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游戏:别把高铁当靶子打//高铁从灾难走向新生需要硬反思和软反思 //高铁悲剧:安全 高科技之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44:57

别把高铁当靶子打 //高铁从灾难走向新生需要硬反思和软反思 //

高铁悲剧:安全 高科技之殇?

[12386] (2011-07-26)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自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接受贪渎调查后,中国高铁就卸下光环,成了众矢之的。先是有媒体在银行贷款上指责高铁是一无底洞,大量贷款将成不良贷款;再就是高铁的速度与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宜,刘志军这么做是好大喜功;三是高铁的安全存有质疑……最让媒体纠结的就是京沪高铁的运行事故频发,而那边还打着口水战,这边就出了301追尾3115的大悲剧,不但震惊全国,而且震惊世界,让我们的高铁经历严冬……

  我不是冷血,在对死难者表示默哀、对经历者表示同情之际,我想说的是现如今的中国如果没了高铁,我们百姓的出行真的就安全、舒心、与时俱进了吗?显然,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高铁,需要高铁,十几亿的国人如果都能生活在朝行夕至的经济圈中,唯有高铁能将我们的这个圈扩大。也唯有高铁能将安全系数降到最低。

  检视高铁,它是有这样那样的隐患,是有这样那样的长官意识外行指挥内行,是有这样那样的细节有待解决及精细……但它的提速、它的超前意识、及它为我们国家所做的贡献、为我们百姓出行带来的便利,都是不争的事实。仅此,我们在指责高铁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扪心自问:这高铁,真的只是刘志军的好大喜功,真的不适合在现如今的中国生存吗?

  我知道有人会说指责高铁是为了高铁更安全、更便捷、更正点……但这些指责是不是很大成分不是高铁自身的,而是我们国家体制和干部制度的任人为亲所造成的呢?官员腐败、报喜不报忧、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虽在高铁的设计、施工、运营上都有体现,但这深层原因是不是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与人、与时、与物盘根错节?

  所以说,别把高铁当靶子打,因错不在高铁,而在我们国家的制度有问题;在于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管理并未完全标准化管理,而只是停留在人性化管理,依据长官意志管理。一味地只是就事论事地说高铁,特别是在那些打着专家的名号,维护长官意志的“专家之言”下说高铁,其结果只能是天马行空,误导视听!

  即便高铁有错,我们也别把高铁当靶子打,而是要与高铁一起解决问题,群策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像这次温州百姓自觉自愿的“献血”,一旦百姓的无穷智慧能用于解决问题上,一旦我们国家万众一心奉献的是智慧、才智、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攻无不克的“难题”?这高铁,怎么不能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铁呢?  单福山

高铁从灾难走向新生需要硬反思和软反思

[12385] (2011-07-26)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一个社会越现代化,其所制造的无法预测的结果就越多,当这一切为人所知和认可时,他们就会对工业现代化的基础提出质疑。

  7.23甬温高铁追尾事故的灾难,让更多的人对中国高铁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和不信任感,。这些质疑对于颇受争议的中国高铁和中国社会来说,恰如一剂催化剂,催生了社会对高铁的大讨论。不过,这次灾难,对中国高铁来说不应该是句号,而应该是“新生”的起点。甚至可以说,高铁能否从灾难走向新生,更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新生的一个缩影。

  这次高铁的灾难,依旧留下诸多的疑问和不满。对于事故的原因,有雷电之说。然而这种归咎于自然原因的说法,民众显然并不买账,纷纷质疑铁道部回避责任,更有专业人士称,此次灾难,“人祸”大于“天灾”。

  在日本地震核事故灾难后,日本思想界围绕灾难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人祸”大于“天灾”的认识形成了日本思想界的主流。无论是对于空前的9级大地震,还是对于巨大的海啸,都只是外在的原因。因此,追究核事故灾难的内在原因,即人为的失误,成为日本地震核事故后的主要反思对象。

  一个有反思的社会才会有更好的进步。高铁作为一种速度,更要有与之匹配的安全和服务。这次事故是中国动车组运营以来首次造成人员伤亡的灾难性事故,铁道部作为事故责任方,在调查事故原因的同时,如何从技术角度去反思中国高铁的安全发展,是不可回避的课题。这种对技术安全的反思是高铁能否获得新生的“硬反思”。

  除了“硬反思”,铁道部的“软反思”也无可或缺。此次事故发生后,铁道部的善后处理和服务进一步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对掩埋车体的处理和回应,对停止搜救后重新获救女童的回应,对事故原因的回应,使“铁老大”在民众中的负面印象进一步被捍卫。善后的处理和回应作为一种态度,直接关系到民众对铁道部和高铁的重新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在没来得及开始“硬反思”之前,铁道部的诸多处理和回应让人对其 “软反思”的服务态度再生质疑。

  “现代社会等于风险社会”的提出者乌尔里希?贝克在谈到中国时说道,中国具有一种反复实验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西方世界没有被发现。虽然科学实验允许失败,但要把失败降到最低,追求零失败的风险率。庞大的高铁计划,作为极大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快速车轮,在今后10年内将爬满中国主要的经济圈。作为如此巨大的实验田,高铁更多需要的是充分的准备,谋定而后动,在实验达到理想效果后再让技术离开实验室而上路。否则,上路的便是诸多活生生的生命。

  阶级社会的驱动力是“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是“我害怕”。在基本实现温饱社会之后,“风险社会”的路在中国正越来越宽,越来越长。担心食品,担心就医,担心房子,担心坐车。民众的诸多担心和质疑,是因为他们希望这个社会更安全,更进步,更安心,也为包括高铁在内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外在反思”的平台。如何正确地回应这些担心和质疑,直接考验铁道部“内在反思”的能力。内在反思,需要铁道部从技术的“硬反思”和和“服务态度”的软反思两方面着手,既要有安全的速度,还要有优质的服务,更要有诚恳的态度。这种内在的反思,关系着中国高铁能否从灾难走向新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京品

高铁悲剧:安全 高科技之殇?

[12383] (2011-07-26)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一个月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分别发生了耐人寻味的事件:中国连接北京和上海的高铁开通运营、美国航天飞机长达三十年的历史终结。

  自2007年4月中国第一辆动车上线,中国进入高铁飞速发展的时期。不仅速度从200公里至25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建设里程更成为全球第一。目前已达8358公里的中国高铁网,在2012年将提高到13000公里,2020年将达到16000公里。中国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走完了从零到全球第一的进程。高铁也成为中国新的骄傲和品牌。鉴于高铁民用和军用的双重色彩以及代表的先进技术方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以中国高铁为例,呼吁全国急追直上,改变基础设施落后、老化的局面。他甚至把中国高铁和前苏联时代发射首颗卫星带来的冲击相提并论,认为美国又到了新的“卫星时刻”。

  面对中国高铁的突飞猛进,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自豪,还有担忧。因为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了,高科技往往是双刃剑:在带给人类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往往有难以预测的后果,甚至影响到高科技本身的命运。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是成本,二是安全。美国曾经的骄傲、但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航天飞机就是最为典型的写照。从技术上讲,航天飞机可称当代最为先进的航空工具,然而却由于高昂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发射一次竟需要五亿美元,以及安全系数过低----三十年就出现两次机毁人亡的惨剧,不得不放弃。美国航天飞机的教训如果放到全球方兴未艾的高铁,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迄今为止,除了日本一条高铁线路外,全球建成的高铁都呈亏损状态,都是依靠国家的补贴运行。而车毁或者人亡的惨剧,则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2011年2月10日,韩国釜山出发开往首尔的高铁在首尔近郊发生了脱轨事故,三节车厢脱离轨道。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起因源于一颗小螺丝。2003年7月,日本一列特快列车在长崎发生脱轨,6节车厢出轨,死伤60余人。2000年6月,一列从巴黎驶往伦敦的欧洲之星列车在法国北部出轨,14人受伤。当时列车时速达290公里。法国调查人员称,铁轨路基不平是导致列车脱轨的直接原因。1998年6月3日,德国一列时速约200公里的ICE1型高速列车在下萨克森州脱轨,并在一座桥梁的前面解体,造成101人死亡,88人重伤。事故的起因是一个材料有缺陷的车轮发生了故障。车廂被300吨重的惯性力抛出轨道并彻底毁坏,整列列车扭曲并翻车。

  这里要特别谈一下法国。法国是全球较早建设高铁的国家,还曾创下全球最高速度的纪录。但法国的高铁却以高亏损、高晚点率而著称。除了管理和社会制度(频频出现的罢工)的原因之外,确实和高科技的安全条件过高有关。当然近年来,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法国高铁的晚点多了其他因素:一是有人卧轨自杀导致线路中断(本人就曾遇到过一次:车刚出巴黎就停止前行,中断时间长达五个小时)。一是有人大量盗窃电缆,导致供电中断。今年三月三日,西部开往巴黎的十几班高速火车停驶,就是由于高铁电缆被盗引发的。为此,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联合警方,启用多架直升机在铁路沿线巡逻。

  因此当7月23日温州特大高铁相撞惨案发生之后,世人在痛心、哀悼甚至愤怒之余,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这样的悲剧是很难完全避免的,是高科技必然的成本(当然这也非铁律。比如美国、前苏联、英国、日本、捷克都发生过核电站事故,但中国到目前仍然是保持零事故的安全纪录)。

  所有的高科技悲剧原因不外三条:技术原因、人为因素、严重的自然灾害引发。高科技一方面似乎总和先进、强大挂上钩,但另一方面却又非常脆弱。一个极小的环节都能酿成重大悲剧。美国、前苏联和今天日本的核电站事故就是最好的注脚。可以说,安全已成为高科技的致命伤。随着中国的迅速进步,我们也已经开始和日益深入的前行到一个高科技时代:核电站、航天、高铁。但中国显然还没有做好面对高科技时代灾难的心理准备。

  温州高铁惨剧发生之后,举国震惊。虽然黑匣子还没有破译完毕,但事故的原因也不会脱上述三条:自然灾害、技术原因、人为因素。事发当晚,温州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雷雨天气,事故发生前半小时,有网民发表微博称,从未见过如此恶劣的雷雨天气。随后高铁由于受到雷击而停驶----这是外界的第一个质疑:何以高铁的避雷能力如此缺乏或者不足?此时,按照常规,自动或人工的调控系统和信号系统应该发挥作用。从理论上讲,在这种条件下,高铁是不会发生追尾事故。另外还有一点不提不提的是,中国高铁在硬件取得如此迅速发展的同时,管理调度、配套维护保养、政策制定、通讯信号,操作标准等各方面相关软件是否及时的跟进?正如外电所报道(未经证实):德国人需要培训三个月才能上岗,中国的培训时间只有十天。不过台湾高铁有关方面已经声明,需要培训八个月才能上岗。

  高铁事故虽然各国都有,但表现出来的国情特色大不相同。面对灾难,中国的国家动员能力再次得到印证,应急、救援措施迅速到位(不妨对照一下挪威恐怖袭击案,由于直升机准备不足,等到特种部队赶到现场,作恶之后的凶手正悠然的等待投降)。同时问责制也立即启动:上海铁路局局长和书记就地免职(请问日本核电事故可有人为此负责?尽管现在人尽皆知东电公司欺上瞒下、设备失检、隐瞒事故)。但更为感人的是灾难发生后,当地百姓自发投入到救援当中。而幸免于难的乘客惊魂未定就立即加入到抢救的大军当中。尽管已是深夜,温州的百姓自发排队献血(想想我们的近邻日本。面对灾难他们给世界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在超市门前排队购物)。患难见真情,灾难才是国民性最好的检验。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西方各国媒体都对中国的高铁事故极为关注,做了详细、轮番报道,但对上述情节都隐而不报。毕竟,中国出灾难,符合媒体营造的中国形象,但百姓的表现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政治正确----相反如果百姓趁火打劫,他们是绝不会放过的。

  此次温州高铁事故,再度令微博大展身手,其传播信息之迅速远超传统媒体,而且第一个呼救信息就来自手机发出的微博。这背后则是中国已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2010年网民超过4.5亿,手机用户近9亿。互联网普及率2010年达到34.3%,是发展中国家的1.5倍。要知道十年前即 2000年普及率还不到1.7%,当时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4%),甚至还略低于发展中国 家2%的普及率水平。但中国经过了网络的大跃进,已执全球牛耳。互联网和手机也是科技发明创造的产物,这一次它在发布信息、提供救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仅仅几个月前,一场席卷全国的抢盐大潮,扮演主角的也仍然是它们。微博,也同样阐释了高科技的双面性。

  死难人数已达39人、中国首起高铁惨剧发生之后,立即引发全球的高度关注。这也是崛起中的大国所受的“礼遇”。一个月前挪威一辆火车完全烧毁、7月8日印度火车与大巴车相撞,国际媒体都仿佛失聪,BBC甚至都没有报道。当然印度可能由于火车事故太过频繁,国际社会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2010年一次事故就死亡140多人)。

  如果西方媒体仅仅止于关注,还是媒体的正常反应。但把灾难刻意引向制度却难称公正。法国媒体如法广的结论就是“中国表面亮丽经济成绩下,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政府管理体制。”“铁道部的表现完全是中国的体制所然”,而解决之道则是“不能只追究列车相撞的技术原因、全面检查列车系统,还要整顿铁道部管理文化,更要对所有部门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监督机制”。法国《回声报》居然这样认为:“在中国,对所有造成死亡三十以上的事故调查都由国务院直接负责,结论将保密”。结论最为夸张的当属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场大暴雨击溃了中国的高速列车,也击溃了中国高铁的雄心壮志”。一向对中国的高铁项目颇感“不安”的日本,媒体表现的则是幸灾乐祸。《朝日新闻》24日称,赌上中国的威信建造的世界上最高速度的中国高铁,现在因事故出现乘客死亡,相信也是对政权的一个冲击。该报另一篇报道中以怪怪的语气说:“中国高铁车厢一半在轨道上,一半悬浮空中”。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发表社论说,中国为了迎合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建党90周年赶工建高铁的政治日程,反映了轻视安全的侧面。也把事故归于体制。如果发生一起事故就是体制,哪么日本的核电站事故也是体制的原因了?日本2005年死亡106人的火车脱轨事故也是体制原因了?挪威二战以来首起悲剧也是制度原因了?何以就没有西方媒体从此角度进行探究呢?是不是只要和西方制度不同,出了问题就是制度,而只要效仿西方,则都只是个案?是特例?大概是西方民众也都洗了脑,出了这么大的悲剧,也没有人指责政府,没有人要求首相下台。反观中国,新浪微博所做的调查,要求铁道部部长下台的高达96%!而对于铁道部的批评、指责更是波涛汹涌。这大概才是中国真正快速进步的原因。

  温州高铁事故的原因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在吸取了血的教训的中国社会也将慢慢学会正视高科技的双面魔力。中国高铁,仍然会以中国特有的高速度前行的同时,将会更加稳健。这不仅是高铁, 也是中国的写照。

  法国巴黎 宋鲁郑《联合早报网》  《联合早报网《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