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减器真值表:张治中长女谈文革:那个年代?一点好处都没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0:50:19

张治中长女谈文革:那个年代 一点好处都没有

(2011-12-16 23:23:23)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后人口述

核心提示:如今一切都过去了,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我也已经96岁高龄了。我对来拜访的周海滨同志说:“那个年代,我觉得一点好处都没有。”

本文摘自《我们的父亲》,口述:张素我系张治中长女,曾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作者:周海滨,原题:《“文革”浩劫周总理保护张治中》,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学生不上课了,铁路车厢由学生乘了到处大串联……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多次接见红卫兵。有一次先父张治中将军也被邀请登上城楼。他耿直地向毛主席说:“你走得太快了,我实在跟不上了!”

我家那时就住在父母家的隔壁,仅一墙之隔。

每年6-7月我父母都会到北戴河避暑,我因在学校教书有暑假,几乎每年都随去两周或三周。但那年我尚未动身,红卫兵来抄家了。第一批是以十一学校为代表共几十人,一天晚上按我家的门铃,声称是来破“四旧”的。我家是一座旧楼房,大儿子正好在家,立即开了门,他们一哄而入,楼上楼下乱窜。说实在的那时我家仅有几张沙发、桌椅、衣柜里一些衣物、首饰,他们翻箱倒柜,然后又塞回去搬到一楼堆在一起。我让他们贴上封条,内有我的英文打字机及飞利浦牌收音机一台。过了几天又是另外一批红卫兵来了,坚决要把上批人封存的东西拿走。有一位老工人为他们推车,心中很不耐烦,直摇头。我很天真地恳求他们无论如何不要拿走我教学用具——打字机,及每天要听新闻的收音机。他们凶凶地对我说:“谁还要你教书呀!”当晚打电话给在北戴河的父母亲,父亲决定次日返京。第二日父亲刚到家站在院子的台阶上,红卫兵就进大门了。指着父亲问:“你是谁?”“你要问我是谁,你可以去问毛主席。”过了一天父亲家中的警卫都换上了红卫兵的袖章。父亲受到周总理的关爱,被保护起来了。

就是那次他听说我的先生周嘉彬有一辆摩托车,平时骑它上班。其实他已早送给他的单位水利部了,可是他们这次要在我家找。那么大一辆车,何处能藏?我家地下室和上层中间有一小块空档,红卫兵手拿皮鞭罚我爬进去,哪有?这不是没有常识吗?都是高中学生了!我当时只得服从,不然要挨一鞭子的。过了几天麻烦又来了。一伙红卫兵要住我家楼下,我们不得不应允。以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人声嘈杂,外面找人敲门他们听不见,我们必须下楼为之开门。烟味上升令我不能忍受……一位老友夫妇见此情况甚感不安。他家有一处房子可住。承他们盛情我们一家移居水碓子。我们安稳地住了一些日子。

忽然有一天我和嘉彬外出回家时邻居对我说:“你家来客了。”我见单元门口有一辆大吉普车。上到三楼家门紧闭,敲门保姆才开,原来水利部来人抄查文件。又过了几天水利部来人把嘉彬带到部里,说是隔离审查。这一段时期他不时写信要我送上零用钱、换洗衣服、肥皂、牙膏。那个年代我的小弟一纯也在水利部工作。有一个大雪天部门前有许多人在卸煤,其中就有他姐夫。后来我才得知嘉彬打着赤膊仅穿一件棉纱背心,从车上把煤卸下,身上汗流浃背。1969年我父亲病危,母亲就和国务院有关方面说了话:“我的长子远在台湾,长婿如长子,能否请放周嘉彬回家看看他的岳父?如仍有问题,再叫他回去,可以吗?”嘉彬终于回家了。

那时我的学校对外贸易学院也为我设了一个专案组,好像是由青年教师组成的。记得那时学校进驻军宣队和工宣队。一段时期的晚上我必须去学校接受众人的审讯一一回答。因1940-1946年周嘉彬在西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任副主任,我一直在家赋闲。后来成立外语班请我去教英语。回忆被审问时我像在演戏似的,自己常常被他们逗得大笑起来。比如:“你穿国民党军装吗?”“每月拿多少工资?”我答那时我是家庭妇女当太太,怎么会穿军装呢?那不是太难看吗?至于工资,我是尽义务的。

“文革”过后总结了三分缺点七分优点。稍后,倒了过来。最后邓小平同志上台,完全否定了那次浩劫。我国的建设落后了20年!

如今一切都过去了,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我也已经96岁高龄了。我对来拜访的周海滨同志说:“那个年代,我觉得一点好处都没有。”

周海滨是访问我的一位年轻的记者同志,我的小同乡。他多次来我家中看望我,我也几次喊海滨来我家中。他说我的年龄是他的三倍多,我的人生他阅之不尽,他还说我说“是的”时,他感受到了乡音。

海滨同志还写出了采访张自忠将军女儿张廉云女士的文章,以及其他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后人的文章,每一篇我都认真的看过,并将刊登文章的《中国经济周刊》杂志摆放在家中醒目处。我很欣赏他的口述历史文章和他的执著精神,所以我还推荐海滨访问我的老朋友、报人成舍我之女成幼殊。

现在他要把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我很乐意为其作序。我年事已高,遂拿出91岁所写的没有公开发表的如上文章作为周海滨同志书稿的序言,同时也是作为父亲诞辰120周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