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affect3d video:文化类作文素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58:05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周礼汉制,还是传说典故,无论气宇轩昂的兵马俑、波澜依旧得隋朝大运河,还是孟江女的凄婉悲恸哭声,萦绕在耳边的纤夫的号子,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文化体现在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1.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

  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宗族血统,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以亲情、血缘为纽带,延伸到社会,讲究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从清朝的戊戌变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次打开国门,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外来文化,却从来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与正统文化相对立的是,开放式的中国民间文化却是以敞开的胸怀迎接着外来文化。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快餐店、西方哲学思潮等等西方文化,无不是借着中国民间文化的东风吹遍了中国的村村落落。

  美国的主流文化源于欧洲,是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美国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相信上帝。基督教讲究博爱,无论什么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世博会是全球文化交流的盛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正在向我们招手。它将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将帮助中国加强与世界的交流,近距离与世界文化对话。

  早在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第一个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博览会上,就有中国丝绸、茶叶在世博会上的首次亮相。1915年,茅台酒成为博览会上的明星,被授予荣誉勋章金奖。在天地苍穹之间,人类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人类的文明发展,是一个交融、互推的过程,而世博会是测试这种交流的重要载体与方式。交流加速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增强了人类面对世界的信心和力量。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幅巨大的地图展现出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时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当年郑和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之路下的西洋。

  丝绸之路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开幕式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热爱和平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毫无疑问,“中国元素”通过奥运已经征服世界世界通过开幕式“中国元素”更加了解中国。北京奥运会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地球村中的位置,更温情地对待历史,更有信心地面向未来。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存有“天朝大国”的观念。在我们先人的眼中,中国就是天下,世界就是中华,我们的历史是一部“浪花淘尽英雄”的王朝更替史,历史的和现实的危机,是一个个王朝的危机。央视二套播出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诞生,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从容自信的存照。我们应该通过梳理五百年世界现代历史的坐标,寻看坐标中的大国并思考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进而审慎地面对世界和自我,或许前车之鉴则是最宝贵的财富。

  4.国学热

  不论你是在甲骨上匍匐,在青铜方鼎上肃立,在沉重的竹简上端坐,在轻软的缣帛上曼舞,还是在素活的宣纸上栖息,不论我手中执的是坚硬朴拙的刀笔,精细柔软的羊毫,还是仅仅只是一截枯枝,我始终执著地守着你——文化。从首阳山到司马迁的蚕室,从汨罗江到大漠北海边,从韩愈马前横云的秦岭到苏轼黄州惊涛拍岸的赤壁,从岳将军的铁骑到李易安的毫端,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到“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热爱国家是你的筋骨,不屈不挠是你的血肉,正直不阿是你的心跳,宽宏仁和是你的呼吸!“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我的骨髓,在我的血脉,你就在那里深深地烙下了你的灵魂之印!

  翻开尘封的历史,有多少贤人雅士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们感动,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处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多少人荒废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又怎么不让人心忧呢?时下韩剧正在中国流行着,在《大长今》中我读到了中国的儒家文化,不禁忧伤于作为儒家文化本源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居然比不上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

  姑且不说北京旧城墙被拆所带来的物质文化和传统精神文化的丢失,2006年韩国人把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了文化遗产申报并获得成功,曾经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疾首,有的争先把古代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重金炒作,以创造旅游收入,有谁还在真正捍卫民族文化传统?

  《论语》成了市场香饽饽。在解读《论语》的出版热潮中,于丹无疑是始作俑者。2000多年来,历代注释、讲解《论语》的本子现存世的不会少于2000个。如果没有《百家讲坛》和央视的大力推广,于丹等人再卖力,也不一定有现在的“《论语》热”。而读者似乎也落入了“《论语》迷阵”当中,找不到东南西北。

  国学热,折射的是国人迷茫的心态。不论是孔子说的仁、义、礼、智、信,还是老子说的道、德、仁、义、礼,这都是中国人血脉传承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个龙的传人心灵中最深的烙印。但如今,为什么我们这个曾经为西方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输出文明的礼仪之邦,会在他们面前因为文明问题而羞愧地抬不起头来,为道德缺失感到如此痛心疾首、困惑万分?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其中的哗众取宠的成分,辩证看待这一反文化的捍卫者,但也要看到其身上的国学符号,对其个性的张扬应该多点宽容。

  5.网络流行语辞典很拽的词

  看到某些文字或画面,感觉像被雷击中一样的“被雷到”,是指被吓到,用来形容极度震惊、无奈、恐怖和恶心。槑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当新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年轻人都熟知的NBA,这些新词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汉语的悲哀。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我们应该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6. 星巴克作别故宫

  故宫星巴克咖啡店低调宣布,在经营了6年零7个月之后将关门停业。此前,中央电视台英语主播芮成钢在其网络博客上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故宫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品牌,必然会以一个完整独立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是不是应该多点包容呢?对于一个坚强而开放的民族与国家,从来都不应该失去我们的传统文化,那是我们的根;但也不应该排斥西方的文明,那是八面来风,会滋润并营养着我们的根乃至整个茂盛的枝叶。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对外,是由于我们的国家形象越来越为世界瞩目,我们渴望我们曾经拥有的几千年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奠定的形象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对内,则由于在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的道德却已严重失落和滑坡,让人们幡然醒悟,对守住传统文化之根的重要性越发认同,并祈求依此来重振伦常而进行自我救赎。

  7.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衍生物,将打破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炮火,这是学比赶超的来福枪,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在到处泛滥的山寨文化面前,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至少应该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是一件挺丢人的事。如果我们分不清真货和假货,我们至少应该分得清荣辱和好歹。让我们希望并且坚信今天四处泛滥的山寨文化将只是昙花一现的过眼云烟。因为无法想象靠简单效仿、小偷小摸和强取豪夺为核心元素的山寨文化能够引领世界。人大多有惰性,都愿意走捷径。如果我们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难生长了。

  8.源于印度的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印度教与佛教这两大东方宗教都源自印欧文化,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间有明显相似的痕迹。印度教与佛教都强调万物皆有神性,并主张人悟道后就可以成佛。为了要悟道,人必须深深自省或打坐冥想。许多人相信禁欲苦修或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可以使灵魂得救,每一个人的生命终极目的就是要挣脱轮回转生,清净无为、退隐山林可以成为一种宗教理想。

  犹大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与东方各大宗教相反的是,西方三大宗教强调生命的目的不在脱离轮回,而在于祈祷、布道,从罪恶与谴责中得救。上帝的恩典无垠无涯,但我们必须向他祈祷,才能获得宽恕。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都需要主流价值观进行对话、融会、整合与引导。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敦煌由于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成为当时各种文化交融的咽喉之地,自西域东传的佛教文化在这里曾非常兴盛,这里一度成为享誉中外的佛教圣迹,这里的僧侣俗众。敦煌,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博大深厚文化的集中体现,连接着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拜占庭文明,处在世界几大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缔造了闻名世界的敦煌文化。

  文化是在传承中发展的,与一切传统文化一样,我们的文化也有自己的时代局限甚至历史糟粕,必须加以扬弃和改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不断革新创造和重构。由“和”而“平”,由“平”而“安”,由“安”而“乐”。

  9.节日的意义,主要在于弘扬一种文化,倡导一种精神,借节日安排休闲度假,如果忽略了节日的文化价值,让节日湮没于集中进行的物质消费中,依附于它的休闲活动自然会变得乏味。节日,不能仅仅被当作是消费和休闲,人们应注重享受文化的滋养。“黄金周”不能只有“黄金”,而淡忘了“文化”。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复合了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等内容,蕴涵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人心日渐疏远的今天,中秋赏月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下人团圆”的情怀。对于今日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洗礼。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春节,这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古老明灯,以其独特而永恒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明亮又温暖。从漫漫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构成从古到今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永恒的景观。“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改变不了春节返乡的汹涌人潮,改变不了天下游子的一片归心。它是中国民众一年一度情感、愿望的释放日,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永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多样性中闪现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五月初五端午节,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所祭的神灵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清明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怀旧悼亡,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清明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清明,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