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房在三亚的6星酒店:中国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02:41
作者:佚名 |  文章出处:网络

  尽管我国音乐治疗学发展历史比较短暂,理论研究存在著种种不足之处,可是却一点也不影响音乐治疗在临床上的开展。据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汇编的《音乐治疗学科信息》(第一~四册)提供的治疗资料来看,我国从1979年最初开展音乐治疗以来,目前至少有500多家正规医疗单位在从事音乐治疗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而且医疗单位的性质也从精神病医院、疗养院,逐渐扩展到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在实用领域内,我国的音乐治疗成果受到学术界充分肯定。

  (一)音乐治疗的应用方式

  我国音乐治疗的临床方式,据何化均等《音乐疗法》、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音乐疗法》等人的总结,有以下六种:①感受式治疗。以欣赏音乐为主。这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如中国音乐学院高天副教授建立的音乐治疗室、中山医科大学和广州图书馆合作开设的音乐治疗诊室、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的失眠诊治专科。在感受式治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音乐-色光疗法”,采用音乐-色光治疗仪,将音乐欣赏、音乐色光、音乐气息、音乐电流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产生多种生理、心理效应。长沙马王堆疗养院音乐治疗室、空军北戴河疗养院等单位都开展了该项目;(举例的单位资料来源于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汇编的《音乐治疗学科信息》。下同)②参与式治疗。即演奏或表演音乐作品。部分学校、幼儿园、精神病医院如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精神卫生中心、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③结合式治疗。即同时运用上述两种方式。但不同单位、不同病种的侧重点不同。如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廻龙观医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组、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等单位以参与式为主,辅以感受式治疗;而天津干部疗养院等单位则以感受式为主,辅以参与式治疗;④音乐电治疗。是将唱片或磁带所发生的音乐信号经声电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放大,然后由声频匹配器升压后输出的电流,音乐电流的频率为30~18 000Hz,既有低频电流成份,又有中频的成份。是有一定的节律、频率和幅度不断变化的不规则正弦电流。采用电极将电流导入人体。解放军202医院理疗科、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附院等单位很早就使用了这一治疗方式。在音乐电疗法基础上,我国医务人员又发明了音乐电穴位/经络疗法,这是极具本土特色的创新疗法,其作用原理是将音乐电流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发生很复杂的生理和治疗作用,如镇痛,活血化淤,促进组织修复,调整内脏、内分泌功能,抗过敏、增强免疫等作用。受到国内外医务人员的普遍欢迎,国内多家厂商还据此生产出各种类型的音乐电治疗仪。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周铁明、皇甫正贤最新设计出的一款治疗仪,更是结合了电脑的软硬件技术,是一个基于87C552单片机的应用系统。(“便携式微电脑音乐治疗仪”,《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第二期);⑤音乐瞑想疗法。这是一种典型的音乐心理疗法,是在聆听音乐或自然音响的同时,进行联想、回忆、幻想等心理活动,使人进入一个优美、奇妙的境界,让身体处在一个音乐营造的良好氛围之中。国内不少医疗单位的心理治疗室中采用这种疗法。⑥音乐气功疗法。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气功练习的同时,辅以相应的音乐。实践证明,音乐能促使练功者很快进入气功所需要的境界,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气功的伴奏音乐,已经成为习惯。另一含义则是指气功中专门有一类与音乐治疗有关的功法,如“六字诀”、“五音内视五脏法”、“化音功”等等(见林雅谷主编,《中华气功大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这些功法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声音(唱出“宫、商、角、徵、羽”五音,或“嘘、呵、呼、呬、吹、唏”六字)为练功的主导,不同的声音能与不同的脏腑共振,流通不同部位的气血,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在以上六种方法里,音乐穴位/经络电疗法、音乐气功疗法是我国独有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对音乐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很多,但缺乏对疗效的评价方法。周为民先生对此做了有益的工作,他在《音乐治疗中的评价实施方法分析》(《音乐探索》2004年第三期)中认为:音乐治疗中的评价实施方法是指在音乐治疗活动中收集评价资料的具体操作技术。获取音乐治疗评价资料的主要实施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会谈法与心理测验法等。这些实施方法在获取音乐治疗的评价资料方面各有利弊,因此,在实践中应将这几种评价实施方法结合运用。使它们起到相互检验评价结果的作用。

  (二)音乐治疗涉及的疾病种类

  通过文献的调研统计,在音乐、医学两大领域的期刊杂志、学术会议论文等专业性较强的媒体,已经有500篇以上研究成果。而科普报刊上的普及型治疗,至少有3000篇以上。专业论文的主体,是对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

  1. 精神疾病:精神病医院是我国音乐治疗应用最多、疗效最好、接受度最高的医学部门,因此,音乐治疗精神病的研究也最多,在所有发表的音乐治疗学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中,用于精神病方面的超过50%。

  治疗精神病、尤其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浙江湖州市三院的朱毅平、金学敏在《音乐治疗氯氮平所致记忆力下降的对照研究》中,报道了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氯氮平”所致记忆力下降的疗效。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记忆力测定无显著差异( P>0.05),音乐治疗实验组治疗后的记忆力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记忆力无显著差异(P>0.05)。(《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年(8卷)11期)。

  精神分裂症最典型的症状是情绪的“凝固”,音乐可以“溶解”变异了的情绪,从而产生治疗效果。盛嘉玲等人的论文《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年第2期)、《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赵福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音乐感受性情绪的研究》,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邱宝森的《参与性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的心理效应》,济南市精神病院马龙的《音乐疗法对阳性精神分裂症血压、心率的影响》,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余振翔的《心理音乐声频电冲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苏州市广济医院张建茵的《特殊病房、特殊治疗一多功能音乐心理治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部唐文忠的《音乐疗法与精神分裂症康复》,北京安康医院张德惠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音乐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变化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理和疗效。

  在其它精神疾病的治疗上,周为民《歌唱疗法对轻度老年期抑郁症的干预作用》(《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03年第三期)提出主动式音乐治疗有阻断老年抑郁症的作用。北京民康医院窦文德的《慢性住院精神病人音乐操作键盘乐器的体会与训练技巧》,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邢燕芳的《儿童性精神障碍心理音乐治疗研究》,贵州省安宁医院李顺仙的《应用治疗音乐消除精神病患者消极观念的体会》(见《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9年),分别从不同方法、不同群体、不同角度上探讨了精神疾病运用音乐治疗的可行性和科学依据。

  2. 神经系统疾病:国内运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系统疾患是脑卒中(中风)后遗症,较早的报告有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刘明嘉《音乐电疗治疗脑血栓形成后遗症60例观察》(《音乐治疗学科信息》(第一册),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汇编,1984年),作者以患者肌力为主要观察指标,治愈率达38.3%,显效30%,有效31.7%。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神经衰弱、失眠等较常用,如范洪峰等《音乐电高压静电治疗神经衰弱》(《中华理疗杂志》,2000年23卷第五期)、郭桂荣等人的《音乐色光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中国疗养医学》1999年8卷第六期)。

  失眠是危害现代人健康的常见病症,美国20~2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受到失眠困扰的高达32%!贪睡的年轻人尚且如此,中老年人就更为严重。台湾一千多万总人口,失眠者竟达549万。中国大陆的情况稍好,却并不乐观。而音乐治疗对解除失眠症状效果非常明显。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杜琼在《中国职业医学》 2004年31卷第四期发表的论文《职业人员失眠症综合疗法疗效对比分析》中,采用综合疗法(耳穴贴压与音乐疗法)治疗职业人员失眠症,方法是:随机选择不同职业人员失眠症患者37例(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与31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的失眠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时间比对照组快(P<0.05),症状改善随治疗天数增加而更为明显,停止治疗也不易反弹,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第四十七医院马英等六位医护人员联名发表论文《音乐干预信息支持系统对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8卷第六期),为提高患者术前睡眠质量,他们采用以音乐为主的方法,将 200例术前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参与术前音乐干预信息支持系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前一天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 u=5.023,P<0.001)。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沈莉等《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86例》,认为针灸治疗失眠,配合音乐会有更好的效果。(《中国针灸》2002年22卷第十期)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是当代疾病谱中的高发病种,有专家称21世纪将是抑郁症的时代。音乐治疗对此类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徐伟选择手术前患者的焦虑症状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焦虑情绪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PES评分及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认为音乐治疗能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徐伟,《音乐治疗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探讨》,《护理学杂志》,2004年(19卷)第二期)。杨凤池等人的论文《音乐治疗对眼底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17卷第四期)介绍的研究成果与上文类似。四川绵阳市404医院邓鸿等医师《音乐电针治疗焦虑症157例》(《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21卷第一期)采用音乐电针治疗焦虑症,将患者分成音乐电针组及多虑平组,结果音乐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1.90%,多虑平组为65.4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CR焦虑量表平均总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两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证明:音乐电针治疗与抗焦虑药多虑平可相媲美,而对于各种原因不能服药者尤为适用。

  对于抑郁症,音乐治疗的应用更加广泛。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的王吉平、舒莉在《探讨音乐疗法对产褥期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上海护理》2004年4卷第二期)一文中报道:他们选择2001年11月~2002年10月住院分娩或剖宫产的产妇65例,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以音乐欣赏,对照组则按一般常规进行护理。在调查前、产后1周~6周的每周末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测定。结果音乐疗法能明显降低产褥期产妇的抑郁情绪,特别是从第2周末后,CES-D测定的实验组分值都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认为音乐治疗可以降低产褥期产妇的抑郁情绪。而李咏梅的《感受式音乐治疗对不同文化程度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干预效应》(《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第六期)则是对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后应用音乐治疗的探索,同样取得了满意效果。

  随著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这种国际性的难治疾病,音乐疗法有其独到优势。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在《中国传统医药学对老年性痴呆、中风后遗症的防治》(《明通医药》<台湾>1998年第六期)一文中介绍了音乐和音乐穴位电刺激疗法的具体用法。广西龙泉山医院李梁《血管性痴呆的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7卷第二期)提出,包括音乐疗法在内的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可以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辅助疗法。具体方法为: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包括支持疗法、音乐疗法、行为矫正、文体活动康复训练及生活基本技能训练;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两组均应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进行评定,并作3年的随访。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DL及CGI-GI评分有明显下降,在治疗后6个月MMSE评分也有明显下降,3年内再住院率为16.7%。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无显著下降,3年内再住院率为53.3%。结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3. 各类疼痛:音乐治疗的镇痛作用是全世界公认的,尤其是中国的音乐电疗法的效果更是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国较早使用音乐疗法镇痛的科目是在音乐作用下的无痛拔牙和无痛分娩。此后不断拓宽运用范围,目前已经在大多数疼痛性疾病中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如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的尹红、李军等在《音乐疗法对烧伤患者疼痛及焦虑的缓解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6卷第十期)提出:烧伤病人所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慢性而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常导致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下降。另外,由于在每分每秒之间延长的愈合间期病人所经历的疼痛程度不同,使得疼痛的治疗异常困难。过量服用镇痛药,药物的镇静作用导致生活能力及职业能力的下降,而音乐疗法却能在没有副作用的前提下发挥作用,随著镇痛效果的出现,焦虑症状也会减轻。在嘉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陈宝、郑松等医师的论文《断指再植术后音乐疗法辅助镇痛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6卷第十期)中报道了音乐疗法在断指再植手术后的辅助镇痛效果。他们选择了断指再植手术患者76例,按手术先后顺序的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扶他林缓释片并辅以音乐疗法,对照者仅口服扶他林缓释片,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度冷丁使用人次少于对照组。认为音乐疗法在断指再植术后能有效地辅助镇痛,减少吗啡类麻醉药品的应用,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骨科病症的首发症状。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音乐治疗对骨科疾病导致的疼痛,完全可以用音乐疗法作为主要疗法或辅助疗法用于骨科镇痛。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吕瑞革医师《音乐疗法在骨科疼痛病人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右江医学》2003年31卷第六期)就是对骨科疼痛病人在术前、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加上音乐疗法的临床观察报告,初步观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的徐伟等医师《患者腰穿音乐镇痛的观察》(《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年5卷第一期),报告该院1999年1~10月对50例患者腰穿时采取音乐镇痛的观察,有效率达60%。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胡晓萍的《音乐电疗治疗急性扭伤40例》(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9年),则是使用音乐电疗的方式,治疗急性外伤疼痛的报道。

  4. 恶性肿瘤:即通称的“癌症”。音乐治疗用于恶性肿瘤,通常都是作为辅助疗法,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尽量延长患者寿命。有专家指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的大剂量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是引起情绪紊乱、精神萎靡、意志崩溃的重要原因,而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情绪而对抗上述病理因素,是容易实行又花费不多的好方法。《癌症康复》杂志2004年第五期上《音乐能减轻癌症治疗的痛苦》,介绍了相关知识,并举例说明,接受过音乐治疗师治疗的病人,比没接受音乐疗法的病人焦虑少,情绪好。北京西苑医院肿瘤科项春雁、杨宇飞的论文《五行音乐对33例晚期癌症患者身心反应的初步调查》、《中医五行音乐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运用五行音乐,帮助癌症患者改善症状,调整身心。(见《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9年)。方晋平、高玫的论文《癌症患者的性格缺陷与音乐支持疗法》(《肿瘤防治杂志》2000年17卷第六期)从心理学原理出发,提出不同性格缺陷需要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来改善心理偏差,从而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支撑。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谢忠等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15卷第三期)文中介绍:通过临床实验验证自行编制的“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心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探讨心理干预能否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60例化疗病人(实验组124例,对照组136例)进行了心理干预临床实验研究。采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及卡氏功能状态量表作为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的测查指标,在实验设计和病人筛选时对医学变量进行了控制,同时对心理变量也进行了控制。结果:癌症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化疗前最好,化疗后次之,化疗中最差。经过心理干预的癌症化疗病人,化疗后其生活质量各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化疗中仅以心理情绪状况明显提高。结论:“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心理干预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

  5. 心血管病:音乐治疗的另一大类适应症是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是指疾病改变表现虽然为生理障碍,但发病原因却与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这些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著重要影响的一类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冠心病等就是典型的心身疾病。音乐治疗对此类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其中又以原发性高血压最为常用。黄国志、卓大宏《放松性音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年7卷第四期)是国内较早报道音乐治疗高血压的文章。黄绍宽等人的《音乐疗法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康复的作用》(《心血管康复医学》2001年10卷第一期)、于兰等人《音乐放松辅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5卷第六期)等文章都是对高血压病人运用音乐治疗的报道。

  冠心病也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都无法消除根本病因,需要结合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广西医科大学吕桂芬等人《综合性心理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10卷第四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包括音乐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在内的综合性心理治疗法,对100例冠心病人进行血压(SBP、DBP)、血脂(TC、TG、HDL-C)、心电图ST-T、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等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上述各种指标都优于对照组,认为音乐疗法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6. 妇产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是中年妇女常见的心身疾病,高发于文化程度较好的城市女性。山东省荷泽市人民医院邢翠、耿魁芝《更年期综合征音乐治疗的探讨》(《医学理论与实践》网络版第21期,http://www.mtp.com.cn/DZQK/20002319.htm),认为音乐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李小珍等《音乐辅助治疗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研究》(《中国校医》2004年18卷3期),选择50例术中采用音乐辅助治疗的人工流产病人为实验组,44例采用常规人工流产术病人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中、术后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幅度小,疼痛程度减轻,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音乐治疗是人工流产术中简便易行,无副作用,能有效地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的辅助治疗方法。

  解放军第401医院李淑娟等《音乐疗法在妇科病人手术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37卷第六期)指出:手术可引起病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非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尤为严重。音乐可以消除外界因素对心理造成的紧张状态,提高应激能力。文章对48例妇科病人在手术时采用了音乐疗法,效果满意。

  7. 皮肤科疾病: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以皮肤疱疹、疼痛剧烈为典型症状。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李玉萍《音频电疗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8卷26期)采用音频电疗配合药物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疗程10天。治疗组有效率93%(30/40),对照组68%(27/40)。提示音频电疗配合阿昔洛韦应用起效快,疗程短,疗效高。

  8. 内分泌疾病:苏晓清等人的论文《诱导放松与音乐疗法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血糖水平观察》(《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2月第4卷 第23期)、《诱导放松与音乐疗法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江西医药》2003年38卷第六期)两篇文章,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与加重往往与情绪行为有关,因此糖尿病又属于心身医学范畴。作者的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诱导放松与音乐疗法,对血压、血糖、果糖胺、尿蛋白排泄量等的影响,以期能为进一步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更有效治疗方法。通过临床治疗,证明能提高治疗效果。

  9. 胎教和儿童智障:我国运用音乐胎教比较早,据何化均等《音乐疗法》(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出版)介绍,1984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音乐治疗课题组,第一个课题就是音乐胎教。课题组和北京第六医院妇产科合作进行临床观察,和福建鹭江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胎教和胎教音乐》,和首都医院等单位合作研制出版胎教音乐作品《小神童》。1991年开始,广州和上海的四所弱智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音乐治疗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于1998年开展了儿童孤独症的音乐治疗,2000~2003年又开展了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胎教的实验研究也日渐增多,如杨冰等《彩色大多普勒评价音乐胎教对胎儿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探讨》(《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年8卷第四期)等一批论文即是其成果。

  在音乐治疗智障儿童的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国音乐学院周为民在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方面研究较深,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如《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注意力康复作用的检测报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3年第三期)、《谈我国智障儿童集体音乐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方法》(《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2003年第四期)。此外,何化均《弱智儿童音乐治疗的实验报告》、宋秀娣《弱智儿童的音乐康复治疗》(《音乐治疗学科信息》<第三册、第四册>,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汇编)等,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注册音乐治疗师彭嘉华在“自闭症论坛”发表的《音乐治疗与弱能儿童的言语发展》(http://www.specialneeds.org.cn/sp_crowd/),对音乐治疗弱智儿童语言障碍的原理和方法作为比较详尽的介绍。他认为音乐对语言功能的康复原理是:“1).音乐与言语是共通的元素;2).歌唱和说话共享同一生理结构;3).音乐是多重感官的刺激和反应;4).音乐容易带来成功感;5).音乐提供了活动动机;6).音乐可提供不沉闷的重复机会;7).音乐可成为言语提示;8).音乐在群体中发挥著重要的影响。”在治疗的具体方法上,则提供了1).利用旋律,2).利用节奏,3).声音示范,4).利用乐器,5).利用音乐结构,6).训练呼吸控制与腔区共鸣”等具体的操作。作者认为这只是他处理言语问题儿童的一部分经验,利用音乐发展语言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在实际应用上,还须要按个人或组合而作出变化和适应的。

  10. 其他:近年来音乐治疗涉及的范围还有很多,但只有少量而零散的报道,简介如下:

  1) 献血:赵嫣红等人《音乐在献血过程中的效用》(《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3卷 第三期),指出放松、舒缓的音乐能减轻献血者的紧张和惧怕的情绪,减轻献血后的反应,有利于无偿献血的普及。

  2)戒毒: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余腊英《21例海洛因依赖自愿脱毒的护理体会》(《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10卷第四期)对21例海洛因依赖者、临床脱毒病人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就有关问题及护理体会指出:病人脱毒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情绪不稳伴冲动,自伤或自杀倾向,体温异常,出院时仍有强烈的心理依赖。对这些患者分别给小剂量药物如氯氮平、冬眠灵、氯硝安定、丁丙诺非等及补液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以心理、音乐治疗,效果明显得到加强(住院4~77天。痊愈10例,显效8例,进步3例)。

  3)美容:天津市整形外科医院美容中心卢彬等人《音乐疗法在美容整形手术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2年11卷第二期)报道:该中心自1998年以来将音乐治疗应用于美容整形门诊局部麻醉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减少麻醉剂的使用剂量。

  4)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江苏大学虞子敏等人在《音乐疗法治疗校内人员亚健康状况》一文中认为:校内人员如教师、学生、机关干部等多以脑力劳动为主,并且因承受种种社会压力,导致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对校内部分亚健康人群进行音乐疗法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7卷27期)

  5)心理疏导:东南大学医学院的王纯等《论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作用》(《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9卷第六期),作者为了研究音乐治疗在当代大学心理调节中的作用,采用被动式音乐疗法,根据成长小组成员特定情绪,选取不同曲目。通过聆听音乐、交流感情来进行心理治疗。试验表明,音乐治疗具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作用,可用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