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刺猬结局:静坐须知(上--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5:13:56
上面将修止的方法,说了一个大概,现在要说修观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可分做三种来讲:

  四、不净观

  静坐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身心和身外的山河大地,都应当详加观察,而以回光返照的工夫,达成静坐的目的。人们有生以来,就带有贪、嗔、痴三毒,一切烦恼,都由这三毒而生起,叫做根本烦恼,是修习静坐工夫的大障碍。贪字范围,本来很广,这里只说贪欲的贪。人们的根身,是业识为因,父母的欲爱为缘,而投胎成身;成身以后,又复常常行淫欲,而成来世投胎的因,从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相续轮回,成了生死的根本。修习静坐工夫的人,如果贪欲多,就要修不净观的法门。色身死后的不净,共有九种:一、青瘀不净,二、脓烂不净,三、膨胀不净,四、变坏不净,五、血涂不净,六、鸟啖不净,七、散坏不净,八、骨相不净,九、烧相不净。静坐的人修不净观时,先观死尸青瘀相,由青瘀而尸身日渐烂成脓,由成脓而尸身日渐膨胀,由膨胀而尸身日渐变坏,由变坏而尸身日渐污血涂地,由血涂地,肉体外露,臭气四溢,就有鸟儿前来挑其眼目,兽儿前来分其手足,因此身体就四分五裂而唯剩白骨了。或在死尸林中,见诸积集的草木,焚烧死灰,腹破眼出,皮色焦黑,甚可厌恶,而又很快的变成灰烬了。此外还要观察死前的不净,住胎时是在母腹肠脏粪秽的处所,出胎以后,从头至脚,自外至内,都充满了污秽的浊物。外面有两眼、两耳、两鼻孔,以及口、大小便道,共计九窍,每窍无时不在那里排泄臭液水。加以遍身的毛孔,发散汗垢,里面的五脏六腑,脓、血、屎、尿无一物不是污秽不堪!如是男观女身,视同一个皮袋,外形虽然美丽,内容实是粪臭;女观男身,也是这样。久久观察,淫欲自然减低,这是对治贪欲修不净观。

  五、慈悲观

  ‘嗔’是三毒之一,嗔的意义,是嗔恚,是发怒。人们对于喜爱的事物,得到了就欢喜,得不到就发脾气,甚至斗争仇杀。无论古今中外,杀戮的罪恶,相寻不穷,推其原故,无罪是由于一人或数人的一念嗔心起,以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修习静坐的人,如果嗔恚多,喜欢发脾气,就要修慈悲观的法门。‘慈’是推己及人,例如自己的身心快乐,就应该推到一切人的身心都要快乐,由亲及疏,怨亲平等,所谓:‘人饥犹己饥,人溺犹己溺。’这就叫做无缘大慈。‘悲’是悲悯众生的种种苦恼,乃不惜牺牲一切,给众生去拔除。所谓‘赴汤蹈火,拯救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叫做同体大悲。常常如此观察,嗔恚的病,渐渐即可消除,这是对治嗔恚修慈悲观。

  六、因缘观

  ‘痴’也是三毒之一,痴的意义,是愚痴,又叫做无明。一切众生,都具足一颗妙明真心,有无量的功德,能照彻森罗万象的事事物物。无如自无始以来,就被妄想所覆蔽,以致妄心现前,造出种种颠倒罪恶,长沦生死,好像盲人骑瞎马,见不到光明的大路,以致连人带马坠入深渊气绝身亡。修习静坐的人,如果愚痴多,就要修习因缘观的法门。‘因’是种子,‘缘’是助缘。世界上一切事事物物,都从内因和外缘而生起,好像种树一样,种子为因,水土时节等为缘。因缘凑合,才能由种生芽,由芽生叶,由叶生节,由节生茎,由茎生华,由华生果。假如没有种子,就不能由芽至果;没有水土等,种子还是种子,也不能发芽以至生果。然而种子决不会自念是生芽的因,水上等也不会自念能助种子发芽。可见万物的生起,没有自性,如果有自性的话,那物就应当永久常住,不必由因缘凑合而生,更不至由因缘分散而死。人们的色身,也是如此:前生的业识为因,父母的精血为缘,因缘凑合生出了这个污秽的色身,到了因缘分散,又变成了奇臭的死尸;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刹那刹那,未曾稍住。如是常常观察,自能豁破愚痴,发生智慧,这是对治愚痴修因缘观。

  静坐的人,修止也好,修观也好,愈简单愈妙,就各人的个性所近,选择一个法门修习,日久功深,必可见效。不过须知修习止观的法门,虽然是分成两部分说明,这不过是指示静坐时一心运用的方向而已,或偏于止,或偏于观。其实念念归一,以至无念叫做止;了了分明,以至无分叫做观。止的时候决不能离开观;观的时候,也决不能离开止。止如果没有观,心必昏沉;观如果没有止,心必散乱。所以必须止、观双修,才能得到成果。现在分别说明如下:

  七、对治浮沉的粗心双修止观

  静坐的时候,妄心浮动,就用修止的方法来制止;妄心昏沉,就用修观的方法来观照。如果观照以后,心还是不清明,或又起浮动,就再用修止的方法来制止。如果制止以后,觉得身心安静,即适宜于用修止的法门以安心;观照以后,觉得身心明净,即适宜于用修观的法门以安心。止、观双用,随各人的方便,就可对治妄心的浮沉。

  八、对治定中的细心双修止观

  静坐的人,修习止观的法门,功行渐深,粗乱的妄心,就会慢慢歇息,而得入定。在定中的妄心,活动微细,静坐的人,觉得这个身体,如同太虚,非常愉快。如果不了知这个虚妄境界,本来就是了无实体,那便会发生贪执,顿入魔境。前面说的五十种魔相就是这个道理。假若当身心愉快的时候,不贪不执,这就是修止的工夫,魔即无机可乘。然修止后,还有一毫执著的妄念,就再用观照的工夫,观照定中的细心和粗乱的妄心,不过是有粗有细的不同,毕竟同属虚妄。观照清楚,就不会贪执愉快;反过来说,遇到悲伤的逆境,亦复如此,这就是修观的工夫。止观双修,才能对治定中的细心所显现的魔相。

  九、均齐定慧双修止观

  静坐的人,修止的工夫久了,便可妄念销落,而得正定;修观的工夫久了,便能豁然开悟,而生真慧。假如定多慧少,那就成了枯定,要用修观的方法以补救之,使心境了了分明。如果慧多定少,那就成了狂慧,好像风中的烛光一样,照物不能明察秋毫,要用修止的方法以镇定之,使心境稳稳安定,好像密室中的烛光,不会被风摇动一样,这样久久修习,就可定、慧均齐。

  十、一切时一切境双修止观

  上来讲的修止观的法门,是在静坐时所修习。密室面壁,蒲团端坐,固然是修习止观的住所,但人们的色身,不能无俗事牵累,如果在静坐以外,就没有止观的工夫,那种成就,不会很大。所以必须于一切时,一切境中双修止观,才能达到‘坐而不坐,不坐而坐’的境界。

  怎样叫做一切时呢?行时、住时、坐时、卧时、作事时、言语时,就叫做一切时。人们行、住、坐、卧、作事、言语的时候,应该想想,我今为什么要行、住、坐、卧、作事、言语?如果是惹烦恼,做无益的事,就不应当行、住、坐、卧、作事、言语。如果是避五浊,调精力,做善事,就应该行、住、坐、卧、作事、言语。在行、住、坐、卧、作事、言语的时候,明白行、住、坐、卧、作事、言语的原因,就可以了知所表现的一切烦恼善恶等业的动作或状态,都是虚妄不实,因此妄念止息,这就叫做一切时修止。又于行、住、坐、卧、作事、言语的时候,应该想想,由起心动念,一直到见诸行为,一切烦恼善恶等业,都是由行、住、坐、卧、作事、言语而生起,所以要返观自心,念念迁流,了无实在。可知一切时所表现的动作或状态,甚至表现动作或状态的色身,统统毕竟空寂,这叫做于一切时修观。

  怎样叫做一切境呢?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叫做一切境。眼所见一切有形的色,耳所闻一切有响的声,鼻所嗅的一切香,舌所尝的一切味,身所受的一切触,意所执的一切法,无论好、丑、香、臭、甜、淡、涩、滑、软、硬,不起贪爱,不起厌恶,毫无分别,这叫做于一切境修止。又内六根,外六尘,因缘凑合,生出六识,勉强分别种种的色、声、香、味、触、法,以致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业。因此,即当返观攀缘的妄心,念念迁流,了无实在。可知六根所对的六尘,毕竟空寂,这叫做于一切境修观。

  修止时不离观,修观时也不离止。这就叫做于一切时、一切境双修止观。

  丁、修习静坐应明白魔境

  凡是修习静坐的人,工夫久了,正当妄歇真发,和诸佛菩萨气味相投,心精通吻的时候,必定惊震大地山河一切尘劳。凡夫昏迷,不觉动摇迁就贪恋,不但不知摧破虚妄诸相,而且为虚妄诸相所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彻悟了这个意义,那尘劳中的魔,怎能扰害这妙觉中的人?纵使魔力凶狠,也决不能加害正在静坐的人。好像刀之断水,风之吹光,终不能使光、水有丝毫的动损。不但魔不能加害于静坐的人,而静坐的人反能感化魔。譬如沸汤之近坚冰,暖气逼而坚冰自销。魔虽有神力,总是不住的客或动摇的尘;成就或破乱,不在于客,而在于主人。假使主人的心中不明,认贼作父,客则乘隙而入,恼乱主人了。假使主人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受魔扰,那魔自然要退避三舍7这是由于静坐的阴气消散,光明朗照,魔的幽气,邻近光明,那幽气自然销殒。如同枭鸟之入昼,罗刹之向阳,双眼不能见,怎么还敢久留扰害静坐的人呢?假若五阴主人,心不明悟,静坐的时候,见了魔鬼则害怕,见了美女则贪爱,那就是被阴所迷,堕入魔境。现在将五阴魔境,略说如下:

  子、色阴魔境中的十种相

  一、精明外溢相

  静坐的人,正当心不流逸,销落诸念的时候,就好像虚空一样,寂然不动,渐渐入耳根圆照三昧。初得这个离念境相,而为色阴所盖覆,心还没有发光,目前所见到的,只是黑暗。偶然之间,得到心光泄露,四大不相交织,身住虚空,毫无障碍,但旋得旋失。静坐的人,如果得到这个境界,本是善境,若妄言证了圣果,那魔就可得其便,乘间而入,为害甚大!假若听其自然,不作圣解,那魔自然远离,毫无所害。古德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实为遣魔要诀。

   二、精明内溢相

  静坐的人,心光忽然透彻身内,反观五脏六腑,清晰明辨,并可亲手将肚里面的蛲蛔虫拈出,而身体毫无伤毁。这就是精光流溢形体,暂时的境界,不是常有的,不可妄言证果。否则,必被魔所扰害。

  三、精魄离合相

  医经上说:‘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意藏于脾,志藏于胆,精藏于肾,神藏于心。’魂魄意志精神,都通过于六腑。除了八识田中执受身根以外,其余魂魄意志精神,全没有一定的位次,彼此可递相涉入,可互为宾主,任何一个做了主人,其余五个就是宾客。静坐的人,有了相当工夫的时候,忽闻空中有佛说法,忽闻十方有佛开示,这就是精离本位而合于魄,或魄离本位而合于精。离则失本位,合则就他位,这种境界是由于初闻佛法时,耽乐六根互用的法门,久久薰习,得成善种,偶于静坐中一时发露,霎时销散,并不是真正到了六根互用的境界。静坐的人,如果以为得证圣果,那就会魂飞魄散,著魔成邪。

  四、心魂染悟相

  静坐的人,修习止观法门,日常又受过梵网等经的薰习,日子久了,工夫深了,心地渐渐皎洁莹澈,庄严的依报和正报,历历由内光发现出来。所见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形是佛形,所谓‘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就是这个境界。不过,这个境界是偶一发露,如果认为是证圣果,那必遭魔所恼。

  五、抑按逾分相

  静坐的人,如果反闻功切,用心绵密,毫无间断,对于过去的念,力加抑按;现在的念,力加降伏;未来的念,力加制止。如是用功,鞭辟太过,忽见虚空有七宝色,或百宝色,或青黄赤白等色,这是由于相煎过急,以致焕散而暂时显露种种的异境,切不可认为证果。否则,必定著魔。

  六、密见洞幽相
 
  静坐的人,到了精光不乱,心光凝定,明暗不移的境界,就可在黑暗中见到种种的什物,这些什物也不是房屋中原有的,而是别种什物,从黑暗中显现出来。我们人类是和鬼神诸趣杂居一地,平常相处,各不相碍,互不相见。今由于静坐功深,见到许多鬼神诸趣,在马路上来来往往,或在房屋中进进出出。这也是暂时发露,还是魔境,并不是真有法眼。

  七、四大入定相

  静坐的人,因为反闻功切,暂时把身子都遗忘了,四体好像草木一样,知觉全失,无伤触。这是地水火风四大入定的形相,到了出定以后,又恢复平时的状态,也是一种魔境,静坐的人,千万不可心满意足。

  八、凝想化成相

  静坐的人,有的修习净土法门,每当静坐时,观想阿弥陀佛依报庄严,先作空观,次作假观,后作中观。日久功深,忽见极乐世界现前,西方三圣显现;又看到地狱天宫,若净若秽,了然无遗。这是由于厌恶娑婆,欣羡西方,到了极点,从这一个极点,凝想化成,好像太阳中的焦点,可以生火一样。偶一发现,并不是真见极乐世界。如果自作证果,便为魔所乘。

  九、逼极心飞相

  静坐的人,如果对于佛理研究深远,对于事境,观察透澈;但用功过切,逼令心光飞出,能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能亲闻他们说话。这种逼极心飞的境界,也是暂时偶现,并不是证到无边刹土,不隔毫端。不作是念,当然是好境界,一作圣解,就变成魔境。

  十、含受魑魅相

  静坐的人,到了色阴魔境将破的时候,形体顿觉变异,无端向人说法,没有研究过的经典,自然会明白。这种境界,是邪心含受魑魅,魔入身中,以致发出狂慧。一般愚夫愚妇,还以为是佛祖显圣。假如静坐的人得到这种境界,自知是妄心狂发,毫无实境,那魔会自然顿歇。否则,必定入魔,生命危险。

  上面所举的色阴中十种魔相,都是静坐的人自己的禅观,同坚固的妄想交攻互战,或胜或负。如观力胜妄想,就会现出善境;如妄想胜观力,就会有所爱憎。由于互出互入,不得互融,以致魔力乘机而入。众生迷昧,不知忖度自己的见地,是不是佛的见地?自己的功用,是不是佛的功用?而妄情计度登了圣境,岂不是成了大妄语!

  丑、受阴魔境中的十种相

  一、啼泣悲魔相

  静坐的人,如果色阴已尽,则见闻不至迷惑,但仍不能发用。由此进入了受阴区域,十方洞开,无复幽黯,见一切众生,执迷不悟,枉受轮回,忽然发出无穷悲心,见到一蚊一虱,如同爱护赤子一样,心生怜愍,不觉流泪,自责自咎,为什么不早开悟而度众生?这种境界,是因为用功,过分抑摧,并不是证了圣果。觉悟及时,魔即销歇。若自以为得意,则魔乘机渗入心腑,见人则涕泪悲泣,失却正受,复遭沦坠。

  二、夸逞狂魔相

  静坐的人,色阴销破以后,请佛现前,满心欢喜,过分感激。自忖一向但闻‘即心是佛’未曾亲见,现在既得见本来的佛性,自当勇猛精进,不必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就可立地成佛。所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殊不知理虽然可以顿悟,而事必须渐渐消除。若求之过急,陵蔑轻率,自高自大,乱作狂言,必定生起大我慢,上无诸佛,下无众生,自效释尊的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岂不是东施效颦?故应反省,自知是非,那就不至招引狂魔入心,而遭沦堕。

  三、悬念忆魔相

  静坐的人,既破色阴,此时有慧力照破受阴本空,自可不至为沈忆所隔碍。如慧力衰微,则堕在两楹,无所依靠;进入中间,必至隳地。前后都迷,一无所见。这是因没有慧水灌输,忽生枯渴,前后双脱,进退无地。静坐的人,此时刻刻深思沈虑,不敢动作;复误认沈忆不散,是勤修精进。这是无慧光照耀,前途茫茫。若觉悟是身处幻境,沈忆不散,不是圣证,那忆魔即不敢乘间而入。假使静坐的人、日夜撮心,悬挂一处,以致失却正受而沦堕。

  四、易知足魔相

  静坐的人,见色阴已销,受阴明白,乃自以为佛性本来具足,不假修成,自疑己身就是卢舍那佛,得少为足,更不求上进。这是用心亡失恒审,溺于自己的知见,以为就是佛的知见,所以执著自己本存的佛性,不去修行。若不觉悟,那知足魔就会渗入心腑,见人则自称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因此失却正受,以致沦坠。

  五、常忧愁魔相

  静坐的人,色阴已破,常常戒慎恐惧,好像立在悬崖,怕遭坠落。忧愁过甚,没有方便法门以解除这种忧惧,于是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求了生脱死。静坐的人,如果觉悟是魔境,魔即销亡。否则,魔入其心腑,自己割肉舍寿,或走入山林,不见人面,以致失却正受而沦坠。

  六、好喜乐魔相

  静坐的人,到了受阴明白的境界,内心非常安稳愉快,忽然发生无限欢喜,好像自身住在清净的旅店中,十分满足一样。殊不知途中的快乐,并没有到家,这是智慧不够,自己裹足,不愿前进。如果真有慧眼观照,就知道这是浅证,不必深深欢喜。否则,喜而不止,则喜乐魔乘机渗入,常常以为刀山剑树总是道场,酒地花天无非解脱。这样误解佛法,不知清净心中纤毫不立,以致失却正受而沦坠。

  七、大我慢魔相

  静坐的人,到了受阴明白的境界,忽自以为满足,自高自大,藐视一切贤圣。如果觉悟尚早,了知一切法平等,没有高下,不但不藐视贤圣,而且不肯轻慢众生,那百尺竿头,必可再上。否则,执迷不悟,那大我慢魔就要乘机而入,甚至摧毁佛像,轻视经传,妄情计度肉身是真常活佛,盲目株守鄙语为无字真言,信口自恣,大言不惭。这种大我慢入了心腑,必致沦坠。

  八、好轻清魔相

  静坐的人,因为色阴已破,所以得到精明。又因为受阴将尽,所以能圆悟精理,获得意生的身,免除分段的苦,所向如意,成大解脱。这时身心忽然轻安,自己以为证了圣果,而那轻清魔又乘机渗入心腑,自称满足,更不求上进。这种人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遭魔事而坠落。

  九、谤戒空魔相

  静坐的人,破了色、受两阴,得见虚明之体本无一物,那时忽起断灭,拨无因果而入增上慢空。殊不知色、受两阴虽破,而想、行、识三阴尚存。假若了知这个空,不是究竟的空,当无过咎。否则,执情不悟,则谤戒空魔乘间而入,自谓饮酒食肉,一切皆空,作盗行淫,无非是道。返谤持戒者是小乘,破戒者为彻悟。自误误人,当遭沦坠。

  十、行淫欲魔相

  静坐的人,进入了虚明的境界,遂耽爱不舍,日久功深,爱极发狂,变成贪欲。这种境界叫做定境。因无智慧来操持,以致误入各种贪欲。此时如果觉悟,则无过咎。否则,行淫欲魔即乘机渗入,化为魔眷,邪淫无厌,以致沦坠。

  上面所述的受阴中十种魔相,都是受阴用心交互。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遭逢这种因缘,执迷不悟,声言已证圣果,成大妄语,以致坠落。静坐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众魔才无法乘机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