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山文殊寺景区地址:汉字与八卦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7:15:06


源远流长说汉字
序 言
汉语文字源远流长,脱胎于远古的结绳记事。相传
首创结绳记事的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由于年代久
远,他的生平难于考详。
远古先民,无名无姓,燧人氏是后人根据他一生的
主要事迹追尊的名号。
新疆地区考古发掘五六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一
批文物中就有钻木取火器。可见钻木取火并非谬谈,在
华夏社会的发展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从人工取火和结绳记事来看,标志着燧人氏时代是
华夏先民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的新时代。
后来,伏羲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
物之情。”
《易纬》明确地说:“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于
人。”八卦就是分门别类把事物用结绳记事悬挂在八个
不同的方位上。是我国最早的“文誌”。周人称为“八
卦”,殷人称为“八索”。
正如《文心雕龙》所说:“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
明而书契作。”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和文献来看,我国最早的书契作
品有玉雕、陶文、壁画和木刻。这一漫长的阶段,是“文
誌”的阶段,是朝文字过度的形态。它仍然是汉字的胚
胎期,既有“结绳文誌”的移置,也有自身的创新。它
缺乏连词、介词、副词等等作文句的纽带。
甲骨文是“文誌”进入“文字”的第一阶段,它既
有象形的文,如日、月、山、川等等,又有孳乳的字,
并出现了连词、副词、否定词等等,能把孤立的“文誌”
连成语句。
这一阶段延续到金文、籀文、石鼓文和其它古文,
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地区性的大同小异文字。
第二阶段,从小篆、隶变到楷化。此外,汉唐以来,
出现了行书和草书,是汉字发展的支流,是以书法艺术
著称的流派,多为印象派手法。
就汉字发展衍变主流而言,从“结绳文誌”经陶文、
玉雕、木刻到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小篆,再到隶变和
楷化,一脉相承,有扬有棄,成为华夏文明很好的载体。
对汉字的衍变,在时空上作纵横考察,溯引求源,
就会发现:汉字是古代圣贤造字思想的化石;是古代科
学和文化的结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是人类文明
的瑰宝。
近两个世纪以来,不少时代的弄潮儿,发起了对汉
字的攻击。
一种叫嚣:废除汉字,实行汉语拉丁化。
先看一看事实:仅以夏征农先生主编,上海辞书出
版社一九七九年缩印本的《辞海》为例,收录的楷书繁
体和简体共有一万六千三百六十二字,拼音的声韵只有
一千三百五十九个。可见其中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
形义、音义各别,谐音寓意,形声相益的情况是多么的
复杂,汉语一旦拉丁化所形成的混乱,将不堪设想。这
是其一。
其二,汉语拉丁化以后,人们面对汉字古籍,如同
文盲。其中待发掘的瑰宝,将被淹没。即使少数人去进
行学术研究,也因需求狭小,必将日渐萎缩,走向死胡
同。
其三,人类语言的同化和异化,交融与排斥,是语
音发展的两趋性。
英语和美语,源于英文拼音。一七八三年,美国独
立以后,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英、美语音分化的端倪,
早已显现出来。迷信拼音文字是统一规范语言的法宝,
显然是错误的。
拼音注释汉字读音是可取的。许君的《说文解字》
就用了这种方法。只是《两字相切》为声。
其四,英文单词据说已发展到二十多万个,仍然存
在思维障碍。
汉字虽有四五万个,合成词汇作书面语的常用字,
约四千到五千个即可。避免了单词的恶性膨胀,节约查
看词典的时间。
其五,拼音文字只是语音的符号。汉字则不然,音
义有象声、谐音寓意等;形义则有象形、指事、象意、
形声等;还有音义和形义相结合的形声相益。其中形声
相益,是高层次的造字法则。例一:驾,由加马组成。
形义为车子加上马的牵引,由人驾驶的意思。“加”又
起着音呼的作用。读音为jia,是车夫挥鞭策马时的吆
喝声。生动的表达了“驾车”这一事物。所以叫形声相
益。
例二:思,小篆为“ ”,由 和心组成。徐灏《段
注笺》:“人之精髓在脑,脑主记识”
故 从 ,兼用为声, 、思一声之转也。”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思维是客观事物反映于心脑,
引起思维活动。所以 楷化为思。 为思的音义所替
代。田,为农作的场地,此处表意指田间劳动,引发人
们心和脑的思想活动。这是形声相益的又一形态。
其六,汉字用形义区别同音不同义的字;
如:si 音有:思、司、斯、丝、私等。
shi 音有:史、使、驶、失、豕、始。
拼音文字对此无能为力。
其七:字义组合,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小大为
尖;鱼羊为鲜;舌甘为甜等等,望字知义。
其八,汉字中大部分为形声字。用部首或偏旁分类,
配以声符。就是常言所说:“秀才会认字,认半边。”
如:氢、氧、氟、氯,一看知是气体。
钾、钙、镁、铝,一看知是金属。
其九,闽语、粤语、京语、湘语、各地方言虽有不
同,而书同文。
日文、韩文和越南文,过去都吸收了部分汉字作书
面语。读音虽然不同,形义却近似。这又是汉字奥妙之
处。
其十,现代脑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右半球主导直觉
思维和形象思维,大脑左半球主导抽象思维和逻辑思
维。
西方科学家揭示了大脑与拼音文字的关系,证实拼
音文字的阅读和书写均是偏向左脑的“单脑文字”。只
是少数一些书写单词,大脑右半球才有一定理解。还有
文字在左脑半球中的拼读过程,心理活动多一个层次。
对大脑两半球中的功能,先贤造字,可能有所察觉。
“耳聪目明”一词可以说明。
以花字为例:从艹从化,反映于视觉,传至大脑右
半球,引发形象思维。“艹”表示植物类,“化”为两性
繁殖化生,又为音符。由“耳”传至大脑左半球,双向
思维后的心理交流活动。产生对花的概念意识:花为种
子植物的繁殖器,或说是种子植物的胎盘。
汉字的形义和音义由视觉和听觉反映到大脑两半
球以后,使之共同投入思维活动,作出聪明的判断和决
定。
十一,汉字占用的空间,小于任何一种拼音文字,
大大缩短阅读时间,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
十二,文字改革的重点,不应放在汉字的个体上,
前段时期的汉字简化,有优有劣。例如“証”字,改得
很好。
“醜”改为“丑”“ 聖”改为“圣”就不好。之、
乎、也、者的文言不好,言简意明的文言,值得提倡,
例如“激光”一词,我作为一个科学的外行,也能肤浅
理解。这是多好的名词。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汉字形象思维的局限性,
抑制了人们的科学思维。
拼音文字虽然缺少形象思维,却激发了人们创造新
的形象思维的文化。形(平面)体(立体)的几何数学
应运而生。加上阿拉伯数字的优越性,开拓了形象思维
的无限空间。促进了人类科学事业的突飞猛进,一个又
一个人间奇迹,不断涌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十九世纪中叶,
具有战斗性。一方面有力地打击了保守的顽固势力,另
一方面,粉碎了否定中文的极左思潮。到今天,这一口
号,胜利地、光荣地完成了它历史的战斗任务。
到今天,我们的历史任务是,要使华夏文化有机地
融入世界文化中,从而成为一体。
海纳百川,吸收外来文化,是汉语文字的优良传统!
凡例
(一)本書中的甲骨文,主要師承于省吾先生主編
的《甲骨文字詁林》和徐中舒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
典》。形義的見解有所取捨,如“才”和“在”字的甲
骨文,我認爲元義是古天文學家出於對“時空”的裁
定,故“才”爲“裁”的古今字。“在”字則是同一
事物的衍生義。
(二)金文主要依據樊中嶽先生主編的《金文速查
字典》和王文耀先生主編的《簡明金文字典》。
(三)少數甲骨文、金文和籀文抄襲于湯可敬先生
所撰《說文解字今釋》。
四)小篆、隸書和其他古文,主要依據樊中嶽先生
主編的《常用小篆字典》和《常用隸書字典》。
(五)拼音和音標,全依據張力偉、汪耀楠、崔作
力、葉培貴和張林川五位先生主編的《康熙字典通解》。
(六)少數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參照了王延林先生
主編的《漢字部首字典》。
(七)字義大部分參照下例書籍:
(1)舒新城先生主編的《辭海》。
(2)張力偉等五位先生主編的《康熙字典通解》。
(3)徐中舒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典》。
(4)于省吾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诂林》。
依據上述書中字義 ,有所取捨,有所揚棄。
(八)从刘锡诚先生所著《中国原始艺术》中,我
获益不浅。
(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白话易经编译的
《白话易经全译本》的启导。
(十)伏羲八卦圖,是立場於地球的現實主義的乾
坤觀。亦稱“先天八卦”。
(十一)神農八卦,又稱後天八卦。是以一年中四
時八節安排農獵活動的作息時間表。卦義中的冬獵春
休,使野生動物能春繁夏育,休生養息。採取秋冬獵捕,
科學地保證了生態平衡。
(十二)本書師承的母本及參照書籍與摘引的圖像
和文章的書目,附表於後。借此向諸書作者、翻譯者、
主編、編輯和考古戰線上的學者、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
意和表示深深的感謝。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jì 音 标:ㄐㄧ
紀紀
《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
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纪的元义是日、月、星辰视运动和万物消长规律的
纪录。己是日、月、星辰视运动的象形。因为结绳能方
不能圆, 或 形就成了己形。金文加上糹旁,表明
了“己”是结绳纪事衍变而来。
结绳纪事,不是一般人所说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
结。就我国远古而言,是以蓍草与绳索相结合,来纪录
事物的。
且看画时圆,写时方的“日”字。
于省吾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中,隶定为日
字的甲骨文有: 、 、 、 等。
学者罗振玉先生认为,《说文》:日,古文作 ,
案日体正圆,卜辞中诸形或为多角形,或正方形者,非
日象如此,由刀笔能方不能圆故也。
果真如罗先生所说吗?遍观《甲骨文字诂林》中,
卜辞的笔势,抽样如下:以便说明。
编 号 1095 1099 1154 1142 3344 3192 2914 2916
页 次 1018 1029 1120 1106 3412 3218 2925 2925
甲骨文
楷 化 白 囟 朙 星 囧 索
这些甲骨文,弯、曲、圆、弧,行刀自如。所以,
刀刻成方不能成圆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理由。
有的学者说:为了有别于先出现的圆形字,故而将
日字刻成方形。这种说法,更难立论。
太阳是晴天白日常见的形象,为天文观测的首选目
标,必然早于其它字而创立。
再看含有日字的其它甲骨文,略举列表如下:。
编 号 0240 1137 1139 1141 1140 1144 1451 2568
页 次 298 1095 1098 1104 1100 1109 1410 2562
甲骨文
楷 化 昃 晕 昜 昔 旦 画 杲 晋
可见,这些甲骨文也多为方形。
日字方形,是蓍草与绳索结合造型的结果。“易之
为书契”时,依样画葫芦,结绳文志的方形日字移了过
来。
大汶口遗址出土文物的陶器,上面有太阳东升时的
象形文,很像旦字,都是圆形。经测定,文物距今6000
——4000 年,早于甲骨文。
甲骨文的日字和旦字,均为方形,可见是源于结绳
纪事的文志。它比陶文更为古老,所以,结绳文志是汉
字发展的第一阶段,它处于汉字的胚胎期。
《古老子》: 《六书统》:
古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shéng 音 标:ㄕㄥ
繩绳
《急救篇》:“丝麻曰绳,草谓之索。”
《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世界通史》也说:“古代中国、日本、波斯、埃
及、墨西哥、秘鲁、都曾盛行过结绳纪事方法。(注一)”
像印第安人的结绳可以用于讯息传递。即使近代,美洲、
非洲、澳洲的土著民族,我国的独龙族、哈尼族、高山
族也还有结绳纪事的。由此可见,结绳纪事是人类文明
进化的普遍历程。
明代李廷机编着的《五字经》:“燧人氏以出,世事
相迷茫。钻木始取火,衣食无所妨。结绳记其事,年代
难考详。”
这是我国口耳相传的远古历史。是神话吗?不是。
考古学有力地证明了远古的史实:钻木取火不是神话。
请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
社出版的《考古学报》2003 年1 期刊载的:《新疆且末
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发掘报告》一文中的图二七——二期
文化墓葬出土木器。(图附于后)
从图文中看,2、3 为钻木取火器。这墓葬的主人,
当然不会是燧人氏,燧人氏时代,是不会有殉葬品的。
但可以说明,后人追述的燧人氏,的确发明了钻木取火,
并且用绳结纪录了下来,成为传说史中的信史。
燧人氏的两大历史功绩:
一、钻木取火;二、结绳纪事。
火的运用,使人类由茹毛饮血进化到熟食,大大缩
短和改善了人类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进
化,为智力开发、讯息交流的语言化,创造了内在的物
质基础。
结绳纪事,是人类心理思维的外现,加强了记忆的
储存,使思想理念“文志”化。
结绳纪事的绳文,我们可以称之为“结绳文志”,
它是汉字的胚胎。
因此,燧人氏是华夏文明的初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发掘报告
4
2 3
1
图二七二期文化墓葬出土木器
注一:《世界通史58 面》王正平、楼均信、孙仁宗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
版社出版。

古文:
小篆: 隶书:蓍
拼音:shī 音标:ㄕ
蓍草,菊科。别名:锯齿草,蚰蜓草。
在石器时代,把竹子破成整齐画一算筹,很难办到。
用蓍草茎作数筹和结绳记事造型,是很理想的首选物。例
如日、等字,本是圆形,却成了方形,说明是结绳和
蓍草结合的造型。这是能方不能圆的缘故。
蓍草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当尺寸还没有发明以前,
充当立竿测影的量具。
古天文学家处心积虑,在研究天文历学与动植物对应
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天文与地
理的视觉关系。
在殷末周初创立了八卦爻辞,并以筮卜来普及这些知
识。两千多年来,不少学者把八卦当作“占卜”的书,这
种结论,令人啼笑皆非。今天,是人们应该刮目相看八卦
爻辞的时候了。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suǒ 音 標:ㄙㄨㄎ
,繩索的形象。
,象將繩索上提下舉,把索掛起。結合金文來
看,更象掛在牆上的“結繩紀事”。
《左傳·昭公十二年》篇中提及的“八索”和“九
丘”,是爲古代典籍。看來,殷商的結繩紀事稱爲八索,
周文化稱爲八卦,兩者內容大同小異。八卦爻辭中,也
有一些是講商王朝的典故。
例如“旅卦”上九的爻辭:“鳥焚其巢,旅人先笑
後號啕,喪牛于易。”這是描繪商人先祖王亥帶其弟販
運牛羊等貨物,到達易族的居地,易人盛情款待,因其
弟非禮而激怒易人,易人殺王亥並奪其牛羊事情。可
見,周文化是吸收了商文化。
結繩紀事在殷商時並沒有完全廢除 ,後世才有八
索之說。八索乃是商代文典。
悲憤的屈子,在《離騷》中說:“路曼曼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求索”一詞,應是八索爲文典而
衍生。
再看甲骨文 字,像人用雙手端莊而嚴肅地將繩
索燃燒的一種祭禮。
這說明,殷商時代,還有結繩文誌,並在不斷地易
爲書契,將難於保護的結繩文志,易爲書契以後燒毀,
並在燒毀時,舉行莊嚴的祭禮。
源于绳文的字
字 拼音 音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楷体
蓍草横放为一,直放为十,甲骨文移为书契时,只描
绘了蓍草的形象,金文加上了蓍草插入的绳结。进而证实
了书契是由结绳记事演进而来。
橫寫的數字
楷書 拼音 音標隸書小篆金 文 甲骨文
一 yī ㄧ 一 一 一 一一
二 èr ㄦ 二 二 二 二
三 sān ㄙㄢ 三 三 三 三
四 sì ㄙ 四 四
從甲骨文的一、二、三看,完全是象數文。爲什麽
橫寫呢?學者們作了很多論證,却都不太切題,先請看
下面幾個甲骨文: 、 、 、 ,這牛或牡,加
若干短橫,表示年齡,是數位一、二、三、四。這也說
明了漢字一、二、三橫寫的原因。
《老子》云:“善計者不用籌策。”說明我國古代
是以籌策爲計算,遠古的時候用蓍草。
我國古代記數的遞位制是多種多樣的。二進位如八
卦的爻算,五進制和十進位,衡量中還有個特殊的變
數:斤兩遞進的十六兩制。
十進位制,古人籌算時,用一根籌,橫放是一,進
位直放是十,所以甲骨文十字爲“ㄧ”。
值得一提的是二進位思維,商、周時代即已盛行。二進
位的量詞就有:雙、對、兩等。特別是八卦的數理思維,
啓迪了電腦演算原理,開闢了易學研究的新途徑。
甲骨文: 、
九 金 文: 、 、 、 、
小 篆: 隶书:九
拼 音: jiǔ 音标:ㄐㄧㄡ
“九曲黄河” 天下闻名。
刘禹锡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柳宗元诗:“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从甲骨文到小篆的九字,很像黄河的缩影 。
引为数值之九。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七
拼 音:qì 音 標:ㄑㄧ

丁山《数名古谊》(载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言研究所》第一册,1982 年)说:“七古作通‘十’
者,寸物为二,自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
字,自借为七数专名,不得不加于七,以为切断专字。”
徐中舒先生说:“按其说可从。”
甲骨文: 、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六
拼 音:lìü 音 標:ㄌㄧㄡ

,农时为守护作物,搭棚舍于田野,古称之为
庐。为这种棚舍的侧视面, 为棚顶枇水, 为两
壁立柱。左右共四柱,加上横梁共六条柱木架构而成。
故为数之六,借庐为音。古音庐、六为一音之转。
陶 文: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五
拼 音:wǔ 音 標:ㄨ

巫:wū,吾:wú,五、舞、午:wǔ,戊:wù,屋、
物:wu。一聲五韻,可見緣于潇湘文化,與天文曆學
緊密相連。
五字原爲結繩記數,移爲書契時,爲了不與 字
相混,只作 形。
然而,甲骨文的刈字,也是 形,爲了兩不相
混,根據五字的結繩記號。 ,爲交叉的蓍草; ,
爲插入蓍草的上下繩索,所以改爲 。
我國古代,對“五”有一個很濃的情結。這大概
是舉手可見五指,雙手十指,引發了二進位、五進制
和十進位的思維。
金、木、水、火、土稱爲五行;眼、耳、口、鼻、
舌稱爲五官,酸、鹹、苦、辣、甜爲五味;青、紅、
黃、白、綠爲五色。古時軍隊基層編制以五人爲伍,
絲綢以五絲爲一紽,五匹爲一束,戶口以五家爲一
比,五比爲一閭。
勾三股四弦等五的商高定理,引發古人深層次思
維。開發了智力新天地。所以,甲骨文的 ,成爲
爻算的起因。也是甲骨文的爻、學、教三字的源頭。
五進制的思維,結晶在珠算上。算盤分上下兩
格,上格兩珠爲爻,每珠爲五,下格五株,每珠爲
一。上、下相連,反映在文字上,就是甲骨文的爻
和 ,是爻字的另一形態。
全盤共十七爻,可以計算大九歸和小九歸:即先
除後乘。在計算尺發明以前,珠算是很先進的四則應
用演算法。
甲骨文: 、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後
拼 音:hòu 音 标:

根据《甲骨文字典》论证:先、後二字,均缘于
世系的绳结。其引证《诗·螽斯》: “宜爾子孙绳绳
兮。”是结绳以记世系的实录。後字从从 (止),
止在系下,表示世系在後之意,为後字本义。《说文》:
“迟也。”为後起义。
甲骨文: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牛
拼 音:niú 音 標:ㄋㄧㄡ

,上爲牛角,下爲牛頭素描,金文、小篆、隸
書承襲於此。另有側身象形文及金文中的牛頭象形,被
後世所棄。
從 字可見,是蓍草折疊插入繩結的造形。在甲
骨文之中,牛字還與數位相結合的。
如: 、 、 、 、 。
這表示的是什麽呢?其中 、 、 ,均爲表明
牛的年齡, ,爲公牛。上述可以說明兩點:
(一)我國古代的結繩紀事,是繩索與蓍草結合的
造型。
(二)數位一、二、三橫寫的由來和蓍草用爲占卜
的緣故。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世
拼 音:shì 音 標:ㄕ

,祖孙三代的结绳象形。或 为一代, 为
祖、子、孙三代。后世学者,误以为数字之拾,以讹
传讹,约定俗成。古籍中称三十年为一世,实在是古
人的误解。
就干支排序来说,六十为一花甲。
现代一个世纪为一百年,都与三十年之说沾不上
边。
常言道:“人生一世,草生一春。”衍生出人生世
界等义。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孫
拼 音:sūn 音 標:ムㄨㄣ

從 從 ,金文將 改成 。
《甲骨文字典》:“古代于先祖之祭壇上,必高懸若
干繩結以紀其世系,甲骨文孫字從 、 ,象繩形。蓋
父子相繼爲世,子之世系于父下,孫之世系于子下,此
乃古代結繩遺俗之反映。”
這也是漢字源于結繩文誌的實例之一。
甲骨文: 、 、 、 、 、
金 文: 、 、
小 篆: 、 隸 書:系
拼 音:xì 音 標:ㄒㄧ

、 ,象懸挂的繩結。
,從 從 ,象手提繩結,準備挂起。
幹什麽呢?從《甲骨文字典》對孫字的解釋中得到
啓示,系是指用繩結記錄家譜的世系。
從動態來看,是把繩索打結,是系字的初文。
從形態來看,是記錄家譜世系的血緣系統,衍生連
系、承續的意思。
這是漢字源于結繩文志的又一實例。
甲骨文: 、 、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先
拼 音:xiān 音 標:

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对先字解说很
有见地。其大意指出:先字从 (止)从 (人),
是因为结绳纪事的世系纪录方式—儿子世系在父亲
世系的足趾之下。所以金文世字作 (矢令彝),从
止结绳,止者足趾。先字从止从人,止在人上,即人
的先祖之意,简称为先。《说文》:“先,前进也。从
儿之。”为后起义。
甲骨文: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羊
拼 音:yáng 音 标:ㄧㄤ

,为羊的头角正面轮廓的象形。
《说文》:“羊,祥也,象头角足尾之形。”
遍观甲骨文中动物的名称,除牛、羊两字以外,都
是侧身象形。因为牛、羊是最早家养驯服的动物,处于
结绳纪事的初期,所以是最古老的文字。而蓍草只能折
成 形,并置于绳结中而成。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爻
拼 音:(一)yáo 音 標:ㄧㄠ

拼 音:(二)xiào 音 標:ㄒㄧㄠ
爻(yáo):易卦中的長短橫線,每六爻組合成一
卦。
爻(xiào):音效,有仿效、學習之義。
從爻的本字看,由兩個 字重疊,金文中也有
形,表意爲計算。所以爻字的初義有二:
(一)算(二)學。
在卜辭中,爻字與學字有時通用:
甲骨文:
楷 化:貞 侑 於 爻 戊
甲骨文:
楷 化:勿 譱 侑 於 學 戊
甲骨文:
楷 化:貞 學 戊 不 蚩
(分別抄自《甲骨文字典》357 面和349 面)。
《辭海》:“爻,構成易卦的基本符號:
“一”爲陽爻,“ ”爲陰爻。每三爻合成一
卦,可得八卦;兩卦(六爻)重叠可得六十四卦。卦
的變化,取決於爻的變化。”其中,爻是組成卦的名
詞,是衍生義。
那麽,爻算是爲占卜嗎?不是!
《晉書·律曆》:“觀象設卦,扐潤成爻。歷數
之源,存乎此也。”說明爻算是爲了推算日、月、星
辰視運動周期與相互對應關係。
占卜,是向民間普及天文知識和人類文明發展
史。並向人文學和社會學作出嘗試和探討。
所以,“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
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
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系辭下·
第十章》。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教
拼 音:jiào 音 标:ㄐㄧㄠ

由 和 ,或由 、 和 组成。 或 ,
指算术; ,学子; ,手执教鞭的老师。
所以, 表意为:手执教鞭的教师在督促孩子们
学习演算。
读音为叫。表意:讲授时,要讲解,叫孩子们用
心学习。形义和音义相结合,是形声相益的字。
“教”和“学”的甲骨文,有一个共同的部件:
“爻”。爻是算术,不是占卜。占卜时运用了“爻”,
是古人为了普及演算的一种手段。
孔子创立私熟,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打破
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蕃篱,使文化教育平民化。这
在当时,是一场伟大的教育革命。孔子不愧为万世师
表。
甲骨文: 、 、 、 、 、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xué 音 標:ㄒㄥㄧㄝ


通觀甲骨文學字,有四種立意。
(一)爻,卜辭與“學”字通用
(二)含ㄨ和爻的甲骨文,ㄨ和爻,表示算術。
(三)含 或 ,表示手在操作算籌進行計算。
(四)含 或 的是學堂的側面象形。
以上四種立意,爲一個共同的構思:運用算籌計
算,叫做學。
金文加上了 (子),表明學習的是一群孩子。
有的又加上 ,這是敲字古文。又表示教師手持教
鞭,督促顽皮的孩子。
读书认字,只是感性思维。
学习算术,是由感性向觉悟升华。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为只读书却不思考,就容易被书本欺哄,
迷罔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危殆,没有
信心。
篇 前 语
前面说过,汉字是由结绳文志孕育而来,移置为书
契以后,吸收了图画的影响,成为书写和契刻的文志。
文志,有的是汉字的前身。就其整体而言,它不能
组成可读的文句。只是对某一事物的单文纪录。大汶口
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文,就是这一类型。处于文字的象形
阶段。
就现有考古资料而言,直到甲骨文时,出现了连词、
介词、副词组成的文句。汉语造字走向了多种思维。汉
朝时,有人认为汉字的造字法有六种,称作“六书”。
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象形、象事、
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二:郑众给《周礼·保氏》作注时说的:象形、绘
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的:指事、象形、
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内文,引自邰文东先生着《汉字今昔》。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阶段来看,造字方法不
止这些。造字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不是出于一时一地。
是跨时间、跨地区的多元融汇。各人意境不同,方法互
有矛盾。有时综合运用有时一字多义。有的立意象形;
有的立意象事;有的立意象意;有的仿声。例如甲骨文
的史、事、使、吏,四字同源。史字立意象意。吏字立
意为处事。
史的读音,与矢豕同声,寓有谐声之意。先贤造字
之意,是一种网络思维,难于一概而论。
到了隶书和楷书,有的字,面目全非。造字法则,
有新的创意。值得我们刮目相看。
例如舞字,甲骨文为: 。与岩画近似。为象形
字。金文开始,经小篆、隶书和楷化而成舞。
舞,从无从舛。 为无的省笔。为舞字的声符。
舛为舞蹈时两足的动作象形会意、舞成为形声相益的字
了。
变,汉字在变。有逆蜕的变,有精进的变。变革中,
要一分为二。才能使汉字走向科学化。
著者:萧开明
2005-09-14 定稿
甲骨文: 、 、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qìng 音 标:ㄑㄧㄥ


庆与磬同声寓意。因为远古时代的庆典奏乐,石磬是
首选乐器。
再看 与 <童>对照,两者的内在渊源呈现在我们眼
前。两者相比, 字胸部多 ,下部多 。
(1) 是甲骨文心字的省笔。在此寓含两个意义。
(一)由童年进入成年,标志着心理趋向成熟。
(二)远古先民进入成年要纹胸。
(2) 呢?是切割生殖器包皮的象形。
请看下面图画:
新疆呼图壁崖刻画生殖舞蹈图
,图中没有羊角辫的缩影。
,图中有羊角辫的缩影。
,由 和 组成。
,表示纹胸。
,是众多孩子的绘意。
且歌且舞,庆贺成年,是庆字的源头。
所以说:“冠者,礼之始也”。
说明:图复印自刘锡诚先生着《中国原始艺术》。396 面
甲骨文: 、 、 、 、
古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拼 音:qìng 音标:ㄑㄧㄥ

:由、 、 、 组成。
,声波的绘意;会, 远古时,磬为石制,后
世用玉或金属制品,有单个和编组; 为击磬的搥;
为手。全字构思是:手持磬搥击打石磬发出声乐的磬。
其它诸形中的 ,为甲骨文的石字。
通观甲骨文到隶书的磬字诸形,部件的组合,列表分
解如下:
部件涵义 甲骨文








声 波
乐器饰纹
乐 师
乐 工
持搥击器
磬 本 字
古文 , 为壬,聪明挺拔之士,此处尊称乐师之
意。籀文和小篆为殳,意为一般乐工的敲击之意。磬的本
字为或 。 ,费解难识,持搥击打,增加动感。加
强了绘意和形象化。
一九五 0 年,武官村出土的大石磬,是瓢形,
刻有 纹饰。籀文作者
用以作为乐器的标识,以
区别于一般石器。
纹饰中的 ,表示音
乐的旋律。
1950 年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大石磬
说明:吴晗先生主编:《中国历史知识》,第五册“我国古代音乐
的发展情况怎样?第110 面”。
《中国青年出版社》1946 年出版。
甲骨文: 、
《六书精蕴》:
小篆: 隶书:聲
拼 音:shēng 音标:ㄕㄥ

:由、 、 、组成。 是石字的省文,
,是声波的绘意。 为甲骨文耳字。
作者的构思是:击石震耳,谓之声。
::由、 、 、 、 组成。
:手持小槌,敲打石磬( ),发出音波( ),
声声入耳( ),这是被动性声源。
另一种声源,是主动性声源。由 (口)来表示:
虎啸猿啼,鸟鸣蛙噪,传之入耳谓之声。
这与初中物理课中
的声学实验。课文中述说
了两种声源:一是手持小
搥敲打音叉;一是蛙噪鸟
鸣。再看图像与声字对比:
只是石磬换成了音叉。两者何等的相似。
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声字,是声学原理的高度农缩,把
科学性寓理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博大而精深。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tóng 音 标:ㄊㄨㄥ


,象头上有一对羊角辫的孩子,童趣十足,讨
人喜欢。过去农村,留羊角辫的孩子不少,也反映在北
方的年画中。
《增韵》:“十五岁以下谓之童子”。就普遍性而言,
十六岁的男孩进入性成熟。上古时候,对进入性成熟的
孩子,进行德、智、体的集训。并且集体割阴茎上的包
皮,称之为“割礼”。这种习俗,在很多民族中存在过。
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小说:《根》就详细地描述
过他的祖辈的非洲习俗,就有这种集训和施行割礼。
下面是新疆呼图壁崖刻画。
施割礼的舞蹈场面
从壁画看到:从右至左分三排。
第一排居中一人,呈 形发结。象领舞者。第二排
八人。右第一人最高,冠发。其余七人,多呈羊角辫。
第三排,为仰卧的三人身形。夹在第二排右起第三
人和第四人之间的,有一 形,是仰卧的人,头部被
遮,两腿趴开。表示阴茎包皮已经割掉。
第五人和第六人之间的 ,也是仰卧的人头部被
遮,两腿趴开,生殖器硬挺。是即将被施手术者。
画面左起第一人,呈仰卧,生殖器硬挺。是等待施
行手术。
看来,舞蹈是为了被割者放松情绪。
由此可见, 字是这些舞者个体的速写。
金文以后,讹变成 字。有的学者从字形分析:
“ 字部首为辛,辛是凿具,是受黥形的童奴。”很多
辞书的注解说:“童,奴也、幼也。”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片面。
“童,幼也”。这是共性。从甲骨文看。童字部首
为V 形,不是辛,是羊角辫。
幼童中,被俘为奴的,应称为僮。童、僮古本一字,
以音相别。后来分化为两字。“童,幼也。读音为tóng
音标:ㄊㄨㄥ。”“僮,奴也。读音为:zhuàng。音标:
ㄓㄨㄤ”。
再请看《诗经·卫风·芄兰》:
原 文 白 话
芄兰之支, 芄兰枝上尖荚垂,
童子佩觿。 儿童挂着解结锥。
虽则佩觿, 虽然挂着解结锥,
能我不知。 可他不解我是谁。
容兮遂兮, 大摇大摆佩玉响,
垂带悸兮。 东晃西荡大带垂。
芄兰之叶, 芄兰枝上叶弯弯,
童子佩韘。 儿童佩韘不象样。
虽则佩韘, 虽然佩带玉扳指,
能不我甲。 不愿亲我把话讲。
容兮遂兮, 大摇大摆佩玉响,
垂带悸兮。 垂带晃荡净装腔。
从读者的直观上讲:“诗人用‘芄兰之支’,寓示他
与童子的父子关系。但这个挂带佩玉的孩子,不认识远
方归来的父亲。旁若无人的嬉耍,诗人对此发出感叹。
由诗可见,诗中童子并不是奴仆,而是幼童。所以,
“童者,幼也”。
說明:“圖”複印自劉錫誠先生著的《中國原始藝術》
369 面;“詩”抄自程俊英/蔣見元譯的《白話詩經》89 面,(嶽
麓書社出版)。
甲骨文: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僮

拼 音:zhuàng 音 标:ㄔㄨㄤ
童、僮,均是儿童。甲骨文和金文同源同形,僮
指童仆,以音别义。小篆分化为两字,童子为自由身份
的少年,僮指奴仆,读音为壮(zhuàng),不应读童,
以明确字义。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文文
拼 音:wén 音标:ㄨㄣ
从甲骨文到金文,文和纹混用,以后分化为二字。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披发纹身。,象
正立的人形,胸部刻画有纹饰,可见为纹的古今字。
,象正立的人形。我们可以从“新疆呼图壁崖刻画
“的舞蹈找到答案。
复印自由《上海
文艺出版社出版》
刘 锡 诚 先 生 著
《中国原始艺术》
396 面:图9——10
,像正面而舞,两手斜伸,两脚立的姿态。是图像
中领舞人的另一舞姿而已。
这是一群进入成年的青少年,接受培训,举行庆典时
的舞蹈。舞蹈是一种文化行为,衍生为文。
,像是领舞教师舞姿的素描。所以,《文心雕龙》
说:“依类象形为文。”文,是素描的古称。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纹

拼 音:wén 音 标: ㄨㄣ
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象正立的人形,胸部有纹饰
的刻画。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纹身。”
宋代也很流行纹身,主要反映在文艺作品中。《水
浒传》中有九纹龙史进,此外浪子燕青的纹身还参加了
“赛体”。
近代欧美一些人,也爱纹身,可能是受非洲土著民
族的影响。这种风俗,正在漫延。
这是纹字的初义,其衍生义有:
一、织品上的花纹,这也是增加糹旁的原因。
二、物体上呈线条状的纹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拼 音:wǔ 音标:ㄨ
舞舞
借助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刘锡诚先
生著的《中国原始艺术》393 面的女舞者”
的图像,与对比,堪称象形文的杰作。
那时,舞者还处于裸身时代,可见
“舞”的诞生是相当古老的。
随着物资文明的日益丰富,舞者在身
上披上了华美的服饰,双足的动作也更丰乌兰察布岩画
富了。这从金文的舞字反映出来。舛(chuǎn)字的出现,
一足悬空一足立,很像巴蕾舞的姿态。
伴随时代的更逝,文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舞者的
衣饰日趋华美。
再看《中国原始艺术》314 面:图7——26 猎羚羊
图与射字的衍变,和338 面:图7——39 车辆图与车字
的衍变,图7——40 船只图与舟字的衍变。对比列表如
下:
从图画,经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射、舟、
车三字衍变的脉络看,进一步证明了汉字的另一源流—
—图画。
也就是说:结绳文志易为书契以后,又吸取了图画
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自己。
不少的汉字,源于图画。洗练于画。所以,《文心
雕龙》说:“文者,物象之本。”这是汉字发展的又一阶
段,主要表现在考古发掘的陶文。如大汶口文化的晚期,
屈家岑文化晚期和良诸文化早期出土文物中陶器上的
图画。
甲骨文: 、

六书精蕴:
小 篆: 隶 书:刀
拼 音: dāo 音 标:ㄉㄠ
《甲骨文字典·解字》:“象刀形,古铜刀作形, 即
原刀形之省。”
甲骨文:
刁 小 篆: 隶 书:刁
拼 音:diāo 音 标:ㄉㄧㄠ
小篆刀和刁同形,上溯甲骨文,可能同源同文,以音
相别。
再看甲骨文庆字,刀和刁的甲骨文与庆字下部的 ,
极为相似。因此,我联想刀、刁、切三字,均与割礼有关。
因为切包皮,有的粘连,就得刁剥开,再行切割。
殷商时代,割礼已不实行,所以刁为雕字所取代。
古 文:
切 小 篆: 隶 书:切
拼 音:qiè 音 标:ㄑㄧㄝ
, 从 从 。像用刀切割包皮之象。故生“切
肤之痛”的成语。衍生密切、贴切等义。
篇前的话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明字中,有从囧从月的。这是“月吐
窗囧囧的意境。由此可见,囧的元义是门窗雕花的象形。而
明亮是次生义。
《说文》在解释囧字时,引贾待中说:“读与明同。”
我们从囧、盟、明三字的衍化过程中,可以证实贾待中
的说法正确。现在把三字排比如下:
楷 书 囧 盟 明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由上表可以看出, 和 都在盟字金文时出现,可见
两字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囧曾经是明的古今字。与许君同
时代的“贾待中”,掌握有古代字典。因为东汉时还没有发
现商周甲骨文。当是更古老的文本。
囧朙
明和囧在盟字中,不单是声符,而且有形义,门窗雕花,
纹花联接,来比拟联盟。这是其一。盟呢?日、月在太空中
作视运动,昼夜相连,月返映日光,把光明投向大地。也好
象是联盟的形态。用比拟手法来说明“联盟”。
《说文》中还有一处引人注目:在对甲字的解释后说:
“古文甲,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之象。”“十”是卜辞中
的甲字。许君何以知晓?是不是有比甲骨文更早的字典?在
甲骨文字中,很多字已不是元义,例如帝字,元义为花蒂,
在卜辞中,用于商王对先王的敬称。这是用花和果的关系来
比拟人伦关系。元义后来用蒂来替代。这些表明,汉字的系
统工程起点,当早于甲骨文。
这些想法,缺乏物证。但是,我还是借此表明观点。并
希望于考古发掘得到证实。
(二)
汉字中,同形不同源的不少,甲骨文中,与卯同形的,
是一种用牲法,如:“卯三牛。”“卯二宰。”是将牲体剖开。
殷人虐杀俘虏,也有用此刑的。如:“卯五羌。”“卯五人。”
但其读音不应为mǎo。而应为刘(拼音:liú 音标:ㄉㄧㄡ)
当是刘的古今字。从“秦、晋、宋、卫方言谓杀日刘”可证。
从衍生字如:溜、刘、留、柳等字可证。
溜为liū,刘、留为liú,柳为liǔ。
再有一个与卯字相混的,甲骨文为: ,小篆为: 。
象两人相向之形。
楷书为: 《说文》误为卯。请看抄自《康熙字典通
解》 字的作解:
(一)(jì ㄐㄧ音计)《唐韵》《集韵》并子礼切,
音济。
《正讹》:“事之制也。与卯别。卩 者,节奏也,人臣
事君之义;会意。”
(二)又,(qīng ㄑㄧㄥ音卿)《集韵》丘京切,音卿。
义同。
【异体】《正讹》:“隶作卿。”
【增】
以上诸例,可以说明汉字衍变中,有同形不同源,混而
为一。
有同源同形,后来分化的如史、事、使、吏等。
汉字是非常复杂的衍变过程。我们应该索引求源、纵横
详察。
甲骨文: 、
楷 化: 隶 书:冏
拼 音:jiǒng 音 标:ㄐㄩㄥ

从 、口或 。 为陶窑火膛;口或 ,为纳入火
膛烤烧的陶器泥胚。
烧窑时,窑膛火光烘烘,演生光亮之义。
囧,透窗射进的月亮,演生光亮之义。
故冏和囧,都含光亮之义,却不同源,两字为前人混用,
读音也趋于同一了。
同时,将 或口(均为陶胚),纳入窑膛,演生纳入之
义。当为古纳字。人们误以“口”或“ ”为口,而其读音
为呐,讹读而成“言之纳也”。
甲骨文: 、 、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囧
拼 音(一):jiǒng 音 标(一):ㄐㄧㄩ

拼 音(二): míng 音 标(二):ㄇㄧㄥ
我国古代多为木构建筑房屋,门和窗为了通风、透明和
美观,雕镂花纹。 为其象形,读音为jiǒng。江淹诗:“囧
囧秋月明。”
“床前明月光”,是月光从窗囧中透射而来,故“囧”
演生明亮之义。《说文》引贾待中语:“读与‘明’同”。一
字两义,以音相别。
甲骨文: 、 、
小 篆: 隶 书:刘
拼 音: liú 音 标: ㄌㄧㄡ

《辞海》:(一)杀;(二)斧钺一类兵器。
,可楷化 ; ,由 和 组成。 ,手执斧钺,
辟杀殉牲或殉人; ,被杀者辟分为二。故 也演化为刘
字之义。
卜辞中常有 几牛, 几羊。并非干支的 。只是同
形不同源。
用牲名,应读为刘,杀牲之义。
为干支,万物冒地而出。同形而义别。
甲骨文:
小 篆:
拼 音(一):jì 音 标(一):ㄐㄧ
拼 音(二):qīng 音 标(二):ㄑㄧㄥ
上古,席地而坐,君臣无尊卑之分,议事相向而坐, ,
为议事时的象形文。
小篆为 ,此时君臣有别。 ,君坐之象, ,臣叩
首之形。
故《康熙字典通解》正讹:事之制也。与卯别,人臣事
君之义。
《说文》将为卯,为错形。字义释为:“事之制也,没
有错。读音为jì。”
面君议事的当为高官,位列卿相。故演生卿义,读音与
卿同。
甲骨文:
金 文: 盟
小 篆: 隶 书:盟
拼 音:méng 音 标:ㄇㄧㄥ
盟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分为两类。
一类为: ,为盛血的器皿,或为血凝的象形。
《孔颖达疏》:“盟之为法,先凿为坎方,杀牲于坎上,
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为盟书,成,
乃歃血而读书。”
第二类为 ……,从囧从皿,以皿表意,囧为声符。
金文中有此类型。
金文开始,小篆相承为另一类型。即:从 从 。
国为盛血器, 为音符。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皿
拼 音:mǐn 音 标:ㄇㄧㄣ

《说文》:“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今泛指一切盛装物品之器皿。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眀 明
拼 音: mínɡ 音 标:ㄇㄧㄥ
甲骨文和金文的“明”字,出现了多种形态,说明
造字,不是出自一人,一地一时。造字者的意境不同,
字型也就各异了。
“明”字的金文和甲骨文虽然千姿百态,可以归纳
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 ,金文承袭有: 、
等形。造型虽异,构思相同,都是囧和月组成。尤其
是金文的 更 为形象地表达了字意。
“虫鸣幽幽,月吐窗囧囧。”韩愈诗中的这两句,是
“ ”字意境的很好写照。
甲骨文的又一种类型是: 。金文我没有找到,只
在隶书中见到了“眀”字。从目从月。
造字者神游于“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之中。
甲骨文“明”的第三种类型有:
……
金文也形形色色,如: 等,这都是
日和月组成的“明”字。
和 ,造字者表达了古代天文学的一种思想:“月
本无光,为日光所照。”
, ,日、月成明,如《易经·系辞》所说:“日
月相推,而明生焉”。
每当阴历下旬,晴朗之日的早晨,常有日月同照。
楷书承袭了日、月为明。
人们望文即能知义,进入“明”底意境。
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概念,了解明字在衍
变过程中,相承扬弃的关系,我现在列表示意如下: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篆、隶、楷各有师承,互有扬弃,而楷书的“明”
字,不但笔画精练,含义更为明确,符合科学原理。
甲骨文: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卿
拼 音:qīng 音 标:ㄑㄧㄥ

甲骨文为君臣面议的象形。
金文众卿受赐宴会之意,以显示为高官们才能享有的恩
宠。这是汉字六法中的绘意。
《礼王制》:“大国三卿,小国二卿。”
汉置九卿:“太常、光禄、太仆、”卫尉、廷尉、鸿胪、
宗正、司农、少府。”
又:君对臣的爱称。
甲骨文: 、 、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血
拼 音:xuè 音 标:ㄒㄩㄝ

古代血祭宗庙或饮血为盟时,或用人俘之血, 或 用
牲畜之血,并以器皿盛装之。或为血之绘意, 为盛之皿。
金文 ,按隶变法则,当为 字。倘血祭宗庙,必
须叩拜,其义与血通。
后泛指人、畜的血液。
甲骨文:
小 篆:
拼 音:yì 音 标:ㄧ
与乙形近,读音同声近韵。 为入韵,乙为去韵。 为
燕子的象形。甲骨文已出现燕字,可见此字早于甲骨文。
上古文:
甲骨文: 、 、 、 丣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 丣
拼 音:yǒu 音 标:ㄧㄡ
丣,从一, 。《康熙字典通辞》:“丣,同酉,阖户为
丣,日入时也。”
春分和秋分,日出时为卯,日入时为酉。古文酉为丣。
一为视地平线, ,为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之象。由此可见,
卯指日出,丣指日入,为转注字。但容易混淆。古人利用“八
月黍成”,可为酎酒这一属性。用酉字替代了丣,形变而读
音不变,把酉纳入闭户的秋门。
甲骨文时,丣就已为酉。可见丣是早于甲骨文的汉字。
许君在作《说文解字》时,当有古本依据。
小篆:
隶 书:筆
拼 音:bǐ 音 标:ㄅㄧ

从聿从,可见为竹管毛笔。
史称蒙恬造笔。有人认为即原始的笔形,蒙恬造笔
就不对。
但是,由字形可见这是竹管毛笔,工艺和结构,竹管
毛笔是蒙恬的改进和发明。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画
拼音:huà 音 标:ㄏㄨㄚ

,所画之形,后增 而成 ,手执笔作画之状。
由三个象形文组成会意字。
金文画字,为两义合一。
(一)周王给臣下赏赐革带时,加以彩绘。如画(拼
音:mǐn,音标:ㄇㄧㄣ)画(拼音:bó音标:ㄅㄛ)
(二)如《说文》所解:“ ,界也,象田四界。聿
所以画之。”画为划的古今文。
从观金文画字,如: 、 、 ,分解来看,基本上
为三个部件组成: (聿)、、田或组成。可见衍化
为, 衍化为 。画分田界是新增义,两义合一,并
行为画。
形形色色的金文画字分解,也可以逆证甲骨文为画
字。
甲骨文: 、 、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盡盡
拼音:jìn 音 标:ㄐㄧㄣ
,从 从 (皿),盛食之皿,食已吃完,持刷
荡洗。表示终尽之意。
甲骨文: 、
律 小 篆: 隶书:律
拼 音:lǜ 音标:ㄌㄩ
从彳从 或增 。彳或 ,表意为“行为”, ,表
意为执笔书写。合成“ ”,绘意为书写成条令的行为规
范。律者力也,这种条令具有强制性,最初是作为军纪的
条令。卜辞有“ 专律用”。《易·师卦》:“师出以律。”
以后引伸为法律、律令、规律等等。
金文: 、 、 、
小 篆: 隶 书:肅
拼 音: sù 音 标:ㄙㄨ

从从 , 像墙壁图案,以手执笔描画,故生严
肅认真之意。
衍生恭敬肅杀等意。
甲骨文: 、
聿 金 文: 、 、 、 、
小 篆: 隶 书:聿
拼 音:yù 音 标:ㄩ
从 (手)从 (筆),手执笔之意,为笔的古字。
两个象形文,合成一个会意字,开辟了造字思维的新途径。
汉字源于结绳文志,移置为书契以后,吸收了图画的
影响,成为书写与契刻的文志,发展孳乳成字。
《文心雕龙》说得好:“依类象形为文,孳乳为字。”
甲骨文: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晝
拼 音:zhòu 音 標:ㄓㄡ

,执笔写上一个日字为晝。可见此字为先有语言而
造的字。
晝为日出日落的一段时间,与黑夜相对,故名白晝。
资生万物的“乾”
从受精蛋的孵化过程看,在母鸡孵抱下,精子产生“形”
的变化,卵子顺随着这种变化,紧密相合,营润而成小鸡。
精子阳性,属乾;卵子阴性,属坤。
《系辭》总结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把两者不同
的动态明确起来。
大地万物的新生,多数是受春雨滋润而发芽,春华秋实,
夏育冬藏。
《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气象万千的大自然变化,《系辭》寥寥数语,就说出了
创造万物的根源。
甲骨文: 、
金 文: 、 、 昜小 篆: 隶 书: 昜
拼 音:yáng 音 标:ㄧㄤ
,从日从 ,日上中天的绘意。
同为太阳象形的日,怎么一个中间有短横?一个没
有呢?
这决定于造字者的观察水平。这种差异,在大汶口
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象旦字的陶文,有的中间有横,
有的没有。
我认为中间一横,当是表示太阳上的黑子现象。
就目前我所看到的古籍中,直接描述“日中有乌”
的最早为《汉书·五行志》。书中记载:“河平元年(公
元前二十八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
即使以此为准和欧洲比较,欧洲直到公元1610 年,伽
俐略才用望远镜看到这一现象,《汉书·五行志》中记
载要早一千六百多年,若从甲骨文和金文的 字来看,
那就更早了,古人是用什么仪器看到的?这是千古之
谜。
甲骨文: 、 、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ì 音 標:ㄧ
易易
甲骨文易有四形,由 到 形,可见 形源于结
绳记事。而 或 ,义理相同无别。
《易·系辭》:“易者,象也。”
,爲天象的表意。是什么天象呢?
《系辭上·第二章》:“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
动,三极之道也。”
就一天而言,昼夜交替时,太阳的东升西落和上中天
爲三极之道。
是说:“白昼,太阳的东升西落和上中天,为太阳视
运动的三极之道;夜晚,月亮的东升西落和上中天,是月
亮视运动的三极之道。”《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
道。”指的就是太阳和月亮的视运动的昼夜之道。太阳和
月亮运行的三极,称之为六爻之动。
、 、或指昼,或指夜的日、月运行之道;
氵、为两者视位置的三极。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早就认识到:“月本无光,为日
光之所照。”所以,以日、月为阴阳两仪。而日为正阳之
宗,月乃太阴之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
金文中的易字有多形, 、 、与甲骨文义同,含
变更,易动之义。
其中“ ”字,则别有所指。是《系辭》所说的:“生
生之谓易。它的参照物是受精蛋从孵化到破壳而出的小
鸡。”
老子在《道德經》中说,精子附著在卵子上,卵子
擁抱著精子。在母鸡孵化的体温冲动下,精子和卵子作生
化的组合。
原文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下面是受精鸡蛋透视的图象:
1 天,蛋黃上表面有一顆稍微

亮的圓點,俗稱爲“魚
眼珠”、“白光珠”
2 天,已經可以看到卵黃囊血
管區,其形狀很象櫻桃
形,故俗稱爲 “櫻桃珠”
3 天,胚胎和伸展的卵黃囊血
管的形狀,猶如一隻
靜止的蚊子,故俗稱爲“蚊
蟲珠”
图一蛋黄上面有一颗稍微透亮的圆点就是精子。老子用
“负阴抱阳”来描述,是多么的生动啊。
《系辭》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 这
时,受精蛋“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等到母鸡孵化潮
来了,人们准备一个柔软的草窝,摆上受精蛋,母鸡跳上
去,负在蛋的上面,散发特有的体温,此时的受精蛋,感
而产生变化。如《系辭上·第四章》所说:“精气为物,
游魂为变。”请看受精蛋经孵化后的第四天到第六天的图
象:
4 天,蛋轉動時,卵黃不易跟隨
著轉動, 俗稱爲“ 釘
殼”、“落盤”胚胎和卵
黃囊血管形狀象一隻小
的蜘蛛,故又稱“小蜘
5 天,明顯看到黑色的眼點,
故俗稱爲“起珠”
6 天,可以看到二個小圓
團,一是頭部,一
是彎曲增大的軀幹
部,故俗稱爲“雙
珠”、“雙起見”
经过几天的孵化,蛋中精子向四周作网络扩张。精子
和卵子在变化中关系,正如《系辭》所言:“成象之谓乾,
效法之谓坤。”
到了第五天,曲卷的胎珠头部产生了黑色的眼点,俗
称“起珠”。去繁就简,其形很象 字。一黑一白的太极
图,也很象雌雄相偎的两个“起珠”图象。表示“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才能生生不息。
孵化到了二十一天,受精蛋“感而遂通天下”,小鸡
破壳而出,走向大自然。
看看右面的小鸡形象:
字就是它的素描。
即使胎生动物,胚胎
成形之际,形态与“ ”
也相似。因此说:“生生之
谓易。”
古文字学家又用谐声
寓意的法则,把 和
两形合一为易,两意相兼。既指日、月、星辰的运行,又
指生物的生生不息。
所以《系辭》说:“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
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说明:此篇中图片复印自《农村读物出版社》1985 年8 月版。由杜创业、
王书东、张永福、付耀荣四位先生编著的《煤油灯孵鸡法》。25——32 面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ì 音 標:ㄧ


,由 和 组成,表意由有耳的壶中倒酒给
(盏)中。而 ,由 , 和双手( )组成,
更象赐酒。溢字的衍生义有,满则溢,移动。变更
和赐予的意思。
溢,易两字同音,且都有移动变更之意。在甲骨
文和金文阶段,常常通假混用。所以赐字从贝从易。
小篆规划以后,虽分为二字,溢用其本义:容器中水
满外流。
从甲骨文和金文看, 和 与 ,是有根
本区别的。两字混用,实为古人之误。
太极 图
太字和极字,都是具有两趋性的形容词。组合成“太
极”一词,也具有多种寓意。
所以,“太极图”也具有多种涵义。它给人以动态的
感觉,就宏观而言:它寓意大自然旋动的共性,象征大
自然诞生的起始。
就直观而言,它是生物生化繁衍的起始。它的“模
特”,源于鸡的胚胎。请看下图:
鸡的胚胎 太极图
千百年来,《易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太极图是一对
阴阳鱼,这是误解。它是生物的胚胎象形。鸡的胚胎如
图以外,许多胎生动物在胚胎成形时,卷曲在母腹中的
形态,都与太极图相似。
那么,为什么要阴阳两个胚胎的图象呢?因为生命
已由单细胞分裂进化到两性繁殖,生生不息,就得雌雄
相配。
再说宇宙的形成,很可能由膨胀分化到多元的组
合、衍化。反映在微观世界中,既有质子,又有反质子;
正电子和负电子,明物质和暗物质……。
太极图的阴阳生化,也寓涵着宇宙的衍化。
微观的太极
《道德经》说:“有种东西看不见,我把它叫着夷;
听不到,我把它叫着希;摸不着,我把它叫着微;这三
者,你要问到底是什么?我还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三
者是一个东西。”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今天,我们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弥漫着各种
频率的电磁波,我们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
当你把插头接上电源,打开电视机,按下某一频道,
就能看到节目:有声、有色、有像。
所以,《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
“虚无”只是人们感觉而已。人们不觉得弥漫的电
波,像水中的鱼,不觉水的存在。
为了证实“无”的“实有性”。《道德经》举证了一
种心理现象:“恍惚。”
意思是:“既不明亮,又不昏暗,渺渺茫茫不清楚,
一下子又没了。它像是无形的形状,不见实物的现象,
我叫它为“”恍惚”。
原文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恍,从心从光,意思是:“心理的光幻现象。”
“心”是“物”的高级形态,所以心理现象是物理
现象的高级形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恍惚”是心理的光幻现象,真实的存在,其中有
精微的“物”,是可信的。
华夏认为微观世界的物质微分不会穷尽,直到“至
小无内。”
西方的思想有所不同,总以为自己找到了微观世界
的尽头。
先是认为:分子是物质的最小颗粒。
后来发现分子是由元素的原子组成。
科学的发展,又揭示了“原子”并不是原子,它由
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除了氢原子核以外,原子核一般由
数量不同质子和中子组成。现代科学家对这些物质叫
“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不基本,还有更小的光子、电子,正
电子和中微子……。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观世界的极点越来越渺
小,“太极本无极。”
甲骨文: 、
《古老子》:
小 篆: 隶 书:
拼 音:tài 音 标:ㄊㄞ


甲骨文时,大、太同文。很长时间都承袭而用,故
经史太字均作大,如大极,大初大素之类。
太,是一个两趋性的形容词,成为反义词的两极,
如:
太大和太小;
太宽和太窄;
太浓和太淡;
太好和太坏;
太极一词,既可指宏观的太极-----无限大;也可
指微观的太极-----无穷的小。
也泛指一切事物的终始两极。
春分或秋分,望日的子夜,月上中天,在地球另一
面的直穿点,正是“日”(太阳)上中天的午正之时。
日、月相持,子午相对。也如《系辞》之言;“易有太
极,是生两仪。”又说:“阴阳之义配日月。”指的是阴
阳两极。
以地球为中心出发点,相对于太空而言,春分或秋
分,朔日的子夜,北极星上中天之时,地球观察点的直
穿对应点,正是日上中天的午正。一北一南,两极相持。
成为可睹天枢的两极。也是两仪之象。即“广大配天地”
之情。
“太”是富含弹性的字。
甲骨文:
極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jí 音 标:ㄐㄧ

,由 (人)字上、下各一横组成。人立其中,顶天
立地。本义由此可见。
金文在两旁增加 和 。 ,为观察天象的水景;
,应理解对星空的度量。
小篆再增木旁。木表示立干测影的建木,完整地表
达了极的宏观理念,立竿测影,春分或秋分的午正太阳
在天南,水景量天,子夜极星在天北,构成南北串连的
子午时空线。故《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阳和北极星就是这太极线上的两仪。
大极又称天极,是古天文学家观察天象时的立场所
决定的视觉感受。
然而,古哲先贤常说:“太极本无极”。窄听起来,
此话似手“太玄”。其实不然。
就天极的两仪——太阳和北极星联线而言,可以向
天宇的南、北作无限的延长。这是其一。
其二,太阳的东升西落,只是以地球为立场的视觉
感受,反映在地理上的东方和西方。虽然约定俗成作了
经纬线的画分。而地球本身是球形,则周行无端,哪来
的“极”呢?
其三,天宇之大,能有极吗?
甲骨文: 、 、
金 文:榮 、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áng 音 標:ㄧㄤ


、 、由口或日與 組成。口或日爲太陽的象
形; 是日上中天的繪意。
金文由兩個部件組成, 、 、 、 ,均爲土
圭的象形: 、 、 、 ,均表示陽光四射。
白晝和夜晚的交替,太陽和月亮循遊。《易經·系
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我國古代哲學用陰陽兩分法來比擬萬物的屬性,事
實也是如此:電有陰電和陽電;磁有S 極和N 極;數值
有正負;花分雌蕊和雄蕊;牛分牝牡;人分男女。所以
說:“陰陽是萬物的綱紀。”
《易經·系辭》:“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所以
“陰陽是變化的父母”。
日月運轉,春種秋收,四時輪序,花開花落,萬物
的消長,無不與歲月相關。所以說:“陰陽是生殺的根
本原因。”
《素向·陰陽應象大論》對此作了簡練的總結: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
殺之本始。”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īn 音 標:ㄧㄣ
陰陰
:從 從 。 ,古集字,爲聚集之義; ,
鳥的象形。它的意思爲:鳥兒們聚集在陰涼之處,歡快
地鳴叫著。
《易經·系辭》:“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就是描
繪的這種場景。
金文諸形,另有立意。
:由 、 、和 組成。 ::表示立竿測影的
陰影; 爲古集字; 爲陰雲。指雲集蔽日而陰。
陰陽抽象化,廣義化以後形象地表現了萬事萬物的
對立統一規律。
陰陽相對,又互相依存。例如男和女,共同才能完
成生育繁殖的任務。
陰陽互相轉化,從量變到質變。例如氣候立春以
後,一般天氣漸暖,陰消陽長。秋分以後,天氣漸涼,
陰長陽消。還有冬至易,陽生,夏至易,陰生之說。這
是陰陽消長,相互轉化的實例。
雌雞化雄,男女互變。魚群的雄化現象,磁鐵截分
的兩極重組。事物本質的一元性和性質的兩趨性。說明
“陰陽應象”是普遍的真理,是哲學的更高層次。
它不但指導了我國古代天文曆法的科學實踐,而且
深入到我國古代的各門科學。尤其在生理學、醫學、藥
物學上的運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
就已誕生的經絡學說和針炙醫術。現代的醫學理論,至
今還未能完全解開它的謎團。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金
拼 音:jīn 音 標:ㄐㄧㄣ

:由 (今)土和八組成。《說文》:“ ……
生於土,從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之形,今聲。”這
是很正確的。
,既是黃金的專稱,又是金屬的總稱。《說文》
解釋為:“五色金、黃金、白銀、赤銅、青鉛、黑鐵。
居石依山,津潤而生。”
“五行說”中,金克木,生水。因為刀斧可以伐木;
而高溫下,金屬熔為液體。其性屬五行中水類,並不是
指某一物質元素,而是具有相生相剋屬性的事物。並以
此相類比,成為我國獨有的哲學思維。物質的運動和變
化,處於陰陽五行的生克狀態。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mù 音 標:ㄇㄨ


《甲骨文字典》:“甲骨文 字,上象枝,中象幹,
下象根。
五行說中,東方甲、乙木,木是一切植物的總稱,
分爲甲、乙兩類。“五行說”是把物質分爲十大類。並
與天干相配。
在古代天文學中的五大行星,就是以金、木、水、
火、土命名的。
木星,又名歲星,殷商時代,以歲星紀運。《開元
占經》:“熒惑干木星,蟄蟲冬出,冬雷,旱行,禾不
成。”巫咸曰:“太白犯木星爲饑,期三年。”這些星
占學說,在古代,有它的相對性。時過境遷,有所變異
而己。
甲骨文: 、 、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水
拼 音:shuǐ 音 標:ㄕㄨㄟ

或 ,象水流,旁邊的點象水花。
水,是動植物肌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一個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爲100℃,冰點爲0℃,
而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結冰吋,其密度減少,體積
增大。所以,冰總是浮在水面,也爲魚蝦造就了越冬的
生活條件。
五行說中的水,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是泛指一切處
於液態的物質。礦石冶煉成金屬時,金屬呈液態流出。
所以,古代化學家以爲是“金生水”。水在這裏是泛指
液態。例如:汞,俗稱水銀。
北方壬癸水,水分壬癸,為兩類不同之分,是一個
泛義的名詞。

甲骨文: 、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huǒ 音 標:ㄏㄨㄎ


甲骨文: 、
山 金 文: 、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shān 音 標:ㄕㄢ

甲骨文中,山、火兩字原本同形,依卜辭文義分辨。
可見兩字的淵緣:遠古,先人穴居野處,有時山林自然
起火,成爲造字的契機,山火難分。
山林起火,人們躲避不及,有傷死的危險。所以,
山與傷,火與禍的讀音相近,含有同聲寓意。
禍福相依,被燒死的山雞野兔,吃起來,香甜可口,
促進了古人類朝熟食發展,也是燧人氏發明鑽木起火的
契機。
火的運用,人類由茹毛飲血進化到熟食,促進了體
質進化,爲智力開發,創造了內在的物質基礎。
火,原始農業用刀耕火種,成爲原始的生産力。
火,用於制陶、冶金,把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生産力,
從高潮推向更高潮。
火,希臘神話說是天神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偷來給人
間,遭到上帝的懲罰。
火,華夏的傳說,燧人氏鑽木取火。謳歌人類自己
奮發有爲。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甲骨文: 、 、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tǔ 音 标:ㄊㄨ
土土
甲骨文和金文的土字有几种类型。
(一): 或 ,像地上突出的土丘, ,像灰尘。
(二): 由木和土组成。绘意土为林木的基地。
(三): 、 借形寓意,借雄性生殖器之形,寓意
土能生万物。以音别士,隶变后,士、土以底部横画相
区别。长横为土,短横为士。
“五行说”:中央戊己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观
察宇宙的中心点,地心说应运而生。这是心理天文学的
必然反映。是人类认识客观广宇的阶梯,我们不应该超
然地加以批判。
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很多科学理论将会发
展和更新。例如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地球生物学
和空间生物学存在差异,必然引起人们概念的更新。
甲骨文: 、 、
金 文: 、 、 、 、 、
小 篆: 隸 書:行
拼 音:(一)xíng 音 標:ㄒㄧㄥ

(二)xìng ㄒㄧㄥ
(三)háng ㄏㄤ
甲骨文和金文的行字,都有兩種構思。
:像四通八達的通道,供人們行走,也像排列
的隊伍。
、 、像人來人往。
兩種構思,小篆以後,合併成“行”。衍生三種含
義。
(一)(1)行列:人們集合排行列隊。
(2)貿易中心。如糧食行、電器行、銀行。
(1)和(2)讀音為háng。
(二)“在心為德,施之為行(xíng)。”謂之德
行或品行。(讀音為xìng。音性)
電視中常說的“道行”,行要讀性,不應讀含。
(三)指行走、行為、行動等,讀音為xíng。廣
義引伸為萬物的運動和變化。
例如“五行說”,指五種(十類)形態各異的事物
在運動變化中的內在關係,是對陰陽說的補充和發展。
把運動變化的物質與時空方位作類性的劃分。
五行的納方比類
























酸 青 風 生— 春— 木— 東 — 肝膽目筋怒
苦 赤 暑 長— 夏— 火— 南 — 心


舌脈喜
甘 黃 濕 化—


— 土— 中 — 脾胃口肌憂
辛 白 燥 收— 秋— 金— 西 — 肺


鼻毛悲
鹹 黑 寒 藏— 冬— 水— 北 — 腎


耳骨恐
天 然
時 物 空
人 體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
天人合一的相生關係。
五行相克則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圖示如后:
五行生克,顯示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五行,指五種形態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它與時候和
方位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每行含兩類:
東方,分甲木和乙木兩屬;南方,分丙火和丁火;
西方,分庚金和辛金;北方,分壬水癸水;中央,戊已
土。它不是五種元素,而是古人根據五行屬性的抽象概
念,以五行相生相剋和相乘相侮為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
關聯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邏輯推論。
(1)五行相生:生只是資生助長。
(2)五行相克:克含有克服和改造的意思。
金屬的刀斧可以把木材改造成器具。
木,指樹木,可以破土生根。
土,水來土淹,吸收水份,也可築堤防水,起著抑
制和約束的功能。
水可滅火,火可以熔化金屬。
五行相克的序次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
克金,金克木。
由此可見,五行相生,每行都有生我我生兩個方面。
同樣,五行相克,也存在著克我、我克兩個方面。
五行相生之中有相克,相克之中有相生。這是事物
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
事物不但有一般規律,還有反常規律。
例如:熱脹冷縮是物體的一般規律,而水在0℃到
4℃之間,呈冷脹熱縮的反常規律。
原子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而氫原子核中沒有
中子。
電和磁,一般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引。而在原子中,
大部分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質子加上相應的中子組成
原子核,而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時,有一段距離,為異
性相斥。
例如鴨嘴獸是卵生一樣,也是異常的例證之一。
五行生克的一般原理以外,也有反常狀態。五行之
間,產生偏勝偏衰和其他異常規律。汽油起火,潑水反
而助燃。這是反常規律,正常與反常,是使物態平衡的
自然法則,促進事物生化不息。
示相生 相乘
示相克 相侮
五行相生相克示意图 五行相乘相侮示意图
注:图片出于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学概论》。
北極星的時空變化
《開元占經》·(天地渾宗)引蔡氏《月令章句》曰:
“天者,純陽精剛,轉運無窮,其體渾而包也。地上者一
百八十二度八分五,地下亦如之。其上中北偏北地三十六
度,謂之北極,極星是也。史官以玉衡長尺,孔徑一寸,
從下端望之,此星常見於孔端,無有移動,是以知其爲天
中也。”
北宋博物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道:“漢以前
皆以北辰(指北極星)居天中,故謂之極星。自祖亙(北
齊時人)以璣衡考驗天極不動處,乃在極星之末,猶一度
有餘。”
“熙寧”中,予受詔曲領曆官,雜考星曆,以璣衡求
極星。初,夜在窺管中,少時復出,以此知窺管小,不能
容極星遊轉。乃稍稍展窺管候之,凡曆三月,極星方遊于
窺管之內,常見不隱。後知天極不動處,遠“極星”三度
有餘。
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書中說:“天不變,道
亦不變。這種結論,顯然是錯誤的。”
“天在變,道也隨之變。”
北极的宝座,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更替新的主人。
由此可见,形而上学不是封闭式的圆圈运动;而是阶
段开放型的螺旋式运动。
生物进化史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物换星移,由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變,萬事萬物都在變
《系辭》告誡我們:“易之爲書也,不可遠;爲道
也,屢遷。變動不居,周遊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
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
用通俗的話講:易經是一本博物學和社會學的科學
著作,涵蓋天文、地理、物理、人情社會等內容。可以
作爲人們行動的指南,但不能死啃教條。運用時,既要
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變
拼 音:biàn 音 標:ㄅㄧㄢ

,由 、 和 組成。
,吹奏陶塤的繪意,爲金文音字。
,評彈樂器的象形。 ,金文手字,增強評
彈的繪意。
:由 、 、 和 組成。
:吹奏陶塤的繪意。
:用彈奏樂器的絲弦代替象形的 。
:表示用手彈奏。
《禮·樂記》:“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
音。”就是說,彈奏吹奏或講話時,連續發出的聲音,
受前後聲音的影響發生變化。産生語音的變化。這是變
字的始初元義,後來泛指一切事物的變化。
金 文: 、 、 、
道小 篆: 隸 書: 道
拼 音:dào 音 標:ㄉㄠ
金文道字的四个形態,主要由三種部件組成。
(一) 、 、 、 ,均爲金文首字。
(二) ,隸變爲 ,意爲循道而行,與首結合成
道。繪意人們思路的規律性。
(三) ,金文行字。道路的象形文,作爲動詞,
有運行和行走之意。
道和路,造字之初,本有嚴格區別。路,從足從各,
足行實地謂之路。道,從 從首,指思路。元義爲:“客
觀事物的運行變化和發展反映於人們頭腦中所引起的思
路。”
客觀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這是道的次生義。
例如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運行于黃道
和赤道。
物資爲現實,空間呈虛線,時間演變化,是道的三
要素。就宏觀而言:“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來今曰宙,
宇宙者,道也。”
篇前语
《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
前进的道路上,“固步自封”是发展的死敌,必须谨
记《易经》的教导:“与时偕进”。
《八卦》首义教导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科学创新,提高技能,发展经济,繁荣生活的同时,
建设一个“仁、义、礼、智、信的和谐时代。”这是崇高
的目标,也是伟大的事业。
甲骨文: 、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wéi 音 標:ㄨㄟ


《甲骨文字典》解字:“從 (又)從 (象);
像手牽象以助役之意,殷代黃河流域多象。”《呂氏春
秋·古樂》稱:“殷人服象,爲虐東夷。”
傳說舜曾役象耕田。
人類駕禦客觀世界爲自己服務。是“有所作爲”的
表現。這是爲字的元義。
甲骨文:
金 文: 、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一):chéng 音 標:ㄔㄥ


拼 音(二):shèng 音 標:ㄕㄥ
從皿從 (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
也”。 、 旁的小點表示滿滿的黍稷散落出來。所
以《傳》說:“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衍生爲:衆多,繁茂等等。
引伸義有:盛飯、盛菜。意思是把東西裝進容器。
盛,也作極致和盛美解,《易·系辭》:“日新之謂盛
德。”盛讀shèng,偉大品德之意。
甲骨文:
金 文:有专长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dé 音 标:ㄉㄜ
由 、 (甲)、 (眼)组成。金文增 。
或 ,表示行为。 指农作物。 表示认真学
习农事,搞农业生产,应具有的品德。
对于刚进入农耕时代的先民来说:“民以食为天。”
所以《易·干卦》说:“君子敬德修业”。这种价值观,
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
约为公元前5800 年左右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
储存大量粮食的窖穴,内中残存的粮食以十余万斤计。
再说出公元前5000 年前后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在
第四层4000 余平方米的范围内,普遍存在厚厚的稻谷、
稻壳和稻草。经过测算,稻谷的总量高达120 吨以上。
可见当时农业生产规模已相当可观,是古先民“敬德修
业”的丰硕成果。
由此可见,德的元义是:“自力更生求生存”。是应
有的品德。抽象和广义的德是:人的社会道德。即:“适
应社会,学会做人”。
甲骨文: 、 、
日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日
拼 音:rì 音 标:ㄖ
直观太阳为圆形,而日字呈方形,是我国古代结绳
纪事。将蓍草作边插入绳结,能方不能圆之故。日字中
的短横,是太阳表面的黑子现象。
我国古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引述《洛书》、
《太阴玄秘》的书中,都有过“日中见乌”的论述。
《开元占经》还详细地叙述东晋年间多次观察的太
阳黑子现象。例如:
“大兴四年(公元321 年)三月癸未,日中有黑子。”
“大元十三年(公元338 年)十月辛卯,日中有黑
子。”
欧洲到公元1610 年,伽利略用望远镜才观察到太
阳黑子运动。
再说日字,一字多义,读音相同。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太阳西落的
情景,“日”指太阳,为本义。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其中的“日”
是与夜相对而言的白昼,是次生义。
(3):《汉书-历法》:“天之动也,一昼一夜而运过
周。日之所行与运过周,在天成度,在历成日。”句中,
“日之所行”的日,指太阳。“在历成日”的日,为时
间的量单位。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xīn 音 标:ㄒㄧ
新新
:由 、 、 组成。
::石器时代为考古出土的尖状器,后来发展为
金属的辛,是钢钎和金木结构的凿具的前身; :斤字
的甲骨文,此处表示刀斧一类的工具; :木字的甲骨
文,此处表示用于加工的木料。所以小篆的新字,由辛、
木、斤组成。隶书“新”中的“亲”,为辛木省写。
新字组合的绘意是:用斧凿加工木料,不断创造新
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考古发掘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除了陶
器,还出土了一些木碗、木盆等。
特别是木结构的房屋,由榫卯架构。
由此可见,七千年前的河姆度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
明,不是仰赖天然的恩赐,而是体力与智力巧妙结合的
创新。
在华夏大地上,由斧凿营造的木构建筑物,是多么
的壮丽辉煌。
《易经·系辞》教导我们:“日新之谓盛德。”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课题!
甲骨文:
畐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畐
拼 音:fú 音 标:ㄈㄨ
, ,象高的省略,田,田的形象。 ,会意家
住高楼,广有良田,有福之象。也象富有的会意。
所以,畐(fú)、福(fú)同音,古为通假。而畐、
富(fú)同声异韵,意义相近。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富
拼 音:fú 音 标:ㄈㄨ
从 从田,家住高楼,广有良田,叫富有。
其它金文有一个共同部件: ,宗庙之象,另
一部件为 ,或 ,或 ,均像盛器,象征丰满。会
意:宗庙祭祖,祭品丰盛,表明其家富有,畐、富同声
异韵,意义相近。
金 文: 、 、
業小 篆: 隸 書: 業
拼 音:yè 音 標:ㄧㄝ
從丵從木。
会意:鑿木加工,以爲職業。引伸爲廣義的範圍,泛
指各種行業。如農業、工業等等。
《易·系辭》:“富有之謂大業”。
甲骨文: 、 、 、 、 、
金 文: 、 、 、 有
小 篆: 隸 書:有
拼 音:yǒu 音 標:
、 ,若爲牛頭的象形文。《甲骨文字典·解字》:
745 面“蓋古以畜牛爲有,故借牛以表“有”義。後世乃
以從又持肉爲有,如金文作 (召伯)是也
有,與無相對。“乃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的哲學涵義是:具體現實的東西。
甲骨文: 、
之金 文: 、 、 、 、 、
小 篆: 隶 书:之
拼 音:zhī 音 标:ㄓ
从金文字型看,象兹生于地上的草茎枝,而从甲骨
文 或 ,一为地, 为足。解为足行地上。故
《尔雅·释诂》:“之,往也。”
卜辞中“之”为介词或指示代词。
文言中,之为“的”义。
甲骨文: 、 、 、
金 文: 、 、 自
小 篆: 隸 書:自
拼 音:zì 音 標:
《甲骨文字詁林》中,學者唐健垣先生對“自”字的
見解簡明扼要,他指出自字在卜辭中有三種意義。
1、鼻字的本義爲名詞。
2、作由、從解,爲介詞。
3、作親自、自己解,爲代名詞。
唐健垣的觀點,在徐中舒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典》
中,得到了例證。
《說文》:“自,鼻也,象鼻形。”指出了自字的本義。
許慎君不愧爲我國字典的鼻祖。
甲骨文: 、

金 文: 、 、 、 、
小 篆: 隶 书:強
拼 音:(一)qiánɡ (二)qiǎnɡ
音 标:(一)ㄑㄧㄤ(二)ㄑㄧㄤ
,两弓并列,表示将弓箭手组成队列,以增強战
斗威力。金文阶段,与 通用。
,由弓和畺组成。畺,疆的古字。指国家的疆土。
弓,表示守卫的军队。会意強大的军队用来守卫疆土。
,由 (弘)和 组成。 不是虫字,是拉开架
势的弓箭手的象形。是挺胸缩腹、聚力臂膀的神态。与
(弘)字相结合,表现了一位强壮的弓箭手的姿态。“強”
劲的元义显现出来。
楷化的強字,由弘和虫组成。虫不是虫蛇的虫,这种
造字法,当代学者任学礼先生冠名为《形象勾勒法》。虫
是分中和 组成。中是一位身披铠甲,威武雄壮的弓箭
手, ,是弓箭手跨开的两腿,前弓后箭的姿态。与弘字
结合,会意奋臂张弓之势。箭射弩张,強劲无比。
強字由两个字根组成:弓和 。文字学家以夸张的造
字手法,勾勒出“紧张”的弓弦,蕴涵巨大的爆发力。 ,
寓意一位刚柔内聚,剑拔弩张的武士,组合为強,充盈着
強劲的神韵。
甲骨文: 、 、 、 、 、
金 文: 、 、 、 、 、 不
小 篆: 隸 書:不
拼 音:bù 音 標:ㄅㄨ
:花托及其萼片的象形。
:在花托上增加了花柄的象形。(附圖)
白菜
桔梗越桔
牵牛
蝶形大豆
由花柄、花托和花萼組成的花蒂,像花果的胎盤。由
開花到結果的時候,花柄成爲果柄,而花托及萼片消失
了,也就是不見了。這便是“不”的衍生義。是植物生長
過程中,對前一段生活形態的否定。下圖圖像是大豆從花
到果的兩種形態的對比。
芽菜
大豆的花大豆的果实
到了卜辭階段,“不”字涵義已作廣義的延伸,是漢
語借寓法的例證。
表示否定的如:不是、不好。
表示禁止的如:不要、不可。
不字派生義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康熙字典通解》云:不字讀音有七種。其中有讀
fǒu,音標爲:ㄈㄡ。讀音與“否”同,涵義與“否”通。
不,作爲名詞的元義,後人造了個柎字來取代。
篇中图片,复印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
《生物学第一册》中科图。
彩图17 衣冠的类型中的一部分,和彩图18 果实的类型中的(大豆)
金 文:
息小 篆: 隸 書:息
拼 音:xī 音 標:ㄒㄧ
息:從自從心。甲骨文自爲 ,本爲鼻的象形。因
爲古人鬥氣時自指鼻子,故衍生“自”義。爲什麽“自、
心”爲息呢?會意,息者鼻息也,爲呼吸時的氣息。人們
勞累過度或激烈運動過後,呼吸急促,古人爲了調匀呼
吸,依樹休息。
休息一詞由此衍生。
人生當自強不息
《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遠古,人類相對於虎、豹、豺、狼來說,手無利爪,
口無銳齒,處於弱勢。
祖先並不因此而自暴自棄,他們在體力的基礎上逐漸
向智力開拓。十多萬年前的許家窑人,發明了彈石,使近
獵爲遠獵。
隨後距今二萬八千年,人們發明了弓箭。
穴居野處的遠古时代,人們飽受風霜雨雪的侵襲,先
祖學習鳥兒築巢,出現了有巢氏構木爲巢的時代。
茹毛飲血的人們,常常因感染病菌而死亡。燧人氏發
明鑽木取火,結束了生食時代,進入了熟食,后世並不斷
發揮火的功能,燒窯制器,冶煉金屬。
伏犧氏發明網罟,爲畜牧飼養開闢了道路。
神農家族,將野生稻進行人工栽培,他們並沒有固步
自封,通過子孫們世襲努力,繼而發明了耒、杵等農具和
成套的農耕技術措施。
神農嗜百草,百草皆爲藥,展開了祖先與疾病鬥爭的
序幕。
歷史向我們顯示,先祖的自強不息,開創了華夏輝煌
的篇章。
《進化論》總結了一條自然發展規律:“弱肉強食,
適者生存。”
但是,弱和強是轉化的,並無定勢。
軍團螞蟻可以把活生生的豹子傾刻間啃噬成一堆骷
骨。
就我國歷史而言:陳涉、吳廣揭竿起義,動搖了秦朝
的統治。劉邦進軍咸陽,推翻了秦朝,隨後,楚漢相爭,
楚強漢弱。韓信離開了不善用人的項羽,投奔了漢王劉
邦,組成了漢初三傑的核心力量,滅項羽於烏江。完成興
漢滅楚的大業。
三國時,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一戰,也是以少勝多,以
弱勝強的實際戰例。
在西方,十八世紀以華盛頓爲統帥的美國獨立戰爭,
在1783 年取得了獨立,也是以弱勝強的實例。
十八世紀的拿破倫,由弱到強,威鎮歐洲。滑鐵瀘一
役,元氣大傷,由強變弱,終於被反法同盟所擊敗。1814
年4 月6 日,拿破倫被迫退位,四月底被流放到地中海北
部的厄爾巴島。
強弱互變,禍福相依,敢於奮鬥,自強不息,是人生
最大的樂趣。
自強不息,還要具備百折不撓的精神。
偉大的科學家法拉第(1791—1867)對電磁感應現象
的試驗,歷經十載,屢試屢敗,而他卻屢敗屢度,終於創
制了第一台原始電動機。爲人們研製發電機,開闢了道
路,也爲電磁理論的創立更上一層樓,爲電氣時代開拓了
先河。
法拉第出身貧寒,只上過兩年小學,十二歲就上街賣
報。他求知欲極強,業餘廢寢忘食地學習。二十二歲被大
化學家戴維發現,成爲戴維的助手。此後,從事電磁現象
的研究和實驗,歷時十載而成功。
上學只有三個月的愛迪生(1847—1931)畢生獻給了
發明創造事業。他吸取前人經驗,研製成功真空碳絲白熾
燈。電燈的發明,使黑夜大放異彩。
一八九一年,愛迪生製成連續攝影的活動攝影機,是
電影文化關鍵的一步,後來他又發明了有聲電影。
1882 年,愛迪生建成第一座火力發電站。這對人類
社會的生産、生活和文明與進步,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從
此,人類歷史由“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誠如愛迪生所言:“天才是2﹪的靈感加上98﹪的汗
水。”
坎坷的人生,才能磨煉出光輝的智慧。
人生應自強不息,我們要做一個智、仁、勇全面發展
的人。
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系辭》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是大地的形勢,如母馬馱載重物。這種厚德載物
的品質,君子應當效法,身體力行。
時代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典型:民族之子的政治家、
外交家—周恩來。
《易·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
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周恩來在共產黨內的組織紀律性,達到了爐火純青
的“至柔”地步。而在實踐的行動中,畢生廉潔奉公,
堅毅果敢而剛直。處變不驚,化亂爲序,沉靜而大方。
長征路上,通過戰爭的洗禮,共產黨內一些重要骨
幹找到了主心骨,遵義會上擁戴和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
權威。
坤爲臣道。臣者從也,如君之耳、目、手、足。
遵義會議以後,周恩來遵守爲臣之道,團結黨內外
人士,爲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鬥。
坤道其順乎?
不,不是忘目地順從君主,而是順應歷史的潮流,
與時谐進。
特別是“含萬物而化光”所表現的厚德載物方
面,周恩來的一生,更是令人欽佩。
例如:當預見新中國即將誕生之前,與毛澤東一
道,未雨綢繆;派遣中共黨員去美、歐等國家和地區;
從事串連海外學子的地下活動;爲新中國招覽學術精英
和科學技術人才。新中國成立以後,學者、科學家如華
羅庚、錢學深、錢三強、李四光等回國。這些人類精英
對新中國的科學技術、學術理論和建設事業,立下了不
朽的功業,創造了歷史的輝煌。
甲骨文: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八

拼 音:bā 音 标:ㄣㄚ
将瓜分为八等份,仰放侧视,相背成“八”形,以此
象意数值的“八”。
中国人对“八”数的情结很多,如伏羲八卦、四时八
节、奇经八脉、八仙飘海等。
粤语的“八”与“发”谐音,今日风行华夏,人们都
以“八”为吉数。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分

拼 音:fēn 音 标:ㄈㄣ
,从刀从八。用刀切瓜,瓜被切开以后,瓜心仰面
朝天,两半背面呈八字形。每次半分,四次平分成八块,
每次两块,仰放都成八字形,这便是分字的本源。读音为
fēn。
瓜分以后,每人一份,分是份的古今字,读音为fèn。
这是次生义,同声异韵以资区别。
甲骨文: 、 、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公

拼 音:gōng 音 标:ㄍㄨㄥ
《说文》:“ ,平分也。”
,从八从。 为瓜果的象形。瓜果平分为八,引伸
公平、公正、公允之义。
金 文: 、
瓜 小 篆: 隶 书:瓜
拼 音:guā 音 标:ㄍㄨㄚ
由和 或 组成之形。
,藤牵瓜果之象。
,蔓叶披分之形。瓜属葫芦科植物,茎蔓生,有八
百多种,我国有一百三十多种。如下图:
先圣孔子选编的《诗经》,
描术了瓜曾是一对青年男女的
“红娘”。原诗通过程俊英先
生和蒋见元先生译成白话,两
相对照,读起来兴趣盎然。
原 文 (一) 白 话
投我以木瓜, 送我一只大木瓜,
报之以琼琚。 我拿佩玉报答她。
匪报也, 不是仅仅为报答,
永以为好也。 表示永远爱着她。
(二)
投我以木桃, 送我一只大木桃,
报之以琼瑶。 我拿美玉来还报。
匪报也, 不是仅仅为还报,
永以为好也。 表示永远和她好。
(三)
投我以木李, 送我一只大木李,
报之以琼玖。 我拿宝石还报你。
匪报也, 不是仅仅为还礼,
永以为好也。 表示爱你爱到底。
自由恋爱的浪漫情思,溢满诗里行间。
注:岳麓书社出版。
程俊英/蒋见元/译《白话诗经》93 面(木瓜)。
古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guà 音 标:ㄍㄨㄚ
卦卦
《说文》:“卦,筮也。从卜,圭声。”这是以流为
源,不是卦的本义。
《易纬》明确地告诉我们:“卦者,挂也。言悬挂
物象以示于人。”所以说:卦是结绳纪事的形式和内容,
八卦是周人对结绳纪事的名称
卦是挂的古今字,是后来分化的。加上扌,作为动
词的挂,以资区别。
卦,从圭从 。 ,是结绳纪事的挂索象形;圭者,
归也。指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的回归。请看下
图:
在文字产生以前,
原始人常常用各种物
件来传递消息,帮助
记忆。古代中国、日
本、波斯、埃及、墨
西哥、秘鲁都曾经盛
行过结绳记事的方法。
人们用绳子打起各种
各样的结,来记忆各
种事情。图为西伯利
亚人的记事工具。
图文复印于王正平、楼均信、孙仁宗三位先生主编
的《世界通史·古代卷上册》有关西北利亚人结绳纪事
的图像。它充分显示了结绳纪事的可塑性。我国古代的
结绳纪事,不同氏族有所不同,殷商叫“八索”,周人
叫“八卦”。把四时八节所关联的事物,分别记挂在八
个不同的方位上,并且是绳索与蓍草相结合的造型,其
可塑性就更为丰富了。
有人说:“结绳纪事是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这种说法正确吗?我认为不妥,说这些话的人也许低估
了先民的智慧。
例如后天八卦(又叫神农八卦)是我国南方地区进
入农猎时代的历术。用以指导一年中以农事为主的氏族
小区活动。
以《易经·说卦传·第五章》来考证。
“帝出乎震”,以往人们把“帝”解释成天帝、造
物主,是以讹传讹。“帝者,蒂也。”帝为蒂的古今字。
震卦在东,时值春分,春雷震醒了蛰伏的生命,柳树发
新芽,桃李开花,正是南方水稻浸种催芽的时节。
“齐乎巽”,指水稻分孽齐苗,等待风媒受粉。
“相见乎离”,见是现的古今字,指水稻进入繁殖
期,扬花授粉。
“致役乎坤”,指水稻进入胚乳发育(俗称灌浆)
的阶段。农事已毕,依靠地力的滋润。
“说言乎兑”,说者悦也,指喜庆丰收。
“战乎乾”,乾值初冬,为消灭蝗虫和狩猎的大好
时机。
“劳乎坎”,坎者水也,时值隆冬,平田修坎,以
利来年灌溉。
“成言乎艮”,艮,时值初春,总结经验教训,作
好新的一年生产和生活的大体安排。
后天八卦是历学的雏形,八卦是先民记事的文志,
是汉字的胚胎。
小 篆:
弧隶 书:弧
拼 音:hú 音 标:ㄏㄨ
从弓从瓜。弓背是弧形,瓜背是弧形。用两种实物的
圆弧形状,来阐明广义的弧形。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祖
冲之先生,就是用弧弦测算圆周,命名为割圆术。他算出
的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 与3.1415927 之间。精确的
圆周率测算,成就了他对天文历学的准确计算,三十三岁
时,就编制出我国历法史上著明的“大明历”。
“大明历”首次引用了岁差,他计算的岁差值为45
年11 个月的新润周期。
祖冲之先生的辉煌成就,在我国科学史上永放光芒。
小 篆:
私隶 书:私
拼 音:sī 音 标:ㄙ
从禾从。禾,此处指粮食; ,指瓜果等。绘
意为:分配给个人的粮食和瓜果。衍生为个人的、自己的含
义。
引称为私有、自私、私愿等等。
伏羲卦文:
甲骨文: 金 文: 兑
小 篆: 隶 书: 兑
拼 音:duì 音 标:ㄉㄨㄟ
兑是多音多义字。
(一)duì ㄉㄨㄟ,词义有兑换,兑现。
(二)ruì ㄖㄨㄟ,与锐同音同义,为古今字。
(三)yuè ㄩㄝ,与悦同音同义,为古今字。
(四)tuì ㄊㄨㄟ,音蜕,通畅之义。
(五)duó ㄉㄨㄛ,音脱。
兑,是锐、悦、蜕、脱的古今字,一元分化,增旁
别义,以音区分。
,在先天八卦中,位居东南维。为日出东方,
星月尚在之象,故底呈两阳爻,上为阴爻。随即,星月
将隐,阳光普照。故兑有斢兑之义。
在后天八卦中,兑居西方,时为八月,序属秋分,
日西沈,时辰为酉正,昼夜平均之象。故兑有兑分、兑
半之意。
八月,稻熟黍成,人们对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故《说卦传》云:“说言乎兑。”
六十四卦中,两兑重迭为 。兑为泽,表示地表
的水和地下的水相聚,相互渗透,地质滋润,阴浮于上,
阳呈于下。比拟人性内刚而外柔。以滋润的地质寓意人
品要正直,以诚信为本,是非分明,待人和悦而严肃。
处事通达干练,造福于众。
伏羲卦文:
古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一)gèn 音 标:ㄍㄣ
艮艮
拼 音:(二)hén 音 标:ㄏㄣ
:一阳在上,表示地面;二阴在下,为根的象意
表示盘根错节。
先天八卦中,艮位在西北维,时为秋冬之际,草木
枯萎,蓄根待发。说明草木能适时调节,自我控制,休
生养息,时序井然。
后天八卦中,艮位在东北维,时值春暖阳生,树木
吐芽生叶,动静不失其时,迎接枝繁叶茂的繁荣前途。
,又象征山,两山重叠为 卦,象高山之峰。巍
然屹立,令人仰慕。
《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其于木也,坚多
节。”
观易者!根据易理,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发灵感。
伏羲卦文:
古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kǎn 音 标:ㄎㄢ
坎坎
和 ,两义合一为坎。
:是陷井的象形。《说卦传》:“坎,陷也。”“坎为
水为沟渎,为隐伏”。坎为豕。
由卦辞可见, ,是记述着先民挖下陷井诱捕野猪
的纪录文志。
:在先天八卦中,位在西方,表示地理的两极。
放眼全球,象夹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中间的美洲大陆,古
人称为西极的地方。
在三万多年前,亚洲先民狩猎时,沿着露出海底的
白令海峡,从亚洲跑到了美洲,有的定居了下来;有的,
(以“夸父”为代表的部落)朝着日出的方向,追寻故
里,他们迂回、曲折地环绕地球行进,因而产生了东西
两极的概念。这反映在《山海经·海外东经第九》:“帝
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这
个长度,不是两极的直线距离,乃是先民历尽艰难险阻,
弯曲迂回绕着大圈,所以误差很大。
先民大无畏的求知精神,从坎卦的爻辞中可以证实。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
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意思是:从西极回到故土,山重水险,人们却坚定
信心,勇住直前,刚毅不拔,最终取得了成功。
结绳文志:
古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kūn 音 标:ㄎㄨㄣ
坤坤
《开元占经》:“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指的就是
日、月、星辰的视运动。
天有三辰为 ,地有三形为 。作图说明较为
直观: 日上中天
立干
测 影
日出 日 落
东西
夏至
冬至
两分
冬至
两分
夏至
太阳视位图
由图可见,《开元占经》所说:悬天之景,薄地之
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理论根据。小篆 字的象形
和绘意性,也显现出来,这是坤字的元义。
土旁,即“薄土之仪。”也就是说:天文观测,要平
土筑台,测量方位,然后竖立木椑干。
的中间,就是测影的立竿。 ,为两至两分时,
日出日落的竿影纪录。所以叫:“天有三辰,地有三形。”
至如《说卦传》云:“坤,地也,故称呼母。”这是
衍生义。
伏羲卦文:
甲 骨 文: 、 、 、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拼音(一)lì 音 标:ㄌㄧ
拼音(二)lí 注 音:ㄌㄧ
:有多种含义。
(一):就天文而言,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绘意。上
下两横,表示日出时的冬至和夏至线。中间两短横,表
示春分和秋分,为日出周年视运动的三极之象。
后天八卦中, ,在东方之位。《说卦传》:“离,
丽也。”意思是说:旭日东升,艳如黄鹂,并向天空晋升,
渐离地平线,分离的意念,由此而生。
(二):就地理而言,在北纬25°C 至45°C 的华夏地
区,立竿测影。冬至日出时,太阳视位置在东南维,处
于南回归线;夏至日出时,太阳视位置在东北维,处于
北回归线。纪录为上下两阳爻,中间两阴爻,为春分与
秋分的纪录符号。
(三)就宏观地理而言,南北为经,东西为纬,为东
极之象。两阳爻为中日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现
代地图,日本大陆,正在北半球的东极经线上,与《山
海经》观点相近。
而甲骨文从鸟从 ,象网捕鸟雀之意,卜辞“离”
为擒获之意。
甲骨文:
楷 化:贞 王 狩 离。
抄自《甲骨文字典》。
《说文》:“离黄,仓庚也。”
离黄,亦名仓庚,即黄鹂之古称。离字与 卦就结
上了渊源,两义合二为一了。
离卦在先天八卦中,置换了乾卦,居于南方之位,为
日上中天之象。所以,《说卦传》云:“离为火,为日,
为干卦。”六十四卦中,重叠为 ,昼夜之象。《彖曰》
乎:“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
乎正,乃化重天下。”对“离”作了更广义的延伸。
结绳文志:
古 文: 、 、 籀 文:
小 篆: 隶 书:乾
拼 音:qián 音 标:ㄑㄧㄢ

,,远古天文学家,立竿测影时,依地面倒影所
作的纪录。就一天而言,为日出、日落和日上中天的倒
影纪录,是“天有三辰,地有三形”的理论根据。就太
阳的周年视运动而言,是两至(冬至和夏至)两分(春
分和秋分)的日照竿影。
古文 ,由 、 、 组成。 ,表示一年中,
两至两分日上中天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是对竿影
纪录的印证; ,为云的古字; ,为气的绘意,古人
认为太阳被云气所托起。其它古文和籀文乾字的立意,
大同小异而已。太阳视运动在两至时的回归,为南北两
极,春秋分为中极,所以叫“三极为道”。它是太阳运
动的黄道交点,其实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视点。
乾卦说明,《周易》的乾坤观,是以太阳系为重点
的世界观。
伏羲卦文:
甲 骨 文: 古 文:
小 篆: 隶 书:
拼音(一)xuàn 音 标:ㄒㄩㄢ
拼音(二)xùn 注 音:ㄒㄩㄣ
巽巽
:《说卦传》:“巽为木、为风,巽为入。”五行
学说中,凡植物属木,巽为风媒花的植物。当和风阵阵,
落英缤纷,正是风媒花植物雌雄授粉之时,所以巽为入。
《易·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这说的是飘浮的花
粉,顺利地完成了雌雄受粉的任务。
两巽重叠为 卦,落英缤纷的时候,并不是所有
花粉能为花蕊所接受,所以说,有凶险也有吉利。花粉
在随风飘浮的时候,要有自主性,顺从而不盲从,才会
有结果。
,阴爻伏在二阳爻下面,表示花粉受精后进入孕
化阶段。卦义告诫人们:立身处事,谦和不是自卑,随
流而要自重。
隶书巽,从 从共。 ,表示雌雄花粉双栖共聚,
表现了卦文的真谛,与卦文一脉相承。
甲骨文到小篆,文义和文源并非卦文原义。 ,读
音为xùn,音训。象两人跪着听训令。 ,象两人躬身
听训令。两者都含有谦恭之义,两源( 和 )合一
而衍变成巽字形义。
巽卦告诫人们,谦逊不是卑躬屈滕,进退不应犹疑,
应该坚决果断,才能化险为夷,遇难呈祥。
伏羲卦文:
甲 骨 文: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zhèn 音 标:ㄓㄣ
震震
卜 辞:
楷 化:丙 辰 卜 王 日 辰
卜 辞:
楷 化:已 亥 贞 我 多 臣 不 辰
(摘自《甲骨文字典》)。
上述辞尾的辰字,徐中舒先生认为:疑同 、 ,
震动之义。
再从震字衍变的全过程来看,甲骨文时,辰、震同
源同文,以音别义。
,先天八卦中,位在东南维。就空间而言,我国
大陆的东南地区,为海洋性气候,潮湿多雨。就时间而
言,为立春和雨水期间。 ,卦象中,阳为阴所抑,
春雨绵绵之象。
后天八卦中,震位在东方,时值惊蛰和春分,两震
相叠为 卦。
卦象之一:像是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阴中含阳,
阴阳激跃,电闪雷鸣。
卦象之二:像是春汛洪峰,水漫大地。
卦象之三:象征大地的坤卦 由最下方发生一阳。
使大地震动,为地震之象。所以爻辞说震惊百里,人人
恐惧。
卦义教导人们要处变不惊,从容镇定,力求减少损
失。
卦象和爻辞有助于审时度势,作出判断和决择的软
件。
甲骨文: 、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河
拼 音:hé 音 標:

:卜辭中爲黃河專名。遊牧先民,逐水草而居,經
歷的地域長遠。 ,從 從 。 是流水的簡寫; 像是黃
河從銀川經包頭過洛陽向東入海的象形,讀音仿效黃河奔
流的聲音。
:從 從 。 爲水; 爲荷擔涉水而過的象形;
與水組合,又起聲符作用,成爲中原地區河流的類稱。衍
化從可,起聲符作用,柯、荷、河古音皆在歌部,河爲形
聲相益的字。
《河圖》,是已失傳的古代天文學書籍。《開元占經》
多次引用《河圖》言。例如:
《卷七十九·客星占三》:“《河圖》曰:有星入南
斗”。引用繁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可見《河圖》是古代
天文著作。《易經》中的“河圖”,只是《河圖》書中的
插圖。(現將河圖複印如下)圖由一到十,奇數爲陽,偶
數爲陰的方陣。勢均而力不敵的初始動態圖,是動中取
靜,靜在動中的態勢。
我的看法是:我們目睹
的天樞,包括現代測定的範
圍,是在多個宇宙相交和互
涵的地方,故陰勝陽弱。
我的這種看法,源於許
梅先生發表于《天文愛好者》 河圖
1995 年第1 期第8 頁的《宇宙自然選擇學說簡介》一文
的啓發。
現代科學家憑著“斯必澤”空間望遠鏡,測知了一百
億光年遠的星系中的有機分子。更遠端的宇宙在向人類招
手。宇宙有限的結論的確爲時過早。人類始終只能“坐井
觀天”
我們觀測到的天樞,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島嶼。
我們更不應該得出宇宙熄滅論。一種物體的瓦解,必
然與客觀散漫的物質重新組合成新的東西。宇宙也是一
樣,基本上呈陰陽五行的運動變化模式,相侮、相乘、相
克、相生地産生新的宇宙。
但是,人類要警惕,不要重蹈恐龍滅絕的覆轍。
甲骨文: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洛
拼 音:luò 音 標:ㄌㄨㄜ

洛的原義有二,爲落和絡的古今字。分化後,原義
遂隱,偶有通假。
作爲動詞的“落”,原指日、月、星辰在水面映照
時的東升西落,引義爲物體的下落。
作爲狀詞的“絡”,是對字源的直接繪意,從 從
各。繩索系在井邊木欄上,相互連絡而成井字形。古義
爲絡,引申爲網路,脈絡等。
《周易》中的“洛書”,出於古代天文學“洛書”
中的插圖。(現將洛書複印如下)《開元占經》中常引證
其中的星占說。
《周易》中的“洛書”,
是數學模式圖,與《河圖》
相配,說明日、月、星辰的
運行法則和原理,也是我國
古代天文學關於宇宙萬物的
運動和變化的模式,是人類
最早的宇宙數码訊息圖形。
以河圖的數學模式爲定 洛書
勢,作爲宇宙運動的始初狀態,襯托“洛書”的動態。
凡事物,處於永恒的運動,動中有靜,靜在動中。
從圖中數象來看:五行居中,陰陽分立,三數組成
行列。橫看,直看,斜看,三數值之和,都是一十五,
表示可測宇宙整體的平衡性。日、月、星辰呈有序性的
運動和變化,和諧而完美。
局部來看,相鄰的陰陽兩數之間,或陰數大於陽
數,或陽數大於陰數,存在著局部的矛盾勢差,形成勢
力的衝突。只是這種衝突不是孤立的,它們一方面受著
居中的“五” 所牽制,第一個數,又有前或後的“數”
所關連。例如:
(1)奇數九,左有偶數四,右有偶數二。
(2)偶數六,左有奇數一,右有奇數七。
它們相互都呈牽制狀態。在時間差的作用下,依然
是運動的起因,是宇宙萬物運動的第一動力。事物運動
的無序性也偶爾由此産生。整體勢能對局部運動失衡失
控,其結果有兩種:
(一)勢能輻射處於開放性狀態,導致整體的分崩
離析,最終解體。
(二)勢能輻射若是處於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則可
以把局部矛盾勢能由無序性自然調整爲有序性的運動
和變化,達到新的和諧。
時德与数码
畢達哥拉斯在對音律的研究中,發現數在音樂中的重要
性,認識到音程之間的數比關係進而推論宇宙的本原是數。
在我國《易經》中的《河圖》和《洛書》就是用數來表
達天地、宇宙的運動和變化,對音律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視
的。認爲聲音是宇宙讯息表現,是天時的內含和品德。
《管子·宙合第十一》:“左操五音,右抛五味,懷繩
與准鈎,多備規軸,減溜大成,是唯時德之節。”
古代五音,爲宮、商、角(jué)、徵(zhǐ)、羽。
《呂氏春秋》更是把五音中的四音納入一年十二個月中
的“時德”。
孟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數八;
孟夏之月,其音徵,律中仲呂,其數七;
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則,其數九;
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應鐘,其數六。
宮音當爲中央戊己土,其數爲五。《呂氏春秋》沒有介
紹。
再看《史記》對音律的描述:
太史公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
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
謂之音。”
《史記·律數》表述音程數比,今抄於下:
九九八十一,以爲宮。
三分去一,五十四,[81×
3
2 =54]。以爲徵。(zhǐ)
三分益一,七十二,[54×
3
4 =72]。以爲商。
三分去一,四十八,[72×
3
2 =48]。以爲羽。
三分益一,六十四,[48×
3
4 =64]。以爲角。
黃鍾,長八寸七分一,宫。大呂,長七寸五分三分二。
大蔟:長六寸十分四, 羽。
仲呂:長五寸九分三分二, 徵。
蕤賓:長五寸六分三分二。
林鍾:長五寸十分四, 角。
夷則:長五寸(四分)三分二,商。
南呂:長四寸十分八, 徵。
天射:長四寸四分三分二。
應鍾:長四寸二分三分二, 羽。
太史公指出:“音始于宮,窮於角;數始於一,終於十,
成於三;氣始于冬至,周而復生。”
我對音律一竅不通,對宮、商、角、徵、羽五音更是莫
名奇妙。所以照本直抄,供讀者參改。
再說“數”的産生《漢書·曆律》云:“物生而後有象,
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這充分科學地闡明了數的物理
性。
小 篆:
數 隸 書: 數 簡 體:数
拼 音(一):shǔ 音 標(一):ㄕㄨ
拼 音(二):shù 音 標(二):ㄕㄨ
數與婁、樓、簍,有一個共同的部件。婁,不知原
委的話,認爲只是表音符號。其實,樓和簍是由婁字分
化衍生。
遠古的南方,母系社會的潇湘文化,乘江建造閣
樓,用以測量“日中之景”和“至日周期”。現代俗稱
的吊腳樓,是這種建築文化的遺風。
,由 , ,ㄧ和 組成。 ,是開有天
窗的閣樓; \ ,日中倒影;ㄧ,直射的日中陽光; ,
觀測天文的女科學家—遠古氏女。
《書·大禹謨》:“天之歷數在汝躬。”形象地說
明了樓字的涵義。簍呢?是盛裝蓍策的篾簍。
婁加文爲數,文爲 衍變而來。可不能當敲打來
理解,而是表示用手來清點蓍策之數。《系辭》:“極數
知來之謂占。”由此可見,八卦是伏羲文化和潇湘文化
的有機結合,這是南北文化的大融合。
數目,源於歷數,而後作了廣義的延伸。
數碼是宇宙訊息的本原
由列子(約公元前627—公元前606 年)的後世門生編
撰的《列子》一書中,首篇《天瑞第一》引列子的話說:“太
初者,氣之始也。”
在遙遠的古希臘,有一位傑出的哲學家阿拉克丁美尼
(Anaxienes 約公元前588—前524 年),他也認爲宇宙之初
是充滿無限的氣。
這種氣是廣義的,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相互之間
沒有界限,由他們構成元素。
《列子·天瑞第一》的原義是:“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質之始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
易也。易元形埒。”
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os 約公元
前560—前480 年)將宇宙抽象爲數和音律。
他推論宇宙的本原是數。
一:表示創始和點;二:表示從點運動産生線;三:表
示從線産生平面;四:表示從面産生立體,從立體産生一切
可感覺的事物。並把當時人們普遍認爲水、火、土、氣構成
世界的四大元素與四種正多面體聯繫起來。他認爲一、二、
三、四的四數之和,是代表完美的十。構成一個數位的金字
塔,並用它來規化宇宙的秩序。
以上有關希臘哲學家的內容,摘要自蕭軍先生發表于
《天文愛好者》2005 年6 期50 面《古代哲學家論宇宙的本
原》一文。
列子也有這種近似的觀念。
《列子》說:“昔聖人因陰陽以統天。”進而用數加以
說明:易變而爲一,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
也,復變而爲一。
《列子》所舉數位,我弄不清其中原委。
《易·系辭·第九章》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
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
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這值得我們深加考究,它是“河圖”數理的依據。
我們不妨從河、洛兩字的源流,來看“河圖”和“洛
書”的內容。
注:
埒:liè,ㄌㄧㄝ,音列。此處為含氣化物成形的意思,
也是說大自然之初形成了元始微粒群。
概说八卦
八卦是以物象为纹志,“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把
事物用绳纹分别记挂在八个不同的方位上。
记事的方法有两大类:
一、卦爻记述。二、物象记事。
卦爻记述又分奇卦和偶卦。
奇卦以三爻为象,主要有伏羲八卦,又名先天八卦;
神农八卦,又名后天八卦。他们的每一卦位,都具有时
空和物象的定义。两者各有不同。
以神农八卦为例:
东方甲乙木,与震卦相配。序属春分,时为卯正。
南方丙丁火,与离卦相配。序属夏至,时为午正。
西方庚辛金,与兑卦相配。序属秋分,时为酉正。
北方壬癸水,与坎卦相配。序属冬至,时为子正。
中央戊己土,是经天纬地的立场和出发点。就方位
而言,南北的连线为“经”,就时间而言,子午线与经线
重合。东西的连线为“纬”,卯酉线与纬线重合。子午线
和卯酉线互相垂直,亦即经纬而分南北西东。平分经纬
两线之间的夹角,而成四维。
东北维与艮卦相配,序属立春。
东南维与巽卦相配,序属立夏。
西南维与坤卦相配,序属立秋。
西北维与乾卦相配,序属立冬。
四方四维与四时八节紧密结合。成为固有的信息。
常言道:一年之季在于春,我们先从“震卦”说起。
“震卦”在正东,序为春分,物象为甲乙木。一阳
爻在下,表示大地;两阴爻在上,春雨绵绵之象,田土
耕耘之形。
“巽卦”在东南维,序值立夏。一 阴爻在下,两阴
爻在上。阴衰阳盛之象,枝繁叶茂之时。
“离卦”在正南,序属夏至,上下两阳爻,居中为
阴爻,阳爻上位,表示:夏至易,阴生。水稻扬花,谷
穗灌浆之意。
“坤卦”在西南,序属立秋。“坤者,地也。”三阴
爻,“秋收万颗粮,翻晒去杂之象。”
“兑卦”在西方,时为八月,序属秋分。物象庚辛
金。一阴在上,两阳爻居底。秋风起,黄叶落,树枯鸟
瘦之象。
稻粮入仓,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故悦字从心从
兑,心、兑为悦。
“乾卦”在西北,时为十月。序是立冬三阳爻,正
是“十月小阳春”之象,春收作物抪种之时。
“坎卦”在正北,序属冬至。物象为水,一阳爻居
中,上下为两阴爻。天寒地冻之象,野物体弱之时,也
是农闲之际。开展冬猎,陷捕野兽,所以坎的古文为ㄩ,
陷阱之形。
“艮卦”在东北维,序值立春。二阴爻在下,一阳
爻在上。大地回暖之象。艮者止也,农夫休闲之时。春
暖花开,植物吐芽生叶之际。
“神农八卦”是根据四时八节,科学的安排农猎活
动和一年的作息时间。
至如伏羲八卦,《易·系辞》已有阐述,就不重复了。
再说“偶卦”,是两组奇卦相互错叠而成六十四卦,
每卦六爻,总计三百八十四爻。
六爻的序次从下而上,名分:初、二、三、四、五、
上。爻分阴阳。以数码代名,阴爻为六,阳爻为九。
偶卦由上、下两奇卦组成,是为表卦。
六爻中的二三四爻,形成内含的下卦,三、四、五
爻,形成内含的上卦。两卦互含三爻和四爻,又内含于
偶卦的中位,所以叫含卦。
一个偶卦由四个奇卦的卦象组成。
所以,《易·系辞》说:“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
而成《周易》。集人情、物理、社会科学于一身。也是人
类最早的数码信息科学。
另一种八卦记事,是“悬挂物象以示于人”。也就是
结绳纹志,是汉字的胚胎,象形文的始祖。
记事日益增多,悬挂形成混乱,先贤受到鸟类觅食,
鸟爪扒地留下痕迹的启发,用书写和契刻的方法,把结
绳纹志移置过来。《文心雕龙》用一十四个字描述了这一
伟大的变革:“相传首创者是圣人仓颉”。
从此,在“依类象形为文”的基础上,孳乳发展为
字。两者组合,而成汉语文字,再历经几千年衍变成今
日之楷书。
兑上 为泽 为喜悦
离下 为火 为甲胄
革卦
从字义来讲,革指皮革。即剥下的动物皮,经过加工而
成坚韧的皮革,再缝制成甲胄。
离,含擒获与剥离之意。将擒获的动物皮肉剥离,肉作
食用,皮加工成革。
再看卦爻,下卦离,为火为甲胄。上卦兑,为泽为喜悦。
从表卦含义看,是将兽皮在泽中洗涤后烘干,然后制成甲胄,
穿在身上,多么的帅气。受益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再看含卦,六二、九三、九四形成巽卦,九三、九四、
九五形成乾卦。
巽为风为入,兽皮须加上古代的防腐剂,浸入皮内,烘
烤时,要鼓风助燃。烘烤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否
则干枯无用。古法便将半成品浸润,然后风干,使皮革既刚
且韧,所以乾为刚之义。乾有多义,以音相别,作为卦名的
乾,读音:qián。又是干燥的干,读音为gān。 ,既
含刚韧之义,也含乾(干)燥之意。
由此可见,革卦是结绳记事时代,对皮革加工的原始工
艺的记录。
《周易》将革卦比拟社会变革,演生革新和革命的涵义。
任何一个王朝,一种社会都有三个阶段:新生、兴盛和
衰亡。这是社会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不依人们的主观意愿为
转移。
诚如“革卦”彖言:“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社会革命,是对腐败的旧体制,反动的旧制度,施以摧
枯拉朽,破旧立新的大事业。
革卦原来只是制革工艺的纪录,怎么能与革命相比拟?
请看卦象,兑为泽,如釜盛水,离为火,视为炉火,火
在水下,久而久之,水便沸腾起来。若如“民怨沸腾”。
含卦下为巽卦,巽为风,离火如人民怒火。离离原上草,
风趁火势,火趁风威,而成燎原之势。
表卦上为兑卦,含卦上为乾卦。乾为君,意为人民起义
的领导和领导集团,也意味着改天换地,再造乾坤。
兑卦为说为悦。说明举事之前,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才能领导群众。
革卦爻辞,以商汤代桀,武王灭纣为实例作比拟。
革卦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我们不妨以现代史来作说明,
“革卦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制历明时。
当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蒋介石发动了
“马日事变”,继之,蒋汪合流,疯狂屠杀工农革命群众。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意思是,工农群众要武装自己。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毅然改
变进攻长沙的决定,向井冈山进军,奠定了中国工农革命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业夭折告诉我们,
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下卦离,离为明。“六二”居中,爻数为六,爻位为二,
都属阴。示意,天快亮,更墨暗,不必恐慌,这是好的征兆。
“六二”为巽卦初爻,为选。
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正确的选择。
“九三,贞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六二以阴居阳,居中得正,九三以阳居阳,过刚而且
不中,为躁动之象。行动必有凶险,内部也有矛盾。采取革
新的措施,对群体施行革命的教育和宣传,一定能取得群众
的信服和拥戴。”
进军井冈山,上违中共湖南省委指令,内有高级成员的
反对和敌人的阻击,凶险在所难免。经过三湾改编,把党支
部建在连上,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对待俘虏,来去自由,并发遣返路费。
对待逃兵,宽大为怀。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
毛泽东取得了群众的信服和爱戴。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毛泽东革新了一些措施,下一步干什么呢?就是联合王
佐、袁文才。统一工农革命力量。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四”阳爻阴位不正,而就含卦而言,却是乾卦的中
位。所以不必后悔,要有信心,坚持革命,前途是吉利的。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革命其所以吉利,是因为上下同心同德,有坚定的信念,
而众志成城。
这正是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景象。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九五”阳刚居中,正位。大人是变革的主体,虎踞龙
盘,顺天应民,大公至正。不须占问,也可信任。
为什么说毛泽东虎踞井冈山是顺天应民呢?秦汉以来,
历来改朝换代,地权都得到了自发占领的重新分配。
从鲁迅著的“阿Q 正传”中,我们看到辛亥革命的政权
是换汤不换药,“平均地权”只是纸上文章,农民丧失土地
日趋严重……。
由城市爆发的辛亥革命,土地所有制原封未动。所以,
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模式:打土豪,分田地,实现土地
革命,所以是顺天应民。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文化革命是政治斗争的延续和扩展。
毛泽东虽然军务、政务繁忙,仍然在桐油灯下,笔耕不
辍。写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革命文献。他指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朱德和
陈毅领导的一支部队,辗转到了湘南,随后,与毛泽东会师
井冈山。
“爻象以情言”,帮助人们审时度事,觉察隐患,趋吉
避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爻辞提醒我们,“小人革面,征凶。”
在中国共产党内,如王明、博古、刘安恭、李韶九之流。
他们权欲熏心,执行斯大林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无法估
量的损失。也教育了毛泽东,从肃反扩大化的AB 团事件中
觉悟过来,自行纠正错误。所以说:“居贞吉”。
《说卦传》是人类最早的密码本,卦爻是变化多端的数
码信息,故名《伏羲八卦》。
“八卦”是数码讯息科学的始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艮卦》与长征
《易·系辞》:“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
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
而玩其占。”
玩,玩味,领悟的意思。
这样,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也就是说,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点和不同的世界观将得出不同的结
论。
现在我们来玩味一下艮卦的卦象和爻辞。
艮上 震上
艮下 坎下
艮卦 含
奇艮相重为偶之艮卦,奇艮为止,含违背、艰难、艰
险之意。艮为山,山山相重为出字。两止相反为步为走。
出为止的反义词,所以偶艮卦象征群体出走和迁徙。
迁徙的途程,是山重水复,道路崎岖和风雨雷电的洗
礼,外加陷阱重重,敌人围追堵击和内奸的倾轧。所以两
艮相叠,表示行进途程,困难重重,艰险异常。
这种迁徙,是在受到严重打击以后的被迫转移。
诚如《序卦传》说:“震者动也,物不可能终动,止
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1934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以后,井冈山不
是红军的久留之地,这便是“艮者,止也”的卦义。
从卦象看,“四”和“五”位都是阴爻,领导下一部
行动的只是“九三”级的人物,头头不在其位。所以说: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红军的这次行动,领导者除了周恩来,还有斯大林的
代理人李德及王明的代理人博古。以人体比拟,这一级人
物,相当如人体的腰,人的行动由腰部主动,腿跟随腰行
动。
这一群体中的毛泽东已被架空,名义上的政府主席,
毫无实权。也是“艮者,止也”。而他能“止于至善”,从
事调查研究工作,并奉命筹办部队转移前的一些具体工
作。
所以《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
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毛泽东虽然在思考如何挽救红军的败局,面对刚愎自
用的领导,保持沉默,以免自乱军心。而以完成命令任务
为己任;遇水搭桥,以利部队撤离井冈山。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艮其趾的艮,是跟的古今字,趾应理解为行动。《初
六》告诉人们:“跟随这次行动,没有错,有利于你追求
奋斗的目标。”
为什么呢?《象曰》作了回答:这支队伍追求的是工
农革命事业,是历史的潮流,是正义的事业。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腓是腿肚。六二在下卦的中位,相当于腿肚。下卦的
主爻是九三,相当于腰,行动由腰部主动,腿随腰行。
六二柔顺、中正,而九三刚爻刚位,过于刚强偏激。
六二要纠正九三,却阴柔力量不足。只好勉强追随。九三
又不听他的忠告,六二心中闷闷不乐。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李德和博古既不能领导部队挽败为胜,又
不听取下级正确的意见,一意孤行。
这时的毛泽东,正处于六二的地位,红军中的三人团,
占据九三之势。
《九三》:“艮其限,列其 ,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限,指肢体部位与部位之间的界限。
夤(yín)肢体各部位连接的地方。如两肩之间的脊
背肉。
列是裂的本字。
比拟《九三》,在上、下卦的界限。刚爻刚位,又不
在中位,横隔四个阴爻之中,欺上压下,使整体分裂,与
上、下、左、右都不能和谐相处。以致左右决裂,上、下
离心。人们象被烈火薰心一样的不安。
这一爻,说明掌权者决策不当,以致众叛亲离,离心
乱德。
结合近代史的事件看:
长征路上,红军决策者的最高三人团,其中的李德和博古,
偏激专横,而周恩来又因组织原则而拘泥犹豫。
李德、博古对毛泽东的忠告和建议,特别是湘江战役
的建议,不但不采纳,反而横加指斥。偏执孤行,导致惨
重牺牲,人员死伤过半。王明小集团的张闻天和王稼祥都
倾向毛泽东了。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艮其身:指处于艮卦境地的这个群体。
无咎:意思是没错,他们是为了自救救人。
止诸躬也:这个群体,在惨痛的历程中会吸取教训,
反躬自省错误的征结,予以根除。
《六四》,阴爻阴位得正,思考和驾驶中国命运的力
量,是东亚共产主义同盟中国委员会为控制全局行动的中
心枢纽。必将发挥她至阴至柔的功能,即厚德载物的母性。
改变中国命运之船的航向。使艮卦境地的群体,吐故纳新,
走上自我更新的道路。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辅:车两旁车木。辅以佐车。引伸为佐助之意。如:
四辅,星名,所以辅佐北极。庶人在官曰辅。
长征路上的毛泽东,对每次战役的分析,批评,判断,
言语中肯,条理分明。而且常常是事前建议,而不是事后
诸葛的埋三怨四。
而《六五》为阴爻阳位,预示毛泽东已取得群体信任
之时。
《六五》为上卦之中,毛泽东以苏维埃中央主席的身
份,指斥李德的虐妻行为,打击了李德的专横气焰。经过
毛泽东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革命终于走上了“独立自主”
的道路。
所以,《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敦:据《康熙字典通解》含义很广,读音也多。此处
介绍与卦义有相关的含义。如:恼怒,呵斥。
大致情况如下:1934 年12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准
备围歼向湘西方向转移的红军。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提
议放弃原来的行军计划,向敌军薄弱的贵州挺进。毛泽东
的主张得到上层分子多数人的赞同。
1935 年1 月7 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 月15
日至17 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揭发和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共中央在军
事上的错误,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
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
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李德和博古的最高指挥权。
《易·系辞》:“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
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公,其形渥,凶。言不胜
其任也。”
这是对李德、王明、博古之流的很好写照。
会议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
军事。
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
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
很像虚位以待陈绍禹的归来。暂时避免了斯大林对中国工
农革命的干.扰.和.破.坏.。
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工农革命的航船,找到了自己的
舵手毛泽东,以四渡赤水为转机,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前途如何,请读者分析《渐卦》。
繁殖篇
《易·系辞》:“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
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
之德。”
狭义地说:要了解生物的生理知识,要了解乾坤的基
本含义,乾坤为物,阴阳为性,乾指阳物,坤指阴物。
阳爻,在生理学中,是雄性生殖器的象形;阴爻,是
雌性生殖器的寓意。
阴阳合德,指雌雄交配产生受精卵。例如:受精蛋在
孵化过程中,卵上精子由一点扩大,并不断曲张伸展,表
现出阳性的刚健。而卵子任其伸展、曲张,始终处于柔和
随便,表现出阴性的柔韧体贴,刚柔相济,坤作成物的过
程。
这便是“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过程。
也是“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事实依据。由此可见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阴阳合德,诞生新一代生
命。
甲骨文: 、 、
铭 文: 、
小 篆: 隶 书:化
拼 音:huà 音 标:ㄏㄨㄚ

,从人从匕。匕,妣的古今字,意为人子之母。甲骨
文化字,象人一正一倒,绘意为男女交媾之象。
《易经·系辞》:“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化字的贴
切注解。
化,同样适用于物理和化学。
古代把浓香的酒称为醇,乙醇就是酒精。所以《易经·系
辞》又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用醇来泛指一切化学变化。
而元素化合价的正价和负价,是分解和化合的根本原
因。
楷书在化字上加草头而成花字,寓意花也要雌雄授粉以
后,才能结出果实。
化字,就这么意味深长。

化生篇
《易·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
生焉。”
乾,指生物的阳根。在平时,公畜阳根垂妥。所以说:
“其静也专。”冲动的时候,硬挺勃直。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坤,指雌性的阴户。平时是闭合的,发情时,外阴潮
红、肿胀,阴户流露沾液,濡动张开。
为什么把动物发情记录成经典呢?
因为家畜家禽的繁殖,配种是关键。
(一)要掌握公母禽畜的性成熟期,即生殖器官发育
基本完成的时候。
(二)性成熟期受品种、气候、个体等等因素的影响。
(三)在古代,禽畜是自然交配,依靠公母禽畜的自
然发情,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如绵羊的发情周期为十四到二十天。山羊为十八到二
十三天。
此外,要注意每次发情的持续时间。
绵羊持续时间为二十四到三十六小时。
山羊约两天左右。
因此,必须掌握禽畜发情的外表特征,即时组织配种。
《易·系辞》:“合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合一辟
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禽畜交配,雄性阳具的功能是开辟,雌性阴户则张合。
抽、插往来的性交活动,形成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易·系辞》:“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上离 佃网
离 卦
下离 渔网
八卦以象告:“ ,离卦中空,网罟之象。两 相
重,亦佃亦渔之象。”
网罟的发明,不但提高了先民猎捕时的安全系数和生产
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活捉野生动物,提供种源,进行牧养和
繁殖。
爻象以情言:二、三、四爻,为兑卦之象。
兑为羊为泽。“六二”为羊群之象,“九三”“九四”为
羊圈木栏,羊群须择水草而居。所以兑为羊为泽。
三、四、五爻,为巽卦之象,巽为鸡为入为选,山鸡也
是人类早期驯化的野生动物之一。
这说明无论是饲养还是牧放,都要抓住选种配交这一
环,要掌握野生驯化对象的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用《易·系辞》的话就是:“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所以,八卦是先民对事物认识过程的原始记录。
甲骨文: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零

拼 音:líng 音 标:ㄌㄧㄥ
原意为零零星星的雨,借寓为数词,小于任何正数,大
于任何负数。也作“0”。
从数值上看,“零”似乎是没有。相对而言,它是有数
无值。
化整为零,积零为整。似乎不是没有。
若置于群数之中,如壹仟零佰贰拾捌元正。百位上的零,
表现为有数无值。
就八卦而言,阳爻为“一”,阴爻为“0”
“一”为精子的代码。“0”为卵子的象形。
因为精子和卵子不能用数值比类相加。
象形相加:1+0=⊙,⊙是受精卵的象形。
受精卵不是小鸡,相对鸡而言,它是“无”。孵化而成
鸡,所以“鸡”是从无中来。抽象化的哲学语言就是:有生
于无。
甲骨文: 、
金 文: 、 、 、 、
小 篆: 隶 书:生
拼 音:shēng 音 标:ㄕㄥ

,从 (草)从一(平地),表示草木生出地上。
据《甲骨文字典》释义,卜辞中,生字有多种用义。(一)
活也,鲜也。(二)生育之义。(三)生月,即下月之义,
等等。
后世衍生义更多。主要有:生物;生命;生机;生产。
等等。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质,所以生物的生理是物理的高
级形式,而心理又比生理更高上一层楼。归根结底,心理
现象仍属物理现象。
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指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得出了适者生存的结论。但没有指出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
原因是: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变化。生物要有心理的神经
调节,才能使生理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天有好生之德
《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
者,性也”
在太阳系的天地里,几十亿年来,从无生物发展到有
生物,由单细胞分裂到两性繁殖,由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
发展,乃至产生了具有高智慧的人类。
所以说:“天行健,天有好生之德。” 这是天地造化
的总趋势。
诞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查
理·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由此得出
的结论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
的确,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中不乏势不两立的竞争和残杀,损人利己的寄生等等。
我们看那迁徙的斑马群,要是集中攻击鳄鱼,足可以
把鳄鱼踩得粉身碎骨。
奔跑的野牛群,足可以把狮子群角斗得遍体麟伤。
只是大自然为了繁殖物种,没有造就斑马和野牛自信
自己能力的才智,让其中弱者充当食物链的一环。达尔文
没有看到其中的奥妙。
生物中的互相依存,互惠合作的共生现象,也不胜枚
举。
以吃木材为生的白蚁,自身没有消化植物纤维的能
力。是寄生在白蚁肠道内的多鞭毛虫分泌的纤维素酶,才
能把最难水解的木材消化为营养品。若没有多鞭毛虫,即
使吃大量的木材,也会死于饥饿。
特别是海底世界,生物的共生现象,更为普遍。达尔
文只看到竞争的一面,没有看到共生的一面,这也是达尔
文结论的片面性。
大自然由无生物和生物构成了巨大的生物链,生命网
络的相互关连和内在关系,人类对此的知识很肤浅。简单
的结论误己误人。
创造一个人类主导的万物和谐的大自然,建设互利互
惠和平共处的世界是《易经》的主导思想。
“我国最早的图书”
《易·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虽然结绳纪事始于燧人氏,只是绳文记事,我们称之为
结绳文誌。
到了伏牺氏,以卦爻立意,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
刚柔而生爻。将直观的自然定位纳方,把万物比类分门。
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日月东升西落,风云雨露,闪电
雷廷,气象万千。飞禽走兽,春华秋实,千姿百态。
伏牺氏把握纲领,纳方比类,科学地去认识世界。
所以说:八卦是我国最早的图书。
《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尽取诸噬嗑。”
离上 日中为市之象
震下 交易而退之象
噬嗑
神农八卦,离在乾位,离为日,呈日上中天之象,演生
日中为市之义。
震为动,交易而退之义。
六二,六三和九四,两阴爻一阳爻,为艮卦之象。为果
蓏。(释:有核曰果,无核曰蓏。)咬嗑的籽食,如瓜子,花
生等。
六三、九四、六五为坎卦之象,坎为豕,供噬食之货。
离卦为山雉,震为竹木和粮食,聚市交易,故称聚天下之货
进行交易。
噬嗑,意味不同口味的食物交换。
爻情而言:上、下两阳爻,表示市场的范围;中间阳爻,
为市场交易的人们;阴爻分列两旁,表示肉食类和素食类货
物。
当时只是以物易物,却是社会物资分配的一场革命。由
平均分配,发展到产品交换,来实现按劳分配,是商业的雏
形。它促进了不同氏族的物资和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
物资文明。
《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
以济,盖诸小过。”
震上 杵 动
艮下 臼不动 小过
小过的表卦为震上艮下,震为动,意为杵动;艮为止,
意为臼不动。
含卦兑上巽下,兑为悦,巽为入为风。
稻谷脱壳以后,还要扬播去壳,借助风力,就大大提高
了出米的速度和质量。
这关系千家万户的起居饮食,大家都来仿效,福荫天下。
以爻彖而言,四阴爻既象石臼内周的锯齿纹,也示意为
稻谷。
两阳爻为人持杵舂兑。前面说过约公元前6000 年的彭
头山文化晚期的八十遗垱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有耒、耕、铲、
杵等骨木器。
《易·系辞》:“神农氏作,斩木为耜,揉木为耒,耒
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巽上 巽为风为入为木
震下 震为雷为雨为动
益卦
神农八卦,震位在东方,惊蛰、春分之际,春雨绵绵,
农人喜其耕种,也是即将播种之时。
诚如《说卦传》所言:“其于稼也,为反生。”意思是
说,种子播下以后,先向下扎根,然后再向上萌芽生长。
所以叫反生。
巽位在东南、春夏之际。和风煦煦,正值水稻扬花之
期,顺风而下,雌雄受粉。预兆丰收、粮食益进。
巽为木,上两阳爻,一是斩木为耜,一是揉木为耒。
六二、六三、六四为三阴爻,呈坤卦之态。坤为土地,
为牛、为柄。意为牛牵犁,人掌柄的犁土之状。坤象犁松
的土层面,初九阳爻,象征松土下的板土层。
坤位在北,时值寒冬,万物归仓,冬藏之意。
六三、六四和九五,为两阴爻,一阳爻,呈艮卦之象。
艮位在西北,时值秋冬之际,一年农事已毕。故《说卦》
云:“艮,止也。”
就耒耜的发明而言,是野生水稻驯化,进行人工栽培
后,经历了相当长的农业实践的产物。从考古发掘来看,
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7000 年到公元前6000 年的彭
头山文化,其中晚期的十八垱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耕具
中,有耒、耜、铲、杵等骨木器。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耒耜能通过耕作而增加稻
谷产量,有所益进!故命名:益卦。
《易·系辞》:“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
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巽上 巽为木 为风
坎下 坎为水
涣卦
涣,离也。涣涣,水盛貌。
“九二”为阳爻,“六三”、“六四”为两阴爻,呈震卦,
震卦为动。
“九”五为阳爻,与“六三”、“六四”成艮卦。艮卦为
手,“九六”阳爻,为巽木。剡而成楫。
“九二”、“九五”之中为两阴爻,中空之象,四爻象徵
刳木为舟。
坎为水,舟行水上。巽为风,一帆风顺之行。艮为手,
荡楫舟流,以震而为动之义。
涣卦的含义是:驾舟荡楫,顺流乘风,天堑变通途。
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易·系辞》:“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
诸随。”
兑上 以利天下
震下 引重致远
随卦
震卦为马、为动;兑卦说也,悦也。
“六二”、“六三”为两阴爻,“九四”为阳爻,成艮卦
之象。艮卦为弓轮,为径路。
“九五”为阳爻,与“九四”、“六三”组成巽卦之象,
巽为顺遂,为进退、利市三倍。
从爻象来看,“初九”、“六二”、“六三”、“九四”,
呈 ,两阳爻为车座,两阴爻为运载的货物。“九五”
为人,“上六”为人的双腿,喻跨马而行。
车行径路,防抢防盗,故艮卦为弓轮,为径路。
牛马驯顺,引重致远,进行物资交流,买卖双方,商谈
品定,顺利成交,皆大欢喜。卖者满载而归,利市三倍。故
巽卦有此含义。
货由车载,车随人马而行,故名随卦。
物资的交流,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甲骨文: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睽

拼 音:kuí 音 标:ㄎㄨㄟ
,从 (目)从 (双足)。 :跨步乖张,前弓后
箭之态; :张眼注视目标之形。这显然是张弓射箭的架势。
:由 、 和 ( 矢 )组成。 :注视猎物; :
两足乖张,前弓后箭; :箭的古称。这表明人的站立架势
是为了射箭。
睽的演生义之一为“注视”,其成语为“众目睽睽”。
《易·系辞》:“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
天下,盖取诸睽。”
离上 射箭离弦之意
兑下 收获丰而喜悦 睽卦
据释:睽卦中的“九二”与“上九”,表示弓的材料;
“六三”与“六五”象征弓的弯曲;“九四”为弦;“初九”
为箭。
将弦装在木条上,制成弓,将木头削成箭,既可射猎走
兽,也可射猎飞禽。远离猎物,提高了自身的安全系数。
睽卦记载了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相对于猛兽,
处于弱势的人类,掌握了弓箭,转化为强势群体。故说:“弧
矢之利,以威天下。”
《易系辞》:“重门击柝,以待暴容,盖取诸豫。”
震上 击梆防盗
坤下 众人护院 豫卦
“上六”和“六五”为两阴爻,重门防盗之意。“九四”
为阳爻,巡夜人敲梆之意。豫有预防之意。坤卦,为地,此
处指家园,并且是大家富户。
这只是后世肤浅的解释。从整个豫卦的爻意彖情来看,
内容记述是相当丰富的。
“六二”、“六三”为两阴爻,“九四”为阳爻,艮卦之
象。
《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
蓏,为阍寺……。”
“六三”、“九四”、“六五”,坎卦之象。
《说卦传》:“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揉,为弓
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月,为盗。其于木也,
为坚多心。”
豫下卦为坤,坤为地,为均,为子母牛,为众,为柄。
“坤以藏之”。
《说卦传》所说的内容,不是主观认定,而是远古事物
的记述。
据任式楠先生发表在《江汉考古》(2004 年第1 期42—51
页的)《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显著成就和特色文化现象》
一文中指出的:“彭头山文化晚期澧县八十垱,是目前我国
最早的一处围壕土硬聚落,也即第一次人工建起了初级的高
低双层防护屏障。东南西三边挖掘壕沟并在其内侧堆垒起高
1—2 米的土硬。北边是利用一段古河道作护围。濠沟小河
环境的范围呈不规则长方形,总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在西北
土硬外坡发现一处由河卵石铺成的阶梯状的路面,为出入聚
落的通道。”
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几条古代信息:聚落北边为古河
道,这也反映了北方壬癸水的观念依据之一。
西北有一条聚落出入的通道,西北为八卦的生门。
通道由河卵石铺成。《说卦传》中艮卦为山,为径路,
为小石。相互印证。
既然是聚落通道,必有门阙和守门人(阍寺)。
聚落遗址约为公元前7000 年至公元前6000 年。
那时的山丘,必然瓜果丰富。黔喙之属当然不少。农村
养狗,不在话下。聚落为木材建筑,所以“其于木也,坚多
节。”
豫卦的外卦为坤下震上,内卦分别为艮卦和坎卦。
艮卦的外卦,上、下均是艮卦。内卦分别为坎卦和震卦。
可见先民非常重视水利建设。
任式楠先生在文中指出:“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城址的显
著特点之一是:注意设计水流系统,重视发挥其多种功能。
中国古代城池并称,城指围墙建筑,池即城外壕沟且有水
者。”
并且护城河(濠沟)作用大于城垣,形成以河(濠)为
主,墙河相配合的双重设防工程。那里的护城河往住是把人
工开凿与利用相邻的自然河道、沟壑结合起来,城内也常有
堰塘,城内外水流沟通,这样,较好地发挥防御护卫、排水、
泄洪、水路交通,供水饮用等综合作用,增加了古城的活力。
这是对豫卦元义很好的说明。
《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
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大壮。”
震上 雷雨风雪
乾下 君子当自强 大壮
表卦为震上乾下,说明野处,常遭雷雨风雪的袭击,所
以后世圣人构木为屋。从含卦看,九二、九三、九四组成乾
卦,后世在圣人指点下建造房屋,以避风雪。
从爻情来看,即使初期,上栋下宇。除了栋梁以外,批
水柱四根,下宇也需立柱四根,横柱四根。寓意于从初九到
九四,四阳爻。
六五和上六为两阴爻,表示上栋盖顶的茅草,也是批水
的象形。
至于为考古发掘的宫殿遗址,公元一九六0 年洛阳老城
东约十八里的二里头遗址发现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在分期
上,考古学者有两种观点:
一、认为是斟寻遗址。
二、认为这是夏桀后期自斟寻“迁于河南”的河南。
我没有考古知识,不敢妄论是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宫殿建筑,在我国出现时间,下限是夏王朝末年了。]
至于说:二里头三四期遗存与商代二里冈时期有很多相
同之处。是不是因为自太康以后到夏桀,夏人与商人“错处
河、济间数百载”。这段时间,夏商之间的物资交流和文化
交流,必然有融合趋同,有同有异。在此,尽供学者参考。
从穴居野处到易为宫室的社会发展过程,为考古发掘所
证实。所以说:《易经》是古典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它
蕴含科学的预测性。
穴居野处
《易·系辞》:“上古穴居野处。”
先说“穴居”。
从目前考古学界的结论来说:大约在距今五万年前,地
质年代进入晚更新世晚期,人类体质也发展到晚期智人阶
段。与此同时,世界上三大人种基本形成。中国境内的人骨
化石全部都属于蒙古人种。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晚期智人是我
们的直系祖先,这时的文化也有较大进步,进入了旧石器时
代晚期。
这以后的穴居智人有: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
广西柳江通天岩旁洞穴的柳江人;
吉林安图人;
贵州普定的穿洞人。
此外,还有一些洞穴遗址,如辽东半岛小孤山洞穴遗址;
湖北房县樟脑洞;浙江建得鸟龟洞;湖南道县的王蟾岩洞穴
遗址。
至于野处的时代就更为久远了。
就目前发现的资料的研究结果来看,大约是距今一百八
十万年到十万年前,是漫长的穴居野处时代。
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一是学会了制造石器,掌握
了制造石器的一套具体办法;二是学会了使用火和管理火。
我国旧石器早期文化,基本特征相同,但还存在着明显
的地方性差异。
中国旧石器早期文化可分为三个文化区,综合列表如
下:
(一)以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为代表,包括蓝田人文
化等等所发现的石器,基本上属于同一系统。分布范围大致
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和河南西部。遗址和石器地点达一百
处以上,其中除南海峪以外,都是旷野型遗址。
(一)代表文化概况
遗 址 地 域 内 容 距今年代
西 侯 度
山 西 省
芮 城 县
石制品等 180 万 年
匼 河 会 上
石 制 品
138 件
中更新世
早 期
蓝 田 人
陕 西 省
蓝 田 县
人骨化石
98 万年至
53 万 年
(二)以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为代表,包括小长梁和东
谷坨、周口店第十三地点……,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等处。
分布范围大体相当于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
这个区域,既有较为发达的洞穴遗址,同时也有旷野遗址。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土层堆积原达四十米,按其地质和颜色
可分十三层,依据古地磁法,热释光法测试结果,其年代距
今约75 万年至23 万年。
(二)今列表如下:
遗 址 内 容地 层 距今年代
北京周口店 人骨化石11—13 层 70 万至50 万
北 京 人
动物化石8—10 层 50 万至40 万
石 器 以6—7 层 40 万至30 万
成堆灰尽1—5 层 30 万至 20 万
此外,还有更新世早期的小长梁遗址。
约100 万年前的东谷坨遗址。
约30 万年前的金牛山遗址。
(三)以观音洞石器为代表,其前身可能与距今约170
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文化有联系,和湖北等地同时期的一些遗
址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分布范围偏于西南地区。
(三)代表文化概况
遗 址 地 域 内 容 距今年代
元 谋 人 云南元谋
两颗人牙
化 石
170 万年
左 右
观 音 洞 贵州黔西
石 制 品
三千多件
更 新 世
中 期
在中国,穴居野处的时代,相当漫长,直到新石器时代
早期才有所改变。而这些远古史实,远古先民一代一代口耳
相传,到燧人氏时代的结绳记事。《易经·系辞》的叙述,
为今天考古发掘所证实。
在文字诞生以前,加上历术没有建立,当然没有时间概
念。结绳纪事和卦爻述事是可信无疑的。
读《中国通史第十卷》苏秉琦先生主编的《远古时代》
的笔记。
甲骨文: 、
金 文:
小 篆:
拼 音:è 音 标:
一、剔肉后的残骨;二、死后残存的枯骨。
《易·系辞》:“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
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兑上 泽润之水
巽下 为入为风
大过
大过上卦为兑。兑,《说卦传》曰:“为泽为巫,为毁折,
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下卦为巽,《说卦》云:“巽为木,为风,为绳直,为工,
为白,为入。”
含卦为互含的两乾卦。
先看爻彖,中间四个阳爻,象内棺外椁,也表示亡者的
阴世天地。并以“初六”和“上六”两阴爻相衬托,做棺椁,
要绳直,砍削。所以巽为木,为绳直,为工。丧事尚白,亡
人入土为安。
营造墓室,掘土琢石,故兑含毁折之意。羊为祭品,巫
师悼告亡灵。所以,兑为巫。
风水影响人们的生活,古人讲究风水,墓地也就讲究风
水。过度强调,而成迷信。
为什么叫大过卦呢?
人生为过客,死,又称之为过世。坟墓为过客的最终归
宿,死亡,故叫“大过”。
《系辞》对丧葬的表述是不是合符历史的实情呢?
考古发掘证明,旧石器时代早期,先民露尸荒野,有的
死亡于洞穴。如北京山顶洞的下洞,陈放着三具朽骨,人骨
旁有许多赤铁矿粉末,还有不少装饰品,这或许是我国最早
的墓地。
此后,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进入坑埋礼制时期,并
出现小儿瓮棺葬。
到了仰韶文化时期,半坡类型姜寨W12 和北首岭M131,
有少数瓮棺埋葬的中年人,有极少数用席或木质葬具的。
二里头文化晚期,出现了棺木和墓室。
殷商时期的墓葬,若如地下宫殿,葬具分内棺外椁,并
用人殉葬。
例如小屯村的商王妃“妇好墓”,是一座有墓道的墓穴
墓,殉人16 个,殉狗8 只,随葬品有青铜器玉石器象牙、
陶器等等,多达1928 件。
在安阳西北的殷商王陵区内,单殉葬地方坑就有两百多
个,殉人达1330 之多,大多数为成年男性,也有女性和儿
童,多数为无头躯骨。
由此可见,殷王朝的野蛮和兽性。
商亡后,西周取而代之。但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各地
大同小异。相同的是,贵族墓有墓室,葬具为外棺内椁和丰
富的随葬品。不同的是:
一: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和岐山县之间的周原遗址墓葬,
没有人殉的纪录。
二:由周原迁都丰镐以后,有些墓葬出现了人殉。
在西周各地的墓葬中,上两种情况都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
到了东周,随葬用人殉的现象逐渐消失,代之以木人俑、
陶人俑、陶兽俑等冥器。就中国社会进程而言,这才是由野
蛮人进入文明的新时期。
可是,孟子曾经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始作俑者,罪莫
大焉。”
有位先生在百家讲堂上说这是孔子仁说,是孔子人性化
的表现。
对照商、周墓葬情况来看,我认为是孔子对人殉历史的
无知.
应该说始作俑者,是为了挽救无辜的、活生生的生命。
代替人殉、牲殉而作俑,是人道主义的至善之举。所以我认
为:“始作俑者,善莫大焉!”
甲骨文: 、 、
小 篆: 隶 书:埋
拼 音:mái 音 标:ㄇㄞ

《周礼·大宗伯》:“以埋沈山林川泽。”即埋牲之祭。
故甲骨文由 (坎) (碎土)和牲(牛、羊、犬)等组成。
后来词义衍变,指人死后,简陋而不合礼制的落葬。
现代,埋葬一词为同义重叠。
甲骨文: 、
墓 金 文:
小 篆: 隶 书:墓
拼 音:mù 音 标:ㄇㄨ
,由 和 组成。 ,指朽骨,象征死亡; ,墓
坑。
,由 、 、 和土组成。上古,死者葬之中野,
不封不树。 ,表现了既封且树。土旁双手( ),即封土
成丘之意。 ,为丘冢象形。 ,植树为念。
墓与暮谐声寓意。墓者,人生暮年的最终归宿。
甲骨文: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死
拼 音:sǐ 音 標:

从甲骨文到小篆,由 和 (人)或 (悼叩之形)组
成。绘意“后人”悼叩于朽骨之旁,寓“先人”死亡的意思。
甲骨文: 、 、 、 、
葬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葬
拼 音:zàng 音 标:ㄗㄤ
,从 从 。 为朽骨, 为坑,会意将尸骨
放置坑内,谓之葬。
,在 中加 。 为碎土的会意。即尸骨放
入墓坑以后,挥碎土掩埋。
, 为尸棺, 会意尸棺已埋,墓前植树为念,
与隶书葬义相近。
,或 ,从 (尸体), 或 ,为草丛。
如“古之葬者,厚之以衣薪”之象。
再看音义,葬与藏谐音:葬者,藏也。将死者藏于墓
穴。是形声相益字。
《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
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上兑
夬卦下乾
上卦兑,兑者说也,表示语言。
下卦乾,天象记录的象形,表示“文誌”。
上古结绳记事,随着时代的进步,就不够用了。后世的
圣人,把原有的结绳文誌用书写和契刻的方法移置,并且发
展成为文字,代替了结绳纪事。
乾为刚健,表示信守。下面五个阳爻,为契刻竹简,最
上阴爻,表示一分为二的信符,象征契约。
老百姓以此建立双方应予信守的契约,百官根据契约,
裁决百姓纠纷。
契约相当于现代的盟约、协议与合同。
它告诉我们:汉字源于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汉字的胚
胎,它是汉字的文誌阶段。可以叫做“结绳文誌”。
甲骨文: 、 、 、 、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吹
拼 音:chuī 音 标:

:由 和 组成。 ,象人张口吹气; ,灶门
的象形。 ,象人向灶门吹火助燃。
衍生吹奏之义,如吹笛,吹口哨等。
引伸为:鼓吹,吹牛等等。
甲骨文: 、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夬 夬
拼 音:jué 音 标:ㄐㄩㄝ
据《甲骨文字典》·《解字》说:“ 字释者多家,刘鹗
释哉;孙诒让释 ;胡小石释争;叶玉森疑为杀之初文;
唐阑释牵;柯昌济释爰;于省吾释曳,后又释争。今按诸家
所释皆不确。 之 象玦形,为环形而有缺口的玉璧。以
两手持之以绘意,为玦之本字,从玉而后加义符。”
从古文和小篆的形态参照,释夬为玦的本字是正确的。
那么, 既为玦的象形,为什么内外加 (手)呢?因
为与甲骨文的坎( )相混,所以加 以资区别。只是, 的
内外加手,确有争夺之意,所以释争并没有错。夬、争同文,
一字两义,以音相别,后来分化为两字。
从“夬卦”一词来看,夬是决的古今字,含决断之意。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一):qià 音 标(一):ㄑㄧㄚ
拼 音(二):qì 音 标(二):ㄑㄧ
由丯和刀组成。并为契和栔的古今字。
“丯”为结绳的文誌,刀是刻雕的工具。将“丯”刻于
木上,故为栔。 为栔的初文,也是结绳易为书栔的证明。
甲骨文: 、 、
欠 金 文:
小 篆: 隶 书:欠
拼 音:qiàn 音 标:
:由 和 组成。
:疲倦时,张口打哈欠的样子。
:弯腰弓背,欠身的样子。
迎送宾客,欠身相迎或相送,以示礼貌。
衍生义:欠缺。如拖欠,欠债,欠佳,欠妥等等。
甲骨文: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书
拼 音:shū 音 标:ㄕㄨ

:从 从 (口)。 ,手执笔书写; ,口字,
组成 。表意为:口语用笔写出来。故曰:书面语。这是
元义。
就目前考古而言,甲骨文是最早的书面语,铭文也是一
种形式。两者都是纪录性文语。
之后,春秋到战国时期广泛流传简策和版牍。
版是加工后的木片;牍是写了字的木片,连接成册。册
是版牍成书的象形。
简是刻写上字的竹片,串连成文叫做策。
东汉蔡伦系统完成造纸术以后,印刷装订的书,也叫一
册书,或叫一本书。
甲骨文: 、 、
爭 古 文:
小 篆: 隶 书:爭
拼 音:zhēng 音 标:
:由 、 、和 组成。 为手, 为玦,象两人
争夺玉块。于省吾先生释争,徐仲舒先生释 ,都是对的。
争、 同文,一字两义,以音相别。
古文和小篆,衍化为 ,象两人争 。 表意为广泛
的物,定义为争夺之词。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誌
拼 音:zhì 音 标:ㄓ

金文时,誌与志通。
说文:“誌,记也。”
所以结绳记事的符号,可以叫做“结绳文誌”。
同样,根据“依类象形为文,孳乳为字”的字义原理,
英文、法文、俄文、德文等等,都只是拼读各国语音的呼
号,不是“字”,只能叫做拼音文字。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字
拼 音:zì 音 标:

《文心雕龙》:“依类象形为文,孳乳相生为字。”古曰
名,今为字。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所以汉语文字
走向了多种思维。
汉代,人们认为造字之法有六种,称作六书,具体而言,
说法不一:
一: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
二:郑众在《周礼保氏》作注时说:象形、绘意、转注、
处事、假借、谐声。
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指事、象形、形声、绘
意、转注、假借。
三种说法,大同小异。郑众指出的谐声,是不可忽略的。
这是古文字学家常说的同声训义,是汉语文字发展中的一个
重要方法,进而发展成形声相益。
举例来说:农村煮饭弄菜,以往是用柴火,常常要吹火
助燃,用竹筒钻一小孔,叫吹火筒。炊事员欠着身子,嘴对
着吹火筒,向灶内柴火吹气助燃。
由火和欠组成的炊字,与吹谐声,音义与形义互补,表
明烧火煮饭叫炊事。炊字是形声相益的一种。
总之,通过对甲骨文、金文、小篆来看,造字方法,还
可分类。因为造字不是出自一人一时一地,是跨时间、跨地
区的多元融汇。各人的意境不同,方法各别。有的立意象形,
有的立意象义,有的同源一字而多义。
例如甲骨文的史、事、使、吏同源同文,以音相别,后
来分化成四字。
史与矢、豕谐声,寓意是猎豕活动的记事。猎具中主要
用弓矢和陷阱等等,所以史字是形声相益字。
用为事字,是指事法。
作为使和吏字,是衍生义。
汉字的衍变过程,有的趋简,有的趋繁,先贤的目的,
是力求表意,不应盲目简化。
例如丑字,酉为酒古今字。由酉和鬼组成丑。表意为:
“酒鬼出丑,”简化为丑,是退化。
“證”简化为“证”,言正为证,字简意明。
汉字改革,要一分为二,好的提倡,不好的要纠正,使
汉字走向科学化,讯息化。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bǐng 音 標:ㄅㄧㄥ


據《中國考古》:“我國考古發掘,已發現新石器時
代的陶器,距今八千年左右。據專家論述,這些陶器的造
型和工藝,已有相當水平。不是我國最早的陶器。”
古代陶窯的型制結構,雖然存在地區差異,一般而
言,北方多爲圓型,由窯室、火膛、窯門組成,南方則多
一個煙囪。
:是圓窯火膛截面的象形。
丙字的原義是指剛熄火的火膛,膛壁內處於紅亮亮、
熱烘烘的狀態。隨着時間的消逝,膛溫不斷下降。《說文》
講得妙:“丙,陰氣初起,陽氣將虧……”就是這一狀態
的寫照。以此類比,“位南方,萬物成炳燃。”過“夏至”
以後,不正是天氣漸涼了嗎?
古人的納方比類,妙趣橫生。
甲骨文:
金 文: 、 、 、 、 、 、 丁
小 篆: 隸 書:
拼 音:dīng 音 標:ㄉㄧㄥ

湘江河畔,有沙有石,我小時候,愛在河灘上玩耍,
堆砂子,擊燧石。燧石碰擊的星星之火,叮叮的悅耳之聲,
引起童心的樂趣。
據說:我國鄂溫克人的祖先,就是用燧石碰擊的火星
燃點樺樹皮取火的。
甲骨文和金文的丁字,就是星星之火的象形。讀音就是碰
擊之聲。漢字中有不少的仿聲讀音。丁字形義爲象形,音
義爲仿聲,形聲相益。小篆的“ ”字, ,會意兩石碰
擊,ㄧ,爲引火物。丁字的古義,也指星光。這是引申義。
五行學說中,南方丙丁火。因爲白晝日中之時,太陽位於
圭表的天南,夜晚觀象,以星宿在正南經線爲凖。所以,
南方丙丁火,丙指耀眼的陽光,丁是指閃爍的星光。
甲骨文:
金 文: 庚
小 篆: 隸 書:
拼 音:gēng 音 標:ㄍㄥ

《玉篇》:“庚猶更也。”《本義》:“庚,更也,事
之變也。”
就庚字的甲骨文和金文而言,都是由兩個部件組
成。 :爲冶煉礦石或熔煉金屬時,用於攪動的釺杆。
工 、 、 爲模型(模具)的象形。 :爲澆鑄熔液時的
入口處,兩者結合成省筆的 了。這是冶煉鑄模的濃縮描
寫。
《史記·律書》:“庚者,言陰氣庚萬物。”也就是
說,熔冶的金屬液體,澆入模型以後,冷卻成型。所以,
《詩序》:“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這更是模具的寫
照。
郭沫若先生論證庚爲鐃、鎮一類樂器。
我認爲:鐃、鎮只是庚模的産品之一,模具的內空與
産品當然相似,但不可混爲一談。
再說: :由 (釺杆) (雙手)組成。表示雙手
持釺攪動熔煉時的冶金液體。
《說文》:“ ,位西方,像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
這是比擬性的引伸義,說的是秋時農作物穗粒灌漿的成熟
過程,好象模型澆鑄。
所以,《說文》的注解只是以流爲源,但可以說明庚
是模具的旁證。
庚是金屬的模具,所以五行劃爲金,天干第七位。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guǐ 音 標:ㄍㄨㄟ
癸癸
癸,從字形看,小篆來了一個突變。給我們揭開了 字
的謎底。
:bō ㄅㄛ。反向行走之意。
:寓意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我們知道,太陽的周年視運動中,冬至和夏至的日上中天
時,在天空中的視位置作反復運動。 ,就是這種反向來回
的象形。
甲骨文: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己 己
拼 音:jǐ 音 標:ㄐǐ
(一)jǐ ,天干第六位,並是第一人稱:“己所
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二)jì ,紀的甲骨文,同源同文。
(三)qǐ ,起的甲骨文,同源同文。
《廣雅釋言》:“己,紀也。”歲、月、日、星辰、
歷數爲“五紀”。可見己爲紀的初文,是首義。
遠古,“立幹測影”,在太陽光照射下,幹影尖端在
地面畫成 S 線。古天文學家,據此紀錄。所以,紀是首
義,起是次生義,即起點的意思。
《禮·月令》:“月窮於己。”遠古之初,對月相的
紀錄,始於月初的禾苗月,終於月末的禾苗月,兩相連接
起來的象形,就成了S 形,這種流線形,廣泛存在于天文
氣象中。
戊 ,五行列爲土。土,指觀測中心;戊,爲觀測儀
器, ,爲觀測紀錄。
後又作天干第六位和第一人稱,而紀和起則分化出
去,另增 糹旁和走旁而成紀與起。
甲骨文:
金 文: 、 、 甲
小 篆: 隸 書:
拼 音:jiǎ 音 標:ㄐㄧㄚ

《說文》:“ ,東方之孟,陽氣萌動。從木,戴孚
甲之象。一曰宜爲甲,甲象人頭。凡甲之屬皆從甲。 ,
古文甲,始於十,見於千,成於木之象。”
對於《說文》“戴孚甲”一說,《史記·律書》說得
更明確:“萬物剖開甲殼出來。”以水稻爲例來說吧,水
稻由野生到人工栽培,首先要瞭解它的生長規律。大家知
道,當年秋收的穀子,要到來年春播。之初,人們一無所
知,在那漫長的實踐過程中,飽嘗失敗的痛苦,偶爾的成
功,引起了希望的火花。爲了把握這一時刻,古人發明了
結繩紀事來幫助記憶。甲字的金文和甲骨文就是結繩紀事
的象形。我們先來看一看水稻種子的發芽過程。
(1) (2) (3) (4)
(1)露白; (2)出幼根幼芽;(3)芽鞘成長;(4)不完全葉成長,
開始出第一完全葉。
芽鞘生長的過程,就是“戴莩甲之象。”或說“剖莩
甲而出。”從穀芽的第三和第四階段來看,甲骨文的甲和
乙的象形集於一身。古人對植物統稱“木類。”所以說甲
乙木。
由此可見,甲字的首義是指谷芽,作爲動植物“甲
殼”解,只是次生義。到近代,首義爲人們所忽視,只知
其次義了。如《辭海》對甲的注解:“(1)草木萌芽時
的外皮。如莩甲。(2)某些動物護身的硬殼,如:龜甲;
鼈甲;甲殼”
因爲古代天文學涉及的甲、乙木,用的是首義,所以
要鄭重說明。
至於“ ”爲什麽衍化成“甲”。原因是多種的。
(1)卜辭中的甲和七同形。(都是: )水稻生長,
要圍田,爲了與七( )區別,甲( )加上田塍而成 ,
到了金文和小篆, 與田(tián)容易相混,所以小篆規
化時,將 改成 ,隸變而成“甲”了。
“陽和啓蟄,品物開春”,農民一方面“歲起於東,
而始就耕。”緊接著,就是“浸種催芽的大好時節。《廣
雅》云:“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甲在天干中,不能作甲殼解,而是指破甲殼而生的
“芽”。母音與芽相近,這可從甲字作聲符中證明:鴨、
押均爲yā(ㄧㄚ)。後世訛讀成:jiǎ(ㄐㄧㄚ)。芽爲押的
上聲。注音爲:yá(ㄧㄚ)。約定俗成,甲的元義只好再造
芽字來替代。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壬 壬
拼 音:rèn 音 标:ㄖㄣ
一: ,是立竿测影的记录之一。每当日上中天,正
午的竿影最短,并且指向正北方。为观测点南北经线的
象形。
每当春分或秋分的卯正,太阳东升时,竿影指向正
西,与 线互相垂直。而酉正日落时,竿影指向正东,
与 线互相垂直,故东西联线被命名纬线。
二:织布时,工人面对的直线,也叫经线, 是经
线的象形字。穿梭往返的线,叫纬线。所以字中加一横
为壬,表示承受的纬线。也是为了与工字相区别。
因为织布时, 线要承受纬线的冲动,衍生承受负担
之义。所以加人旁为任,加女旁为妊。妊者怀孕的意思。
甲骨文:
金 文: 戊
小 篆: 隸 書:
拼 音:wù 音 標:ㄨ

五行中,中央戊己土是指天地和天文觀測點三位一體
的中央聯線。戊是原始的觀測儀器;己是作紀錄;土指觀
測地點。
:由 和 組成。 爲天地軸中心的標杆; 指
可以旋動測量的指標,古稱旋機。
至於 , ,底部只是標杆加固的支撐物,金文衍變
成 ,戈不要理解爲武器,是表示可以移動的意思。以
便跟蹤日、月星辰視位置的移動,是紀限儀的前身。
看一看戊字和歲字的甲骨文,比較之下,就可見這原
始的天文儀器,曾用於對歲星的觀測。對比表如下:


一期乙
八六五八
一期京
九四九
一期京
七四九
二期京
三一五0


一期遺
八一五
一期乙
九0 六五
一期乙
五八九八
四期
鄴三三九五
以上摘自《甲骨文字典》1551 面
戊:爲觀測儀器。
歲:爲歲星,即木星,是觀察的物件。
戊、歲爲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同源異指,以音相別。
以後同文分化,遂成兩字。
五行學說中,中央戊己土。也說明戊是觀測儀器,居
於方位的中心。
戊者,悟也。
甲骨文: 、 、 、 、 、 、
金 文: 、 、 、 、 、 、 辛
  小 篆: 隸 書:
拼 音:xīn 音 標:ㄒㄧㄅ

天干第八位,五行屬金。
辛,在石器時代,辛爲尖狀器的統稱,用途很廣,琢
玉鑽孔,挖坎松土,只要形狀是尖狀的石器,不論長短大
小,統稱“辛”
後來分化爲:鑿、鏨、釺、鑽、銑刀。
學者詹鄞鑫先生考察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其中的青
銅凿有甲、乙兩類。
甲類形態有: 、 、 。
乙類形態有: 、 。
與甲骨文、金文相似,經比較, 字是甲類鑿具的象
形;辛字是乙類鑿具的象形。所以, 與辛是一字,同爲
鑿具。
可分解爲二。 ,尖狀器(後爲鑿具等), ,被鑿
的工作物。
可想而知,石器時代用尖狀器工作,艱辛異常,“辛
苦一詞”,由此而生。
甲骨文: 、 、 、
金 文: 、 、 乙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ǐ 音 標:ㄧ

《史記·律書》:“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
看一看芽鞘成長的形態,
嫩芽叶
乙字很象嫩芽根,頑強而彎曲地向土
裏軋去。
作物種子的萌發過程,是重要的一環。
這就引起了先民的重視和探討。
就農作物整體而言,子葉出土的種子,要淺種。子葉
不出土的種子,要深埋。一般而言,深淺要適宜。不能過
深,也不能過淺,須分別裁定。古音乙與葉同聲訓義,是
古語對芽葉的專稱。所以,乙放在天干的第二位,五行屬
木。
甲骨文:
金 文: 、 、 、 、 辰
小 篆: 隸 書:
拼 音:chén 音 標:ㄔㄅ

:由 和 組成。 ,爲甲骨文石字,石器時代,
古人取石加工成器具,取岩石時,有的要衆多人手合力來
拉,就得借助系上繩索的拉杆。 ,就是其象形文。
辰的古音爲繩,同聲訓義,辰並且是震和振的古今字。
到了金文,辰字多形多樣,有的象割禾的,有的象拉
板,都有振動之義。
,含有新義,從 從 , 指三辰,即日、月、
星辰。 :三辰在一年四季中運行的會意,如表字,從
從 可證。(表字時再談)
辰紀農曆三月,《說文》:“ ,震也,三月陽氣動,雷
電震,民農時也。”
甲骨文: 、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chǒu 音 標:ㄔㄡ
丑丑
丑,爲扭的古今字,星次配十二月,甲骨文象間苗拔
草,並將苗草喂牛。故後來爲生肖說所訛用:丑屬牛了。
十二地支,丑時爲淩晨1—3 點,天快亮,更黑暗的時
候,古人看作是光明與黑暗,即陰陽兩種勢力扭鬥的時候,
定爲丑時,是丑字形義的活用。
作爲十二星次,丑爲冬至過後,节氣爲小寒和大寒,
也是寒極暖來的過渡時期,寒暖相爭。丑字的形義又一次
的活用。
我國的十二星次,字的形義都與節氣想涵蓋。實質上
是我國古代的陽歷。它比西方的黃道十二宮更爲科學。因
爲相對于春分點的十二星座有歲差。現在,由原來的白羊
宮,移到了雙魚宮。
而我國的十二星辰,任你物換星移,仍以不變而應萬變。
二十八宿距星距度表
宿

汉后
距星
晋律
距度
宿

汉后
距星
晋律
距度
角 室女座α 12 奎 仙女座η 16
亢 室女座κ 9 娄 白羊座α 12
氐 天秤座α 15 胃 白羊座35 14
房 天蝎座 5 昴 金牛座17 11
心 天蝎座σ 5 毕 金牛座ε 17
尾 天蝎座μ 18 觜觿 猎户座λ 1
箕 人马座ν 11 参 猎户座S 10
东方 75 西方 81
南斗 人马座φ 26.25 东井 双子座μ 33
牵牛 摩羯座β 8 舆鬼 巨蟹座θ 3
须女 宝瓶座ε 12 柳 长蛇座δ 15
虚 宝瓶座β 10 七星 长蛇座α 7
危 宝瓶座α 17 张 长蛇座u1 18
营室 飞马座α 16 翼 巨蟹座α 18
东壁 飞马座ν 9 轸
乌鸦座日
ν
17
北方 98.25 南方 111
总计 365.25
甲骨文: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hài 音 標:ㄏㄞ
亥亥
《說文》:“ , 也” ,即草根。
十月入冬,草枯鳥瘦,亥爲草根的象形,地支爲第十
二位,星次配十月。
亥與豕的甲骨文和金文均近似。附會於十二生肖:亥
屬豬了。
甲骨文: 、 、 、 、 、
金 文: 、 、 、 、 巳
小 篆: 隸 書:
拼 音:sì 音 標:ㄙ

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巳字,象籽實和胎兒的象
形。隸變成“巳”,形義已隱。
卜辭中,巳與子常常相混的有: 、 、 、 ,僅
有 未混,卜辭中, 又用於祀。
卜辭:
楷化:祀于父乙一牛
有時又用作祀的旁件,如:
卜辭:
楷化:辛 巳 卜 亙 貞 祀 岳 本 來 歲 受 年。
(均抄自《甲骨文字典》第20 面)。
從卜辭 ,用於祀,當爲頂禮模拜之形,並不是蛇
蟲。十二生肖的巳屬蛇, 與甲骨文蛇字的形近的訛解。
原因有二。兩字形似,這是其一;其二,十二星次的巳,
爲農曆四月,正是蛇過冬眠後,將出洞之時,借寓爲巳屬
蛇了。
甲骨文: 、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mǎo 音 標:ㄇㄠ


《說文》:“ ,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這是
對地支中“卯”的正確解釋。
卯,爲什麽與農曆二月相配呢?其真正含義是“卯”
正與春分相對應。春分秋分晝夜平均。巧妙地利用了“ ”
字的形義。
連接春分秋分的天文卯酉線與地理赤道緯線平行,與
天文子午線相交的夾角爲直角。
後天八卦的震卦( )與春分同位,兌卦( )與秋
分同位,兌者,對半也。寓意秋分時,也是晝夜平均。
所以,《系辭》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變通配四時。”
我們應該科學地研究卦形與易理以及地支十二辰的真
實意義。
甲骨文:
金 文: 、 、 、 、 申
小 篆: 隸 書:
拼 音:shēn 音 標:ㄕㄅ

《說文》:“ ,神也。”在對虹字的解說:“ ,
籀文虹,從申。申,電也。”
甲骨文,申、電同源同形,陰陽激耀爲電,劃破長空
謂申。
申者,生也。爲其音義,用現代口語來講,申是生物
體內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生物電。我們可以在壽命的壽
字中,找到旁證。
壽字的金文形態很多,略舉如下:
、 、 、 。
,象老翁, 爲申字。這說明,上古先哲中,已有
人認識到生物電是生命之源。
七月,穀熟秋收,炎黃子孫不忘祖德,故七月上旬和月半
爲祭祖的中元節。申在十二辰次中配七月,祭神之義,配
寓其中。
甲骨文: 、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wèi 音 標:ㄨㄟ


《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農曆
六月,也是枝繁葉茂之時, ,就是這種景象的象形。
枝繁葉茂,綠草叢生,羊兒食源豐富,膘肥體壯,肉
味鮮美之時,印度文化十二生肖說傳入中國以後,未與羊
就連在一起了。成爲未屬羊。
太古,以玄景定時,“度尺而午”。午時過後,便是“未
來”,衍化成白話的時間概念。
甲骨文: 、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wǔ 音 標:ㄨ


甲骨文時,玄、午同源同文,以音別意,同爲周日視
運動的象形。
玄,表示太陽再次懸于中天,玄當是懸的古今字。
午,指日上中天之時,即午時。
金文時,玄、午兩字開始分化。並賦予午字新的涵義。
午時,爲中午十一點到一點,太陽直射地面,陽光普照大
地。 ,就表示這層意思,十,表示子午時空線與卯酉時
空線縱橫相交。
中午,圭表測影,影指正北,爲一天中表影最短的時
刻。所以,古人“度尺而午,”來較正計時的漏刻。
中午,圭表表影指北不變,而表影的長短,則天天在
變。冬至最長,夏至最短。冬至之後表影在午時日短,夏
至中午,表影最短之後,由短變長。古人稱這種現象叫“午
逆”。
這一涵義,衍生爲兒女不孝順父母,叫“忤逆不
孝”,所以,午不只是忤的音符,也含有字義。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古 音:xī 音 標:ㄒㄧ


今 音:xū 音 標:ㄒㄥㄧ
學者中有人認爲“戊、戌、戉古爲一字。”
戉的甲骨文爲: 、 ;金文: 、 、 ;
小篆: 隸書: 注音:yuè
戌、戉字形對比,涇渭分明; 與 (戊)字更挂不上
鈎。三字各不同。
戌與夕和息,古音同聲訓義:“夕陽西下之時,農民
日落而息,天文學家的測影儀器也無影可測了。此時爲戌,
讀音爲息,形義和音義相輔相成,形聲相益。”
《說文》:“ ,滅也,九月,陽氣微,萬物成,陽入地
下也。”
甲骨文:
金 文: 寅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ín 音 標:ㄧㄣ

寅:作爲時辰而言,爲淩晨3—5 點,是拂曉前奏。處
於陰陽相鬥,而陽氣終於沖出包圍,東方漸白,旭日將
升。 ,表示破曉。
作爲星次而言,時值立春,冬寒將盡,大地漸暖。偶
有倒春寒之時。然而,春暖花開,則是必然的趨勢。所以,
卜辭寅字與矢同形。
金文寅字,約有二十多種形態。似乎增加有新意,寅
與融,音近,義似。《說文》:融,炊氣上出也。金文寅字,
很像金屬冶煉時的場景。雙手持釺,掀動爐火之狀。
寅配正月,節值立春,冷暖相爭之後,氣候漸暖,如初燃
的煉爐,爐溫漸升。暖必勝寒,如箭突起。
甲骨文:
金 文: 、 、 、 、 酉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ǒu 音 標:ㄧㄡ

酉,甲骨文和金文時,爲酒缸的象形,上面象口和頸,
下面是腹,有的繪有紋飾,有的沒有。由此可見,造字非
只一人、一地、一時,而是遵守造字法則,自由發揮,因
此字形大同小異。
卜辭中,酉字兩用:
(一)用於地支之一:
卜 辭:
楷 化:丁 酉 卜 乙 巳 易 日。
(二)讀爲酒:
卜 辭:
楷 化:辰 卜 翌 丁 巳 先 用 三 牢 羌 於 酉 用
(摘抄自《甲骨文字典》第1601 面)
《說文》:“八月黍成,可爲釀酒。”說明十二星次的
酉,配八月的原由。
甲骨文:
金 文: 子
小 篆: 隸 書:
拼 音:zǐ 音 標:

《史記·律書第三》:“子者,滋也。”
十二星次,子配農曆十一月。中原地區的越冬作物,
如冬小麥開始分孽滋生。
甲骨文 , ,上爲分孽,下爲根系。 ,很像麥
蔸蔸字的前身。
枝,子音近,表示子是枝的再分。如人的四肢,手分
手指,腳分腳趾。子、指、趾的古音是同聲同韻的。
十二地支中的子,有雙重含義,既是終止,又含起始
之義。夜半子時,既爲前一天的終了,又是新的一天開始。
十二星次,子配冬月,周代是以冬至之月爲一年的終
始。
立春之日,夜半子時,北斗七星的斗杓東指,子、指
同聲訓義,這是深層的涵義。
殷商時,子、巳音近,所以,甲骨文時,兩字常常串
用。就本來的意義講,巳的星次配月爲農曆四月,正是小
麥抽穗灌漿之時, ,爲籽實的象形。因爲甲骨文時,子、
巳混用。後來 爲 代。是因爲人們對植物的生長過程,
有了新的認識,植物分孽不是生長過程的終始,種子才能
是終始的形態。
,源於北斗七星斗勺的指向,在一天中,斗勺指正南,
時逢至、朔同日。這是紀元之始。這時爲正子時,而時辰
有跨度,左右各十五度。正子時爲前日終了的夜半十二時,
也是當日開始的0 時。
甲骨文: 、 、 、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dì 音 標:ㄉㄧ
由, 和 组成。
,花蕊的形象; ,为苞叶; ,花瓣。
:花蒂倒挂枝头的象形。请看下面的图象,就一目
了然。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上古
植物学家认为:植物的花朵是果实的前身,果实又是种子
的胎盘。
当花朵变成果实的时候,花蒂衍成果蒂。所以《易睽
注》:“帝也,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可见,帝字元义不是上帝和皇帝,而是花果的蒂。帝
为蒂的古今字。
甲骨文: 、 、
斗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斗
拼 音:dǒu 音 标:ㄉㄡ
甲骨文:
楷 化:庚 午 卜 夕 辛 未 从 斗
(辞例摘自《甲骨文字典》第1496 面)。
从甲骨文及辞例来看,斗指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具有很重要的
功用。是观象授时的天然指针。
《史记·天官书》写道:“斗为帝车,运于中央,
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皆系于斗。”
就一天而言,白昼立竿测量日影,故谓“昼参日
中之景”。晚上,以北极星为圆心,斗柄视运动的角
动量为“时刻”。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
为以北极星为轴心,以斗柄指向为圆径,周天三百六
十度。所以,每个时辰为三十度,斗柄每个时辰的角
动量也是三十度。
最初,以冬至子时正(为夜半零时)为起元,子
者,指也。此时斗柄指向天地正北方,周历以此为一
日之始,也是一章之始。
子时正为一日之始,至今沿用下来。
汉代改为立春前后为一年之始。是谓建寅,即正
月为春节。
从 可以看出,古人为了普及天文知识,仿天象
而造器皿,作为容器之一。这是以器当书,寓教于用。
甲骨文: 、 、 、
金 文: 、 、 、 年
小 篆: 隸 書:年
拼 音:nián 音 標:ㄋㄧㄢ
《谷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由此可見,從
甲骨文到小篆的 ……。認爲是“頂禾回家”,有著
相對性,不能說是臆測。
陳夢家先生說:“……到乙辛時代爲止,歲、年、
祀三者有別。”這是正確的。如:“今歲受年”的卜辭。
歲和年各有所指。“歲”是時間單位,“年”是五穀總
稱。
年,作爲時間單位,當是周王朝開始。《爾雅·釋
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康
熙字典通解》:“歲”取星(木星)一次,周天爲十二
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
終更始。
周人入主中原以後,年、歲、載同爲時間單位。
到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之間所推行的“四分曆”,
將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西周初年,以干支紀月,
冬至爲起點,定爲子月,又名冬月,相當於夏曆十一月。
其關係如下表:
月建 子 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周曆 一 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二
夏曆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自漢武帝起,重用夏曆,歲首建寅,從此歷代沿用。
時間紀年,不是憑空臆造,溫帶的喬木和灌木基幹
橫斷面上的同心輪紋,一年一輪,稱爲年輪。可以判別
它的生長年齡。由此可見,時間是物理屬性。
萬物的生長與存在,無不打上時間的烙印。

甲骨文: 、 、 、 、
祀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祀
拼 音:sì 音 標:ㄙ
,像小兒跪叩之形。增 或示,為祭桌和祭品。
:不是“像人舉子”之形。而是喪禮中一種儀
式的繪意。我小時候,外祖姑母逝世,我被選為代祀生。
在祭臺上,我居中,兩旁由儒生們陪祭,一邊奏樂,一
邊宣讀家奠文和唱挽歌,很像 祭遺風。
,有紀念性的祭祀。殷商對先祖和先世有功之
臣如伊尹、巫咸的祭祀。
另一種是慶祝性的。如卜辭:“今歲受年,弘吉。”
大吉大利。八月初,王在位八年的連續豐收,將舉行慶
典。
此外,還有祭奠祖、妣、祈天禱地、祀神靈等。
每一種祀禮,週期為一年,所以“祀”用作表示時
間的一年。像“隹王八祀”,既可看第八年,又可以看
作第八次慶典。
古 文:
小 篆: 隶 书:科
拼 音:kē 音 标:ㄎㄘ

科,从禾从斗。米可量,故“料”从米从斗。禾
不可量,故科旁的斗不是容器,而是指北斗七星。
斗与禾结合成科字。禾是粟、黍、稷、稻的总称,
这里泛指农作物。斗:代表天文气象的观测和研究,
探讨天文气象和农作物生长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
所以,科学是“科”字的本义。
科学,总是在不断的错误中得到修正和发展!
例如光学初期,分为粒子说和波动说两派,相互争鸣,
互纠互补,形成有机的理论结合,成为现代光学理论的基
础。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lì 音 標:ㄌㄧ
甲骨文時,曆和歷同源同文,金文分化成兩字。
甲骨文由 或 和 (止)組成,表示植物兩代
之間的生長繁殖過程。經歷和歷程是它的衍生義。
金文分化成二字,曆、歷各有專義。
由 和 組成。 表示植物兩代週期性過程; ,
是古天文學家利用水景測量日月星辰的運行所反映的
季節時令。 和 ,結合成曆,表示曆學是研究植物生
長和日、月星辰運行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曆學是農
耕文明的科學産物。
到了西元前約三十世紀,黃帝以有聯合有鬥爭的策
略,用武力征服了中原分散的部落,建立了氏族聯盟的
國家,從事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創造
了輝煌燦爛的軒轅時代,爲後世尊爲炎黃子孫的人文初
祖。
黃帝建國以後,任命羲和觀測太陽;任命常儀觀測
月亮;考察日、月、星辰視運動的週期,任命容成編制
調曆。
什麽是調曆呢?
羲和測得太陽視運動的週期爲三百六十五又四分
之一日。年歲只能以整日計算,每歲餘四分之一日的歲
差。容成用每四年潤一天的辦法。四年中,三個平年,
每年以三百六十五日計,一個潤年則爲三百六十六天。
這種調整歲差的方法,叫調曆。《易經·系辭上傳·第
九章》可以爲證:“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
而爲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
於扐以象潤,五歲再潤,故再扐而後掛。”
以置潤調整歲差,故曰調曆。
調曆是最早的每四年潤一天的陽曆,比儒略曆要早
幾千年。
甲骨文: 、 、 、 、 、 、
金 文: 、 、 、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suì 音 標:ㄙㄨㄟ
歲在卜辭中,為曆法的時間量詞。
卜 辭:
楷 化:戊 寅貞 來 歲 大 邑 受禾 在 六 月卜。
(摘自《甲骨文字典》第144 面)。
有的学者認為:“歲、戉古本一字,甲骨文歲字
像戉形。”我認為這一說法不準確。甲骨文的歲字中,
有的和戊字更相近,歲與戊原本一字,同源共指,以音
相別。戊指原始的天文儀器,歲是觀察紀錄。
現將歲、戊、戉三字的甲骨文並列如下,以資讀者
鑒定:(摘自《甲骨文字典》)
歲 一期遺
八一五
一期乙
九0 六五
一期乙
五八九八
四期鄴
三三九五
戊 一期乙
八六五八
一期京
九四九
一期京
七四九
二期京
三一五0
戉 一期續
四二九一
一期戩
一二一日
一期乙
三八五
為了區別戊字,古文字學家另造歲字,如甲骨文中
的 、 和 ,表示一歲中,太陽視運動的南北回歸。
後來,人們發現木星有順行、滯留和逆行的現象,
並以木星區別年歲,分成十二辰次,所以命名為歲星。
歲星運行于二十八宿一周,歷時十二歲。將歲星每歲所
經過的星宿,劃為一次,二十八宿分為十二次,稱為歲
運。以歲星運行的星宿所在,記述當歲所發生的物理、
氣候、災變、人事和社會的諸多現象,這是星占說的萌
芽。從而也孕育了“宿命論”的思想。
歲運與二十八宿的對應關系列表如下:
十二
歲運
丑 子亥戌酉申未 午巳辰卯寅
二十
八宿




























因為歲星公轉一周歷時11.86 年,存在歲差,對應
關係隨著發生“物換星移”。所以歲星紀年改為干支紀
年。
古人用歲運預測年份的吉凶,是有緣由的。因為直
接影響地球氣象、物候和人情的太陽黑子運動,它的峰
谷週期為11.1 年,與歲星公轉週期接近,這樣就形成
了誤導。
改用干支紀年以後,豐富了五運六氣學說。用“太
過”和“不及”來調整與太陽黑子運動的時差,用以說
明異常變化。
五運指:木、火、土、金、水;六氣指:風、熱、
火、濕、燥、寒。
兩者結合起來,與黑子運動的峰谷週期大大接近
了。所以,中醫學中的五運六氣說,具有科學的內核。
值得我們作科學的發掘,從謬誤中提取精華。
甲骨文: 、 、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xī 音 標:ㄒㄧ
兮:天將曉,太陽噴薄欲出前的霞光。
甲骨文時, 的衍生義作“早晨”解。
卜 辭:
楷 化:亭 兮 至 昏 不 雨。
這是說明從早到晚沒下雨。
卜 辭:
楷 化:昃 至 兮 其 雨
這是說明從晚上到第二天早晨都在下雨。
可见兮是早霞和早晨的意思。
兮在後來衍變成語气助詞,元義被羲與曦取代。
注:卜辞摘自《甲骨文字典》507 面。
甲骨文: 、 、
古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xī 音 標:ㄒㄧ
甲骨文 ,後來衍化成三字:兮、羲、曦。兮,
成了語氣詞;曦,承襲了元義,指晨曦。
羲,由羊、禾、兮、戈組成。表意為觀測天文氣象
及節令變化與動(以羊為代表)植(禾為代表)物生衍
繁殖的規律。兮指氣象;戈,不是作武器的干戈,而是
觀測天文的原始儀器。上古時代,從事這種科學研究的
人, 往往冠以羲字。有例為證:
(一)黃帝命羲和占日。
(二)堯帝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駐東、南、西、
北四地,觀察星象,判定季節,製作曆法。
(三)夏朝仲康朝代,羲和沉湎於酒,昏迷天象,未能
預報日食,仲康命人征伐治罪。
(四)《楚辭·天問》: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可見羲和並非某一人,是上古天文曆法工作者的職
務名稱。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一)yì 音 標:(二)ㄧ
拼 音:(一)yí 音 標:(二)ㄧ
,從 從 ,這是立幹測影的又一種表達方
式。 ,為測影的幹; ,表示一年中幹影的回歸紀錄。
義的元義是儀器,義理是次生義。
後來衍化成 ,從 從 。 ,應為天象紀
錄; ,應為天文儀器。
楷化成義,從羊從我。可以理解造字者的涵義:羊
是最早被馴化的野生動物。它生長繁殖的季節性很強;
牧草的榮枯,也有季節性。野羊家養,促使人們要掌握
天時地利與羊群生長繁殖的適宜條件。這就衍生了“適
宜”與“準則”的含義。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戉
拼 音:yuè 音 標:ㄥㄧㄝ
古兵器,似大斧,作儀仗之用,以示威儀。
《周禮·夏宮·大司馬》:“左執律,右秉戉。”
《前漢·天文誌》:“東井西曲星曰戉”。
東井八星鉞一星在雙子座內。日、月及行星穿行於其
中的黃道。
命名戉星,以示儀仗恭迎日月星辰之意。
`` 甲骨文: 、
金 文: 、 、
載 小 篆: 隸 書: 載
拼 音:(一)zǎi 音 標:(一)ㄗㄞ
拼 音:(二)zài 音 標:(二)ㄗㄞ
或 ,由 或十和 組成
十或 有雙層含義:“—”爲東西緯線,“ㄧ”
爲南北經線。也是北斗星斗勺在四時的指向。
:星斗在夜空中東升西落過程中的半圓軌道的
象形。也是斗轉星移的周年視運動的象形。就一天而
言,星斗昏升晨落而分晝夜。當北斗星斗勺指向正南之
時,命名爲“子正”。子者,指也。同聲寓意,故甲骨
文“子”爲 ,子正爲一日之始。就一年而言,戰國
時代鶡冠子的觀測結論是:“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
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
天下皆冬。”
《史記·天官書第五》:“斗爲帝車,運於中央,
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
皆系於斗。” ,是這一描述的縮影。春、夏、秋、
冬,四時輪序,周而復始。主宰萬物生生不息,故謂“一
載”。
到了周王朝,多元文化的融合,天文科學也不例
外。這從載字的金文中反映了出來:
,由 、 、 組成。
,甲骨文的才和在字,一形兩義,以音相別。
載字一形兩音,音義源於此。
,表示乾坤的中央天樞,日、月、星辰周旋于
四方六虛。
,表示雙層含義,就時間而言,意爲子午線;
空間而言,意爲南北經線。時分晝夜,界分陰陽。
《易經·系辭》:“一陰一陽之謂道”。
陽:太陽爲衆陽之宗,日中之景爲午,以午正
(裁)定四時。
陰:以極星爲北極天樞,以北斗七星斗柄視運動爲
指向,較正“日中之景”與四時定序的時差。這樣的一
個系統工程,用一句話來概括:晝參日中之景,夜考之
極星。
日中兩至(冬至與夏至)的周而復始,夜景北斗斗
柄的視運動一周,是時間一載的兩個天文參照系。它促
進了我國天文曆學的精益求精。至於 又加上戈旁,
是增強“載”的動態意念,表明歲月如梭。
甲骨文: 、
卜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卜
拼 音:bǔ 音 標:ㄅㄨ
卜:是指向星空的繪意。
ㄧ:為觀察中心軸;或 示意星辰所在方位。这是卜
辭的元義。
在《科學實驗》一九七四年第十期封面,《我國古代的
天文成就》第三、四頁中有兩片甲骨文圖像,(见下图)左
片卜辭上下文重複。這表明:上文是貞人的預測,下文是
驗證紀錄。所以,卜辭最初用於天象預測和紀錄。進而結
合農、畜的豐歉、人事的吉凶。使真理走向謬誤,科學走
向迷信,卜字的元義被掩沒。辭書對卜字的解釋,因此以
流為源。
小 篆:
點隸 書:點
拼 音:diǎn 音 標:ㄉㄧㄢ
點,就廣義而言,指事物的零星部分,如雨點、斑點。
源于辨認星空時,對星星的指點認定。《說文》:“ ,小
黑也,從黑,占聲。”由此可見,占的另一讀音是點,其
形義有著指認星辰之義,“占”原是點的古今字。
甲骨文: 、
金 文: 、 、 角
小 篆: 隸 書:
拼 音:jiǎo 音 標:ㄐㄧㄠ

,爲羊角或牛角的象形。衍生爲角形、角落等義。
二十八宿中,角宿爲東方七宿之首,有二星(室女座
α星和ζ星。距星爲α星。)
《開元占經》:“角二星十二度。度距左角先去極九十
一度,在黃道外。”
極,是以北極星作南北垂線爲天極。
度,是以周天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而言。約含西
度的零點九八五度。
九十一度,準確的說,是九十一又十六分之一度,即
今之九十度,換句話說,冬至月朔夜半之時,角宿位在東
方,作垂線於天極線,則垂線爲直角邊。即勾邊。故二星
命名角宿。
角宿的另一特點,每移動今之四十五度,則與四時八
節中的一節相近。
斗杓指東,天下皆春之時,角宿位在東南方,正值立
春前後。由此類推。立夏、立秋、立冬之時,角宿分別在
四維的西南、西北和東北。取名角宿,這也是內涵之一。
春夜的星空,一條銀色的玉帶囊括了視野的天邊,而
在東南角上,卻有一個缺口,角宿和軫宿正在這個缺口上。
古代天文學家爲了向民間普及天文知識,把科學知識神話
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根據春天的特性,把銀帶說成
是首尾盤曲的蒼龍,角宿二星就是蒼龍的兩隻角。頭在長
沙,見頭不見尾。
春天,雨水的季節,隆隆雷聲,驚醒蟄伏的生命,和
風細雨,催放桃李花開。
諺語更是說:“二月龍擡頭,春雨落悠悠。”
層出不窮的氣象諺語,豐富了我國的氣象文化。提高了科
學知識在民間的普及率。據說:夏、商、周時代,天文氣
象知識,幾乎家喻戶曉。生動、活潑的神話和童話,是古
代天文科學知識的載體。
甲骨文: 、
龍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lóng 音 標:ㄌㄨㄥ

希腊天文学中,有长蛇座和天龙座。
俄语中也有龙,如神话故事中的“三头凶龙”。可见,
龙是某种动物的古名。
从后世变化的龙形看,很像晰蜴和鳄鱼的综合形状,
而鳄鱼的成份居多。
从端午节划船来看,锣鼓齐鸣,像是对鳄鱼威吓,众
人协力竞渡,是逃避鳄鱼的追袭。袭击的袭字,从龙从衣,
也是我猜测的旁证。
《说文》对龙的描述是:“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是对天象的描述。在北纬25 度至45 度之间进行天象观
察,视野的天边,春分时有一条从东环绕北、经西至南的
银带,古天文学家称之为青龙。角宿两星,被看作龙的双
角,俗称的二月龙抬头,就是这一天象。
秋分的天空,只有横亘的银河,所以说:“秋分而潜渊。”
《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把龙说得神乎: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
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
英雄。”
他心中的“龙”,同样是天象的“龙”。
“易学”中的龙,见于乾卦。待后专谈。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星星
拼 音:xīng 音 標:ㄒㄧㄥ
星字的甲骨文有多種形狀,都是滿天星斗的表意。
古代以日,月,星辰視運動為標誌,進行觀象授時,
研究人情、物理、動物、植物的生長、繁殖規律,駕駁客
觀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謂觀象授時,
就是日、月、星辰視運動的時空方位。古天文學家稱之為
“星占學”。占的元義是指星辰的所占位置和方向。來判
斷時候和節令。然而,“堯有九年之水患,湯有七年之旱
災。水、旱、風、蟲、病諸多災害,對人、畜、作物的損
害,迫使人們擴大時間跨度的視野。
大概是夏王朝的時候,古天文學家發現有一顆行星,
它的公轉週期約為十二年。夏代,“年”還不是時間量單
位,他們稱一年為一歲。一歲是與北斗七星斗勺運轉一周
相參照。這顆行星繞天一周約為十二歲。因此命名為“歲
星”。即木星。
為什麼叫歲呢?前面說過,歲字的甲骨文為 。因
為歲星在一歲的運行中,用肉眼觀察,它有順行,滯留和
逆行的現象, 字是這種現象的表意。它的音義是隧道的
意思,也就是說:歲與隧同聲寓意。
歲星運行於二十八宿之間,分成十二辰次,記錄當時
所發生的物理、氣候、災害、人情和社會的諸多現象,稱
之為歲運。這是星占學的萌芽。星占學的創立,是先民不
甘於做自然災害奴僕,探討預測的方法,力求趨吉避凶,
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進取的精神。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繁,災難重重,古天文學
家更放寬了自己的視野,擴大了星占學的內容。逐步發展
成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占學說。
列寧說得好:“真理再向前跨越半步,就成謬誤。”
星占學起于科學的萌芽,終於迷信的沼澤。但先民的良苦
用心,仍然值得後人的景仰。
甲骨文:
金 文: 宿
小 篆: 隸 書: 宿
拼 音(一):sù 音 標:(一)ㄙㄨ
拼 音(二):xiù 音 標:(二)ㄒㄧㄡ
甲骨文的宿字,從 ,從 ,從 。
,像席子。有的像人依席而臥,有的像席地而坐。
表意爲宿舍之所。讀音爲:sù
古天文學家借寓黃道星象爲二十八宿,爲日、月、五
星(五大行星)經由的背景。讀音爲:xiù
《呂氏春秋·五疏曰圜道》:“日夜一周,圜道也。月
躔二十八宿,圜道也。”月行於天,約二十七日又三分之
一日而一周,約日旅一星。經二十七日餘而復抵原星。故
取二十八宿之數,以記月亮所在位置。
月相四期:朔、望、兩弦。每期七宿。
而太陽日行一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而爲
歲。歲分四季:春、夏、秋、冬。西周至春秋期間,以冬
至爲歲首,月建爲子。歲差置閏,十九歲置七閏。故十九
歲爲一章。冬至與月朔同日,爲步曆的章首。
以冬至與月朔同日的夜半天象爲定準,劃分星宿方位。
東方七宿爲: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爲:南斗、牽牛、織女、虛、危、營室、東
壁;
西方七宿爲:奎、婁、胃、昴、畢、觜觿、參;
南方七宿爲:東井、舆鬼、柳、七星。張、翼、軫;
就二十八宿的周年視運動而言,始於“角”而終於
“軫”。日行一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日而爲
載。所以,年、歲、載雖然參照座標系統不同,而周天日
數相近。世俗對三者混稱。
二十八宿的方位,是古天文學家,動中求定。東與冬
同聲寓意,具有時空的對應關係。表示:冬至月朔同日,
夜半子正之時,角宿位於東方。以此爲准,規劃四方星宿。
時過境遷,物換星移,這是自然規律。夏至夜空,北方壁
宿(飛馬座 星和仙女座 星)位在東方,故名東壁。秋
分時的夜空,南方七宿中的井宿八星(雙子座內),位在東
方,故名“東井”。所以《說文》云:“東,動也。”這
也是含意之一。
甲骨文: 、
金 文: 占
小 篆: 隸 書:
拼 音:zhàn 音 標:ㄓㄢ

,從 從 。 不是口(kǒu),而是水池或水井。
遠古先民利用星月在水中的倒影。運用經緯分格原理,測
量不同時空的星月位置及其運動規律。 ,就是指向星空
的繪意。所以,占為佔和站的古今字。占的本義是觀測和
計算日、月、星辰運行週期及其所在位置。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星占》帛書,最後三章列
出從秦始皇元年(西元前二百四十六年)到漢文帝三年(西
元前一百七十七年),凡七十年間木星、土星和金星的行
度,並描寫了三顆行星在一個會合週期內的動態。研究的
場所,就是“仰天湖”。
明代以前,长沙市的天心閣、八角亭、望月湖、仰天
湖、圭塘、天符宮(八方廟),都曾是秘密研究天文的場所。
其中緣由一言難盡。
言歸正傳。《易·系辭》云:“極數之來之謂占。”例
如:會合月週期的兩極為朔日和望日,江海的潮汐與此有
關聯;日食常發生在朔日;月食常常發生在望日。這是占
字的科學含義。
《易·系辭》說得很清楚: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
辭;動者觀其度,而玩其占。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占卜是寓教於嬉,幾千年來,易理普及民間,是這一
方法的極大成功。
西方研習易理的學者,發現了二進位制的科學原理。
華夏的學者們,把它當作占卜的書,能無愧嗎?
金 文: 、
軫小 篆: 隸 書: 軫
拼 音:zhěn 音 標:ㄓㄣ
軫,古代車廂底部的四根枕木。所以,軫與枕同聲寓
意。
爲什麽把星宿命名爲軫呢?
古天文學中認爲北斗七星是上帝的車駕,因此,將四
方二十八宿比擬爲“軫”。
二十八宿系統工程的最後完成,是在楚湘地區。依據
有兩點。
(一)《晉書·志第一·州郡躔次》所述的地區入宿
度:翼、軫、楚、荊州。
南陽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江夏入翼十二度。
零陵入軫十一度,桂陽入軫六度。
武陵入軫十度,長沙入軫十六度。
(二)《開元占經·下》,石氏曰:“軫四星,長沙一
星,轄二星,十七度,古十六度。”
軫四星爲烏鴉座中 、
、 四星,長沙星爲ζ星。
(如右圖)
長沙的天心閣,是古代
天文臺。仰天湖、望月湖、
圭塘,是古代長沙用於觀測
天文的自然儀器。楚湘街的
天符宮,又名八方廟,顧名可
知其義:存放天文紀錄的宗廟,
幾千年來,長沙曆盡蒼桑,古迹蕩然無存,因爲明王朝嚴
禁民間研習天文,在極端秘密進行的家族,只好依靠“迷
信”活動來汲取研究經費。
再說:桔子洲頭,俗稱牛頭洲,頭頂角宿二星。湘江
北去以寓北方壬癸水,爲後天八卦之象。
洲橫江中,以寓先天八卦的坎方,東有仰天湖,西有
望月湖,日、月經天緯地的縮影,寓意於地理佈局之中。
滄海桑田,世事多變,今日長沙,已非昔日,長沙人
已不知其所以然,我借此表述,以資懷念。
甲骨文: 、 、
周 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周
拼 音:zhōu 音 標:ㄓㄡ
,像分界的農田,其中小點像農作物。元義為農田
分界的周邊。
金文增 , 是繪意星空在水中的倒影。示意日、月、
星辰的視運動呈圓周狀。引申義則為圓周、週期等等,故
成書於西元前百年左右的天文數學經典,命名為《周髀算
經》。
《周髀算經》的作者,見多識廣。足跡遍及地球四極。
文中指出:“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訊息古不如今,
若不親臨其境。怎能有此見解。還有:“北方日中,南方
夜半,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夜半……。”這樣看來,
古代天文學家,似乎在全球有一個科學情報網絡。值得我
們深思探究!
潮金 文: 、 、
小 篆: 隸 書: 潮
拼 音:cháo 音 標:ㄔㄠ
潮汐,太陽和月亮對地球上水位的引力所産生的周期
性漲落現象。早濤曰潮,晚曰汐。時有子、午潮,月分朔、
望潮。
從潮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到古代文字學家對潮汐認識
過程,也表現了古代文字學家科學嚴謹的作風。
,從水從 。 ,表示波濤洶湧,而是由於太陽對
水位的引力所致。
,由水、 、日和雲氣組成。增加了氣象對潮汐影
響的概念。
隸書的潮,全面而科學的反映了潮汐形成的因素:太
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力所致。
西元二00 二年9 月8 日,即陰曆八月初二日,出現了
百年未有的錢塘江高潮,雄偉壯觀。其原因除了日、月的
引力以外,地理和颱風也助長了這次江潮。
前輩造字,當簡則簡,當繁則繁,力求形義的完備與
科學,從不苟且貪懶。
二十八宿距星距度表
宿

汉后
距星
晋律
距度
宿

汉后
距星
晋律
距度
角 室女座α 12 奎 仙女座η 16
亢 室女座κ 9 娄 白羊座α 12
氐 天秤座α 15 胃 白羊座35 14
房 天蝎座 5 昴 金牛座17 11
心 天蝎座σ 5 毕 金牛座ε 17
尾 天蝎座μ 18 觜觿 猎户座λ 1
箕 人马座ν 11 参 猎户座S 10
东方 75 西方 81
南斗 人马座φ 26.25 东井 双子座μ 33
牵牛 摩羯座β 8 舆鬼 巨蟹座θ 3
须女 宝瓶座ε 12 柳 长蛇座δ 15
虚 宝瓶座β 10 七星 长蛇座α 7
危 宝瓶座α 17 张 长蛇座u1 18
营室 飞马座α 16 翼 巨蟹座α 18
东壁 飞马座ν 9 轸 乌鸦座ν 17
北方 98.25 南方 111
总计 365.25
甲骨文: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合

拼 音:hé 音 標:ㄏㄜ
,由 和 組成。 ,古集字; ,水景,
表示水天一色。從視覺而言,日食和月食,也是一種重
合。合與會,古義中有程度的差異,現代聯成一詞。
甲骨文: 、 、 、
湖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湖
拼 音:hú 音 標:ㄅㄨ
《甲骨文字詁林》751 面,字序0778 號的 ,釋
“沓”。我認為不是“沓”字,而是“水歸其壑”之象,
為湖塘的象形。
1035 面字序1364 號的 ,也應釋湖。甲骨文泊字
為 ,可見 為 的簡寫。
《甲骨文字典》卷七·七四五面, 和 釋
“名”。我認為不是“名”字。 或 ,象月映湖塘
之象,應釋湖。
金文: ,由 、 和 組成。 為水字; 為
湖床; 表示水面;觀察和測量水景中心的經緯線。
另一金文,加上“ ”而成,進一步表現了湖的功
能是觀測月亮運行的規律。為什麼加“月”而不加日
呢?因為人從穴居走出來,“構木為巢”而居,白天奔
波狩獵,夜晚休息的時候,皓月當空,是最引人注目的
美景。可是,當空的滿月隨著晝夜的循環,月球出現盈
虧和朔望的月相變化,隨後又重復出現。
古天文學家為了掌握月相變化的週期性,一晝一夜
為一天,用蓍草作算籌,放進竹箕中。所以期字由其和
月組成,其是箕的古今字。
月相變化的朔望月週期,春秋末期的“四分曆”,
求出的數字為29.530851 日,與現在測定值29.530588
日誤差只有0.000263 日。
由地球自轉和繞太陽公轉與月亮繞地球公轉所形
成的月亮視運動與天空星辰在湖中倒影的景象,使先祖
看到了星月之間相對位置的移動,而移動一周天的日期
與朔望月不同。《淮南子·天文訓》說:“日行一度,
月行十三度又十九分之七”。古代天文學家將周天規劃
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這種分度是以二十八宿參
照的,所以叫恒星月。由此推算:
365.25÷13
19
7 =27.321850(日)……恒星月。
二十八宿就是按月亮日行一宿劃分的。宿的原義是
月亮每天歇宿的星空。這些成就,來源於湖塘映月。像
長沙市原來的望月湖,仰天湖,圭塘,都是古代天文學
的儀器。可惜這些地方,已不見湖塘,只有地名了。
《辭海》對湖字的釋義是:“積水的大泊”。這只
是湖的衍生義。湖的元義是測量月相週期變化的小湖
塘。
甲骨文: 、 、
金 文: 、 、 會
小 篆:
隸 書:會 簡 體:会
拼 音(一):huì 音 標(一):ㄏㄨㄟ
拼 音(二):kuài 音 標(二):ㄎㄨㄞ
甲骨文會,由 、 、 、組成。
:jí 音 (集)。《說文》:“ ,三合也。”
《正訛》:“ ,古集字。”
,水景。
,日、月、星辰倒影在水景中的聚集。引伸為廣
義的會聚。
金文中的 ,更像古天文學家對直觀天象“日月
合壁,五星聯珠”的描繪。小篆和隸書承此衍化。
所以,會字的源頭,來源於天象。
《說文》:“會:合也。從 ,從曾省,曾,蓋也。”
我認為不確。
篇 前 語
我小時候,在一個春夜晴空滿天星斗的日
子,外祖父帶我登上了天心閣。略爲休息以後,
他遙指銀河問我:“那天邊一條蒼白的玉帶是什
麽?”我隨即回答:“是銀河。”因爲他以前常
常講銀河的故事給我聽。
他說:“銀河是中原人的稱呼。我們遠古的
祖先叫它‘蒼龍’。環跨天邊,頭東尾南,僅留
東南一隅,俗稱南天門,這蒼龍的頭,隱在雲裏,
露出兩支角。他手指東南的天空說,就是那一明
一淡的兩顆星,我們叫它‘角宿’。”
接著,他把手指向右邊移動,大概在正南方
向的地方停了下來。說道:“你看那七顆星,把
四顆明亮的星聯成四邊形,四邊形外面的是附屬
二星,靠裏面的那顆星就是長沙星,組成二十八
宿的最後一宿——軫宿……。”
我們是背北朝南的觀望星空,雖然時已子夜,我
卻毫無睡意,思想神遊在天際的蒼穹。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qī 音 標:ㄑㄧ
期期
,由 、ㄨ、 、組成。 ,箕的象形,爲盛物的
器皿; 爲托架,ㄨ是五的古今字。所以,它與甲骨文的 有
所不同,是用來裝盛籌碼的。
,加月旁,表示用著草作數籌,計算會合月或恒星
月的周期日數。
加 頭, 爲日、月之象,表明“期”指日、月運
行周期。
:表示“期”字廣義的延伸,用作日月星辰視運動
的會合周期。
《呂氏春秋》:“月行於天,約二十七日又三分之一日
而一周,約日旅一星,經二十七日餘而復抵原星。”故取
二十八宿爲宿舍之數。以記月亮所在位置。
二十八宿,分爲四期,則每期七宿,這是恒星月日數。
所以,其和月組成期,“其”不單是聲符,也具有形
義。
甲骨文: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壬
拼 音:tǐng 音 標:ㄊㄧㄥ
,象立于高巔之處,極目遠眺,英挺勁拔之士,在聖、
望、聽諸字中,均含 的部件。可見:在夏商以前的遠古
社會中, 是指公衆的領袖。
甲骨文: 、 、
日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日
拼 音:rì 音 標:ㄖ
直觀太陽爲圓形,而日字呈方形,是我國古代結繩紀
事。將蓍草作邊插入繩結,能方不能圓之故。日字中的短
橫,是太陽表面的黑子現象。
我國古代天文學著作《開元占經》引述《洛書》、《太
陰玄秘》的書中,都有過“日中見烏”的論述。
《開元占經》還詳細地敍述東晉年間多次觀察的太陽
黑子現象。例如:
“大興四年(西元321 年)三月癸未,日中有黑子。”
“大元十三年(西元338 年)十月辛卯,日中有黑子。”
歐洲到西元1610 年,伽利略用望遠鏡才觀察到太陽黑
子運動。
再說日字,一字多義,讀音相同。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爲太陽西落的
情景,“日”指太陽,爲本義。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其中的“日”
是與夜相對而言的白晝,是次生義。
(3):《漢書·曆法》:“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過
周。日之所行與運過周,在天成度,在曆成日。”句中,
“日之所行”的日,指太陽。“在曆成日”的日,爲時間
的量單位。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shuò 音 標:ㄕㄨㄛ
朔朔
《甲骨文字典·屰字釋義》:“迎也”,與 (逆)
同。
朔,從屰從月。迎月的意思。
《後漢書》:“月首朔也。”爲陰曆的每月初一。這時,
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面對地球的是黑暗面,並與
太陽同出沒。常人無法看到。這時候的月相叫新月或叫朔,
相迎新月的意思。
月行軌道面和地球軌道面有五度左右的夾角,大多數
的朔日,月亮雖然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並不發生日食。而
當三者在同一直線上時,則發生日食。並且常在朔日發生。
因爲月行週期爲29 ─ 天,農曆以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
九天調整時差。所以有時日食發生在朔日之前和之後的一
天。
940
499
塘 小 篆: 隸 書:塘
拼 音:táng 音 標:ㄊㄤ
:由 、 、 和 組成。 :堆堤的土; ,
塘的象形。抬手杠(如右圖)牽掛
重物的橫杠,象“干”端系上重物,
作夯土之用的工具。
全字繪意:築堤圍塘,用作觀
測太陽視運動的方位和四時八節。
為了防止滲漏,所以要對堤和
塘底夯實。
《康熙字典通解》: “(1)堤防、堤岸。並指出築土
遏水曰塘。”說明了塘為人工所造,堤防和堤岸是衍生義。
後世作生活用水與灌溉之用的塘,只是利用地形原有
的坑加工而成,與長沙的古圭塘有根本的區別。
以往,老式建築,幾進幾廳的,走道旁有天井,地面
建有方池。方池原本也是用作天文測量,後世用作觀賞。
圭塘為圓形,為什麼叫“方塘”呢?因為它測量太陽
視運動的方位及其四時八節和回歸年時,竿影只能“指
向”。所以說:天行圓道,反映的日景在地面上,只是地
行方道了。
為什麼不用“圭表”而用圭塘測量呢?這是南北文化
的不同。
另一方面,幾千年以前,沒有曆書。所以各個地方,
都要自己建立觀測系統來指導農業生產。
建築圭塘,除了一般的技術操作,還有特殊的規範。
以正東正西的聯線為緯,正南正北的連線為經。在七
八千年以前,沒有羅盤測定,古人只能靠立竿測影。通過
千百年,幾十代人的持之不懈,人們知道了只能在春分或
秋分日來測定。這天日出東方為正東,日落西方為正西。
就時間而言,日出為卯,日落為酉。所以,東西緯線,又
叫卯酉線。日上中天,竿影指正北之時為午正,夜半子正,
上中天的北極星倒影在正北線上。就空間而言為南北經
線,就時間而言,為子午線。所以,南北經線又叫子午線。
就天文而言,子、午、卯、酉為二繩。《淮南子·天文訓》
就地形而言:“東西為緯,南北為經。”《淮南子·地形
篇》:“經緯既定,四角為維。”
四維者,就地形而言,為東南、西南、東北和西北。
天文謂之四鉤,即丑寅、辰巳、未申和戌亥。
時則為四: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與兩至(冬至
和夏至)兩分(春分和秋分 )並稱為四時八節。
这种经天纬地的法则,在许多出土的文物中用图形表
现了出来。
如安徽省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玉版, 距今约
5000---4000 年。此外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新陶、湖南
大溪遗址出土的此类图案文物,距今大约6000 年。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
甲骨文: 、 、
金 文: 、 、 、 、 、 、 望
小 篆: 隸 書: 望
拼 音:wàng 音 標:ㄨㄤ
,金文的望告訴我們:望,本是望月的專用字。
望月者也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聰慧之 ,它不是在賞月,
而是在觀察月相的變化。他們年復一年,一代接一代,鍥
而不捨地觀察和研究,所以每月十五,月圓明朗之日,叫
作望日。望字原來由 或 (目)和 (月)與 ( )組成,
為什麼後來改成亡了呢?亡,從表面上看,亡是望的音符,
其實有更深層的意義。從“亡羊補牢”的成語可知亡的元
義是“走失”的意思。而望字呢?由亡、月、 組成。亡
月,就是指月食,而月食一般都在望日發生。 (這裏指古
代天文學家),不單是研究月亮的陰晴圓缺,進一步研究和
探討月食的成因和規律性。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
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為弦,全照乃成望”的科學結論。
甲骨文: 、 、 、 、
金 文: 、 夕
小 篆: 隸 書: 夕
拼 音:xī 音 標:ㄒㄧ
甲骨文時,月、夕爲一字兩義,以音相別,月爲本體
義,夕爲象意義。
徐中舒先生著《甲骨文字典》第750 面舉的一片卜辭,
可證明“月”與“夕”同源不同義。
甲骨文:
楷 化:己 未 夕 錏 庚 申 月 有 食
月、夕同用時,月或夕加點相區別,但常常混用。上
例卜辭就是夕有點而月無點。
金文中,月、夕兩字開始分化。隸書後,分化才更明
顯。
甲骨文: 、 、 、
金 文: 、 、 月
小 篆: 隸 書: 月
拼 音:yuè 音 標:ㄩㄝ
月,源於弦月的象形,甲骨文中, 、 形,脫胎於結
繩紀事。
華夏祖先從洞穴裏走出來,進入構木爲巢的“有巢氏
時代”,拓寬了對夜空的視野,月相的變化,引發了先民
的遐想。
對於月相變化的原因,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早就有了
科學的結論:“日月之體,形如圓丸。”“月光生於日之
所照。”“月亮沒有虧盈,是人們的視角産生的月相變
化。”
約西元前一百四十年左右出版的《淮南子·天文訓》
記載:“月,日行一十三又七十六分之二十六度,二十九
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日而爲月。以十二月爲歲,歲
有餘十又九百四十四分之八百二十七日,故十九歲而七
潤。”
二十九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日,這一周期,天
文學稱之爲會合月,或叫朔望月。與現代測定的平均值非
常的接近!
月球的引力,影響江海的潮汐,東漢博物學家王充指
出:“濤之起也,隨月盛衰。”
日蝕普遍在朔日發生,月蝕普遍在望日發生。早在西
元前五百多年的春秋時代,我國的天文學家,已能準確地
推算日蝕和月蝕。
西元一九九九年,英國路透社的一條電訊:“8 月11
日,歐洲和中東地區將有二十億人口可以驚歎大自然最偉
大的奇觀之一:千禧年到來之前的一次日全蝕。”
8 月11 日,正是我國農曆七月初一日。
西元2000 年7 月16 日,美國西海岸的一次月全蝕,
正值我國農曆六月十五日。
由此可見,朔日與日蝕,望日與月蝕的對應關係,具
有明顯的規律性和科學性。
因爲會合月的時差,這種對應關係,有時有一天的擺
動。
月,在甲骨文階段,與夕字同源同形。
徐鍇《聲傳》云:“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月字,有兩個意義。
(一)指月亮。
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之句,指的
是月亮本身的象形。
(二)爲時間的量單位。
詩聖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月是時間的量單位,爲指事字。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章章
拼 音:zhāng 音 標:ㄓㄤ
《康熙字典通解》(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為
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潤月
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為一章”。
意思是說:“冬至為一歲之始,朔日為一月之初。冬
至和朔日在同一天,就是章首。週期是十九歲,其中要置
七個潤月調整陰陽曆的歲差。”
十九歲為週期的至朔同日,有時有所波動。例如:西
元一九OO 年至朔同日,一九一九年冬至為初二。一九三八
年至朔同日,一九五七年和一九七六年冬至為初二,一九
九五年回歸到至朔同日。
章字始現于金文,並以至朔同日為章首,可見這一理
論形成于周王朝時期,干支紀月也始於這一時期,以子月
朔日為歲首。
金 文: 、
地小 篆: 隸 書: 地 拼 音:dì 音 標:ㄉㄧ
,從 從 。 爲萬物存列之象;與 結合,
表意爲“土生萬物。”
,從土從 。《說文》:““ ,女陰也,象形。”
再說:土,本是男陰的象形。土、 合一爲 ,繪意大
地是雌雄同體而生萬物之母。地的讀音爲帝,同聲寓意:
“帝爲生殖之宗”,古人造字,力求象形達意,現實和科
學,沒有現代人的虛僞意識。
我們知道,後來“也”字的元義隱晦。之、乎、也者
成爲文言的語助詞。這樣,我們可以直接地解釋:“地者,
土也。”
千百年來,人們對“天圓地方”作出荒誕的解釋:
“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這種解釋甚至出自某些學術權
威之口。
“天圓地方”,正確的解釋是:“天行圓道,地分四
方。”因爲日、月、星辰的視運動是環形,東升西落,子
午之時上中天,而呈南北經線。這便是《易經·系辭》所
說:“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相。”
在我國,因爲太陽在周年視運動中東升西落時,地理
上呈南北回歸,上中天時,作左右擺動,而成 形。即
東西南北的環形。
秦漢以來的制錢,外圓內方,本是爲普及天文知識而
作,日久,百姓日用而不知。
至如說地球的形狀,漢代的《渾天說》,唐代的《開
元占經》都一再指出:“天形如卵白,地形如卵黃。”比
喻得非常形象。嚴格地說,把地球比作卵形,較球形更爲
貼切。
漢唐以來,“渾天說”是我國天文學的主流思想。
“渾天說爲主體,蓋天說爲用。”支配著我國的古代天文
學。
《開元占經》在“論天”一節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論
點:“冬至之日出辰入申,夏至之日出寅入戌,進退於六
十度之中焉。非專四遊之差,亦有地之升降。”早在一千
多年前,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就已覺察到地球自身的運動
了。
“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是世俗之見,不能當作古
代文化來弘揚。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地圖精確性,按圖索驥,從長
沙去九嶷可以找到舜帝廟。
這是大地是卵形的實際運用。
金 文: 、 、
蓋 小 篆: 隸 書:蓋
拼 音:gài 音 標:ㄅㄨ
《說文》:“ :苫也。”苫指白茅編織的覆蓋物。
引伸為一切覆蓋物,俗稱蓋子。作動詞,如用茅草蓋屋。
:由 和 組成。 ,表示白芭編織的覆蓋
物; ,有蓋的盛器。兩義合一,泛指一切蓋具。
《周髀算經》:“天象蓋笠,地法覆槃。”
《易經·系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也是這種
觀點的反映。
蓋天說的形成应当是西周初年,由周公旦領導,商高
主持奠定了周曆,並且鉤陳法測量星空。勾三股四弦等五
的商高定理應運而生。以弦求弧的割圓術和北極星為可睹
天樞的中極,完成了二十八宿的系統工程。為渾天說的渾
天儀象奠定了技術基礎。這是蓋天說的曆史貢獻。
《蓋天說》是在當時的條件下,人們對客觀認識的必
然。
《周髀算經》中還有許多見解令人欽佩。把可以看到
的正北天樞,認為是“天之中”。這是古代天文儀器之一:
玉制的璿璣觀測的結論。
因為白晝的太陽,在一年中的視位置作南北的回歸,
而北極星基本不移。三千年後的今天,也只偏離一度左右。
所以,《周髀》說:“正北極樞,璿璣之中;正北,天之中。”
古人依著與極星相伴的北斗七星,看到了北極樞旋週
四極。
天樞對應下的地理北極,在它附近的地方,夏天還有
不溶解的冰。
《周髀》的描述是:“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
古天文學家不像我們,從書本上找到答案,他們是親
臨其境,親眼所見的記述。
《周髀》:“春分之日夜分,以至秋分之日夜分,極下
常有日光。
秋分之日夜分,以至春分之日夜分,極下常無日光。”
這就是說,當周代鎬京的春分子夜到秋分子夜,這时
北極附近地區,幾乎日不落。從秋分子夜到春分子夜這一
段時間,正是北極附近地區常無日光,是極夜的季節。
再看《周髀》:日運行處極北,北方日中,南方夜半,
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夜半。
日在極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日在極西,西方日
中,東方夜半,凡此四方者,天地四極四和。
它指出了東、西兩半球的經緯對應點的時差。例如中
國和美國的時差,就存在著子、午相對。
再如南北兩半球,存在著季節差異,中國夏至,澳大
利亞的對應點則是冬至之時。
由此可見,先祖的天文和曆學的研究,是足跡遍天涯。
東西兩半球,南北兩半球,他們都作了廣泛的對比研究和
實測。
先祖為我們創造了知識,閃耀著智慧的光輝。他們飽
受饑寒,流汗流血,付出了艱苦卓越的勞動,甚至有的為
此獻出了生命。但自古以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們的
著述,難免有誤。我們的責任是修正谬誤,批判地繼承,
豐富和發展科學內容。
有的批評者,用輕視的目光看待先祖,用愚昧、野蠻
的鄙辱文辭評論先祖。這種人,一方面是他不懂得人類認
識客觀過程的規律性。另一方面,是品質卑劣,以期達到
抬高自己的目的。
我們應清楚地明白:創造知識的人,是智識之士;從
書本中拿來知識的人,只是知識階層。
恩格斯也曾對鴨嘴獸有過錯誤的認識。
梁武帝說:“自古以來,談天者多矣,皆是不識天象,
各隨意造,家執所說,人著異見,非直毫釐之差,蓋實千
里之謬。”
這是對那些堆砌書本知識者的批評。
梁武帝對蓋天說和渾天說的評價是:“瞻星望月,蓋
不及渾,度景量天,渾不及蓋。竊較卵之笠之,未盡天體
之賾;而候之測之,才窮推出之妙。”
甲骨文: 、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xuān 音 標:ㄒㄩㄢ
亘亘
,讀音爲旋聲的平韻,文爲漩渦的象形,是對宇
宙萬象的共性描繪。距今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彩
陶釜圖案上就有此紋形。現將其局部放大圖像複印於下:
[
大汶口文化出土彩陶圖案 局部放大圖 距今有6000 年
看過圖像以後,讀者一定會問:旋渦運動呈圓形,
“ ”怎麽呈方形呢?原因是它始於結繩紀事,移置成陶
文,就承襲下來了。
爲什麽說 是對宇宙萬象的共性描繪呢?日、月、
星辰的自轉和公轉,是星球運動的外在表觀,其內因是
星球自身處於旋渦的運動狀態。
地球,因地質的旋渦運動,加上日、地的相互吸引
和推斥,形成自轉和公轉。地心的旋渦運動造成地殼的
變遷和磁極的轉換,形成火山、地震、海嘯和颶風……。
太陽在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同時,內部核聚變的旋
渦運動,形成黑子周期性變化及其周邊的噴焰和衝浪。
銀河系在旋動,銀河外星系的長蛇座、室女座、獵
犬座等等,都是本身處於旋渦運動。
宇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連環式的旋渦狀態運動的
有機體制。所以,我認爲:天人合一的世界是一個有序
運動的天機。
小 篆:
澒 隶 书:汞
拼 音:góng 音 标:ㄍㄨㄥ
《说文》:“丹砂所化,为水银也。从水,项声”。
隶变为汞,从水从工。从水,因为汞的熔点为—
38.87℃,沸点为365.38℃。常温下,为易流动的银白色
液态金属,俗称水银。从工,因为汞的氯化物有两种,一
种是氯化高汞(HgcI2)俗称升汞;一种是氯化亚汞
(Hg2cI2),俗称甘表。这两种化合物都是白色结晶,外
貌相似,在古代,两者常常互相混淆。
古代道家在抽丹炼汞时,用水银,盐,皂矾(硫酸亚
铁)三者混合提炼,有时得到升汞,有时得到甘汞。而升
汞昇华冷凝后,聚附在坩锅上壁,故称升汞,甘汞则沈冷
于底部。古人不知配比原理,而外表又难辨别,一个上浮,
一个下凝,由此而联想到宇宙的演变和天地的形成。《淮
南子·精神训》就把天地末分以前,称为澒(góng)濛。
其所以澒读为(góng)是借用“宏”和“鸿”的音义,
表示宇宙的宏大辽阔。用“澒”的形义,表示天地生成原
理是来自“抽丹炼汞”的化学实验所比拟。
《列子·天瑞第一》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
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
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
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再看《列子》所说的四个阶段:
(一)“太易者,未见气也。”
不正是在作炼汞的准备吗?
(二)“太初者,气之始也。”
灶炉起火,丹砂受温,水银成气态昇华,如霏雾充盈
器皿。
(三)“太始者,形之始也。”
各种元素进行化合和分解的阶段。
(四)“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态汞化物冷凝成升汞和降汞,以及其它副产物。
古人由此联想天地分形的概念。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
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成为我国天地形成的视界观。
小 篆:
渾 隸 書: 渾
拼 音:hún 音 標:ㄏㄨㄣ
《周髀算經》以蓋天說的觀點,測量天體的日、月、
星辰,在具體應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對天地的
宏觀方面,顯然是錯誤的。
伴隨以北極樞星爲中軸,二十八宿系統工程的完
成,渾天說也應運而生。西元前四世紀的慎到說:“天
體如彈丸,其勢斜倚。”
爲什麽說:“球體的地球其勢斜倚呢?”
因爲地球在自轉和公轉時,以古都長安爲觀測點。
南極和北極的中軸線與公轉軌道有三十六古度的傾斜。
即太陽、地球和北極星的中軸聯線傾斜三十六古度。
集渾天說理論和實踐於一身的,是東漢天文學家張
衡。他在《渾天儀圖注》一文中的描述是對“渾”字的
最好注解。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
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裏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
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又四
分度之一……。”
北極乃地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則北
極上規,經七十二度,常見不隱。南極,天之中也,在
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極下規七十二度,常伏不見。兩
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強。天轉如毂之運也。周行無端,
其形渾渾,故曰:“渾天也。”
這是古天文學家直觀的論述。依上所述,解析渾字。
渾:從氵從 從車。
氵:天表裏有水。
車:天轉如轂之運也。
再將“車”分解成“ ”和由。
:南、北極天軸。
由:日、月、星辰繞極以旋,周行無端,周天三百
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渾字集這些複雜概念於一身。
渾與混,諧聲寓意。謂天地源於混沌。
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天文學主流的渾天說已認識
到地球如彈丸,天地乘氣而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基本標準。
天文學家、數學家、機械學家張衡,用自己的才智,
在前人的基礎上,創制了著名的“水運渾天儀。”其主
體是渾象。直徑不到五尺,球面上畫有二十八宿,黃道、
赤道和大量星辰。二十四節氣,北極常顯圈,南極常隱
圈等。
渾象的轉動軸北出地平三十六度,南入地平三十六
度。這相當於當時京城洛陽的地理緯度。
渾象上按上一套齒輪系統,利用具有穩定性的漏壺
流水推動渾象,均勻地繞著極軸轉動。
渾象造成後,作了示範表演。一個人在屋子裏看渾
象轉動,一個人在外邊觀看實際星空的變化,看守人報
告星星的東升、正南和西落。和實際的星星升落完全一
樣。
另外,渾象中還帶動著一個機械日曆,可以表示“日
期的變化”。
這種對天體視運動的類比,優越於古代紙上談兵的
幾何模型。
只是應當修正的觀念有兩點:
一、地球不是天地的中心,而是人們認識和觀察宇
宙的中心立場。
二、渾天說只是以太陽爲中心座標的宇宙觀。我國
古代的宣夜說,批評了渾天說的有限概念。東漢時代的
郗萌記道:“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天極,眼瞀(mào)
精絕,故蒼蒼然也……”。
正象光學發展史一樣,粒子說和波動說,互相矯正,
合二而一。
我國蓋天說的星空測量,渾天說的日、月、星辰視
運動的類比和地球的彈丸觀與宣夜說的宇宙觀,各有所
長、各有所短。揚長棄短構成了古人的天象自然觀。
古 文:
卵小 篆: 隸 書: 卵
拼 音:luǎn 音 標:ㄉㄨㄢ
,有兩種形義:
(一)男性生殖器的象形, ,表示陰莖, 和 、
,表示陰囊,其中小橫,表示睾丸。所以,長沙方言,
稱男性生殖器爲卵。
(二)兩顆進入孵化狀態的受精卵的象形,爲陰陽兩
性,陰性經孵化後,生成雌性動物。陽性生成雄性動物。
生生不息,萬物化生。這是無乳的母體動物的共性,如
鳥卵。
我國古代天文學,有一種觀點是:“天形如卵白,
地形如卵黃。”
這是古代天文學家從地球公轉的軌道形態所産的
直觀感覺,銀河系也象卵形。
我國創世紀的童話:盤古開天闢地,顯然是受卵生
孵化過程的啓發,所産生的樸素推理思維。
樸素相對論
西漢末年的《尚書緯·考靈曜》云:“地有四遊。冬
到,地上北而西三萬裏,夏至,地上南而東三萬裏。春秋
二分其中矣。
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
舟行而不覺也。”
樸素地說明瞭視覺的相對靜止和客觀的相對運動原
理。描述了大自然具有多重的慣性系統的相對運動,分辨
出地動天旋。
漢代《春秋緯原命苞》中也說:“天左旋,地右動。”
西方,直到加利略時代才產生這種觀點。特別是我國
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到:星從天而西,日违天而東,建立
了三個視運動系統:
(一),以北極星為儀,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的視旋,
和為可睹天樞的曆學系統。以一周天為一載。書傳:“夏
曰載,商曰祀,周曰年。”由此推論,這種曆學創于夏代。
(二),以“天左旋,地右動”創立的太陽視運動,
以一周天為一歲,為黃帝時候首創調曆。每四年置潤一天。
(三)以月亮和二十八宿的相對運動創建陰曆。平衡
陽曆與陰曆的時差,十九年潤七個月為一章。其原理如《淮
南子·天文訓》所說:“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
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月。而以十
二月為歲。歲有餘十日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
歲而七潤。”
以漏刻計時和日晷計時相比較,構成我國天文和曆學
的戰略指導思想:“晝參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
甲骨文:
金 文: 天小 篆: 隸 書: 天
拼 音:tiān 音 標:ㄊㄧㄢ
天字在整個演變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部件:即以正
立人形爲底座,“ ”爲甲骨文的上字; 或 在人形
上,象徵人的顛頂,卜辭中個別字例用此義。
《甲骨文字典》第4 面中有下列辭例:
一:人之顛頂也。
甲骨文:
楷 書:庚 辰 王 弗 疒 朕 天
二:大也。
甲骨文:
楷 書:貞 辛 天(大)雨
用於大字之例很多,不一一列舉。
可見甲骨文天字,一字三義:天、顛,大。
以後,天、顛、大三字分化。
《說文》:“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天,爲顛的諧音,“二”爲甲骨文上字,形聲相益,
寓意人的顛頂之上爲天。
《易經系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這是人們
在某一地點時的直觀感覺。具有片面的相對性。大地是球
體並且自旋和繞太陽公轉。白晝,太陽在我們頭上,而夜
色星空來臨的時候,白晝的豔陽天已在地下了,所以《系
辭》指出:“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並且用先天八卦
和後天八卦的方位排列予以演示。
先天八卦 後天八卦
兩種卦序不同,從方位來說,我們古代是以左東、右
西、上南、下北。《說卦傳》:“乾天也,坤地也。”離爲
火爲日,坎爲水爲月。
當美、蘇登月的宇航員立于爲“月”的坎位時,回首
望故鄉,大地在天上。勢若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的陣勢,像偉大詩人毛澤東的詩篇所
說:“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神奇的後天八卦,值得我們深思。
甲骨文: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
拼 音:xuān 音 標:ㄒㄩㄢ


:遠古時代研究和討論天文觀測的場所。
我國古代天文學中,其中一個流派就是宣夜說。
當晴空萬里,繁星閃爍,常人感覺是萬賴俱寂的夜
色,而在宣夜學派的宇宙觀中,星在移,斗在轉(指北
斗七星),天在旋,地在轉。宇宙處於漩渦的運動變化
之中。
三國時代的學者楊泉對此有一段精闢的見解:“夫
天,元氣也,皓然而已,無它物焉。”他認爲:銀河也
是氣,並從中生出恒星來。
現代科學測定:“太陽是由百分之七十一的氫,約
百分之二十七的氦,其他約百分之二的物質組成。並由
此而産生核聚變的黑子運動。引發出噴焰、衝浪和幅
射。有力地印證了楊泉的觀點。
再看楊泉對銀河系的描述:“氣發而升,精華上
浮,宛轉隨流,名之曰天河,一曰雲漢。”
我國古代科學家所說的元氣,是泛指微觀世界的粒
子,充滿天穹。處於旋渦運動的組合和變化之中。這種
觀點,就用了“河圖”和“洛書”來表達。
金 文: 、 、
然小 篆: 隶 书:然
拼 音:rán 音 标:ㄖㄢ
,由 (黄火的并文), (隹火的并文)。
会意是:正在燃烧的火,是黄色,火可以烧焦鸟雀(隹)。
是焦字的原文, 是燃字的原文。只是,然和燃在
金文时,相互通假。小篆并为然字,楷化增火旁而为燃烧
的燃,然字保持元义。
元义的然字,金文中当为 字,由 (月) (荷
锄而行的人)和火组成。以此三物代表万物,会意万物自
生自在的现实,是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的 “大自然”。
他是无极无限的。
现代宇宙学说,一为膨胀说,一为爆炸说。当前,爆
炸说占优势,该学说认为,宇宙从诞生到现在约一百三十
亿年。
请问,爆炸时的起爆体积有多大?现今宇宙体积有多
大?太空有多大?
再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中,有三则报道不知是真
是假?
一则是2005 年9 月刊29 面:“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发现了
100 多亿光年远的星系中的有机分子。”
权且称这个星系为S星系。
第二则是2006 年6 月刊5 面:“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发
现了距地球70 亿到90 亿光年的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
结构,由数千个星系和上万亿颗恒星构成。”
权且称这个星系团为X星系团。
据此,不妨作一个不严谨而肤浅的推论。
(一)以S 星系为中心的光辐射,其中一线经过100
多亿光年的里程,到达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将此线向两端
无限延长,那么,在S 星系与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向背的红
外辐射线,必将吻合。并且在空间行经了一百多亿光年的
里程。再加上S 星系本身的直径。这个物质宇宙的时空值,
就大大超过了“宇宙爆炸论”的“时空值”。何况,斯必
泽空间望远镜的周围,还有一个巨大的物质世界。其中包
括X 星系团。
(二)《天文爱好者》2005 年9 月刊29 面,还有另
外一条信息:英国达拉汉大学一个天文学家小组用帕尔马
4.2 米威廉·赫歇尔望远镜观测到一个距我们115 亿光年
远的星系一次大规模爆发的遗迹。
若这一观察能得到证实,这个星系恐怕是另外一个宇
宙系统。
(三)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发现的距地球70 亿到90
亿光年的星系团,由数千个星系和上万亿颗恒星构成。恐
怕也是天外有天的宇宙。
由此可见,我们的宇宙观,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岛屿。
大自然是无极无限的。
甲骨文:
金 文: 亡小 篆: 隶 书:亡
拼 音:wáng 音 标:ㄨㄤ
拼 音:wú 音 标:ㄨ
《甲骨文字典·释义》;读如有无之无。
卜辞:
楷化:乎 舞 亡 雨
亡雨。即无雨
亡字衍生义很多:
(一)“亡羊补牢。”意为丢失。
(二)《前汉·韩信传》:“萧何闻信亡,自追之。”义为逃
亡。
(三)金文阶段,亡字多义,通无通忘。如《士父镜》:
“降余鲁多福亡(无)疆。”
(四)今作死亡,灭亡之义。
甲骨文: 、
金 文: 、 、 、 無
小 篆: 隸 書:無
拼 音:wú 音 標:
從甲骨文看, ,很像身披稻草,慶賀豐收的土家族
擺手舞的象形。並由此衍生豐茂之意,所以《說文》:“ ,
豐也。”
《說文》將無字分列兩部,作出兩種解釋,是想證明
無字的相對性。
《康熙字典》將無字列入火部,更有深刻的含義。宇
宙大爆炸之初,是無字的意境。之初,宇宙一片火海,是
謂“乾元”。
長沙市的火宮殿,又名乾元宮。
再聽長沙方言的古聲韻,巫(wu)、無(wū)、舞(wú)、
戊(wǔ)、物(wù)。同聲異韻近義。
繪意:有,生於無;無,如火光舞動, 。是光波之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千奇百怪的元素,均是由七色
光譜混成。
無,是相對的。例如母雞生蛋,雞體原本無蛋,是後來
生理形成的。這是有生於無的相對性。所以,“無”的古
義,應釋為“有形生於無形。”
有無是人的感覺。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
入鮑魚之市,久而不聞其臭。
然而,香和臭不依個人的感覺,客觀地存在著。
甲骨文: 、 、 、
無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無
拼 音:wú 音 標:ㄨ
《說文》:“ ,亡也,從亡,無聲”。
金文常用作年壽沒有終期,“無”作沒有之義。例
如:《齊良壺》:“其眉壽無期。”
沒有之義也見於《魚鼎匕》:“下民無智”。
哲學中“無”,相對於有,但是,不能作“沒有”
解。而是指物質的隱微狀態。《老子·道德經》:“萬物生
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二十一章》云:“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可證“無”的哲學含義。
《列子·天瑞》對此作了明確的詮釋。
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
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
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見氣也。”
現代科學不是在找尋暗物質嗎?
“太初者,氣之始也。”
現代科學描述了宇宙大爆炸的初始三分鐘,是不是
可理解為“氣之始”。
以後生成各種元素,謂之太素。
甲骨文:
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yǔ 音 標:ㄩ

《說文》:“ ,屋邊也。”引伸爲“天邊”。《尸子》
云:“天地四方曰宇。”在古人看來,雲雨來自天邊。所
以宇和雨同聲訓義。
再從“于”來看,于字的演化過程如下:于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于于
拼 音:yú 音 標:ㄩ
《說文》: “虧,于也,象氣之舒。”于在甲骨文時,
已用作介詞,而《說文》用象形的觀點進行解釋是有所依
據的。再從甲骨文的 看,《甲骨文字典》是這樣解釋的:
“ ,從干從 。 ,像大圓規,上一橫畫像定點,下
一橫畫可以移動; ,表示移動之意,或作于,爲 之
省。”
《甲骨文字詁林》編號1189 的于字,文形爲 。這
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于,原義不是介詞,的確與雲氣
有關。
徐仲舒先生的分析的確不錯。“于”,有移動之義。
我們可以結合看一看《新編全天星圖》(北京天文館等編
印)。其中:春夏秋冬四季星空圖,把四季圖中的銀河影
像,以冬春夏秋的順序連接起來,就成了略似 形。
由此可見,宇宙的宇字,本當是 最爲恰當。現在,
約定俗成,只能將就了。
宇宙,這一概念是很難言定的。人類觀察宇宙的有限
性,思維理念的無限性,永遠是難解的終極之謎。
我們常說的宇宙觀,這一辭彙是不恰當的,只能說是
自然觀。地球上的人們,只是“坐井觀天”而已。
古 文: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zhòu 音 标:ㄓㄡ
宙宙
《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
宙,从 从由。结合轴字从车从由,读音为zhòu 来
看。“由”不是读yóu(ㄧㄡ)。当为“轴”的读音,是轴
的古今字。何以见得呢?请看:
甲骨文:
古 文:
小 篆: 隶 书:
拼 音:yóu 音 标:ㄧㄡ
由由
从 和 看, 、 、指的是车轴; ,表示绕轴而
转的车轮。所以,轴是 的本义,由者游也,车轮绕轴
而游动,故有车子由此而动。所以由(yóu)是衍生义。
由此可见,由、轴在甲骨文时同源同文,以音相别。这
样,结合我国古代天文的观察方法,就能理解“宙字作
为“古往来今”的时间理念。
《开元占经》转述: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
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五百八十九分度之一百四十五,东
西南北辰转周规。半露地上,半隐地下。其二端谓之南
极、北极。天之中也。北极在正北,出地三十六度,南
极在正南,入地亦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度半强。
众星皆移而北极不徙,犹车轮之有杠轴也。
这是古代天文学家直观的心理反映,仍是心理天文
学的范畴,有其相对性。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椭圆体,只
是在表述上有些误差,把观察中心当成了“天之中”了。
但它说明了重要的一点:“宙者,天时之轴也。宙、
轴同声训义。时序无端,古往来今。”
甲骨文: 、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 朝朝
拼 音:(一)zhāo 音 標(一):ㄓㄠ
拼 音:(二)chóo 音 標(二):ㄓㄠ
(一)zhāo 的朝,爲早晨。 :象人立叢林,已見
日出東方,而彎月尚留西方。所以《爾雅·釋詁》:“朝,
早也。”朝、早爲雙聲疊轉。可見異字同義。
(二)此時,彎月朝東,似有告別太陽之意境。所以
衍生爲:“臣見君,下屬見上官,謂之朝(cháo)”。《禮·
曲禮》:“天子當甯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甲骨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gǎo 音 標:ㄍㄠ
杲杲
《說文》:“明也。”《淮南子·天文訓》:“日登於
扶桑,是謂拙明,故杲字日在木上。”
甲骨文: 、 、 、 、
金 文:
小 篆: 隸 書:
拼 音:hūn 音 標:ㄏㄨㄅ
昏昏
《說文》:“從日,氐省,氐者下也。”此說不確。
昏,從氏從日。氏者,事也。日在氏下,是夕陽西下之意。
古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昏正是日落而息之時。
夕陽西下,光輝返映,此時正是黃昏。
甲骨文: 、 、 、
金 文: 、 、 、
小 篆: 隸 書:昔
拼 音:xī 音 標:ㄒㄧ

學者何金松先生文曰:“甲骨文和金文中,昔字有多
種形體。”如作 (甲二九三一)、 (鄴初下四五·五)、
(菁六·一)波浪條或二或三,或連或斷,日在上或在
下,日中有一筆或無,部件的位置不定,或增筆省筆,是
甲骨文、金文中的通例。先從耤字說起。金文作 (令
鼎),象人用手操耒耕土之形,下面是昔字。衆所周知,
田地是需要耕的,目的是松土。用來耕時,土塊掀起,翻
倒,連成線條狀,是曲折的,呈 或 形。一塊田地耕
完,土坺的行數很多,作爲文字符號,畫兩三條就夠了。
寫成 或 ,或作 ,亦可分別寫成反向形……昔字
的字形表示太陽曬土坺,本義是曬乾,與晞同義。昔爲象
形,晞爲形聲。
翻起的土坺比較濕潤,曬兩三天就可以整細了。所
以,殷人稱幾天前爲昔,這個引伸義的産生是很自然的。
《甲骨文字典》第725 面釋義舉例:
卜 辭:
楷 化:癸 未 卜 貞 昔 丁 丑 文 武 帝
卜辭中“昔”爲往日之義,是引申義。
小 篆:
隸 書:杳
拼 音:yǎo 音 標:ㄧㄠ 杳
《說文》:“冥也。”《淮南子·天文訓》:“日哺則
反(返)景上照于桑榆,故杳字日在木下。”
鄭樵《通誌》:“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
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甲骨文:
小 篆: 隶 书:暈
拼 音:yùn 音 标:ㄩㄅ

抄袭自《甲骨文字典》726 面晕字释。
“象日之四周有晕气之形,当为晕之初文”。
《说文·新附》:“晕,日月气也。”
释义:
甲骨文:
楷 化:癸 巳 卜 贞 今 其 有 祸 甲 午 晕。
上例可见殷时贞人预测到次日有晕。可见,当时对日
晕观测和气象预报具有较高水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晕
的记录。
民谚中有:日晕生风,月晕致雨之说。
雨后日出生晕,指日周围有模糊的光圈。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隸 書:昃
拼 音:zè 音 標:ㄗㄘ

從日從 ,象斜側的人影。
,從日從 , ,爲籀文仄。《說文》:“ ,傾
頭也。”日和 結合而成昃,應該理解爲:午時過後,
未時來臨,太陽偏西,人影隨之斜側。以寓太陽西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