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妈妈曹丽娟2txt:福建出土40罐治病“金汁” 系埋藏38年男童粪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13:24

福建出土40罐治病“金汁” 系埋藏38年男童粪水

 

坑里,六七个罐子已经露了头

埋了38年,粪水变成了颜色清亮的“金汁”

东南网-海都闽南版12月23日讯(记者李秋云林继学江方方田米实习生杨雯雅文/图)

核心提示

昨晨7点多,承天寺,工人们又来了。他们一直挖到下午3点左右,陆续抬出20多个罐子。除去几罐已损坏的,其余的都被人们小心翼翼地搬去了花桥宫。

至此,40罐埋藏38年之久的“金汁”集体亮相。

“在挖酒吗?还是古董?”好奇的厝边们,围在大坑周围,七嘴八舌地说开来。听说是在挖“金汁”,年纪较大的老伯、阿婆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里有啊?”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则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还有人说自己曾去花桥宫讨过这药,很好用呢。

冬至的清晨,承天寺来了不少烧香的人。“咦?那边在挖什么啊?一罐一罐的。”大家好奇地聚拢到一大殿侧门的龙眼树下,瞧见三位师傅在一个大坑里挖着什么。

“是酒吗?”有人好奇地问。“哈哈,是金汁。”一位姓黄的老师傅现场给大家解惑。话一说完,围观的厝边炸开了锅。年纪大的,一听就明白,年轻人大多听着一头雾水。

“以前小孩子有什么发高烧的,一喝下去就好了。”卢阿伯是泉州本地人,今年六十几岁。卢阿伯说,他小时候,见身边挺多人都喝过,自己家也有备过,以应不时之需。

不过,还真有一位年轻人知道。在银行工作的李先生,今年29岁,他说,“我小时候有去过花桥宫,早就知道了”。李先生还说,金汁其实是有据可查的药,他在书上看过,印象很深刻。

黄老师傅进花桥宫,已经二十多年了。他说,每一批制作了多少罐、埋在哪里,都有专门的文字记载。“1973年埋下的是最后一批,此后就没再做过,年代最久的可能有五十多年了!”也就是说,38岁,可能是泉州现存“金汁”中年纪最轻的了。“至少要埋藏二三十年,(颜色)才能变得清沥,年代越久越好!”这道理,跟陈年老酒还有些像。

刚出土的“金汁”什么样?昨天的挖掘现场,大伙儿都好奇极了。

“小心一点,不要弄破了!”叮嘱声里,三名工人轻轻挥动手中的工具,一个个罐子逐渐露出真容。将罐子抱出来,工人们说,轻重不一,轻的轻轻一抱就行,沉的可得铆足了劲儿。“有的剩得多,有的剩得少,能有70%成功就很不错了。”花桥宫里的王人敬阿姨,拿手小心掰掉封口的泥土,再掀开里面的碗碟。

等到罐子口打开,大家挤着探头往里瞧。“哇,好清!”只见,罐子里的液体清澈见底,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倒影,底部似有一层沉淀物。阿姨将长柄竹筒伸进罐里,再倒进白瓷碗里,就像一碗清水。拿来一闻,并没有味道。

 

埋在有龙眼树的地方,土里比较有水分,可保存较好

花桥宫的苏大夫是制药者之一

新闻回顾

粪便何以成“金汁”

核心提示

很多老泉州人对金汁并不陌生,讨过,喝过,至少也听过。“好像是用人的粪便做的吧。”不少人这样描述。

读者曾先生的祖父是花桥宫的第一任董事长曾尤。回想当年花桥宫做金汁时,曾先生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如今一晃已60多岁。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原材料要一直搅拌,一直过滤,“很臭啊,可不像几十年后的这个样子”。

臭气熏天的粪便究竟是如何变成颜色清亮、无臭无味的金汁的?昨日,本报记者探访花桥宫,为您揭开金汁制作的秘密。

深秋入冬之际采集童男粪便

【原料从何而来?】

“必须是十一二岁的健康童男的粪便。”金汁秘方在花桥宫代代相传,王人敬阿姨虽不曾参与制作,但看过很多材料,也听前辈讲起过。

当年,老师傅们要做金汁,多是到小学收集。在学校里放了木制马桶,专供男童排放。“还得是成形的,整块整块,不能拉稀。”老师们会叮嘱学生,要是那几天肠胃不好的,就别往马桶里拉了。

收集粪便的时间,也有讲究,“须是深秋入冬时,因为这样的季节不容易拉稀”。

而据一位曾经参与制作的老师傅回忆,一年到头,只选用冬至前后一个月的粪便,据说,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粪便比较不那么臭。

也有个说法是,这样的天气不容易孳生细菌。

赤土好水搅拌三道工序过滤

【粪便如何处理?】

收集来的粪便并不是就这么封存了,而是要一遍遍地淘洗,去除杂质。

老师傅们将四处收集来的一担担粪便倒入大木桶里,往里加水、加土。水,最好是上好的井水或地下泉,土得是红土。

将这几样东西按照一定比例倒在一起后,用力搅拌均匀,至少得经过3次过滤。第一遍是用缝隙大的竹筛筛,再拿缝隙密一点的竹筛滤第二遍,接着以棉纸纱布进行最后一道过滤,最后剩下的粪水才能装入陶瓮中。

以碗和碟盖住陶瓮,再用加了盐的黄土加封,埋入土中。

两米黄土掩埋至少二三十年

【封存有何讲究?】

“得是黄土。”王人敬阿姨强调,金汁要埋在潮湿的旷野中,入土深约两米。“龙眼树的根比较吸水,土不会干裂。至少得存放二三十年,越久越清,越好!”

其实,并不单单承天寺地下有,花桥宫当年在各个地方,都有埋藏。“多选在空旷的地方,寺庙里也有不少。”100多年来,花桥宫坚持的慈善义诊送药,与寺庙的慈悲为怀相一致。加之,寺庙有大片空地,因此成为埋藏金汁的上选。

除了承天寺此次出土的40罐外,泉州地底下可能还有几百罐金汁,开元寺、省五矿、北门等地均有。不过,近些年来,由于土地基建等原因,原来埋藏金汁的地方有些已立起楼房或者铺了砖。“还有多少能挖出来,很难说!”

【下批何时再做?】

此批出土“金汁” 或将成为绝版

据花桥宫里的记载,最后一批金汁是在1973年制作的。

“以前,从地下取出一批金汁后,就得再制作同等数量的一批再埋进土中,这样,金汁才能源源不断,用完了再取,取完了再做。”看着承天寺的金汁取出来之后,曾经参与制作的老师傅担心没有再制作新的,用完了,就没金汁了。

“当时台湾有相关人士过来,觉得这秘方太好了,都劝我们多做一些。”王人敬阿姨说,可以后或许不会再做,也许1973年的就成了绝版。

为何不做了?王阿姨说,最难的,是原料不好收集了。“配方,我们宫里都有记载。但现在都改化粪池了,哪里去收?”

而花桥宫现任董事长则称:“现代医学对金汁有看法,觉得不卫生。”

以后,还会做吗?几位老人尽管觉得可惜,但大多认为,可能会就这么断了。不过一位老师傅希望花桥宫能再新制作一批埋藏,“如果有花桥宫愿再制作新一批,我愿意将我知道的金汁制作方法都说出来”。

 

花桥宫许多药都是秘方配制的

花桥宫王人敬阿姨小心地掰掉封口的泥土

最实惠的穷人药

核心提示

花桥宫里,老旧的施药登记表上,详细记载着每一天来讨药的厝边信息和免费发放的药。

读者曾先生说,他记得当年到花桥宫讨金汁的人可多了,“金汁是好东西啊,贫穷的人看不起病,这药最实惠!”他感叹道,“那可真是老百姓的药!”

花桥宫位于泉州市区中山南路,全名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相传,名医吴真人“保生大帝”曾在此悬壶行医,济世惠民,后来就有“门徒”(即泉州民众)在这里建庙,焚香朝拜。到清光绪年间,泉州绅士及商民于花桥宫内倡设“泉郡施药局”,博采药源,广施民众,这习俗就延续了下来,每周一到周六,都会开门义诊赠药。

这神秘的“金汁”,就是花桥宫亲手酿存的重要药品之一。

百姓来讨这药花桥宫会给个半斤

花侨宫赠药施医,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了。

“到这里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义务性质,6个工作人员每月才几百块,义诊医生更是象征性地给一百多元车马费。”现任董事长黄德鹏介绍。除了定时来义诊的医生,花桥宫有固定的6名工作人员。“两个是看宫的,老黄是出纳,苏绵生是做药的,还有像我,是赠药、解签的。”

周一到周六,花桥宫开门义诊赠药。昨天,记者在花桥宫里,也不时见一些年岁较大的老伯和阿婆进来虔诚地点香、叩拜。“金汁”是花桥宫众多秘方之一,也是这里的制药师自己熬制的药品之一。“很多露(药),都是秘方配制的。”

“很多大医院看不好的,都会找到这里来。”王人敬阿姨在花桥宫已工作十来年,说起自己手中接过的疑难杂症,她口中讲出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很多退休职工、外来工还有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都知道我们这里,都会过来看。”

“金汁这药是宝贝,可治高烧、内热、肝病等病。”据制药师傅老苏介绍,金汁是口服用的,高烧、内热的只要喝几两就好,而肝病的要多喝一点,以前,有百姓来讨时,花桥宫就会给个半斤,“让百姓回家能多喝几次,不然给少了,人家又得多跑几趟”。

尤其天热时每天都有人讨金汁

记者仔细翻看,在六七月以前,几乎每天都有人取走“金汁”,一天有时一人,有时两三人。“天热的时候特别多。上一批用到今年夏天,差不多快完了,所以现在才去挖。”

厝边们口中传神的“金汁”,到底效果怎么样?曾亲自体验过的人,又有着怎样的记忆?

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主任黄真真回忆说,十多年前,她就曾去花桥宫讨过金汁。“当时是小孩发烧,有朋友说花桥宫的金汁退热很管用,我就去要了。”黄真真说,她一直就很偏爱民间秘方。那回,她要到了一小瓶的金汁,“没有味道,清清的,颜色淡淡的,有点淡茶色”。孩子喝下以后,果然很快就退烧了,“虽然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药理,可很多偏方就是那么神奇”。

花桥宫里的制药师傅老苏,也曾给外孙女用过。“是我大女儿的女儿,当时发高烧,住了一个星期医院,还是没好,就给她带了一些,让她喝下去。很快就好了呢!”

【征集令】

两天来,本报连续推出花桥宫“金汁”相关报道,独家掀开“金汁”这一秘方的神秘面纱。许多老泉州人都曾耳闻甚至亲尝的“金汁”,它的前世今生,究竟有着怎样离奇的故事,本报为您抽丝剥茧,带您一步步探秘。

【观点PK】

自古以来,关于金汁等粪便类中药,在中医的典籍里一直都有记载。而关于粪便类中药的弊利之争,在医学界也存在着不一样的观点。

正方:金汁金贵

“金汁是很纯、很清的药,能治小孩高烧、内热。”福医大附属二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崔闽鲁说,10多年前,他还曾给病人开过这种药。据崔医生了解,金汁是粪便制作的,是很虔诚的和尚的排泄物。按佛教的说法,虔诚的佛教信徒排出的东西是很纯净的。因此,埋在地下数年后,就成了很好的中药,“我曾见过有的孩子高烧不退,吃了很多西药都没效果,喝了金汁后很快就好”。

昨天,崔医生在厦门参加中医界的会议,跟其他同行提起金汁,不少人认为金汁很珍贵如今全国其他地方已很难找到这种药,只有泉州花桥宫才有。他说,金汁跟人中白(凝结在尿桶的灰白色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能够治病是一样的道理,但如今很少有医生在用。对此,崔医生感到可惜。他觉得,泉州民间有许多独特的中医药,如今使用的人不多,其实对这些中医药应该加以推广、保护。

反方:弊大于利

不过,医学界也有人认为,金汁等粪便类中药“弊大于利”。在1995年《中国中药杂志》第20卷第12期里,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的于智敏、周超凡,即对此有过较为系统的论述

我国临床使用粪便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中医典籍里,都有成功使用类便类中药的记载。从其功用看,只局限于滋阴、清热、活血、消积几个方面,范围较窄,无明显特异性,著名方剂不多。没有哪类药物像粪便类中药这样逐渐萎缩,其利弊之辩于此可见端倪。

粪便类中药存在的弊病不少,具体有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不固定。粪便为饮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供谢的产物,其成分和含量受饮食结构、健康状况、排便时间、年龄、药物和疾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成分和含量不确定,其临床疗效也就难以确定。

2.不符合卫生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肝炎、肠炎、痢疾、霍乱、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和粪便类中药源、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各地都加强对粪便的管理。

3.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粪便类中药另一大缺点是气味难闻,使用时不符合现代人的卫生习惯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