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之门主角:害群之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18:57

害群之马与教化

(2008-09-20 13:36:31) 转载标签:

害群之马

天性

道德

教化

自私

文化

分类: 杂文

    唐代诗人李益有两首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他的诗是当时教坊乐工高价索求的对象,一写出来,很快就成为流行歌曲,例如《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再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还有一首《百马饮一泉》不太出名,诗是这样的: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这首诗的前四句,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百匹马在泉边喝水,有一匹马偏要跑到上游或泉水源头喝水,而且肯定不是在岸边,而是下到了水里搅和。于是,在下游的其他马只能喝浑浊的水。这样的马,用一个成语,就是“害群之马”。“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庄子-徐无鬼》,意思是指危害集体的人。
    李益的《百马饮一泉》后六句也有一个典故。“沧浪”是古代的河,《孟子-离娄篇》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童子在河边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缨就是系帽子的带子,这首歌的意思是说,水清可以洗洗帽带子,水浊可以洗洗脚。孔子也用这首歌来教育他的学生。明白了这个典故,《百马饮一泉》的后六句就明白了。一个外地人在泉边叹息,帽带上都是灰尘,想洗干净却不能,因为水都被“害群之马”搞浑浊了。“裴回”就是“徘徊”,他在泉边徘徊到日落。可能泉边住着一个老翁,沧浪客便问“泉上翁”,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水底的沙石?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泉水才会清澈起来?可见“害群之马”影响有多大。
    这首关于“害群之马”的唐诗,可以用来评价近日发生的牛奶事件。一个害群之马(不仅仅单指一个人),危害了喝牛奶的孩子和其他人,危害了整个行业,也危害了整个国家制造业的信誉,更危害了人们的信任感。危害程度不可谓不大。