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ect3d精灵姐妹:薄熙来:重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许多方面位居前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1:14

薄熙来:重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许多方面位居前列

  据重庆日报消息 20至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重庆经济已经从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提升,今后要更加坚定地走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市长黄奇帆对明年经济工作做了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市委副书记张轩等出席了会议。

  这些“前列”和“率先”的背后,都是坚强的决心和全市上下艰辛的汗水

  两天的会议,安排紧凑,内容充实。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的主要负责人发言,说成绩、谈亮点、话感受,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市发改委、财政局等10个市级部门负责人,也分别汇报了一年的重点工作。薄熙来、黄奇帆讲话后,与会代表认真学习讨论,就明年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气氛热烈。

  薄熙来说,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制定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基本方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都发了言,介绍了一年工作情况,的确是百花齐放,亮点纷呈。奇帆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分析了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全面部署,大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薄熙来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许多方面还后来居上,走到了全国前列。就像奇帆所讲,重庆的发展是“快中见好”。GDP增速预计增长16.7%,总量接近万亿,人均GDP预计达到5200美元,是2007年的2倍。进出口预计全年总额接近300亿美元,增幅140%。利用外资可突破100亿美元,进入全国前八。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值过万亿,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比2006年增长了5倍。此外,我市公租房建设量、配租量、入住量,森林覆盖率增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增幅等,均位居全国前列。我市还率先实现了境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全面通车,率先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率先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这些“前列”和“率先”,对于这个地处西部的直辖市,确实来之不易!每一个“前列”和“率先”的背后,都是坚强的决心和全市上下艰辛的汗水。实践也说明,政府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经济发展的路子就越宽,速度就越快,发展的质量也越好!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质的提升。有4个大变化使山城上了个大台阶

  薄熙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咱重庆人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经济发展每年都有新亮点、新进步。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质的提升。回过头来看,有4个大变化使山城上了个大台阶。一是投资、发展与生活的大环境总体改善。二是开放从“腹地”走向“前沿”。三是改革从“跟跑”到“领跑”。四是产业结构由重化工到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实现了总体升级。

  薄熙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投资、发展与生活的大环境是基础条件。经过几年努力,重庆大环境已有了总体改善。交通方面,提前10年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高速公路由2007年的1000多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江北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由1000多万人次增至1900万人次,接近翻了一番;新修农村公路3.8万公里,超过“十一五”以前的总和,在“山高沟深”中实现了四通八达。自然和人居环境方面,“3年种了30年的树”,森林覆盖率达到3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89天提高到320天,被评为全国“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改造城市危旧房和棚户区1500多万平米,20多万户原住民不花钱住上了人均30平米的住房。建筑外立面和背街小巷也有了很大改善,城市显得更加清爽宜人。我们就是要对城市精雕细刻,让市民无论走到哪儿,都觉得温馨、干净和舒适。社会环境也得到改善和提升,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群众安全感指数从2008年的90%提高到96%,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选重庆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

  薄熙来说,近年一些国外的刊物也更加注意咱重庆,如美国《时代》周刊把重庆评为“亚洲最佳投资城市”之一,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亚洲未来城市”中投资潜力最大城市之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将重庆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之一,今年《财富》杂志又将重庆评为“全球15个新兴商务环境最佳城市”。现在一些人,经常把重庆与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相提并论,同列一个榜单。大家应该感到欣慰,咱活儿没白干,汗没白流,山城人民深感自豪!

  这条国际贸易捷径,使重庆从开放的“三线”成为“一线”,圆了古人“西天取经”、丝绸之路的梦

  薄熙来说,过去二、三十年,讲到对外开放,不少人觉得就是东部沿海的事儿。从深圳特区到浦东新区,再到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都是东部的开放。经济界普遍认为,开放要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逐步推进,但内陆何时开放,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后来国家下决心实施西部大开发,并在重庆设立直辖市,但我们离海边远,进出口都费劲,在地理位置上没有优势,资金、技术、人才又缺乏,如何开放?大家并不十分清楚。

  薄熙来说,这些年,咱重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顽强拼搏,不懈探索,开始走出一条内陆开放的路子,从开放的“腹地”走向了“前沿”。国家在重庆设立了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又批准设立国内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还批准设立了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区———“两江新区”。我们紧紧抓住这些契机,用好用足政策,使各种要素和资源汇聚于重庆。在中央的支持下,又开辟了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使货物12天内就能到达德国杜伊斯堡,比海运可省20000公里。这条大运量的国际贸易捷径,使重庆从开放的“三线”成为“一线”,圆了古人“西天取经”、丝绸之路的梦。我们还创新了加工贸易模式,变东部沿海通行的“两头在外”为“一头在外,一头在内”,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吸引了惠普、宏碁等4大品牌商,富士康、英业达等6大代工商,以及400多家配件商,引入了惠普亚太结算中心和富士康研发中心,形成了“4+6+400”的IT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的异军突起,一举改变了重庆传统的产业结构。短短4年,我市当年利用外资由10亿美元增加到1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也翻了2番。“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更从无到有,去年达到50亿美元,今年会接近70亿美元,成了“有进有出”的开放高地。

  做好“走出去”这篇文章,我们没有地处内陆的劣势,还正逢其时

  薄熙来说,作为西部地区的直辖市,重庆已给不少国内外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资潜力很大。关于“走出去”,一些人的惯性思维是,“引进来”是实实惠惠地“攒家底”,而对外投资是“给人送钱”,会分散自己的财力。其实,我市几宗对外投资,成船地拉回大豆、矿石,利莫大焉!对外开放本来就应是双向的,有进有出,既“引进来”,又“走出去”,而且现在还面临着“走出去”的双重“利好”。从国内因素看,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不仅有资金保障,还能为国家分忧,得到政策支持。从外部环境看,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困难,放宽外来投资,资源、资产的价格都较低,甚至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先进技术。抓住这个机会“走出去”,既有资源,也有先进的技术和优质资产。做这篇大文章,我们没有地处内陆的劣势,与沿海的条件是一样的,还正逢其时,不仅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还能形成重庆对外开放的品牌,可谓“名利双收”。

  薄熙来说,扩大开放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两江新区的开发建设。两江新区可以辐射西部6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这是中央深谋远虑推动西部开放的大战略。我们还要加大力度,把新区的开发推上一个新高度,不负中央厚望,不辱历史使命。

  改革由“跟跑”到多项“领跑”,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的改革也由“跟跑”到多项“领跑”。改革是具体的,比如,我们率先在全国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住房供给“双轨制”,率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率先进行房产税改革试点;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率先开展了“地票”交易。我们还推行林地、宅基地、承包地“三权”抵押贷款,带动农民增收200多亿元;出台了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体系,扶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现已创办微企5万户,带动35万人就业。改革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山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薄熙来说,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方面天高地广,大有可为。对已有的改革措施,如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等,要继续深化、完善,还要在医疗、教育、财税、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咱重庆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先行先试的独特条件。各区县、各部门都要开动脑筋,拿出一两项有创意、有价值的改革举措。把各个区县的创意拢一块儿,就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为主到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实现了总体升级

  薄熙来说,重庆的又一重大变化是,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为主到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实现了总体升级。近几年,我们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医、材料、能源和轻纺7大支柱产业,改变了过去汽车摩托车“一枝独秀”的发展格局。市属国有资产从5850亿快速增至1.5万亿,仅次于京津沪。民营经济总量从2385亿增加到5000多亿,翻了1番多。国进民也进,在快速和优质增长中,结构也是合理的。这使发展更有后劲、更有活力,我们也更有底气。

  我们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中央的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协力同心,也不能忘记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功劳

  薄熙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中央的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协力同心,也不能忘记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功劳。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家宝总理多次听取重庆工作汇报,亲自推动形成“3号文件”。邦国、庆林、长春、近平、克强、国强、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均十分关心重庆,给予很多鼓励、指导和具体的帮助。中央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全国人大、政协的领导,都多次来渝,给予很多关心和宝贵的支持。国家各部委也倾力相助,与重庆签署了74个部市合作协议。山城人民对这些念念不忘,感念于心。

  薄熙来说,一个地方的发展就如一场“接力赛”。直辖以来,德邻、国强、镇东、汪洋4位书记,海清、叙定、鸿举3位市长,一茬儿接着一茬儿干下来,为重庆发展“费尽移山心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我们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历任老领导的辛勤工作,尤其离不开直辖以来历任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些年来,市政府有能力、有创意,而且勤奋务实,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全面贯彻民生导向的发展思路,成效显著。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参与,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800委员助推区县发展”。组、宣、纪、统及各部门都有诸多创新之举。驻渝部队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工青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也发挥各自优势,助推中心工作。40个区县有如40只“小老虎”,虎虎有生气,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全市上下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抓改革、促开放,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惠及了千家万户,使许多家庭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安居乐业。咱山城人民肯吃苦、能干事,只要按科学发展的路子走下去,前途会更好!

  我们不是为发展而发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普遍地改善民生,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

  薄熙来说,重庆能有较大发展和进步,关键在于走了民生导向之路。这几年,市委开了8次全委会,每次都关乎民生,特别是三届四次、七次、九次全会专题研究民生,提出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民生10条”和“共富12条”,就是要通过改善民生,来拉动内需、增加消费、牵引改革、促进发展。回过头来看,走民生导向之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越走路越宽,心里很踏实。

  薄熙来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讲,“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实现全国各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共同繁荣。”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要造福人民、共同富裕。坚持民生导向,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和方向。除此而外,不可能、也不会有其他目的。我们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为发展而发展,我们是为民生而改革、开放和发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普遍地改善民生,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正因为这样做了,我们才倍感方向明、干劲足、办法多,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

  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过程,还是发展的动力

  薄熙来说,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我认为,只有坚持民生导向,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发展的原动力。如果群众看着领导干部不干实事,整天想着升官发财,他怎么会有积极性呢?反之,当干部群众看到领导干部从早忙到晚,周末也想着工作,全力以赴地干,发自内心地改善民生,为老百姓谋福利,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就会想,这个党,这个政府真为我们着想啊!这样,就会在全市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自然就会大有成效。

  薄熙来说,从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看,生产力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怎样把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说到底,还是要坚持民生导向。围绕民生抓发展,大家都有盼头,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起来了,三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调动起来了,生产力自然就会大发展。反之,如果劳动者辛辛苦苦地干,得到的实惠却不多,年复一年,生产积极性必然受挫,企业的效益也会随之下降,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

  薄熙来说,有些人认为,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但并未看到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想,总要先把经济发展起来,才能提高百姓的生活啊。这看似有理,其实行不通。你怎么把经济发展起来啊?说到底,还得靠百姓,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调动积极性还得靠改善民生啊。所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过程,还是发展的动力,如果一定要等到发展起来再研究分配、改善民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重庆这些年之所以能高歌猛进,经济能实现跨越发展,就是因为坚持了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比如为中低收入者盖公租房,发展微型企业,每年市级预算用于直接民生的支出比重在50%以上,百姓普遍受惠,当然就能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民生导向,才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培育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薄熙来说,只有坚持民生导向,才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培育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其中的消费往往被忽略。不少地方重投资,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而实际上,消费也很重要,搞好了,就有了内需;市场也随之活跃,就能吸引四面八方的客商来投资兴业。反之,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民生,贫富差距拉大,那么富人虽然有钱,但人口数量少,消费总量有限;穷人想消费却没钱,从而导致市场萎缩,产品滞销,产能过剩,企业也就少了用武之地。在宏观经济格局中,哪个地方消费水平低下,经济地位也会随之下降。

  薄熙来说,正在西方蔓延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说起来,欧美的经济产出已经不小了,但只靠那少数的富人去消费,就是可劲儿吃,可劲儿花,也终究是有限的;广大百姓有需求,渴望改善生活,却没有财力;最终是市场萧条,大量企业停工或破产,酿成经济危机。

  重庆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民生,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0个百分点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通过实施“民生10条”、“共富12条”,一是促进了消费,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两翼万元增收”、发展微型企业、地票交易,累计拉动消费4000多亿元。二是增加了就业,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可以新增就业岗位550万个。三是拉动投资,“五个重庆”累计投入1.3万亿,“民生10条”累计投入3000亿,“共富12条”还将投入1.1万亿,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0个百分点。改善民生是打基础、练内功、利长远之举,重庆地处内陆,有可能成为内陆的消费高地,从而提高重庆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利于长远发展。通过民生导向,还可以带动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业、节能环保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四是促进社会和谐,降低维稳成本,最终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咱重庆的同志,正在进行着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探索

  薄熙来说,咱重庆的同志,正在进行着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探索,一是我国西部能不能成为开放的前沿?二是共富之路能不能走通?能否实现“经发”与“共富”的双赢?第一个探索,我们正致力于在西部地区建成一个能大量吸引外资,而且“引进来”、还能“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开放高地。改革开放30多年了,过去的开放高地都在沿海,一提西部,人们往往想到山高路远,“扶贫帮困”。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改革开放头30年看沿海,沿海各省市发挥得很好。未来30年,在广袤的西部,也需要出现多个开放高地,这对于深化全国可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开发,而重庆正在进行的探索,给了中国经济界很多积极的信息。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应当成为西部一个开放的高地。

  薄熙来说,第二个探索,民生导向拉动经济发展之路能否走通?在经济快速优质发展的同时,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发展状态和理想境界,古今中外还没有过。西方经济发达,但是两极分化。我国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实现共同富裕,那就圆满了,就不仅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还可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即不是只有欧美模式才能把经济搞上去;走社会主义道路照样行,如果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实现了共同富裕,就是一条科学、正义的发展之路,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意义,对人类也是个有益的贡献。

  薄熙来说,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有过科学论述,概括地讲,就是共同富裕。尽管这条路还没有先例可循,但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既定 目标。咱重庆这些年就是在这条路上努力探索,一方面经济加快发展,一方面降低基尼系数,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就业,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较快提高,人民的满意 度在不断提升。尽管道路曲折,可能会有阶段性反复,但只要下定决心,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把“民生10条”、“共富12条”件件落实到位,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承诺

   薄熙来说,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我们要认真领会 并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民生10条”件件落实到位,把“共富12条”全面铺开,一项一项抓好,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承诺。

  薄熙 来最后强调了岁末年初的几项工作。一是关心关爱群众。各级各部门要更加关心百姓冷暖,落实好“三项制度”,勤走结对的“穷亲戚”。不能大而化之,要把好事 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二是稳定安全。元旦、春节将至,要特别注意建筑工地、烟花爆竹、地质灾害、交通事故、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安全,严加防范,慎之又慎。 三是清廉过年。要追求高雅、文明的过节方式,过好“廉”关。

  “十二五”开局之年,重庆发展快中见好,经济增速上升到全国第一位,五大经济指标增速也位居全国第一。良好的发展势头,源自于五方面的工作推动

   黄奇帆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重庆认真贯彻中央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围绕民生抓改革,围绕开放抓发展,保持了经济 高位平稳运行。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万亿元大关,增长16.7%,经济增速上升到全国第一位。五大经济指标增速也位居全国第一:一是工业增加值增长 22.5%,达到4700亿元。二是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8%,达到105亿美元。三是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达到300亿美元。四是航空货运量翻了三 番。五是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4%,突破110万户。另外,规上工业利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零售总额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等六个重要指标也是全国领先。

  黄奇帆说,这些指标表明,我们的快速增长不是某个单项的突破,而是多点支撑,是均 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良好的发展势头,源自于五方面的工作推动:一是抓好五个调控。二是推动了产业体系的上档升级。三是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四是按 照民生导向推进改革创新。五是围绕“五个重庆”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

  国发3号文件给我们的12项重大政策全部落实,推动重庆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大跨越,呈现出中央所要求的“加快”、“率先”的势头

   黄奇帆说,当前重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得益于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定向导航,得益于国发3号文件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回顾这三年,国发3号文件 给我们的12项重大政策全部落实:一是两江新区强势驱动,为融入全球化搭建了平台。二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为重庆扩大开放补上最 大“短板”。三是延长了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15%税率。四是将15.5亿建市补助列入财税基数。五是总盘子1238亿元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获得批准,为 建设和谐稳定库区提供强力支撑。六是支持我们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批准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已交易地票8万亩,反哺农民150亿元左右。七是根据重庆发 展的迫切需要,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八是支持重庆建设内陆金融高地,农畜产品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等七大要素市场相继建立。九是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 项目落地,比如兰渝铁路开工,巴斯夫项目获准建设,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十是支持重庆教育高地建设。我市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 平。十一是支持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养老、医疗保险提前实现全覆盖,惠及群众1000多万人。十二是支持造林绿化,国家林业局倾斜安排73亿元资 金,我市的森林覆盖率由33%提高到39%。这些措施的落实,推动重庆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大跨越,呈现出中央所要求的“加快”、“率先”的势头。

  明年经济工作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和18%

   黄奇帆说,我们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既要密切关注外部经济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更要高度重视重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年全市经济工作要深 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路子,继续处理好促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 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市民幸福指数。明年经济工作预期目标,归纳为“七个增长、两个保持、一个控制、三个缩小”。 “七个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社零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8%;进出口增长5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 增长13%和18%。“两个保持”: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规模保持在50亿美元左右。“一个控制”:CPI涨幅控制在5%左右。 “三个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缩小到3∶1和2.15∶1,基尼系数缩小为0.4左右。

  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

   黄奇帆说,明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对接,争取更大支持;另一方 面,要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苗头性问题,根据重庆实际情况,抓好经济运行调度。一是要抓好资金调度。二是要抓好能源调度和建设。三是要做好劳动力资源 保障。四是继续抓好房地产调控。五是进一步抓好土地供应和调控。

  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好中央确定的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民生关键环节的改革;充分发挥口岸高地的作用;促进外资、外贸、外经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开发开放大平台支撑。

  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抓好扶贫开发和三峡后续工作,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

  针对明年上半年经济走势和可能出现的困难,政府部门要尽早研究、适时出台对工商实业的扶持措施

   黄奇帆在总结讲话中,就当前及明年工作提出具体意见。一是要加快推进“五个重庆”建设。二是要大力推进包括液晶面板、芯片等十个具有重大带动力、提升 力,对经济结构调整有转变作用的、在基本面上发挥作用的工业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快推进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T3航站楼等八大交通项目和朝天门地块等十大 城市项目建设。四是要抓好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劳动力保障。五是要通过资本、技术、市场的一体化,努力提升重庆的核心竞争力。六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的“四个牢牢把握”的精神,同时,针对明年上半年经济走势和可能出现的困难,政府部门要尽早研究、适时出台一些对工商实业的扶持措施。

   市领导何事忠、马正其、徐敬业、范照兵、陈存根、翁杰明、吴政隆、梁冬春、徐鸣、胡健康、童小平、谭栖伟、刘学普、吴刚、吴家农,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 平等出席会议。各区县(自治县)党政负责同志,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中央、外地在渝大型企业、市属大型企业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