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阳村猫腻:一 梦到迦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47:43
  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天,近东的巴勒斯坦,平沙莽莽,朔漠连天。西风古道上,一匹瘦驴自北而来,驴背上乘客瘦小枯干的身形,与他的坐骑相映成趣,他风尘仆仆,科头跣足,身子裹在一袭粗糙破旧的亚麻布长袍里,一蓬花白的乱发衬得经年不洗的面庞更显风霜之色,他的双眼是这张黝黑瘦长垢甲斑驳的老脸上的精华所在,据说那是一双“炯炯不可逼视”的眼睛。
  
  这样的造型颇似传说中的丐帮污衣派长老,又像是一千多年前常在这一带出没的贤人“施洗者约翰”,但说明此人真正身份的,是他脖径上垂挂的一个十字架——这是一位基督教的修士。现在,他正用那双精光暴射的眸子,透过沙尘凝望着前方,那里有他此行的目的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这是《旧约·诗篇》流落巴比伦的犹太诗人绝望的吟唱,这字字啼血的乡愁,中世纪的基督徒们虽未必能体会,但这诗句他们却念诵得熟稔之极。自从一千多年前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南郊伯利恒的一座马厩中降生,并于三十余年后在耶路撒冷的骷髅地殉难,这座圣城便不再仅仅是犹太人刻骨铭心的所罗门圣殿遗迹所在,更是基督徒们向往的朝觐圣地,尤其在教会影响空前绝后的中世纪,在西欧上至王公教士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渴欲亲履耶路撒冷,瞻仰这个耶稣和圣徒们战斗过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到耶城朝拜一次,就足以净化灵魂,洗去所有的罪孽。
  
  这位骑驴客,也是众多来参加朝圣赎罪自驾游的“驴友”之一。他叫彼得是法国北部亚眠人氏,本来出身于上流社会,也曾在当地领主的麾下参军服役,但后来忽然看破红尘弃家出走,据说他此举的动因,是实在无法再忍受他那个既老又丑的糟糠之妻。所谓“得意的人和失意的人离上帝最近”,经历了失败的婚姻生活,对尘世已无留恋的彼得一头扎进亚眠修道院,做起了修士。不久后他又搬出修道院,在山中找了一处隐居之所独自修行。离群索居的彼得过着弃绝物欲的生活,终年穿着敝旧的袍子,从不穿鞋,更依照当时法国人的习俗,一生都不洗澡。饮食方面他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吃面包和乳肉制品,只食用象征圣洁的鱼和代表耶稣圣血的葡萄酒,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常人难及的自虐式苦修,为彼得带来了声望,尽管他在品节森严的教会系统之中不过是个二三流的小角色,但在民间却已是名闻乡里的公众人物,人称“隐士彼得”(Peter the Hennil)。
  
  在中世纪的基督徒看来,彼得忘我的修行是一种虔诚的体现,但一切表达虔诚偿赎原罪的方式,都比不上亲赴耶路撒冷拜谒圣迹,终于,隐士彼得也纵驴东行,开始了朝圣的旅程。
  
  在那个年代,对西欧人尤其是对彼得这样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来说,到东方朝圣简直比唐僧到西天取经还困难。非但路途遥远山川阻隔,更兼十一世纪后期的欧洲天灾不断连年饥馑,讨斋化缘颇成问题,而进入刚刚皈依基督教未久的东欧地界后,无论领主还是乡民都还保留着祖上剽悍的蛮族性格,尤其需得小心相处,更时常有饥民和强盗不怀善意地打量,幸好彼得没像唐僧那样长着一身怀璧其罪的长生不老肉。
  
  行路迟迟,载渴载饥。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的彼得,总算来到了耶路撒冷,但圣城的见闻却令他大失所望。还没走到城门,他就在一个收费亭前被拦下,几个穿长袍裹头巾鹰鼻深目虬髯连鬓的异族卫兵向他索要一个金币的“过路费”,彼得自然没有这笔“巨款”,而他发现周围还有很多像他这样远道而来却因交不起买路钱而被挡在城外的朝圣者。后来,一位富裕的教友赶着马车送来大量金币,帮彼得等人解了围,他们才得以入城,
但一踏进耶路撒冷,彼得此前对圣地的一切美好幻想,都在瞬间崩塌了:满目皆是伊斯兰风情,金碧辉煌的岩石圆顶殿和阿克萨清真寺抢尽风头,蛮横的东方统治者隳突叫嚣,朝圣者和当地的基督徒们战战兢兢。而他从书本上得知的那些基督教名胜——已有500多年历史的锡安山教堂、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兴建的圣母教堂、存放第一位殉教者遗骨的圣司蒂芬教堂,无不破旧凋敝,尤其令他忍无可忍的是,连耶稣基督的圣墓也遭到了损毁。
  
  随后,耶路撒冷教区的教长接待了彼得,并向他介绍了圣城当前局势。原来,20年前一个被称为塞尔柱人的东方民族占据了耶路撒冷,作为穆斯林,他们大兴伊斯兰教,而且不同于此前的阿拉伯统治者,塞尔柱人对基督徒大加欺压,洗劫了包括圣墓在内的许多神圣之所,对往来的朝圣者横征暴敛(这一点彼得已经亲身领教过),甚至鞭打抢掠。而耶路撒冷虽然贵为基督教圣地,却孤悬于欧洲之外,邻近最强大的基督教国家拜占庭,在蛮族的步步紧逼之下早已自顾不暇,不可能来驱逐塞尔柱人解放圣城,因此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们不知还要在水深火热中,苟延残喘到几时。讲到伤心处,教长和彼得相对垂泪——呜呼,圣地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几天后,彼得带着无尽的悲愤、怅惘与无奈,踏上了返乡之路。这天夜里,他露宿在巴勒斯坦的荒漠之中。半梦半醒间,彼得忽然听见半空中有人呼唤自己的名字,他的灵魂随着呼声飞离躯壳,直升云端,但见万道金光中,大天使伽百列已等在那里,天使长对他说,耶路撒冷乃至整个迦南,本是流着奶和蜜的膏腴之地,是上帝赐予他的选民的,可惜现在不幸沦于异教徒之手,上帝已选定他彼得作为信使,把耶路撒冷的遭遇报知罗马教皇,并和教皇一起发动欧洲的基督徒,护教弘法,光复圣地,从异教徒手中解放耶路撒冷。
  
  原来自己竟然肩负着如此神圣的使命!一惊之下彼得猛地从幻觉中坐起身来,却发现灵光和天使都已消失不见,夜幕低垂,笼盖四野,黑沉沉的荒漠中只剩下他张大嘴巴喘着粗气,身边那头驴子则被他诈尸般的表现惊着,正在嘶声长鸣。
  
  彼得并不知道他的幻觉是旅途奔波外加常年营养不良引起的神经衰弱所致,他执着地以为自己真的获得了天使的托梦,回想刚才在梦中聆听到的金色福音,彼得涕泪交流,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一生多舛,原来是上帝故意在饿他的体肤、劳他的筋骨,以膺今日之大任!那流着奶和蜜的迦南地啊,原来注定要通过他的双手,重焕荣光!当下里彼得顾不得劳顿,连夜赶路,向着天使指引的方向:罗马城。
  
  (笔者按: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称,彼得朝圣是在“塞尔柱人征服耶路撒冷之后20年”。塞尔柱人占领耶城的时间并无确切记载,史学界通常认为是1071年到1073年之间的事,由此推算,彼得抵达耶路撒冷应是在1091年到1093年间。)

  岩石圆顶殿,正式名称
萨赫莱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