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寿艺术馆的作文:什么是一堂好课及好课的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12:15
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目标达成、课后反思从理念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问题指的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是关键、重要之点。问题产生于当某一生物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之时。我们认为,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是课程标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从操作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尼思吕 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斯特尔 G 卡尔汉),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可见,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施良方:《学习论》 1994年,410 420页)
 
关于相互评价,朱智贤、林崇德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指的是引出课题进行指引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是手段,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

1.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 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3. 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师生有效的互动性

  (3)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实践性

  (4)学生真正的理解性

  (5)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

  (6)学生学习的反思性

  4. “好课”标准没有定论!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说得太好了,身为学生,我就最喜欢内容充实的课,可惜现在的学生都更喜欢老师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很多传统教法被定义为“枯燥”,于是更多老师把时间花在形式上, 把课堂娱乐化了,一上课就上上下下嬉哈一片,短时期内似乎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兴趣,可是长时间来说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们上课就当看电影,听故事,看图片展览,根本很少注意到自己要跟着老师去思考。反而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培养善于思考的大脑。

  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 ---- 自然和谐

  一堂好课有很多标准,但我觉得,如果缺乏自然和谐,就难以称为"好"了。

  看一看现在的公开课吧:

  教师知道结论---- 故弄玄虚,讳深莫测, 拐弯抹角的引导,

  学生也知道结论---- 开始要做出无知的样子, 一脸天真, 最后作恍然大悟状.

  听课的人更知道结论----"看你怎么表演".

  其实, 讲课的实质就是把一件事情讲给别人听, 完全没必要激情四溢, 高亢有力。平和、稳重,自然,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效果会更好。

  当然,在平和的背后,蕴含的是教师的功底,越是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师,越不显山露水,语言直白简捷,情绪轻松随意。

  有的教师,内心缺斤少两,但表面上准备的极为充分,连每句话怎么说都提前想好了。而有的教师,功底深厚,表面上却不那么挑剔。令人印象深刻。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课,如同司机、厨师、电视修理等一样,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高级”的技术罢了。这些话有些老师可能不爱听,但事实确实如此。所以我们的任务远没有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沉重。

  当然,基本的原则是不能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也不能少。但这一切,都蕴含于自然和谐之中。无以宁静,难以致远。

  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二——教育无痕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盐,任何人也不能缺少。

  盐虽重要,但你能直接去吃吗?因此要把盐溶入到美味的汤中。

  教育也是这样,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良好的品德、向上的精神,都是我们所倡导的,但这一切,都不能生硬而直接地灌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通过一个载体、一个媒介、一种形式、一个方法,真正的溶入到他们的心中,被他们所理解、所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作品,做为范例演示给学生。你如何制作这些作品呢?仅仅是讲技术吗?主题如何,情感如何,构图和色彩如何,音乐如何,能不能打动和感染学生?

  把学生应该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溶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美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形式唤起学生的共鸣,于无形中帮助和教育他们。

  一个作品和好坏,往往能决定这堂课的成败。

  当然,还有技术的层面,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质是“技术”。

  以上这些说的是,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审美、听觉视觉的传达上拥有良好的素质,说你是半个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一点也不过份。

  学生上你的课,能享受到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他们就会佩服你、爱你,当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关于学习兴趣,要单独另讲)。

  技术是底层面的,是我们上课的主旨,但不能惟技术为首位,至少不能表现的如此。

  还是老三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吧。

  教育无痕。

  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三——松紧得当

  “最近家里的电脑有没有出问题了?需要我的帮助吗?”“有没有在网上发现一些好东东?”这是一个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

  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入手,除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体现了教师的善解人意、关切和爱护,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一堂课的开始,不是要学生紧张起来,而是先让他们精神松弛,以平和清静的心情来面对教师,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来到教室,不会带来紧张和劳累,而是轻松、愉悦和舒畅。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引课时设计大段大段的开场白,给学生交代如此多的任务,好像通过这一堂课,必须要解决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远大的理想等诸多严肃而重大的问题,无形中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段地讲解、高难度的任务,学生做作业时不断地给予督促。最后还要当众评价。(甚至还有让学生修改后再重复评价的。)一个环节套一个环节,使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生怕听漏一句、做错一步,当然更怕当众出错。

  总之一个感觉:教师和学生都很累。

  在一堂课中,学生不可能长久的保持紧张状态,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必然会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作为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情绪状态,松紧得当。在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段里(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把重要的问题讲清楚,而且不能啰嗦重复,(这时很能显示教师的口才。)当学生注意力下降时,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比如让学生自己操作。)给学生一个自我调整的机会。

  让学生在轻松中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在引课、示范、任务、辅导和评价中精心设计,但表面却不露痕迹,始终给人以轻松随意、却胸有成竹的感觉。

  引课简洁直接,示范详略得当,任务具体有效,辅导亲切自然,评价轻松幽默。

  毕竟只是一门技术课(高级技术?),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学生能否考上大学,不要把学生喜爱的课而人为的让他们感到厌烦和劳累。

  还是那句话,不要有太多的使命感,更用不着让诸如“国民的信息素养”之类的大问题“时刻萦绕在自己的耳边”,那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

  踏实为基,从平凡做起,细节见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