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绮园论坛:肩松!“意”.腰.丹田.脚.“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56:49
太极杂说412009-04-06 10:09

l         所谓气沉丹田,虚领顶劲,千万不可于字面理解。打拳要松的好,只要有“法度”(不是往那一站就行的事,要静心--意要不杂,匀气--呼吸不促,调神---意气顺遂而自生),才能做到这些。一本一末要深研。

l         太极的练习过程就是体练和心悟的交换。不练如盖楼无基,不悟如无脚欲跑。多多于练悟上默识揣摩,自得体会。

l         《太乙金华》里有几句话:“宗旨只要纯心行去。。,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

l         无极不是在婴儿时,应该是胎儿时,婴儿己是太极状态了.因为此时先天之气和后走之气己混合,假如先天气称阴,后天气称阳的话,此是已有阴阳,便成太极.后天诸多练气法,并非是把后天的东西丢掉,相反要多吸收精华,其目的是为由后天返回先天聚集能量,比如胎息法练气,首先须吸足气,然后再回下丹田补先天之气,可见是聚集的过程.

l         意气神的分合实际是和各自的架子和体系相关联的。不尽相同。尤其道家的更是这样。

l         在民间太极的定义里,“气”分呼吸之时的“气”、内里有了功夫之时的“气”。这在道家太极也不例外。但道家形成了几千年,她的精深就在于她的体系完整。一步一步的都有阶及。“气”也从医家的呼吸、营、卫、元等大致的分别中而于实践处给其升华。也就是说,初时太极不能不在“呼吸”上找返归径途,当能两肩松得开时(一是活,二是空),那“呼吸”这个“气”也达到了这一步应该做的。再也不要在顺遂上找她了。犹如治病。病症已得确知,如果仍要反复求证,那是会耽误治病和引发“心病”的。所以,有老师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老师能给你以不疑不滞。拳无桩不行。此时站桩与彼时站桩就有区别了。因为,肩松了,那里边的气血的运行也发生了变化。倒不是倒流,而是能在意的领导下渐渐的作到虚心实腹。无一丝勉强,无一毫谬差。我的认识是此一步不要重意,也不要“借象”,凡此都是后天有为法,丹经说,同类方可取。第一步功夫就要正,否则,步步不正。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而此非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到了时候、境界就能达到的。功夫入手的对不对,中途的变化对不对都是最后能否达到那一层的重要理法。是谓,最上一乘功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

l         “意”不可以须臾离那形体的盘架。而架子的结构可是很重要的。那不是拼凑几个就行的。太极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有内涵的,否则,踢得高高的多好看啊!?重里不重外,从相对而言,这是很高级的认识了武技得根本。所以,架子得盘旋都要有“意”得参与。“意”要在每一式得前面,但不能过早,过早就是“火寒”,过晚就是“火燥”。不离可矣!“意”还要始终的控制慢,松,软;缠、绕、裹;捻,拧,定等等。只要意识一动,肩就要盘旋,但是腰始终都不能发力,留劲。就是一个扔劲(坚决的不要,太极是反常道的)。所谓的“扔”就是松得透,能多透就多透。手上也不要有劲,要软的,但是不是象面条那样。曾有前辈说要象面条,那是指得比喻。我的老师告诉我要“含着劲打”,我最近才体会出“含着劲”得意思。就是一个意。当年陈鑫得“缠丝精”得“精”当指得这个。即使不是,如果要是把“精”理解得形而上,而非劲。那么也就能理会陈鑫的理论了。

l         练什么都讲下丹田。下丹田实在是重要的很。道家任何正宗功夫的孕育,生发,成熟都离不得这里。太极也是的。其收放拿发都在由脚及腿及腰(丹田)及指。而重要的就是丹田里边。丹田里边既不是旋转,也不是翻滚。而是两腿的虚实转换,丹田也要跟着意,要将上身松得开,要在丹田处静得来。动时,手不要留劲,眼要合得到。拿脚自然的拿,放的时候要依次轻轻的放(由脚跟到脚趾,或是由脚趾到脚跟),在脚的前脚趾、后脚跟或是后脚跟、前脚趾的过渡中,两脚有了虚实的分别,那么,“意”就要返照内里丹田这一块的虚实跟随。哪个脚是实的,丹田就与那边整个的腿成为一体。后者都是虚的。变式的时候,“意”暂不管丹田(她自己会变动),还是如前拿脚变化。脚一踏实,“意”仍如前一般。再者,手眼之配合要有“意”的参与。无“意”,眼手无主,无用。“意”要处于三前七星处,那才是全体大用诀。“意”在道家内修中是不可少的,但也是最耽误清修的,因为她是识神的做用,属后天之阴,妨碍先天的显现。所以,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是要“扔”。这还得有老师看着,因为你无法在书上或自身的体会中肯定你该不该到了换的时候。老师是过来人,明白才能当老师的。我的老师说:“当你遇到危险之时,虽有防护之心,判断可谓万千,可是应付之手却难以赶及。”这就象你要抓那苍蝇一般,算计好了,可手一伸,却被它跑了。此有三点。一是苍蝇之灵敏,二是意识之停留(物物原非物,见物非原物。佛陀说,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个好对啊。所以物体都不是见之所见),三就是手之紧张(在判断那目标的时候,未尝没有不在判断目标的地方用力的。这就是断劲。为太极手之大忌。所以,太极始终都是松的。没有发力才是真功积久,效应自显。还有,人在顷刻毙命前夕,他都有瞬间的一系列跳跃的判断变化,这就是“意”。可是“意”难作用!因为她是后天,不能象先天那样,自然的相应变化。等要变化时晚矣。故又提到了“神”。

l         “神”在文始派就是先天之灵。文始一脉,没有分别对待。就象老子说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她生万物,附万物,可万物变化,她不变化。宇宙中就她永生。惟有她可称“绝对”。但老子还是用了一个“强(三声)”字。因为她用后天的一切都难以形容,捕获。“神”在道家那是元神显化,元神不神。人为后天道断而神!!!易曰:“不测谓之神。”还有就是阳神,那境界就更高了!民间太极里的“神”指的就是元神。再高也高不了哪去了。因为她在目标上没有道家的高,而体系也不完整(修炼上)。

l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l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这绝对是南派的口诀。是说先命后性。指的是肾,而后是心。

l         心能静,口始能静。如果能不追求字藻华丽,定能更上层楼!

l         修行有三重师傅,外在师傅,内在师傅,经典师傅,需要相互参照。

l         道家的三清,其实各有深意。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其实是三条修行之路。道德天尊以修性入手,99%修道人是这个路上的(无为之路,慢而烦,《道德经》为主经)。灵宝天尊以修命入手,1%是从此路上走的,所谓金丹术(“始于有作人难见”,开始是有为,快而易,《周易参同契》为代表经典)。元始天尊是说人的本心直接契合,有点象慧能的例子(心心相印,从容中道,无章可寻)。这是所谓“老子一气化三清”的化法。只修心性成不了正果。慧能也说过,“汝若反照,密在汝边”,是讲修行有密有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