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中骏四季花城:说一说烟台红卍字会办的恤养院(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5:27:44

说一说烟台红卍字会办的恤养院(中)

(2010-11-30 19:39:07) 标签:

红卍字会

文化

分类: 烟台史话   从烟台红万字会恤养院院训“诚恒爱敬”和院歌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国民风范。从一组当时恤养院孤儿部的生活、学习、工作照片也可看出当时恤养院的运作是非常正规而现代的。虽然他们睡得还可能是大通铺,但从他们的娱乐与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注重培养健全心智与体魄的机构。孤儿们还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和篮球队,篮球队甚至在1935年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烟台全区篮球赛中得了冠军。虽然他们要适当的参加劳动,但孤儿们有着自己组织的自治会,相信除了约束自己的言行,也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恤养院除孤儿部外,还有其它的福利部门,诸如鳏寡瘖盲皆有所养,有所成。这也是很多老烟台人对此心存感激的原因。当年一位跟贴的朋友(ID:长江之歌)曾这样说:  特别感谢斑竹的介绍
  我母亲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当年,我姥姥病故,姥爷被国民党抓走,舅舅从烟台一中随地下党班主任秘密参军,于是,母亲流浪街头,被恤养院收养,还重新给起了名字,叫李志*。从此,有饭吃,有制服穿,有书读。后来,院长说有人要收养她,母亲拒绝了,说要在这里继续读书。再后来,学医,成了一名医生。
  母亲还对我讲了许多关于恤养院里面的故事。
  没有恤养院,就没有我母亲,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恤养院,我感激你!





















   这当然离不开主持和支持这个恤养院的相关人士的心血和努力,他们之中有很多当年的商人和地主如澹台玉田(见下面介绍)、张桐人(一位创关东的烟台富商,其宅子即是个人名单中的烟台六大庄园之一),其中还有四位特别董事是女性,其实他们原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士绅,只可惜现在这样的富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董事长是烟台商会会长澹台玉田,名誉董事长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字向方),还有七位名誉董事长,一位是民国首任总理熊希龄-熊妙通和世界红卍字会上海分会的重要人员张澜平-张乾妙;另两位名誉董事长,一位是老同盟会员曾任清末上海沪南商务总会总理的王一亭,一位是济南红卍字会的会长何素璞。其他三位只有名字,而不知其身份。不过从中已可以看出烟台当时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    澹台玉田(1872~1959),他是芝罘岛上的大疃村人,名宝莲,字玉田,以字行,道号盛冲。1911年11月,烟台辛亥革命武装起义成功后,他受烟台商会会长孙文山委派,与革命党人接洽,协助烟台军政分府点收清廷银行。时任军政分府财政副部长。1914年起,连续被选为烟台商会第四、五、七届会长。1916年,与万坤山、郑千里等人发起成立烟台镇教育会,以主持烟台教育事务并附设平民学校。1923年任烟台平民学校校长,并任71人组成的平民教育董事部董事长。 1928年任烟台红十字会会长时,在烟台创办育德小学,免费专收贫寒子弟入学,并先后担任该校校长和烟台养正小学、志孚中学校董。1934年被选为烟台特区商会会长。1938年日军侵占烟台,他退出商会。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任胶东赈灾会会长,倡办过烟台贫民工厂,募集资金巩固发展恤养院。他曾被聘为烟台中华基督青年会名誉会长。1959年病逝。(转自http://sdchina.cn/zjsdread.asp?id=199&topic=196&title骞哥闀?writer=榻愰瞾缃&writer=齐鲁网)

     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字向方)以及民国总理熊希龄就不介绍了,大家上网搜搜就有。 



  王一亭(1867~1938) 名震,以字行,初号海云楼主,后号“白龙山人”。祖居浙江吴兴县(即湖州)北郊白龙山麓,幼年丧父,举家迁往南汇周浦镇。受外祖母影响,自小爱绘画,十二三岁时,画名已传遍周浦镇,被视为少年奇才。
    稍大,入上海镇余钱庄当学徒,工余至广方言馆攻读外语。20岁时进李云书所设的大余号任经理,该号拥有大批沙船,经营海运业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受聘为日清轮船公司(日清汽船株式会社上海分社)买办,收入益丰。积储数载,购置乔家路占地十亩的花园住宅一所,因园内有百年梓树,改取名“梓园”(博主注:此园亭台楼阁尚存,在老城厢,曾去考察过)。园内饲养各种鸟类,专供写生绘画用。
    王一亭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清末上海地方自治运动兴起时,被推为沪南商务总会总理,并兼上海自治公所议事会议董,基本商团团长。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负责上海机关财务工作,曾出资支持《民立报》的创刊。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革命党人群起响应,王一亭筹划奔波,不遗余力。上海光复后,出任上海军政府商务总长。“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转而从事慈善救济事业。日本关东大地震时,出面捐款,被关东地区灾民敬呼为“王菩萨”。
    在从事商业和社会活动时,王一亭从未放下过画笔。他从海上名画家任伯年为师,画艺大进,达到神似,继承了任的画派风格。他与吴昌硕亦师亦友,自称“论画敲诗无虚日”。受吴影响,画风由工笔细绘趋向阔笔写意,但仍保持写实的特色。王一亭用笔酣畅雄健,构图讲究,诗、书、画三位一体,作品气势磅礴,设色鲜艳。在清末民初海上画派中影响仅次于吴昌硕。晚年皈依佛教,广游东南各大禅林寺院,每天早起诵经后,都要作佛像一帧,送各处禅林弟子。
    民国26年淞沪抗战后,王一亭辞去日清买办一职,归隐周浦。王一亭,曾任上海太古洋行(烟台有分行)买办,加上热以慈善事业,任烟台的恤养院名誉董事长也算有些渊源。(转自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49/nanshi/node45048/node45050/node63580/userobject1ai5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