呼出都是“死去”。能贪恋什么?

阎王随时都能要你的命,

       决不会等你把事情做完;

因此,必须要做的一切,今天就该努力去做。(《萨迦格言》)

今天最该做的事,就是随时随地(不管财发到什么程度,或者还未发)都能安心快乐(愉快修心)。

能什么时侯(不管吃饭睡觉工作等)都安心快乐的话,人生就攒到了,没白活了,否则财攒到了,生命的意义却输掉、亏空了。

真正的发(发达),就是法(佛法,佛法又被称为安心法门)。

 

贾平凹先生是我喜爱的作家,他写他父亲去世十多年,时常会在梦里碰头,梦醒来却为父亲总是苦愁着脸,而数天难以安宁。

他父亲本是乐观的;好客,喜爱秦腔。习惯在夜黑中备完课后,和面团,擀一撮面条,在小煤油炉上煮,边煮边唱秦腔,筷子敲锅沿伴奏。

但“文革”动乱中受到了残酷迫害,就改变了命运与性格。曾企图自杀过,只为妻儿老小而活了下来,后来得到平反。

然而,却从此丧失生活的信心,喝劣质酒,常常醉倒。最后患癌症去世,是与其心情有极大关系的。

贾氏回忆道:

当我从数百里外奔丧回去,看见了已经停在灵床上的他那愁眉苦脸的模样,我的泪如雨一样落在地上,以至地上湿了一片。

我向妹妹询问父亲临终前的情景,妹妹说她先是看见父亲突然脸上无声地笑了一下,还以为父亲要说什么,近去看时人已经没气息了。

妹妹的这一句话,安慰了我许多,心想父亲终究是摆脱愁苦了吧。在过后的百天里,我梦到过几次父亲,他都是不说话,似乎从我面前匆匆走过,脸上却还是愁苦着。

我将梦境的事对母亲提说,母亲说,过了百天就不会做这样的梦了,如果你梦见你父亲穿的不是旧时的衣裳,脸上也不苦愁,那亡灵就转世了。

但是,十二年了,父亲在梦中的形象仍是苦愁,这怎能让我安宁而不害怕呢?(《贾平凹语画》〈“文革”的故事〉)

 

互联网上有朋友说:

姚明姐夫谈到,近日村子里不少老太挨着个地走了。

想到自己的姑妈年事已高,都九十一了,会不会“赶时尚”,挑着这个时节走呢?

姑妈说,不会的,还想多活几天。

但好像“上帝”也没料到,就在昨天中午,姑妈一口饭噎住,就这么头也不回地“急步”走了。

姑妈有两个妹妹,一个早于她离世了,另一个小中风在床,双脚无法落地,三个弟弟,二弟住院了,三弟便是父亲,前几天正好出远门。

母亲说,姑母走得不是时候,能够守在她身边的兄弟姐妹就只剩下大伯父一人了。

我是姑妈唯一的侄女儿,此番代替远在成都的父母,行施姑妈娘家人的权利了。

无独有偶,今早同事石大姐来电,其婆婆也于昨日走了。

看来,姚明姐夫所言非虚,老太们一个挨着一个地走了。

想起宁波住院的外婆,赶紧打电话过去询问。小舅舅说,昨天说了半天胡话,内科医生说,是缺钾了,用了药,方好。真是菩萨保佑,外婆总算万幸,暂离了鬼门关。

昨晚的气象说今日阴转晴,一早起来,却是雨……

老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了,万物似乎都在出乎意料地变化着。

 

其实,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

宇宙生命从来如此。

佛祖二千多年前早已说过“生死无常”了,咱是明知而不敢想?是真的不知?还是忙得被忽略了?

生死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因为人人都要面对,怎可以被愚昧或利欲蒙心所忽略?!

可惜,不少人总是对死亡都采取逃避态度,心存侥幸,欲忘掉人乃必死,或希冀长寿晚死。

因此把不少时间,只花费在保住自己的健康或寿命上,却很少想到要为将要来临的死亡作好更深层的准备,以寻求出离生死苦海的法门。

 

生离死别,对于人上人的皇族贵族来说,也不能宽免。

尽管他们有钱有权,在临危时,治病能有名医贵药,不必顾虑破财,不必顾及节省;但肉体凡胎,与庶民无异。那种死别之痛,人人平等。

平日在诸多方面,对庶民特显异常“不公”的,竟就在这一事上,却特别“公平”。

清代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顺治皇帝的皇妃、康熙皇帝的生母,某年病重,尽管御医做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无力回天,将人生摔不掉的遗憾和痛苦,丢下给年轻的小皇帝玄烨(康熙);享年只有二十四岁。

小玄烨擗踊哀号,泪流满面,一连数日,滴水未进。

大臣们无论怎样劝慰,都无济于事。

他又衣不解带,终日哭无停声,悲鸣之音在空寂的殿廷间萦回。

皇帝的至痛哀鸣,使得众侍卫也泣不成声。

乌鸦在宫殿上空盘旋,哇哇之声不绝。哀伤的阴云,将皇宫死死笼罩。

皇太后也很哀痛,从佟佳氏病危到辞世,就一直守侯在她的身边;入殓以后,她也不离梓宫半步。在最初的几天几夜,她特别哀伤痛苦,也曾不吃不喝。

后来她担心康熙的健康,便亲自劝皇帝吃些糜粥。皇帝懂得皇太后的苦心,留着泪,勉强吃了少许,但无法咽下。

最后,康熙皇帝执意亲自护送母亲的梓宫,出紫禁城,安奉于坝上享殿。

人生的至哀,莫过于年轻早逝之生离死别,犹其是年幼而最需要母爱、离不开母爱时。

哀莫大于心死。

请听听陆小曼的《哭摩》吧:

“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笔了。

“从前听人说起“心痛”,我老笑他们虚伪,我想人的心怎会觉得痛,这不过说说好玩而已,谁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尝着这一阵阵心中绞痛似的味儿了。

“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须要连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么?直到如今我还是不相信你真的是飞了,我还是在这儿天天盼着你回来。”

小曼又写下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著名作家秦牧先生说过:“人老了,会突然发病,好像一只玻璃杯,一松手就跌落地上,乓的一声打碎了!……”

一切存在的生命,一生追寻无休,亦无结局。命运如火花浪头,稍纵即逝。

有人说:

现在我常有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在那个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着我。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小子(丫头),走吧。

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的!

阎王邀你三更去,不许赖死(拖延)至五更。

而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面对死神的牵手,都会觉得有些仓促(未有足够准备)。难免总会非常犹豫,并且想法子极力拖延。

 

活着的生命在笑声与泪水、丰彩与灰黯、猛进与颓然、声色犬马与东篱采菊的历程中,都会被突然抽离,交响休止,陷入失望与惊惶的空虚。

任何荣华富贵、叱咤风云的人都不免“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结局总是衰弱,枯竭,没落及消亡。

执意要‘等我发了财就如何’或‘等我成功了就怎样’,老为着某个眩目的“位置”、“成果”而忙碌,支付了亲情、健康、轻松与自然自在。

对于当下的所有,无暇顾及欣赏,将全部的赌注砝码,全盘押在欲望不断在向前伸延的来日。

这等于忽视、浪费最重要的当下,而活在更为虚无的过去未来中。

不知当下今日正是过去的未来,未来的过去,是过去未来的唯一实在!

愚人们紧张而贪得无厌地,将日子一页页翻去,而少有想到,来日即是末日。转眼之间,人生的日历就翻到了翻无可翻之页!

此时,才幡然醒悟,却已仅剩下几口气了。

 

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与寿数,更不能控制生死。

生命的脆弱,算得上是由土炼生出来的脆弱物件吧。

在不期然的一天,自然就会凭借一种机缘,而“失手”打碎生命的瓷瓶。这是可以预料却不可把握的命数。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

被死一样的睡觉占去了一半;

在另一半时间里,

又为衰老疾病等苦闹得不安。(西藏《萨迦格言》)

这是很真确的一种情状,再想想:

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大致上是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剩下的八小时,又用于上班购食办事路途,用于洗面冲凉煮饭吃饭打扫等杂事,娱乐休闲的时间少之又少。

刚出生时吃喝拉睡未能自控,稍懂事时就要读书考试历经一段长时间,毕业后就要为工作劳碌烦恼,又为搞对象谈恋爱跌跌撞撞,结婚生下孩子后又被添新的忙碌所困扰,要解决的问题和事件没完没了,退休时人已老了,又更容易招惹病痛。随后就是等死。

所以有人感怀,人生乃苦多于乐。

唯安心会好过、好受些。若能更充分地做到,可反成乐多于苦。

所谓知足常乐,常乐就是乐多于苦。但前提是,人要做到在不管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下,让心去安心知足,适应与笑纳,法忍成自然与自在。

不滯留于过去,笑纳当前的,努力争取将来的,不执着于结果的得失。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厌恶所求不得,常怀大小不满,是无用的,是一种病毒。

明白这个道理却做不到,怎么办?

唯修行去!

正如身不做运动,如何会“自动”增强体力体能呢?!心不做运动(禅定修炼),如何能增强自控力?!

所以身心都要做运动。这样身心才会安适舒泰,活得精彩!

人生的苦患,只可以当作激励,使自己反思,明白修行的珍贵,从而更努力于回复本自具足佛性的觉悟之途。

人生注定是短暂的,正如电石火花,但活得常乐我净,就不枉人生一趟了!

 

有不少富人,一天到晚只管忙,似乎在忙中才感觉“充实”,在不停的获利中才感觉“充实”。

这其实是心中有病,执着而空虚:心依赖了外境现象(事物、工作等),一旦外境现象有变,或得或失,心就患得患失,忽有忽无,起落难受。这不是心有病又是什么?

美国有位富翁,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畜抱了多不胜数的美金(过亿)。他懂得“受用了的,才算得上真正属于自己”,所以五十来岁就决定退休,打算享乐余生。

可惜人算不及天算。没料到退休第二天,在海岸散步,头往大地上一栽,就被“莫名其妙”地了结矣。大半生辛苦挣来的钱,仿佛只是留予他人瓜分而已。

如此结局,竟使他变相成:生前实质只是个“打工仔”,所有的忙碌只是替遗产继承人及纳稅人、政府打工罢。

还有一位朋友的朋友,畜下几千万,忽然肺中发痛,验是肺癌。不出一个月,就把几千万“扔掉”,头也不回地赶紧去见阎王老先生了。

容我唱上一曲《识破》歌:

拥有家财千万,也不过日食三餐;

拥有富贵荣华,也不过夜睡一床。

拥有女人是累人,拥有男人是难人。

拥有了也不曾拥有,无常总是不给情面。

如果无得亦无失,也就是没有执着,

那就拥有也好,不拥有也好;

修得当下安心,就是统统都好!

 

人生的过程千奇百态,有人简括而言说:

每次吸气都是“得到”,每次呼出都是“失去”。 

能留下什么?

每次吸气都是“靠近”,每次呼出都是“远去”。 

能抓住什么?

每次吸气都是“活着”,每次呼出都是“死去”。

能贪恋什么?

“拥抱一切的天空的祝福,是并不落在财富上的。而当死亡出现的时侯,财富就褪色,枯萎化为尘土了”。(世界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园丁集》)

正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阎王随时都能要你的命,

决不会等你把事情做完;

因此,必须要做的一切,

今天就该努力去做。(《萨迦格言》)

今天最该做的事,就是随时随地(不管财发到什么程度,或者还未发)都能安心快乐(愉快修心)。

能什么时侯(不管吃饭睡觉工作等)都安心快乐的话,人生就攒到了,没白活了,否则财攒到了,生命的意义却输掉、亏空了。

真正的发(发达),就是法(佛法,佛法又被称为安心法门)。

有法,才能修得安心快乐。否则,虽发犹未发(修法)也,活得还算不上真正的有意义和精釆!

 

“当我死时,世界呀,请在你的沉默中,替我留着‘我已经爱过了’这句话吧”。(泰戈尔《飞鸟集》)

又有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但求曾经拥有”。

“曾经拥有”、“我已经爱过了”不错也是人生的一种喜乐、一种温暖,比连“曾经拥有”也不曾有的好(不损人损己的话)。

但若未有修行、未能自主命运的时侯,总不免会危机四伏,稍不留神,或许就变会成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呼天抢地,徒呼奈何!

依正法修行,人可逐步支配掌控命运。想潇洒拥有时,可潇洒拥有,想不执着拥有时,可不执着拥有。提得起,放得下,这才叫自在潇洒。

欠定力与福份的人,不能掌控命运,想无时早已无,想有时不能有。

世上最好最妙有的是:

能不须拥有,也能拥有,可有可无;随时能空,随时能有,无一尘可执着。

以上,是唯有精诚竭力地修持正法,才能最终实现的自主自在、真空妙有的如来状态、本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