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涵割了双眼皮:主治肝硬化 软肝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12:56

主治肝硬化 软肝汤

 

  张杰,男,出生于1946年9月。安徽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擅长使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重视辨证论治,突出专病专方、专病专药。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的治疗颇具特色。

  组成  党参15克,三七参粉6克(冲),丹参30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制鳖甲15克,土鳖虫15克,莪术10克,当归15克,生地15,枸杞子30克,茵陈20克,垂盆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栀子10克。

  功能  益气健脾养肝,清热利湿解毒,软坚散结消癥。

  主治  肝硬化。

  方解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丙肝)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肝硬化属于中医的“积聚”、“鼓胀”范畴。代偿期属“积聚”,失代偿期属“鼓胀”。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本病病机应概括为虚,即正气不足;毒,即乙肝、丙肝病毒、血吸虫毒、酒毒、药物化学毒物及湿热蕴结之毒;瘀,即气滞血瘀,癥积痞块。其病位在肝,影响脾肾。无论是病毒感染或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肝硬化,正气亏虚与毒邪壅盛是致病的关键。湿热毒邪或自外受,或自内生,均能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肝胆疏泄不利,继而引起气机阻滞,血脉瘀阻,水湿不化,正虚与邪实互见,湿毒与瘀血并存的复杂局面,形成肝脾肿大之肝硬化重症。

  本方以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培补元气,健脾化湿,当归、生地、枸杞子养血柔肝,滋补肝肾,使肝、脾、肾三脏同调,气、阴、精同补,以解决虚的问题;茵陈、炒栀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解毒保肝,以解决毒的问题;用丹参、三七参、土鳖虫、制鳖甲、莪术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癥化纤之品,针对肝硬化的主要矛盾,解决瘀的问题。现代研究亦证实以上化瘀之品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活化肝细胞,加速病变的修复,使肿大的肝脾回缩变软;生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更能提高血浆白蛋白,增加补体生成,调整机体活力;清热解毒的茵陈、栀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等都具备保肝、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又能降低升高的转氨酶及胆红素。故此方立法是:益气养肝以扶正,健脾滋肾以固本,清热利湿以解毒,活血化瘀以软坚。如以此方加减,配成丸剂,缓缓图治,更易被病人接受。

  加减  脾虚气滞,腹胀纳呆者,加炒苍术、川厚朴、广木香、槟榔;水湿内阻,腹水明显,腹胀如鼓,小便短少者,加川厚朴、连皮苓、干姜、大腹皮;肝络瘀阻,右胁痞硬,腹壁静脉怒张,舌紫有瘀斑者,加益母草、泽兰、桃仁、川牛膝;脾肾阳虚,腹部胀满,形寒肢冷,面色黧黑,尿少纳呆者,去生地、栀子,加桂枝、干姜、炮附子、防己、连皮苓等;肝肾阴虚,症见腹水的同时,又见皮肤干燥,口干舌红,消瘦腹大,青筋显露者,宜育阴利水,加北沙参、西洋参、猪苓、阿胶、益母草、车前子、白茅根等。
 

柔肝软坚汤治疗肝硬化

 

  慢性乙肝、丙肝常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此属于中医郁证、积聚、血瘀等证范畴。病毒邪气驻留于肝,以耗损肝脏气血为主,其病变结果在肝,病理过程在于脾肾亏虚,气血不和,邪罹肝络。肝肾同源,体阴用阳,以血为本;脾主生化,乃气血之源,且肝病横逆犯脾,脾气常虚,致气血不足,肝失所养。肝体逐渐失去弹性变硬变小,乃阴分不足,津血亏损,滋润荣养不够,故肝血肝阴亏损是第一病理所在,也是邪罹肝络,气滞血瘀的病理基础。治疗的总原则是柔肝软坚,但应从补气益血,理气化瘀入手。笔者自拟柔肝软坚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药物组成:炙黄芪20克,白术20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土蟞虫10克,炙鳖甲30克(先煎),煅牡蛎50克(先煎),佛手10克。水煎服,日1剂。湿热黄疸者,减熟地,加茵陈、大黄;寒湿黄疸者,减熟地,加茵陈、附子;湿重腹胀者,加杜仲、车前子;抑郁者,加郁金、香附子;出血者,加茜草、三七。

  方解  本方以四物汤加黄芪、白术,补益气血治其本;配伍丹参活血化瘀,土鳖虫搜络祛邪,鳖甲、牡蛎软坚散结治其标;另外,佛手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理气舒肝,健脾和胃为佐药,使全方补而不滞,疏而不燥。

 

主治肝硬化腹水 慢性肝病

 

  周容华,男,1940年出生。现任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99年被湖北省武穴市人民政府评为“科学技术带头人”。行医50余载,擅长治疗内科、妇科诸病。尤其对不孕症、子宫肌瘤的治疗有独到见解。论文“豚鸭血TF的研究”获湖北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获武穴市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研制的院内制剂“化瘤丸”、“种子丸”、“肝病二月愈丸”分别治疗脑肿瘤,不孕症,乙肝大、小三阳已取得了较好效果。

  组成  天然牛黄2克,金银花30克,玉竹10克,川楝子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苏梗10克,太子参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功能  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主治  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病。

  用法  每剂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次,共600毫升,口服1剂,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过程注意调畅情志,忌肥腻、甘酸、辛辣燥热发物(如雄鸡、鲤鱼、韭菜等)之品,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类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的新鲜鱼类、豆制品。

  方解  慢性肝病以中医病机而论,多为湿热邪毒蕴结,肝郁血瘀,气血失调,脾肾亏虚所致。治疗必须解毒祛湿,疏肝化瘀,调理气血,益脾补肾。本方以天然牛黄、金银花、白花蛇舌草为君,清热解毒,利湿泄浊;丹参、当归、炒白芍活血养血,据文献报导:“大量应用丹参后,可使肿大的肝脾缩小变软,个别肝硬化病人在应用活血化瘀方药后,肝穿刺对比,发现治疗后可使肝内增生的结缔组织大量消失。”辅以玉竹、川楝子抗肝损伤恢复肝功能,滋养肝阴;桃仁、赤芍活血祛瘀;佐以苏梗和太子参,一则补脾益气,一则理气宽中。因气为血帅,益气理气亦有助于祛瘀生新;地龙通经活络利水为使。本方是通中有补,不寒不燥,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泄浊之功,而无偏胜之弊,可以长期服用,俾能疏通门脉循环瘀阻,清除肝炎病毒,以恢复肝脏条达疏泄功能。因肥腻恋湿,甘能缓湿,使湿滞而不去,酸能敛湿,使湿凝而不散,辛辣燥热之物易于动阴助热,发物之品多为温补燥热之性,不利于病情恢复,故忌之。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具有较强的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繁殖及胶原合成,促进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的作用;具有抗自由基作用,清除乙肝肝病毒,抑制病毒复制,且能促进肝糖原、蛋白质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含量,增强免疫调节功能及抗肝损伤,修复肝脏病理损害,加速肝脏疾病康复。

  加减  如转氨酶长期不降,舌质红著加土茯苓、败酱草各30克;蜘蛛掌、肝掌明显者加丹皮10克,水牛角粉5克,冲服;黄疸明显,口干、口苦,舌苔黄腻等加茵陈、田基黄各30克;腹胀纳差,舌苔白厚腻者加佩兰、苏合香、焦山楂各10克;肝区隐痛加玄胡、郁金、柴胡各10克等。

 

甘露消毒丹治肝硬化腹水

 

  方药组成:飞滑石450克,茵陈330克,黄芩300克,石菖蒲180克,川贝、通草各150克,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120克。上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9克,开水调服,每日两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现代亦常按原方比例酌情加减作汤剂煎服。

  本方又名普济消毒丹,录自《温热经纬》,原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然该方之用,实不局限于此。贵州名医石恩骏通过反复临床观察,发现本方因清热利湿、芳香化浊及养阴之效,故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中最为顽缠之阴虚湿热证型者有一定用途。

  石氏认为,本病中肝郁气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胆湿热等单一证型都比较易治,惟阴虚合并湿热者则难度最大。阴虚湿热型肝腹水为肝肾阴虚和肝胆湿热交织,虚实夹杂,湿热不得行,则腹水坚满,过用清利之剂则过下伤阴,过用滋阴之方则湿恋水蓄,治疗往往陷入两难,因此,治疗必须滋阴与利湿并举,重心在清热利湿,邪去而阴气自生。

  方中滑石、茵陈、黄芩、木通、连翘清热解毒利湿;石菖蒲、藿香、薄荷、白豆蔻芳香化湿浊,行气醒脾;川贝、射干祛痰降气养阴。诸药合用,较能切中本病病机,是为有效之方。

  [病案举例]

  匡某某,男,42岁,农民。患乙肝多年,屡进清热解毒之剂,渐出现肝腹水。刻诊:全身发黄,面色晦暗伴浮肿,胸部蜘蛛痣较多,鼻、牙龈出血,腹胀,便溏尿黄少,舌红绛无津,脉弦数。此阴虚湿热之证,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服药100余剂,诸证悉退,改投疏肝健脾,软坚散结方治疗。

  

肝硬化泄泻中药方

 

  叶某,男,77岁。2005年5月8日前来门诊治疗。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05年3月发现肝硬化腹水,4月14日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查MR:肝硬化、脾轻度肿大、慢性胆囊炎;4月20日查电子胃镜:食道静脉曲张(轻度)、门脉高压性胃炎(轻度);4月10日查肝功十二项:TBA30umol/L,其余正常。刻诊:双胁痛,胃脘胀,泄泻,日3~5次,质稀溏,常食后即泄,无腹痛,夜尿2~3次,舌暗,苔薄腻,脉弦缓。中医诊断:癥瘕。治以健脾和胃,疏肝散结。处方: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甘草5克,泽兰10克,牡蛎30克(先煎),鳖甲30克(先煎)。7剂,水煎服。

  据上方加减服用近2个月,胁痛减轻,胃脘胀除。然泄泻仍不见好转,随后据前方加诃子肉、石榴皮、莲子肉、芡实、淮山等固涩药亦不效。经仔细询问,患者每天早晨6点许必有一次大便,在健脾固涩的基础上,加四神丸温补肾阳:骨碎补15克,补骨脂10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另每剂加罂粟壳15克,服用1月余,大便次数转为正常,且基本成型。2005年11月2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查肝功十二项基本正常。

  按:肝硬化患者有表现为双下肢水肿的、有表现为反复嗳气泛酸的、有表现为长期胁痛的,此案患者则表现为顽固泄泻。本案病情出现转归的关键在于健脾固涩的基础上,通过温补肾阳,达到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的目的。本案有两点体会:一是遵循中医因人、因时制宜理论。患者近八旬老人,夜尿2~3次,五更泄泻,是肾阳虚衰,正如《笔花医镜》所言“鸡鸣泄泻者,肾虚也”。且时令已过立冬,夜长昼短,黎明前为阴气极盛而阳气萌发之际,故每于五更前后泄泻。认准病机,温补肾阳,病情实现根本好转。二是罂粟壳的运用经验,本品具敛肺、涩肠、止痛之效,对于肾虚不固引起的泄泻疗效确凿。据本案经验,每剂15克,患者连续使用月余并未产生药瘾。

  

肝硬化腹水治疗“臌胀”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之“水臌”范畴,其成因不一,缠绵反复,变化多端,虚实错杂。初起气结在经,久必血伤入络,累及肝脾,迁延至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机郁滞,水湿内停,瘀血阻络,气、血、液相互交结,进而形成臌胀。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以肝脾肾亏虚为主,实以水气血瘀为要。在治疗过程中当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临证时当在虚实错杂中抓住主要矛盾,“扶正兼祛邪,驱邪勿忘扶正”。

  王某某,女,58岁。2010年10月30日初诊。乙肝后肝硬化,2008年7月行脾切除术。刻诊:腹胀伴下肢浮肿,右胁刺痛,头昏乏力,饮食欠香,口苦,大便2~3日一行。舌质红,中有裂纹,苔少,边根略腻,脉细弦。实验室检查示:HBsAg(+)、HBeAg(+)、HBcAg(+)、抗HBc(+)、ALT48U/L、PRO82g/L、ALB34g/L。B超示:肝硬化,腹腔积液,慢性胆囊炎。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证属热毒未净,气阴两亏,肝脾亏虚,水气瘀结。治拟攻补兼施,柔肝健脾,攻下逐水。处方:鸡血藤15克,郁金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苦参15克,生黄芪30克,瓜蒌仁30克,马鞭草30克,土鳖虫10克,茵陈30克,茯苓30克,生白术20克,芦根30克,延胡索20克,枳壳30克,半枝莲30克,枸杞子15克,木香9克,赤芍30克,腹水草30克,冬瓜皮30克,坎炁2条,炙鸡内金30克,生大黄(后下)6克,柏子仁15克,玄明粉(冲)5克。14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腹胀、下肢浮肿均有减轻,大便1日1~2次,右胁仍有刺痛,入夜为甚。原方加炙鳖甲30克,再进14剂后,腹胀、肢肿均缓解,胁痛亦渐轻,饮食量有增。

  按:本例患者因慢性活动性肝炎未能早期发现、治疗,日久不愈,进而演变成肝硬化,其合并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的严重表现。笔者认为肝硬化晚期多因虚致实,攻邪当以扶正为先。通过健脾、疏肝、补肾,促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病势回转向愈。故在治疗中重用黄芪,配合白术、茯苓以益气健脾化湿。用坎炁补虚固肾,本元得固则再用攻伐而不致正气耗伤,而攻邪用药不仅要使用利水之剂,也应使用承气等攻下之剂,以收攻下逐水之效,同时在攻下之时要注意中病即止,勿使克伐太过。

  病久多瘀,故须活血搜剔。肝为刚脏,同时又能藏血、调血,体阴用阳,故肝病日久常血伤入络。在治疗肝硬化腹水过程中,以活血化滞、祛瘀生新贯穿其中。而养血柔肝,使肝血充足,肝得血濡,不仅有软肝缩脾之功,而且有恢复肝主疏泄之效,对顾护肝体,畅达肝用,促进肝细胞恢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用药上多选当归、丹参、鸡血藤之类有养血益阴双重功效之品,以及土鳖虫等虫类药以通络化瘀。

  

中医治疗肝硬化 名医高宪虹辨证方

 

治肝硬化(肝郁脾虚)方

处方:柴胡、枳壳、姜半夏、制香附各10克,白芍、党参、茯苓、山药各12克,川芎6克,炒鸡内金7 克,炒薏苡仁、炒白术各1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临床可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脘腹闷胀,或恶心呕吐,便溏乏力,舌苔白腻,脉弦细。

专家点评:肝为将军之官,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脾属土,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气旺盛,首乘脾土。肝病后肝木失于条达,横逆侮犯脾土,致脾气受损,脾虚运化功能减退,致水湿内生。治宜为主疏肝健脾。

治肝硬化(脾肾阳虚)方

处方:熟附子8克(先煎),沉香(后下)、木香、肉桂(后下)各6克,党参、泽泻、大腹皮.、茵陈、炒白术、猪苓、茯苓各15克,川椒3克,炒神曲12克,炒谷芽 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补肾,温阳利水。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临床可见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脘闷纳呆,神倦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微。

专家点评:脾为后天之本。肝郁脾虚不愈,脾阳日衰,不能化生精微以养肾,或脾虚水湿内阻,影响肾阳蒸化水液功能,都能导致肾阳不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形体。如土不制水,反受其克,可见腹膨大如鼓,尿少。治宜健脾补肾,温阳利水。

治肝硬化(肝肾阴虚)方

处方:生地30克,沙参、泽泻、麦冬;枸杞子各 12克,当归、阿胶(另煎后兑入)、丹皮、炙穿山甲片各 10克,川楝子6克,猪苓、茯苓、鳖甲、丹参、茵陈、各 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养肝肾,育阴利水。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鼻出血,牙出血,膝腰酸软无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专家点评: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日久,水湿不运,内阻腹中,临床可见腹大如鼓,小便短少。肝郁易化火,耗伤阴津,肝阴下藏于肾,肾阴上滋于肝,肝肾阴液相互资生,故有“肝肾同源”之说,两脏具有同盛同衰的特点。肝肾阴虚,虚热内生,筋脉失养,可见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等症状。治宜滋养肝肾,育阴利水。

创方者:高宪虹

  

肝硬化的治疗中药三验方

 

益气活血汤

组成:黄芪 15~30克,白术10克,茯苓10 克,薏苡仁15克,山药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当归10 克,郁金15克,泽兰15克,桃仁 10克,鳖甲15克,甘草3克。功用:益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补脾益气为主药,气旺以促血行,配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健脾助黄芪以益气,且可培土以护肝木;丹参、赤芍、当归养血活血,郁金行血中之气,泽兰、桃厂活血祛瘀,鳖甲咸寒入肝脾,软坚散结,均为辅药;甘草调和诸药。主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脘闷,纳差便溏,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腻,脉沉弱,属气虚血瘀证者。

加味茵陈四苓汤

组成:茵陈30克,白术15克,茯苓 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大腹皮15克,陈皮10克,赤芍 15克,丹参15克,泽兰15克,金钱草15克,蒲公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3克。功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利水退黄。

方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淡渗利水;赤芍、丹参、泽兰、益母草凉血活血利水;大腹皮、陈皮行气利水;金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除湿;甘草调和诸药。主治:肝硬化腹水。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腹胀纳呆,双下肢浮肿,或身目黄染,小便黄,舌质淡、苔黄腻,脉滑。

养阴益气活血利水汤

组成: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黄精15克,当归10 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牡丹皮10克,黄柏10克,五味子 15克,佛手10克,(炒)麦芽15 克。功用:滋养肝肾,活血化瘀。

方解: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平补肝、脾、肾阴,为主药,尤以滋肝肾阴为主;当归、赤芍、丹参、牡丹皮,养血凉血活血为辅;黄柏配牡丹皮清热而不伤阴,五味子酸甘化阴,黄精益气养阴;佛手、 (炒)麦芽行气和胃,柔中兼疏,使养阴而无碍胃之弊。主治:慢性肝炎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疲乏无力,不耐劳累,肝区隐痛,腰酸腿软,失眠多梦,眼干涩,耳鸣;或有低热,口干,舌红绛,少津少苔,脉虚弦等。 (汪静/文)

  

治疗肝硬化腹水 名医关幼波基本方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方隅在《医林绳墨》中提出:“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故在肝病治疗中,古今医家均非常重视固护脾胃之气。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该法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然而,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则源于《内经》“风起火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也焉”。《难经》指出:“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  

  关幼波,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多年从事肝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他尊崇历代医家思想,根据临证经验又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他强调治病求本,注重人体内在因素,重视气血化生之源、运湿之枢纽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不仅在肝病的治疗中,提出了“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的治则,在各科杂病的辨证施治中也极为重视健脾运化,以固“后天之本”。治疗一些危重疾病,如肝癌,强调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而不宜予以破血消痞之品以及苦寒伤胃之剂,认为注意调理脾胃,此乃“有胃气有生也”。在临床上,关幼波讲求治病求本,首辨邪正虚实。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关幼波提出:

  扶正祛邪,调理气血:慢肝多以正气虚(包括肝、脾、肾、气血、津液)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始是由于湿热之邪缠绵羁留损伤正气,造成“因病而虚”,逐步形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能力减弱,以致正不抗邪,招致湿热内侵,造成“因虚而病”。

  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关幼波对慢肝辨证施治,基本上是以脏腑、气血论治为原则,且以扶正治其本,祛除余邪治其标。治疗中注意调理中州,稍佐祛邪,使之湿热余邪无处藏身,更无由以生。若湿从寒化,以致脾肾阳虚,中气不运,当以健脾助阳,温化寒湿,仍以调理中州为要。

  早期肝硬化的治疗

  对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代偿期)之病机,关幼波认为,气虚血滞是早期肝硬化之本,湿热毒邪稽留血分是标。所以在治疗上,应以补气活血,养血柔肝为基础,以益气健脾养血治中州为关键,中州运化,后天得养,水谷充沛,五脏六腑得充。继而养血柔肝,肝脏阴血充盈,则坚自消而得柔润,功能始恢复。在治疗中重视健脾化痰,兼以清除余邪。在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关幼波认为,本病有痰血瘀阻、腹水等邪实的一面,又有肝脾肾虚损、气血大亏的一面。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夹杂。其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此,在治疗上以扶正为本,逐水为标,以扶正为常法,逐水为权变。水的代谢,因“其源在脾”,故要在中焦上下功夫。气为血帅,气旺血生,气帅血行,恶血久蓄,正气大伤,血失其帅。故应补气扶正,健脾化痰,以平和之品行血利水,再加以软坚柔肝之品,以求全面之效。见水不治水,见血不治血,气旺中州运,无形胜有形,健运脾胃,以无形之气而胜有形之水、血。

  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基本方:生黄芪5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茵陈3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茯苓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泽兰20克,香附10克,藕节10克,车前子15克,木瓜10克,厚朴15克,生姜3克,大腹皮10克,丹参15克。

  方中以当归补血汤为君,二芍、泽兰、丹参、香附、藕节佐之。君药中重用生黄芪,补气扶正以帅血行,更能走皮肤之湿而消肿,可重用30克~150克,无任何副作用。二芍味酸入肝,凉血活血,为缓急止痛养肝之要药。丹参功同四物,能养能行。泽兰善通肝脾之血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滋腻,胎前产后均可应用,药力在中焦,横向运行,与桃仁、红花不同。香附、藕节为血中气药,气血兼行,藕节还兼有开胃之长。臣药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杏仁、橘红、木瓜、厚朴、腹皮、茵陈、车前子为佐。杏仁、橘红辛开苦降,醒脾开胃,通利三焦,化痰和中。木瓜味酸,调胃不上脾,舒肝不伤气,柔肝止痛,为调和肝胃之要药。厚朴、腹皮行气利水而消胀。茵陈、车前子清热祛湿,利水消肿而不伤阴,有黄疸无黄疸均可使用,少佐生姜辛温醒脾,为方中之使药。

  此方药性力求平和,无峻猛之品,立意于“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方中包括了补气养血扶正、行气活血、健脾利湿、清热化痰、利水消肿等诸法,临证加减化裁,用之得心应手。

  关幼波善用黄芪,在中医学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多糖有明显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能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免疫杀伤作用,黄芪皂甙具有抗肝损伤作用,能减轻肝中毒引起的病变。黄芪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御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黄芪有益气升阳的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并有一定的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黄芪能促进肝细胞合成白蛋白,抑制间质胶原细胞合成,促进细胞免疫,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诱导干扰素生成增加,增强人体免疫,保肝及防止肝糖原减少。黄芪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总之,肝之为病,治脾为先,是关幼波先生治疗慢性肝病的一大特色。对于后世在治疗肝病时的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力、预防肝纤维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